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胜利油田学前教育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
对胜利油田学前教育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
摘 要:油田的学前教育是矿区服务的重要内容。社区幼教的资源优化整合,应该追求理顺体制,实现幼教发展的效益与效率的双提升,进一步提高社区幼教内生和自我发展能力。学前教育资源整合可以从师资整合、园所布局调整、精简管理机关、后勤服务一体化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油田;学前教育;资源整合
从胜利油田社区内的资源配置看,社区内基本配套了医院、学校、幼儿园、超市等社会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点,所辖业务基本划分为物业、医疗、教育三大板块,并把服务主业生产、服务职工、服务居民作为自己的主要功能和目标。
油田的社区学前教育是矿区服务的重要内容,教育板块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做精做优矿区服务的大背景下,通过优化社区优质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做精做优社区幼教步伐,应该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
一、社区学前教育事关民生,在矿区服务中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
作为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事关上万油田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油田职工和地方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民族油田发展的未来。发展学前教育是国家、中石化集团和油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矿区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油田学前教育以企业办园的特有形式,以更为突出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在矿区服务中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是矿区服务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随着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国十条”的出台,油田的学前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办园条件好、教育理念新、师资队伍优、保教质量高等走在山东省的前列。从油田到社区,都一直重视学前教育,不断加大投入,优化育人环境,学前教育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围绕资源优化整合目标,明确资源优化整合思路和内容
社区幼教的资源优化整合,应该追求理顺体制,实现幼教发展的效益与效率的双提升,进一步提高社区幼教内生和自我发展能力。
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应立足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建立更加有效的社区多部门、多单位与学前教育间的协同、支持发展机制,走“大幼教”发展之路,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始终存在的被后勤维修、治安保卫等掣肘的问题;二是优化整合学前教育内部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进一步破解冗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的难题,努力把社区幼教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建设精干高效机关,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幼儿园发展的能力;建立内部办园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益。
而社区一体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为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支持学前教育做精做优提供了有利的体制保障。
三、胜北社区学前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初步实践
(一)胜北社区幼教基本情况。
园所概况。截至2012年底,胜北社区共有幼儿园9所,其中省“十佳”2所,局“十佳”1所,省级示范园5所,局级示范园1所。在园幼儿1500余人,班级72个。幼儿园在岗教职工272人,非在职人员536人。
服务对象。西至供电、北至三矿、东至东安、南至油建、胜采区域内的电力公司、井下作业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胜利采油厂、油建一公司和胜北社区管理中心等二级单位职工子女的学前教育,服务居民7万余人。
(二)从2013年初启动的学前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1、师资整合。主要是开展了骨干教师支教等活动。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启动了机关驻地园优秀骨干教师对相对偏远、生源足但师资严重短缺的东安幼儿园的挂职、支教工作,已先后有十余名骨干教师到东安支教,实现了社区内部优秀师资的有序流动,优化了优秀师资力量配置,促进了园所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2、园所合并。2013年5月,对相对偏远的电力幼儿园、三矿幼儿园进行合并,成立新的电力幼儿(下转第128页)(上接第126页)园,原三矿幼儿园设为一个教学点,隶属电力幼儿园管理。园所数量由9个变为8个,优化了园所布局。
3、精简教育机关。自2013年底开始酝酿,到2014年2月底,完成了社区学前教育中心的机关精简,撤销了教研室、综合办、非在职管理站等3个四级单位,机关办公室由5个减少到2个,人员由22名减到13名,9名原机关人员充实到了基层的管理和一线教学岗位。
4、建立大绿化、大维修、大保卫格局和联动机制。自2014年2月起,将原幼儿园日常的绿化、维修业务交由各物业公司负责,通过内部市场进行业务结算,转移了幼儿园的部分后勤业务,减轻了幼儿园的管理运行负担。由社区综治办统一组织协调,各物业公司在幼儿园幼儿入、离园的重点时段,派驻专门安保人员,与幼儿园共同做好安保工作,提升了幼儿园安保工作水平。
5、医疗支教。2013年,由社区统一组织协调,开展医疗支教活动,首先由三所“十佳”园驻地附近的各医院与幼儿园结为帮扶对子,重点针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短板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通过提供专业设施设备、派驻兼职保健医、承担定期的幼儿体验任务等形式,共同创建了规范化幼儿园卫生保健室,提升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在年底的管理局幼儿园规范化保健室创建验收活动中,三所“十佳”园全部通过验收,并有一所幼儿园获得了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
6、建立骨干教师和专家工作室。以省“十佳”园为基地,深化园际骨干教师交流,打造社区内部的优秀师资共享平台和骨干教师孵化器。
下一步,围绕学前资源的优化整合,胜北社区将进一步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不断推出新举措。利用内部优秀师资,新建4个早教中心。在胜采、钻井、井下和东安等4个区域,各建设一个亲子早教中心。目光向外,积极协调、利用胜利教育学院专家资源,力争在胜北社区幼儿园建立学、研一体化实验基地,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教科研能力。在不断的、有效的资源优化整合中,社区幼教必将实现持续科学的发展。
