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时间:2019-05-14 21:4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第一篇: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许勇(新疆新能达驰电气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由于现在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的人才不断流失,给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简单分析了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着重就加大国企人才开发利用的有效对策提出探讨。关键词:国企人才流失;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给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在当今形式下,国有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现象,注重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原因。企业希望人才为其创造价值,但是人才需要企业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感到自身价值在企业中得以实现,而企业也通过人才为自己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双赢政策。如果企业不能够为人才提供足够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就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人才发展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目前,国有企业在对于人才资源的管理方面还整体滞后,企业对于人才的长期发展目标缺乏应有的规范和管理,员工在企业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和发展前景,现在国有企业的一些“唯亲”、“唯权”、“唯私”等现象使企业员工失去在单位继续工作的兴趣,因此,跳槽现象频繁出现。

2、工资福利待遇等对企业员工缺乏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双向选择机会的增多,给广大企业员工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机会,尤其是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与同行业的其他员工相比,国企员工的待遇整体不高,当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待遇不能体现自身价值时,人才流失就会成为必然现象。

(二)企业员工自身原因。目前企业的一些优秀人才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自身水平较高,专业技术过硬,接受新事物能力快,社会适应力强,对个人的前景发展比较重视,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企业的优秀员工一旦觉得自己在国企单位未来得不到长远发展或者被重用,就会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进而出现跳槽现象。

(三)社会因素影响。社会环境对国企人才流失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尤其是现在社会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他们凭借着雄厚的资本,灵活的竞争机制,丰厚的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前景目标等等吸收人才的竞争手段,都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了企业员工的人心,使国有企业的员工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之中。

二、加大国企人才开发利用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改革用人机制。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一定要严格根据企业用人标准的需求,认真组织笔试,面试,选拔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具备真才实学的人,对于国企单位的经理人选采取聘用制选择,根据其在职期间的经济效益决定经理的连任或者降职等问题的处理,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人才的内部调整来加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国有企业要加强人才培训制度。在培训问题上,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应该把加强人才培训作为人才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应该意识到,人才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浪费。在人才培训过程中,还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时,要注意为员工提供一些长远的规划目标,使员工可以在企业看到自己的未来,进而形成专心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决心。

3、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注重管理,营销,技术等多个通道发展的培训下,注重多种渠道培训人才,注重人才的开发利用。企业要根据员工的爱好与兴趣,帮助员工发展特长,具备多种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时,要保证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形成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追求。

(二)工资薪酬制度安排要合理,能够与时俱进。工资薪酬和福利待遇是企业能否吸引住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物质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和认真工作的动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资薪酬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是企业能否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企业应按照按劳分配以及兼顾公平的原则,与时俱进,按照当前市场依据的薪酬适当改善或者提高自己的薪酬水平,在薪酬制度的制定的安排上,要既能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能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不受影响。首先,企业的薪酬在外部要有一定的竞争性,企业要调查同行业的其他单位的薪酬水平,使自己企业的薪酬等于或者略高于同行业的其他单位的工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更好的留住人才提供保证。另外,企业内部的薪酬待遇也要体现一定的竞争性,坚决杜绝“大锅饭”或者平均主义引起的不公现象的发生。

(三)国有企业要“以人为本”,注重企业自身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要深刻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口号,企业要坚持适合人才放在适合位置上的管理方针,真正的关心人才,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关心人才家庭情况,真正为人才排忧解难。在企业管理上,要加强上下级领导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倾听一线员工工作的心声,鼓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充分献计献策。注重对人才的开发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国有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国有企业要以“以人为本”为原则,通过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提高职工素质,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人才只有热爱自己的企业,才会真心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服务,企业的发展靠人才,因此,企业只有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信息共享,学习交流和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从而推动企业内外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并由此产生深刻的企业的凝聚力,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

结语: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要想发展振兴,就必须注重对企业人才的开发利用,企业要采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要在选择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方面多下功夫,最大限度的发挥优秀人才的智慧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进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参考文献:

[1]李麟.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国企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0)

[2]张健.中小企业实现人本管理的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1(20)[3]何光军.关于某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作者简介:许勇

