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4 22:5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

第一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

一、背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重大改革措施已列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它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一)学校总体概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由教育部、北京市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形成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拥有10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49个硕士点;在20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机构。学校设有2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北京市特色专业6个。

学校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9.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6%。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等。

(二)校企全面深度合作的工程教育基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我国石油石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历来重视工程教育,自建校之日起,就与石油石化行业密切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石油大学师生通过直接参与大庆油田会战、东方红炼厂建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石油石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国石油石化高等教育领域的奠基者,形成了一大批石油石化高等教育领域的经典教材,如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石油炼制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等。但随着石油石化行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学校隶属机构的变更和人才培养状况的深刻变化,保持和提升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密切协作,适时提出了新时期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起开展企业工作站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本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迄今为止,学校已先后在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南阳二机集团公司等国内60余家大中型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2010年,学校又根据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趋势和要求,提出了探索政产学研合作建设工程师学院、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新思路。

1)本科“订单式”人才培养

本科“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我校多年来探索、总结出的一种校企联合培养本科工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即:石油石化企业从在校生中选拔适合企业发展的学生,并签订协议,提供生活费,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部分课程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讲授,学生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毕业后直接到订单企业就业。从2003年至今,我校依托石油主干强势学科,先后在地质工程、石油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8个石油石化主干专业与23个企业签订协议,订单培养了637名学生。此举不仅适应了当前石油工业新发展对紧缺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前沿性实践探索,为本科“卓越计划”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我校以订单教育为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新颖、成效显著,《教育部简报》、新华社等多家新闻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

研究生企业工作站是指在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经双向选择,进入企业工作站,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实践训练和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从2000年起,学校已经先后在全国70多家大中型研发实力突出的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联合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鉴于我校良好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教育基础和相对完善且特色鲜明的质量保障体系,2010年我校“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化学工程”3个石油石化主干学科专业全部获得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资格,成为32所部属改革高校之一(另有32所为地方院校),以期在培养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实现大的突破,获得明确的改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积累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011年1号文件《关于公布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名单的通知》中授予全国50家培养单位“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荣誉称号,我校是其中之一;170个工程领域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 荣誉称号,我校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工程”和“化学工程”3个工程领域位列其中。我校将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在“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不断改革与完善,实施硕士阶段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工程师学院培养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强化工程教育面向工业界的教育理念,2010年,我校在原有本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力度,决定与克拉玛依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工程师学院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办,企业参与的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承担“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实践环节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或硕士学位论文等环节的教学任务,各董事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学生管理、学生待遇、兼职教师待遇、安全责任处理、产权保护等各项事务。以工程师学院为载体,探索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学历层次相互衔接的一体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在摸索一条新型的政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工程教育之路。为此,作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示范性案例,2010年《教育部简报》对我校工程师学院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

总之,通过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的长期探索与实践,依托正在建设的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辅以其它校外联合培养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可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真正打造成有特色、高起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精品。

二、组织管理体系

1.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副组长,相关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科研设备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领导为成员,负责审订试点专业的实施方案、培养计划、管理制度等,监督实施过程,评价培养质量,统筹规划,协调关系,提供保障体系。

2.工作小组: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工程师学院和相关学院管理人员,相关学院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安排学生学习、实践、论文(设计)等环节,协调与各实践基地、企业导师等各方面的关系等。

3.“卓越计划”实施指导委员会: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相关学院院长、资深教授、企业专家、行业代表、毕业生代表等组成,负责对培养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培养质量和效果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卓越计划”试点的基本思路

1、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满足社会,特别是石油石化行业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2、依托学校与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之间形成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工程师学院为主要基地,以南阳二机集团、大港油田、辽河油田、燕山石化等石油石化企业为补充;

3、以培养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较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石油石化行业认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

4、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教育,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二者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本科培养模式 我校“卓越计划”试点分本科和专业硕士研究生两个阶段分别进行。两阶段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

本科阶段将在成功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3+1”的培养模式,即,三年基础理论教育和累计一年的工程实践教育。三年基础理论教育主要是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并结合开展课外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累计一年的工程实践教育,以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为目标,实行三阶段逐步递进的培养方式。