第二篇:对临武县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对临武县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临武统计局文章来源:临武县统计局更新时间:2011-8-
2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影响,其普及程度、教育质量与整个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为全面了解临武县学前教育工作的现状,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临武县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和快速发展,我局相关人员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县的学前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科教兴县”的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普九”成果巩固提高,把普及和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要议事议程来管理,“十二五”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并以此作为关注民生、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全县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据统计,临武县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3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9所,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幼儿园19所,正在申办许可证的民办园2所,未取得办园许可证的民办幼儿园6所),近年来创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县级2所。各村小、教学点设学前班157个,全县在园幼儿11298人,总计310个教学班。全县幼儿学前一年普及率98%,学前二年普及率50%,学前三年普及率43%。全县共有在园教职工643人,幼教专业毕业171名,其中专任教师138人。县机关幼儿园2010年被评定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总的来讲,临武县学前教育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呈良性发展的趋势。
一是发展目标明确。为促进临武县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加快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临武县于2006年下发了《临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武县农村中心幼儿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临武县幼儿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完善了临武县幼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县各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乡镇中心幼儿园和乡镇民办幼儿园由各乡镇中心小学统一规范管理。临武县唯一的一所政府公办幼儿园“临武县直属机关幼儿园”从2006年4月后由原来县妇联管理移交县教育局直管,并更名为“临武县幼儿园”。通过几年的努力,大部
分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初具雏形。今年初,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临武县又制定了《临武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临武县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临武县下一阶段学前教育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
二是常规管理逐步完善。为了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教育局于2006年召开了现场推进会。此后每年都召开一次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开展一次民办园年检和幼儿园评估工作。并逐步建立了由“县级主管、县乡齐管”的临武县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民办股负责民办幼儿园的准入,组织对幼儿园进行年检后下发年检通知,督促整改;基教股负责全县各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
三是保教质量有所提高。每年定期开展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积极发挥县机关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狠抓科研,幼儿园教育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出台了幼儿园管理规范,县幼儿园和大部分民办幼儿园都达到了“两教一保”的要求。为增强师资力量,县里还于2009年单独为县幼儿园招聘了5名专业的幼儿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政府投入力度不大,市场化倾向严重。
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没有确立,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了临武县学前教育严重的市场化倾向。学前教育多由社会个人承办,几乎可以说是民办占垄断地位,政府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是人员、财力、物资三方面的缺失,学前教育的市场化对学前教育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商业化的运作给幼儿园带来很大的生存压力,使得一些幼儿园不以办教育为重心,而是以赚钱为出发点,为最大途径地获取利益不惜违背学前教育的宗旨,像办企业那样办幼儿园,把办幼儿园当作赚钱的手段,乱收费、搭车收费现象严重。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临武县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办园规模大小不一,水平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全县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调查中发现,目前,全县公办幼儿园10所,仅占全部幼儿园的30%。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临武县城区公办幼儿园和优质民办幼儿园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而边远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这些幼儿园普遍存在房屋简陋,活动场地少,教学设备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基本需要,部分幼儿园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三)教育理念落后,小学化倾向严重。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规律性,教育只有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但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今天,临武县幼儿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成长的规律。部分举办者办园思想不端正,为了争取生源或向家长展示其所谓的教学质量,热衷于幼儿识字、拼音、写字、算术等教学,“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在教学方法上,不注重与幼儿互动,多数是“填鸭式”的学习,幼儿户外活动少,游戏娱乐少,使幼儿天真活泼的稚气、积极向上的求知愿望被扼杀,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四)幼教素质不高,待遇较差。
