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发展瓶颈的表现
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效率低下,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部门间扯皮增多,无端的抱怨增加,这在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中尤为常见;企业决策者的对策往往是加强监管力度,促进表面上的工作的满负荷,咋看上去工作效率提高了,但却失去了有效性。这种种现象都可以归因于企业运作中存在瓶颈环节,如果存在瓶颈环节,就势必产生资源浪费
近年来,一直推崇流程重组,倡导变革思想,实际就是在意识上灌输资源重新配置的必要性,而解决资源配置的根本出发点还是对瓶颈环节的分析。有的企业离职率高,人浮于事,员工感觉工作没有目标,沟通也存在障碍,从而使总经理一筹莫展;有的企业一线员工加班加点,工作紧张却仍旧交货不及时,废品率过高;有的企业业务量做不上去,业务员工作不积极。总而言之,企业在发展中的种种“困惑”往往是瓶颈环节功能缺失的外部表现。“瓶颈”分析是企业决策者解决困惑的有效方法
实际上,企业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瓶颈分析”找到原因。瓶颈分析就是探索企业运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最初的瓶颈分析来自于生产运作领域中“瓶颈工序的鉴别方法”,由于瓶颈工序存在会带来其他非瓶颈工序生产能力的闲置。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对企业的整体运作的分析。
我们看到,企业常常把技术创新作为基点,忽略了制度创新,从而产生资源不合理的配置;企业沿用创业阶段的“元老”,忽略了规模扩张所内在要求的人员素质的提升;企业一相情愿对于人力的追加而忽略了其产品的市场潜力,业务量的萎缩不能使人力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浪费。上述的“制度”、“人员素质”和“产品的市场潜力”都是瓶颈环节的表现形式。企业的某种职能缺失,人员素质与发展需要不匹配,以及机制不完善是产生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原因
瓶颈分析的思想可以视为分析某个特定问题的出发点,瓶颈分析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系统思考能力和宽广的知识面,比如了解现代企业良好运作所具备的基本职能如人力资源、营销、战略、财务体系等及其规范的运作方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求企业老总们学习课程,了解企业成熟的模式。成熟模式实际上具有“参照物”的性质,这种参照物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标准,而是一种成熟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系统。任何不良的外部表现都可以该类“参照物”为依据探索与“成熟模式”的差异及其内在原因,这种差异和内在原因就可以视为“瓶颈”。比如对某企业离职率高,技术外泄,人浮于事现象的分析就可以对照该“参照物”判断其内在的原因究竟是来自于哪方面:是企业战略规划问题、管理人员素质问题,还是制度问题等等,再考察哪些方面可能是瓶颈环节,或者哪些方面同时或先后是瓶颈环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直接创造价值,从而被很多成长中的民营企业老总们所忽略;在这些企业成长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就是“瓶颈环节”,有些老总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招工、退工,再复杂一点就是“做点考评”;这种思想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视为一个体系的运作,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权力机构,从而造成制度“满天飞”,却没有制度运作的依托,这就使企业中的“人治”成为必然;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的“民企老总”在业务蒸蒸日上时,会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从《大败局》一书中,我们也看到如此多曾经叱诧一时民营企业失败案例,在危机产生时,那些曾经信誓旦旦与企业共存亡的员工各奔东西,惟恐躲之不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很多民营企业成长的瓶颈。
一线人员因废品率高,交货不及时而不得不加班加点,这种消极的现象可能是操作人员素质问题,沟通问题,设备问题甚至是机制问题或者说各类问题兼具。有这么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由于是生产,而且中方厂还有日方股份,这就出现这样的状况,日方既是客户又是老板的情况,即使存在交货不及时,采购不到位,修改频繁而造成废品率提高等问题,企业经营者也无法作出有效的改善;此时,机制上的缺陷就是瓶颈环节
从宏观来看,瓶颈一般可以分为资源瓶颈、市场瓶颈和法规瓶颈(见《瓶颈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王玉荣编著),如果我们把瓶颈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那么资源瓶颈是内部的,市场和法规瓶颈则是外部的。内部瓶颈和外部瓶颈是有相关性的,内部瓶颈和外部瓶颈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一类瓶颈的解决会相应产生另一类的瓶颈,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的历史、机制做系统性的思考,探讨哪一类瓶颈应该优先解决,比如,有的企业销售量总是上不去,这可能是内部分配不合理,也可能是营销工作不到位,也可能是市场竞争激烈,也可能是宏观经济不景气等原因。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种瓶颈的解决可能会有助于发现另外一种瓶颈;比如,市场情况好,业务量大,势必使内部闲置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内部效率的提高,此时,资源瓶颈的问题就暴露出来,比如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差异等等。
