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禾南京院子打造南京大院文化
泰禾南京院子打造南京大院文化
11月7日,泰禾南京院子举行了启动典礼,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作为中国院落别墅的领导者,泰禾以传承中式建筑文化为己任,一直倾力于在全国各地打造“院子系”产品。业内对其有着这样的评价,“无论你是开发商还是建筑师,读懂了泰禾中国院子就读懂了中国的建筑文化”。作为集团南下打造的院落建筑,泰禾南京院子自然获得业内众多人士的关注。
据了解,今年4月,泰禾通过南京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拍卖,以4.217亿元竞得南京吉庆房地产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南京院子目前所在的秦淮区“颜料坊”地块。如今,仅时隔半年,项目就正式启动。
作为入主南京的开埠首作,泰禾南京院子位居寸土寸金的城中央夫子庙板块核心地段,在南京老城区内记载南京历史文化的秦淮河边,具备城市中心稀缺土地价值,区位优势显著。西临秦淮河,东至中山南路,距夫子庙仅700余米,毗邻素有“中华第一商圈”美誉的新街口,坐拥南京市中心核心商圈和中央商务区。该地块周边云集众多商家和世界500强企业,更连接中山路、长江路,占尽“百年中轴”及“国府中轴”显赫位置。
第二篇:南京城市文化
金陵十二钗金砖套装
“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小说作者完美塑造了她们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将她们的个性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体现了《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金一文化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此款《金陵十二钗金砖套装》。产品雕琢精美,风格统一,正面主要选取了“金陵十二钗”为设计元素,以大观园中的特色建筑圆形拱门图案及中国古典的窗棂图案加以点缀,十二女子或生动优雅、或多愁善感,透过窗栏,金陵十二钗的唯美形态通过贵金属完美呈现,给人近在咫尺的感觉,更具透视美和空间美;背面选取了梅花和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的诗词为设计主体,梅花是南京市花,象征着南京,金陵十二钗的诗词则述说着“金陵十二钗”各自的命运。
《金陵十二钗金砖套装》全套十二枚,共含Au.9999纯金120克,由江苏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绝世珍品,弥足珍贵。
金陵十二钗银砖套装
“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小说作者完美塑造了她们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将她们的个性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体现了《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金一文化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此款《金陵十二钗银砖套装》。产品雕琢精美,风格统一,正面主要选取了“金陵十二钗”为设计元素,以大观园中的特色建筑圆形拱门图案及中国古典的窗棂图案加以点缀,十二女子或生动优雅、或多愁善感,透过窗栏,金陵十二钗的唯美形态通过贵金属完美呈现,给人近在咫尺的感觉,更具透视美和空间美;背面选取了梅花和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的诗词为设计主体,梅花是南京市花,象征着南京,金陵十二钗的诗词则述说着“金陵十二钗”各自的命运。
《金陵十二钗银砖套装》全套十二枚,共含Ag.999纯银120克,由江苏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绝世珍品,弥足珍贵。
大报恩寺塔银条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即今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明清鼎盛时期,其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大报恩寺塔华美高耸,塔内壁布满佛龛,琉璃塔门装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金碧辉煌的大报恩寺塔被誉为“南京瓷塔”,代表着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融合。
金一文化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此款《大报恩寺塔银条》。产品雕刻精美,古朴华丽,正面选取大报恩寺塔的主体图为设计元素,采用先进的镜面工艺将寺塔的恢弘气势加以完美呈现,四端以蝙蝠纹饰点缀,寓意八方纳福,福运亨通;背面以祥云及蝙蝠纹饰点缀,并叙写了其塔的概况,言简意赅,记载其不朽之盛名,让人一目了然。
《大报恩寺塔银条》全套一枚,含Ag.999纯银20克,由江苏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绝世珍品,弥足珍贵。
大报恩寺塔金挂件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即今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明清鼎盛时期,其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大报恩寺塔华美高耸,塔内壁布满佛龛,琉璃塔门装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金碧辉煌的大报恩寺塔被誉为“南京瓷塔”,代表着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融合。
金一文化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此款《大报恩寺塔金挂件》。产品雕琢精美,古朴典雅,正面选取了大报恩寺琉璃塔门为设计主体,塔门上的佛教题材图案栩栩如生,浸透了岁月的痕迹,透过琉璃塔门,华丽高耸的大报恩寺塔映入眼帘,金碧辉煌的建筑通过贵金属完美呈现;背面用代表吉祥如意的卷草纹加以点缀,刻有成色、克重信息。
《大报恩寺塔金挂件》全套一枚,含Au.9999纯金10克,由江苏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绝世珍品,弥足珍贵。
大报恩寺塔金挂件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即今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明清鼎盛时期,其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大报恩寺塔华美高耸,塔内壁布满佛龛,琉璃塔门装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金碧辉煌的大报恩寺塔被誉为“南京瓷塔”,代表着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融合。
金一文化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此款《大报恩寺塔金挂件》。产品雕琢精美,古朴典雅,正面选取了大报恩寺琉璃塔门为设计主体,塔门上的佛教题材图案栩栩如生,浸透了岁月的痕迹,透过琉璃塔门,华丽高耸的大报恩寺塔映入眼帘,金碧辉煌的建筑通过贵金属完美呈现;背面用代表吉祥如意的卷草纹加以点缀,刻有成色、克重信息。
《大报恩寺塔金挂件》全套一枚,含Au.9999纯金20克,由江苏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绝世珍品,弥足珍贵。
南京城市文化手册
金陵,建业,建康,集庆,江宁(艺术化字体加以体现)
南京,简称“宁”,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虎踞龙蟠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孕育了南京这座美丽的江南城市。南京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古迹众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差让这座城市积聚了灵气,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这样优越的条件让南京自古就为帝王所重视。
六朝古都
春秋战国时期楚威王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南京始称“金陵”;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定都秣陵,改名建业,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其后明朝定都南京城,“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首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
魅力南京
人文荟萃的南京历史悠久,在这里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浆声灯影的秦淮河缓缓流淌,述说着河畔曾经的繁华鼎盛;金陵毓秀的钟山蜿蜒起伏,浸透着历史的痕迹。在这里处处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南朝石刻,匠心独运;晋代书法,传承百世;文学巨作《红楼梦》演绎了江宁织造府的繁华;鸡鸣寺、大报恩寺等名刹传承了江南佛教文化;绚丽多姿的云锦美若天上的云霞,汇聚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的精华。造物主的巧夺天工将这块美丽的土地装点地美轮美奂,独特的文化底蕴为它增添了不少灵秀之气,大自然赋予的瑰丽随着古老的建筑以及传承的文化沉淀在这块土地上,承载了古老历史,延续了不朽文明。