部分乡镇小学学前班为了节省经费开支,只好从学校教师中调剂教师,这些调剂的教师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幼教培训,教学方式方法仍沿用教小学的模式,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部分个体幼儿园是面向社会招聘教师,这些从社会上招聘的教师更没有受过专业的幼教培训,有些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接受了短时间培训即上岗从教,缺乏应有的幼教知识和基本技能,没能按幼教的原则、方法进行施教。民办幼儿园教师普遍实行的是合同制,他们工作时间长超负荷运转,但工资普遍不高,更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培训进修、职称评定更是无从谈起。由于工资待遇低,福利得不到保障,使得幼儿教师流动性大。
(五)办学行为不规范,无证办园情况较严重。
因学前教育多由社会个人承办,个别下岗职工,社会无业人员为了生计,“盈利”成了一些办园者的主要目的,他们利用私房或租房开办个体幼儿园,因资金不足,办园规模达不到标准,不能通过注册审批,虽然经过多次取缔,但无证办园的现象仍屡禁不绝,致使安全隐患诸多。一是幼儿活动场地少。幼儿多,聚集密度大,如遇特殊情况需紧急疏散时,不安全事故容易发生。二是接送幼儿随意性大。无安全制度,在安全接送幼儿方面,没有专门的接送登记册,路途安全保障差。部分幼儿园校车存在证件不齐全、严重超载等现象。三是饮食卫生条件差。有的幼儿园厨房没有专门的碗筷消毒柜,碗筷混用,消毒不严,厨师无健康证,为多获利润,伙食营养不达标,严重影响幼儿健康发育。
三、对加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府行为,推进学前教育协调发展。
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当前临武县学前教育问题的严峻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并举、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学前教育专
项经费,统筹管理,保证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建设,保证幼儿园正常运转,逐步改善办园条件。尽快制订临武县幼儿教育事业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中、小学统一规
划布局相结合,落实工作措施和责任,加快发展进程,确保学龄前儿童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临武县各类幼儿园都靠着自身的力量在发展,由于收取的保教经费过低,只能维持超低限度的工作运转,幼儿园向更高水平发展受到很大阻碍。因此,要想发展好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统筹公、民办园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快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真正落实每个乡镇建1-2所规范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高标准高规格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使之成为当地发展学前教育的典范。同时,因地制宜,依据城乡适龄幼儿的分布合理布点建园,充分利用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后的各类闲置教育资源和现有教学资源,采取学校独立办园、联合办园等形式,改善办园条件,实现软、硬件的更新和达标,保证办园质量。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完善民办学前教育扶持奖励机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优扶强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地促进临武县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成长”的学前教育理念。要进一步端正办园指导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建立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体系。摆脱“保姆式”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要从传授知识为主向启迪心智、发展个性为主转变。过分强调幼儿能背多少首诗、能识多少个字、能说多少个单词、能做多少道算术题,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高代价教育”;要从课堂教学为主向游戏参与、活动体验为主转变。游戏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意味着“玩”,它是儿童理解生活世界的基本手段,是儿童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儿童生存的一种基本状态。对教育来说,游戏既是教育开始的最佳点,也是教育要达成目标的捷径;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督导,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通过邀请幼儿教育专家作报告、外出学习考察等方法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倾向。
(四)健全机制,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
切实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建议健全幼师专业培训和待遇保障机制。