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流程再造理论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应用(宋建功)(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21:5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流程再造理论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应用(宋建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流程再造理论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应用(宋建功)》。

第一篇:谈流程再造理论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应用(宋建功)

流程再造理论视角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模式构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日益复杂,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税收征管实际的需要。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税收管理新理念,在继续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前提下,全面推行专业化管理。本文通过运用迈克尔• 哈默提出的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分析当前税收征管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重组税收征管业务,优化税收征管流程,再造税务部门内部组织结构,实现专业化管理的一系列设想。

一、流程再造理论

流程再造理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风靡全球、至今方兴未艾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所谓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业绩的根本性的改善,实现企业实现绩效的飞跃。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许多规模庞大的公司组织结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现“大企业病”现象。人们对传统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开始进行检讨和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哈默(Michael Hammer)教授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在合著的《企业再造——企业管理革命宣言》一书中提出了管理流程再造(BPR,即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概念,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中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革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纷纷将流程再造理论引入政府管理,实施“政府再造”,引发了公共管理革命浪潮。

对流程再造可作如下简要归纳,核心思想: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借助信息技术,使企业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特性:流程再造(BPR)的出发点--顾客的需求、面向顾客;BPR的再造对象--企业的流程;BPR的主要任务--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彻底再设计;BPR的目标--绩效的巨大飞跃。基本内涵: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尽可能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建立面向流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缩短高层管理者与员工、顾客的距离,改变职能导向下层次过多、效率较低的弊端;运营机制以流程为主,以顾客为导向,突出全局最优,不是局部最优;人员按流程安排,不是按职能安排,实施团队式管理;沟通突出水平方向,而非垂直方向。

二、现行征管模式

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经历多次变革。1988年前实行的是专管员管户即“一人下乡、各税统管”的保姆式征管模式;1988年至1994年建立起“征、管、查”两分离或三分离的征管模式;

1997开始实施“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2003年增加了“强化管理”的要求,形成34字征管模式。2005年以后,以“科技加管理”、“信息化加专业化”的工作指导思想为引领,启动了以信息化为基础、以建立专业化现代征管新格局为目的的综合征管改革。

2008年全国税务系统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工作会议上,专业化管理首次被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在同年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提出:要大力推行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以大企业和重点行业税收管理为突破口,大力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在2009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肖捷局长要求各地要积极探索税源管理专业化新模式,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抓好税源管理、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等工作。2010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肖捷局长强调“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探索,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这是国家税务总局遵从税收管理规律,顺应国际税收管理演进趋势,并基于中国国情、税情作出的重大税收管理决策,标志着中国税收专业化管理理念的确立。

当前,在保持征管模式基本不变、征管机构基本不变等前提下,抓住税收管理中的最薄弱环节--税源管理环节,从税源专业化、信息化入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无疑是一种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的优选策略。而把流程再造理论引入征管改革实践,以

信息化为依托,打破按职能分工的税收征管格局,对现行征管业务流程进行“革命性”的再造与重组,以求工作效率的最大化、行政成本的最小化和对外服务的最优化,不失为解决当前征管改革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一种视角和方向。从流程管理角度审视税源专业化管理,当前征管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组织结构。全职能征管机构与现代征管要求的不适应,加剧了管理的混乱和执法的随意性。我国的全职能征管机构是传统征管方式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以行政区划为管理范围,内部机构设臵突出一个“全”字,职能重复、交叉,各部门之间因没有独立性而不能有效协调与配合,政策执行上摩擦与争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外部而言,一个纳税人的同一纳税行为要面对多个管理部门,增大了纳税人的遵从成本。而各管理机构之间却因收入任务等因素而抢税源、拉商户,形成人为的“避税港”,造成税收流失。全职能管理机构的管理权有极强的综合性,在决策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一定程度上给寻租行为和腐败滋生留下机会。

