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国古代管理智慧
智慧管理课程论文
金立慧,201031060313 10级林学院旅游管理系3班 2011-11-20
浅谈中国古代管理智慧
摘要:中国管理思想历史悠久、内容博大而精深,尽管当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但是其主要内涵皆附着于各种文化流派,散见于诸家学说之中。《易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源头,也可以说是中国管理学之源头,对中国古代管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诸子百家中,最有影响的要算是儒、道、墨、法、兵五家学说,其中儒、道、法三家应用得最为广泛,为大多数领导者所采用,因而也发展得最为成熟。
关键词:东方管理学 中国古代管理学 儒家 道家 墨家 中国古代管理学的特征
既要谈论中国古代管理智慧,我们必须先分清楚中国古代管理学基本内容和特征,只有先了解这两方面,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中国古代管理智慧的魅力之处。
首先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东方管理学。东方管理学是以东方文化为背景,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思想为核心价值体系,以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为比较对象,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以资源节约、低碳环保、效率最大化、互利多赢、科学发展观为理念或管理手段,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东方文化理想的组织文化软实力,以期塑造和提升企业组织核心竞
「1」争力的,被国际上称之为“中国发展模式的”系列管理方法与理论实践。东方管理学包括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伊斯兰教的管理思想、印度的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等,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东方管理学中的核心和精髓。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东方管理学中的精髓部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自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经历了又《易经》到先秦的百家争鸣,最终确立以“儒”为核心思想的演变过程。管理学在中国古代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但是当时各类学说中所阐述的“治人治国之道”皆附着于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之中。
智慧管理课程论文
《易经》是我国管理学的最初源头,时至今日依然对世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易经》由周文王所著,孔子整理传授,可以说是儒家思想产生的指引者。“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传·系辞上传》),《易经》用最简单的哲学道理来解释复杂的社会与自然现象,揭示了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生相克的发展规律。
在诸子百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应属儒、道、墨、法、兵五家学说,其中儒、道、墨三家自称体系,并为当时的统治者所重视重用,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2」占据文化主导地位。
(一)儒家思想
瑞典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这样评价过儒家思想:“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精髓长盛不衰,历经几百年几千年仍为人们所推崇。
儒家的思想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等级观念。儒家认为万物是“尊卑有序”,每个角色具有不同的权力和义务。我认为,这个观点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状况是可以产生不同的含义的,例如在孔子所在的社会时期,他所强调的“尊卑有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和行为方式,即应“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但在现今社会,我个人认为,“尊卑有序”更倾向于指不同的人位于不同的权力位置上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合适的行为,而非指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地位的高低所应遵循的繁文缛节;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时由自身推己及人的过程,也是儒家治世思想的理想实现路径;
3、仁、义、礼、智、信。仁是宽厚爱人,义是正值和敢于牺牲,礼是等级和权威,智是才能,信是诚信,这五项统称为“五常”,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内容;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的思想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统治者奉行“民本”的治国之术,则能长治久安,这与现在管理学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管理学上的“以人为本”要求上层管理者重视并尽力满足下层员工的合理需求,认真听取他们对具体生产流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
智慧管理课程论文
加以改进,积极构建管理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二)道家思想
道家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发起,与儒家思想是并驾齐驱的两大派别,中国人文都讲究儒道并用,“外儒家而内释老”。道家的思想可大致概括为:
1、道法自然。道家认为自然万物皆从“道”而来,人生当以自然的道为准则,然后才可安宁。同样的,在经世治国方面,道家也要求统治者应该遵循道法自然,不可逆其道而行;
2、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可道,非常道”,“万物自化”而“无为”,“上善若水”而“不争”,在管理学上,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是什么事也不做,任由一个组织去自由发展,老子所提出的“无为”是有前提的,即所有人,上至管理者,下至被管理者,都必须是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在不违逆道德、伦理、法理的情况下,共同的,自发的朝着一种积极的、有益的方向发展,而此时,管理者的过多干预就显得十分多余,甚至会成为正常发展的阻碍;
3、全性保真。道家发展到庄子时,认为一切认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毫无价值,只有“全性保真”,舍弃任何世俗的知识名誉地位,才能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这一观点,我个人认为更接近于当“无为而治”发展到成熟阶段时整个社会形成的一种氛围,所有人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但对于目前所处于的这个社会发展阶段,这样的境界仍然只是我们的一种未来目标。
(三)墨家思想
墨家由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所创,曾经有一段作为“显学”由墨家子弟在实践中奉行,墨子死后逐渐势微。其主要思想是:
1、兼爱、非攻。墨家主张同等的爱天下人,而不是像儒家的那样分出等级高低,;非攻指的是墨家反对战争,认为战争造成天下人的灾难,而“爱天下人”就理应反对战争;
2、尚贤、尚同。墨家认为用人应该“尚贤”,“选贤任能”,才能治理得当。而“尚贤”应该“髙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否则“爵不高则民不敬,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尚同”指的是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凡遇到“善”与“不善”的,都要“告其上”,上级的是与非,下级都要绝对服从。