一是要根据群众对学前教育不断提高的需求,每年公开招聘一批幼教公办教师,逐步使幼儿园公办教师的待遇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水平,以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十分关注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问题,这是制约临武县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逐步做到民办幼儿园教师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工同酬;三是要鼓励和保护乡镇幼儿教师安心从教,并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任教,以稳定乡镇幼儿教师队伍;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列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并将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县机关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各幼儿园要不定期地组织幼儿教师到县幼儿园进行幼儿教学观摩,加强学习交流和培训,努力提升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五)加强监管,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订适合临武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管理,严格收费标准,出台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和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意见,不断规范办园行为;加大对民办幼儿园办园整治力度,对那些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大,又无证经营的民办幼儿园应尽快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取缔。同时,要严格办园审批准入制度,不合格者一律不予注册登记;针对幼儿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责任制度,特别是对接送幼儿车辆、食品卫生安全等加强日常监管,应认真研究制定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给学前幼儿创造一个放心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第三篇:对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电大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称,广播电视大学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各种传媒技术,例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课程等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性的高等教育。当前我国对学前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和各地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因此,电大教师应抢抓先机,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大;学前教育;教学
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要达到毕业学分至少完成21-22门课程,其中13门中央统设课,至少选8-9门非统设课程,而专业中的非统设选修课程,根据新规则我统计了一下保守数字有16门(通识课只按选l门课程计算),要想在短时间内将这些非统设选修课程的资源建设好是非常困难的。而从节约办学角度讲,在生源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为每门课程都设置专职的课程责任教师是不现实的,所以每个电大可能会面临小专业建设资源师资紧张的现实情况,那么如何在师资较少的情况下建好专业中的各门非统设课程的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和考验。
对于非统设课程,就要区分情况对待。能依靠相近专业共享的课程资源就争取共享,并取得相应课程责任教师的支持。比如说教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两门课程与教育管理专业的课程可共享资源,而教育管理专业这两门课程的资源相应丰富,责任教师是非常有经验的两位老师在担任,而且教材的使用情况也是一致的,这就可以将原课程的资源从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出发,帮助进行整合或补充一些考核说明等资源上去,很快将这两门课程的资源整理到位,并上传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应课程平台上,发挥了电大系统是一家的优势,并请教师直接对分校教师在资源应用上进行指导,这使课程达到了资源共享。
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思考
1.组建区域学习共同体。
我们调查发现,学员最困惑的是如何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决定给学员设计安排职业成长指导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组建学员学习共同体。可将全市分为几个区域,按照区域建立学习共同体,要求学员的职业成长指导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必须加入学习共同体QQ群。每个学习共同体挑选若干名骨干教师,作为职业成长指导教师,每位骨干教师轮流做一学年的学习共同体组长,负责本区域的教育、学习、教研工作。要求学员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加区域教学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均为参与学员记继续教育学分。每个区域每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全区域参与的优质课,必须邀请主持继续教育培训的教研员与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参加,并将此次活动计入学员的继续教育学分档案和电大相关专业课程的形考成绩记录。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区域优质课比赛,从区域选取优秀代表参加每学年县教师进修校举办的优质课比赛,以赛促学。
2.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专业教师根据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教学,设计几个主题教学活动。学前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安排每个区域学习共同体参与主题教学活动。要求每个区域学习共同体,派一名教师准备一节有关主题教学活动的公开课,学前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负责指导上课教师。届时我们的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必须参加公开课,也邀请能够参加的学员尤其是本区域的学员去观摩、研讨学习。充分发挥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力量,请相关骨干教师准备一节主题教学活动,分区域送教下乡,保证每个区域一学年至少有一个主题教学活动。还要求我们的区域县骨干教师呈现优质的示范课,为学员的教学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课后将骨干教师PPT、教学设计、专业教师和教研人员点评、学员发言谈论等形成文字均挂各个区域学习QQ群,使学员们充分的分享、交流、学习。
3.提升教学专题讲座水准。
一线的幼儿教师,喜欢观摩教学、研讨和得到骨干名师具体指导,非常希望有高质量的专题讲座。应收集学员反馈意见、不断总结以前专题讲座的经验,注重提升专题讲座的质量。例如笔者参加了“学前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归来,就幼儿教育前沿理论、教学改革、培训感受和体悟,给学员做了比较全面、专业、有质量的主题讲座。并将学前专家的讲座笔记加以整理,结合自己的反思结集,形成学前专业培训学习资源,以飨各位好学学员。此外,每学期应利用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开展几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全国优秀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担任讲座嘉宾,给学员讲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等。