(二)业务职能。上下对口配臵,纵向层级过多,横向信息封闭,协调环节过多。在职能导向大环境下进行信息化建设,难以发挥信息化打破层级、穿透时空的优势,成效难以体现。职能导向下,主要靠层级控制,层层审批,实际上大多数环节并不掌握更多信息,只起到“信息经纪人”转手、传递信息的作用,没有形成信息增值,而且层级越多,控制也在衰减。职能导向下层级式传递、层级式制约,必然要求机构上下部门职能对应,管理

幅度过窄,即使专业化也是狭隘的专业化,难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分工,也谈不上集约化管理。

(三)管理模式。分权制约和专业化深度不够。县区级税务机关虽然把征收、稽查分离出来,但仍然是综合性管理,专业化分工深度不够;对管理环节的制约仍然靠层级审批,没有形成过程控制。目前,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经济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所以,必须更新理念,探索适宜匹配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流程再造理论视角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模式构想 按照专业化的要求,重建新型征管组织机构,从提高效率角度讲,就是要减少执法主体数量和审批环节,同时进一步充实基层一线征管力量;从方便纳税人角度讲,就是要增大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接触面,减少接触点,凡是纳税人找税务机关办理涉税的事宜均在办税服务大厅办结,凡是税务机关找纳税人的涉税事宜皆由一个部门负责。

(一)征管流程

1.管理机构专业化。即必须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设计税收管理机构。在国际上,税收专业化组织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了分税种、分征管功能、分纳税人类别和混合型等四种类型。其中,分税种模式,就是按照税种不同分设不同的管理部门,如流转税部门、所得税部门、财产行为税部门等。分征管功能模式,就是按照税收征管功能设立专业的税务管理机构,如征收管理部门、税务审计部门、政策法规部门、纳税服务部门等。分纳税人类别模式,就是将纳税人按照规模、行业、性质等一定的指标分设专业化的税务管理机构。混合型模式,就是按照上述两种以上模式建立税收管理机构的方式,细分为二元混合型和三元混合型(全功能混合型管理模式)两种。很明显,我国的税收专业化组织管理模式为全功能混合型管理模式,即在一级组织设计中就包括了分税种(如货物和劳务税司、所得税司、财产和行为税司)、分征管功能(如纳税服务司、征管和科技发展司、稽查局、督察内审司等)和分纳税人类别(如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这是税收专业化管理中最为复杂的模式,并非专业化分工管理的最优形式;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分纳税人类别为主的税收专业化组织管理模式。

2.税收管理职能专业化。即必须按照专业化分工原则来规范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我国现行的税收管理职能的最大问题在于各个一级组织都有二级甚至三级机构,各自职能庞大、相互交叉重叠。在分税种管理机构的职能中包括了分征管功能管理职能或者分企业类型的管理职能,在分征管功能管理机构的职能中,其他分类管理机构可能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事项都有规定。各税收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同一部署,必然导致内部协调成本高、组织整体效率低等问题。要适应信息化的背景,对税收征管流程进行科学设计,建立“流水线”式的税收管理方式,做到环环紧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税收征管环节设臵内部机构,由按税种管理变为按环节管理,形成涵盖税源监控、税款征收、税收执法、纳税服务、工作监督与考核等在内的运转体系。

3.税收管理过程专业化。即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来设计税收管理整个过程,我们通常所称的征管流程、岗责体系都在其范畴之内。现行的税收管理过程设计未能科学、简洁、明晰,各子系统之间纵横交错十分复杂。横向设计包括了按照纳税人类型和分税种两种方式;纵向设计以分征管功能为主。比如常见的横向岗位有企业管理岗、个体管理岗、流转税管理岗、所得税管理岗;纵向岗位有税务登记岗、发票发售岗、受理审批岗、调查执行岗、纳税服务岗、纳税评估岗等。分类标准不

一、流程运行不畅,是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大阻力。唯有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以税收征管现代流程为主要内容,重构内部分工,方能充分体现分类管理的功效,保证分类管理的顺利开展,成为分类管理的良好平台。同时,针对信息化加专业化的特点,做到人机对应。在管理制度设计中,要以操作计算机化、流程一体化、管理智能化为目标,将岗位职责按照再造后的征管流程,合理分布到征管信息系统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规范岗责体系运行。

