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新修改)
煤炭设计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昌钧州煤炭咨询设计研究院
杨宏图
随着国家对煤矿产业政策的调整,乡镇煤矿逐步被大集团兼并重组,因此同乡镇煤矿服务的有关机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涵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一、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
以加强目标成本预控;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贯彻落实紧缩支出的财务政策,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将成本管理的关口前移,建立起严格的目标成本预控管理体系。
认真落实“成本领先”意识,“管理精细”的理念,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精细化管理,积极营造“事事有落实,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指标”的良好氛围,各部认真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管理体系,压
共同发展。
2、要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立足今天的煤炭工作,着眼未来的多种经营,用今天的煤炭原有积累和效益,为将来的多种经营的发展打基础,从人财物等方面,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支持,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要围绕煤炭和非煤矿山发展多种经营,原有的业务是我单位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势,多种经营应围绕煤、非煤矿山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有力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队伍建设是实施科学发展的根本
调动人的积极性,焕发人的活力是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新理念,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后备技术力量的培养储存工作。要做到学以致用、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作为自己终身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品格。通过学习,不仅要精通业务,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而且要不断拓宽思路、拓宽知识领域、改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的吸纳更新能力。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开拓创新的表率,勇于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敢于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弊端。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
要和谐,一个单位是个大家庭,要努力营造互相尊重、相互协作和睦相处的工作氛围,达到人际环境的和谐,首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以团结、协作、统一为基本特征的团队精神,定期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从思想上加强沟通和交流,使大家在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其次要关注技术、信息等方面新的领域和新的要求,不断增加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不断创新思维,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新能力,关心同志们的技术进步更新、情绪之波、生活之忧、关心年轻同志的成熟、成长、成才,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促进和谐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增强职工的亲和力,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广大员工带好头,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他们感到有“家”的温暖。二是“外”和,技术部门要搞好与其服务对象等业务部门之间的和谐,技术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严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发挥好模范表率作用,对人要坚持客观公正,要用历史的、全局的、发展的观点识人、看人、看主流、看大节、看发展、看本质。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展其长、各得其所,只有得到大家伙的信任,把自己当成“娘家”才会真心诚意地与你负责人领导交朋友,才愿意和你说真心话。三是“己”和,每个员工要实现内心的和谐,文化建设,加大职工文明行为规范的执行力度,使职工在言行、着装和精神面貌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使大家养成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倡导文明行为,遵守公共秩序的新风尚,共同营造一个优美舒适、人心思进的安定和谐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智慧,团结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干部职工既要能干事、又要能共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商量、有难多帮忙,做到学人之长、宽人之短、论人之功、谅人之过,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共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风气,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相互补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
坚持公道正派,坚持群众路线,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凭德才条件用人,真正地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用在重要岗位上,要坚持言行一致的思想标准,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说话要心口一致、办事要知行统一、为人要表里如
一、谈工作要实实在在,讲成绩要实事求是、说问题要恰如其分,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客观实际,坚持任劳任怨的工作标准,要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办事,在工作中勇挑重担,甘于吃苦,不因事难而畏缩,不因事小而不为,要淡泊名利、不骄不躁、甘为人梯,努力做到吃苦在前无怨言,言明利前不计较。为我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员工
第二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张,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企业要保持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具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建设,进行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提高员工的技能和自身素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集中体现企业的主体价值和精神风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广泛而深远的,是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关于发展,三流的企业靠生产力,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又是一个企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为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
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能统一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就不能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就不能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不能形成卓越的执行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致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科技型企业,加强煤科院的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我们的在行业内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现在煤炭行业处于黄金十年后的一个低谷期,我们太原院正处于企业的重大机遇期和挑战期。在我看来,我们能否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企业文化先进水平,进一步地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关系到我们太原研究院的生死存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企业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建设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走创新发展之路。在观念上创新,在品牌上创新,在人才机制上创新,在科技管理上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严酷的形式中走健康发展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企业的健康发展,永久不败。那么,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呢?又如何才能提升其企业文
化的发展呢?
