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时间:2019-05-14 22:4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第一篇: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关于对当前我县创业就业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特别是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对解决当前就业困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针对当前我县在创业就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通过调查了解,我县在落实创业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思路少、技能低,缺乏创业意识。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加上缺乏必要的创业资金,希望创业,愿意创业,又怕担风险,不敢创业。二是无技术素质,洞察市场的能力差。创业教育体制不健全,没有创业教育和相关培训机会,对创业者忽视了创业能力的培养。三是想创业又觉得没有适合的“好项目”,对市场把握不准确,严重制约创业者投资意向和创业积极性。

第二、扶持创业政策不够具体明确。在政府扶持和帮助方面,力度不够,如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政策宣传、生产经营场地审批办证扶助不十分到位。对创业带动就业(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者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第三,创业就业供求信息不畅,没有搭建完善的信息互通平台,资源不能共享。各相关单位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劳方上岗难,资方招工难,有投资意向的找不到项目人,有技术立项的找不到投资者的情况,就是缺乏一个统一组织的协调联络机构,导致就业创业和用人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一是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小组,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信息,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二是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创业宣传教育,提高下岗失业及返乡农民工创业意识。特别是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引导,使其转变恋家、不愿外出他乡务工的固步自封的意识。

2、制定配套机制,改善创业环境。针对创业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首先要制定优惠政策放宽对创办企业注册资金和经营场所的限制,简化审批、办证手续。二是制定出台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层次为创业者提供优惠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要典型引路,选树一批创业典型,鼓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超过一定数额的创业企业或个人给予资金扶持。以奖代助营造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3、加强培训,提高创业和再就业能力。首先是借助国家阳光工程、劳动、工会等下拨的培训经费,对下岗失业人员及返乡农民工进行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建议企业在停产期间采取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技术技能提档升级就地培训,再就是抓住机会进行再生产的技术改造,基地扩建,想方设法吸纳消化本单位人员,不使他们下岗失业。

4、畅通就业渠道,推动劳动力转移。一是外输,二是内销,在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矿企业和城镇关停企业,为停产失业农民工和下岗失业的城镇职工二次就业寻找出路,随时畅通就业信息。在公路、城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养殖、规模种植领域,为他们寻找新的工作岗位,搭建就业平台。

5、鼓励自主创业,搭建创业平台。有关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权限,千方百计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再就业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诸如帮助贷款、申请用地、注册登记招工培训等,能优惠就优惠,能免费就免费,提供必要信息,帮助科学决策,果断处理问题,扶植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生命力旺盛的产业。同时建议政府开发一批农贸市场和餐饮服务摊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入场经营,减免租金和其他费用。要对投资小、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发布,使有创业意向者明确目标。把创业成功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组织有创业意向者进行实习,积累创业经验,巩固创业成果。

6、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倡导并支持经营困难的企业单位在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企业行政、企业工会和企业员工要各自提出并履行“共同约定”承诺,使企业行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非常时期为本单位职工保岗位、保报酬。工会要科学履行维护职能,将企业经营中的困难情况及时通告职工,将职工的思想状况反馈给企业,职工要积极配合企业,理解企业在特殊时期的困难,正确对待,兼顾各方利益,团结战斗,共克时艰,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尽其责。

第二篇:我国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我国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就不免成为一项较为紧迫的话题。虽然现在社会的保障体系有所提升,但是我国的残疾人就业仍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残疾人就业不仅牵涉到就业的工作,而且还涉及残疾人本身的心理问题。

关 键 词:残疾人;就业;心理;权益

一、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残疾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出路,但是残疾人就业存在不少问题,就研究者所提到的情况来看,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1.残疾人就业率低残疾人就业率与国内就业总体水平存在着的较大差距,这种社会现状影响了残疾人社会参与,更谈不上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我国一直存在着残疾人就业率低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就有钱鹏江、许琳等专家学者指出了残疾人就业率较低的问题。近10年中有十几篇研究文献中比较一致地确认了该问题。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不在业的残疾人比例较高,占到60%以上。张建伟等在调查数据中推算出我国目前尚有858万达到就业年龄、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没有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即使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省,残疾人就业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很不适应,与广大残疾人的需求和期望还有较大差距。

2.残疾人就业岗位层次低、结构不合理残疾人就业层次低。我国残疾劳动者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残疾人口主要分布在一些操作简单、收入低微的行业。赵燕平调查发现,九成以上的在业残疾人在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用人单位在招用残疾人时,80%的岗位所开出的工资是当前最低标准工资。不仅如此,钱鹏江研究发现,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平均工资不到社会平均水平的40%,许多地方残疾人工资甚至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一些企业似乎忘记了残疾人也应当执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导致少数残疾人的收入与低保线接近,失去了参加社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残疾人就业岗位结构不合理。罗秋月等研究发现,残疾人劳动就业的主要行业比较单一的,特别是对于某些类别的残疾人更是局限于一到几个行业,例如,盲人所从事的职业主要局限于盲人保健按摩,由于劳动力市场所容纳的劳动力有限,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残疾人的就业面,不利于广大残疾人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干,就业岗位结构与健全人差异大。

