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探讨

时间:2019-05-14 22:5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探讨》。

第一篇: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探讨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探讨

【摘要】:现今,分配问题已成为国家和普通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其中包括收入、教育、公共资源、政治等方面的分配问题,其中教育资源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表现在分配的起点均等和分配过程的权利公平上。在我国则突出表现在初级教育与高等教育、普通和重点、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分配上。解决这一问题同样得从分配的起点和过程出发,重视和加大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应在政策倾斜之外重视本地区教育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在分配的过程中避免教育资源被少数人占有,走产业带动教育之路,最大程度的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

【关键词】:教育资源

分配公平

起点均等 过程公平

一.分配公平概念的界定

关于公平的界定,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西方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总体来看,大致有三种观点。[1] 1.福利经济学的功利主义公平观。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思想基础,认为公平是要使社会所有成员的福利达到最大化,而要使得所有成员的福利得到提高,必须通过国家干预国民收入分配,不断提高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2.罗尔斯主义的公平观。罗尔斯认为,分配公平就是要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着眼于提高社会劣势群体的经济福利。罗尔斯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教育、税收以及其他途径改变现实中不平等状况,并将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化,以保证分配公平,实现正义。

3.自由主义的公平观。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出于自由主义价值观,认为公平应该是分配起点的机会均等和分配过程的权利公平,反对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认为市场机制是分配公平的保障。哈耶克认为,国家强制性地在收入分配方面进行均等化,势必使一部分人根据自已提供的生产资源而本来应得的合理报酬,强制地被别人占去,这是不公平的。他认为,公平不能仅被认为是收入和财富上的均等,而应该是机会均等。

我认为,将公平看作一个过程,保证分配的起点和分配的过程的机会和权利的平等合理化才是公平的真正要义.社会和国家不能保证每个人在分配的起点、过程和结果都是均等的,在前提大致公平的条件下,结果可以是不同的。如果刻意去追求三者的完全公平则就不公平了,就失去了追求公平的真正意义了。同时,寻求分配的公平,光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市场机制虽然利于分配的自由发展和完善,但市场机制是不可靠的,一方面,它容易受到少数人的利用和操控;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会有失灵的时候。再一个,分配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中时不一定会朝着公平的方向发展的,它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鉴于此,分配的公平性需要国家干预,配合市场机制共同完成。

二.教育资源费配不公平的表现及原因 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提供并让公民平等地分享教育中的公共产品部分,是政府理所应当的责任。因此,政府必须保证其提供的教育资源应尽可能平等地为国民分享。然而,不难发现,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现状难如人意。一方面,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公共教育资源,中国的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值较低,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教育投人不足,以及现有的城乡二元制结构特征和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等原因,致使教育资源的分布呈现严重不均衡的特征。这种不均衡发展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纵向比较:

1.高等教育资源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已有的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占有政府经费分配比重越大,则经费分配越趋于公平,也就越有利于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本末倒置,造成头重脚轻、脑大体小的畸形状况。对各级教育的分配极不合理,各发达国家均重初等教育,轻高等教育,而我国则反其道而行之,重高等教育,轻低等教育。基础教育涉及面广,公共产品属性强,却没有得到国家相应的高投人;高等教育属于相对少数群体,即使经过较大范围的扩招,但还是属于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精英教育”,但却得到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较高投入。可是如果没有优质的初级教育哪来的高级大学教育;没有根基牢固的小学生,哪来有创造力的大学生?

前面提到,分配的公平包括分配起点的机会均等,基础教育就是一个教育的起点,资源分配与高等教育相比严重不足,造成“头重脚轻”之感。试问根基不牢的大厦如何做得高做得大,那岂不是空中楼阁?

