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情感智慧理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一、情感智慧的含义 高尔曼认为情感智慧至少包括五个因素。1.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2.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表达情绪情感的方式和程度。3.正确理解别人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的原因,并正确判断自己的情绪、行为会引起他人什么样的反应。4.具有同情心,也就是能够为他人着想。5.能够克制自己的一时之需而为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努力。如上所说,情感智慧是主体人成长发展,进行良好社会交往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情感智慧对美术活动的意义 有的学者认为幼儿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很低,他们喜欢什么就要什么,心里有什么嘴里就说什么,所有的情绪、情感都可以从表情上表达出来,现实的情感是不需要用绘画这种复杂的表现形式来表达的。但我认为在艺术的领域中,不能缺乏情感智慧。在儿童绘画动因的分析中提到,情绪与情感是儿童绘画的动力因子,也就是儿童绘画的内部动因。在潜意识情感对儿童绘画的解释中也提到,儿童是画他们感觉到的东西,而不是他们知道的东西,图画是儿童的情绪、潜意识的思想和感情的一面镜子。只有在情感智慧的带动下,才能深入地感受心灵的呼唤,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欲望。因此,情感智慧对美术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三、运用情感智慧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策略
(一)循环激发策略 引导幼儿思考的过程是:感受→表达→感受→表达。如在《心的色彩》美术活动中,1.孩子们观察各种颜色,体验不同颜色的感觉。2.大胆表达。3.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它画在心形里。4.说出自己对这种颜色的感觉。结果心的色彩五颜六色,孩子们说:橙色代表太阳下山的时候,天蓝色是在海洋里游泳的感觉,土黄色代表紧张,黑色是大地,粉红色感觉在雨中散步的浪漫。我问:“什么是浪漫呀?”“不知道。”虽然孩子对词义不太清楚,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感觉与理解。
(二)递进激发策略 引导幼儿思考的过程是:感受→联想→迁移→表达。如在《情绪脸谱》美术活动中,1.引导孩子感受当时的心请,找一个表情去表现。2.把当时的表情与脸谱的画面联想在一起。3.迁移变化创作成各种各样有趣的脸谱。虽然以成人的眼光看不出所以然,但孩子们能清晰地告诉我:这是奇怪、开心、气愤等。这证明幼儿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如在《小蜜蜂》绘画活动中,请每 位幼儿画一只“代表自己”的小蜜蜂。1.想一想自己的喜好、特点。2.把自己代入小蜜蜂的角色。3.进行想象、创作。最后,虽然题材一样,但每只小蜜蜂都具有个性色彩。有的蜜蜂穿着溜冰鞋,有的在射箭,有的扎着小辫子,可爱极了!如《儿童心情变化天气图》,1.回想自己的心情如何,为什么?2.启发幼儿把心情变化与天气变化联想在一起。3.画一张天气图代表此时此刻自己的心情。结果,火辣辣的太阳代表生气,威威说:“因为刚才我被同伴打了一下,所以,我画了个火辣辣的太阳。”秋天的落叶代表伤心,漫天云彩代表高兴。经过活动后,孩子不但能了解自己的感觉,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以良好的方式进行表达。
(三)交互激发策略 引导幼儿思考的过程是:感觉→表达→反思→表达。21世纪的新一代应该是活泼、开朗、合作、宽容、懂得付出感情、关心别人的一代。在制作《心意卡》活动中,我们注入了这一思想:1.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孩子们感受往日亲人对自己的关怀。2.想想自己是怎样关心亲人的?3.做一张心意卡表达对亲人的祝福。结果卡上都写满了祝福语。在《小小花朵的梦想世界》主题活动中,1.回想自己与参观过的山区孩子的不同,激发幼儿的同情心。2.自己应如何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3.说出自己的梦想。孩子们有了以下的梦想。“我希望世界上的小朋友都能上学读书。”“我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我希望长大能当医生,帮助所有的病人”等。
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情感智慧为激发点,不但能开拓艺术题材的空间,体现美术与情感的关系,有效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关注儿童心理状况,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因此,该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美术。
第二篇:谈情感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谈情感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情感目标列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真正做到“以情育情”。本文通过阐述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提出中职德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情感教育。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要“充分体现‘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各种体验。与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为情绪,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为情感。中职学生德育活动与工作,应该在积极、愉快、饱满的情感下进行,能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具体来讲,德育情感化的含义是:教师要以自己积极主动的情感,与创设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学生要以积极、愉快、饱满、富有激情的情感参加各项德育活动,通过发挥德育活动正能量的作用,达到德育的目的,使学生形成丰富的道德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感是确立学生思想品德的第一要素。