古韵
南京之美,妩媚华丽,秦淮河畔的琴声留存了南京城千年的风韵。十里秦淮,六朝金粉,她像一个粉墨登场的花旦,美艳动人,一颦一笑都散发着永恒的魅力。这里有着江南的空朦烟雨,油纸伞、青石板沉醉在烟雨之中,古朴典雅中透出江南水乡的古韵。在暮色中渐渐明亮的灯火散发着迷人的光晕,含着羞、透着幽,一圈一圈像少女脸上的红霞,淡淡的月光洒在地上,如披上一层薄薄的纱衣,与灯光相衬,更显妖娆。有微风,轻吹过,有树叶,飘飘落,在风中微微摇曳的流苏,浸透在若有若无的香气之中,让人陶醉。这里仿佛是为才子佳人营造的风月佳境,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才子佳人畅游其中,吟诗作对,游戏赏灯,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在无声的岁月中缓缓展开。
博爱
南京之美还如同它的城墙一样,给人以厚实凝重之感。它见证了风云的变幻,将坚贞不屈的精神和高风亮节的品格融入在城市的血液之中。梅花吐蕊,傲雪迎春,是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心胸宽广、互助互爱的博爱精神更是南京的一个象征。这里的千年文化点缀了一个美丽的城市,更孕育了一个城市的灵魂,如春风化雨,渗入到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它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品一壶浓茶,知春秋交替,晓岁月甘甜,述说着南京悠久的历史。
包容
南京以其宽广的胸怀包容着一切,沉稳,大气。千百年来的荣辱沧桑,都积淀在它雨花石般的纹理中,融合成它的珍奇瑰丽。无论是湮没在古老城墙上的民间传说,还是街头巷尾香气扑鼻的鸭血粉丝汤,抑或是老一辈韵味十足的老南京话,这些都是南京的味道。淡淡的味道散发着南京质朴、厚实的气息,它的历史,就是这么延续下来,也将这么延续下去,任风雨变迁,博爱永存。
第三篇:南京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始终放在城乡社区、始终放在基层,始终放在“服务”上,以大力推进街镇综合文化站(文体中心)和城乡社区文化室建设为龙头,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为一体,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旅途中走出了“南京步伐”,即:“以政府主导,以民间社会组织为主体,以全民普遍参与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但是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市文化工作的实际,提出加快推进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和落后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2、奋斗目标。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到2010年,努力形成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比较充足、网络设施比较齐全、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比较有力、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比较完善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和文化南京建设相适应。
二、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以“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进服务”为目标,采用有线网络、无线发射和卫星补充等方式,扩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基本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地面电视、直播卫星交叉混合覆盖。彻底解决好全市“盲村”广播电视的覆盖,解决好贫困地区、贫困户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看。对经济欠发达街镇、贫困村、贫困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做到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防止“返盲”现象的发生。探索以接收直播卫星等方式来解决南京部分偏远山区、圩区农村有线电视全覆盖的路径,加快对区县近30万户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农村5万多贫困户广播电视的全覆盖;通过加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确保农户能够收听、收看到4套广播、8套电视节目。同时,理顺区县有线电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区县为中心、街镇为基础、服务广大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运行维护体系。增加广播电视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南京广播电视台逐步开办农村频道、频率,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各县和涉农区广播电视台应当加强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积极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和资讯服务,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
4、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由文化部门负责牵头组织,采用分级投入、共建共享、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机制,建设以金陵图书馆为龙头、区县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联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县级分中心,带动街镇及城乡社区服务点的建设。到2010年,实现各区县建有分中心。结合“街镇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街镇基层服务点建设;通过与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共建共享,完成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村村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建成南京市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与服务的虚拟专网,实现文化信息共享资源与南京自建特色信息资源在同一技术平台的发布和开放,市级中心和区县分中心的数据库资源共享、跨库检索和书刊借阅通借通还、在任何服务点在线查看全文资料、电子图书、学术期刊及自建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等资料等功能,使南京文化信息数字化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和“图书馆流动服务制”,建立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定期送图书到街镇和城乡社区。
5、街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全市114个街镇综合文化站的提档升级,按照目标任务责任书要求达标创优;加大对全市217个尚未建立文化室的城乡社区的扶持力度;区县文化馆面积不低于3000—4000平方米,图书馆面积不低于1500—2500平方米;街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不低于1000—2000平方米,并集图书阅读、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老年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100—200平方米。街镇综合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实行全额拨款,单独建制,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文化市场的职能,其业务由本区县文化局指导,日常工作由街镇政府管理。要落实街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每站必须配备1—2名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备。街镇综合文化站要创新管理机制,开展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升级活动,按照国家一级馆的评估定级标准,从场馆面积、藏书数量、数字化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进行对照检查,逐项落实。街镇综合文化站要达到“六有”(有场所、有设施、有队伍、有内容、有活动、有经费)。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室、要明确由专人具体负责,定期开展活动。全市每万人公共图书藏书量不少于1.6万册。2010年全面实现全市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城乡社区有文化活动室(文体中心)的目标。