2.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对某些学校优先发展的措施,同一地区,地方财政对强校的投入高于对弱校的投入。“抓重点、树窗口、增政绩”,一些地区以至以来热衷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中,而对于普通学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导致同一地区校际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同时,重点、示范学校不仅在教育投入上享有优先分配权,而且在生源、信息等方面占有难以相比的优势。这种优先分配权已经严重违背了公平的起点和过程的机会、权利均等的原则,也不符合中国最古老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其实这也是教育的最核心的前提。

横向比较:

1.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对我国的各类资源的分配带来较大的影响,教育这种公共资源的分配也同样是优先满足城市的需要。2003年9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在考察中国教育状况后批评,中国政府在公共教育经费方面的支出排全世界最后几名,人均教育经费之少,连乌干达都不如。她特别指出,在贫困的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往往为了支付基础教育费用而欠下大量债务,某些农村地区的情况“令人震惊”。这番话不仅点出我国教育经费投人太少,还触及教育资源分配上城市农村两重天的不公正事实。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必然带来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教育机会、过程、结果的不公平,严重制约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境遇的改善。

2.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省、市、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配置也极不均衡,尤其东西部的差距更为明显。胡鞍钢在《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一书中指出,西部地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而西部地区是中国教育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也是知识发展差距最大的地区。如不改变这种状况,城乡差距不可能产生缩小的趋势,其他的一切经济的直接大量投入也只是短期效果,不能解决其根本。

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人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国家的政策。当年优先发展南部沿海特区也带动了如今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我们要清楚的是经济上的暂时偏向可能会造成一时的差距;教育上的偏向将会造成长期的差距,这种差距是渐进的,影响却可能是一代或者几代人。

对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同于其他方面的资源分配不公平的所产生的影响,诸如收入、公共资源只是物质方面的,是及时的;而教育资源是知识文化层面的,它的影响是渐进却又是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所以,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才是最根本的。

三.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应采取的对策

从教育资源分配的起点均等出发:

1.重视和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源分配问题。这里必须说明的是,重视并不仅仅是资金和各方面教育资源的倾斜和投入的加大。我们政府有很多政策的出台的出发点和措施本身都是非常好的,都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的,很多政策和措施到受者的一面就被曲解了,甚至造成或加重了另一个社会问题。对于教育资源问题的重视很可能加重社会对重点、示范的崇拜和误区。所以,重视和支持不仅要落到措施本身,还要注意方式问题,考虑大众和社会的接受情况。

2.给予普通学校均等的教育资源。对于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这涉及到这个教育机制的问题和社会心态和文化的问题。但单就教育资源上来说,正确合理的政策引导是必要的。政策对人是有引导力的,这种引导长期下来就成了社会的心理和文化。

3.自主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并主动投入教育事业,充当教育资源。对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不能单靠政府政策的支持,还要靠当地发挥主动性自主培养和投身教育事业.通过培训或自主学习的办法使这些地区拥有大量优秀教师,要为优秀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从公平分配的过程出发: 1.分配过程中,避免有限的教育资源被少数人或少数阶层占有。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政府垄断着几乎所有的教育资源,但事实上地方和部门在利益的博弈中一再获胜。结果,一方面教育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有限的投入仅仅造就了城市里少数几个名校,教育资源和成果主要被城市和相对富裕的社会阶层占有,教育资源配置上日渐生成“富裕集聚效应”。这就要从源头上做好分配问题,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结果处做好反馈工作。

2.建立不发达地区,边远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的联系。由政府出面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资金.设备和人员支持。可以通过签订协议定向招收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到发达地区学习,共享优良教育资源,或发达地区委派优秀教师定期到不发达地区支援教育,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传授给他们,进而带动教育水平的提高。

3.走产业带动教育的道路。[3]鼓励产业界和教育界联合办学,号召企业在资金上给予教育一定的支持,或在政府的帮助下教育单位建立各种经营性的教学实验基地,通过开展各种生产经营取得收入,再将收入投入到教育中,以解决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根据各自条件的不同可以举办养殖厂、小工厂、小农场、餐饮店、服务站、小超市等,以工商产业促进教育发展。这样既可以创造一定的收入补贴教育资金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走进这些场所参加社会实践。

