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再添八高校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再添八高校
继天津大学去年率先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后,今年,本市还将有八所高校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工程人才实施分类培养,同时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八所高校分别是: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九所高校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意味着本市工科院校将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昨天,记者专访了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中心”的天津大学求是学部的几位学生,为您揭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
三名学生细述
天大求是学部
大一开始写论文 科研项目组团完成安排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王东月是天大求是学部建筑工程基础强化班(茅以升班)的大三学生,他告诉记者,他们班共有58人,前两年半主要是接受基础强化教育,大三下学期选择专业方向,他选择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方向,但由于前面的基础学习涉及领域较宽,因此自己未来的就业也不只限于所选专业。王东月说,理论联系实践是教学的最大特色,不仅强化数理基础,更是经常组织同学们去天津港、中建集团、于桥水库等地进行参观、实践。另外,老师会给同学们布置创新性课题,让大家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研究、实验。
李君是求是学部机械基础强化班的大一学生,她的班级与其他院系同学最大的不同是考核方式,它采取了多次阶段考试、期末考试、小论文甚至面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综合考查同学们的成绩与素质。李君说,大一就开始写论文也是他们特有的教学方式,同学们会在相关课题上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
求是学部电工电子基础强化班的大二学生陈吴晓告诉记者,老师开设了“科技进课堂”活动,将一些前沿的技术、软件提前带入课堂,与书本知识接轨。“我们参加了挑战杯赛、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比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陈吴晓说:“学部还十分重视对我们的人文素质培养,组织我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助教、进社区服务等。”让学生“自己动手”锻炼科研能力
天津大学求是学部副主任于泓介绍,天大对工程创新人才方面的改革实际上从2006年就开始实施了,2009年10月,求是学部正式挂牌成立,并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中心”,2010年,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正式启动。于泓表示,求是学部主要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延伸、综合能力提升、评价机制改革等四个方面的改革。
于泓说,求是学部成了科协组织,同学们都会来申请科技立项,学部会给予经费支持,但要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经费预算、原料采购,自己联系导师、实验室并进行试验,独立完成从前期调研、写报告到后期经济分析的整个科研过程,锻炼他们的初步科研能力。学部为同学们推出了读书计划,学生们自发组织了“求是论坛”,每周讨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热点话题,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八所高校培养
方案陆续出炉
规模各校200人左右 专业瞄准新兴产业
记者从八所高校了解到,目前各高校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已经基本确定,正式方案将于近期出台。各校首批实验班的人数规模一般在200人左右,将从2011年入校的新生中进行选拔。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特别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高师名企培养创新人才
其中,天津工业大学率先公布培养方案,今年9月将在部分传统优势与特色品牌专业中开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入选专业有纺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每个专业1个班,每班30人。选拔方式为2011级新生入校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按照“入校成绩、单独出题考试和面试”的方式择优选拔。该实验班将按照“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3”指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超过三年,“1”指在企业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年。合作企业将选择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合作对象联合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并在合作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卓越计划实验班单独安排教师授课与指导,采用校内师资与校外师资相结合方式,校内师资强调具有工程经历与实际工程经验;校外师资由具有较高职称和水平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讲授部分专业课、企业课程与毕业设计的联合指导工作。除要求达到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中的毕业与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外,卓越计划实验班的学生要求在学四年时间不少于200周,其中在企业时间不少于40周,即累计不低于1年获准毕业;在此基础之上,平均学分绩点超过70分,大学英语通过四级,并有能体现工程能力的标志性成果,可获得学士学位。
今年优秀新生将成为首批“试点”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主要采用“2+1+1”和“2+2+1”(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在“2+1+1”模式中,学生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实践。“2+2+1”模式中,学生4年在学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实践。城建学院“卓越计划”将组织土建类(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电气智能化6个专业以及工程管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计算机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和建筑规划类(建筑学和城市规划2个专业)作为改革试点,总数不超过300人。在遴选方式上,采用高考录取和校内双向选择途径。
其他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也在制定中。目前,天津科技大学初定将按照三个层次实施卓越计划: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将从9月份入校的新生中选拔,全校四个班,将选拔240人;第二个层次,将在传统优势学科中,通过方案的制定,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个层次,将卓越工程师培养思想向全校其他学生推广,全面实施。天津理工大学卓越计划方案将于本月底正式出台,届时将在全校选出五到七个优势专业,每个专业至少成立一个实验班,一班30人,总规模在200人左右。天津商业大学已经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和培养指导专家委员会,学校将在热能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及人才选拔方式的确定和论证工作,拟于2011年在条件成熟的专业进行试点招生。
第二篇: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汇报
教育部高教司:
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以来,做了大量工作,现就主要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二个试点专业,今年共招生17个班。
2.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创新学院具体负责试点工作。召开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大会,首批的17家联合培养企业现场签约;按初步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同时启动新深层次教改研究工作(培养计划结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系统改革)。
3.正在制定满足工程教育要求的教师政策,即通过培养(派遣教师到企业兼职)、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和引进三个途径,提高教师的整体工程能力。
学校要求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针对上述政策要求展开调研,提出具体方案上报学校。要求人事处、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联合制订新的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对应的教师考核评价政策上报学校。
4.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已提出加大试点专业的经费投入,按生均2000元/年增加投入。
学校希望教育部:
1.加大试点专业的人均拨款,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
2.通过相关部委,出台校企联合培养实践中心建设政策,建立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长效机制。
3.针对学校政策、制度改革,设立部级研究专项。
合肥工业大学20101122