智慧管理课程论文
3、节用、非乐。墨子提倡平时生活应该节俭,不提倡享乐。墨家创始人墨子与其他学说创始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墨子出生于平民之家,且家境清贫,因为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所以墨子更能体谅和理解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同时也能在他的学派思想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如“兼爱”、“节用”、“非乐”等。“选贤任能”的管理思想虽然在东西方管理史中都十分常见,但墨子提出的“髙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方能真正发挥贤能的最大才能却并不多见,尤其在当时非常崇尚位高权重者应“两袖清风”才能体现清正廉明的风气下,这样的观点十分新颖,而且,也可以说是后来西方管理学上提出的“权力下放”理论的始祖。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没有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而是散布于各种典籍之中,凝结在各种道理之内。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精深,通过阅读各家学派的著作可以大概总结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一些特征「3」:
1、管理要“以人为本”。“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行幸,魏征》),古人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缺了人,即使是天时地利都占全了也成不了大事。由此可见,“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得民心和识人才。得民心是指顺应民意,赢得民心,得民心必须关爱民众,为民谋利。墨子曾主张统治者应解决老百姓的“三患”,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只有为老百姓解决了这些困扰他们的问题,统治者才能够赢得民心。《孙子兵法》中亦提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2、管理者要修身、明德
古代的管理思想十分重视统治者的自身修养,认为这是其胜任领导工作的先决条件,正如我们现在所要求的领导必须“以身作则”。
《礼记·大学》中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管理者的自身修养是包括多方面的,如道德、学识,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道德的修养都是最重要的。古人之所以重视德才兼备、廉洁正直,是因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
智慧管理课程论文
至于颠覆者多矣”(《资治通鉴》)。
3、重视使用人才
人才是实行有效领导的关键,孔子曾说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这说明了用人对治国的重要性。用人的关键首先是识人,古人认为,人才不仅仅要有才识超群,而且要品德兼备,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同时,古人也认同人在拥有优点的同时,也不能避免的拥有一些缺点,而聪明的领导者在用人时会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除此以外,用人还要注意一点,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相互之间充分信任,才能够合作,也才能够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4、重视管理中的谋略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十分重视谋略,人们普遍认为“谋”对成败的关系重大。“日之能烛远,势高也;使日在井中,则不能烛十步矣”(《尸子卷上·明堂》),这是说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远瞩高瞻,才能够成就大事。
谋略需要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且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更多的信息,进行缜密的筹划,最后将其付诸于行动,除此之外还要有快速的应变能力来解决各类突发状况。
中国古代管理智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尽管这些百家学派所身处的时代对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限制性,但仍不影响我们从中发掘出一些可以传承百年、千年甚至万年的思想精髓。他们的管理思想不仅支撑着东方管理学数千年来的发展,也对西方的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甚至现代西方管理学者都对中国古代管理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学为世界管理学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正如美国管理思想史专家小乔治(C.S.George,Jr)在其《管理思想史》中所说的:“中国人早就以其智慧著名,但对他们的管理思想却很少有人进行研究。可是,《孟子》和《周礼》等古籍却表明中国古人已经历了解组织、计划、指挥和控制的某些原则。”
未来,随着更多的学者进行专业的研究工作,中国古代管理学一定会完整的呈现在世人眼前,进一步推动世界管理学更好发展。
智慧管理课程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
「1」 东方管理学 百度百科 百度名片
「2」 《管理学原理》 张正河 陆娟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第55页 「3」 《管理学原理》 张正河 陆娟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第57页 部分借鉴
第二篇:浅谈中国古代管理智慧
智慧管理课程论文
金立慧,20103106031
310级林学院旅游管理系3班
2011-11-20
浅谈中国古代管理智慧
摘要:中国管理思想历史悠久、内容博大而精深,尽管当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但是其主要内涵皆附着于各种文化流派,散见于诸家学说之中。《易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源头,也可以说是中国管理学之源头,对中国古代管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诸子百家中,最有影响的要算是儒、道、墨、法、兵五家学说,其中儒、道、法三家应用得最为广泛,为大多数领导者所采用,因而也发展得最为成熟。
关键词:东方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学儒家道家墨家中国古代管理学的特征
既要谈论中国古代管理智慧,我们必须先分清楚中国古代管理学基本内容和特征,只有先了解这两方面,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中国古代管理智慧的魅力之处。
首先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东方管理学。东方管理学是以东方文化为背景,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思想为核心价值体系,以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为比较对象,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以资源节约、低碳环保、效率最大化、互利多赢、科学发展观为理念或管理手段,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东方文化理想的组织文化软实力,以期塑造和提升企业组织核心竞
「1」争力的,被国际上称之为“中国发展模式的”系列管理方法与理论实践。东方