结语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已经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它的不利影响也日益凸显。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第一原则便是要给受教育者一个机会均等的共同基础,使得所有自然资质的受教育者都能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共同的教育收益,学校也为他们所有人的未来的最基本的发展铺垫了一个相同基准的起飞平台。同时保证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的权利均等。在这两个前提下的差异化结果都是公平的。

注: [1]刘斌.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公平观述评[J].山西大 学学报(哲社版),2004,(4):59—62.

[2]张寒梅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7月 , 99-103 [3]郝利建 教育资源均衡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今日论坛

【参考文献】

韩东林 分配不公的界定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3月, 119-122 唐勇 朱长华

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5月, 87-90 丁媛媛

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分析 当代教育论坛 2005年第7期下半月刊

徐玉斌 关于公共义务教育资源分配方式的思考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顾拓宇 促进公平,实现教育的本真追求 理论探讨 方巍 魏雁滨 社会发展:社会资源分配的新思路 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

彭杰武 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制度探析 保山师专学报 2009年1月第1期

包巍

从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视角看教育的不平等性 学术交流 刘延云

试析高校教育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

教育理论 2004年第3卷第2期

第二篇:教育资源分配不不公

【摘 要】 “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改变人生”。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动力,教育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然而,教育不公与贫富差距如同一对孪生姐妹,彼此影响,互为结果,贫富差距是造成教育不公的根本性原因,而教育不公反过来又加剧了贫富差距。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教育公正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手段,二者关系的协调发展对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公正 贫富差距 公平

贫富差距不仅仅指个人物质收入的差距,它还包括个人受教育程度的差距或者说是教育在对个人权利、机会、途径的获得上所造成的差距。为了有效防止贫富分化等众多社会问题的恶性循环,所以教育公正问题成了所有社会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中共建政后的中国曾长期鼓吹平均主义,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小。但平均主义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于是,一时间“万元户”遍地开花。但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一切向钱看”主导了人们的思维,不同人群拥有的财富拉开了距离。与此同时,贫富差距问题也随之映入公众的视眼,贫富差距问题的扩大成为许多问题的根源同时也成为不断加剧的结果。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是造成教育不公的直接原因,而教育不公是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的根本原因。

1.在教育过程中资源的流动会偏向物质基础较好的一方

教育是一种资源,每位公民在平等的条件下,有权均等享有这种资源。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经济能力或者是广阔社会关系的公民会想尽办法去掘取最多最好的资源,首先就会破坏资源占有的公平性。好的师资教育,好的生源,在大多数的民众心中已得到了默认和许可,这样就会导致两种结果产生。第一大量有较好潜质且经济能力较强的学生向重点学校集中,向城市集中。第二是优秀师资的流失,即大量的教师队伍会涌向教育资源占绝对优势的重点学校或发达城市,这当然也是人之常情。以上俩点重要因素就会严重的导致人才的流向,最后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发展科技为先,科技发展教育为先”这意味着占有了较好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拥有了较大较多的物质财富。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都是这个道理。毋庸置疑,占有较好资源的是城市,占有较好资源的是经济发达地区。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透露,城乡差距最显著最重要的是教育差距,城市本科生人数是农村的281倍。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教授调查发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2006年有学者所做的统计显示,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这意味着教育差距还将在下一代继续扩大。

