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推进依法治旗进程 积极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大力推进依法治旗进程 积极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阿左旗普法工作成绩斐然
回眸既往,展望前景。在总结“五五”普法成功经验的同时,阿左旗在不断创新中续写“六五”普法新篇章。
一、“五五”普法工作实施情况
阿左旗“五五”普法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旗上下周密安排、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依法治旗进程不断加快,为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五五”普法工作开展期间,阿左旗紧紧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法治宣传教育放到突出的位置上。重点宣传了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一是抓好宣传阵地和窗口建设,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平台的作用,利用本地广播节目宣传法律知识、解答群众咨询;利用报刊杂志刊登有关法律条文、法规性文件等,提高了普法效果。二是丰富宣传方法和形式,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消夏法制文艺演出、“12.4”全国法制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节日广泛进行普法宣传,增强了宣传活动的趣味性,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营造出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五年来,累积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28次,发放各类宣传单20万份,编印发放各类普法读本20000多册,展示普法宣传图板2000多块。
(二)普法对象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
1.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方面。坚持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采取中心组学习、法制讲座、普法考试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五年来,全旗共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5次,政府组成人员法律知识考试2次,并多次邀请周边法律专家对依法行政基本理论和相关法律知识进行专题讲解。
2.国家公职人员学法用法方面。以《民族区域自治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行政诉讼法》等为重点,对全旗公职人员进行年度统一培训和考试。五年来,累计征订、发放各类普法读本11000余册,举办国家公职人员法律知识培训11期,参加普法培训和考试总数达到19800人(次)。
3.青少年及在校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以加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送法进校”活动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并利用“家长学校”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五年来,共开展“送法进校”活动24次,开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座谈会3次,组织全旗24所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和座谈,并组织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治理,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优化。
4.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法制宣传教育方面。把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诚实守信、守法经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强普法教育。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古拉本、宗别立、吉兰泰等企业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期间发放“五五”普法教材(企业版)2600余册,对328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90名个体经营者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同时举办了6期600余名出租车司机参加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5.社区居民和农牧民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以“送法进嘎查、进社区”活动为载体,结合家电下乡、反邪教警示教育、居民大讲堂等活动,组织人员深入农牧区、社区,广泛开展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农牧民、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守法,特别是在换届选举、土地划分、生态治理、农牧业普查等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五年来,共开展“送法下乡”活动24次,“送法进社区”活动19次,举办了5期嘎查、社区干部法制培训班,参加人数累计达2500人次。2008年,依法治旗领导小组根据农牧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收集了32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以蒙、汉版本印制了《法律法规实用手册》13000册,并无偿发放到农牧民手中。
(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阿左旗“五五”普法工作启动后,成立了依法治旗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年度《普法依法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纳入全旗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中进行目标化管理。同时,把普法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强了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的良好局面,使“五五”普法和依法治旗工作迈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通过五年的努力,阿左旗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被自治区评为“五五”普法先进旗县。
回顾总结五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旗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是不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二、“六五”普法工作确定的各项任务
9月29日,阿左旗旗委、政府召开了“六五” 普法依法治理启动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五年全旗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普法对象等。
(一)“六五”普法的主要目标
“六五”普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和扎实开展法治实践,大力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努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理念和手段与全社会学法用法需求相一致,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与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的期望相一致,基本形成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社会环境,逐步实现由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向注重法治实践的转变,注重法律知识普及向注重法治精神倡导的转变。