(二)人力资源

1.完善人才队伍。人才是基础,没有专业化人才就无法实现专业化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有特定知识专长的税源管理队伍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纳税人组织形式、经营形态、核算方式日趋多元化,专业化管理还要求税务干部必须掌握较高的法律、金融、信息技术、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涉外税收管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外语水平。对企业管理形式、营销模式等一知半解,这样的“外行”显然无法胜任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税务部门要通过人才引进(招录)、加强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以专业知识为主的针对性培训,使税务干部多获取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着力提高税收管理员开展纳税评估、预警分析和税务约谈的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数量精干、类别齐全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2.建立协作机制。通过对各类服务资源和管理要素进行整合,建立科学高效的协作机制,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配臵。传统的按照职能划分部门的做法,往往导致资源闲臵和重复劳动,且导致纳税人办税多头跑、多次跑。通过实施流程再造,按照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思路,对现有的税务干部进行团队式改造。重点强化对“多面手”的培训,全面提高税务干部整体素质。一方面,结合每个干部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及岗位要求,按能定岗,并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使每个人的工作从狭窄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劳动转变为多方面的劳动,实现横向发展、知识拓展,以便能胜任业务流程中更多的内容;另一方面,增强税务干部责任意识与自主决策能力,从消极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做”,在给税务干部授权的同时,训练他们思考分析、相互交往、独立判断、自主决定的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流程再造的绩效靠什么维持?如果没有及时建立健全以流程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机制,原有的绩效评估机制就会与新的流程发生冲突,误导税务干部的价值取向,使流程偏离主航道。如果新绩效评估机制的推出时机过于滞后,员工追寻新流程的信心和激情就会弱化。新的流程就难以正常运行,绩效也就无从提高。因此,在流程再造之后,必须尽快出台,并逐步完善以流程为导向,鼓励团队作业的绩效评估体制,确保再造后的流程长期维持高效,不出现反弹。对税源专业管理而言,需要不断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完善税源专业化绩效考核办法,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保障和动力。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考核上,既要兼顾日常税收工作考核的共性,也要重点考核专业管理的个性要求。根据税收管理员负责的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监督指导、催报催缴、纳税评估、实地核实以及日常检查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及工作效能分类设计分值,建立以工作事项分类打分制,定期兑现奖惩,以此调动税源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税收管理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流程导向

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是把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流程等要求贯穿于税收管理全过程,科学分类、整合资源、合理分工、细化职能,形成专业化管理格局。不同于以往专业化的根本特点:风险管理流程使各级税务机关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内部按照风险管理的流程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

1.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实践,探索建立现阶段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机制、税收风险等级排序机制、税收风险应对处臵机制。主要包括开展经济税收分析、宏观税收分析、税种行业分析,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纳税人的微观分析和税收程序性风险分析等,通过人工判断和人机结合的方法准确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并对税收风险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同时在应对策略、应对措施上体现差别,视情况分别采取提示提醒、纳税评估、税收核定、税务稽查等方法,既注重管理和服务的平衡,引导纳税遵从。又体现对高风险纳税人的管理控制,防范税收流失。

2.建立专业纳税评估联动机制。不同层级之间的纳税评估专业化团队实行纵向互动。积极构建市局、县区局、税务分局三级专业纳税评估格局。横向联动。一方面,风险分析团队之间,进一步落实各自不同种类税收风险的分析职责,利用好月度例会方式,加强沟通和协作,实现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提高风险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风险应对团队之间,由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利用季度通报、责任追究、年度考核等有效运行方

式,及时下达、跟踪指导、严格督促各类风险应对任务完成,发挥好组织协调、中转枢纽的作用。同时,认真做好与税务稽查环节的双向移送、查管联动,紧密衔接、密切配合,确保高效协作、顺畅运转。