与本科卓越计划衔接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采取“1+1+1”的模式,即从本科卓越班录取的学生先进行1年的校内学习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再到工程师学院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进行1年的学习和实践,重点强化更高层次的工程技术能力训练,并完成硕士论文开题和论文的现场数据等收集及调研工作;最后再返回学校完成1年的以论文研究和答辩、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为主的一些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分析、综合和创新水平。

本工作方案重点介绍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方案,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方案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硕士阶段培养模式简介”。

各试点本科专业的学校培养标准和企业实习方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如下: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能源战略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视野开阔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2.培养方案设计原则

(1)加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除强化数理基础外,将政治思想教育与石油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将石油精神教育融入两课中;进一步完善现有通识教育类课程,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和管理类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

(2)突出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设侧重工程技术培养训练的课程,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训练环节,增加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践训练的学时比例,将工程实践及创新研究贯穿本科教育始终。

发挥我校科研优势,鼓励教师结合科研最新成果和工程实际应用,将学科前沿与学科发展的新知识融入教学中。加强实验、实习与实践基地建设,配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以及参加工程实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国际化教育

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试点专业中,合理设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课程模块,加强国际交流,增设国际经济、管理、法律等国际合作基础性课程,适当增加双语讲授课程和外语讲授课程的比例,有针对性开设小语种课程,提高学生国际化竞争能力,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在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应加强与国际接轨,提高课程质量与教学水平。

(4)课程整合与优化

一体化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通过开展教学内容改革,进行课程整合与优化,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提高课程的综合性与系统性,使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式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5)加强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实施研究性教学

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推行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意识、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研究性课程教学方式。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讲授。

3、实践环节设计

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阶段的工程实践培养环节采用“三阶段”的培养方式。第一阶段,工程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为期4-6周

学校将密切与企业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有的工程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环境,加强学生工程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同时探索新时期不同类型高等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二阶段,工程运行阶段,为期12-16周

学校将与企业一起,联合建设与企业实际运行环境高度相仿的工程训练仿真环境,实现实际工程装置与仿真环境的数据互动,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工程环境中进行工程训练,同时结合工程实际环境的现场观摩和体验,为学生树立大工程概念、系统集成概念的现代工程意识提供条件,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工程运行能力的目标。

第三阶段,工程设计与工程研究阶段,为期18-20周

以强化工程设计和工程研究能力为目标,学校与企业紧密协作,学生直接到企业一线进行工程操作,同时在企业现场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实际的工程设计课题和工程研究课题。

4、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安排按四年进行,学期按以下方式划分:

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一短、二短和第八学期与学校现有划分方式一致;每学期18周,短学期2-4周不等。

原第六、第七和期间的三短重新划分为:第六学期(3-4月,9周),实习学期(5-8月,16周),第七学期(10-1月,16周)。实习学期,试点班学生去企业完成工程运行阶段的学习和部分工程理论课程的学习。在企业期间学习的工程类课程主要从企业聘请教师讲授和指导,学校配备师资博士后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的教师作为助教。

第八学期(毕业学期),试点班学生去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五、本科试点专业、学生来源与管理

1.试点“卓越计划”的专业领域

我校第一批试点“卓越计划”的专业为: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先期试点的五个专业均为石油石化领域的主干专业,建校之初就已设置。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专业均有国家级教学团队作为支撑,承担了四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地质工程专业的支撑学科为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前者为国家重点学科,后者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石油工程专业的支撑学科为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两者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支撑学科为化学工艺和工业催化,前者为国家重点学科,后者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则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和教育部多相分离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支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则有北京市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油气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支持。

2、组建“卓越计划”试点班的方式

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组建“卓越计划”试点班。1)选拔式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两个专业从2010级起从全校理工科专业中选拔第一届学生。自2011级起,每年从全校新生中选拔组建五个专业试点班。

每个班规模20-30人。班级名称为“××专业卓越计划班”。

选拔条件:学习成绩优良,具有活跃思维、创新意识和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工程实践要求的身体素质、基本心理,立志献身工程领域的学生。

选拔程序:选拔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组成考核小组面试,按成绩排名确定初步人选,公示后确定人选。