(二)“六五”普法的主要任务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转型的法律法规。3.深入学习宣传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4.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6.深入开展廉政建设法制宣传教育。7.深化“法律六进”宣传活动。
8.深入开展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推进依法治旗进程。
(三)“六五”普法的对象和要求
“六五”普法的对象是一切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社区居民和农牧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一要围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二要围绕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加强公务员尤其是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三要围绕培养和提高法制观念,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四要围绕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五要围绕提高基本法律素质,加强对社区居民和农牧民法制宣传教育;六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在“六五”普法期间,由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工作任务,为加快推进依法治旗进程,构建平安和谐阿左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9月29日,阿左旗旗委政府召开依法治旗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工作会议,并表彰了“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个人。
2008年10月,司法部副部长郝亦勇到阿左旗慰问基层司法干警。
2008年5月,在巴镇地区组织客运出租车开展“人文奥运、法制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第二篇: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发言关于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与各位共勉。公路养护看上去是件很平凡的工作,但运作起来需要“精雕细琢”。公路养护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差,安全与畅通,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便捷与畅通,更关联到每个养路工人的命运与前程,加强精细化管理对于构建平安公路,和谐交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根据我本人多年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经验,养路事业通常被形容成默默无闻的铺路石,但把每一件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不平凡,要做到“不平凡”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不容易的。我们的每一个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养路工人,人在路上,要路在心中。公路每一处病害,每一段路况,每一天的变化,每一刻的安全,每个细节都决定着公路事业的成败,从春季早期养护,规范防护到夏季公路绿化工程,小修中修养护作业,从秋季自然灾害防治,公路大整修工程到冬季除雪保通,时间的指针告诉每一位公路养护人员都清楚了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该怎么去做好每件事。目前,在公路管理部门,养护职工人员多,分布范围广,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公路养护职工常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待遇清苦。
近几年来,某某某某所紧密结合公路部门的特点和公路养护工作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创新加强公路养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公路养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公路养护表面上松弛、浮躁也就是个粗糙活,实际上公路养护有着严格的从业规范和职业纪律,更有扎实科学的职业技能和精细的养护管理模式,不允许有半点粗心大意,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公路养护,重点突出“严、密、细”的工作作风,达到“十个好”标准。
一是做到路容路貌好,二是路面养护好,三是路基养护好,四是桥涵养护好,五是绿化管护好,六是安全生产好,七是文明养护好,八是标志标牌好,九是出工出勤好,十是道班管理好。
要达到“十个好”标准就应该做到“七有七无、三齐全”。
七有:日常养护有记录,路肩边坡有绿化,村镇路段有边沟,养护作业有标志,养护工程有监理,桥梁养护有专人,危旧桥梁有监控。
七无:路面无病害,路肩无死苗,边沟无积水,路段无失养,路树无死苗,沿线无垃圾,桥栏无缺损。
三齐全:就是标志标线齐全,绿化苗木齐全,排水设施齐全。
最后,我想说,公路人、养文明路、做文明人、增强责任感,从“严、实、细”上下功夫,找准位置,找到结合点和控制点,精细化养护,提高公路养护的高效能和规范化管理的自觉性,大力提倡“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工作精神”,把严格监控,务实求效,精细管理作为公路养护与发展的“三要素”加大引伸力度,培养公路人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价值观,使我们的思想和公路整体有机结合起来,使公路人团结在公路交通发展目标的旗帜下,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安全无小事,安全重如泰山”这个意识灌输到了每个职工头脑中,把安全工作渗透到了每个工作环节,增强了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良好工作局面,为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谢谢。
第三篇: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为各行各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公路养护部门是公路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养护工作是公路管理工作的主业,尤其是近几年通过“两区六城”建设,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公路养护显得至关重要。但必须看到,繁重而艰巨的公路养护任务,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公路养护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公路管理部门,养护职工人员多,分布范围广,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公路养护职工常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待遇清苦。要确保公路养护的和谐稳定,有效地提高公路养护水平,树立良好的公路管理部门形象,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近几年来,公路管理所紧密结合公路部门的特点和公路养护工作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创新加强公路养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公路养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公路养护看上去是件很平凡的工作,但运作起来需要“精雕细琢”。公路养护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差,安全与畅通,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便捷与畅通,更关联到每个养路工人的命运与前程,加强精细化管理对于构建平安公路,和谐交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养路事业通常被形容成默默无闻的铺路石,但把每一件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不平凡,要做到“不平凡”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不容易的。我们的每一个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养路工人,人在路上,要路在心中。公路每一处病害,每一段路况,每一天的变化,每一刻的安全,每个细节都决定着公路事业的成败,从春季早期养护,规范防护到夏季公路绿化工程,小修中修养护作业,从秋季自然灾害防治,公路大整修工程到冬季除雪保通,时间的指针告诉每一位公路养护人员都清楚了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该怎么去做好每件事。
