菏泽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编制修订意见和说明

时间:2019-05-14 21: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菏泽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编制修订意见和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菏泽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编制修订意见和说明》。

第一篇:菏泽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编制修订意见和说明

菏泽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编制修订意见和说明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和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山东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决定在现行的培养方案(2008版)的基础上,对我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体现‚三个面向‛精神,依据学校定位与办学优势,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及因材施教、按需培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思想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兼备,专博结合、基础宽厚,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二、基本原则

1.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重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兼顾学生就业、升学、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多重需求。

3.通识为体,专业为用,同等重视‚厚基础‛和‚强专业‛。厚基础,重在厚专业基础;宽口径,要通过分类、分级、分方向的课程设置来实现。

4.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注意课程衔接,避免内容重复,避免因教学资源限制而舍弃应开设的课程。

5.注意打通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科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核心课,打造课程大平台,发挥课程的整体效能和效益。鼓励文史、经管等不同学科的专业之间的课程融合和交叉。

6.鼓励通过不同专业之间课程的交叉互选,培育新兴、交叉专业方向。7.鼓励课程的小型化。大学分课程影响学生的开课门数,不利于学生扩充知识面。容量太大,不利于集中精华,突出重点。课时太多,不易于激发学生的兴 奋点,不利于提高学校效果。鼓励将大学分课程,分解为几门小学分课程,便于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生选课。鼓励实验课程独立设课。

8.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推进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要将实践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全部纳入培养方案,但可根据情况,分别计入或不计入总学时。计入总学时的实践教学学时,理工农等科不低于30%,文科不低于20%。部分专业的实验课时可参照《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中规定的中心实验课与理论课时的参考比例(含课内外学时): 物理50%左右;化学120%左右(本专业120%,其他100%);生物100%左右(本专业100%,其他30%);力学25%左右;机械30%左右;电工电子40%左右(工科40%,理科30%,师范类25%);计算机70%左右。

三、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本科专业的总培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我校的办学定位,我校本科专业的总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依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规定,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实际和特色进行科学表述。

四、学制、总学时、毕业学分

(一)学制

本方案按四年的标准学制编制。暂时不采用弹性学制。

(二)总学时

四年制本科专业总学时控制在2200—2500之间。普通文科类不超过2200学时,普通理科类不超过2400学时。教师教育类相应增加100学时。

(三)毕业学分

四年制本科专业总学分最低限为160学分。普通文科类不低于160学分,普通理科类不低于170学分。教师教育类相应增加5学分。各类专业最高不超过180学分。

五、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

实行‚平台+模块‛式教学设计。按照‚打通基础、精设专业、灵活方向‛的原则,各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四个教学平台及模块式选修课构成。

(一)第一平台: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分为公共基础课模块和素质课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一年级完成。

1.公共基础课模块,是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模块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所有学生必须修读。该模块还可设计出一些反映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课程,各专业可根据其培养要求指定修读。

公共基础课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体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共224学时,14学分。该类课程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开设,应本着重在‚进头脑‛、‚要管用‛的原则,精讲课内、加强课外、形式多样、重在效果。

‚形势与政策‛课程计2学分,不计入总学时,分4个学期,每学期0.5学分。该课程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组织,各教学单位开设,按照教育部各学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要求组织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共256学时,16学分,分4个学期,每学期4学分,每周4学时。学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6级考试的,计17学分。该课程由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部开设,要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3号),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行分级教学。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非英语公共外语,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非英语公共外语的学时、学分,参照大学英语执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共96学时,4学分,分2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每周3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1学时。该课程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公共计算机教研室统一开设。

‚公共体育‛课程共128学时,8学分,安排在一、二年级的4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32学时。该课程由体育系公共体育教研室开设。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共32学时,2学分,分两阶段开设。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阶段安排在第四学年。每阶段16学时,1学分。该课程由招生就业处组织开设,按照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组织教学,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择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军事理论‛课程2学分,含理论课32学时、军训两周。该课程由学生工作部组织开设。

各专业通识教育课课程开设要求如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开设除‚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外的所有课程。

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开设除‚公共体育‛以外的所有课程。英语专业不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第二外语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外的所有课程。