德育包括四个要素:德育思想、德育情感、德育行为、德育习惯,即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由于道德情感是学生思想品德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中职德育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是非感、责任感、善恶感与荣辱感.如对父母的亲情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对社会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社会劳动和义务的责任感,对祖国的自豪感等。道德情操是高水平的道德情操感的体验,对于中职生而言,还要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道德认识活动中,情感对于学生的道德认识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作用, 从而影响学生对德育认识活动的效果。[1]如当学生的情感是快乐、兴奋、喜悦的情感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活动的进行;当学生的情感是恐惧、愤怒和悲哀等消极的情感(一般情况下而言,对敌人的愤怒、对烈士的悲哀则为积极情感)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具有消极的瓦解作用,抑制、干扰学生道德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这就是情感对道德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具体地讲,情感影响着道德认识活动中感知感觉的选择性、记忆效果、思维过程与效果。当学生的情感是愉快、积极、良好的情感时,学生的道德感会变得敏锐,道德记忆就得到增强,道德思维就变得灵活畅通,学生内有的道德认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活动的效果。相反。当学生的情感是消极、痛苦、沮丧时,学生的道德感就变得迟钝,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道德记忆大为减弱,道德思维受到障碍,变得迟缓,学生内在的道德认识潜能未能得到发挥,极大的减弱了学生对道德认识活动的效果。有的老师在德育工作中却忽视这一点,总是在学生有错误的时候训斥、责备甚至处罚,然后灌输一大套大道理。然而,学生在消极、抵制的情绪下,是很难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思想的,这种教育方式不可能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目的。反之,如果教育者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就会使这种积极的道德意识不断发扬光大。
二、道德行为中情感所起的作用
学生良好的得到行为可以概括为: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选择——道德行为的反应——道德情感体验——获得新的道德情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学生道德行为活动过程中,情感起着动力和强化作用。[2] 情感对道德行为活动的动力作用和其对道德认识活动的动力作用一样,在道德行为活动中,情感起着“放大”内驱力的作用,如,同一个道德行为活动,学生的情绪不同,其道德行为活动的动力强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当道德行为活动能满足学生道德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感,积极投入该道德行为活动,这时,情感起增力和动力作用;相反,情感起减力、阻力作用。学生积极、愉快、高尚的情感会增加学生高尚、正确的道德行为的动力,会减弱、抑制不正确、不高尚道德行为的阻力。
当学生在道德行为活动中获得积极、愉快、兴奋的道德体验时,他就产生想 2 继续参加这种道德行为活动的欲望,今后就会有反复参加这种道德体验活动的欲望和表现,从而巩固学生的这种道德行为,这就是情感对道德行为的正向强化作用。反之,当学生在道德行为活动中获得消极、不愉快、忧郁等情感体验时,他就会产生不再参加这种道德行为活动的想法,今后就会有不参加或不愿意参加这种道德行为活动的表现,从而改变学生的这种道德行为。这就是情感道德行为的反向强化作用或矫正作用。德育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措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正向强化良好的道德行为,矫正不良的道德行为。由于情感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动力、强化、调节与催化作用,因此德育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情感在德育中的作用,培养与发展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丰富与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与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三、德育教育中情感所起的感染作用
在德育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活动中,德育教育者的情感通过表情外显,为学生察觉,并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这就是情感在德育中的感染作用。一般说来,这种情感常见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一般的情感气氛感染,表现为情绪兴奋的整体提高或降低。如:我在给学生讲述“9·7昭通市彝良县地震”时,学生面对一个个悲惨的镜头,整体气氛是悲哀的。一种是学生被特定对象引起与之相应的情感反应,即移情现象。学生在观看《感动中国2011颁奖盛典》 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则会随着主人翁情感一起跌宕起伏、紧张感动。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3]情感教育在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情感教育不能被当作是思想教育的翻版,不能为德育所替代,不能使情感教育变得“戒律化”,只从社会管理和规范出发,过于强调对他人,对社会的情感,学生被当作道德教化的对象,而忽视学生自身情感的体验。其实,学生自身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容易动感情,也容易重感情,但是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如果过于强调对他人的情感,对社会的情感,而不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发展,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教育也必将是失败的。因此,教育要从学生作为主体人的需要、发展出发,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做到“以情育情”。
参考文献:
[1] 高忠文:《浅论大学生道德活动中道德情感的作用及培养》 2012/9/8 论文天下论文网
[2] 周丽华:《论教师人格及其养成——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教师人格养成中的作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8]蒋乃平,《 引导学生把外在的规范转化为自律的行为》,《职教通讯》2007年第8期
第三篇: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23