企业文化,毕竟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了,关于这个方面的材料和论述也是十分的繁杂。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应该仅仅是个口号,其内涵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拥护领导,报效祖国的核心文化。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观念对其言行举止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领会企业文化的重大意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鼓励员工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作为推动和支撑中国煤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技型央企,我们更应该鼓励员工树立远大的抱负,以一种拥护共产党领导,致力于报效祖国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前进指明方向。
二、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奉献文化。
记得刚来单位时候,老员工就告诉我们:太原院之所以有今天,就是靠着老一代前辈们艰苦奋斗,在恶劣的环境中不畏艰辛,不惧困难的奋斗得来的。那到底什么是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笔者结合我们院的实际认为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正确面对当前的问题和困难,工作中不贪大求洋,不攀比不浮夸,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我们企业是科技型企业,所有员工在开展调研、研发和组织生产的过程中,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其次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90年代,太原院的面临的形势远没有现在的好,但是就是凭着老一辈的前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辛苦画图纸,努力拼服务,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才有了从年产量几千万到二十多个亿的飞跃,才有了当今机械化程度前所未有,工作环境大大改善的形势。
最后是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节约、力戒奢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企业应具有的美德。随着企业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高,我们一些人艰苦奋斗的意识淡薄了,贪图享乐、个人主义等思想有所抬头,讲排场、攀比等不良风气时有发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绊羁。企业要发展,没有艰苦
奋斗、勤俭节约的实干创业精神是不行的,丢掉了艰苦奋斗精神,就丢掉了本色,丢掉了发展的根基。当前我们院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强调“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务求实效,力戒铺张浪费。要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持朝气勃勃的进取精神,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巨大的企业发展动力。
三、以人为本,自由平等的员工文化。十八大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确立了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现代的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体现了一个优秀的企业对所有员工的人文关怀,是对企业管理理念或“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内涵的拓展和重新定位。表明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不仅仅是“挖掘人的潜力”或“增加员工的福利”,而是对每一个人的具体的人文关怀,给每一个人“自由、平等”的发展机会,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地劳动,这样可以从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念形成的高度引导员工参与建设,保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和衷共济、荣辱与共的团结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并逐步转化为自觉行动,这就要求企业各部门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与一切相关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细化,形成一个工作网络,建立和衷共济、荣辱与共的团结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企业的价值观念、核心精神逐步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和行为习惯,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深入。
最后,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应该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必然是超前的,先进的,同时也是务实的,是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因此企业要想跟随世界发展的潮流,始终走在时代前沿,需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文化方针。企业要发展,离不开高水平、高修养的员工,而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可以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艺术家们精心创造出来的;作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它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育,积淀,发展才能够提升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期
望一朝一日之功能够真正地建设起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这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长期要做。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体现了企业核心团队的精神。它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它是指导企业内部的绝大部分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是由企业和员工的需要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和实质。为此,应当注重以下方面:一要着力挖掘自身文化,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挖掘整理出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太原院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是由它鲜明的优良的传统企业文化所决定的,太原院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在员工当中产生了一种超强的凝聚力,这种力量成了太原研究院在碰到困难时战胜困难的法宝。二要着力博采众长,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广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太原院每年都选送优秀领导和员工去清华、北大或者国外学习优良的管理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了优秀企业文化的发展。
第二,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信守的重要原则。企业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同时,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给员工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平台,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技术文化培训。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所有发达国家全力争夺的战略制高点。社会上有这样的流
行语:“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技术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了解,太原院每年用于员工技术文化培训和设施建设的投入有许多,使员工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正是因为有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太原研究院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企业文化建塑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文化力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生死,真正实现“人企合一”,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塑,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篇: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认识和实践上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旅游管理措施执行尚不到位等,因此,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势在必行。
本期,应知版将就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为读者进行解读。
1什么是生态旅游?