汉族

新疆奇台县人

1977年生

经济师

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篇:注重人才振兴国企

注重人才振兴国企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体会

孙茂银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我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也要根据“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选、育、用、留放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位。

众所周知,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发展之要,在于用人。回顾和总结企业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企”之路,把人才资源视为第一资源,打破在人才使用上论资排辈、因循守旧的陈腐观念,通过不拘一格用人才,着力在全体职工中培养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尊重人才,人人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我们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先导,以人才结构

优化为目标,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机制,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观,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如:领导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制、任期制,后备领导干部挂职锻炼等;确立了“固定一批,半固定一批,网络一库”的人才管理思路;开展“师带徒”、“岗位练兵”、“青年岗”等活动。

在人才的选用上,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吸收和接纳到企业中来。胡总书记强调,“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人才选用上,特别是领导干部,适当放宽年龄、资历等门槛,实事求是,任人唯贤,把优秀的人才放到企业的重要岗位,充分发挥其才智。在人才的选用上,还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在企业,“德”体现在干部价值观、信念、信心等方面,是否为广大职工服务,是否有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是否坚定地带领企业跨越发展。把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在人才的任用上,企业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让想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充分

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一是不分地位,不论资辈,不讲究工作年龄来选拔人才。当前,按地位,按资格,按工作年龄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人才,不管老同志还是年青的同志都应该一视同仁。地位高,资格老,工龄大的老同志,工作经验丰富,但大多数思想比较守旧,开拓精神不足,工作激情减弱 ;相对而言,年青的同志更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更富有工作激情。二是对少数特殊人才,我们要破格选拔重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紧紧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坚持“重点干部着重培养,优秀干部加强培养,年轻干部经常培养,紧缺干部抓紧培养”的原则。把广大青年下放到基层岗位磨练,让他们不断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

在人才流动上,建立健全人才交流和退出机制。为推动全集团人才有序流动,盘活人才资本,充分利用和发挥人才资源效能,集团建立了内部人才市场、一级建造师和高中级职称信息共享平台等,使重要、关键人才在集团内正常流动,实现资源共享的作用。实施人力资源退出机制,是为了保证组织人力资源团队的精干、高效和富有活力,通过自愿离职、再次创业、待命停职、提前退休及末位淘汰等途径,让不再适合于组织战略或流程的员工直接或间接地退出

组织及其机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篇:国企人才流失情况汇报

近年来,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部分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出现了“三个缺乏”和“三个断层”,即:有学历、有技术的人才缺乏,高层次、高能力的人才缺乏,经营型、复合型的人才缺乏;人才年龄结构断层,有一定工作经验、年龄较轻的人才留不住;人才层次结构断层,一般性的人才较多,拔尖型人才留不住;人才专业结构断层,热门专业及紧俏专业人才留不住

。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如何扭转人才流失的不利局面,是事关国有企业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1、分配机制不合理、待遇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企内部分配机制不合理,“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缺乏人才价值观,官本位倾向严重,这种缺乏公平赋值的分配,使得大多数人才难以体现劳动价值,待遇较低。当人才感到自身价值难以体现时,就会寻求其他可能满足的机会。

2、用人机制不合理、不健全。不少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人才“出头”机会较少,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同时,国企没有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企业长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不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只讲人才对企业的贡献而忽视了人才的自身需求,使人才感到在企业发展受到阻碍,跳槽谋求新的发展。

3、缺乏亲和力,人才的精神生活不满足。不少国有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难以对人才产生凝聚力。

4、个人的发展设计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存在差距。许多流失的人才都是近些年毕业的大学生,当他们风华正茂、踌躇满志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对自己的将来都有一番憧憬,经过几年的工作后,他们发现理想和现实相距太远,所在企业的前景也不被人们看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企业难以实现而萌生了去意。

二、加强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人才工作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对国有企业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人才工作就是要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留人的关键是要留心,要留住人的心则必须通过努力使人才对企业产生认同感、成就感、知遇感和归宿感,要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要建立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酬薪制度。国有企业必须改革原有的“大锅饭”酬薪制度,建立以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向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才的价值,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体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在酬薪制度的内容上,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多样化操作。比如实行多元报酬结构的年薪制、风险抵押、人才持股、期股激励等多种分配形式,做到人才报酬与企业的资产增值相联系,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利益相联系,使人才体会到企业对其工作业绩的认可,并在待遇上得到有效地体现。