历史学专业开设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外的所有课程。

2.素质课(公共选修课)模块,是指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所开设的课程。学生可在全校开设的所有素质课程中按类选择。

各系(部)和各公共教研室负责开设、组织面向全校的素质课教学。素质课,一般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类课程。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至少选修10学分,其中,所有学生选修人文科学类课程中的艺术性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文科学生选修理工科类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理工科学生选修文科类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折合和冲抵素质课学分。

(二)第二平台: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学科门类下的各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宽厚而坚实的基础。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类等学科基础课程,采取分级、分类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要求,开设不同内容的多级、多类课程。由开课单位统一安排,确定各专业学生修读的课程档次、内容和学分要求。

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对同一层次的学科基础课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大纲、统一要求、统一考试、统一阅卷。

(三)第三平台:专业课

专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提高课。

专业核心课是构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体系的必修课程,它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基本技能的任务。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分为教育类和学科类两个模块。

专业方向课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学生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而设置的课程,它是专业核心课的延伸和拓展。各专业根据培养要求,可以开设2个以上的专业方向课模块,供学生选修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模块。专业方向课程的开设门数与学生应修课程的门数之间的比例一般应在2:1以上。

专业提高课是在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本专业的学术前沿和动态。

(四)第四平台:实践课

实践类课程包括实验、军事训练、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训练、劳动与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既计入总学时,也计入总学分;有的不计入教学总学时,但计入总学分;有的既不计入教学总学时,也不计入总学分。

1.实验教学:包括独立设置课程的实验和非独立设置课程的实验,由学校相关部门和各系组织开设,计入总学时和总学分。

2.军事训练:2周,第一学期进行。

3.毕业实习不少于8周,每2周计1学分。具体实习时间由各专业自行确定。含有实习、实训的课程,应在安排该课程学时学分时一并考虑,纳入课程考 5 核。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结合学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同时进行,时间一学期,16学分。各专业顶岗实习支教时间安排,由各系与教务处教学实践科协调。

4.毕业设计(论文):6学分,具体要求详见《菏泽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5.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系统性、教育性以及与专业的结合性。重要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应纳入培养方案,明确活动的名称、学分、时间安排、考核办法等,不计入总学时,但学生可根据社会实践形式、内容和效果取得相应的学分。

六、学分计算方法

(一)课程和实习学分 1.学分标准

(1)课堂讲授或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16学时为1学分(或每门课程每学期每周上课时间1学时为1学分)。课时数一般应为16的倍数。

(2)形势与政策课、计算机上机课,32学时为1学分。

(3)实验课或以实验为主的课程,一般24-32学时为1学分,各系根据专业特点灵活掌握。

(4)集中进行的课程设计,1周为1学分。

(5)集中进行的专业实训,1周为1学分;分散进行的,每32学时1学分。2.学分计算

学分的最小计算单位为0.5。

计算方法:把教学总学时数除以1学分的标准学时数,商如果是整数,即为该课程学分数。商如果有小数,先保留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字(直接去掉第二位数字,即不四舍五入),再看小数部分(设为X),若X≥0.8,计为1学分,若0.3 ≤X≤0.7,计为0.5学分,若X ≤0.2,不计学分,最后整数部分加1或0.5得出该课程学分。按周计算学分的,超过半周的按一周计算。

(二)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学分

为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活动,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主进行科研、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也可获得相应类别的学分,并计入总学分,冲抵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提高课学分,但冲抵学分总数不超过6个。

(三)技能资格学分

经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考核并获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者,按级别高低分别计1-2学分。

六、培养方案体例(见附件)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二)修业年限、计划总学时、学分及授予学位;

(三)主要课程;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五)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

(六)专业课程设置;

(七)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统计。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各系要高度重视这次教学方案修订工作,按照学校的部署和指导性意见,进行充分调研(毕业生调研、用人单位调研、社会需求调研、国内外学校调研、自身调研等),认真总结前几届培养方案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发挥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本次培养方案制订工作。

2.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平台设置论证专家组‛的作用,加强各系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凡是涉及跨系的课程均须经双方同意,方可确定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开课学期。各专业培养方案要通过系教学委员会讨论审核。