6、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的改革。推动国有电影放映单位转企改制和院线制、股份制改造。培育发展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农村电影放映新主体,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广告宣传、设备维护等领域。完善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推动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的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活动,将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的放映纳入政府公益性放映的范围。加强农村电影设施设备建设,在实施街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中,统筹解决电影放映场所及相关问题。在全市实现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加快对各区县配备流动电影放映车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工作,到2010年,实现全市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
7、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整合现有农村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帮扶全市191个经济薄弱村建设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可使用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配备图书不少于600种、12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50种,配置电脑、电视机、DVD机等设备,并有相对固定、具有基本图书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到2010年,在全市农村所有社区建成农家书屋,加快推进农村书报刊发行网点的建设。
8、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工程。完善市、区县、街镇、城乡社区四级体育场馆设施网络建设,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努力在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活动、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宣传推广等方面搞好服务,让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倡导“社会体育社会兴办,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兴办公共体育事业,大力推进体育社会化、生活化、品牌化的进程。到2010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0%,其中城镇达到60%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人数占总人口的85%左右;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标准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96%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每万人达到12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03年底的0.94平方米上升到2.0平方米以上,其中,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0.3-0.4平方米。
三、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
9、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区县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各级各类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和广播电视台(站)、互联网的公共信息服务点和卫星接收设施公共服务管理系统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在城镇主要街道、大专院校、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规划建立党报阅报栏、售报亭。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宾馆、机场、火车站、客轮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要摆放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党报党刊供读者阅读。
10、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要发挥综合功能,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尽可能做到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在公益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文化设施,凡有条件的都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开放,实现全市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和共享。
11、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大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力度,尊重艺术规律,树立精品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加强策划和资助,集中精力,精心打磨,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鲜明个性、艺术水准上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的优秀作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文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安全适用的公共文化产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逐步增加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加强“三农”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12、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在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先进文化进社区、特色文化进乡村”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纪念日都应当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动员离退休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学生和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到基层提供志愿文化服务。不断丰富和创新群众文化内容,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歌咏、读书、朗诵、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继续办好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南京文化艺术节、南京市读书节、南京市学习节、“文博之夏”、市民学堂、“金陵五月风”文学艺术节、金陵合唱节、名家讲座等品牌活动,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南京人文资源优势,力争承办集聚效应强、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文化品牌活动。