二是要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用人机制。国企必须改革原有的“论资排辈”用人机制,建立起为人尽其才创造条件、为个人发展提供可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用人机制。同时,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明确与之相符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一方面要广开用人之路,采取多种形式,主动招贤纳士,改变过去在招聘、应用人员上守株待兔的单一和被动做法;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企业内部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实行竞聘上岗,改“相马”为“赛马”,给人才以脱颖而出的机会。

三是要提供能够实现人才价值的工作岗位。人才在注重工作环境、待遇的同时,还非常看重工作的本身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够施展才华带来成就感,能否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如果企业所提供的工作与其专业、特长并不相符,或者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优秀人才当然不会热爱岗位和企业。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给人才以工作压力和挑战,提供各种工作岗位和实际锻炼的机会,不断激发其工作热情,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发展来留住人才。

四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学习氛围。凡是优秀人才,大多富有进取精神,非常看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和人文环境。企业要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再以强大的价值观凝聚人心的同是,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文化和学习环境,把人才职业发展前景和专业继续教育作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采取选送到高等学校深造、科研机构学习、参加学历进修等各种方式,为优秀人才提供“充电”的机会,让各类人才在企业中如鱼得水,努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人才成长轨迹的有机结合。

第四篇:国企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国企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葛雷 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国企即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现今,国有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凸显出不少问题,特别是人才流失的问题引起了许多企业家及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深层次的角度去分析其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国有企业 人才流失 对策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能吸引住优秀的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国有企业也纷纷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然而国有企业并没有逃脱人才流失的厄运,人才流失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纷纷上演。据调查:外资企业大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技工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国有企业丧失的不单身是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人才。北京市对工业系统150户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发现,国有企业1982年以后引进大型学历以上人员的流失率达64%,且大多数流入外资与合资企业。国有企业人才严重流失已制约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有企业上班,享受优厚的福利待遇,曾经是好几代人的梦想,而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的引进,中国大地上外企、合资企业遍地开花,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挑战。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员工和企业是一种依附关系,一旦被录用,企业除了给员工提供工资以外,还要负担他的住房等等,甚至他的妻子和子女的工作和教育都要由企业来负担。这种“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使得极少有员工自愿离开企业,也就很少出现所谓的人才流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家的劳动、人事、用工制度有了很大变化,企业用工制度变得灵活,阻碍人才流动的壁垒逐步消失;而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优势早已不在;“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兴起,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而不论 是是社会的竞争还企业的竞争,最终成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为人才流动提供了动力;人的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人才对体现自身价值有了更高的要求,择业的目的性更现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人才竞争也将国际化„„所有这些使得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去向分析

(一)从国际来看,在新经济引发的全球人才大战中,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利用资金和科研环境的优势占据了主动地位,我国始终处于被争夺的一方。在2000年,我国人均信息人才排世界后三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评价出国留学2万人,回归率为33%。我国仅在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人。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或怀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大量外流。他们之中,有的出国深造,有的技术移民,有的到国外经商办企业,这些人出国后,大部分选择在国外长期居留,回国的比例偏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民出国签证更加简便,国内人才流程远大于流入是必然现象。

(二)从地域看,我国国内人才总的流向是从西部、北部等内陆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城市。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布局大都集中在北部、西部地区,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史前经济发育较早,人才需求量大,高级人才在这里较容易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

(三)从行业看,主要是流向经济效益高的行业与产业。国有企业大多是属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矿业和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低利润的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第四产业迅速崛起和壮大,由于其收入客观吸引了大量高级人才。

(四)从企业性质上看,主要是流向“三资”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引进外资,这些外资企业吸引了不少本土人才。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曾对中国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广州五市的5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采取问卷形式,有限样本为327份。本调查显示,在过去五年内(1995年至2000年),被调查企业共引入各类科技人 才7813人,流出各类科技人才为5521人,流出引入比例达到0.71。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才流动到外资企业及合资企业的比例达到54.7%,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比例更高达67.6%。