公路养护表面上松弛、浮躁也就是个粗糙活,实际上公路养护有着严格的从业规范和职业纪律,更有扎实科学的职业技能和精细的养护管理模式,不允许有半点粗心大意,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公路养护,重点突出“严、密、细”的工作作风,达到“十个好”标准。
一是做到路容路貌好,二是路面养护好,三是路基养护好,四是桥涵养护好,五是绿化管护好,六是安全生产好,七是文明养护好,八是标志标牌好,九是出工出勤好,十是道班管理好,要达到“十个好”标准就应该做到“七有七无、三齐全”。
七有:日常养护有记录,路肩边坡有绿化,村镇路段有边沟,养护作业有标志,养护工程有监理,桥梁养护有专人,危旧桥梁有监控。
七无:路面无病害,路肩无死苗,边沟无积水,路段无失养,路树无死苗,沿线无垃圾,桥栏无缺损。
三齐全:就是标志标线齐全,绿化苗木齐全,排水设施齐全。
公路人、养文明路、做文明人、增强责任感,从“严、实、细”上下功夫,找准位置,找到结合点和控制点,精细化养护,提高公路养护的高效能和规范化管理的自觉性,大力提倡“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工作精神”,把严格监控,务实求效,精细管理作为公路养护与发展的“三要素”加大引伸力度,培养公路人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价值观,使我们的思想和公路整体有机结合起来,使公路人团结在公路交通发展目标的旗帜下,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安全无小事,安全重如泰山”这个意识灌输到了每个职工头脑中,把安全工作渗透到了每个工作环节,增强了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良好工作局面,为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会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喜迎党
第四篇: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西果园镇村务公开汇报材料
(2010年10月22日)
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镇村务公开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甘肃省村务公开条例》,进一步提高认识,健全各种机制,加强领导和管理,完善各项村务公开,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了村民对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力地推进了我镇村民自治,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区委的统一安排,我们对全镇14个村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并根据自查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各项措施,努力使全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现将具体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村务公开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大。我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岗位责任制来抓。年初镇党 委、镇政府召开镇领导班子会议和镇村两级干部会议,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甘肃省村务公开条例》和省、市、区有关村务公开的会议精神,重点学习《2010年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安排意见》和《村务公开目录》,提高了广大干部有关村务公开的政策水平,充分认识村务公开的及时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村务公开对依法行政,反贪污、反腐败的积极作用,自觉并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工作。
二、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为更好地执行村务公开,让村务公开真正发挥作用,我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健全了村务公开的有关机制,让村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首先健全了“镇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镇纪委书记和分管社会事务办的副职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农办、经委、社会事务办、人口与计划生育办等部门负责人员组成,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全镇村务公开工作;各村委会也相应地成立了村委会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负责组织和实施本村的村务公开工作;同时,各村委会也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和管理村级财务工作。
(二)完善制度。为规范管理,使村务公开工作有序、正常开展,镇党委、政府根据村级组织的职责和义务,结合各村委会的实际情况,指导各村委会健全了《村委会工作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督促检查落实,使各项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村务公开工作有规可循,使村务公开工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有序”。
(三)狠抓落实。我们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将村务公开工作的职责任务细化到人,由包村领导、驻村干部负责所在村委会的村务公开工作,制订了具体的村务公开工作考核方案,把考核结果作为村集体和镇、村干部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并列入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内容,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狠抓组织领导,落实职责,使村务公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四)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各村积极学习工作法相关知识,并与当前开展的“争先锋,做表率”以及“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了一大批热点难题。力争在全镇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为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新动力,为发展基层民主提供好平台,为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和工作方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4+2”工作法的具 体操作流程,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健全了党员联系群众、民主监督、年终考评、责任追究“四项制度”,制作了流程图,并进一步强化对“四议两公开”工作的督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建立有利于村支部和党员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体系,组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使每个党员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适当方式,有效地联系若干户群众,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中发挥作用,在了解群众意愿需求、反映群众意见建议中发挥作用。
2、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各村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在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监督本村重大事项是否按照“4+2”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并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监督评议。理财小组成员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负责对“4+2”工作法通过的村级重大事项的财务收支情况审核把关,并及时向群众公开。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畅通民意渠道,及时收集和受理群众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反映的意见、建议以及合理诉求,不断完善决策,促进工作的科学运行。