定义
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旅游。注意力主要放在自然和文化资源,如风景区、化石产地、考古或历史遗迹以及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等。
生态旅游特别强调对观赏对象的保护。20世纪70~80年代,当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时,担心旅游资源随旅游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即可持续旅游的意思。
生态旅游并不反对通过旅游获取经济收益,但当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者的数量与景点的自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应坚决服从后者。
特征
生态旅游有以下特征:第一,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第二,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第三,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四,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2如何规范生态旅游业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环境和资源被破坏、旅游基础设施生态兼容性差、相关环保法规与环境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一是要紧密结合现行的旅游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相关法律规范与认证标准,规范发展生态旅游;二是要构建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指导与服务;三是要强化旅游环境监管,坚决及时纠正借用生态旅游名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监督与保证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四是要鼓励建设环保与低碳化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类解说方式,以实现游客的最佳体验;五是要加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有重点地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技术;六是要探索建立生态旅游责任保证金制度,建议各级政府制订生态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采取多样化资金支持措施,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七是要启动面向各类人员的综合培训计划,建立一支具备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3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类型有哪些?
(一)资源分类
1、山地型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2、森林型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等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3、草原型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草甸类型。适于开
展体育娱乐、民族风情活动等。
4、湿地型指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指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也包括江河出海口。适于开展科考、观鸟、垂钓、水面活动等。
5、海洋型指以海洋、海岸生物与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包括海滨、海岛。适于开展海洋度假、海上运动、潜水观光活动等。
6、沙漠戈壁型指以沙漠或戈壁生物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观光、探险和科考等活动。
7、人文生态型指以突出的历史文化等特色形成的人文生态与其生境为主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适于历史、文化、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及适当的特种旅游项目及活动。
(二)产品分层
1、大众生态旅游产品适应大众化旅游消费市场而开发形成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保单位、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生态资源中进行的游览、观赏、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等活动形式。
2、示范生态旅游产品主要指生态资源独特,旅游开发管理服务水平较高,经营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在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国家公园、文保单位等生态旅游资源单位内,进行的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等活动形式。
3、特种生态旅游产品生态资源具有特殊优势,在市场上形成独特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鸟、观察野生动物迁徙、沙漠探险、自然生态考察等。这部分产品数量少、品位高、容量低,是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品牌。
学习借鉴
国外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美国
美国是最早设立国家公园的国家。1872年,美国划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以后又逐渐发展形成了包括国家公园、国家保护区、国家纪念地、国家游憩区等22种类型、600多个自然保护区、近400个公园在内的国家公园旅游对象体系,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0%。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美国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例如公园的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对环境实行严格的科学监测,以严格的立法保障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保护等。