4.注重教学拓展延伸。
应强化专业教师教学管理责任和教学实践反思,督促教师对教学拓展、延伸过程的监控和激励。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拓展延伸,通过电话、QQ、网络、作业辅导等,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强化专业学习。学员将问题传到共享里,授课教师必须在相关的时间段内加以处理,并将答疑内容上传至共享,以便更多的学员受益。真正实现“一人提一问,多人受益”的设想。专业授课之后,教师给定阅读材料或相关的网站,教师主持班级网上研讨会,学员进行网上学习汇报,以促进教学的拓展与延生。鼓励教师就本学科收集最新的改革或研究成果信息,建立最新资源库,使教学、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实用。
电视大学开展学前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自身改革,发挥系统和资源优势,迅速提高办学能力,以尽量满足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品位,还应当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采取各种不同的策略,把学前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罗向阳.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2]陶聆之.发展与退出:电大远程教育市场选择――-以广西为例[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第四篇:对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思考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但目前高师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探究方面仍然比较空缺,不能很好的与当前幼儿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的接轨。要想让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高师院校和学前教育中推广和普及,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
二、整合教学内容;
三、注重教材建设;
四、注重实训。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具体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使孩子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怎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怎样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与人合作、交往以及群体意识,怎样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近年来,特别是学前教育领域在学习、探索奥尔夫教学法的实验中有较大的发展,并通过大纲、教材、计划贯穿到实际教学中。而作为高师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探究方面仍然比较空缺,不能很好地与当前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进行有效接轨。作为这门学科的传授者,我想我有义务为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高师院校的推广及普及尽一份微薄之力。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所在院校的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笔者的初步构想。
一、教学大纲的建设
教学大纲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它是教学的指路标。面对音乐程度参差不齐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制定一个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但笔者发现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在新形势下从外引进的先进课程,在国内的不少院校里仅作为选修课开设,并无类似于钢琴、音乐等学科具有系统、规范的教学大纲。社会上办的培训班也只是根据授课教师的某项特长进行开课,并没有一套适合本土的、完善的、系统的教学大纲。因此,笔者通过下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参加培训班学习,搜集各方面相关资料,再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第一版教学大纲。
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明确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突出奥尔夫艺术思想及其作品、教学方法的重要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遵循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奥音乐教育的理念,并运用这种理念为将来从事幼儿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立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同学们提供优秀课例,通过“授课”的方式表述课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知识方面应达到下列要求:了解奥尔夫的生平与音乐活动,理解其音乐教育思想。通过课例的学习,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在能力方面基本能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开展幼儿园各项音乐活动。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提倡动手自制乐器,动脚踏出自己的舞步,动口唱出内心的情感,动眼看出视觉艺术的音乐流线,动心将这些元素整合运用在音乐艺术上,将创意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上。简单说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脚跳、动口唱、动耳听、动眼看。”因此设计了以下五大模块内容,使每一节普通的音乐课不再枯燥,全面提升音乐课的实用价值。
“节奏教学”
(一)节奏的培养与训练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学,结合大自然的节奏、语言的节奏、动作体态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二)运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最容易敲击出声,音色鲜明,被孩子们喜爱,常可以运用在朗诵、给歌舞伴奏、给旋律伴奏等。包括:1.打击乐制作和利用;2.打击乐的使用方法;3.如何组建一支生龙活虎的乐队
4、如何指挥乐队
(三)即兴演奏训练
奥尔夫教学中即兴演奏是一大特点,由于打击乐器的技术简单,和声单纯,伴奏常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让幼儿一开始就作即兴性演奏。即兴演奏可以让孩子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正好符合奥尔夫要“动”“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孩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