我们现在所推崇的“知识管理”在很多企业中首先会遇到硬件方面的瓶颈,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决策者很容易地找出“硬件平台”的障碍并及时建立、完善或改进,然而,知识管理更需要的是“软件平台”,这是一个企业文化的层面,“软件平台”是通过对员工满意度的改善、制度整合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团队建设等建立的,“软件平台”往往继“硬件平台”之后,成为知识管理的瓶颈;比如说,这种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需要高额的投入,但建立起来以后又往往流于形式,为什么呢?就是实施系统的“软环境”没有建设好,组织的软环境就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瓶颈环节”。
瓶颈环节的解决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往往需要投资但很难看到现实的结果,甚至需要企业能经受一段时间的“阵痛”,这可能会与企业决策者的理念、短期目标相矛盾。一般而言,瓶颈环节解决时会遇到以下问题:
系统性的投入。比如,组建人力资源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并以此为依托进行公司“软环境”的建设;这势必带来成本的增加。这种投入由于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带来效益,往往很难为急功近利的决策者所接受。在委托代理体制下,决策者还会仅以短期财务表现来取悦股东欢心,而漠视瓶颈环节的存在。
附加的开支。如果瓶颈环节的人员素质太差,可能会需要更加合适的人选予以合作或者替代,这将造成短期成本的增加;同样地,对员工作业环境的改善,设备的更新,都会追加投资。 综上所述,瓶颈分析对企业决策者而言是一个有效的组织诊断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决策者具有相当的魄力和充足的勇气,并要勇于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而瓶颈的解决却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促进组织的良性循环,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 余世维讲座 1、合伙人不对劲———不敢王佐断臂 合伙人应该是一条心,站在同一条船上。 好的合伙人应该:(1)、与你互补;(2)、能与他人共事;(3)、有市场经验;(4)、对公司多一点贡献—尤其是资金。 选择合伙人:(1)、注意他的过去。(2)如果进来,发现不好,重新界定他的职权。(3)、如果发现还不行,就除了股权以外,免除一切职务。(4)、如果第三点行不通的话,就召集股东(董事)会协商,必要时解散。 问题:合伙人如果是你的亲人? 守业更比创业难! 例子: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子(茅忠群)继父(茅理翔)业。对他儿子的想法:是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全世界的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这中间只有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能够活到第三代的全世界只占10%。中国人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是有一定道理的。海鑫集团、传化集团、广夏集团、横店集团、格兰仕集团、红豆集团、吉尔达鞋业、万向集团、步长集团。 首先,我们不要将自己的亲人一开始就弄成高级主管。自己的亲人,应该从一个中阶主管干起,甚至从低阶主管干起。第二个,自己的亲人适合做什么,一开始就要把话说清楚,不要等到他不适合的时候,才发现。第三,如果的自己的亲人出现问题,应该立即召集起来,提出警惕或警告。最后实在不行,就需要请求离开。因此,不要随便用自己的一个亲人,很靠近自己,做一个很高的职位,很容易让外面的人感觉到公司里高级职位都是自己的亲人在做,让人有挫折感,很容易让人才外流。 2、追求时髦管理论点——又想“开明”,又想“人本” 要点:好马被人骑——企图成为员工的朋友。 提到儒家思想,孔子和孟子,但是在管理的时候要先用法家的思想,法家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先把规矩统统做好,接着就是儒家,强调做人的道理。然后才是墨家强调兼爱天下,摩顶放踵。最后才是道家最高的老庄玄学,无为而治。 精明的老板:(1)不必做个“好人”;(2)不必标榜“开明”,强调“人本”(3)不必太在乎员工是否“喜欢”你。 举例:华为董事长,任正飞。首先,你要对公司有价值,公司才会重视你。华为公司以狼为文化,从来就不在乎一个人喜不喜欢他,他在乎的是这个人有没有用。2004年,他当选为中国企业家第一名。他们没有什么开明和人本,他们重要的是规范,重要的贡献,重要的是价值。 一个公司的一个老板,就要小心员工有没有好好的做事。建议(1)、无论你何时离开公司,都要清楚地告知离开多久,目的地哪里,如何联络。(2)、你不在的时候,指定一个代表充当信息(知会)集中区。(3)尽可能亲自坐镇,至少外出前把工作交代清楚。(4)定期且出其不意地检查你公司的营运状况。(5)开除员工决不能手软。在财务制度里,注入“内部控制系统”。 3、事必躬亲或多头马车——组织架构与指挥系统一片混乱。 要点:当你的船越来越大的时候,你需要的水手和军官就越来越多,你自己也不可能再去擦甲板了。 家族或中小企业的问题: 内举与外聘的冲突; 私产与公款的矛盾; 股权与分红的并容; 独断与制度的调和; 经验与知识的区别; 短期(利润)与长期(发展)的想法。 一个新的分公司应该:(1)有合适的、可以独挡一面的经营者;(2)在最短的未来,能够自给自足;(3)拥有当地资源。 4、选择地点 要开个分公司: (1)选择地点前,要先做普查(consus)(2)办公与生产区域不要太过分离 (3)实施货仓(depot)计划,要注意运送与经销商管理(4)生产地点迁移时,要避免重复投资或闲置设备(5)必要时,可以考虑策略联盟式的“窗口”。 5、踏出混乱的第一步——仓仓促促营业 要点:一个好的音乐家,一出场就要有最好的表现,联系只能在私下。 前提:急忙地开幕会 (1)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你们不专业,没有生意样子(2)吓跑潜在客户 (3)无法处理一切突发状况。 做人晶莹剔透(诚信、光明) 做事水滴石穿(用心、坚持) 一个店要开张的时候,建议:指派一位keyman监督全场。巨细靡遗地交代每一个员工的职责。实际模拟所有可能的作业。多准备15%的库存需求。测试所有的顾客投诉程序。记录顾客建议性的批评。 举例:麦当劳、上海的新天地、思考:第一次就邋里邋遢地搞砸了? 6、开始经营 过于乐观——强咽吃不下的饭。举例:健力宝公司 张海 要点:企图讨好每一个人,就可能一个客人都吸引不到。 前提:公司不大的时候应该:(1)将诉求限制在一个特定的市场或顾客群里。(2)对那个单一市场不断熟悉,而且建立良好的信用,也就是要内行。 建议:(1)仔细定位自己的主轴产品。(2)合理地分配你的资源(预算)。