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而信息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上充满了儿童情趣,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 , 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升了美术教学的品位。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绘画兴趣
绘画技能
特殊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布鲁达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料,有视频、音频、文字、图像、动画等,被集成到软件中在电脑多媒体任教师随意使用,学生则可按教师引导收集信息,可任意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支持,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运用信息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从设计构思到绘制完成一幅作品所花时间较长,对学生来说,好的构思设计不但代表好的设计作品,它还包括有高超的技术表现能力,对此也是在美术课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代电脑美术的出现,正好能解决这问题,因为电脑有强大的编辑、造型、上色和文字处理功能,可以直接按自己的设计指令,绘制出自己满意的图形、文字也为和色彩,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绘制质量。
(三)、运用信息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方面是指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能保持新鲜感和参与热情,一方面要有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及治学的民主气氛。新鲜感是吸引注意力和引起兴趣的前提条件;表达空间是 他们能力得到肯定、思想得到锻炼的场所,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则是使他们畅所欲言、打破思想 束缚、自由发挥想象力的肥沃土壤。这正是传统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正是新的电教手段表现出旺盛活力的方面所在。由于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从知识点和新颖性、趣味性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思考和精心的策划,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多种媒体的共同参与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这样,在多媒体技术下的学生美术想象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计算机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进入现代化教学时代,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得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可能。计算机的辅助参与和应用,更进一步地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到更美好的物象,为其审美素质、思维能力的提高 , 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1、计算机的参与和应用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利用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可以简便、快捷、直观地突出学习过程,使学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和领悟所教内容,从而缩短了授课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计算机的参与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能力
计算机具有强大、灵活、多变的功能。它有图像、图形处理软件,它们都有能够随时更换画面的功能。当要更换画面时,只须通过几个操作命令就可以更换画面的局部或全部的颜色,还有诸多的工具如画,以展示物象大小变化对画面效果的影响,还可以在原作品中添加辅助线,说明几何形构图法。这样学生通过老师与计算机的 “ 示范 ”,对构图的原理和重要作用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设计图案教学中,更能施展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力。在实践中开启心智,发挥想象,尽情创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计算机的参与和应用可以营造美的气氛
美术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教材中某些欣赏图片,往往由于质量的原因,难以符合欣赏教学要求。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电脑的特效去调整、校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的本来面目。还可以播放与画面内容有很强联系的录像,使学生对欣赏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引起心灵的共鸣。这样计算机就为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方便,更好地营造了审美气氛。
4、计算机的参与和应用可以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将某些教学内容制作成 CAI 课件,在课堂中使用,使课堂教学多元化。在欣赏教学中,有的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不易弄清,制作 CAI 课件时,可将作品中各个局部单独列出作详细介绍,并让学生参与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加深对这件作品的理解,学生由被动欣赏转入主动欣赏,课堂气氛热烈。这样以教师讲解为主,计算机作辅助演示,在讲演的基础上,增加较多的学生参与,大大拓宽了美术的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所产生的 “ 动 ”(生动直观的电影播放)、“ 变 ”(多样变化教学手段),“ 趣 ”(妙趣横生的媒体转换)、“ 美 ”(美不胜收的构图变幻)不但产生了强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把广大学生带进了一个理想的艺术教学境界,教学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 “ 愉快教学 ” 的现代教育特色。