肯尼亚
肯尼亚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生态旅游的国家,目前,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肯尼亚国民经济主要创汇行业。
肯尼亚政府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要顾及当地居民的利益,以此推动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在每个国家公园或保护区成立了居民服务协会,通过这个组织给予居住于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周围的民众以实质的帮助。其次,积极鼓励居住于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周围的民众参与到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提供餐饮或制作纪念品及表演等,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获利,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较大的生存空间和安全的庇护所。第三,制定“生物多样区保护计划”,协助当地居民找到合适的工作,改善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早在1994年就出台了《全国生态旅游战略》,其目的在于找出影响或者可能影响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规划、发展和管理的主要问题;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纲领,来指导生态旅游经营者、国家资源管理者、规划者、开发商以及各级政府来发展生态旅游;制定政策和开展项目来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战略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确定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方法;规划和控制;自然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评估和监控;市场营销;行业标准;行业认证;生态旅游教育;为土著人提供发展机会;解决自然资源分配和管理中的公平问题等。这一战略成为澳大利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名词解释
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按其风景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3级。
国家公园
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同时又作为科学研究,科普和供公众旅游娱乐,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神奇景观的场所。由于旅游功能比重较大,所以公园的面积都很大,世界上正式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1200多个有特色的国家公园,其中很多属于自然保护区性质,但又有可游览的部分。为保护园内的自然景观不因游览受到损害,经各方专家共同研究,规划分区。国家公园一般可分为5个区:特别保护区、原野区、自然环境区、娱乐区和服务区。摘自《环境科学大辞典》
第四篇:房地产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高潮,房地产开发价升量增、供需两旺,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可谓“如火如荼”,全国的住宅开发、竣工面积及销售价格更是叠创新高,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显著,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增长与发展之别
长期以来我们对发展和增长的概念是模糊的和混淆的,我们往往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来作为考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众所周知,GDP是一年当中本国(本地)国民和外国人(外地人)在本国或本地所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附加价值总和。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追求GDP的增长很有必要。但任何一项统计指标,都有其确定的适用范围,夸大其适用范围和过分强调它的作用,必然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在了解GDP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了解它的局限性。第一,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透支能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GDP不能准确反映一国财富的变化,不能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现在外资在我国的投资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中相当部分资产会外流。第三,GDP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不能反映人们收入状况的差异,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收入增加同GDP增长比率不同步;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投资比率明显高于消费比率,第四,不能全面反映一国的人文状况,即文化、教育、科技、文明和精神状况。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增长的可持续性、公平性和系统性。按照学术理论界的解释,持续发展是主观的,而可持续发展是客观的,其强调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文化、交通、经济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1、可持续性;2公平性,如同代人、代际之间公平分配资源。而现在短时期内政府放量供应土地,如70年土地出让金用于一朝,其中很多可能应该由下一代来完成。在房地产土地资源的配置方面有向高档住宅倾斜的倾向,同代人之间也明显存在两级分化现象;
3、系统性。由此可见,发展不同于增长,增长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只要我们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公平性和系统性特征并且坚持“以人为本”,那么,增长和发展就和谐、统一了。