3.残疾人就业的风险大

已经就业的残疾人随时都可能失业。卿石松等研究发现,残疾人就业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甚至不签劳动合同,随意解雇残疾劳动力。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往往不如健全人,当企业裁减人员时,他们可能首先失去工作。陈珍等研究发现,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期限短,再失业风险大。很多残疾人在一个岗位上的时间平均不足5年,即使是就业机会较多的肢体残疾人,也不容易连续就业,听力残疾人更换岗位的频率则更高。

残疾人在岗位上的劳动权益不能得到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参保率低,城镇16岁及以上残疾人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社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27·87%、36·83%、1·11%、1·35%。有些企业不严格执行有关劳动的政策法规,对残疾人提前退休、残疾妇女特殊劳动保护、流动残疾人员就业保护等存在不足,而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维权能力较弱导致残疾人的劳动权益受到损害。

残疾人隐性失业现象较多。卿石松指出,在国家按比例就业政策的要求下出现了“挂靠式”就业现象,即有的用人单位每月发给残疾人几百元的“悬空上班”工资而不用工作,这种名义上的就业事实上是失业。

4.残疾人就业地区差异明显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对陕西、河南、山东、浙江、江苏、上海的残疾人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我国残疾人就业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残疾人就业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同构性;就业结构也有地区差异,在经济较发达的江浙地区,福利企业集中就业比重较大,在按比例就业推行困难的地区,个体就业比例较大;在浙江,残疾人就业初步呈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二、残疾人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残疾人就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综合影响,就研究者提到的影响因素来看,导致残疾人就业困难的原因有下列3个方面。

1.残疾人就业社会条件障碍

社会歧视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观念障碍。当前社会仍然有很多人将残疾视为二等公民,在观念上歧视残疾人。许多单位深受旧残疾人观的影响,顽固地认为残疾人素质低,能力差,在招聘过程中设置歧视条款,提高残疾人的准入门槛,把残疾人拒于门外,人为增加残疾人就业的难度。对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歧视同样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素质的残疾人人才身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也受到歧视。不少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充满曲折,社会歧视如影相随。残疾妇女在残疾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下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承担着更大的就业风险。残疾人就业过程中,歧视和不尊重现象被某些传统“道义”认为是公正的。周林刚将残疾人在就业领域受到歧视归纳为3种类型,即行业顾客的个人偏见导致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对残疾人教育的歧视会导致雇佣的歧视、工资的歧视;统计性歧视。

社会排斥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行为障碍。社会排斥是指社会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生理心理因素、社会政策及制度安排等原因而被推至社会结构的边缘地位的机制和过程,它是造成社会弱势群体的根源。社会排斥非常典型地发生在残疾人就业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对于残疾人的排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正是在制度排斥、观念排斥、教育排斥等多重社会排斥的叠加作用下,构建了残疾人恶劣的就业环境,导致残疾人长期处于就业市场的边缘。

残疾人就业支持政策不够完善成为残疾人就业的制度障碍。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了残疾人就业政策支持体系,但是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就业支持政策不够完善。残疾人就业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不够合理。我国对福利企业的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对兴办福利企业投资主体和经营范围限制较多,影响残疾人集中就业发展。②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容易导致残疾人隐性失业。现有按比例分散就业政策不仅导致了所谓的“挂靠”就业现象,按比例就业成了按比例“救济”,有企业交钱也不接受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就业成了按比例“收钱”。

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样也造成了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不仅没有充分考虑残疾人就业的需求,提供充分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残疾人的失业率远

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因为“强势群体”就业需求都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在就业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的残疾人“弱势群体”。

2.残疾人本身就业能力障碍

人力资本低下造成了残疾人就业能力障碍。根据人力资本论,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越大。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残疾人教育排斥导致残疾人人力资本严重不足。第二次残疾人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全国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9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为406万人,初中程度的残疾人为1248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残疾人为2642万人。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3951万人,文盲率为43·29%。从调查数据来看,我国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明显比正常人的受教育程度偏低。残疾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文化素质低,职业技能也不能适应竞争机制下的就业需求。由于缺少社会承认的技术,或掌握的不是劳动力市场中真正需要的技术,会导致残疾人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只是很一般的、单调的、低水平的、不稳定的和没有前途的。有相当比例的文盲、半文盲缺乏适应工作需要的劳动技能,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因此残疾人作为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的“弱势群体”,不仅工资低,与劳动力流动无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就业机会很少。

3.残疾人就业信息障碍

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残疾人就业信息障碍。当前存在着残疾人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单力薄,服务缺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渠道不畅。这种就业信息障碍导致我国的各种社会机构不能为残疾人提供充分的就业服务,不能够使残疾人获取充分的就业信息,从而给残疾人就业又增加了难度。