(3)立刻调整你的公司,与这个市场紧密结合。(4)利用电话或问卷,确定你的区隔无误。(5)学习这个市场的语言,读他们常读的杂志。(6)对未来一年或数年,做一个产销预测,包括制造成本、管销费用、实际有效需求、贷款额度、广告活动、损益平衡点等。思考:多出来的“枝节”如何修剪? 建议:每三年要整理一下公司的产品线。 剥离是企业成长的要诀。举例:方正科技、华润 宁高宁 补充:小、中、大型企业在发展中应注意的瓶颈。 小规模企业:注意主轴产品或主力业务;深化附加价值或周边服务;保持机动性、弹性或灵活性。 举例:葡萄酒公司 张裕(创立于1892年,产品线大而全,有葡萄酒、白兰地、香槟和保健酒四条产品线,而且高、中、低档全开,各种口味的产品一应俱全;它的优势是历史悠久,是中国第一葡萄酒品牌,他的品种价格选择多样化,销售网络健全,铺货的程度很高) 长城(创办于1983年,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最丰厚的干型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接近40%,长城是市场基础很好,有中粮集团支持他,底气很足) 中规模企业:注意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积累;以技术(方法、制度、流程)凸出产品差异化;为公司与个人作生涯规划;防止组织与人员的过度膨胀或扩充。 大规模企业:注意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盲区(多远化还是专业化,联想(先想多元化,后来想专业化)、海尔(多元化)、万科(专业化,只做房产,并且只做住宅));创造规模优势与品牌领导地位;紧抓渠道网络与反应机制,并调整行销策略;加大研发力度 差劲的信用规划——硬着头皮自己记账/周转资金不足。 举例:中国手机:盛世危机,如何生存?首先品牌的竞争太多,很难做出市场的差异化;手机竞争太激烈,以致国内手机库存太多,最后造成资金的一种积压。两个原因:一是产品上很难做出差异化;另就是库存造成资金的积压。 要点:高度专业的工作就分摊给最能胜任这工作的人去做。再赚钱的公司都有过一段学习的时间:这段时间金钱可以买到。 前提:银行行员、会计师(精算师)、同业工(商)会都是很不错的咨询顾问。借钱以前要先:认识出借人(银行);树立良好的信用;准备妥善的财务规划。 建议:预估未来1-1.5年的现金流量(±25-30%)。与一两家主要银行(尤其是中小企银)往来合作,让他们参与你的基本规划。向银行申请一个信用贷款额度。流动现金不能太紧,以免错失良机。 思考:如果手头拮据,且又什么钱都借不到……? 漠视财务上的数据——指标亮起警示红灯。 举例:创维 要点:假如目前你还没有获利,你的营销一定在哪儿出了错。前提:每一个经理人都应该:熟悉基本财务观念;看懂一般财务报表;注意主要财务数据;立马解决紧急财务问题。 建议:了解四大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 在我国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靠占企业总量70%的中小型企业支撑着,然而当前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因素(包括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却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当前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一、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 当前直接影响的原因主要有: (1)资产规模小。由于中小企业资产 规模小、可提供的担保品价值低,信誉度不高,银行贷款损失的风险大以及信息不透明、外部获取数据的真实性不明等,使得一些银行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不愿将款项贷给它们。 (2)政策的影响。今年,国内货币政策从去年的“稳中适度从紧”转向“从紧”,财政政策虽然继续保持“稳健”,但在调控方向上更加注重“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以宏观调控为主要目标的紧缩货币政策,使财政性投融资项目面临较为严峻的融资环境和政策限制,当然包括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3)法律的缺失。这主要是指我国法律对于民间金融制度的缺失。一些民营企业虽然信用良好,但由于在法律没有得到有效的开放,致使它们不能从政府的银行中得到贷款。当然政府在民间金融制度上不放开,也是出于某种担忧,这是因为金融制度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 (4)银行的呆账、坏账比率高。中国目前的经济虽然在总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有一个很不好的财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那就是银行的呆账、坏账比率达到20%以上,稍有不慎还有可能大幅度增长,这也正说明了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能力的不足。 二、中小型企业入行困难 就拿企业开业注册为例,资料显示在澳大利亚需2天时间,新加坡需6天,中国香港需11天,而中国内地多数地方少则需要约30天,多了还不好说。这就意味着国内目前中小企业的开业注册成本大大高于以上国家或地区,而且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来说,在设立登记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如对行业领域的限制、对注册资本的限制等,尽管一些行业允许中小企业进入,但由于设置的门槛高,前置审批手续繁琐,致使许多中小企业只能望洋兴叹,可望不可及。 三、企业人才技术短缺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收益小,要想在人力资本上投资,是十分困难的。无论是从企业的培训机制、留人机制、用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是对人才的奖励机制、管理机制、发展机制、创新机制,与拥有大规模、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是根本无法比拟的,而且中小企业能为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创新的舞台,使人才的才能得以充分施展都是十分受限的。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一方面存在着人才稀缺,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人才流失,也就无从谈起使企业的知识资本得以不断壮大、技术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了。 