2)订单式

自2011级起,根据学生自愿、企业需要的原则,每年春季校企联合从全校一年级理工科专业中(包括已进入卓越班的学生)选拔学生组建订单班,班级名称为“××企业卓越计划班”。被订单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将赴订单企业就业,或校企联合继续进行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

“企业卓越计划班”培养方案按企业需要在“专业卓越计划班”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并强化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习、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各环节的考核,进一步加强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教学质量监控。

如企业订单培养的每个专业的学生少于20人,则与该专业的“专业卓越计划班”合并培养。如企业订单的专业不在以上试点专业目录中,则按试点“卓越计划”的要求,编制该专业学校培养标准、企业学习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专业教学大纲等系列文件,报教育部申报增加试点专业范围。

3、学生分流与补充

前三学年每学年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成绩、身体状况和意愿,对学生进行分流,分流的学生进入同专业普通班学习,同专业普通班学生择优补充进入卓越计划班。订单培养的学生如中途退出,根据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联合协议处理。

4、学生管理

管理模式: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理论学习为主阶段:全部按学校现有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工程实践教育阶段:

(1)工程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学生将全部进入企业培训基地或高等职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进行集中学习,相应由企业、高职学院和学校联合制定管理规定,对学生进行联合管理。具体管理方式为:日常管理由学校专职教师负责,课堂授课由企业委派现场工程师承担、学校委派专职教师和师资博士后辅导。学校和企业联合的学生进行考核。

(2)工程运行阶段(实习学期),学生进入校企合建的工程训练仿真中心或企业现场进行工程运行训练。日常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企业班主任负责协调对外各项事务,学校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学校和企业联合成立实习指导小组,确定工程实习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现场工程师以师徒关系全面指导学生,由现场导师、双班主任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

(3)工程设计和工程研究阶段(毕业学期)。企业订单培养的“卓越计划班”学生到订单企业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其它卓越计划班学生到与学校或工程师学院签订联合开展“卓越计划”试点的企业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企业期间,学生日常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企业班主任负责协调对外各项事务,学校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工程设计和工程研究课题和工作内容由双导师共同拟定,以企业导师为主指导完成,学校导师辅助,并对论文格式审核。由学校、企业联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答辩。

5、学生待遇

1)试点专业最多可达到60%的学生直接免试推荐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2)学校设置专项经费解决学生往返企业的费用、企业学习期间的保险费和住宿费; 3)奖学金评选办法与创新计划实验班相同,包括:国家奖学金按我校国家奖学金设置比例单独分配指标;优秀学生奖学金中的特等奖学金参与全校范围进行统一评选;一、二、三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不设限制,在满足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奖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达到各级别奖学金规定的条件,即获得相应级别的奖学金。

4)“企业卓越计划班”学生在享受卓越计划试点相关政策的同时,将享受订单企业给予的所有待遇,包括生活补助等。

六、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工程实践背景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1)学校在企业建立的研究实体已运行多年,如“塔里木研究所”,“准格尔工作室”等等,每年都有10多名学校在编教师在其中从事科研工作。该部分教师为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承担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任务储备了丰富的师资力量。

2)对新进教师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才引进工作规定》,中石大京校〔2010〕18号),即“拟招聘的师资(包括教研岗、专职科研岗人员),原则上实行先进入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与我校签定合作协议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师资博士后,进行两年科研、教学工作训练和人事考察。工作期满,经考核合格,出站后办理正式调入手续”。为进一步强化师资博士后制度,2011年颁布实施的高级职称评审条件规定,“申报教研岗、研究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经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进而为教师积极参与卓越计划的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规定》(中石大京校〔2010〕7号)规定青年教师认定为主讲教师前需从事助教工作,在助教期间,“设置实习环节的理工科专业的青年教师须参加一次本专业(学科)学生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工作”。

4)为试点“卓越计划”,学校已与克拉玛依市政府签订协议,在克拉玛依市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工程师学院,确定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的制度。协议约定,工程师学院的教师队伍包括在企业选聘的兼职教师,且“市政府及当地企业要采取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由中国石油大学聘任,并颁发聘书和给予相应的报酬,主要承担讲授实践课程、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工作。”从承担卓越计划的其它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采取类似政策。