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产业类型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的结果对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有较大的影响,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缺乏改革动力,发展前景不明朗,企业没有一个鼓舞人心的、切实可行的、并且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发展战略,员工对企业前景普遍感到没有信心,人才流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其工资水平有关

我国大部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远远达不到机关事业单位和非国有企业的稳中有升的水平。受长期经济计划的影响,国企内部分配机制不合理,“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冗余人员多、历史负担重。国企担负着经营责任和稳定和谐的政治责任,使的近几年来工资水平有所下降。大多数人才难以得到或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促使他们寻求可能满足其自身价值的机会。工资是绝大多数人所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如此。工资水平同员工的流失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已经成为某些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

(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有关

1、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唯亲、唯私、唯权”现象较为严重,晋升普遍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知人善任,人才出头机会较少或者没有为其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只讲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而忽视企业对人才的诚信和自身要求,使人才感到在企业发展无望,跳槽谋求新的发展。就本单位而言,流失的人才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招聘的大、中专学生,他们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经过在施工一线的多年磨炼,逐步走向成熟,却发现不被企业领导看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本企业内难以实现,萌生了去意。

2、领导原因也是使员工离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的离职调查中,员工并没有说是直接领导的原因,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领导导致了员工的离职。比如上司的领导方式让员工不满意,不能给员工 提供真正的帮助等,都可能促成员工的离开。对于中层的经理人来说,与高层领导的观念不一致也是导致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3、收入分配机制不公平,员工的付出与回报不能平衡时,员工也会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员工付出的敬业与忠诚、工作时间、工作业绩等,希望得到薪酬、福利、升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成就感等等,如果企业不能提供这些,也就给竞争对手了机会。企业与员工实质上是双赢关系,是互惠互利的。我信任你,你尊重我,而达到共享成果,甚至对员工的称呼也从雇员变为伙伴。但相当比例的企业老板还以传统的观念来对待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我是老板,是我养活了你,无视或者不能正视员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四、人才流失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一)人才流失给企业增加用工成本。为补充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空缺,单位要支出大量的培训、熟悉工作的费用,以及人才流失造成运行失调而导致的各种损失。

(二)无形资产流失。技术型人才将会带走关键技术,销售人才将会带走市场,这些都是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损失。

(三)人才流失对公司声誉造成影响。被解聘的员工常常会散布不利于企业的言论,解聘的员工越多所付出的代价越大;

(四)人才流失对周围员工产生负面影响。优秀骨干人才的流失,自然会在职工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凝聚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一个人出走影响和带动一批人出走的现象,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和损失。

五、国有企业人才流动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改变用人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必须尊重人的需求和愿望,尊重人才,强调人才的主体性,关心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努力满足人才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在本企业中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好风气。在生产、经营中激发人才的创造性;以人为本,应该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尊重人的思想,让人才充分感受到在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企业领导者应该从关心人才的工作、生活等具体方面入手,使他们在企业中能够寻求到“家”一样的温馨 和睦的感觉,让员工把企业当成真正意义上的“家”,让全体人员都来关心企业、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企业组织的各种各类活动。把人与企业融合起来,使人才得到在企业的重视和心理满足;坚持以人为本,要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将人才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快地升华为智能,在实践中锻炼、工作中成长,让各类人才通过合理、公平的竞争获得自己发挥作用的岗位。同时也对人才竞争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企业要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帮他们所需,把满腔热情播入人才的心里,去释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就会激发员工爱厂如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其对企业忠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人为本是稳定队伍的根本,它实现了员工忠诚企业又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人才流入环节,从源头上防止人才流失

人才流入是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形成的环节,由招聘、筛选、录用以及早期企业化过程所组成。招聘是指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职位寻找正确的人选的过程。筛选是指从应聘者中选择合格者的过程。录用是指最终决定雇佣合格应聘者并配置职位的过程。另外,对员工的企业化教育也必不可少。

1、遵循人才与企业匹配的原则

人才流入过程实际上是人才与企业相互匹配的过程,包括:个人应该具备与职位要求相符的态度和能力:个人对企业规范、各种政策、实践、奖励和条件在偏好、预期和价值判断上能够接受。匹配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的变化或者人才的变化都会导致匹配程度发生变化。