四、中小企业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据不完全调查表明,中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希望法律能更好地保护私有财产,50%以上的中小企业主认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私有财产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有人测算了49个国家保护外部股东和债权人免受侵占的法律,发现对投资者的保护越好,资本市场就越充分,就越有价值。而中国的法律至今仍然对保护私有财产缺乏应有的坚决。 正是上述这些主要的因素严重制约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了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集群化经营,解决信贷融资难的问题 建议中小企业加快集群化的发展模式(比如通过创建工业园区、商贸集中区等形式)步伐,拉近企业间的地域间距,让它们在相同地域内进行生产、销售,形成集群性质的规模性经济,共建信息平台,共享信息资源,从而解决单个企业由于规模小、可信度低,无法得到银行贷款的难题。从银行方面来说,也能保证贷款出去的资金有一个可信的担保,不致于出现贷出去的资金“打水漂”现象。其次,通过“银政”合作,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政府通过鼓励并引导大型银行开展具有良好资质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业务,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投融资做到大胆放心,因为有政府作坚强的后盾,使贷款的风险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单个企业通过集群力量的作用,使融资的成本大大减少了,而且更为有利的是利用集群内部的关联关系,进行内部资金的调配,进一步使银行贷款的风险降低,于单个企业而言,由于受集群制度的制约,出现逃债、废债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二、降低门槛,解决入行难的问题 建议成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开业注册、变更年检、前置审批等一系列的优质服务。在经营许可审批手续、程序、时限上,应尽量简化,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可以采取流程式、一站式等服务方式,尽量为中小企业的设立登记注册等相关事业提供方便。要尽量减少中小企业开业注册的成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降低中小企业行业进入门槛,使一些 本来只能由国有大企业经营的项目,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中小企业来经营,并给予适当的扶持。 三、加强扶持,解决人才缺的问题 建议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上,也要充分考虑人才扶持的问题。无论对中小企业人才的培训、使用等一系列问题上,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使人才在中小企业留得住、用得好、作用能发挥。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政策激励机制,调动和发挥人才在中小企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作为政府的相关部门,要为在中小企业做了杰出贡献的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创新的舞台,使他们的才华在中小企业中同样也能得到施展和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人才真正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四、建章立制,解决产权的有效保护问题 建议下大力建立健全相应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建立真正能保护中小企业私有财产的产权保护制度。通过改革目前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中一些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彻底改变其经营环境,从而营造一个为中小企业朝着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文章标题: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及竞争力提升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05年中国民营经济占我国GDP的65,而民营经济中99都是中小企业。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实践促成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一种经济成分,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支柱和命脉。研究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体制瓶颈 我国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体制方面问题: (1)许多政府部门都在管中小企业,但都没管好,形成“多龙治水”局面 中小企业是国际通行的提法,但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提的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国家工商总局用“私营企业”、“个体户”来表达等,我认为用“中小企业”这个概念是符合我国法律的。今后应当统一称谓为中小企业。现在国务院、发改委、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单位都在抓,但政府没有进行统一管理。 (2)法律不健全 我国还没有中小企业基本法,而国务院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实质性措施,急需配套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非公经济36条也是比较原则性的,也急需配套具体政策措施。 (3)建议建立国务院直属的中小企业管理及服务机构 目前发改委下属中小企业司,难以完成对全国中小企业行政管理、制定政策、协调各部门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项工作。 (4)建议建立民间的统一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家协会及商会等中介组织及社会服务体系,这些非盈利组织应当得到政府的支持,并起到政府与中小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提供信息、人员培训等服务,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组织反倾销讼诉活动,组织建立信息、技术、咨询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2观念的瓶颈 大多数中小企业现在正处于第二次创业的阶段,但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观念仍停留在第一次创业阶段,注重眼前利益,缺乏战略眼光,仍停留在家族管理、经验管理阶段。 我认为中小企业在第二次创业中应当树立5个观念: (1)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重要;(2)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重要;(3)潜在市场比显在市场更重要;(4)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5)外部资源整合比内部资源整合更重要。 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中小企业也应当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组成的要素有4个:(1)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2)企业的技术体系;(3)企业的管理体系;(4)企业文化。 从上述四个组成要素看,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形成。 经验表明,我国民营企业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竞争力来自企业成本优势及体制优势,成本优势主要是指内部生产成本,同时包括外部环境成本,作为一种创新,通过成本外部化,包括治污成本外化等。大幅度降低了民营企业的产品成本,但是企业成本外化是有限度的,随着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终结,企业低成本格局必然会发生变化,过去的成本优势必将随之消失。体制优势是指其产权关系的优势,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是自担的,当然其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原有的体制优势也会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要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就必然要创新,即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有四条,即:(1)先培育起技术核心竞争力,再培育起管理核心竞争力,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2)先培育起管理核心竞争力,再培育起技术核心竞争力,如联想集团;(3)只培育起技术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一些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如清华紫光、清华同方。(4)只培育起管理核心竞争力,创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如沃尔玛、麦当劳。 我认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第1,2条道路是行不通的,没有那么大实力,我国中小型企业只能走第3,4条道路,要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 4融资渠道的瓶颈 资金短缺,造成经营困难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普遍状况,2005年全国工商联的一项调查,有58.8的中小企业认为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当前最大的问题,由于体制等各方面原因,中小企业无法享受到国有大企业同等的贷款方式和金融服务。 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因此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应当突破所有制的界限,建议针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窗口和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提供系统性担保,解决中小企业信贷担保难问题,完善农村信用社的职能,建立社区性中小型银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等。 5治理结构的瓶颈 中国中小企业多实行家 族治理,家族治理具有一些特殊的效率。企业凝聚力强、管理的稳定性高、决策迅速;但家族治理也有其不规范之处:家族意志边际无约束地扩大;企业运作缺乏透明度;企业财产权利集中于家族少数成员中;家族企业具有极强烈迅速致富的心理倾向。 家族式组织是当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采取的组织形态,它是社会文化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当前大规模推 动中小企业上市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在当前外部环境条件下,中小型企业治理模式呈缓慢渐进式和多元化特征。首先政府要在减少制度不确定性、完善信用制度及制订实施监督公平高效的法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私有权和合约的保护。