(四)模拟幼儿课堂操作训练
为了将来能让学生零距离上岗,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模拟教学尝试:1.环境创设,模拟教学;2.布置课题,分组讨论如何开展教学;3.分组展示;4.讨论总结。
“唱歌教学”
(一)幼儿唱歌技能培养包括:1.听觉培养;2.感受培养;3.发声培养;4.呼吸培养;5.音的高低培养;6.音的强弱培养;7.音的长短培养
(二)怎样教唱歌
虽然现在不主张以往的唱歌教学模式(唱一句学一句),但用什么方法来使孩子真正的感兴趣?我们知道人在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歌曲,孩子也一样。设计情境,营造歌唱氛围:1.从歌词的道白节奏入手;2.结合语词替换、律动、图片、故事、游戏、戏剧等手段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3.进入旋律,水道渠成 “舞蹈教学”
音乐、舞蹈、语言、表演等融为一体,是奥尔夫艺术思想及其作品的重要特色,也是他的教育理念中颇有特点的组成部分。古人云:“动情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争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道出了语言、歌唱、舞蹈原是同根一体。这里的舞蹈是指没学过。舞蹈的人都能跳的舞,要求是:依据音乐,要有想象,自由设计1.动作由浅入深,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编;2.创作来源于幼儿生活的舞蹈语言;3.幼儿舞的教学浅析。
“欣赏教学”
(一)全新意义的欣赏
说到欣赏,许多人认为就是静下心来认真听音乐,即使是老师也做不到从头至尾不走神,何况我们的幼儿,怎么才能让幼儿真正的读懂理解音乐呢?两个字“参与”。
(二)间接欣赏
即不在正式的音乐课上欣赏,在课间、在用餐、在睡前睡起等时间段,看似简单和随意,但却贯彻了奥尔夫教学中“让孩子通过自身活动去感受音乐”的原则。
(三)直接、有准备的欣赏
多变的活动形式:声势、律动、游戏、乐器演奏、独奏、伴奏、合奏、轮奏、齐唱、合唱、轮唱,几乎调动了音乐的一切手段,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又高度统一于欣赏。
(四)模拟幼儿课堂操作训练
“教案编写教学”
目前许多幼儿园老师上奥尔夫音乐课都有现成、统一的教案,他们不用过多的思考和研究,因为在她们接受培训时,专家已经告诉他们每节课该怎么教,怎么做,做什么样的音乐活动和律动、游戏,将课程内容细化到每一步灌输给教师,教师们上课照搬培训内容就可以了。笔者认为对教师们进行教材的指导以及培训的做法是正确的,然而这些培训是否让老师们真正的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呢?将教学模式化、内容具体化所带来的结果会怎样?即老师们上课时所做的音乐游戏和活动一样,所有的教学基本相同。这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本意吗?本人持怀疑态度。无论有多少现成的优秀教案,毕竟是别人写的,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通过自身的思考、钻研编写出的教案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教案编写的教学,及时发现教案设计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教案。
三、注重教材建设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由引入到实践运用于我国的音乐教育,仅仅经历了30年的时间。在这30年的时间里,奥教育理论经历了由照搬国外教育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实践的本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出现了许多奥音乐教育专家,同时在专家们的努力带动下,通过各类培训班和学校开设的课程,在音乐师范教育中基本普及了奥音乐理论,同时培养出一批能够将此教学法运用于实际教学的音乐教师。我作为一名研究音乐教育的高校教师,了解和学习了奥音乐教育理论,也有幸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对此教育理论的认识由初步认知阶段到基本了解阶段。在实践与理论的碰撞后,我发现很多奥音乐教师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教材,但他们有的是丰富的课例,他们通过优秀的课例进行展示,让学员在展示中了解奥音乐教学。在200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是一本非常不错的适合本土教学的教材。该教材是奥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我想在更多音乐教育同行努力下,将会涌现出更多有价值的书。
四、注重实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始终贯彻“学生实训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锻炼”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穿插进行。同时,聘请幼儿园一线的专业教师把幼儿园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融入到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看到、学到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对一名教师在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更使学生在专业的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在具体的幼儿园模拟教学任务中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工程,我们不是推崇一种潮流和时尚,不是认为不用奥尔夫教学就跟不上时代,而是看到了奥音乐教学给中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其教学也完全充分体现了我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而且更加完善了音乐教学手段。奥教学的真谛是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文学等各学科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此同时,发掘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树立自信心,培养与他人和谐合作的意识。以育人为根本,既为学习艺术专业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挖掘和发展孩子们的各种潜能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合当今世界需求的人。这种真谛让我意识到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虽然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推广和使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矛盾,但我坚信有一天它必然会走出一条广阔的大路,而我们的音乐教育也会在坎坷中一直前行。
第五篇:对铜川市资源枯竭转型问题的思考
对铜川市资源枯竭转型问题的思考