2、遵循人才与岗位匹配的原则

传统上对这一匹配过程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员工与企业相关职位要求的适应能力上,企业普遍采用标准化的测验、面试、自传、笔迹分析等手段。现在,一些企业还采用了评价中心、心理测评、计算机测评等先进手段。无论传统手段还是现代手段,保证了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匹配,也就保证了企业对员工的真正需要,员工才会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3、合理的招聘和筛选流程

为了保证企业与人才的高度匹配,合理的招聘和筛选很有必要。真实职位预视可以降低人才对企业不切实际的预期,成为招聘过程中的思想依据。真实职位预视增加了企业招聘的真实性。首先,企业信息通过企业宣传册、电影、录像、录音、面谈、上司和老员工介绍等方式传达给应聘者,使应聘者对企业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期。其次,真实职位预视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招聘的主动决策,使对企业或对职位不满意的应聘者提前自行推出招聘过程,以提高人才招聘的有效性。第三,真实职位预视使企业向应聘者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企业信息,体现了企业对应聘者的真诚,能够增加受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筛选常常应用一系列测试手段,如:笔试、面试、心理测试、模拟测试等来了解应聘人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气质、情绪的稳定性、智力、能力倾向、成就感、人格、创造力、个性、品质、潜能、力争使选中者与职位要 求有更高的匹配度。筛选工作,在许多世界著名企业己收到重视,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 法。例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其人才流失率大大低于航空业中的其他公司,他们的诀窍是: “从一开始就要办好,花钱在招聘过程中,仔细挑选人才.。” 公司以谈话式的面试使求职者感到不受拘束,招聘人员从面试中可看出求职者是否能成功地适应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文化。公司经过对自己员工行为长达十年的分析,不仅把测试常识,判断和决定能力这类共同属性的问题标准化,而且把根据各工种要求进行测试的问题标准化。招聘过程所花的时间和金钱使公司的人才流失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4、试用期管理

试用期是企业正式聘用员工前的必要阶段。在试用期内,企业和新员工之间可以建立一个相互评价和反馈的机制,通过双方磨合,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与新员工的匹配程度,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与新员工仍然难以相互适应,则可以提前结束双方的雇用关系,避免双方的长期损失。

5、增加招聘投入

在招聘阶段进行更多的投入,可以提高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匹配程 度,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失率。然而,许多国有企业在招聘与筛选阶段,没有进行足够的投入,没能执行严格的招聘和筛选程序,从而使招聘效果大大折扣。

(二)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多样化、个性化的福利

薪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是安定人心、防止人才流失的必要条件之一。人才之所以离开企业,是因为其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产生了不满足感。比方说,新员工进入企业后,首要目标是薪酬用来满足衣食住行上的最基本需求,当基本的需求满意后,就会进一步发展到更高方面的需求。如果员工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而市场上同行业或其他企业的薪酬高于本企业,他们就会选择离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了解人才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或者是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施之与不同价值的分配形式,如工资福利的提高,或年薪制、利润分享制、人力资本作价入股、晋升和发展机会,用经济和非经济的薪酬来尽力满足各级各类人才在自己的生存、发展、完善阶段上产生的需求。让员工在自身发展的阶段上都能寻求到新的发展空间和热情,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储备力量和后劲。竞争性薪酬是指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若企业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又缺乏其他补偿性激励措施,就很难避免人才流失。我国国企薪酬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若能将薪酬水平定在竞争对手之上,对核心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将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避免大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流失,降低企业的雇佣成本。反过来又增强了企业提供竞争性薪酬的能力,有利于刺激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 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互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并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它可以通过刻意的培训传达出来,也可以是新老员工之间有意识的沟通里渐渐形成。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它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六、结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国有企业将长期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国有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入手,做好人才管理工作,积极应对市场的挑战,避免和减少人才的流失,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么子国,留住人才,机械工业出版社【M】,2002 2.丙明杰、杜银根,人本管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M】,1997.84 3.趟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1 4.姚坤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科学之友.2006