1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鼓励多出快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建立网上博物馆、网上图书馆,探索发展网络出版、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产业的新路径。加强中国南京网、龙虎网等本市门户网站建设,充实拓展网上外宣内容,打造一批对外宣传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14、提高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要发挥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支持新闻传媒业、出版发行业、影视制作业业、演艺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数字传输业、会展博览业、工艺美术业、休闲娱乐业、教育培训业、印刷复制业、体育健身业等重点文化产业,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坚实的产品支撑。各类文化企业也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生产更多价格合理、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丰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拓宽选择公共文化产品的空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兴建大众化的影剧院,鼓励经营单位薄利多销,改变票价过高、群众消费不起的状况。发展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农村出版物发行、演艺、电影放映等文化市场;鼓励、引导农民和社区居民自办文化阵地。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15、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政府投资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图书馆和街镇综合文化站等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不得挤占和挪作他用,已被挤占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已被挪作他用的应当限期坚决予以收回。对政府兴建的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积极探索“国有民营”的新路子,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实行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文化设施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16、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要根据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台、电视台和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台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特点,分类制定建设标准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登记程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全市各类文化基金会和文化投资公司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
17、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积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发展和传播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借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以金陵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为龙头,加快区县图书馆与各地公共图书馆的联网步伐。加强区县图书馆镜像站建设,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为基层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加快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和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推进城市有线电视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改善和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效能。积极推进数字化出版、印刷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应用,构建数字化出版物的生产、传播和网络平台。加快建设全市广播电视监测网建设,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五、切实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
18、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文化南京的高度,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部署,发展改革、财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分工负责,党建、人事、司法、农工、教育、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对口挂钩帮促“一区两县”(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工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以及创建文明城市(街镇、村、社区、单位)和文化先进县(街镇)的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主动协调财政、人事、规划、土地、税收、建设等部门,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切实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的顺利建设、正常运转和公益性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市和各区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部门,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实现从以办文化为主逐步向以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以管理直属单位为主逐步向以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转变,从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逐步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为主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各级各类公益性文化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更应当把公共文化服务变为一种责任和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19、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定和出台《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经济政策》,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工商管理和价格政策、文化设施建设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每年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十一五”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十五”时期。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市级按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0.8元,各区县按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所辖街镇按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5元的标准计提专项经费,由文化部门用于开展公益文化活动。改进投入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主体的多元化。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6〕43号)的规定,严格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从事娱乐业、广告业的单位和个人,要按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时一并征收。全市要把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市和各区县财政继续设立和完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按2005年实际拨付数为基数列支出预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赞助、合作等形式,支持和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对捐助者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和奖励。