城市发展面临挑战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产作为城市最大的、价值最高的存量资产和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几乎被所有城市列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首选目标和重点突破口,各地又几乎同时把房地产作为各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无不与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资产的运作有关。
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由于旧的体制和秩序尚未彻底打破,而新的体制和秩序尚未真正建立,必然会出现种种的利益重组和再分配,必然会出现种种的“冲突”和“阵痛”。
各地政府为了资金、“GDP”和“政绩”,无一不把房地产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持续大规模的旧区改造、“圈地运动”、各路“热钱”的涌入、舆论的高度一致且一片“利好”,使长期压抑的“土地投资饥渴症”和“住宅消费饥渴症”总爆发,全国上下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爆”,“牛市不言顶”成了楼市的代名词。新一轮的土地“圈地运动”方兴未艾,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税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上半年,13年来全国累计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已达6000多亿元(其中上海超过1000多亿)。
但与此同时,全国的商品房空置率却有增无减,据初步统计,全国大约有一亿多空置商品房。另外土地的闲置状况也非常严重,据调查,全国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3800多家,尚不包括乡、镇、村自行设立和尚未上报的开发区;在对24个省(区、市)的统计中,各类园区规划占地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现有城市的建设用地总量;在全国省级以上900多家开发区中,国家批准规划近3000万亩,已经开发的仅占规划总面积的13.5%,近2600万亩土地闲置。房地产无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并有扩大的趋势,况且还有大量的银行贷款和稀缺土地资源的浪费,GDP的真实增长及增长效率受到了挑战,房地产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高房价对发展的影响
高房价、“圈地运动”能带来大量的建设资金并能带来区域经济的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人们还往往通过简单地与发达国家的房价比较来说明我国的房价还有持续、巨大的上升空间,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我们收入水平低的事实,未来中国住宅消费的主体一定是本土中低收入家庭,过度的房地产外来投资固然短期内对区域经济有贡献但长期来看对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未必有利,这从各国的住宅发展史中可以得到印证。另外按国际标准衡量房价与收入关系的价格收入比指标来看,我国的房价高于国际标准,尤其是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地区房价更是高估,我们不能用发达国家的收入来衡量我国的房价,联合国人居中心与世界银行认为,一套住房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居民家庭年收入的2—3倍,像日本东京居民的年收入与房价比大约在1:4.8,而我国大部分城市是1:8到1:15,当高收入阶层的需求逐渐被消耗掉后,将可能出现消费断层现象。
长期来看,中国房地产业无疑是前景光明的,但就目前和今后几年来说,楼市处于“高位放量”的“上升筑顶”阶段,房价上升速率过快、商品房供应结构不合理、银行房贷高速增长,如果调控不好是新一轮住宅开发的风险积聚过程。楼价的上升应该是盘整式或称波浪式、螺旋式缓慢上升,不经过小幅盘整而直线上升是不扎实的,楼价的大起必然隐含巨大的风险,况且房价的对比要考虑通货膨胀、科技含量、装修成本、公建市政文化教育配套、生态环境改善及利息等因素并且要有参照系,不能简单论之。
未来几年我国房地产住宅产业的发展将步入一个高位盘整的阶段,随着旧区改造节奏的适度调节,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健全和延伸,随着中低价住宅供应的增加和住宅结构的日趋合理,随着房地产贷款政策的调整,房地产住宅将逐步步入一个理性发展期。就总体房地产住宅的价格而言随着其内在品质的提高将稳中微升,但其内在结构必定是有升有降,涨跌互现,除部分价格和价值相符的物有所值的高档商品房继续受国内外成功人士青睐及大量中低价位住宅因存在广泛需求而价格坚挺外,相当一部分中高价楼盘将面临市场竞争的洗礼。
通过理性分析我们发现,房价短期内上升过快、过高,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未必有利,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商务成本,不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会削弱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商品的出口,最终会影响居民的就业和收入;
2、造成对土地资源的过分依赖和形
成大量闲置土地,有透支未来收益和资源之嫌;
3、在收入增长不同步的情况下,买房会增加老百姓的即期支出从而影响未来和其他支出,近几年来,老百姓的房贷额叠创新高,先“负”起来一族不断扩容,另外过度的房地产投机最后的代价也会落到弱势的老百姓身上;
4、大中城市人口、交通、环境、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城市的水电煤等基础配套不堪重负,2003年我国有19个省份拉闸限电,城市“臃肿病”日益明显。
当前,不少地方经济对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依赖过高,200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同比增长31%,房地产开发投资3817亿元,同比增长34%,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投资乘数效应,加上房价过高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来了GDP的持续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消费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产业能级不高的可持续发展隐患。