3、建立健全年终考评制度。2010年年初,经镇党委研 究,我镇制定了《西果园镇村干部年终综合考核办法》,办法共涉及党建及廉政建设工作、农业工作、林业工作、非公经济、科教事业、民政工作、计划生育、信访安全工作、村级事务管理、遵守工作制度和纪律等9项内容,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行政村设有加分项。考核办法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规范村级干部队伍管理,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除发生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外,通过“4+2”工作法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发生变化确需变更的,要在村党支部领导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并形成书面记录,妥善保存。凡不按有关法律法规和“4+2”工作法程序进行决策的,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和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全面公开、透明村务
为更好、更全面地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将村务公开工作做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工作,要求各村委会要全面将村务公开,增加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将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镇14各村均设置了村务公开栏,前山经济条件好的村制作了橱窗式的公开栏,既美观,又实用。后上各村也都有一黑板为主的公开栏。同时各村每公开一次都做好记录,按季度整理归档。
(一)扩大村务民主决策。为切实遵照和执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甘肃省村务公开条例》,我镇进一步扩大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范围,明确规定村级在决定重大事项,尤其是在决定涉及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的事项时,都要事前发出公告,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再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深入讨论,充分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将事项依照法定的程序形成决议,并交由镇领导班子会议审定后方能予以实施。对涉及部分人利益的事项,也要事前进行公示,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决定。对于日常事务,则由村支两委会议决定。要广泛、充分地发扬民主,大小事务都应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在决议实施执行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进行民主监督,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组织实施监督,确保村务的政常开展,并得以顺利实施。
(二)全面公开村务内容。村级事务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内容多样。为尽可能地透明村务,我镇要求各村委会对村务要做到:不论事情大小,凡是村民关心的、凡是村民想知情的都要公开,真正做到“村务无小事,大细都公开”。我镇按照上级有关村务公开的要求,并结合我镇各村委会的实际,主要就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公开:①计划总结公开。各村委会要在每年的年初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上村委会的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向村民代表汇报,并制订本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村民委员会工作计划,提请代表审议通过。会后要将会议内容进行公示。②财务状况公开。各村委会要在年初的村民代表会议上公布财务计划和上各项收入支出等情况;及时公布集体土地、场所租赁情况;每月公布集体财务收支情况、村干部公务活动开支、村干部工资、奖金、补贴的情况。③土地使用公开。土 地使用,主要是指村民宅基地的使用。对村民的每一宗宅基地的使用,从申报到审批到使用,我们都及时进行公布,这样既透明了村务,又减少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的产生。④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公开。各村委会要在9月底公布(10月至下年9月)安排计划生育指标,并及时公布落实计划生育节育措施和计划外生育抚养费的收缴情况,及时公布奖励扶助、特困救助等优先优惠政策落实情况。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公开。各村委会在年初公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人数和医疗费的收缴情况,并及时公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情况,使村民通过合作医疗的报销情况,真正体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加入合作医疗队伍。⑥补助、优抚情况公开。及时公布政府下拨的专项(补助)经费的收支使用情况。包括救灾、救济、扶贫助残、拥军优属款项的接收、发放、使用情况,种粮直接补贴、国家其他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的政策落实情况。2010年全镇共发放民政各类资金382205.8元,其中低保资金381426元,五保资金60812元,各类优抚资金41725.8元,救济(灾)款130000,大病医疗救助金129500元。⑦其它临时性事项的公开。除了上述6项经常性的事项要及时公开外,对于一些阶段性的、临时性的事项,我们也事无巨细,一律公开。比如重点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建设情况全面公开。今年着重加大对西津村千亩设施农业以及西津、柴家河、青岗三个新农村等重点建设工程的资金监管力度,要求各相关部门在半年和年底与其他工作一起进行总结和考核,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公开。同时为了增强公开透明度,加强了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力度,对各村财务进行了一次审计,对各村村务公开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公开工作做的不到位的村进行 了通报批评。
(三)规范村务公开程序。近年来,我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方法,健全工作制度,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管理工作,实行公开“六化”制度。一是公开的内容具体化。对村务公开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分为政务、事务、财务三大类,定期进行公开;二是公开形式标准化。按照简洁明了、方便群众的原则,各村都设立了固定的公开栏,并采取召开群众代表会议、文件到户等形式公开村务内容,作到了公开方式灵活多样,公开的内容到户到人;三是公开程序规范化。进行村务公开之前,各村委会先深入农户调查研究,掌握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村委会经归纳梳理后,制定出公开的方案,将拟公开方案提交村党支部、村委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对涉及财务的事项先由村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审核,确认合理、准确无误后,向全体村民公开。对村民提出的问题或建议及时给予答复,并认真开展村务公开小结,总结经验教训;四是公开时间统一化。全镇对村公开的时间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村将对群众利益有关的政策性文件和会议决定等政务每季度首月10日公开一次,对上级下达阶段性的工作任务、计划生育对象、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等随时公开,对村财务的各项收支、土地征用、宅基地审批、中小学生收费、离任干部的审计结果等每年公开一次;五是公开形式多样化。各村对政务、事务、财务公开采取“一栏、一会、一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开,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六是公开管理制度化。全镇普遍建立和制定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议事会议制度和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年终考核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及村财务管理、财务审批制度、村干部离任 审计制度,做到依法建制,有制可依、按制办事。