第三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我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我们学校也有这个实验班,这个是为了培养实干的工程师而开的,出来就是干工程的,学习的话就是大学四年会减少你的课程,更多的时间会安排你去实习,积累经验,不知道你们学校是怎么安排的,反正我们学校是四年累计有一年的时间去实习,然后我们学校在向教育部申请30个保研名额(还没拿到),不过保的是工程硕士,读两年,其中有一年是在外实习的,不是普通说的学术硕士,两个其实都是研,但性质和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去网上搜搜,如果你要考普通的研究生,就最好不要报,因为实习会让你没精力去复习考研的,本来我们学校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报了,我也报了,但是后来成绩好的都退出来了,那些教授也说想要的是成绩中等的(因为他们怕成绩好的到最后又去考研,人才流失)然后慢慢的,我们这个实验班就没人报了,最后连上学期挂了三科的人都去报了。。我没有说这个班不好的意思,毕竟现在很缺这种工程师,所以国家才会有这个培养计划,因为是第一年办,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我们教授就说了失败了他们是不负责的,我当时纠结了很久,面试什么都过了,最后该签字的时候退了,不知道你的实际情况所以也不好给你意见,不过如果你有志于考研或者出国的话最好不要报,这也是我们老师的意见,我建议你去了解一下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区别,再看你偏向哪一方面再做决定。。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谢谢!说的很有道理!我赞成你的观点!!!就你了
第四篇: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附件:
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华北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中北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 南京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苏州大学 扬州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州工程学院 淮阴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科技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烟台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 三峡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南华大学 湖南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西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海南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成都学院 贵州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安邮电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大学
第五篇: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结合国家交通领域优先发展的“高速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两个主题和学校长期服务于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形成的厚重积累,北京交通大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定位于轨道交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传统行业背景的高水平大学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探索出一条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之路,着力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的未来的领军人物和卓越工程师,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交通大学选择交通运输、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开展试点工作,起步阶段在轨道交通特色专业进行试点,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培养规模与范围。
一、计划落实的总体情况
2009年9月,在原“轨道交通”实验区试点班以及原北京地铁“3+1”培养班的基础上,已经从2006级学生中选拔,共2个班,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
2010年9月,在2007级的交通运输(铁道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轨道牵引电气化)、土木工程(铁道工程)、自动化(铁路信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铁路机车车辆)6个特色专业10个班试点。计划2008-2009级参加试点的学生规模扩大到15个班。
从2010级学生开始,直接通过高考招生录取的方式,选拔学生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加试点工作的特色专业除上述6个外,再增加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智能运输工程)2个特色专业,招生规模达到18个班,540人。
北京交通大学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一年来,按照“观念创新是先导、培养方案是核心、课程建设是基础、实践环节是重点、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的基本思路,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各项内容建设。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完善组织机构,细化工作职责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学校建立了由总体组、工作组、专业建设组三级管理的组织机构。
总体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负责总体协调,全面组织和领导“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指导、决策和协调运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工作组:由教务处、研究生院牵头,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和企业相关部门参加,负责全面执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执行,协调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以及各职能部处、各相关学院之间的工作配合。
专业建设组:由各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专业建设负责人及专业聘请的企业专家组成,负责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具体落实和学生管理。
2.推进模式改革,制订实施计划
培养模式: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轨道交通领域人才需求,以培养具有大工科背景、掌握轨道交通系统理论和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推进本科与硕士两段式的两年厚基础教育、两年轨道交通专业教育和两年专业硕士教育的“2+2+2”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计划:在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按照轨道交通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目标,设计了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8个特色专业的实施计划,核心是轨道交通领域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主干课程体系、科学训练体系的落实。实施计划重点突出了轨道交通领域的工程素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研究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内容。
3.优化课程内容,建设教学资源
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确定了满足轨道交通复合性拔尖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标准。重点建设了轨道交通系统工程专题、工程应用等系列课程,以及综合实践类课程。
建设系列课程教材: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编著出版高水平的围绕轨道交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系列化教材。将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保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轨道交通控制工程”、“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轨道交通组织管理”、“轨道交通站场枢纽”、“轨道交通电气工程”等。
实施系列教学方法:按照解决工程问题为先导的教学指导思想,采取课堂教 学、小组项目、独立项目、实验、设计、制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动手实践等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的培养。
建设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的要求,着力培养一批一专多能、掌握现代轨道交通系统理论、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中青年师资,建立稳定的高水平来自于企业校外导师团队,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推动校企合作,建设示范基地
根据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各专业特点,在与学校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建立了以北京铁路局、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郑州铁路局、中铁快运有限公司等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代表的校外实践基地。这些基地为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提供了实践场地、条件、师资,为保证工程素质训练和培养创造了条件。
为保证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有效运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案,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实习场所、基地教师队伍、组织机构与运行管理机制、科学研究与员工培训合作、工作流程、活动形式等。