管理学包括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伊斯兰教的管理思想、印度的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等,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东方管理学中的核心和精髓。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东方管理学中的精髓部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自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经历了又《易经》到先秦的百家争鸣,最终确立以“儒”为核心思想的演变过程。管理学在中国古代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但是当时各类学说中所阐述的“治人治国之道”皆附着于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之中。
《易经》是我国管理学的最初源头,时至今日依然对世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易经》由周文王所著,孔子整理传授,可以说是儒家思想产生的指引者。“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传·系辞上传》),《易经》用最简单的哲学道理来解释复杂的社会与自然现象,揭示了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生相克的发展规律。
在诸子百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应属儒、道、墨、法、兵五家学说,其中儒、道、墨三家自称体系,并为当时的统治者所重视重用,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
「2」占据文化主导地位。
(一)儒家思想
瑞典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这样评价过儒家思想:“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精髓长盛不衰,历经几百年几千年仍为人们所推崇。
儒家的思想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等级观念。儒家认为万物是“尊卑有序”,每个角色具有不同的权力和义务。我认为,这个观点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状况是可以产生不同的含义的,例如在孔子所在的社会时期,他所强调的“尊卑有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和行为方式,即应“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但在现今社会,我个人认为,“尊卑有序”更倾向于指不同的人位于不同的权力位置上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合适的行为,而非指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地位的高低所应遵循的繁文缛节;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时由自身推己及人的过程,也是儒家治世思想的理想实现路径;
3、仁、义、礼、智、信。仁是宽厚爱人,义是正值和敢于牺牲,礼是等级和权威,智是才能,信是诚信,这五项统称为“五常”,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内容;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的思想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统治者奉行“民本”的治国之术,则能长治久安,这与现在管理学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管理学上的“以人为本”要求上层管理者重视并尽力满足下层员工的合理需求,认真听取他们对具体生产流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
加以改进,积极构建管理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二)道家思想
道家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发起,与儒家思想是并驾齐驱的两大派别,中国人文都讲究儒道并用,“外儒家而内释老”。道家的思想可大致概括为:
1、道法自然。道家认为自然万物皆从“道”而来,人生当以自然的道为准则,然后才可安宁。同样的,在经世治国方面,道家也要求统治者应该遵循道法自然,不可逆其道而行;
2、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可道,非常道”,“万物自化”而“无为”,“上善若水”而“不争”,在管理学上,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是什么事也不做,任由一个组织去自由发展,老子所提出的“无为”是有前提的,即所有人,上至管理者,下至被管理者,都必须是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在不违逆道德、伦理、法理的情况下,共同的,自发的朝着一种积极的、有益的方向发展,而此时,管理者的过多干预就显得十分多余,甚至会成为正常发展的阻碍;
3、全性保真。道家发展到庄子时,认为一切认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毫无价值,只有“全性保真”,舍弃任何世俗的知识名誉地位,才能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这一观点,我个人认为更接近于当“无为而治”发展到成熟阶段时整个社会形成的一种氛围,所有人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但对于目前所处于的这个社会发展阶段,这样的境界仍然只是我们的一种未来目标。
(三)墨家思想
墨家由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所创,曾经有一段作为“显学”由墨家子弟在实践中奉行,墨子死后逐渐势微。其主要思想是:
1、兼爱、非攻。墨家主张同等的爱天下人,而不是像儒家的那样分出等级高低,;非攻指的是墨家反对战争,认为战争造成天下人的灾难,而“爱天下人”就理应反对战争;
2、尚贤、尚同。墨家认为用人应该“尚贤”,“选贤任能”,才能治理得当。而“尚贤”应该“髙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否则“爵不高则民不敬,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尚同”指的是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凡遇到“善”与“不善”的,都要“告其上”,上级的是与非,下级都要绝对服从。
3、节用、非乐。墨子提倡平时生活应该节俭,不提倡享乐。墨家创始人墨子与其他学说创始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墨子出生于平民之家,且家境清贫,因为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所以墨子更能体谅和理解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同时也能在他的学派思想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如“兼爱”、“节用”、“非乐”等。“选贤任能”的管理思想虽然在东西方管理史中都十分常见,但墨子提出的“髙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方能真正发挥贤能的最大才能却并不多见,尤其在当时非常崇尚位高权重者应“两袖清风”才能体现清正廉明的风气下,这样的观点十分新颖,而且,也可以说是后来西方管理学上提出的“权力下放”理论的始祖。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没有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而是散布于各种典籍之中,凝结在各种道理之内。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精深,通过阅读各家学派的著作可以大概总结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一些特征「3」:
1、管理要“以人为本”。“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行幸,魏征》),古人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缺了人,即使是天时地利都占全了也成不了大事。由此可见,“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得民心和识人才。得民心是指顺应民意,赢得民心,得民心必须关爱民众,为民谋利。墨子曾主张统治者应解决老百姓的“三患”,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只有为老百姓解决了这些困扰他们的问题,统治者才能够赢得民心。《孙子兵法》中亦提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2、管理者要修身、明德