三、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的重构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城镇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在当前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是各种社会条件客观上设置了残疾人就业的种种障碍,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残疾人要实现充分就业,须由“适应”向“支持”转换,建立一个强大的生态化支持系统。因此,研究者就如何重构城镇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对策。

1.构建支持性人文环境

依法保护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权利。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同样存在着对残疾人就业的歧视,有些国家进行了反歧视专项立法。我国应该积极贯彻《残疾人权利公约》,保护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对没有履行相应义务、侵害残疾人劳动权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处罚。加强对侵权行为的司法监督,对各种侵权行为进行司法干预,对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

给残疾人就业以舆论和道义的支持。全社会要实现从人道主义向人道主义与公民权利并行的理念转变,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和新的劳动就业观,树立残疾人自强形象和助残典型,形成全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的社会风气,为残疾人营造充满关爱的人文环境。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改变人们对残疾人的扭曲的刻板印象,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发自内心的接纳他们,不再排斥他们。当然,在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政府有能力也应该承担主导力量的角色。政府不仅对宣传平等意识、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责任,同时也必须身体力行,作为劳动力市场中一个最大的雇主,应该带头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歧视残疾人和最大限度的雇用合格的残疾劳动者。

根据残疾人就业需要,完善残疾人具体就业政策,逐步建立符合残疾人就业需要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应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对弱势群体救助的办法,通过引导、鼓励、减免税费、建立财政补贴基金等经济手段,刺激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灵活就业,增加对残疾人就业各环节的支持。在制订和调整对福利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方面,针对福利企业不同的经营性质、经营规模和经营情况,制定比较精细的税收优惠政策,使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公平”原则,从而实现政府促进残疾人就业制度的优化。

虽然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残疾人就业愿望与实际能力的距离,但是可以通过开拓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劳动市场,开发残疾人劳动资源来增加残疾人就业的机会。要加强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留置,适当鼓励企业生产岗位的专向留置,重视特殊匹配性岗位的开发培训。福利企业应在平等环境下对社会开放,允许公有制福利企业实行转让、出租和承包,取消对福利企业的行业限制,充分利用第三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调整就业结构。

2.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

对残疾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而提高人力资本的途径和手段主要是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要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创造准备性条件。另一方面要形成教育、培训和就业相结合的机制。不仅要根据残疾人的状况进行专门的教育和就业培训,使他们获得参加现代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技能。还要以残疾人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就业前培训。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加强在职培训。总之,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市场就业竞争力,使其成为用人单位的可用之才。

3.构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体系

残疾人获取充分的就业信息有利于增加残疾人选择职业的机会。我们应该建立残疾人劳动服务网络,把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联系起来,把劳动部门从劳务市场获得的供求信息与各级残联组织的残疾人培训信息档案联网。残疾人经过考核取证后,输入各级残联组织的信息库,建立档案与劳务市场供求信息联网沟通,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将残疾人就业市场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当中,建立起统一、高效、有序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因势利导、因人荐策、因需择业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实现“各尽其能”、“人尽其才”,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四、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的分析与展望

许多专家学者利用掌握的各种相关文献就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在不同层面上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制定和完善原有的残疾人就业政策。但是笔者认为,在现有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是从国家、社会关系和市场化3个视角进行的研究。

国家视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视角,现有研究多从国家扶持残疾人就业政策,如通过对现有福利企业政策、按比例就业政策等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如何使构建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保障残疾人平等实现就业权。对残疾人就业的未来走向,多强调国家政策对于保障残疾人就

业的制度惯性。

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对残疾人就业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残疾人与企业关系的研究,如残疾人进入就业岗位后,企业是如何逃避责任,歧视和排斥残疾人造成残疾人“隐性”失业等问题。从市场化的视角出发对残疾人与我国社会经济日益市场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指出了由于残疾人人力资本低下,他们不能够适应市场化带来的劳动力岗位变化以及作为市场中介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不够完善导致的信息障碍影响了残疾人就业。现有的这些研究暗含着市场化与残疾人就业之间一种较为悲观的态度,认为残疾人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现状,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这3个视角的共性就是都强调了外部环境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基本上得出我国当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并不是由残疾人本身的残疾所造成的,而是社会建构所导致,因此强调政府和社会,给残疾人就业提供特别的支持。而当前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是,制定了那么多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实际上残疾人就业的问题依然持续地存在,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阻碍残疾人就业呢?笔者认为,为使研究结论更加全面而科学,未来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至少可以从以下3个视角展开或者加强研究。

1.“自下而上”的残疾人个体行动研究需要加强研究残疾人个体因素如何影响残疾人自身就业同样重要,因为我们认识残疾经历了从个体模型向社会模型的转变,但是当前我们应该反思社会模型的不足。实际上新残疾人观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局面是政府、社会及残疾人双向的责任。残疾人要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己、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因此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需要社会支持,更加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在研究残疾人就业问题中,也应该重视研究残疾人自身如何实现全面发展,增加就业竞争能力。