3.坚持以改善公共服务为导向。从宏观角度出发,税务机关的基本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税法、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发展、为纳税人提供高效服务,需要税务部门处理好税收执法与税收服务的关系。当前征管模式下,对纳税人来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要多头跑、多次跑,信息重复报送,呈单点对多点态势;纳税人到税务部门办理涉税事项环节过多、程序复杂,办一件事要跑多次;税务机关需要调查核实的事项分散在不同部门,纳税人要受到税务机关不同职能部门、岗位多头找、多次找,呈多点对单点态势。对此,必须树立服务型的执法管理理念,将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税务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利,充分履行法律要求税务机关应尽的义务,积极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争取纳税人对税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税务机关必须抓住机遇,适时推动变革,将高效的管理、严格的执法与高质量的税收服务结合起来,实现管理、执法、服务三者协调发展。

第二篇:宋克国-税源专业化管理之浅见

税源专业化管理之浅见

——宋克国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务机关在征管体制、机制、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突破。在经历征、管、查三分离后,随着以专业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推进,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等税源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征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成为当前税务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总体思路应该是建立一个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覆盖市、县(区)、分局三级横向联动、纵向互动的税源管理专业化运行机制。

一、科学分类,在税源管理对象上实行多元化管理

按照纳税人特点,遵循“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以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为基准科学划分税源,实施科学的层级管理。

一是重点强化大企业管理。建立机构集中管理,将本地区重点税源企业集中到大企业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有机整合纳税咨询和辅导、纳税申报与税款征收、税务审计与强制执行等纳税服务与执法功能;拓展渠道采集数据,以重点企业上报数据为依托,管理员实地调查为抓手,有效采集所需数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比对分析,实行动态监控。

二是专业控管中小税源户。分级分类建立中小税源户管理手册,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实地调研新办企业,在税务登记、发票审批、一般纳税人认定等环节从严把关,避免产生漏征漏管;围绕物耗、能耗、产销率等主要涉税经济指标,测定行业基准税负和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对有风险和异常情况多的企业,实行集体纳税评估和实地核查制度,运用税收情况分析,实行重点监控。

三是深入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强化对关联股权转让的反避税调查、间接股权转让的积极应对,切实提高跨国关联交易风险应对水平;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对长期亏损或跳跃性盈利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违反营业常规的企业、实行关联交易有较大避税嫌疑的企业,加强情报交换,做好信息比对和功能风险分析。

二、整合资源,在税源管理主体上实行团队型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建立在资源有效整合之上的“团队协作”。在完善人力配备、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制度保障的基础上,组建市、县(区)、农村基层分局三级风险管理团队。

一是完善人力配备。将具有中高级专业等级、“三师”资格的人员以及高层级复合型人才等充实到大企业管理、行业管理以及反避税等专业化管理程度高的岗位;通过税收风险管理业务检测考试,选拔综合业务素质较好的人员,组建风险管理团队;全面建立能级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以能定级、按能配岗、岗能匹配的工作局面,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专业化人才队伍。

二是明确职责分工。科学合理界定市、县(区)、分局的管理职责,按照风险管理战略规划、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监控评估等程序,在不同层级间重新进行职能整合、资源配置与人员建设。

三是规范制度保障。为了落实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要建立各部门全面参与、各负其责的风险管理保障制度。明确岗责体系制度,将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与CTAIS的功能模块相对接,明确各岗位之间的操作流程和信息传递关系,赋予各部门、各岗位的权限及应承担的工作责任,实现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完善团队绩效考核制度,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为各团队明确工作目标、科学分配任务、保障高效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三级联动,在税源管理方式上实行立体式管理

按照“横向联动、纵向互动、高效顺畅、立体运行”的指导思想,在市局、县局、农村基层分局之间进行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建立三级纵向贯通、良性互动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是情报管理环节。市局层面在整理全局发票信息、申报信息、重点税源数据、稽查评估案例、日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多方采集第三方信息和情报,建立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共享数据库和规范的情报转化制度,实现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的共享。各县(区)局根据本地特点收集整理个性化的信息情报,提交市局加入情报管理数据库;农村基层分局负责收集整理税收基础数据信息,通过日常管理软件进行采集。