5)学校制定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聘任及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中石大京研〔2010〕10号),为我校进一步完善聘请校外教师作为“卓越计划”试点班指导教师的相关制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6)学校在企业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与我校签定合作协议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为学校储备了大量具有工程经历的后备兼职师资。

此外,由于学校从建立之初就与石油石化行业密不可分,因此,学校很多教师都同时兼任了各石油石化企业的技术顾问,或者与企业一起联合攻关,为石油石化企业解决了大量工程难题,相应,学校已成立了多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学校年科研经费近6亿,工程类学院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达到30万以上,部分院近100万,其中50%以上是工程研究课题。所有这些都为教师提高工程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基于已有的师资政策,学校将按以下原则为卓越班配备教师:

校内学习阶段,主体是学校在编教师,部分教师根据卓越班培养需要从企业聘请。学校将重点选择工程背景强的优秀教师为卓越班学生进行小班授课,以更好的推动基于项目、基于问题、基于工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实现在课程教学环节进行工程意识培养的目标。

企业学习阶段,教师主要由学校派送的专职教师,在与企业合建的研究实体工作的在编教师、师资博士后、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等组成。企业阶段的课程讲授、岗位指导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以从企业聘请的教师为主,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师资博士后和在职教师为主。

七、学校支持

1、推动中国石油大学工程师学院的实质运行,深化校企在工程教育领域的合作,建立校企之间定期协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及利益,推动企业建立鼓励工程师投入人才培养的机制,吸引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2、设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几个方面:一是试点专业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实习经费、保险费和住宿费以及学生往返企业的路费;二是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的费用;三是试点专业相关的研讨会议、调查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费用。

3、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卓越计划试点的相关工作,学校将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在与企业合建的研究实体的在职教师,修订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鼓励该部分教师承担“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使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能完成其岗位职责所需的教学任务。

2)制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计划校外教师聘任及管理实施办法》,规定校外教师的遴选办法、培训办法、质量监控措施和薪酬制度等。根据试点专业的实际需要,开展从企业工程师中聘任兼职教师的相关工作。

3)切实落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才引进工作规定》(中石大京校〔2010〕18号)文件精神,认真执行师资博士后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确保师资博士后有条件到企业开展卓越班的指导或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师资博士后优先到克拉玛依或承担卓越班实践教学任务的企业进行博士后工作。

4)继续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以提高教师的工程技术素质,进而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

4、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生管理办法》,明确试点专业培养方式、学籍管理以及享受的有关激励政策。

5.加强理论研究

成立专门的课题组,加强对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现代石油工程师培养的有力途径;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参加,对相关理论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网站,搭建专家、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八、质量保障体系

为有效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学校拟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学校现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特别是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实习方案,专门制定相关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成绩考核与评定等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的建立,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师资培训制度等。

2、建立校长、院长、教务处、学工处、试点专业与试点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制度。由相关领导直接向学生详细阐述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政策,并对学生学业进行科学指导。

3、建立定期研讨制度。由教务处牵头,每学期开学初组织相关专业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代表和企业负责人、企业指导教师,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展研讨,听取各方面人员对于试点专业进展情况的意见,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进行解决。

4、制定兼职教师的定期培训制度,推动兼职教师按照教学规范组织教学。

5、建立毕业生就业和工作状况跟踪系统,对试点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

第二篇: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一)校内培养阶段

成立“求是学部”实验班,以培养未来行业领军人物为目标,每年从全校新生中按入学测试成绩择优选拔部分学生编入求是学部,实行单独管理。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按单独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高年级跟随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部分保研生可提前修读硕士阶段课程。本科毕业后,多数学生通过保送或考试方式进入硕士培养阶段,硕士研究生1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顶岗工作并完成学位论文,硕士阶段完成后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另从其他学院专业选取整班加入“计划”,学籍保留在本学院,尝试各类改革,如制定专项培养计划,为每位学生指派导师(副教授以上),建立个人培养档案,专业成立培养指导小组,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等。

(二)企业培养阶段 1.企业遴选

按照行业发展需要,在求是学部相关领域以及参与“计划”学科领域优先选择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合作方。入选企业宜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与积极的合作态度,对“计划”应有足够的积极性并应具备“计划”要求的条件。

2.联合培养

按照“化整为零、由少到多、分时分段”的原则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按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按双向选择原则,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在企业培养过