2.社会关系视角研究有待拓展

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需要结成各种社会关系,如残疾人就业与企业的关系,残疾人就业与残联组织的关系,残疾人就业与各种社会媒体和民间组织力量的关系,残疾人就业与家庭的关系等等。在研究残疾人就业与企业的关系的时候,除了指出企业对残疾人就业的歧视和排斥现象外,还需要认真分析企业排斥残疾人就业的深层次的原因,找到排斥的根源,才能把病从根子上治好。当前,缺乏各级残联组织、各种媒体和民间组织力量在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并帮助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研究残疾人家庭、亲友、同乡等关系网络在残疾人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过程中如何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具有现实意义。

3.优势视角的研究需要展开

优势视角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与残疾人就业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展开。应该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兴的行业不仅提高了对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可能提供更加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徐芳等研究发现,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服务方式的转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呼叫中心产业也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得到快速的发展,其独特的工作特性在吸纳残疾人就业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她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那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研究者要通过研究要善于发现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新兴行业,从而引导国家和社会作出积极的回应,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此外,由于残疾是按照生理属性划分的特殊群体,因此在这一群体中会有不同类别的残疾,而不同类别的残疾会给残疾人就业带来的问题不尽相同,通过研究不同类别残疾的身心特点和就业能力状况有利于寻找和开发新的就业

岗位,因此今后研究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可以更多地开展不同类别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研究,从而使研究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钟越.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社会工作研究,1994(2):6-11.[2]钱鹏江.残疾人就业之现状[J].中国残疾人,2004(7):33-34.[3]许琳.陕西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0-53.

第三篇: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的问题(1)创业的优惠政策频频推出,但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丁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业T作的通知》,不少地方政府和部f J包括银行并没有{l{台具 体的执行细则。很多基层行政单化郜知道国家对于人学生创业 的相天优惠政策,但并不知道如何来运作这些规定,理由是没 有相关的实例可以借鉴。(2)人学生自主创业的财税政策面临的问题 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学生创业的财税政策,但实际效 果并不明显。财税政策作用不明显的原因在于存在以下几个方 面的问题: 第。,资金问题。贷款的门槛过高,需要保证人和一定的 资产来担保。资金中请过程繁琐,让人却步。第■,优惠幅度问题。尽管政府对大学生创业者减免了 一定额度的费J}}j和税收,但优惠幅度缺乏吸引力。行政事业费 用每年加起来只有几百元,免除这笔费用并不能吸引多少人学 生。在第。年给予税收优惠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对于许多创业 者来说第一年能否盈利都是一个未知数。第三,经验nJJ罡越。大学生并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首次进 行创业极有可能遭遇挫折。尽管各地组织了创业培训,但效果 甚微。(3)政策设限的条件较多。这些优惠政策同时还设置了 不少限制性条件,首先对从事个体经营又进行了从事行qk的限 制,如不能从事建筑、广告、网吧等。再如贷款,也有很多限 制性条件,条条都很苛刻,这些政策由于设置过多过高的条 件,使优惠大打折扣。(4)政策导向的层次较低。目前创业政策的出发点仅仅 是为了解决就业,这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大学牛现自.知识能力 和未来发展趋势。所自.的优惠都是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从事服务 性、简单化的个体经营项目。(5)创业政策宣传不到位。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顾晓 敏教授曾进{r了一项凋研,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大 学生创业相关政策不太了解,更宵相当大比例的学生表示完全 不了解(占22.02%),只有2.88%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0.41% 的学生表示很了解。

(一)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业行动少

虽然在各项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有创业愿望的比例较高,但在实际参与创业活动中,比例却非常低。大学生在考虑“出路”时首要的是选择就业,其次为考研和出国,选择独立创业的人寥寥无几。

2、创新意识薄弱大学生创业不同于社会人员创业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创新性,大学生创业无论在资金、场地、经验等各方面都无法和社会人员相比,所以大学生创业要能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就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但是实践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3、创业能力低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虽然学校有很多的实践机会,但真正主动参与的少。如大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大多数学生是以走过场的形式来应付,只要在鉴定书上盖了章就万事大吉。

(二)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法律、金融等设施不完备,特别是缺乏风险

资金投入。由于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的历史比较短暂,各方面认识不够,鉴于特定的国情,不能如美英等发达国家那样能够吸引一些风险投资家的青睐。

2、系统化创业教育缺失

虽然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有所认识,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有所了解,但学校的教育还是没有相应跟上,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绝大部分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

体系。这是跟我们的创业教育有关。我们创业的教育不够,要实现大学生就业,鼓励他们中的一部分进行创业,推进这件事情。

第四篇:就业政策落实自查材料材料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材料

就业工作是我校“一把手”工程,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并紧贴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民办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路子。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就业工作质量,根据省厅 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当前就业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了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自查,做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校201 届毕业生共 名,截止6月20日,签约 人。创业 人。