古代的管理思想十分重视统治者的自身修养,认为这是其胜任领导工作的先决条件,正如我们现在所要求的领导必须“以身作则”。
《礼记·大学》中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管理者的自身修养是包括多方面的,如道德、学识,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道德的修养都是最重要的。古人之所以重视德才兼备、廉洁正直,是因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
至于颠覆者多矣”(《资治通鉴》)。
3、重视使用人才
人才是实行有效领导的关键,孔子曾说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这说明了用人对治国的重要性。用人的关键首先是识人,古人认为,人才不仅仅要有才识超群,而且要品德兼备,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同时,古人也认同人在拥有优点的同时,也不能避免的拥有一些缺点,而聪明的领导者在用人时会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除此以外,用人还要注意一点,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相互之间充分信任,才能够合作,也才能够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4、重视管理中的谋略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十分重视谋略,人们普遍认为“谋”对成败的关系重大。“日之能烛远,势高也;使日在井中,则不能烛十步矣”(《尸子卷上·明堂》),这是说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远瞩高瞻,才能够成就大事。
谋略需要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且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更多的信息,进行缜密的筹划,最后将其付诸于行动,除此之外还要有快速的应变能力来解决各类突发状况。
中国古代管理智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尽管这些百家学派所身处的时代对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限制性,但仍不影响我们从中发掘出一些可以传承百年、千年甚至万年的思想精髓。他们的管理思想不仅支撑着东方管理学数千年来的发展,也对西方的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甚至现代西方管理学者都对中国古代管理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学为世界管理学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正如美国管理思想史专家小乔治(C.S.George,Jr)在其《管理思想史》中所说的:“中国人早就以其智慧著名,但对他们的管理思想却很少有人进行研究。可是,《孟子》和《周礼》等古籍却表明中国古人已经历了解组织、计划、指挥和控制的某些原则。”
未来,随着更多的学者进行专业的研究工作,中国古代管理学一定会完整的呈现在世人眼前,进一步推动世界管理学更好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东方管理学 百度百科 百度名片
「2」 《管理学原理》 张正河 陆娟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第55页
「3」 《管理学原理》 张正河 陆娟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第57页 部分借
鉴
第三篇:中国古代学派的智慧管理
儒家:
孔子(公元前551---479),孟子(公元前372—289),荀子(公元前325—238)。((C)“正己正人”。
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独创的见解:
(A)管理的载体:孔子认为“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礼记•中庸〉。
(B)管理的方式: “为政以德”。修、齐、治、平。
(C)领导的方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修己安人”。
(D)经营方式:义利合一
道家(老子、庄子)
1、基本精神:“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柔克刚”。
2、管理的原则和方式: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出户,知天下;
3、管理艺术:
用弱:“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知其雄,守其雌。” 归纳:静观待变,守弱用柔,知盈守虚,居上谦下,不争之争,见微知著,欲擒故
纵,委曲求全,藏而不露,知足长乐。
4、管理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无知而无不知,无欲而无不欲,无可而无不可”。
墨家(墨子):
(A)管理的宗旨:针对儒家有差等的“仁爱”,墨子提出没有任何差别的“兼相爱,交相利”之爱。
(B)管理的体制:主张建立自上而下的统一的集权管理体系。既是“一同天下之义”。
(C)管理的人事原则:一是不拘一格,惟才是举。二是提高待遇,放手使用。三是有赏有罚,能上能下。
(D)经营原则:兴利天下。
法家(韩非子)
1、管理的制度:法治
2、集权管理:以势为尊。
3、控制技巧:以术为用。
因人情: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
兵家:
(1)管理的战略:运筹帷幄。韬光养晦。
(2)管理(经营)的策略:就是“因形制胜”(依靠组织的形态而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敌制胜”、“因变制胜”。
(3)管理的方略:令文奇武。赏罚严明、上下同欲。
纵横家:
争名求利
重辩能说
重计善谋
游说 ——攻心
用之无害,不用可惜
另有,阴阳家、佛家、禅宗等
第四篇:中国古代政治智慧鉴赏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鉴赏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鉴赏
当今我国内外来文化在大肆泛滥,惟独民族文化被抛弃得一干二净。这都是上个世纪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彻底摧毁的结果。中国今天已经变成一个失根民族,失去了我国古代文化最强调的“正固”。鉴于此,本中心从今天开始按中央领导人的做法,定期补习古代文化,定期刊载古籍精要,以弥补国人本源文化的不足。第一讲主要是面对肩负治国重任的官员。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君子文化,也就是先提高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素质,让这些成为“君子”的人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虽然这种圣人理论和君子理论不太符合当今世界民主和平等的潮流,但对于中国的精英们来说,还是十分必要认清自身的修养与责任的。
中国社会失真已久,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发生了迷乱,失去了对事物本源的认识。这都是现代科技产生的影响。人类发明了一点现代科学,便想战胜大自然,便不尊重自然规律,便走火入魔。这样的后果是及其危险的。看看今年北京以及整个北方地区的上空,沙尘飞杨,这都是盲目战天斗地、盲目追求GDP的结果。因此,溯本清源,拨乱反正,学习一点人类在上古自然时代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对我们当代人大有好处。