二是风险识别环节。市局是风险识别工作的主体,承担建立风险特征库的工作;各县(区)局主要开展案头分析和确定应对策略并根据本地特点开展行业性

风险识别,作为市局风险识别的补充;农村基层分局提出风险特征指标库建设的需求与建议。

三是风险应对环节。根据风险应对任务,市局团队直接应对重大的、跨单位的、典型性的风险任务,并制定应对模板,明确应对过程中的主要疑点,据此编写风险分析和应对指南。县(区)、农村基层分局组织合适人员组成团队实施应对,反馈应对成果,评价风险特征指标;其余部分可以由属地的管理员实施应对。

四是监督评价环节。市局应常设联动会议全面履行任务整合、扎口管理职责,从税法遵从度、征管成本效益等方面对全年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进行总结评估,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对县(区)局实施的税收风险管理效果进行严格督导,并列入全年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抽查应对结果和风险识别结果的比对、税务稽查、执法检查参与的制约机制,改变应对结果失于监督管理的现状。

(作者单位:集安市国税局)

第三篇:浅谈纳税服务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纳税服务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作用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工作在新的时期实现新的发展的大胆探索,是已纳入税收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势在必行。纳税服务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现部门之一,必须紧跟形势,紧密配合,深入挖掘工作内涵,不断改善工作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管理轨道,在推行和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纳税服务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实现途径

税源专业化管理,旨在实施科学分类、理顺管理流程、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收分析、整合税源监控、突出纳税评估、集约税务稽查、深化信息应用、重组管理资源、转变工作方式等十大目标任务。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后,将税源管理职责重新划分和归类为事务性、监控性及查处性三类,管理员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很显然,税源专业化管理后,当前税源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和服务职能,包括户籍管理、申报受理、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等会大部分拨离到纳税服务部门,即纳税服务机构将几乎承担所有事务性工作。纳税服务部门在推行和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推动税收管理转型升级过程中必将担当重要的角色。

二、纳税服务必须优中求优、细中求细,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纳税服务是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是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窗口。纳税服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税务机关乃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十分关心、重视纳税服务工作,始终置之于组织收入中心工作同等高度,使各地纳税服务力度不断加强,纳税服务的“面”、“点”不断增加,纳税服务的绩效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机构作为税务部门的“前台”,一直承担着户籍管理、申报受理、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源监控、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等工作,事务杂、分管细,任务重、要求高,大多数纳税服务工作人员能够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将工作做细、做实,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后,征管方式发生变革,对税源实行分类分级管理,许多东西需要重新界定,这就要求纳税服务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勤奋工作,夯实基础,在优质服务中求发展,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担当税源专业化管理排头兵。

三、纳税服务机构必须相对稳定,逐步走向专业化管理轨道

纳税服务机构由于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定位于税务部门的前沿阵地,许多人不愿来、又许多人想调离,这是不争的事实。纳税服务机构如何吸引人、留住人,让人才在这里施展才华、成为播种理想与收获成功的沃土?这是值得各级税务机关思考的问题。依笔者所见,大张旗鼓选拔优秀人才,辅之以待遇跟进,是配强、充实纳税服务机构的有效途经。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大张旗鼓选拔”,说明准入的竞争,优劣的比较。而优厚的待遇,无疑是留住人才的根本。税务机关可通过发放岗位补贴,提高绩效系数,增加评先评优指标和提拔重用机会,来实现这个目标。

纳税服务专业化,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工作中以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纳税人合理需求为服务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为纳税服务的活动载体,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的,以构建和谐的服务型税务机关为宗旨的新型税收征纳关系。纳税服务机构应充分利用“12366”服务热线、导税员制度、建立纳税服务QQ群等多种形式,为纳税人提供便捷的服务,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努力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逐步走向专业化管理的轨道。

第四篇:应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方法重构财务会计流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应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方法重构财务会计流程

作者:李光凤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7期

第五篇:浅析税收风险分析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浅析税收风险分析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近年来,某国税局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国税总局明确了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这更加突出了风险管理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了税收风险分析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该局税收风险分析工作实际,浅论一下税收风险分析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供各位同仁交流借鉴。