二、2013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组织领导

1、领导重视

(1)学校实施“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和协调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毕业生实习就业细则》,作为指导学生实习就业的纲领性文件。每年定期召开就业研讨会,及时调整就业方案。

办学之初,学校确定了就业工作“三个理念”:“把每名毕业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安排”的就业理念、教育引导学生确立“先实习、后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和对毕业生“跟踪两年,终身服务”的服务理念。

(2)学校分管领导重视,经常召集有关部门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学校就业工作由执行校长主抓,结合高职院校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现行就业模式。就业处每周召开就业工作周例会,每月召开就业工作月总结与就业形势分析会。全体就业工作人员参会,分析就业形势、总结工作完成情况、部署下步工作计划、调整就业方案。

(3)二级学院院领导重视,工作到位。二级学院院长、就业主任、就业指导老师(含毕业班辅导员),根据本学院(专业)实际,每月召开总结专题会,分析本学院、本专业最新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实习就业工作。

2、制度保障(1)就业工作制度

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例会、印发工作文件、举办供需见面活动、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和定期学习研究就业政策等制度。

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学校就业工作已基本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所有与就业相关的制度与管理规定均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除每年制(修)订《毕业生实习就业细则》作为指导性文件外,还针对每个就业环节及每年就业实际,制定适应形势发展的制度与规定,来规范与指导就业工作。2010年制定下发就业专题处室函20期;2011年22期;2012年25期;2013年10期。

学校制订了《就业工作考核细则》,建立健全了严格的就业考评机制,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将就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就业主任储备岗位质量与数量、学生就业后的稳定性及满意度作为最基本的考核项,坚持把“就业率、就业质量”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实行就业率与考核挂钩,与二级学院、就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年终业绩津贴挂钩制度。校务会授权校评价处、就业处办公室作为专门的检查机构,定期检查、考评各二级学院、就业主任、就业指导老师(含毕业班辅导员)日常工作,并在周、月会总结公布考评结果,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通报批评后进。每月对各学院就业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并对工作责任心差的就业指导老师调离就业队伍。

(2)就业情况反馈制度

学校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真教实练与上岗工作零适应期”的办学理念。就业处作为学校就业安置部门,每年配合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完成各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便于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计划及制定招生计划,真正实现教学贴近就业、就业导向教学的目标。

3、组织管理到位

学校就业处由执行校长分管,康兴处长带领3名就业主管具体负责对

就业主任、就业指导老师(含毕业班辅导员)的管理。

每个二级学院成立就业指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主抓,就业主任负责,就业指导老师(含毕业班辅导员)辅助;就业主任负责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岗位储备、就业市场开拓、实习就业安置等,就业指导老师(含毕业班辅导员)具体负责学生的跟踪管理与指导服务。

(二)工作条件

1、就业工作队伍

就业工作实行就业处行业管理下的二级学院负责制,学校现有专职就业工作人员49人;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并按专业配备就业主任和就业指导老师(就业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师生比为1:50)。学校就业专职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人、本科学历的16人,专科学历32。

学校每年对就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除必要的业务培训外,还专门安排了国学培训(北京大学生命智慧)与心理学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就业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2013年3月,组织26名就业专职管理人员,参加了教育部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教师资格培训工作并获得了资格证书;5月,有18名就业老师参加了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考试。通过培训,极大的提升了就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并为就业指导课储备了师资。

2、就业经费投入情况

我校财务处强化对就业经费的核算,指定两名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就业经费核算与管理,建立了以就业处为经费预算主体,就业区域和负责人为核算对象的经费核算体系,按照办公费用、档案传递、就业指导、市场调查、信息交流、供需见面、市场开拓、工作奖励等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我校2010年—2012年就业经费投入累计为 元。

除组织供需见面会、信息交流、档案转递等方面的投入外,重点投入还包括三个方面:

就业指导课:为提升就业指导课质量,学校专门聘请专职高级培训师及企业高级管理或技术人员来我校执教;2012年6月,学校投入30万元,建立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

市场调研与市场开拓:每年学校在学生实习前2-3个月在市场调查与市场开拓上重点投入,就业主任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当前就业行情,做好岗位储备工作同时不断拓展就业市场。就业市场以“省内-国内-国际”三张网向外辐射。省内网:以青岛市为核心,辐射烟台、威海、潍坊、淄博、济南等省内重点城市;国内网:以山东省为核心,辐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国际网:与知名国际劳务派遣公司合作及并结合我校国际合作办学,辐射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通过就业市场调查与开拓,使就业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激励机制:就业处实行严格的考评机制,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学校将专业就业对口率、工资待遇、企业与学生满意度、提干(提升到管理岗位)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学校在每届实习学生中评选优秀实习生,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并在校报上连载他们的先进事迹。