管理一个由科学技术武装起来带来的现代政治经济商业社会,要比管理古代的自然社会复杂得多,但即使是再复杂,也有一定规律可循,那就是“天地说”的基本规律。人类即使能迁移到其他的恒星去,也改变不了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也要依顺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现将周文王所著的《易经》一书中一些重要的字句集成一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少女出嫁[男女之情]是天地间的大义。天地阴阳不相交,则万物就不能兴盛。[归妹卦] 编者按:联想到一个社会,如果左右两派的意见不能交流,这个社会就要阻塞,就要发生**。因此,治理社会必须使各种派别的意见互相交流。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真伟大啊!万物萌生都要依靠它。它行云施雨,万物才能化成。日月终而复始地运行,象征六气的生成。天的运行刚健不辍,君子应当象天那样自强不息。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广大,品物咸亨。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大地真是广大啊!万物靠她生长,而且顺承于天,大地负载万物,其德无限,包含的内容十分广大,万物都能亨通。君子应当效仿大地负载万物的厚德。大地的性质极为柔顺,但当它变动时却很刚健。大地的形态极为安静,但它的品德却很方正。[坤卦]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天地顺自然而动,所以日月运行不会有差错,四季的更替也不会有差错。圣人顺自然之理而动,则刑罚清明而百姓顺服。人们的行为准则也有一定之规,人难道可以逆天行道吗?[豫卦]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该行进的时候就行进,动与静都不失时机,君子之道就能光明。君子所想的不会超出他所处的位置。君子要有自知之明。[艮卦]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日月依天而行,百谷草木依附地而生存。天和地是日月、人类和草木依存的载体。人类能违背自然规律,倒行逆施吗?现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多少不顺从天地的做法,人类自以为发明了科学技术,就认为可以随心所欲,恣意妄为。象中国这些年里的拼命追求GDP,这种行为能不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能不惹得天怨地怒吗?[离卦]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天威下达,雷厉风行,万物不敢虚妄,先王办事,就好象四时使万物茂盛一样,不虚妄地养育万物。科技时代的规律也同此一样。[无妄卦] 观天下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观察天下的造化之道,四季周而复始不变,圣人仿效自然造化万物之道教化人民,而使天下信服。可我们中国人这些年来都仿效了一些什么学说,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法轮功……这些主义与古人的唯物主义有什么区别?[观卦]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天地革而四时成。水中有火,为水火相革之象,君子应修订历法以阐明天时的变化。天地不断变革而四时形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的时用意义真大啊![革卦]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能够清楚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是可以和他们研讨事物的几微的。他们知道在该终止的时候就及时地终止,这样的人是可以同他们一起共同保存道义的。他们能居于上位而不骄傲,处于险境也不会有灾祸。[乾卦] 大者正也,正大,天地之情可见,中正而吉利。
强盛的人主要是由于其做人贞正,正固而强大,天地之道从中可见。之所以吉利,是因为处于中位。[大壮卦]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天之险高不可升,地之险在于山川丘陵。王公设险以保卫国家,险的功用真大啊![坎卦] 君为山,民为泽,损泽以显山,危莫大焉。
国君与民众犹如山与水,如果减损水的深度而显示山的高度,那么危险就要出现。君王越伟大,民众越渺小;相反,君王越渺小,人民越伟大。这就是山与水、君与民的关系。[损卦] 悦以先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悦之大,民劝矣哉。
上顺应于天,下取悦于民。使民众喜悦,人民便忘记了劳苦;用喜悦战胜困难,民众就会忘掉死亡的威胁。喜悦的作用太大了,它能勉励民众啊![兑卦] 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也。男女都正固,是天地间的大道。家人中有严君,严君是对父母的称谓。父亲遵守父道,儿子遵守子道;兄尊兄道,弟尊弟道;丈夫守夫道,妻子遵守妇道,则家道正固;家道正固则天下就会安定。[家人卦] 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如果不能长久地保持其君子之德,就可能蒙受羞辱,定会遗憾。[恒卦] 损下益上,其道不行。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天旋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削损下民以增补上君,君主之道难以推行。减损君上而增益下民,民众就有无限的喜悦。上天旋转运行,大地生长万物,天地增益没有固定的法度,凡增益之道,都是与四时一同运行的。[益卦] 君子以衰多益寡,称物平施。
君子应当对多的减损,对少的增加,要测出财物的多少,公平分配。[歉卦] 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木上有火,君子应当端正自己的位置,固守安国定邦的使命。[鼎卦]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检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天地阴阳不交接,是阻塞之象。君子应当检点自己的品德以避免灾害,不能以福禄作为荣耀。[否卦]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上天下泽符合上下尊卑之礼,整个社会循规蹈矩,便会安泰。君子应当分辨上下尊卑,以安定民众的心愿。[履卦] 大君有命,小人勿用。论功行赏,以名正其功。[师卦]
易经名言名句
我始终觉得,一个连易经和道德经都没看过的人不要说你懂中国文化.经典的智慧是永恒的.《易经》作为中华传世名著,对中国的哲学、文学、政治、法律、天文、历法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的品读。现摘录部分名言,重温先哲们那丰富而深刻、极富哲理性的思想。
一、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龙飞的过高,必将造成后悔之事
点评:古人都知道做事有度,也许也正是中国人中庸思想的渊源吧。
二、《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的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点评:顺势而为,积极进取。这是我们民族香火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支柱。
三、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译文: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所以说自强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点评:不骄不馁。
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
译文: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温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随龙而出,风从虎而现,说明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点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五、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译文: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点评:教我们做人做事。
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译文:长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会传到后代;长期不会好事的家庭,祸害一定会害及子孙。点评: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七、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译文:劳苦功高而又谦逊的君子,得到了百姓的敬服。点评:企业管理同样适用,有优异业绩且为人谦虚的管理人员,也会得到下属的拥戴。
八、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点评:心胸宽广。
九、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译文:昏昏沉沉的贪图在自在安乐上,这种局面怎能长久保持下去呢?