第五篇: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殡葬市场开放对银河园带来的冲击和思考

指导老师 王 夫 子 系 别 殡 仪 系 班 级 B0532班 姓 名 潘亚红 马永强 王秀英

2008年5月

积极应对 迎接挑战

——殡葬市场开放对银河园带来的冲击和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银河园来说,真正感受到了市场化的冲击及其所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宣告了其垄断广州殡葬业的地位被打破,如何应对这股冲击并缓解压力,形成一个缓冲机制和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方案,的确是我们每个殡葬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正是基于此考量,本文试图就应对措施作一些可行性探讨。

关键词:殡葬业 市场化 冲击 思考 应对 银河园

改革开放已有将近30年,我国的殡葬行业的环境和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但为了过去殡葬改革的需要,其一直是作为行使部分政府职能的公益性部门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为具有一定市场经营性的殡葬业,殡葬行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行政许可法》正式明确了殡葬用品市场的开放,宣告了殡葬业的竞争已不可避免。而殡仪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益性质(体现在政府定价、承担困难减免及无人认领尸体处理方面)仍保持不变,对于当前殡葬业界来说,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无疑存在巨大压力。如何应对到来的冲击,确实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组成员认为银河园首先要在观念上明确殡葬用品市场放开对其所带来的冲击,然后才是有针对性地下载防毒软件,加强防火墙,诊断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殡葬市场开放对银河园带来的冲击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殡仪馆(包括部分公墓)都是由国家民政部门主办并经营,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其属公益性质,国家对于殡葬服务给予免税的优惠政策并同时严格的价格限制政策。具有公益性质的殡葬事业单位从事的是一项公共产业,它不是一般法人,是一种特殊法人。殡葬事业单位目前的状况表明,它在经营中要求实现的只是平均利润,它的产品(主要是服务)的定位源于政府决策,产品的价格比较稳定,产品的种类也相对较少,产品基本上为社会所必需。

(一)政策的冲击

由于失去国家政策的保护,使殡葬市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行政许可法规定:“不得对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可以设立行政许可事项以外的其它事项设立行政许可;不得设立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立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设立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它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它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以上“四不得”说明,本地区无权自行设置行政许可事项,限制民政以外的经营主体进入殡葬经营领域,实行行业垄断,限制其它地区的商品和服务在本地区销售,实行地方保护已经不存在了。随着行政许可规定的实施,长期在政府保护伞下独得利益的殡葬经营机构,将不得不面临开放的殡葬市场,为争夺殡葬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

(二)经营成本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成本和价格是决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千方百计地为客户降低费用,提供优质价廉的服务,企业才能得到强大的发展。作为殡葬行业,它是国家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处于非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广州花都市殡仪馆为例,每年为生活困难的社会群体减免费用30多万元。火化遗体用油,前几年由政府下拨价每吨几百元费用,现火化用油市场价每吨4000多元。成本增长10倍之多,但收取的火化费并没提高多少。还有部分病残老职工的各种福利待遇,多年来对社会优惠的福利政策等多种因素。形成了管理费用过多和福利成本比重过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殡仪馆的竞争力。

(三)丧葬用品市场的竞争受到冲击

对丧葬用品市场上出现的不正常竞争,在这方面的管理上,国家还没有系统的、可操作的法规性文件依据。因此,不少个体从业人员制造假冒伪劣骨灰盒经营销售,开展水晶棺的出租业务,殡仪服务公司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等(如:勾结殡仪馆内部员工,盗窃丧户信息,跟殡仪馆打商品价格战等),给正常的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现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个体和私营者分争殡葬利益的现象。除火化尸体、遗体接运、冷藏外,如生产和销售丧葬用品,花圈寿衣店、医院太平间专为丧户提供所谓“一条龙”服务。就广州市的殡葬市场实际情况而言,现有20多家丧葬用品店,分布在市内和殡仪馆、医院附近,殡仪馆早已暗地里开放,很少的丧户到殡仪馆购买寿衣和丧

葬用品,而且殡葬用品的价格已经完全放开,完全由市场规律来调节约束。市场权利的增大和竞争规范的不完善两者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空缺,客观上为不正当的市场经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大爱殡葬服务中心就占据了银河园业务量的5%左右,一个月的业务在90到100件之多。这还不算其他的殡仪服务公司。

市场没开放之前就银河园花圈部的经营状况而言,2005年以前纯利润高达7000多万,丧户都是买鲜花,而殡葬市场开放后丧都以租用鲜花为主,售与租用的价格又有天壤之别。这还没算寿衣、骨灰盒、骨灰盅等丧葬用品,这无疑给银河园的利益构成极大的威胁!