我们都知道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利用有一个 “ 度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统一于教学结构中。巴班斯基指出: “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通过最佳媒体的 “ 恰当 ” 运用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速度和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因此,多媒体纵然有千百般优点,也要有一个 “ 度 ”,电教媒体的使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多媒体性质和作用,来考虑如何利用电教媒体,选择最佳途径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之,适 “ 度 ” 地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美术教学,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第四篇: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幼儿天生有美术创作的欲望,他们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一个开放性的美术空间对幼儿来说就显得很重要,他们的美术表现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投入。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力求做到为幼儿提供开放性美术活动空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不像成人,对物体的理解可深入体会,他们看到的只能是表象,也只能从表象上去理解。我们对幼儿的要求不能像成人一样去要求他们,这样反而会阻碍他们的发展。
美术活动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学习、创作,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呢?我觉得主要有一下两点:
一、内容的多样性。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目标,那么选择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说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和自主的创作,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比如,剪贴画的美术活动中,可以
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而自主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
——再以《叶子拼贴》为例,在活动前,老师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叶子的标本、叶子的照片、采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叶子的图书,激发幼儿对叶子的喜爱。在听听、看看,说说中孩子们了解了叶子的各种形状特征:有尖尖的、长长的、像手形状的、像尾巴形状的等等,幼儿创作的形态活泼可爱,富有灵气,连大人都惊叹孩子竟有如此创造的意象,令成人望尘莫及。
第五篇: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范文)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是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因此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是提高幼儿绘画技能的基础。比如幼儿画房子时,幼儿首先要仔细观察房子的外形,各种各样的房子有各自的不同,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像城堡,有的像„„。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才能表现出富有自己审美特点的绘画作品,才不会千篇一律。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多进行一些观察活动,重视幼儿观察力的训练,让幼儿学会写生,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好途径。下面我谈一谈我教幼儿学写生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一、幼儿写生的内容。
幼儿写生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植物,可以是盆景植物,也可到户外写生大自然中的植物;人物,让幼儿写生同伴,写生自己熟悉的人,如小伙伴、老师、父母等;衣物,自己的衣服、鞋子随处一摆,即可进行写生;玩具,多选择一些线条比较复杂的玩具进行写生;桌椅,桌椅有着很强的立体性,写生桌椅能让幼儿初步掌握立体物的画法;还有自行车、汽车、建筑物等等都可作为幼儿写生的内容。只有让幼儿写生各种不同的东西,才能培养他们主动观察周围世界的好习惯
二、教幼儿写生的方法。
教幼儿写生首先就是要让幼儿明白写生画与想象画等其它画的不同,写生要学会观察,学会把观察到的东西尽可能相象地画下来,就像拍照一样。其次幼儿学习写生,教师的示范讲解很重要,教师要教幼儿把握好每个写生物写生的要点。例如,写生月季花,平时,孩子们画花总是很简单地把花的整个外形画出来。而写生中,应要求孩子把月季花瓣的重叠表现出来。所以,教师示范边讲解出月季写生的要点是把一片一片的花瓣画出来,堆起来表现出月季花的外形特点。又如,刚开始学习写生植物,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如何表现出植物枝干、茎、叶的前后遮挡关系。教师在示范的同时要清楚地进行讲解。我教幼儿的方法是:先用双线条表现出植物的枝干,线条交叉碰到就跳过去,然后再添加枝干上的茎叶。当然也可先画叶子,再画枝干,或者枝干和茎叶同时画,但后两种方法在开始学习写生植物时,幼儿较难掌握,可以在以后逐步提高写生技能的过程中用这两种方法。又如教幼儿写生人物,刚开始学习写生时,孩子不能把握好人物写生的要点,表现的人物和想象画中的人物一样夸张,没有真实感。如何让孩子掌握人物写生的要点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明白主要要把握好这样几个要点:
1、人物的脸形要认真观察,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脸形特征,不可千篇一律。
2、人物的头发要认真表现,用一根根的线条表现出人物的发型。
3、每个人的脸部都有着丰富的表情,要善于表现出每个人的脸部表情。
4、人物的头、身、四肢的比例要恰当。
5、人物衣着的表现是一个难点。这些要点幼儿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握好,要在多次的写生中慢慢领会。教幼儿写生,教师多花时间,多动脑筋,以最简单的方法教会幼儿。
三、幼儿写生的注意点。
(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们不以孩子能否拿出一幅好的写生作品来评价他的好坏,我们重视的应是孩子在写生过程中,是否愉快地投入,在活动中是否培养了他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一定的发展,观察力是否得到发展。我们给孩子鼓励,让他们在不断的鼓励中获得对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这些不是比他们画出一幅好画更重要,更有意义吗!