3.各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等内容,请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结合学校定位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应在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设定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

4.本意见若与有关学科专业情况不符者,请向教务处申明理由并提出修改建议,经核准后在本学科专业执行。

5.本次编制修订的培养方案自2010级起执行。若有特殊情况,欲提前或推后执行,请向教务处申明理由并建议,经核准后在本学科专业执行。

6.培养方案在执行中,如遇特殊情况需加变动,在符合学校基本要求的基础 7 上,请各系向教务处申明理由并提出修改建议,经核准后在本学科专业执行。

7.通识教育课课程编号由教务处统一编制,其他课程编号按《菏泽学院课程编码规定》(附件)由各系编制。为保持编号的统一性,已经编码的课程,除开课类型编码(第三位)按新的编码规定更改外,其它课程编码原则上不变。

8.2010年6月30日前将编制修订后的培养方案,由系教学指导小组审议,系主任核准签字后,报教务处。教务处适时提请校教学委员会进行技术审查,通过后,报请学校批准执行。

第二篇: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30101 专业名称:法学(Law)

二、所属一级学科

代码:0301 名称:法学

三、培养目标

法学本科教育要培养系统掌握当代中国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法律事务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技能,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有较强法律意识,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尤其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具备法律职业的基本素养,受到良好的法学思维和法律事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法律事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3、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法学分析方法和技术。

4、正确解读我国现行法律和党的现行政策。

5、具备法律事务所需要的良好语言表达和表述能力。

6、具有较强的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学、历史、社会学等知识。

8、具有法律职业所需要的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9、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主要(核心)课程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劳动法学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实习、法律咨询、专业讨论和辩论、参与法律援助、社会调查、模拟审判、法律诊所教育等。

七、学制和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52学分。

八、毕业条件

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包括各实践环节(公益劳动、军训、社会调查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合格;须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取得相应成绩;须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水平(或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五级水平)考试并取得证书;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体育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九、学位授予

经审核,符合《青海民族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十、学分计算

1、课堂教学。普通理论教学(含实验教学)课程18学时计1学分;公共外语课程24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计算机上机课36学时计1学分。课时换算为学分时,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不保留数字。

2、实践环节。以教学周数为基数,原则上每周计1个学分。

3、课外学分:(1)阅读专业书籍20本计1分。(2)听学术讲座20次(不限法学院组织的)计1分。(3)社会调研2次并写出两份调研报告计1分。(4)《学生课外学分登记册》中课外学分登记要求核算记载的其他计1分。

十一、学分(学时)构成1、总学分、课堂教学总学时构成课堂教学学分(学时)实践环节学分课外

学分总学分课堂教学

总学时

理论教学学分(学时)实验教学学分(学时)

学分学时学分学时

***5224962、课堂教学学分构成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

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任意选修课

专业任选课公共任选课

4157141010

十二、课程设置流程图

十三、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周学时分配

学时讲授学时课内实践学时实验(上机)学时设计学时第一

学年第二

学年第三

学年第四

学年备注

12345678

14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随机

学必

程公

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15642143+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1725418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17254183+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5436182+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2828

2就业指导118181

英语11272272444

4计算机基础492464642

体育41361362222

普通话训练236362

大学语文2/036/036/02二选一

写作2/036/036/02

军事理论114141

 

;公共基础课程合计4***

专业课程法理学4564

宪法学342

3中国法制史3543

刑法学712643

民法学712643

刑事诉讼法学3543

民事诉讼法学354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3543

国际法3543

国际私法3543

国际经济法3543

劳动法学3543

环境与资源法学3543

知识产权法学3543

经济法学3543

商法3543

必修课程合计57998

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周学时分配

学时讲授学时课内实践学时实验(上机)学时设计学时第一

学年第二

学年第三

学年第四

学年备注

12345678

14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随机

课堂教学选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法律文书23622学生在所列科目中选修14学分即7门课