四、强化监督、注重实效
为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村民满意程度,实现村务真公开、常公开、全公开,我镇强化三项监督措施:一抓运行。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在不定期检查各村的村务公开情况的同时,还在检查其它工作时,首先检查村务公开工作的运行情况和公开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同时设立全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征求意见箱,截至目前共收到建议意见5条,对加强和改善村务公开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二抓查评。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每年对各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查评,查评的主要内容有五类:公开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村财务收支和审计的帐目是否属实;提供的有关数据、姓名是否正确;村委会记录和村务公开登记簿有关资料是否经过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农户是否满意;三抓考核。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了目标责任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将每次检查评比的结果记录在册,作为考核镇村干部队伍的重要依据。对公开不及时,或不按规定进行公开的,在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扣分。通过三项措施的落实,使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规范,14个村委会中村务公开率达到100%以上,规范率达到了9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治理难点,民主管理
我镇柴家河村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村委会班子不健全;民主监督流于形式,存在村务公开不及时,村民不能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人均收入地于当地平均水平。为此,镇党委从三个方面进行治理,从而改变柴家河村的落后面貌。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从6月1日起,历时半个月,我们通过海选产生了村委会主任和委员,并且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计生协会、民兵等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健全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切实发挥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功能。
(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着力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村两委班子健全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程序和管理监督。以财务公开为重点,不断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及时将党委、政府的惠农政策、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纳入公开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三)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着力解决“难点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积极争取资金,拟开发土地1067亩,采取政府主导,村级主抓、企业主办的思路办法,规划和论证削山造地区域,准备新建柴家河工业小区。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做大做强蔬菜、玉米等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集约化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六、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我镇各村的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大家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全村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提高了,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为了确保对各项事务和知情权,对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的程序、公开时间严格进行了规范。
(二)坚持民主决策程序、保障群众的决策权。为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我们广泛吸纳群众的意见,按照上级下发的决策程序要求,充分发 挥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主导作用,尊重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对一些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出议案,然后召集“两委”进行会议研究,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然后分别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形成初步的决策方案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决策方案进行评论的表决。
(三)加强民主管理,保障群众和参与权。为了有效地实行民主管理,我们对党支部为核心,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建立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会议和村代表会议等组织,而且在村民代表会议内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材小组。同时,健全了共青团、妇联、民事调解、卫生等群众性组织,保障了村级事务和日常管理有人抓,有人管。
(四)广泛民主监督、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在村务监督上,我们在村级各项事务的决策中,广泛吸收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全程参与,对关系重大的财务活动中事情,提前介入,全程监督把关。
七、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我镇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村的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少数村的干部对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少数村村务公开制度还不够健 全、程序不够规范、内容不够完善,存在图形式走过场现象。为进一步健全我镇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切实抓好村务公开工作,今后,我镇要把村务公开工作作为党在农村的一项长期任务,深入推进,常抓不懈,使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一是要更加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党组织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服务,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有序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活动。基层政权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齐心协力地把群众的事情办好。二是要更加重视制度建设,为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保障。要完善保障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做到凡是需要公开的村务工作和被列入民主管理范围的工作都要依法建制,有制可依,按制办事。