(二)尊重幼儿,重视个别指导。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当面对一些“不会画”或“画不好”的幼儿,我们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要因人而异。我们要有耐性地加以帮助、指导,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在写生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幼儿对着物体无从下手,他们会说:“不会画!”这时,我会帮助他在画纸上先画上几笔,并鼓励他大胆地画,我让我们班孩子明白:只要你敢画,你便是最棒的。这样,孩子们大多会放开笔大胆地画。
(三)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多带幼儿到室外进行写生活动。我们都知道任何的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让幼儿较长时间地观察一些物体,并进行写生,幼儿会觉得枯燥,而无兴趣。所以,在写生中我们要注重幼儿兴趣的激发,我们除了让幼儿接触各种不同的写生物以外,还要多带他们到室外进行写生,让每个孩子背一个画板,自由地在幼儿园中写生植物;带孩子到居民区去写生楼房;坐车到码头去看船,在码头写生来来往往的船:到江南水乡写生具有家乡特色的景色„„这些活动怎能不激发幼儿的写生愿望。
(四)根据幼儿的写生水平,逐步提高要求。对幼儿写生的要求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例如,同样是进行植物写生,在中班时,幼儿多是利用一些盆景的写生来把握好植物前后遮挡的关系,慢慢地要求幼儿能把握好植物外形的特点,画的植物要尽量地与被观察物相象。到大班,常常让孩子每人背一个画板,自己自由地到幼儿园中进行植物写生,这时要求幼儿能把植物的一些细微地方表现出来,像叶子的形状,不同的植物叶形不同,同一棵植物叶形也有不同,卷着的,侧着的,平面的„„。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写生水平不断提高。
(五)让幼儿逐步摆脱对教师范画的依赖性。幼儿学习写生,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示范,但千万不能有依赖性。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每当我的示范画在黑板上时,幼儿都画得不错,可没有示范画时,一些孩子会无从下手,说不会画。这时,我才意识到孩子写生时不是对写生物的观察,而是对教师范画的模仿。所以,每次写生时,在必要的示范讲解后,我会把范画拿走,让孩子自己独立地观察、写生。如鞋子写生,一张桌子上让幼儿任意摆放一双鞋子,一组幼儿围着桌子,每个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一组幼儿的画是不会相同的。这样的方法,促进了幼儿独立地观察,独立地写生。
(六)写生活动不是一个独立的美术活动,他与其它美术活动相互融合。写生活动不是一个独立的美术活动,他具有连续性,长期性,重复性的特点。即幼儿可对多种物体进行多次写生。教师可有计划地将写生活动与其它美术活动穿插进行。同时,写生活动与其它美术活动相互融合,如在色彩想象画中,对与一些物体造型的构画,也可以用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样画出的植物更有生命力,人物更加真实,整个画面更富有内容。
大A班陈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