犯罪学23622

房地产法23622

婚姻法23622

物权法23622

合同法23622

外国法制史236112

西方法律思想史236112

金融法23622

证据学2362

专业限选课程合计14252

专业任选课程犯罪心理学2362学生在所列科目中选修10学分即5门课

中国法律思想史2362

刑事法律诊所2362

民事法律诊所2362

公司法2362

证券法2362

税法2362

法文化236&n

bsp;(美)A•L•科兵中国大百科全书1998

7欧洲合同法(德)海因•克次法律2001

8格式合同研究杜军群众2001

9合同法新论•总则王利明、崔建远中国政法大学2000

10合同法要义隋彭生中国政法大学200

311国际经济法论何力上海人民200

212WTO法律的国内适用孔祥俊人民法院2002

13国际贸易法文选(英)施米托夫中国大百科全书1993

14国际货物买卖杨良宜中国政法大学1999

15最新国际货币金融法赵威人民法院2002

16国际货物多式运输法律问题研究贺万忠法律2002

17国际投资保护的国际法制刘笋法律2002

18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朱榄叶法律2002

19国际服务贸易法律的多边化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法制陶凯元法律2000

20信用证杨良宜中国政法大学1998

21市场法制论邱本中国检察2002

22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肖江平人民法院2002

23自由市场与社会正(美)凯斯•R•孙斯坦中政法大学2002

24探究经济和法互动的真谛史春际法律2002

25环境侵权法曹明德法律2000

26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美)大卫•D•弗里德曼法律200

427反垄断法原理孔祥俊中国法制200

128环境法(日)原田尚彦法律1999

29竞争法研究王晓晔中国法制1999

30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与立法于安中国法制2001

31金融监管吴志攀中国政法大学2003

32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贺小勇法律2002

33WTO与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马卫华中国人民大学2002

34美国银行法陈小敏等法律2000

35WTO与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完善研究周辉斌中国方正

36财政法新论杨萍等法律2000

37财税法论丛刘剑文法律2002

(四)法理、宪法学应读书

序号书名著者出版社版本

1比较宪法沈宗灵北京大学200

12宪法监督论李忠社会科学文献200

23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莫纪宏法律2002

4宪法诉讼原论胡肖华法律2002

5比较宪法与行政法龚祥瑞法律2001

6中国行政法学新理念刘莘、马怀德中国方正200

17论行政相对人方世荣中国政法大学2000

8行政权研究王学辉、宋玉波中国检察200

29国家、公民与行政法董炯北京大学200

310比较行政法张正钊、韩大元人民大学1999

11行政法的价值定位关保英中国政法大学2003

12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索应松年中国方正1998

13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林莉红武汉大学2003

14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徐晓光贵州民院2002

15民族法学评论吴大华华夏文化艺术2002

16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教程徐晓光华夏文化艺术2002

17民族法学讲座吴大华民族1997

18民族法学通论吴大华中国方正 1997

19法人类学基础(日)汤浅道男 等华夏文化艺术2001

20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周勇社会科学文献2002

21民族区域自治法学赵秀玲华夏文化艺术1990

22法律文化理论刘作翔商务印书馆1999

23法哲学范畴研究张文显中国政法大学2001

24人权研究徐显明山东人民2001

25法律帝国德沃金中国大百科全书1996

26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认(奥)凯尔森中国大百科全书1996

27奥本海国际法(英)詹宁斯 百顿中国大百科全书1995

第三篇: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具有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在政府机关、第三部门(文教、卫生、体育及公益部门)、以及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现代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包括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理想、道德与职业精神,健康的心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3、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具有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4、掌握进行公共事业管理必需的技能和方法。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相应的外语水平;会检索专业文献,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5、面对21世纪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双重挑战,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较强的转换职业岗位的能力,善于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

三、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

四、主要课程及专业主干课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等。

主干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学等6门课程共21学分。

五、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见附表)

本专业共设置9门公共基础课,7门专业主干课,8门专业基础课,7门专业课,20门限定选修课,18门任意选修课。

其中:

学院公共基础课37学分,专业基础课24学分,专业课19学分,共计80学分,占课内学分比例的 52%。

系内选修课(限选课中选20个学分以上)25学分,占课内学分比例的 16%。任意选修课(含院、系自选课)30学分,占课内学分比例的 19%。实践教学环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计2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 13%。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及学分(见附表)