(三)省优、特困评选与落实

三、就业工作具体做法

1.提前储备实习就业岗位,确保实习与就业高度接轨

为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实习前2-3个月提前开展就业市场调研与开拓工作,积极鼓励全员参与推荐实习就业合作企业;就业主任根据专业特点寻找选择对学生有较好发展空间、注册资金在千万以上,并能和学院签订双方管理协议的企业作为实习就业基地,几年来先后选择了300 家企业能满足每年毕业生3倍以上的储备岗位。目前,学校已与中国海运集团、中铁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建筑一局集团、中国建筑三局集团、江苏南通三建集团、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寿光巨能控股集团、上海携程网络服务有限公司、青特集团、浙江盾安精工集团、人民印刷青岛公司、国美电器等200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储备毕业生就业岗位。

学校在不断开拓国内就业市场的同时还努力开拓国际就业市场,国外就业既可以使毕业生获得较高的薪酬待遇又能开拓其视野,提升工作能力。2010年和2012年共有10名同学到新加坡工作,月薪均在7000元以上。

2.突破常规开展就业指导,确保学生学有所用

学校在坚持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还注重在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上的探索。大学生职场训练营的就业指导训练形式、口才能力和职场风采形象等授课内容,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并被多家媒体的报道。学院每年拨出70万元作为就业指导教育专用经费,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上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最终走上管理岗位。

3.双向选择,确保学生和企业充分对接

学校成立专门的合作企业洽谈专家团,负责意向企业洽谈签约。企业和学校签订《双方管理实习生协议》后企业方可进校宣传。通过校园现场招聘会或登陆就业创业网就业管理平台两种方式让学生和企业充分的对接,进行双向选择。学校每年集中在9月到12月之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级招聘会和各类小型专场招聘会共计60余次,双选成功的学生信息由就业主任录入就业管理平台系统,纳入实习管理。

4.实习管理,就业老师全程跟踪管理指导,确保学生稳定就业 每个指导老师负责对50名进入企业的学生指导管理,学生通过就业管理平台写实习周小结、月报告,由对应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批阅,查找工作不足,提出解决办法,边工作边总结提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适应工作。4个月后不能签劳动合同的帮助学生寻找更适合的就业单位,实习8个月结束后签订劳动合同率在80%以上,对不能签订劳动合同的学生,学院继续安排直到学生全部就业,真正使学生实现实习与就业高度接轨。

5.跟踪两年,服务终身的管理模式

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就业处对学生实施两年跟踪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后遇到的各种困难;还通过校友会的网站,让所有学生都能

保持和学校的紧密联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再就业,为学生创业提供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

学校定期组织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和二级学院按照各自职责分工,采取问卷、召开座谈会、跑市场、下企业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和跟踪调查,及时准确地把握毕业生的思想动向和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并形成调研报告。

四、独特的创业工作

针对人才市场的新形势,学校适时提出以创业带就业的理念,大力扶持毕业生创业工作,专门成立了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由校长陈昌金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创业工作。

1.学校依托“校企合一,工学交替”的恒星办学模式,建有与专业对口企业16家,在学生毕业前,安排与相关专业对应的企业对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如汽车维修与营销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由恒星汽车快修店进行培训,并可以以加盟形式扶持创业。

2.学院注资50万元,设立“恒星学子创业基金”,为创业提供了资金保障.在就业创业浓厚的氛围影响下,我校2013届毕业生24人提交申请创业计划书,6人已办理好营业执照。

3.建立创业孵化中心

学校成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后,积极引进了中铁物流、锦绣前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学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伊斯达商贸、网易〃印象派、康泉医疗、万网梦工厂、隆力奇〃百岁源健康行业、青岛华轮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恒星汽车运输公司、恒星国际旅行社共12个创业项目。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工作站已于2011年12月9日正式授牌。我校将针对人才市场的新形势,不断提升以创业带就业的理念,扶持更多的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

五、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择业观念还有待进一步端正

目前,毕业生受过去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仍有部分不明白我们培养的重点是高等技能型应用人才而非高尖端研究型人才,盲目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将来是“坐办公室的”,是“管理别人的”,是“搞研究的”,表现在毕业时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择业心态,突出表现在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通常对薪酬、就业岗位、企业规模等也会出现高估的情况,这些脱离现实的择业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稳定率、提升率。

毕业生对自己定位不准,不能做出合理规划,眼高手低的现象比较严重,不愿从基层做起,存在不良择业就业观念与心态。

2.就业引导教学问题

企业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就业的角度看,企业不缺人,缺的是人才,尤其缺乏踏实务实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企业的需求,即成为人才培养重点,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按过去的教学传统模式影响着教师、学生,改革速度慢,不适应社会需求!我校在实习就业引导教学环节上做的还不够好,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就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学生能够100%就业已经不是问题,但关键是好的单位较少,适合的好岗位太少,能否有更高的薪酬与更好的发展前景,这就突显出就业质量问题。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也较差,不讲劳动法,工作超时,工作量大,企业文化差等与学生需求差距太大!