点评: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知当年任正非是否有感此言而作《华为的冬天》?
十、同人于宗,吝道也。
译文:团结限于宗族内部,说明走的道理令人惋惜。点评:毛主席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十一、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
译文:天与火在一起象征团结,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种人的是非善恶,辨别事物的差别同异。点评:明辩是非。
十二、《象》曰:饮酒濡道,亦不知节也。
译文:《象传》说饮酒弄得满头是酒,说明放纵没有节制。点评:“节制”,昨晚喝高了经历的那种痛苦,才更明白它的重要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象传》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文言.坤》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传.系辞下》
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5.《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 要,唯变所适。《系辞.下》 6.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
7.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
8.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文言。乾》
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乾卦·彖传》 10.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1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 乾》
易经的奥秘经典与语录
1.阴阳就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2.为人民服务是古今中外不可改变的定律。
3.伏羲八卦告诉人类宇宙的现状,让人类知道怎样去适应和改善。
4.《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合不合自然是最合适的,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老师。
5.要用自然的法则来规范现代科学,让科学协助人民过幸福的生活。
6.学习《易经》的意义 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 具有神秘性,道德性 求同存异
7.阴阳合一是指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体两面,如影随形。8.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是阴阳。9.阴阳相对的话语:
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礼让为先/当仁不让 10.有关阴阳的三个重点: 阴阳是相对的/阴阳会变动/阴阳合一 11.八卦图: 它是圆的(易变动)/不要去伤害别人(不可以圆滑,但是要圆通)/不要嫉恶如仇(坏人杀不光,好人不会立刻死亡)12.阳代表人生理想,阴就是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13.太极是万事万物的总源头。14.仁是最核心的,天地万物都有仁。15.太极就是宇宙一切一切共同生存的平台。16.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传》 17.太极就是宇宙万事万物共同的基因。18.在宇宙中除了自然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19.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20.祸福无门,是会变动的。
21.变化当中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就叫做规律。22.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
23.做人一定要规规矩矩,按照规矩来做,不能投机取巧。24.圆道周流,循环往复。
25.天不是神,天不是上帝,天是自然。
26.一切合自然的都是正确的,不合自然的,就算眼前是对的,迟早一定是错的。
27.从现在开始,一切要把自然当做最高的判断准则。28.自然并不是维持现状,而是生生不息,日新月新,创造又创造。
29.做任何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奢求。30.该快要快,该慢要慢,这才是《易经》的道理。31.我们只对讲信用的人有信用,我们不可以对小人讲信用。32.伏羲女娲石同一个人,雌雄同体,有阴有阳。
33.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是从神话开始的,因为人是进化的。34.神话只有一个目的,要解决宇宙人生问题。
35.哲学都是从神话演变出来的,哲学所重在问题,不重答案。36.哲学家重视的问题:人从那里来,死后到哪去,活着干什么
37.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自然作为判断标准的。
38.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39.《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总结。
40.八卦图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定位就是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样守位守分,不断的改善。41.目标和方位的正确,远远比速度更重要。
42.三画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替人类在天地之间做好了一个很明确的定位。
43.没有矛盾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44.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就叫做智慧。
45.看任何事情都要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
46.变化只是现象,背后一定是不变的。
47.家不会变,否则你不安定;世界不会变,否则你努力干什么
48.人求圆满是跟自己过不去。49.尽人力,听天命。
50.只有在绝对状态才有百分之百公有的东西。51.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只能享有相对的平等和自由。52.变与不变同时存在,变种又不变,不变中有变。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53.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54.以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55.人妥协却不能放弃立场,才叫圆通。
56.《易经》用来占卜的条件:只能占卜国家大事:没办法决定时可以卜;卜完后不一定要听
57.不管信什么,信道差不多就好,过分相信就是迷信。58.占卜的目的,不是告诉你结果,而是给你多一种参考。59.老天只帮助应该帮助的人,老天不会帮助不应该帮助的人。
60.自然是各种现象的一种循环往复。
61.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62.用你的理智,去知道你的感情,不要让你的情绪来左右你的理性。
63.占卜的条件:咨询不足,数据不全,可卜;犹豫不定时可卜;每次占卜只问一件事
64.孔子“不占而已矣”的三原则:如果相信站不久违反了伦理的原则;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做人做事动机要纯正 65.指纹应该不应该,少问结果会怎样。66.动机比结果重要,过程也比结果重要。67.看别人很容易,看自己永远看不清楚。68.把《易经》当做人生的宝典,学习应对不同处境可以趋吉避凶。