为促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制定了校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开展校外实践基地的评价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内容体系、实习实践指导团队、管理与机制、运行状态与基地特色五个方面。
5.强化工程背景,建设师资队伍
校内师资队伍建设:确定教师选聘办法,保证校内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教师应具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受聘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授课教师,每年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企业进行现场考察、交流互访、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提高学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工程背景。目前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校内教师有150多人。
企业师资队伍建设: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建设企业实习教师、企业授课教师、企业导师三个层次的企业教师队伍。企业实习教师主要以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主要指导学生实习工作;企业授课教师需拥有较为深厚的工程实践背景,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主要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授课;企业导师是对工程实践 具有全面、系统性掌控能力的高级工程师,主要指导学生开展企业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或相关研究。三个层次的企业教师人数达到90多人。
二、学校制订的培养政策
为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落实,学校制订了相关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教师的政策
《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教学业绩考评办法》规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工作量同等计算:所有理论教学教师的岗位聘任合同中均将参与实践教学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制定明确的参与实践教学建设任期目标和考核标准,促进理论教师的工程能力提升,也保证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鼓励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暂行办法》及各学院补充办法规定,教师下现场的经历与岗位晋职晋升挂钩: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每年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参与铁路相关项目开发、在铁路行业挂职等)经历。对现场挂职实习的教师予以经济补贴。学校和学院对到现场实习的教师除享受在校一致的工资待遇外,还按月给予一定的津贴,作为现场生活补助。
《鼓励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实施办法》及各学院补充办法规定,结合师资队伍规划,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如去国外高校学术交流,国外研究单位和企业进行技术考查,将教师走出去进修作为教师岗位技术评聘的前提条件,为出国进修的教师提供补贴。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运行指导性意见》规定,选派优秀教师承担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科研经验、掌握最前沿轨道交通领域专业知识、科研功底深厚的优秀教师组成导师组,担任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实施对学生的导师制管理和培养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干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规定,倡导研究性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专项训练与自主性学习。进入实验区的学生实行导师制管理,在学生选课、学习方法以及今后发展方向予以具体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与导师的课题,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
2.面向学生的政策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实验室开放的指导性意见》规定优质实验平台面向学生开放。科研实验室、重要实验室、创新实验计划等研究平台及实验资源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予以优先开放。
《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倡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核心,设计了多层次、多类型科学实践训练项目、拓展性课程,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科研实践,系统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参加学科竞赛等增长实践才干,培育创新精神。
3.校企合作的政策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强调: 建立学校、企业联合培养联席会制度,定期研讨并及时协调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相关问题。制定接纳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企业优先选用毕业生、企业导师后续学历教育等相关管理办法。
制定企业导师选拔认定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事业高水平专业人员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工作。
4.经费投入的政策
校院两级经费投入,支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2010年,学校已投入100多万元专项经费,在课程建设、导师组建设、相关平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逐年加大相应经费支持力度。
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各专业建设学院,为推动修订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课程教材、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优秀师资承担教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教师承担教学、教师的工程实践等工作,已投入300多万元,每个学院平均投入50多万元。
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提高企业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视程度,建立示范性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得到高校的积极响应,促进了高校在对学生工程实践方面的投入,该活动也得到了企业也认可。
由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有累计1年的企业实践,需要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积极参与。但学生到企业实践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企业的生产活动,增加 了企业的工作量,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态度不积极。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促使企业提高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视程度,推动企业的积极参与。
建议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启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实体的建立。
2.建立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国家级政策 建议制订激励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教育基金投入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职工的后续学历教育政策等;建立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席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校企联合培养体在企业接纳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选用毕业生等方面的问题,以利于推进工作。
3.对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的保研政策,改革现行考研制度 目前,高校大四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学生考研、找工作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冲击。除已经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外,重点高校一般有接近60%的大四学生在准备考研;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又急于向就业单位发简历、参加面试,并按照就业单位的要求,短期实习。这种情况冲击了正常的本科教学活动,不仅影响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也对整个人才培养产生负面的影响。
建议对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各高校的各专业,国家在研究生保研名额上给予支持,专项保研名额应保证在试点规模的70%以上,并适当扩大学校研究生招生名额,保证进入的学生能够完成6年学制本硕一体化的全过程学习。
在高校人才选拔制度上,33年的高考制度在不断提出改革方案,而考研却少有变化。从人才培养的整体上,建议取消目前的在校生(尤其是国家重点高校、211高校、985高校)统一考试的制度,由教育部统一分配名额,采取按照学生在校所有课程综合成绩加面试的考评办法推荐免试研究生;未获得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参加工作5年后,再参加非在校生的统一考试,带问题从事工程研究,更有利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