每年的高考揭榜之后,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高考成绩都有天壤之别。举例来说,2009级成都七中14班,一个班59个学生,全部上重点线:11个上北大,9个上清华,6个上复旦,2个上中科大,2个上香港科技大学,1个上美国麻省理工……2010年四川高考成绩理科前十名的学生,有3个在这个班,其中一个是成都市理科状元。在看到该班骄人的成绩同时,想有些落后地方数年来的成绩总和都未有该班一年的收获大,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区别呢?成都七中是当地出类拔萃的高中。汇集该省的优质教育资源,每年都将中考尖子生收入门下。整个高中教育的金字塔顶部,是熠熠生辉的名校名师和中考尖子,囤积在金字塔底部的,则是被经过反复稀释后的教育资源和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普通学子。这类例子举不胜举,在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县级学校也都是如此效仿的,优质的教育正是由于这种因客观原因引起的人才被动流动,造成了经济利益的不均衡流动,加速了贫富差距。

4.教育不公造成了公民劳动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差别,会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公和财富分配不均

对于每一位普通的个人来说,素质的高低必然会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这种不公平,就使得农村和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很难从社会的底层进入到社会的中层和高层,成为一种无法跨越的鸿沟,增加了贫富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为城乡、区域和阶层矛盾埋下了隐患。所以缩小贫富差距,关键在于坚持教育公正

解决教育公正的根本措施是缓解贫富差距。近年来,我们国家也是采取了大量的各项措施花大力气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加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西部大开发”等。这些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让经济的发展来带动教育的发展。国际上为了解决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矛盾,缩小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贫富差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贫富分化问题开出的药方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极大地促进了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关于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已有诸多成熟论述和成功经验,本文不再赘述。但是本人认为缓解贫富差距是解决教育不公正的根本途径。

教育是攸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大事,参考文献: [1].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2].吴志宏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 [3]李孔珍,洪成文.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追求———教育公平.清华大学教育研 究,2006,(6).[4]燕农.“最牛高三班”反证出教育不公.广州日报,2009-07-19.

第三篇: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 0.106公顷(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森林现状:

我国森林总面积1.75亿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

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2位,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水平时0.6立方米,比我国高3倍,差距十分明显。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材及至品消费也在迅速的增长、其中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

原木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水资源的总储量平均每年达28000亿m3,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340m 3/a,为世界平均值的1/4。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局面。

煤现状: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 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13.8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原油1.67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十六位;发电装机容量3.57亿千瓦,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电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矿产资源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同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而储量较多的则是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如钨、锡、钼等);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未来20~3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将难以保证需求。

海洋资源

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则达32000多公里。大陆沿岸的海域面积辽阔,海区面积470多平方公里,海洋渔场面积42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73万亩,适合发展盐业的滩涂几百万公顷。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鱼类5000多种,虾、蟹、贝、藻类千余种,我国海域已有记载的生物可达万余种。

我国海洋资源中不仅生物资源繁多,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海水资源。我国近海石油储量据估计可达50亿~150亿吨,其他海洋资源的总蕴藏量约有9亿千瓦,沿岸砂矿中含有锆英石等多种价值极高的原料。海水中还含有盐、溴、钾、钠、镁等多种化学资源。

第四篇: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于阅读被公众chen19870631藏2009-04-23数:转

285藏: 公

举报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推荐给朋友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总体缺乏、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教育资源有两个要素构成: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软、硬件教育资源。

一、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经过20多年,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成立了以教育部部长周济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2006年10月成立了以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为主任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该办公室主要负责统一规划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共性问题,研究制定宏观规划和相关政策,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共享、网络安全保障、标准化、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重大项目审批与管理。[1]该办公室的成立标志着教育部试图改变教育信息化建设分散管理、统筹无力的困难局面,对规范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007年6月16日,在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2007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信息化