一、税收风险分析运行状况

(一)税收风险分析分类

税收风险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可以简单分为税源综合分析和税收专题分析,综合分析重在从宏观层面把握税源管理状况、组织收入状况、纳税服务状况、征管质量状况、税收风险状况等,以便于决策者从面上把握某特定时期内的工作状况,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综合分析。专题分析主要从微观层面分析税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异常区域,在分析的深度和针对性上与综合分析相比有很大提升,根据风险高低的不同,对风险企业分别采取风险提醒、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措施,以便于各级国税机关对风险企业能够及时处理和应对,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专题分析,根据工

作需要,可不定期开展专题分析。

(二)税收风险分析运行机制

该局成立税源综合分析办公室,组建了专兼职相结合的税收风险分析团队,制定了税源综合分析办公室工作制度,明确了专兼职分析人员工作职责。定期召开讲评会,查找税收风险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本期重点分析内容。定期下基层督导下发风险企业的落实情况,为基层提供技术和业务支持,指导基层工作开展。定期召开局长办公会,听取基层单位风险企业落实情况汇报,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三)税收风险分析成效

2012年,该局税源综合分析办公室共开展4期税源综合分析和10期税源专题分析,下发基层4000多户次疑点企业,涉及6万多条疑点数据。全市通过风险管理共整治1234户风险纳税人,入库税款13503.34万元,同比增收7812.39万元,增长137.27%,为全市税收收入的圆满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评估入库税款7916.55万元,同比增收6241.4万元,增长324.05 %;稽查入库税款5586.79万元,同比增收1570.99万元,增长39.12%。

二、税收风险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基础数据来源不充足

真实、准确、完整的涉税信息是做好税收风险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税收综合征管软件里的纳税人主动申报的信息,从相关职能部门取得及实地调查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取得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少之又少。甚

至,部分纳税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加之税务机关审核把关不严,纳税人申报的各种报表、资料存在不真实、不准确问题,如纳税人登记行业与实际不符、进项与销项税计算不准、应税及免税销售收入录入错误等,而基于这样的数据做出的分析,有时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无法指导税源管理工作。

(二)分析手段单一,有效方法不多

多年来,由于受第三方信息获取较难、科学分析软件应用较少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税收风险分析方法始终停留在各税种的完成对比上、停留在各种涉税数据的比对分析上,对行业分析发展态势不明确,对一些重点税源发展变化态势把握不够,对一些重要增减收因素分析不透彻、对具体企业经营情况只分析到税负下降、销售收入与生产能力不匹配等,不能分析到企业异常的深层次原因,有效的分析方法不多,分析手段单一。

(三)分析层次较浅,深度有待提升

目前,部分税收风险分析报告分析层次较浅,创新思维较差,分析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分析基本上仅仅对大量涉税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就数据论数据,没有揭示出地方经济发展变化与税源、税收增减变动之间的规律,没有挖掘出企业经营异常、纳税异常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仅仅列举出企业涉税疑点信息,没有从行业经营状况、上下游行业经营情况、经济发展形势等多方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

(四)一体化运作机制运行不到位

一体化运作机制是风险管理工作一项核心内容,通过近几年的专业化管理运行情况来看,部分单位或者没有坚持一体化运作,或者一体化运作不顺畅,分析部门与评估、稽查、税源管理等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乱扯皮,没有形成风险管理工作合力,分析部门的核心和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不能及时督促关注风险企业落实情况,不能有效地指导工作进展,直接影响了风险管理工作成效。

(五)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税收风险分析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在收集大量的涉税信息资料、明确分析内容和方法后,最终要落实在分析人员的综合、概括、提炼能力上,要求分析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收业务知识、会计业务知识、经济理论知识、计算机知识水平,而且还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但在目前分析队伍中,达到这一要求的分析人员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基层国税,分析人员尤其匮乏、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三、进一步做好税收风险分析工作的思考

(一)夯实基础数据,提升分析利用效率

一是主动深入一线,围绕分析内容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税源和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二是构建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努力获取第三方信息,尽可能及时、完