二、银河园应对殡葬市场开放带来的冲击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直面市场挑战

银河园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虽有时也面临市场开放的“狼来了”的呼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仍是政府直管下的事业单位。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未曾经受市场风雨的洗礼。部分人甚至存在“未必这么快吧?”、“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等(机会)、靠(政府)、要(政策)等不切实际的幻想。若以这样的状态迎接市场挑战,必定是一败涂地。因此,我组成员认为,要面对殡葬行业市场化、社会化带来的市场挑战,首先是要转变观念,彻底跳出“事业单位”的光环,坚决摒弃过去那种独家经营、舍我其谁的陈旧观念,将自身当作企业化的市场一员,按市场的运作规则去考虑殡仪馆的经营、发展。明确树立以下观念:第一,市场殡葬的观念,更加注重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殡葬服务需求。如南平市殡仪馆,就有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三

无对象进行火化减免。第二,法制殡葬的观念。经营和服务行为必须遵守殡葬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服务、按章办事,绝不能以方便丧户为由损害殡葬法律法规严肃性,将单位自身的利益凌驾于法律法规上。第三,文明殡葬的观念。切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服务技能的职工队伍,进一步转变服务,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行为,倡导人性化服务,使丧属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同时积极出击,参与市场竞争,与“狼” 共舞。在无法回避的市场风浪中锻炼自己,积累、总结经验。

(二)拓展自身实力,提高风险防范

1、走企业化集团化道路。从目前情况看,银河园仍受制于多年来的事业体制,经营手段呆板等问题,从而难于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益,无法与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正面交锋,想要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游弋确实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市场先入、设备设施齐全、政府和百姓认同等优势,把握机遇,主动出击。通过政体分开,明晰产权,以企业行为运作殡葬服务(有条件时彻底改为企业),使殡仪馆真正成为竞争的主体。引进企业机制及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兼并、扩张(向殡仪服务的上下游及相关行业)、联合,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营等各方面的优势聚集起来,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的产业集团公司,通过改制以及集团成员间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使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2、发展服务网点,抢占市场先机。殡葬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亦须遵守服务行业的一般规则——就是要尽可能方便市民。在广州这个近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同时又是一个人口老年化的城市[2006年7月份《广州人口报》报道:2034年的广州7个广州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老人(广州常住人口共700多万人,外来人员700多万)]。单靠目前仅5家殡仪馆确实难言“方便”二字。这就给各类中介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而,从目前来讲,我们应充分发挥行业先入的优势,近可能多的布设网点。在方便市民就近办丧、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的同时,无形中压缩了殡仪市场的剩余空间,提高了殡仪市场的进入条件,抢占了市场先机,使我们殡仪馆更具竞争力。有人曾对我国的银行业现状进行过分析,认为除了国有银行的信誉外,星罗棋布的服务网点是其最大的优势。这是后来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所能做到的。就目前情况,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从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投入产出比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采取与社会合作或连锁加盟的方式均是可取的办法。

3、强化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素质。由于社会及历史的原因,我国殡葬业长期处于一种封闭落后的发展状态。与其他行业相比,管理、技术水平低,高素质人才缺乏,以及近年来尽管许多地方的殡葬服务设施、设备日趋现代化,而落后的管理,人才的匮乏却直接制约了殡葬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已成为业界同仁的共识。有鉴于此,上海、广州以及全国许多殡仪馆审时度势,积极引进ISO9001、ISO14001等先进管理体系、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及财务管理制度,整

个行业出现了一片重视人才、重视管理的可喜景象,使殡葬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形象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亦要注意抓好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通过外引内训,使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得到提高。管理强、业务精、服务佳、设备先、设施齐、素质高使殡仪馆在市场竞争中就有一席之地。