程中,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研发方向或课题,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3.校企合作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试点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少于50%;从企业聘任部分资深专家作为学校师资参与专业技能教学;将企业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项目设计、研发等)转化为综合设计题目;企业接收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顶岗实习等。

五、培养方案

1.本科阶段

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数理基础并在数理基础课中体现工程设计思想、拓宽学科基础、夯实专业基础,每学期安排专业前沿讲座,在相关课程中增加工程伦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等工程有关内容。在原有技术创新课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及企业总工进行讲座或报告,按学生参加报告次数认定学分。

根据年级设置由浅入深的3级Project计划,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以工程项目或产品设计生产全过程为载体,构建综合性设计题目。探索毕业设计的两阶段培养模式,第一阶段设置综合性设计题目,以团队形式共同完成;第二阶段进一步突出毕业设计的综合性和结合生产实际的特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研究生阶段

要以服务企业为最主要宗旨,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为 企业培养“留的住、用的上”的高端人才为其主要目标。

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方面,鼓励开展研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PBL式教学,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模式为主的CDIO式教学及团队模式教学,对部分重要的基础课程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形式。

在考核评价方面,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增加小测验、小论文、报告、讲演等环节,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七、专业领域

“计划”试点工作方案拟从学校12个优势专业开始实施。传统产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每届120人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每届90人

茅以升班(涉及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每届60人

新兴战略产业:

制药工程专业 每届60人 生物工程专业 每届60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每届180人 电子信息科学类 每届240人 软件工程专业 每届120人 环境工程专业 每届60人

学生遴选方式:

模式一:从全校新生中按入学测试成绩择优选拔进入求是学部学习,每年选拔180~240人,约占每届招生总数的5%。

模式二:试点专业按整班建制或整个专业进行试点,每届750~810人,约占每届招生总数的20%。

八、师资队伍

1.师资配备

坚持“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工程实践。学部实验班的基础课程由学部选聘教师进行授课,可独立编班的专业课程由学部选聘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不能独立编班的专业课程随源 3 专业合班上课,并配备课程辅导教师。在4年内,各试点专业要达到每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

2.增加教师工程实践经验

结合绩效工资改革,在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等环节,增加在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在工科教师由讲师晋升副教授、副教授晋升教授的条件中,增加需有半年以上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在考核聘任方面,将教师在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的成果同等对待。

与合作企业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机制,联合设立挂职或顶岗工作岗位,教师挂职或顶岗工作期间待遇不变,在考核和各类评优中,对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优先考虑。

九、质量保障体系

遵循“以人为本、过程控制、内外结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从组织机构、政策和条件支持、管理与运行制度及师资选聘等方面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机制的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并解决培养过程出现的问题,保障各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和培养方案的落实。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包括校内信息和校外信息采集与反馈,校内信息要特别注意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及对教学的意见。应特别加强校外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信息来源可以是企业、用人单位、校友等,信息内容包括行业发展状况、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对毕业生知识及各方面素质的要求、对我校学生的评价、对我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建议等等。

十、学校支持

1.政策支持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对参与“计划”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按乘1.5后计算,并且在职称评聘及各类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经费支持

除日常教学运行经费外,参与“计划”培养的每位学生每年增加400元教学业务费补贴,用于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企业实习实训。从学校人才建设经费中列专项用于聘请校外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校教学或指导学生实践。每年从教学业务费中设立50万元的教学改革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求是学部的各项工程教育改革立项工作。

3.人员支持

学校人事部门单独设立8个编制,作为求是学部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岗位。其中包括2个副处级岗位、2个正科级岗位、3个辅导员岗位和1个职员岗位。

4.场地支持

为求是学部开辟独立办公场地,设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办公室进行联合办公。专门开辟17间活动桌椅小教室作为“计划”试点专业研讨式教学、工程案例教学、综合设计等专用教室。全校各类实验室对“计划”试点专业学生开放。

第三篇: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汇报

教育部高教司:

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以来,做了大量工作,现就主要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二个试点专业,今年共招生17个班。

2.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创新学院具体负责试点工作。召开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大会,首批的17家联合培养企业现场签约;按初步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同时启动新深层次教改研究工作(培养计划结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系统改革)。