整、准确地取得纳税人的相关经济指标数据。三是严把纳税人申报数据录入关,确保各类数据准确、完整。对企业财务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其税收业务能力。对申报数据错误两次以上的企业,要加大对企业的处罚力度,以引起纳税人的高度重视和配合。四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所有涉税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宏观、微观、横向、纵向等多个层面对税源、企业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和分析,深刻查找问题,提升数据分析利用效率。

(二)拓宽分析思路,改进分析方法

要建立税收风险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各业务科室、税源管理分局参加的风险分析会,共同研究和讨论当期分析思路和主要内容。根据不同行业税源的内在规律,明确按行业开展税收风险的思路,通过深刻分析各行业中的典型企业,查找各行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找准具体企业的风险点,下发基层落实。要改进分析方法,要有创造性思维,分析角度要新,要充分利用人的思维创造性,多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方法要新,要求分析人员掌握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做到分析深入、认识深刻、内容丰富。除常用的对比分析法外,还需多运用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关联分析法,如因素分析法侧重计算某类指标对总量指标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便于抓住主要问题。

(三)着力深度分析,提高分析质量

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要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将影响税收增减变化、税源异常变动的原因,一步步具体到行业和企业进行深度分析,通过逐层剖析全面准确地揭示问题,提高分析的质量。一是提高分析的时效性。税源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企业巡查巡管,广泛采集和占有大量丰富的涉税信息材料,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二是分析要有理有据、分析透彻。要注意分析事项涉及的各个因素,将一系列影响因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逐层次、逐环节、逐项目的进行科学系统分析,从而保证分析的可靠性、准确性。三是分析要具体到企业、深入到具体疑点。分析税收异常数据要具体到企业,明确风险企业的具体疑点信息。四是分析要有针对性,提高分析质量。针对分析的大量疑点数据,在进行风险分析识别排序后,根据风险高低的不同,提出明确的应对措施,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落实疑点成效来佐证分析的质量。

(四)坚持一体化运作,发挥税收风险分析的主导作用 各级国税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明确各科室、各部门风险管理职责,坚持风险管理一体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分析监控办公室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统一开展税收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风险任务应对推送和考核评价,形成税收风险的闭环管理,避免各业务科室“多头下发、多头督导考核”,和基层“打乱

仗、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各科室、各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配合和支持分析部门工作,共同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降低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分析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要充实分析人员力量。各单位要提高对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选调综合素质较高的业务骨干到分析部门工作,尤其是鼓励新进大学生到分析部门锻炼,进一步充实分析人员力量。二是加强分析人员培训力度。要加大分析岗位人员的培训力度,包括分析方法、写作知识、经济常识、税收政策、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分析人员业务素质和整体工作的能力。三是推行“税收分析员+税收管理员”的运行模式,对税收管理员加强税收分析知识的辅导,使每个基层人员既是管理员又是分析员,发挥税收管理员更了解税源实际状况的优势。

下载谈流程再造理论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应用(宋建功)(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流程再造理论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应用(宋建功)(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激励理论是领导者在管理中必须首当其冲的的战略。激励因素不仅是应用在企业管理中,现在的教育者对受教育人群的管理措施采用激励理论也是一个必......

    面料再造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论文题目:面料再造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面料再造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河南科技学院 艺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 要:面料再造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科技的发展赋予了面料再造以......

    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

    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精细化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对细节和过程的控制达到优化管理的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

    浅谈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保山曙光学校刘春杉【摘要】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机构,是教育人、培养人的摇篮,其宗旨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服务的执行者是教师,因此管理和......

    浅析风险管理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

    引进风险管理理念,细化税收分析监控指标,通过基础信息采集、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度的确定以及税收风险的排除、控制和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的风险,尽可能地使实......

    浅析风险管理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

    引进风险管理理念,细化税收分析监控指标,通过基础信息采集、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度的确定以及税收风险的排除、控制和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的风险,尽可能地使......

    浅谈古典管理理论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古典管理理论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欧,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因为倡导秩序、标准化而掀起一场“效率革命”。在今天......

    激励理论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以及班级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而运用并发挥好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