理事会年会”上,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冯吉兵做的报告——“中国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2]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了总结。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我国超过90%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学校的校园网络设施较为完备。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开通,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取得重大进展,为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始建于199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网。该网络总容量为800G,有38个主节点,主干网速率达到2.5-10G,接入能力为1-10G,总长2万多公里,连接了31个省的200多个城市。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正式运行于2000年10月,该网是交互式远程教育服务网。卫星覆盖全国,共播出8套数字电视、8套数字音频广播、25套IP广播,主要播出教育政务、西部扶贫、电大远程教育、基础教育同步课堂等各种教育信息,接收人数超过了200万。2004年12月,CERNET2主干网开通。2006年9月,通过技术鉴定,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网是世界上最大的IPv6互联网主干网,以1-10G高速IPv6方式接入服务,目前有25个核心节点,已经连接了20个主要城市的近百所高校。总体技术世界领先,部分技术属国际首创。2003年筹建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格,2006年7月通过技术鉴定。该网整合了20所重点高校的计算、信息、存储等资源,聚合计算能力达到15万亿次,存储能力为150TB,部署了生物信息学、图像处理、远程教育、流体力学、海量信息处理五大特色网格应用,形成了资源共享、配置灵活、跨学科、跨地域的高效网格环境,成为服务于教育、科研的大平台。该系统总体涉及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硬件建设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在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就。我国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形成了一批优秀资源共享系统(如中国大学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高校精品课程等),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的有效机制(如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系统等)。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在远程教育与培训方面,建成了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68所,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百亿工程),建成了全国职业学校远程评估信息系统。在我国,基于互联网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和培训已经初具规模。

视频会议、网上合作研究、网上阅卷、网上招生录取、网上就业服务、网络联合办学等一些应用系统发挥了网络的优越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我国基本建成了教育系统办公信息网,初步实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政务信息交换,建成了一大批功能强、特色突出的专业网站(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高等教育学历认证网等)。

我国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主要表现在:组建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构筑了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推出了40余项标准,启动了标准化测评认证工作,为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提供了可能。标准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依据,使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有法可依。

2.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造成了很多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2)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教育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总体不足,且存在区域不均衡的特点。

(3)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需要。

(4)数字化教育资源总体缺乏,尤其缺少优质资源。

(5)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存在重复性建设,标准化低,整合与共享难等问题。

(6)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的经济效益。

(7)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8)数字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明显存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9)此外还有不少人,没有认识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化,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国家和个人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

3.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三种倾向

(1)“赶时髦,崇洋媚外”倾向

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教学平台、视频编辑系统等软硬件频繁更新,一旦有新的产品问世,马上就会跃跃欲试,唯恐落后。例如,在学校经常是用上万的投影机、视频展台在做几百元钱的幻灯机、投影器能做的工作。学校的影视中心配置的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最新的产品,甚至比省电视台的都好。此外还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总是认为国外发达国家的硬件和软件都比我们国家的好。计算机要买进口的,杀毒软件要买美国诺顿,摄像机要买日本的。这种“赶时髦,崇洋媚外”的做法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确实是可惜之举。

(2)“追求软、硬件数量”倾向

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在介绍学校时都会提到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多少教室配备“四机一幕”(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屏幕),拥有多少教学软件等一些话语。特别是中小学,外来参观学习的人总要被带着参观一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似乎谁的设备好,谁的教学质量就高,谁的就是成功实现了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硬件资源和数字化软件资源建设,但是在建设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必须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这种过分强调软、硬件数量的做法,无疑消弱了对信息化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的维护和应用等一些问题。

(3)“求投入,不求效益”的倾向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国家启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的资金号称“百亿”。网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信息:“某县计划投入6000万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某市投入逾亿元资金,以完善农村教育信息化装备”、“投入20亿元,上海校校通工程基本竣工”、“2005年,辽宁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金共计1.87亿元。2006年又投资1.09亿元保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顺利实施”等。但是确很少见到关于“建设教育信息化工程”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成本效益的研究。一时间,好像是投入的资金越多,取得的效益越大。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国家和个人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然而在有的地方,花费重金购置的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我们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必须考虑投入的成本效益。要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取最优的效益。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

我国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注目的,但是也存在上述所说的一些问题。为了避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协调因素出现,当务之急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发展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提高思想认识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动力。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分布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标准建设是保障,资源共享是核心,应用是目的。政府必须对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加强引导,合理规划,努力提高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