2014-5-6 9:21:00陕西统计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以开放促改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2008年起陆续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我省铜川市是第二批被批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加强民生建设和节能减排,近几年铜川市经济转型取得了可喜成效,但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压力。
一、铜川市资源枯竭的历史形成及特点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一)铜川市资源枯竭的历史形成铜川市是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工业城市。铜川矿区煤炭开采已有上千年历史,1958年建市后,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成为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境内原煤产量,一度占到了陕西省30%的份额。
由于铜川市工业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链较短,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历经六十余载开采后,铜川市有392个煤矿相继停产关闭,剩余66处煤矿的大部分矿井面临资源枯竭。据铜川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表明:铜川市煤炭探明储量为29.04亿吨,无法开采量14.96亿吨,实际动用储量15.34亿吨。新中国成立65年来,铜川市已开采煤炭8.5亿多吨,目前还有储量(包括新近探明)8亿多吨,按2013年全市采煤量2921万吨计算,不到30年,铜川市将无煤可采。
(二)铜川市资源枯竭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高度的单一性,使得城市对资源产业的依赖性很大,致使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功能不全,第三产业以及可替代产业发展落后。2013年,铜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地区生产总值的66.8%,第三产业仅为26.5%,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至今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其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六成左右,决定了工业发展的总量和速度。
2.生态生存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煤炭资源的衰减,铜川市面临“矿竭城衰”的困境。全市采空区面积达163平方公里,产生的沉陷区范围约246平方公里,相当于西安市主城区面积的一半。采空区诱发地质灾害隐患地裂缝5000余条,滑坡、崩塌351处,地面塌陷22处,有4.28万户17万群众居住在沉陷滑塌危险地带。全市水土流失面积338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7.2%,全市平均侵蚀模数1484吨/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3809吨/平方公里•年,生态环境较差。
3.财力紧张,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全市城乡低保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标准偏低;敬老院数量较少,运转维护费用难以落实;廉租住房覆盖面较小,保障率仅占低收入家庭的7%。这些关乎民生问题的大事将会与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治理等交织在一起,成为铜川市转型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
二、铜川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与问题
从2002年起,铜川市委、市政府就对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进行了未雨绸缪的策划和探索。他们结合铜川的实际特点,编制了《铜川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事关铜川经济转型的实施方案,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
1、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依赖矿产资源必定形成高载能、高污染的产业结构。铜川市首先解决严重污染的问题,对于水泥制造业通过上大关小、治旋关立、集中煅烧、分散研磨,全市所有落后水泥窑拆除关闭,水泥产业实现无立窑,使铜川市步入了全国水泥产业结构优化先进行列,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十一五”期间,铜川市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节能目标,“十二五”前三年,节能和减排目标也如期实现。
2、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
2013年,铜川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1.98亿元,按照可比价比2003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14.9%,超过全省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74亿元,增长1.08倍,年均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15.07亿元,增长3.87倍,年均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85.17亿元,增长2.23倍,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24.1亿元,比2003年增长10.2倍,年均增长27.3%;主要工业产品中,煤炭产量2921.02万吨,增长127%,年均增长8.5%;发电量67.89亿千瓦时,填补了“十五时期”的空白;水泥2613.64万吨,增长5.1倍,年均增长19.8%;电解铝15.51万吨,增长158.4%,年均增长10%。
3、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铜川市在“十一五”期间,关联国家节能减排,累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20万吨,同时通过外引内联,建起了声威、凤凰、满意等大型水泥生产企业,通过扩大产能,提高了有色工业比重,为谋求煤炭就地转化,建成了华能电厂。2013年和2003年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生了变化,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由8.4%下降到6.8%;第二产业比重由47.8%上升到66.8%;第三产业比重由43.8%下降到26.5%。在规上工业中,煤炭的产值比重由33.1%下降到30.7%。
4、注重文化、旅游和民生发展
近几年,铜川市确定了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认真解决民生问题的转型发展总体思路。旅游作为经济转型的龙头产业,重点建设照金香山、玉华宫、药王山、陈炉古镇四大景区,形成了集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多个旅游板块。由于多业并举,2013年和2003年比较,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24495元,增长414.4%,年均增长17.8%;农民可支配收入8140元,增长390.4%,年均增长17.2%。