3.正在制定满足工程教育要求的教师政策,即通过培养(派遣教师到企业兼职)、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和引进三个途径,提高教师的整体工程能力。

学校要求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针对上述政策要求展开调研,提出具体方案上报学校。要求人事处、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联合制订新的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对应的教师考核评价政策上报学校。

4.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已提出加大试点专业的经费投入,按生均2000元/年增加投入。

学校希望教育部:

1.加大试点专业的人均拨款,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

2.通过相关部委,出台校企联合培养实践中心建设政策,建立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长效机制。

3.针对学校政策、制度改革,设立部级研究专项。

合肥工业大学20101122

第四篇: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北京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2010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飞行器设计工程专业、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专业以及生物工程专业,总计5个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要求,经教育部和工程院专家组的审核论证,被批准首批实施“卓越计划”。

自批准之日起,我校就开始为顺利实施“卓越计划”,从理念的宣传、理论的研究、培养方案的制定、政策的制定、实施方法和工作流程等各方面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在“卓越计划”的理念宣传方面:

式,向全校特别是首批进入计划的相关专业进行政策宣传。

2.着手组织首批进入计划的相关专业所在学院领导和专家,学习消化教育部有关文件,学习包括CDIO在内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案,学习兄弟院校的卓越工程师实施计划,以期整理优化课程结构,在短时间内,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方案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方案。

3.积极与相关企业,特别是兵器工业集团所属相关企业,就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进行进一步交流,并就兵器工业相关专业的“能力集”问题初步交换了意见。

4.组织专家就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深入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关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情况的调研及对我校相关工作的建议”,“关于国内同类院校相关教改情况及CDIO教改模式的调研报告”。

二、在“卓越计划”的整体规划方面:

委书记兼教育研究院院长郭大成主持,主管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实验设备处、基础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负责人,和宇航学院、机电学院、机车学院、生命学院的各教学院长共同参加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业务部门做了“关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情况的调研及对我校相关工作的调研”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理论、技术上的探索,目前发展的水平,以及国内外高校的动向。

会议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试办思路和工作现状,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对实施计划中学生选拔、1.为从全校整体上协调一致地开展“卓越计划”,我校专门召开了由校党1.教务处将“卓越计划”的启动信息通过网络和校内各种宣传和文件的形

实习经费的预算、教学编制的设置、教师的企业培训、职称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如何办好卓越工程师的试点工作提出了在招生方式、培养方案、产学研基地等方面的合理建议。

会议提出,我校国防专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要符合我军当前机械化与信息化并进的新军事变革思想,因此,在设置培养方案上,应适应当前的变革,增强信息技术与可靠性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在考虑培养层次上,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定位应是主要培养硕士阶段的高层次人才,因此要特别关注我校卓越工程师专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必须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统筹设计。

2.学校计划明年所有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五个专业均以“卓越工程

师计划”的名义招生;建议设置培养方案时,考虑学生的出口分别为:本科毕业30~40%,工程硕士毕业40%,10~20%从事学术研究三个层次的思路;

3.2011年在三年级本科生中选拔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

施“2+2+2.5”工程硕士计划;

4.建议首批进入“卓越计划”的相关专业与我校既有的“特色专业”、“名

牌专业”的专业建设结合,与相关教师的科研工作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与企业的关系;

5.将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促进“卓越计划”。

6.学校已经把实施“卓越计划”写入我校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任务书。在该任务书中明确规定了“以研究型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一系列总体建设思路,即:

a)依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求,优化培养过程,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强化科研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适于培养目标的弹

性模块化教学计划及教学质量与人才评价制度。

b)将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常态化、常规化,纳入规范的教学体系,经

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多类型多层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贯穿于

基础课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各教学阶段。

c)建设可指导多学科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师队伍,建立

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国际合作组织或国外高校与我校联合培

养学生的多种培养渠道。

三、在“卓越计划”的工作安排方面:

1.与兵器工业集团、兵器科学研究院就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全面合作在以往协议的框架内进行补充完善,并草拟相关专业的培养规范。2011年3月前完成。

2.继续培养方案细则的制定。2011年5月前完成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修

订工作。

3.支持卓越工程师计划,保证经费投入。

四、在“卓越计划”的经费投入方面:

在学校985三期的建设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部分,在2010和2011的实施计划中与“卓越计划”间接相关的投资470万元,另外调整专项业务费223万元。包括:

1.在创新实践基地上:良乡校区的5个跨专业创新实践平台(信息类、机

械类、理科类、人文类、综合性)建设经费投入390万元,宇航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基地30万元;

2.在支持创新实践活动上:支持校、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经费

80万元;

3.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建设:宇航学院60万元,机电学院60万元,机械

学院30万元;

4.教学团队建设:车辆学院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33

万元;

5.产学研基地建设:宇航学院航空航天类人才培养产学研实践基地建设

10万元。

五、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免试推荐研究生的控制数适度倾斜,以保证“卓越计划”在相关高校实施的连贯性。

2.需要行业领域的主管部门或教育部牵头,协助高校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

地,制定政策,提供经费,确保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实践机会,确保教师能在企业获得与时俱进的工程技能培训。

3.校内人事制度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编制、教师的企业培训和职称政策

保障。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专业专家和教师精心地编排教学内容,打乱以往的课程体系,开展系列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并组织实施;同时,校内广泛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需要有实践能力,热心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和大量的实验室助教,目前缺乏切实可行的相关师资的培训、选聘和激励机制。

4.建设经费上存在较大缺口。学校没有专门的“卓越计划”实施经费,目

前开始启用的985建设经费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部分的费用有限,且1.需要教育部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对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业每年本科生

该费用尚需面对全校17个学院,系列跨专业平台创新实践平台、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及新专业等多项不容暂缓的建设内容。

第五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我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我们学校也有这个实验班,这个是为了培养实干的工程师而开的,出来就是干工程的,学习的话就是大学四年会减少你的课程,更多的时间会安排你去实习,积累经验,不知道你们学校是怎么安排的,反正我们学校是四年累计有一年的时间去实习,然后我们学校在向教育部申请30个保研名额(还没拿到),不过保的是工程硕士,读两年,其中有一年是在外实习的,不是普通说的学术硕士,两个其实都是研,但性质和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去网上搜搜,如果你要考普通的研究生,就最好不要报,因为实习会让你没精力去复习考研的,本来我们学校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报了,我也报了,但是后来成绩好的都退出来了,那些教授也说想要的是成绩中等的(因为他们怕成绩好的到最后又去考研,人才流失)然后慢慢的,我们这个实验班就没人报了,最后连上学期挂了三科的人都去报了。。我没有说这个班不好的意思,毕竟现在很缺这种工程师,所以国家才会有这个培养计划,因为是第一年办,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我们教授就说了失败了他们是不负责的,我当时纠结了很久,面试什么都过了,最后该签字的时候退了,不知道你的实际情况所以也不好给你意见,不过如果你有志于考研或者出国的话最好不要报,这也是我们老师的意见,我建议你去了解一下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区别,再看你偏向哪一方面再做决定。。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谢谢!说的很有道理!我赞成你的观点!!!就你了

下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我介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自我介绍 大家好! 我叫黎丹红,来自马来西亚的一名留学生。我在北京石油大学读本科,学石油工程专业。明年就快要毕业了,好舍不得离开中国!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有普通的爱好和兴趣:看......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环境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A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从事石油及化学工业废水、废气......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定稿]

    燕山大学试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总体方案 1.总体思路 主要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等传统优势特色专业,联合国内一些知......

    “卓越培养计划”范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摘录: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签约仪式举行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签约仪式举行 2014年04月28日 16:58:09 来源: 新华网天津频道 新华网天津频道4月28日电 4月26日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迅腾国际IT教育总部)与山......

    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结合国家交通领域优先发展的“高速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两个主题和学校长期服务于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形成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志愿者文化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志愿者文化周策划书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志愿者文化周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为了迎接和庆祝这一关于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神圣的节日的到来,继续发扬“奉献,友......

    学代会开幕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二十三次学生代表大会 港洁(女) 斌(回) 煜 学生代表名单 第一代表团 (共38人,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38人 副团长:杨晟颢 尹 力 史梦琪(女) 刘士琛 牟琪琪(女) 曲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