因此,怎样正确、辨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使其相和谐?怎样正确、辨证看待当前的高房价与经济增长?怎样保证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居者有其屋”并保持生活质量的同步提高?怎样保持高中低房价的合理结构以期房地产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许多问题非常迫切地摆在了各级政府和理论学术界的面前,“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惟有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和突破,惟有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才能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远虑”
当前,我国房地产和国民经济总体形势不错,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4%,可以说是“没有近忧”,但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又“必须有远虑”。
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体制
土地市场的规范运作是住宅产业、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石,土地市场的“恶庄”行为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政府应该有所为且必须有所为。政府要强化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监督,从源头上完全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的供应,并根据经济、社会、人口、产业发展状况适时适量推出土地供应,做到土地利用计划与市场需求相统一,并且全国、各地的土地供应要有统一的协调机制,国家、省市级政府应加大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力度,必要时要收权,严防土地失控现象重演,严防透支未来。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土地的供应结构。
土地出让一律按“三公”原则实行招投标、拍卖制度,杜绝土地市场黑箱操作及“空手道”现象,防止土地市场的炒作和国有资产的流失。真正意义上的土地“招标拍卖”制度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们希望它尽快到来,因为它让我们久等了,这是市场经济的呼唤。
对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建议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要规范运作,要有约束性和严肃性,可以通过收回、收购、兼并、拍卖、储备等方式实现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政府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收紧土地的口子,按法律法规该收回的坚决收回,该拍卖的坚决拍卖,让土地回到真正有实力、真正需要土地干实事的开发商手中;另外对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益,政府要控制其收益的比例并通过税收等形式收取一定的级差收益,防止因炒卖土地而导致的不合理“暴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进而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
加强学术研究
理论的贫乏和滞后会影响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城市发展呼唤系统性、经济学的理性思考。各地各级政府在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方面要加强研究和谨慎决策,要循序渐进,要研究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和可持续的购买力。未来我国住宅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定是本土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要加大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用房的建设力度,这是国情和民情所决定的。
要研究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研究市场的真实需求,适当调控旧区改造的力度和节奏,循序渐进,注意均衡发展、防止大起大落。近几年来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的环境、就业、人口、道路交通、水电煤等能源支持压力也明显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的综合研究。
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搞房地产说明经济结构尚不合理,尚处于低级阶段。出现“凯恩斯依赖症”,内生需求不足,通货紧缩明显,中国当前GDP增长对房地产、交通基础建设依赖过高,明显地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扩大了投资的乘数效应。政府靠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一旦政策的效应发生递减,例如旧区改造的逐步减少、集中买房以后的时间断层周期、房贷政策的调整、高价房供应偏
大等,房地产会出现过热调整,对整个宏观经济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和综合、全面、深入的研究;况且人们的消费、投资短期内过度向房地产倾斜,也会造成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挤出效应”,表现为其他消费的紧缩,这也许是我国最近几年除房价以外其他商品价格均下跌、国民经济仍未摆脱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率、新开工增长率均超过了销售增长率,并且供需结构失衡,潜在压力增大。因此,怎样走好“科教兴国”这“华山天险一条路”籍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怎样以“信息化来带动和促进工业化”?怎样提高产业结构的能级以及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已显得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逐步尽快地建成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和信用经济,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要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诚信制度,催生真正的品牌企业