2.加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

目前关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理论发展水平与实践不相适应,也就是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缺少有利的理论指导,导致了一些重复性建设、不合理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必要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宏观规划、建设标准、共享机制、优质资源建设、均衡发展、成本效益方面的研究

3.走合适、实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之路

此处的“合适”,指的是适合我国国情,适合本单位的经济情况,合理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要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合适”还有一层含义,则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务必做到“尊重知识产权,符合伦理道德”。这是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比较特殊的要求。“实用”指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需的、优质的、物美价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第五篇: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我国数控竞赛公平性

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我国数控竞赛公平性、开放性日益凸显

日期:2013/01/08 来源:机电商报 作者:何 弦

摘要:本次数控大赛总决赛包括数控车、数控铣总决赛以及五轴加工中心总决赛。其中,数控车、数控铣总决赛已于12月21日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赛,至12月28日结束,产生五个组别的全国冠军和10名全国技术能手。五轴加工中心操作工项目总决赛将于2013年1月9日在天津开赛。——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京举行

2012年12月25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华侨城大剧院举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江广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等出席开幕式。

苟仲文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市高技能人才达到65.9万人,各类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充分调动了北京市职工学技能、比技术的积极性,极大鼓舞了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的道路,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本次大赛开拓了技能提升的国际化视野,是对数控技能人才培养的一次检阅和推动,也为北京市学习其他先进省市经验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本次数控大赛总决赛包括数控车、数控铣总决赛以及五轴加工中心总决赛。其中,数控车、数控铣总决赛已于12月21日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赛,至12月28日结束,产生五个组别的全国冠军和10名全国技术能手。五轴加工中心操作工项目总决赛将于2013年1月9日在天津开赛。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蓓介绍说,本次大赛数控车、数控铣总决赛共有29个省市和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的394名选手参加,他们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组织的省级竞赛和世赛全国选拔赛基础上挑选出来的优秀选手。其中,数控车工192人,数控铣工202人。职工组选手125人,分别来自首钢机械厂、北京航天三院、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长征机床、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等80余家企事业单位;教师组选手106人,学生组选手163人,分别来自天津职业大学、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100余家职业院校。

命题更贴近生产实际

自动检测结果为成绩主要评判依据

本次决赛竞赛内容分为实操、理论和软件三个部分,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提升国内竞赛质量”的总体要求,本次大赛增加了世界技能大赛考试内容和相关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等考核,以参赛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零件精度、加工细节和工艺过程的考核。

因此,大赛的主题是“学习和发扬”,本届数控大赛副总裁判长、北京机床研究所副总工艺师金福吉告诉《机电商报》记者:“‘学习’是指学习世界技能大赛,注重精度、注重试件质量、注重过程、关注细节、有序地规范赛场;同时,‘发扬’我国数控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的岗位技能密切结合的传统,注重引领企业工艺技术、生产技能。”

据金福吉介绍,本次大赛的决赛试题均以实际生产中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为主题来设立考点,围绕实操试题来设计理论试题,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漫无边际地寻找考点。比赛的各组试件与现实生产岗位和行业技术紧密相关,并强化实际案例中的各种条件,比如有一组试件的基本原理是模仿数控激光跟踪仪的反射镜基座,另一组数控铣的加工件是模仿航天控制系统的壳体,这和挑战设备极限、刀具使用极限和人的操作能力极限的世界技能大赛有很大的区别,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主要目的是检验选手在正常状态下保证加工出的产品符合规定精度的能力,为的是对选手的技能提升有所帮助。

由于实操赛场环境的限制,实操比赛难以涉及到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在本届大赛里通过结合历年来大赛中比较成功的案例,以理论考试和软件考试的形式来弥补,目的是循序渐进地对选手各方面水平进行考核。从软件方面的考核方式来看,考试目标和考试对象也是具体生产岗位中的典型案例,并非盲目重复院校中软件操作考试模式,而是选择了能够在技术上促进、在技能上提高选手水平的考试方式。