(二)建议

1.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给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创业的培训和贷款等政策的扶持。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比较困难,特别是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困难重重。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

年 月 日

第五篇:妇女就业创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妇女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半边天”,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镇妇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充分调动妇女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从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创业与再就业,促进了我镇广大妇女素质的提高,努力推动实现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今年,镇委、镇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全民创业就业和文化建设上提出了大胆尝试的新举措。值此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妇女的基本状况及需求,促进她们就业创业,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镇妇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认真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对今后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做法。

一、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镇农村妇女总人数30471,其中就业妇女人数4675人,主要从事工厂、环卫、绿化、家政、美容等;创业妇女人数301人,主要投资于服装店、毛织加工厂、文具店、果园、个体户等。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状况呈如下特点:

1、自主就业创业比例偏低。全镇就业妇女4675人,只占妇女总人数的37.5%,自主创业妇女301人,占就业妇女总人数的2.4%。并且,妇女就业创业面窄、工种少,其中,就业于工厂和环卫的占总就业人数的68%,就业于美容、家政的占17%,经营个体或企业(自主就业创业)的仅占就业人口的7%。

2、失业率与文化水平成反比。全镇下岗失业的妇女人数为3625人,且她们的文化水平大多数集中在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高中学历以上的失业率占5%,高中、初中学历及以下失的业率所占比例高达95%,突显了学历越低失业率就越高的特征。

3、失业率与年龄结构成正比。下岗失业的妇女当中,35岁以下的失业率为15%,36岁—45岁之间的失业率为45%,45岁以上的失业率为40%,呈现出年龄越大失业率就越高的现象。

二、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中存在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妇女就业创业

一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有近55%的妇女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妇女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依赖政府思想很浓。二是缺乏主动脱贫意识,不愿接受新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限制了农村妇女外出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三是守旧观念重,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保守观念及长期封闭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大部分的农村妇女造成了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依附男子生活、“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很重,不愿意走出来创业,走出去就业。

(二)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妇女就业创业

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决定了妇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农村妇女中“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学知识、学技术的主动性,但因大部分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和技能单一,被“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无人助”的情况所困扰,只能从事劳动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另一方面,一部分创业妇女,年龄大和文化水平低,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在传统项目上做文章,其投资项目规模小、缺乏科技含量,不具备高、新、大的特色,这些都决定了创业比例最终偏低,规模层次上不去。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迈开了升级和调整的步伐,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对整体素质偏低的农村妇女创业带来新的挑战。

(三)创业资金不足限制了妇女就业创业

资金不足是妇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在部分妇女所发展的产业中,投资项目规模都偏小,有的更谈不上成规模,大部分是因缺乏扩建或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有些妇女虽有满腔创业的热情,但由于无法筹到所需资金,再加上对政府扶持政策了解不够,创业的那份热情也就不了了之。

(四)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岐视和在婚姻家庭中因社会生产、照顾老人等家务方面的沉重负担影响了妇女创业。

由于封建思想余毒尚未肃清,农村家庭中存在着男尊女卑观念,同时有些妇女在经济上不独立,并且传统观念认为,妇女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照顾家庭,操持家务,尤其是农村中很多家庭,男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都有妇女承担,使广大妇女既没有创业的动力也没有创业的基础条件,致使妇女创业的主动性和客观条件不足。

三、解决农村妇女就业的主要做法

为了统筹农村妇女就业和再就业,镇妇联采取宣传教育、政策引导、技术培训、职业介绍、创办实体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妇女再就业渠道。一是开辟就业安置项目。积极与劳

龙图腾 乱世巨星 魅惑羔羊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动部门沟通合作,切合农村妇女实际需求,组织开辟就业安置项目,全面推动农村妇女实现充分就业。最近,镇妇联深入各村进行调研,了解到寺河、河西、邓庄村班子领导非常重视妇女再就业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重点关心和扶持的项目之一,积极与镇劳动部门联系,发挥本村劳动就业服务站作用,开发了纺织厂、水泥厂等3个妇女就业安置项目。据统计,河西村村妇女总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数738人,失业妇女71人。截至今年4月,河西村实现再就业妇女65人,其中从事工厂、企业50人,从事环卫、清洁等工作15人,实现妇女再就业率达91.5%。二是继续抓好低学历妇女的学历提高培训。与宣教部门沟通合作,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中心这块阵地,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在职妇女和村妇女主任、年青妇委、失业待业的农村妇女参加成人高考和函授等低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使低学历妇女的学历水平明显提高。镇妇联每年动员近60名妇女参加继续学历教育,进行自我增值,加强就业机率,有效地提高妇女们的综合素质。据统计,目前就读大专会计、经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的女性有80人占就读人数的49%。其中,就读大专班的有60人,就读本科班的有20人。三是大力开展专项技能培训。以妇女学校为阵地,根据市场的需要,联合劳动部门在有条件的村妇女学校举办妇女专业技能岗前培训班,并联手举办适合女性的计算机、烹饪、家政等培训,让更多的妇女通过培训,能够学多一门手艺,撑握一门技能,增强就业的信心,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和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大潮中。目前,已举办适合女性的计算机、烹饪、家政等培训2期,共有300多名妇女参加。通过系统的培训,妇女掌握了初步的技能,使她们提高了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今年1-5月成功推荐46人就业。四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联合宣教办、司法、农办等部门开展“送法律、送科技、送卫生”等下乡活动3期,共有2000多名妇女参加。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增强妇女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四、解决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建议及对策