(二)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铜川市经济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角度看,依然存在着资源过度依赖,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低,服务业整体发展基础较差等问题。
1、对资源依然过度依赖
铜川市的煤炭、水泥、电解铝、火电为支柱产业,其产值2013年占规上工业的60.5%。虽然铜川资源枯竭为煤炭,而且煤炭的开采余量不足,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接替工业,煤炭开采依然呈现扩大的趋势,且没有大力发展煤化工工业。2013年,全市原煤产量2921.02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36.5%。水泥是铜川市的优势产业,主要依托为当地的石灰石资源,由于国内知名水泥企业近几年纷纷驻足陕西,水泥生产也受制于销售半径,铜川的水泥制造业很难形成产业集群,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导地位。铜川的电解铝生产历史较长,“十一五”以来陆续扩大生产能力,消耗的是电力,最终依托的还是煤炭资源。由于我省氧化铝资源极为短缺,当前全国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在价格冲击下,铜川市的电解铝没有优势,生产萎缩。火电发电量在电解铝生产萎缩时产能过剩,外输困难。
2、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低
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水平的主要标志,其中以高新技术和自主知识品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使资源最大限度得到优化,主导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铜川市虽然重工业比重较高,但装备制造业相对落后。2013年,在全市规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产值仅为
15.82亿元,占工业的比重为2.9%,处于落后的地位。由于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低,工业仍然以开采业、矿物加工业、火力发电为主导,导致工业抵御经济危机风险的能力差,产业链较短,增加值的空间不足。
3、服务业整体发展基础较差
由于没有形成具备有效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铜川市工业化整体水平偏低,对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力度不强,制约了服务业的整体发展。从批零贸易和住宿餐饮业看,铜川市平均每万人拥有0.11个限额以上批发企业,0.83个限额以上零售企业,0.23个住宿企业,0.31个餐饮企业,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铜川市资源枯竭转型的策略与目标
(一)转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铜川市而言,可持续发展理念首先应体现在能源替换和接续产业的选择上。铜川因煤而兴,主导产业是传统煤炭电力能源产业和水泥建材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对城市现存的能源资源开采做出战略规划,站在具有完备功能的现代城市角度对资源开采利用做出规划。资源型城市转型,关键在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能源开发上,着眼于油页岩绿色研发、天然气联供、煤炭清洁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分布式智能微电网等多个领域,实现城市用能可持续发展。
(二)探索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新路子
在当前节能减排形势下,铜川市的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必须走低碳发展的路线。铜川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以上,工业四大支柱产业煤炭开采与洗选、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和热力生产、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皆为资源能源依赖型的高载能产业。工业转型一般可划分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延长既有产业链,提高生产附加值,同时借助产业链延长契机,发展周边产业,实现对资源的高利用,低排放,将资源投入吃干榨尽。二是根据完备城市的需要发展多种非资源型接续产业。铜川目前的产业链延伸主要着眼于铝型材加工业,属于第一种类型;旅游业则是铜川立足于自有的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尝试打出的一张城市名片,属于第二种类型。对于水泥制造、电力和热力生产两大支柱产业需通过在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升级产品,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做文章,随着非资源型行业的做大,使这两大行业增加值贡献逐渐收缩,直至支柱产业完成替换。
(三)转型必须明确城市定位和目标
铜川市在2011年的转型规划中对本市的定位是:
1)关中-天水经济区“一轴”上的次核心城市、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功能区域;
2)西北重要的能源、现代建材、果品及食品加工和养生保健基地;
3)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外扩联动高地;
4)陕西省重要的旅游精品区、全国知名的休闲养生保健城市。
关-天经济区“一轴”次核心城市、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功能区域的定位是铜川的区位优势,必须立足于城市未来发展对城市在关-天经济区内的功能和作为西安卫星城市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做好城市规划。未来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革将会为铜川提供发展契机。
(四)转型必须以人为本
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转型避不开的第一个问题是就业。根据2011年铜川市转型规划报告,铜川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全部工业行业从业人员数的一半以上。铜川要脱煤,如何为下岗人员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创造就业岗位,提高人员技能素质,将是转型面对的具体问题。铜川市临近西安市,应利用西安的教育和研发资源,在高校和企业、高校和再就业培训机构,企业和再就业培训机构之间建立联系,实现知识、人才的多向流动。
(五)转型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的优化为基本前提
资源型城市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些年来,铜川市采取有助于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已见成效,烟尘笼罩的状态一去不返。根据铜川市以生态及文化旅游作为城市名片的规划,铜川市的人居环境还需从环境质量,景观协调,城市绿化等方面进一步美化,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还需随开采企业的关停继续进行。唯有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城市才对新兴的高附加值企业和高端人才具备吸引力,铜川的养生文化产业才能真正成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