陈蓓介绍说:“本次大赛有裁判员19人,技术专家18人,技术服务人员近百人。为保障竞赛的公平公正,要求裁判员必须具备国家裁判员资格,并经技术专家组遴选,报请组委会审批,原则上每个代表队推荐一名符合资质的裁判员,裁判员不得兼任代表队教练。”

往届大赛由于条件的限制,选手最终成绩的评定主要是通过裁判主观评定及手工检测,容易因为人为因素造成检测误差和评判偏差,本届大赛主要采用高精度检测仪器进行客观检测,广泛使用三坐标检测仪、粗糙度仪等,采集的试件尺寸精度、位置精度数据比较客观,能够达到标准上的统一,回避和减少了误差。金福吉说,除去需要人工检测的复杂的间隙配合、状态配合等,本次大赛评判环节自动检测方式占比80%,检测评委均来自军工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

自带刀具及量检具占比提高使大赛更加开放和公正

本届大赛与往届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对比赛分阶段的新规定:将原本的一场比赛改为两场。“因为仅有一场比赛容易造成选手由于对赛场、设备、工具不熟悉而不能够正常发挥,无法全面反映选手的真实水平。本次决赛第一场为单件加工比赛,考试时间为六个半小时,分数占总分的15%,单件成绩占比较往届有所降低,相对淡化了第一阶段的比赛,使得其真正成为为后一阶段的组合件、配合件加工创造条件的阶段,进入状态后的选手对设备和工具熟悉了,才能够比较正常地发挥水平。”金福吉这样说。

本届大赛决赛的实操比赛环节紧紧围绕引领技术、推动技能和工艺层面的提升这一宗旨,《机电商报》记者在数控车、数控铣实操比赛现场也发现,除了利用组合夹具以及山特维克可乐满提供的先进刀具,本届大赛对选手在规定范围内自带的刀具不限制数量和规格。据介绍,选手自带的车工刀数量占比赛中车刀使用总量的10%,自带铣刀占比超过50%,为选手发挥自身特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本届大赛也放开了自带量检具的规格和品种,为选手在测量环节上创造了有利环境。本届数控大赛专家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工程师宋放之在实操比赛现场向《机电商报》记者介绍选手使用的量检具时说:“尤其是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区选拔赛的选手,校方的资金投入很大,他们自带的量检具基本都是日本三丰的高端产品,也体现了选送学校对于本次赛事的高度重视。”

下载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教学中的教育公平性论文

    一、课堂教学的公平性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公平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课堂教学公平性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1、课堂教学要体现教育民主,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位学生都有......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记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记录 作者: 来源:《职业》2010年第05期 工资制度改革。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在工资制度上,国有企业同行政机关和事业......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班级:建外1122 姓名:丁友辉 学号:2011012047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模版)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2008-07-26 22:45:45 摘要: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建设好数字化教育资源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

    教育资源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使入学人数不断增加。但贫困地区学校受经济情况,环境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也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要求,以今年彭水县城中的三所中学为例:在学校校园面积......

    物流资源分配及调整管理办法

    ****资源分配及调整管理办法 1、 职责 发运主管:负责承运商运力审核,每日运力统计,并根据承运商运力情况提出相应的考核建议,提出项目运力投入及引进运力建议,对调度分配情况进行......

    校园热水资源分配的数学模型

    校园热水资源分配的数学模型 考察南校区的开水房的运行情况。包括有几个开水房,供水时间,水房大小,水龙头的数目,开水锅炉容量的大小,送水管道的流量等。考虑以下问题:水房的设计......

    感悟教育过程的公平性(五篇模版)

    感悟教育过程的公平性 关键词:教育过程,课堂教学,教育公平 “没有教育公平,便没有和谐社会”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受益者虽然主要是个人,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