要加强对贯彻落实制度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有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议,并张榜公布评议结果。需要改进的,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应及时提出意见,公布于众并认真执行。三是更加重 视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干部群众民主法制素质。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原则,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组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把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更好的结合起来。对于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实践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要满腔热情地进行指导和引导,及时加以解决;对于那些工作止步不前、效果不明显的村,要帮助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对于违法乱纪的现象,要坚决予以纠正。
以上是我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开展的简要汇报,和我们自已过去相比,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一些先进乡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的努力,我们坚信一定能够将此项工作做好,让群众满意。
第五篇:论推进城镇化进程与构建和谐社会
论推进城镇化进程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民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人是由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的发展应该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三者综合统一的全面发展。现实的、具体的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主体,它自身的发展是否全面和谐,对一个社会是否和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特点,虽然是在于它不断地通过实践改造世界,但从根本上说,它本身却是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并且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它就永远属于自然界。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倡导诚信友爱,并不断塑造互帮互助、融洽相处的新型主体,使人的自身发展逐步走向全面、和谐;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自觉统一、和谐相处,切实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文明发展道路。
(2)城镇化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目前,城镇化是我国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历史任务。第一,城镇化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第二,城镇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第三,城镇化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四,城镇化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城镇化归根到底应该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城镇化。以人为本是城镇化建设的主题和核心内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在高度关注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问题的同时,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人放在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在城镇环境和居住环境规划建设中,把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3)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重视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济大发展,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草地沙化等现象日趋严重,城镇发展也出现了上述问题。因此城镇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打破城乡壁垒,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城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1)农民工问题。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基本上没有将城市流动人口包括在内。城市职工普遍享受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将农民工完全排除在外。进入企业的城市流动人口,一般不是企业的正式
职工,企业在考虑员工福利时对他们往往忽略不计。与同企业的正式职工相比,农民工在工资、奖金、节假日、医疗和抚恤等社会保障方面总体上处于一种待遇十分低下和无保障的地位。虽然他们在企业中干的都是苦、脏、累、险的活,而且干活也最勤奋、最卖命和时间最长,但他们不能像正式职工那样累计工资,不能评定职称等级,无资格参加各类培训,更没有晋升的机会等。这种城乡二元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处于一种近乎缺失的状态。
进城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义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难题,它实际上涉及的是我国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问题。进城农民工在农村交纳了教育附加费,但这部分费用并没有根据其就业流向划转,他们打工所在地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没有包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再加上目前的教育统计仍以户籍人口作为口径,这等于说在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体制中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它的实际受害者是进城务工农民的下一代。于是农民工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解决只能是: 要么在农村接受教育,但子女无人照顾或委托他人照顾; 要么让其子女辍学或失学; 要么花高价进入城市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非法”的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应运而生。虽然中央有关部门曾经两次颁布了关于流动儿童就学的暂行办法,如提出以就近入学为主等意见,但这些原则精神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对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地方政府的具体管理行为往往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不管不问; 要么统统取缔。