第五篇:新医改背景下制药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新医改背景下制药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医改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医药产业竞争已经进入到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之间竞争的阶段,大部分企业的营销困惑也不再是局部和表面的,而是系统性和实质性的。就像木桶原理一样,哪块板的短缺都会影响和制约整体的发展甚至生存。从营销战略的缺失,到产品、模式、市场、渠道和终端等关键要素的规划混乱,再到营销组织建设的貌似神离和执行力的薄弱,医药企业在营销策略和能力建设方面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系统性的改造和升级!
1、策略领先和谋定后动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药企业必须全面审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评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对未来的营销发展战略进行深层思考和系统规划,在营销竞争战略指导下制定适合企业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渠道策略和终端策略,同时还要改进企业的营销模式,发育并强化营销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打造强大的执行力。在营销策略和规划方面领先竞争对手,在销售管理和执行方面战胜竞争对手,策略领先和行动制胜将是医药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根本。
对企业而言,要想实现策略领先首先要正确理解企业战略。和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咨询利用三个公式帮助企业理解战略:(1)战略=机会+能力。战略就是要找到企业能力可及的市场机会,聚焦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确立市场领者地位。(2)战略=终局+路径。战略是基于现实对未来愿景和阶段性战略目标的清晰描述,进而找到实现战略目标的最佳路径和方法。(3)战略=策略+行动。战略必须付诸行动才有实际意义,只有始终处于战略实施状态的企业才能做到策略领先,行动致胜。
制药企业要分析产业大势和市场变迁,在结构变化中寻找机会,同时要致力于管理改进与效率提升,在内外兼修中提升能力,在新一轮产业重组和市场集中的进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1)根据政策和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策略
优秀的制药企业在产品规划上都有其独特优势。比如提起西安杨森,我们想到的是达克宁;提起修正药业,我们想到的是斯达舒,提起三九,我们想到的是三九感冒灵颗粒。这是典型的产品品牌优势企业,然而,提到同仁堂我们想到的恐怕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高品质的中药系列;提到王老吉,我们想到的不是抗生素,而是跟上火相关的产品。
这就提醒我们,在产品规划时要具有差异性,差异性主要来自于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企业对竞争市场的充分了解,从产品品质、产品内涵、产品系列化、产品包装到产品市场传播策略等都要形成企业和产品自身独特的优势。
2)根据资源和能力制定市场策略
新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利好不是一场机会均等的全行业盛宴,各类终端市场或者不同省区的同类终端市场,政府的管制政策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医药企业在制定市场策略时必须研究国家和各省区的相关政策,针对性的进行市场投入,防止企业有限资源的浪费或者使用效率降低。
随着招标主体变换为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商业企业的职能将由批发商转变为配送商,而基本药物“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这将导致商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转变,配送业务将成为医药商业公司新的盈利模式,主要收入为药品的配送费,配送费用包含在招标价格中,按比例给配送公司返还。拿不到配送权的企业未来将会被边缘化,或者被淘汰。医药企业必须谨慎选择商业客户,和主流商业形成业务对接,以便在主流商业内形成相对强势的渠道通路。
2、政策公关和高位区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现阶段大部分制药企业政策公关能力比较薄弱。很多医药企业没有专门的政策公关部门,没有相对固定的编制和职位,或者在市场部下面设置低层级岗位,部分有专门的政府事务部门,但也是有其名无其实,没有完善的政策公关方案和相关的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医药企业都没有政府关系工作的计划和预算,资金和费用都是来自在整体预算编制之内的结余或者挪用。
新医改方案出台后,随着8500亿财政投入的逐步到位,政府已经成为最大的购买方,当然政府的管控力度也不断加强,陆续出台的各类药物目录和招标采购制度等将成为医药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09年8月出台的第一批基本药物目录共计录入中西药物307种,是否拥有基本药物将对企业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本次新医改方案由国务院负责制定试点原则和正常框架,统筹协调和指导各地试点工作,由地方负责制定具体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地方政府在这次新医改中有更大的权力和责任。09年8月新出台的基本药物管理办法规定,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地方政府要进行财政补贴,对非基本药物使用具有选择权。
在新医改变局中,制药企业要想抢占先机,应该成立专门的政府事务部,逐步打造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事务管理平台(见图5),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部和地方政府事务平台实现有效衔接,发挥协同效应。加大地方费用投入,实现省级政府事务工作系统化和常态化,对卫生厅和物价局等开展政府事务工作,争取省级政策优势。