中小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已为世界100多年企业发展历史所证明,政府要研究公布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理评价体系,使中小企业尽快理顺治理模式和产权结构,构建中小企业治理监管的平台,使企业能自己控制其治理水平,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变革其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 6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瓶颈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仍面临挑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瓶颈在于:(1)我国中小出口企业恶性竞争,导致整体贸易环境恶化;(2)体制环境制约了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3)中小企业缺乏出口信息、国际贸易的知识和经验;(4)市场营销力量不足;(5)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因此,我建议: (1)我国中小企业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品牌、技术和营销为重点,着力提高中国出口核心竞争力。 (2)应逐步规范出口产品的成本构成,提高出口社会效益。 (3)要鼓励中小企业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加速技术研发领域的国际化进程,更好地学习和消化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积极融入跨国公司全球制造网格。 (4)积极发展中小型跨国公司,中小企业集群式地在国外建立工业贸易服务区,推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 (5)政府要创造公平的宏观政策环境,帮助民营企业提高出口能力,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服务,在开拓国际市场政策方面,政府应一视同仁,为民营企业创造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待遇的公平竞争环境。 7中小企业地区分布不均衡 2003年统计,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三大区域的分布是:在东部地区占70,在中部地区占18.8,西部地区占11.2,中小企业数量居前5位的省市是: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上海,这5个省市中小企业都超过万家,五个省市加起来占全国中小企业数量达51.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04年进行的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得出中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为,东部地区为75.24,中部地区为39.23,西部地区为35.21,说明我国在东部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实力提高的基础上更需要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型企业整体竞争力。 我认为政府应加强引导,使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及企业集群向中西部投资迁移,2005年浙商在外投资3000多亿,2005年春节前10天,外地通过银行汇到温州的钱平均每天就有20多亿。温州奥康集团在重庆市壁山县投资四亿元,建设占地2600亩,建立西部鞋都工业园区,引进温州知名鞋机、鞋材等相关企业,形成了原材料生产与批发、到成品生产的上下游厂商的共同体,谋求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与创新,就是一个很好范例。既解决了浙江土地匮乏、地价昂贵、能源缺乏、劳动力资源不足、商务成本高,行业内过度竞争问题,又支持了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 8管理落后的瓶颈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落后表现在五个方面: (1)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不强,在第二次创业时,就必须要进行战略管理。正是由于缺乏战略管理,在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中小企业感觉无所适从。 (2)难以摆脱家族管理,家族管理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当前不少中小企业处于既想摆脱家族管理,又难以招聘到合格的职业经理人的两难境地。 (3)人才及人力资源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04年中国第二次私营企业调查,私营企业参加医保的仅为调查企业的33.4,养老保险为38.7,失业保险为16.6。实际上保险的情况还要低。 (4)资源消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表现在8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不同程度上有环境污染现象,排发的污染物占我国污染物比重的60。 (5)中小企业信用问题,消费者对此反映比较强烈,2003年立案查处的经济案件中个体、私营企业占所有经济案件的50。 因此我建议,我国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努力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在第二次创业阶段,家族企业中家族的人越少越好管理,要培养企业自己的职业经理人,加强价值链各环节的管理,使企业从经验管理转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轨道上来。 9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集群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7方面问题: (1)集群内组织度不高、企业同质产品过度竞争、经常造成压价竞销、仿冒、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标准等恶性竞争,最终导致集群的毁灭。 (2)集群低水平重复构建现象严重。 (3)集群内企业质量、品牌意识淡薄。 (4)经营者素质和家族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群的发展。 (5)锁定效应和单一产品结构使集群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 (6)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 因为中小企业本身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群只能依附于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但由于缺乏良好机制,这种合作机制远未达到人们理想阶段。 (7)政府鼓励支持政策不力,使企业集群成长环境不理想。 因此我建议,政府要制订相应法律、法规政策,尽量清除中小企业集群的体制障碍,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集群发展规划;完善集群内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提高企业集群创新能力;加强发展流通体系,搞好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增强集群内中小企业投融资能力,推动企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 10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组织发展的瓶颈 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协会及商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我国行业协会发展严重不足,于是政府和企业之间就出现了真空,需要政府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去做,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1)政府应尽快出台统一的有利于行业协会发展的法律法规、给行业协会正确定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2)理顺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目前国内行业协会基本上都是官办的,由于体制机制原因,这些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有限。应加快推进政府与行业协会脱钩,改变行业协会人事管理制度,规范重组各类行业协会,提高行业协会的权威性。 (3)政府要提供必要的帮助,积极支持行业协会的建设。作为第三方治理机制,商会具有建立市场行为规范,监督和实施规划,减少冲突,促进成员的选择能力等重要治理职能。尽管商会的裁决不具有强制的执行力,但商会代表小企业主的声音,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商会也能提供服务,促进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温州先后在眼镜、打火机、低压电器等20多种产品遭到国际贸易壁垒,温州民间商会和行业协会以代言人身份,主动应对国际纠纷,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 商会治理绩效与企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状况关系密切,商会制度化程度越高,实现所制订的规划和决策能力越强。温州把主要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都纳入商会中,使商会拥有较高的社会合法性。 商会合作收益为会员所分享,提供类似俱乐部或者公共品使企业集群的关系型契约走向制度化合作。 最后,我认为21世纪初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发展的时代,希望中小企业加强战略管理,加强现代化管理,加强和谐管理,人和诚可贵,家和万事兴、企和延百年,政和通天下,中国中小企业应当实现四个转变: (1)从小狗经济向虎狼经济转变; (2)从草根经济向树林经济转变; (3)从小作坊向大中型企业转变; (4)从经验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 希望各位中小企业家,转变观念,克服瓶颈,努力成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推动者;自觉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参加者;切实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把自身企业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经济法则与发展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作社会主义文化的模范实践者。 最有希望成为中国未来发展引擎的是众多的私有公司,因为它们更有进取心,生产效率更高,更富有创新精神。希望各位企业家自强自立,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兴业报国,抓住这大好的企业发展有利战略机遇期,赶快把自己的企业做好、做强、做大、做久!第二篇: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小结
第三篇:有效突破中小型企业发展瓶颈研究报告
第四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及竞争力提升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及竞争力提升》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及竞争力提升。
第五篇:应对民营企业发展瓶颈的策略