(2)失地农民问题。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在提高,而推进城镇化,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进行道路、住房、厂区等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7 年来全国有近亿亩耕地被征用,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4000 多万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失地大军”,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1)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问题。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城市的农民工政策。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居民的迁徙自由,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为城乡统一的居民身份证一元户籍制度,使户籍制度恢复其只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和人口信息统计功能的本来面目,使更多农民工成为“名正言顺”的城市人。二要积极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应根据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发展情况和生活安置能力等各种具体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农民自愿和政府组织引导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条件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市居民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三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首要的内容,就是必须给进城农民工以“市民待遇”,让农民工与市民享有同样的合法权益,享有平等参与各种竞争的机会,如职业培训、子女受教育等权利。四要打通农民工进城渠道。应深化城镇就业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构建补偿、就业、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即: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就业优先”原则,改变传统安置方式,按照“市场引导就业、培训促进就业、社会帮助就业、政府扶持就业、个人自主择业”的思路,加大组织领导、宣传引导和就业服务力度,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以“土地换保障”为原则,以被征地所承载农民安置的实际社会成本为依据,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成果的长效运行机制,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措施为: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给予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发展观。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虽然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但重中之重是强化产业支撑,实现城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如下方面下足功夫: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城镇化提供物质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步入信息社会后,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尽早赶上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步伐,而采取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其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
②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积极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十分重视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的集聚,并以集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把工业园区整合为产业功能区;二是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三是创新产业集群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四是明确产业集群的城镇化指向,高度重视集群产业的就业扩张效应。
③加快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生产要素的聚集为条件的,而我国的情况较为特殊,因为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长期阻碍,导致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在城镇立足,城镇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劳动力和消费群体的支撑,必须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紧密结合。在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下大力气打破城市第三产业的行业垄断,加快改革步伐,对外资和民营企业开放,在用工制度上取消户籍限制和对外人员的限制,第三产业作为劳动力吸收器的作用将得到更大的发挥。④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非公有制经济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其发展通过技术、制度和资金三大因素的影响,促进着城镇化进程。可以说,未来城镇化的希望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继续强化政策扶持;二是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创新,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层次。
(3)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职能应当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是以政府等公共机构为主体、以非营利的公共服务为宗旨,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消费需求的全部生产和服务活动,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安全服务、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服务、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服务三个主要方面。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治安管理;第二,城镇市容卫生管理;第三,城镇文化管理;第四,城镇经济管理;第五,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管理;第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时,必须十分注重电子政务在政府改革中的巨大作用。
②加强规划、规范和引导作用,培养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城镇化进程并不排除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在市场失效时期和城镇化的初期,以及城镇化超常规发展时期,更需要政府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规划、规范和引导作用,由政府制定城镇化的总体规划,对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产业布局、城市规模的扩大等方面,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构建良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秩序,优化城镇化的组织架构,树立城市经营的理念,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③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增强城镇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其着力点在于培养城镇的“软性竞争力”。科教文卫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之一,这些产品对于提升城镇的凝聚力、城镇发展的和谐度、城镇文化的影响力,城市品牌形象的美誉度以及城镇居民文化观念及精神风貌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胜隆.推进小城镇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6,(2).[2]蔡竞.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