1、要充分发挥妇联的引导作用。

要注重妇联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服务妇女的能力。一是要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妇女群众要求,着眼于解决新形势下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解决妇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我完善和自我创新,不断提高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大力引导妇联干部抓学习、抓研究、抓协调、抓创新,注重工作方式的科学性、活动方式的创造性和工作思路的开拓性,不断增强妇联干部服务发展大局、维护妇女群众利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本领。三是要注重拓展妇联工作面,着力提高妇联影响力凝聚力。妇联要更好地成为群众性的组织,能真正为广大妇女群众所信赖,让广大妇女群众能够真正的把它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使这个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有影响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我们能更好地转变自身传统的角色的定位,更多地克服行政化的倾向,要增强群众化的特点,更多地到基层广大妇女群众中去,接触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妇女姐妹,使我们真正了解她们,反映她们的呼声。四是要积极发展女性人才,挖掘培养女性典型。掌握一批巾帼创业明星,团结一批时代女性,主动贴近妇女中的先进分子,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妇联组织的活动内容。五是要面向基层、贴近妇女,帮助失业困难家庭妇女排忧解难。围绕妇女创业就业,通过宣传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举办创业就业技能咨询讲座、组织优秀妇女创业就业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创业致富优秀”的浓厚氛围,帮助失业贫困妇女增强创业就业意识,提高创业就业技能,鼓励、引导、帮扶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

2、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

要想使农村妇女走上创业之路,最重要是转变观念,强化意识。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向农村妇女宣传党的政策和有关促进妇女创业的政策规定,宣传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和“只分行业不分贵贱”的思想,努力在广大妇女中营造“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就业创业氛围。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广大妇女树立“四自”精神,激发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帮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农村妇女走出家庭,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妇女营销大户和“双学双比”活动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生活中的事例去激励广大农村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3、认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妇女素质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联合劳动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制订出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根据妇女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搜集和筛选出一批适合妇女再就业的项目,不定期举办妇女就业培训班,帮助广大的失业待业妇女尽快撑握一技之长,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二是大力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文化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使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层次逐步提高。通过培训,激励女性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同时要创造条件,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探索“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的新模式。

4、进一步优化服务,拓宽渠道

一是强化服务。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搭建平台。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从当地妇女实际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农村妇女就业工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学习先进乡镇的经验做法,优先吸收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努力把未就业妇女人数控制在最低程度。

5、切实解决难题,扶持创业

一是帮扶贫困。解决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就业和实际生活问题,是推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户、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二是政策倾斜。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对失业待业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在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中优先照顾她们,全面实施创业工程。如:培训方面有《创业培训实施办法》,援助服务方面有《就业困难人员岗位援助服务实施办法》,奖励方面有《推荐就业补贴申领办法》、《岗位成才奖励办法》等。同时加强对企业女职工的劳动安全检查,加大对女职工工资的清欠力度,为妇女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6、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等主题活动。

实践证明,多年来在农村妇女中开展的“双学双比”竞赛活动成为引导带领广大农村妇女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和推动自身发展的有效载体。要继续多渠道的为农村妇女架设科技致富对接桥,把科技致富与扶贫助困结合起来,形成多种有效的科技致富带扶贫的方式、方法,带领农村妇女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密切与各协调单位的联系,及时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传递、沟通信息,寻找、选择项目,协调资金。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服务的形式以及物质奖励和服务性激励机制,激发全镇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和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热情,推动农村妇女向高层次持续发展。

龙图腾 乱世巨星 魅惑羔羊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正文(最新)

    就业创业相关政策 一、就业、失业登记 就业登记: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被企业(单位)招聘或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可凭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单位代......

    就业创业补贴政策

    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汇编 日照市岚山区劳动就业办公室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 录 一、职业介绍补贴 1.关于职业介绍补贴申领拨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日人社办发〔2010〕103号) ·····......

    就业创业政策五篇

    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服务外包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61.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有哪些政策措施? 62. 到中小企业......

    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存在问题和对策[精选5篇]

    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市是一个劳动输出大市。据市劳动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2月13日,我市有110.02万名农民工返乡,其中正常返乡探亲80.39万人,因企业受金融风......

    就业政策问题答案

    就业、创业及预征兵政策活动周有奖问答 单选题20题 (B)1.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需要变更就业协议,是否属于违约? A.是B.否 (B)2.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

    关于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保德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市定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

    创业与就业政策分析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 二学期 课程名 0405370001 课程编号 就业创业政策分析 主讲教师 曾锡环 评分 称 2012130107......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济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1、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创业成功高校毕业生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创业者可向经营所在地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