69.十五岁决定学习的方向。70.三十岁决定一生的原则。71.四十岁决定人生目标不再动摇。
72.一个人现在的状况是从小到大累积的结果。73.五十岁明白命运是自己创造的。
74.世界上的你是唯一的,没有第二个人完全跟你一样。75.人生最奥秘的就是你没有办法重来。76.四十到五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77.明确一辈子的目标,就全心全意去做。78.乐以忘忧就是把所有的忧愁都当做乐趣来看。79.人要服老,不要认老。80.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
81.潜龙勿用就是做好准备,蓄势待发。
82.如果引起人家嫉妒,不完全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也要检讨。83.人生所追求的就应该是无咎,而不是大吉大利。84.当得到某些利益的时候,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85.有一得必有一失。
86.无咎就是行得正,做得正,就算有点小过错,人家也会很容易谅解你,也不会有什么凶祸。87.大吉大利跟凶险祸患是一体的。88.不勉强追求任何事情,但一定要尽力。
89.该当主角的时候不要推迟,该当配角的时候心安理得。90.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苛求,这永远是自然的真理。
91.道理永远是现象背后的东西。
92.人生必须要通过一些检验,谁都跑不掉。93.人要把所有的磨练单做自己成长的过程。94.宠小孩是父母的不幸。
95.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在证明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命。96.《易经》的态度:站在不相信的立场来相信;站在相信的立场来不相信。
97.《易经》的思维方式:事物都会同时存在两个方面 98.所有的职场都死帮助我们修身,帮助我们立德,帮助我们养望。
99.婚前要格外的谨慎,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生就很美满。
100.父亲尊重母亲是阴的,母亲尊重父亲是阳的。101.小孩子最感兴趣的就是父母的对答。102.节约永远是美德,这是不变的经。103.家庭永远是人海茫茫中最温暖的一艘船。104.认识宇宙的一部分,必须尊重宇宙规律。
105.利害,只是短暂的现象;得失,才是长期的效果。106.指纹应该不应该,少问结果会怎样。
107.按照《易经》的道理,人生是没有吉和凶的。108.一切是你在决定,不是命在决定。109.要后悔在先,不要后悔在后。110.你尊重别人,别人自然尊重你。
111.谦卦的所有爻辞均为吉,按谦卦做则可以立于不败之地。112.谢天谢地即为“谦”。
《易经》经典语录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3、《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6、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8、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9、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10、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11、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12、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13、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15、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19、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20、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2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22、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23、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5、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26、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27、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2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1)如兰。
29、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30、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31、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3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3、尺蠖(2)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4、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35、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36、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37、君子以作事谋始。
38、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39、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40、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41、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42、君子以莅(3)众用晦而明。
43、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44、君子以懿文德。
45、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46、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47、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48、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49、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50、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30岁之前要读儒家,40岁之后读道家,50岁左右读《易经》。因为30岁以前你投入社会,准备成家立业,一定要非常积极地面对人生,当然要学儒家。从40开始一定要学道家,因为到那个时候你已对人间冷暖、人性善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应该用道家的智慧将人生看成一个整体,要逍遥一些。50岁左右则要读《易经》,学会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哲学与人生配合起来,用很扼要的方式把人生做一个总结式的说明,然后对于自己未来才会有一些的参考价值。
年轻的时候知道人生全部可能的情况,将来自己面对的时候,就多了一个参照点。就像自己过的人生只能有一种版本,但是其他人提供各种不同的版本,把它对照起来以后就更容易看清楚自己这一生应该怎么去做选择,应该怎么过。
哲学是人生的经济学,你学了哲学人生就会变得很有效率,不会花时间在那些细微末节的烦恼上,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样的人生比较清爽,也是比较让人家羡慕的。