(三)探索发展道路,直面市场竞争

自《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并明确取消殡葬用品生产、销售的前置审批后,许多地方以前处于地下状态的殡葬用品经营正式进入市场与殡仪馆竞争,一时间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像以前基本上殡仪馆一家独大的广州出现了殡葬一条街、小型殡葬超市以至于殡葬礼仪服务公司,直接冲击着以殡葬用品为主要经营收入来源的殡仪馆。面对殡葬用品市场开放后的复杂局面,除了要把握市场先入的先机,及时做强外,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不与私营业主及后来者进行同质化竞争,亦是我们立身发展之路。

1、发展品牌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各地的殡仪馆,特别是一些大型殡仪馆,无论从规模、经验、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在当地百姓以至全国同行中得到认同,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创出了自己的品牌,确立起一定的优胜。这其中,像北京的“八宝山”、上海的“龙华”及广州的“银河园”均为其优秀代表。而这样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任何对手短时间难以做到的。我们在市场竞争时应充分进行宣传、利用;认真加以爱护、珍惜,必要时进行商标注册保护。同时在广州开服务网点时,注意利用品牌效应,建立风格、装饰统一的连

锁服务点(最好面向全社会征集符合品牌理念、创意独到的设计)。这样,在积压对手的经营空间、方便群众的同时,又加深了群众对品牌的认知度。

2、走全方位多元化路线。在任何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中,凡成功商家无不是利用市场规则,分析自身优势,确立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线,从而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这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日用)消费品市场。百货公司的全方位、综合性、高档化、优质;超市的综合性、低廉价格;专卖店的品牌效应;小型档口低廉、灵活的价格使他们在市场独领风骚。作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验的我们,走全方位、综合性、高档化、优质的路线应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为此,一方面我们在广开服务网点时,可考虑借鉴麦当劳、7—11等知名连锁店的成功经验,全社会广泛征求创意,设计出居于银河园特色、形象鲜明、统一、突出亲情文化的外观和室内布置,增强市民的亲切感和认知度;另一方面,在大型国有殡仪馆本部继续走全方位、大众化服务经营路线的同时,应考虑建立一些高档、豪华、个性化服务的小型殡仪馆。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在为特定群体的服务过程中体现出大型殡仪馆专业化、实力强、信誉好的品牌特征。对于私营小企业主或后来者来说,限于实力和经验,在这方面是无法和我们抗衡的。

殡葬事业的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中的重要一环,适度、有序放开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行政许可法》对殡葬用品的生产、销售前置审批的取消可说是迈出了第一步。这些对我们来说既

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发挥优势,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殡葬文化学》王夫子 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2、《殡葬管理条理》1997年7月21日

3、《行政许可法 》2004年7月1日

4、《广州市殡葬管理规定》

5、《银河园》杂志2005年第3期

6、《银河园》杂志2006年第3期

下载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应对国企人才流失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应对压力

    积极应对压力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农民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的是精神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压力面前,有的人积极乐观,越......

    浅谈国企如何留住人才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已经改制,然而改制后的国企人才流失严重,XX公司也是有2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2008年改制,改制后人员流......

    浅谈东莞企业人才流失及应对策略5则范文

    xx民族师范学院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 目浅谈东莞企业人才流失及应对策略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学制 三 年 班 级 2008级 081班 姓 名 xxxx 指导教师 姓名 xxxx 职称 副 教授......

    浅析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 要: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开始入手,阐述中民营企业人才管理问题及其国外相关专家理论,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

    国企的人才流失分析与对策研究(本站推荐)

    国企的人才流失分析与对策研究 性格差异与员工压力管理 公司招聘体系/培训体系/薪酬体系研究 国有大型企业薪酬设计及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如何提高知识型员......

    对国企人才流失问题,团组织应有所作为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示出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的发展,只有拥有人才优势,才能拥有竞争优势。武......

    对国企人才流失问题,团组织应有所作为 (范文模版)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国企人才流失问题,团组织应有所作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示出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的发展,只......

    对国企人才流失问题,团组织应有所作为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示出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的发展,只有拥有人才优势,才能拥有竞争优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