促进民营企业顺利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 ,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的问题(1)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 ,对 民营企业的融资给予积极支持。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在融资政策方面应对民营企业与国有 企业给予同样融资待遇 ,特别是对于经营管理水平高 ,信誉好 ,设备技术先进的民营企业 ,产品质量好 ,有特色 ,市场需求旺盛的民营企业 ,以及技术密集型民营企业 , 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在融资政策给予倾斜 ,应重点帮助民营企业的创业和发展 ,做大做强使民营企业使融资渠道顺畅。(2)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资金 ,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金的潜力。可以通过鼓励民营企业职工集资入股 ,为本企业投资 ,扩大企业资本规模 ,缓解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企业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财务账目进行科学预算 ,严格核算生产流通费用 ,保证预算报表数据的真实可靠 ,建立良好的信誉意识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获得广泛的融资渠道。(3)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无法提供有效、足额的担保物和担保人。对此 ,设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融资担保机构应显得尤其迫切。一方面 ,可由各级政府组织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的设立和运作必须按照《公司法》和《合同法》的要求来进行运作。另一方面 ,建立由加入行业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会员出资的行业内融资担保机构 ,专门解决会员的融资担保难问题。为此 ,地方政府应向这些地方性中小银行多注入一些资金 ,并加速其现代化设施建设 ,地方性中小银行也需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组织存款 ,吸纳客户 ,以增强资金实力 ,提高贷款能力 ,并制定相应的民营企业经营的贷款政策 ,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融资保证。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资产重组 ,转变家族管理弊端(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 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 组织形式和产权制度 ,它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 ,产权结构多元化 ,资本所有者与管理者分 离;企业有独立地位 ,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企业的组织是多单位 ,多元企业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综合结构;企业是市场主体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同时造福社会;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制。我国民营企业可依据现代企业制度 的要求建立公司制即: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形式。民营企业只有实行规范的 公司制才能彻底摆脱家族制的管理 ,使民营企业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决策机制 , 能够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家族管理的弊端 ,促进民营企业合理有 序发展。(2)实现资产重组是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可以与国 有企业联合 ,组建跨越所有制的企业集团;一些有高新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可以与国有企业 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一些具有明显优势的民营企业可以直接承包、租赁 ,同时对一些国有小型 企业整体收购。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资产重组 ,增强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使民营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3、提高民营企业的文化素质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观
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的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1)提高民营企业的文化素质 ,是企业发展的形象工程。我国的民营企业必须在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 ,走文化创新之路。把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 ,把企业宗旨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理 念 ,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社会服务意识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将会
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凝聚力的重要条件。广大民营企业应注意确立其永恒不变的宗旨 ,宗旨不仅要体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而且要兼顾社会公益事业。让企业发展和运行的宗旨深入员工心里 ,形成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理念。因此民营企业要把创建和谐的文化氛围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以提高企业管理层次和员工的文化修养、工作热情和整体素质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内部环境。
总之 ,我国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形式。为此 ,必
须对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求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 ,促进民营经济的良 性循环,使民营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