中国医药营销的政治色彩将越来越浓,政府事务工作逐渐成为决定营销成败的关键因素,而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公关体系是医药企业的首要工作。
3、模式转型和适者生存
营销模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选择适应市场、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前面介绍的三家成功企业的经验可见,营销模式因企业、因产品、因市场、因时间而变化,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营销模式必须能够解决整体战略下的区域差异问题,实行死板的单一营销模式,不利于医药企业在不同省份的市场发展,企业应该从各省政策市场实际情况出发,有效提炼出不同的实效营销模式。
在新医改变局和模式不断更新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以下几种渠道与终端组合的营销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逐渐成为主流营销模式(如图6),制药企业逐步建立适合企业和适应市场的多元化营销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以招商代理模式为例,这种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市场主流的销售模式之一。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招商代理制具有市场启动快,资金回笼好,管理相对简单的特点,所以成为诸多中小型企业的首选。甚至一些有大中型企业也部分或全部转向代理制销售,庞大的代理商群体成为一支控制终端市场的强大力量。
招商代理制的生存空间主要取决于药品出厂价和批发价之间的价差空间。在医改新政下,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对药品价格进行管控和打压,中国医药市场必然会逐步走向规范,招商代理制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基础也将发生改变,但招商代理制不会消亡,而是面临模式转型和策略升级。
招商代理制转型是指由底价式招商代理转变为佣金式招商代理。所谓底价式招商代理是指厂家底价现款招商,由代理商控制渠道和终端,代理商通过商业过票或向厂家支付税金的方式实现盈利。而佣金式招商代理是指厂家正常价格供货,并控制渠道,由代理商负责终端销售,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前提获取合理的佣金报酬。招商代理制转型可以说是对招商代理制定义的正本清源。
招商代理制升级是指厂商之间由松散式的短期利益合作转向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密式的长期战略合作,代理商的身份也会由自然人转向专业化的代理公司。致力终端网络建设,具备专业化推广能力的代理商和服务商更会受到制药企业的青睐。
4、管控渠道和决胜终端
在医药产业价值链中,制药企业通过下游渠道和终端客户实现药品的有效销售,通过渠道畅通和可控实现目标客户“买得到”,通过渠道和终端的推广促销实现渠道和终端“愿意卖“,通过品牌宣传、广告拉动和终端促销实现患者“愿意买”。(见图7)
此外,梯次化的渠道分销体系是保证渠道效率的基础,制药企业加大二级商业和终端开发力度,逐步构建多层次、多环节和可管控的商务渠道。通过政策制定、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费用控制等手段,使渠道与终端形成有机整体。
在临床医院终端营销策略方面,制药企业要牢牢把握“品牌药企业→国有商业→大中型医院→消费者“的价值链。制药企业处于整条价值链中的高端,品牌药是临床医院市场的主要需求,而且利润率较高,必须牢牢把握。而大中型医院最关注的是所需药品能够及时有效地送达,即品种、质量和服务。制药企业应该围绕网络、服务、信誉、品种和质量等关键点将终端促销工作做深做透,逐步建立专业化推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和关系营销相接合的推广方式。
在OTC终端营销策略方面,制药企业重点做好渠道价值链维护、产品营销策划、广告与促销三方面工作。维护渠道价值链规范有序,保证每个环节有利润,提高渠道积极性,通过营销策划提炼核心卖点,围绕卖点进行营销规划,通过广告宣传的拉动和终端队伍的推广促销实现销售突破。
在基层医疗市场营销策略方面,近年来第三终端市场已经由蓝海逐渐变成红海,主流推广方式包括县级市场订货会、两网定点公司配送和大物流快批等,制药企业的各种竞争策略和手段层出不穷,而投入产出比却逐年降低。会议效果也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终端促销也由影响采购决策人逐渐过渡到影响诊所医生。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推进,基层医疗市场将逐渐扩容和规范,深度分销将逐渐成为基层医疗市场的主流营销模式,制药企业自建终端队伍或者依托代理商,进行渠道延伸和终端下沉,实行“一级经销、二级分销、三级到终端”的渠道和终端策略,依托二级商,持续发现终端、开发终端、维护终端、管理终端并最终掌控终端,将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和复制,最终实现在第三终端市场的突破。
未来医药市场将会呈现终端规范化、渠道集约化、市场集中化的发展格局,这就要求医药企业必须对商业合作伙伴进行规范管理和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效支持,保证渠道分销网络的有序规范发展,采用多种营销模式覆盖更多的终端市场,以专业化的推广能力树立并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在管控渠道和决胜终端的基础上实现营销制胜!
5、系统提升和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在新医改背景下国内制药企业面临“坚持在局和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命题,现阶段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为企业之间综合实力的全面竞争,要实现战略性命题,企业首先要打造和提升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医药产业是智力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产业,营销组织和员工是最重要的竞争要素,有组织的团队可以打造医药企业的营销核心竞争力,良好的管理可以提升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制药企业七要素进行深层思考和全面应对,系统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以营销战略规划为核心,优化产品结构与组合,结合区域、渠道和终端对整体市场进行战略布局,把握政策机遇提升公关能力,提高人员招聘和培训能力,改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通过制度和流程实现营销管理系统有序高效运行,最终以营销为龙头保证企业整体运营的高效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