年轻人设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借用很多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给自己做参考,然后你到一个生命阶段的时候再反省。
很多人追求的一种境界,人们能够真的心平气和宠辱不惊。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种至高的生活境界。
承受生命的本身就是一种修养的过程。一个人的能力不在于他可以获得什么,而在于他可以承受失去什么,能够承受失去的人格才是坚强的人格。
人生的“现在”是每一个当下的刹那所串连成的,没有一刻会逝去,也没有一刻只是幻觉。唯其如此,人生的充实之感才会呈现出来。所谓珍惜自己,不是自怜,更不是自负,而是肯定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生命成长的责任,这种责任其实是一种荣誉。
为了减少犹豫,必须先认清自己的限制。凡是能力之外的事,立即拒绝;能力之内的事,要看自己是否喜欢以及是否值得去做。为了避免后悔,则须认真由经验中学习教训,以求下一次可以改善。
吃苦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迎向生命的真实面貌,因为在苦难中,生命没有任何遮蔽,可以展示其深度、广度与高度。
人在助人时,表面看来是在付出,其实是肯定自己内在的丰盛,并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进而觉得自己更值得肯定与欣赏了。
读书的用处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心灵的必需品。若不读书,心灵迟早会有饥渴之感,这种感觉是没有速食产品可以化解的。
人的一生就犹如走在回家的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之中。只有当一个人清醒的时候才能够决定自己真正要走的路,做真正的自己。
人活在世界上都只是旅客或过客,而不是归人。既然只是旅客,又何必在意自己“有”什么呢?我们应该在意的是,自己“是”什么、如何“做自己”。
第五篇:《中国古代思想智慧》观后感
《中国古代思想智慧》观后感
《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由国家级教学名师、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讲授。这门课程现有12讲内容,分别是“《周易》经传的智慧”,“儒家德性的智慧”,“道家超越的智慧”,“墨家的思想”,“《孙子兵法》浅讲”,“法家与名家概述”,“《史记》浅讲”,“魏晋玄学之风”,“佛家解脱的智慧”,“宋明理学的境界”,“明清之际思潮”和“中国文化的精神特征”。尤以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先秦诸子——儒、道、墨、兵、法、名家的智慧与情采,依次评介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先秦子学、魏晋玄学、隋唐佛教、宋明理学、明末清初思潮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总结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该课程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对典型著作、流派与人物的进行了深度地评析,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与价值。
下面我将以“儒家德性的智慧”这讲内容为重点,谈谈我的所学和所想。
经过周公和孔子的改造,《诗》、《书》、《礼》、《易》、《乐》、《春秋》中由于《乐》经不传,《诗》、《书》、《礼》、《易》和《春秋》为中国传统的五经,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教育的本源。五经的精神偏重在人文的实务方面,同时也保留了古代相承的宗教信仰的最高一层,对于天道的敬畏,所以中华的人文精神是人和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相接相处的精神,她是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一种情怀或者一种文化理想。我想这与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和谐思想非常吻合: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
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谐社会的具体含义,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的内容是在吸取我国古代思想智慧的基础上整合中外思想的一种升华。
孔子教育我们,我们一定要懂得天赋与人的宝贵精神。他一方面敬畏天道,一方面又发掘了一种改造自然的人文精神。一方面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方面强调我们内在的一种精神——德,孔子把德转化为我们人的内在性的一种道德的自觉,他认为德是天赋予我们人的,是将人区别于禽兽,异于他物的一种内在的本性,这个本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仁德。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也是在强调德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本性。这使我联想到: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丢失了德性,更不用说内心的自觉性。那些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挥霍的贪官们,他们在违背法律的同时,更是丢失了人本应有的德性,丢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孔子讲礼、讲义、讲规矩、讲周礼,他的最大的贡献,是把仁爱这样一个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价值系统奠定了下来。而当今社会上,不法商家完全丢失了“信”这个做生意最本质的东西,一个“三聚氰胺”事件使曾经家喻户晓的乳制品企业三鹿集团轰然倒下,几十年来树立的优秀品牌资源瞬间土崩瓦解,双汇
集团收购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此事件不仅让“双汇”的品牌蒙尘,更给集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正是缺乏诚信的后果。
孔子讲“庶,富,教”。这是说人多了之后,要让他们富起来,富了之后要教育他们,使人民有教养。以人文为本位,以人文为中心,孔子重视爱民,爱人的思想,这与我们现在国家的政策极其相符,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心系教育。
郭老师讲到,仁爱的思想,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忠,就是忠心耿耿,一个是恕,就是宽恕。“忠”与“恕”接近于“仁”。自己要立,自己要达,也要想到让别人立,让别人达。尽己之心,叫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讲的恕的方面。推己之心,将心比心,得到富贵要有其正道。而如今的某些个人和商家,专走不法之道,做出大量损人利己的事情,这完全是与中国古代思想中所讲“得到富贵要有其正道”的思想相违背。这也说明,中国古代的优秀的思想与智慧对于当今的社会活动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该课程系统讲解了经子史部的主要经典《周易》、《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孙子》、《史记》等的精华。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智慧有了更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大致领略了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其中的人生智慧、人文价值、管理方略、致思取向,至今还放射着光芒,也将永远为后人所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