包括假期社会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暑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共计 4学分);第二、三学年各撰写学年论文一次(共计 2学分);毕业实习为 8周时间(共计 6学分);毕业论文为8周时间(共计 8学分)。

七、毕业学分说明

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55学分:其中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80学分,专业选修课25学分,公共选修课30学分,实践20学分。

八、修业年限

3学年—6学年

九、授予学位及要求

附:

1、教学计划进程表

2、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表

3、各学期理论教学学时学分分配表

4、总学分、总学时统计表

5、总周数分配表 管理学学位

第四篇:关于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关于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紧密结合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发展定位,遵循现有学生特点,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体现专业特色。专业教师在企业调研、专家论证、教师座谈会等基础上,就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专业定位与特色、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的设置、核心课程与课程群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

一、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采用集中授课方式

本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综合能力分为定格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制作、商业插画和交互媒体设计等四个模块,围绕这四个模块,按照“能力递进”方式开设课程。为了更好达到教学效果和课程大作业完成,部分专业课程采用集中授课方式。

二、引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按照省教育厅高教处和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通过网络课程加强对学生人文、自然、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教育,学校引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专业课程计划中安排在第2、3、4、5学期开设了共108课时的综合素质课程。

三、加大美术基础能力课程课时量,提高绘画和审美能力

虽然科技快速发展迅猛,设备越来越先进,技法五花八门,但是很多学生手绘能力普遍较低,课程开设过程中,加强学生美术功底培养,开设大量《素描》、《色彩》和《速写》课程,其中《速写》课程贯穿三个学期,第三学期安排外出写生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手绘能力,为专业学生能力发展和提升提供动力。

四、根据专业新动态,增设新媒体课程开发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普及,手机媒体、互动装置和微网等新媒体技术出现,专业开设了《UI界面设计》课程,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动漫教研室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学院学生干部培养方案

学院学生干部培养方案

学院学生干部培养方案

学生干部在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干部是形成学生集体的核心力量,也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助手。一方面,高校学生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取得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学生在校期间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不断扩大学生干部队伍,提高学生干部素质,也是育人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干部在各系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我院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也为更好地培养有较强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社会性人才,结合我院各级学

生干部的现状,特制订xx理工学院学生干部培养方案。

一、学生干部培养的目标

把广大学生干部培养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即政治上要求进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乐于为广大学生服务。同时,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并具有突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二、学生干部培养的方法

(一)建立严格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

1、严格执行各系团代会、学代会制度。

我院各系团总支、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必须通过各系团代会、学代会选举产生,一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各系团总支、学生会干部候选人,应由各系党支部与各系学生工作分管主任共同提名,在征求该学生老师、任课老师及同学意见后,由各系团代会、学代会的组委会确定候选人名单,最后提交团代会、学代会选举产生。选举过程中,各系应该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公正、公平、公开的进行学生干部的选拔,候选人必须公开竞选。为保证各系团总支、学生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团代会、学代会应在新生班级已建立起正式团支部、班委会之后召开,每届团总支、学生会干部任期为一年。

2、严格审核学生干部的任职条件。

(1)政治坚定。要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认真学习“xxxx”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做好团员和青年学生的表率,模范履行学生干部的各项义务,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品行端正。要诚实谦虚、公正公平、崇尚科学,自觉接受上级领导的监督检查。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顾全大局、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积极参加院、系、班(支部)的活动。

(4)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学习成绩和综合考评名次不得低于班级半数,任期内无不及格科目。

(5)有一定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实干、奉献精神。公道正派,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沾染不良习气。在同学中威信高,服务意识强,朝气蓬勃、实事求是、发扬民主、热心为学生服务。

学生干部的选拔标准是德、才、能兼优。以学为主,是要求学生干部的首要条件。一些学生干部爱出风头,好大喜功,往往处理不好学生干部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工作搞上去了,学习却掉队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先应该体现在学习上的带头作用,学生干部要坚持杜绝考试舞弊现象,一旦出现考试舞弊的,则建议本人辞职。这一要求在学生当选时即向他们言明,打好预防针,对出现严重违纪或者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学生干部,也同

样建议本人辞职。

下载菏泽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编制修订意见和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菏泽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编制修订意见和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