放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准入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公益性文化领域,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20、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实施。编制《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着眼于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对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影剧院、新华书店、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微波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报批。市规划、国土、建设、文化等部门要加强沟通,科学论证、合理布局、依法办事,加强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经批准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82号)的规定和规划的要求原地或就近重建,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和配套建设,在老城改造、住宅小区建设和农村居住地集中建设等规划中,要根据人口数量、地域规模等实际,建立相应公共文化设施。在区划调整、镇村和社区合并中,原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要继续保留并充分发挥作用。到2010年,在全市城乡社区形成15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
21、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要选配好基层“两馆一站”负责人,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在选拔、任用馆、站负责人时,应征求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把懂业务、有能力、会管理、热心文化工作的综合性人才选拔上来,并享受本级中层干部待遇。要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有计划地对基层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十一五”期间对全市所有街镇、城乡社区文化管理、创作人员、民间职业剧团负责人等普遍轮训一次。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的考核,逐步实行“两馆一站”专业人员持证上岗。要建立和完善城乡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和公开招募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制度,每个城乡社区都应当配备1-2名文化指导员或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辅导和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院团改革中的分流人员到街镇社区,担任文艺辅导员、文化指导员或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培育和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文化中心户、义务文化管理员等。宣传推介、表彰奖励一批优秀的民间职业剧团、城乡业余文艺团队、文艺辅导员、文化指导员和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业务骨干和街镇文化站长和民间职业剧团演职员的职称申报、评定开辟绿色通道。
第四篇:南京文化旅游专题
南京文化旅游专题
---南京文化旅游:现状·难点·战略
09机械3班刘杰
目录
1、文化旅游的概念理解及其基本属性
2、国内外文化旅游主要开发模式
3、南京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4、南京文化旅游发展优势与不足
5、南京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与难点
6、提出南京明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前言
中文关键词: 南京,明文化,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发展
英文关键词: Nanjing , the Ming dynasty cultural,cultural tourist, cultural tourist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摘要:南京是一座国内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增强,旅游者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文化旅游由于满足了旅游者了解异地(异质)文化的需求受到旅游者关注,成为南京旅游的未来热点。本文从南京文化旅游的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南京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不足与问题难点,提出了南京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建议,希望对南京文化旅游的发展有所裨益。
正文
一、文化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这已是学界的共同认识。事实上,旅游本身即是一种文化活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如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者的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经营营销范围的不断拓展,文化旅游作为一个专业名词出现了,相应地对文化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但对文化旅游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各从所是,颇多争论,至今未形成定论。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文化旅游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利对文化旅游的研究。
文化旅游 英文名称:cultural tourism 定义:一种商业性的活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认识其他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并通过绘画、音乐、文学、工艺品等了解民族习俗、特征。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旅游地理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中国旅游文化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由于文化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消费性,享受性的综合性的高等社会活动方式,因此文化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消费属性,审美属性等基本属性。
二、文化旅游主要开发模式
纵观国内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大体上分为六类:第一类基于文化保护的文化(文物)展示模式,利用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民族文化、民族手工艺开展特色旅游,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文化遗址、古城、古镇、古村落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文化主题公园开发模式,如: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宋城等。第三类是文化旅游房地产模式,以文化和旅游打造品牌,凝聚人气,由此抬升地产市值。深圳华侨城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第四类是创意策划包装的艺术开发模式。如《印象》系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第五类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模式,如798、宋庄、桂林接力数码动漫中心等。第六类是高科技模拟创新模式,如应用数字仿真模拟和动画合成等技术创新的历史文化巨片《圆明园》。
三、南京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统计显示,南京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特色文化光辉灿烂,人均GDP接近6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超过75%,2009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13.45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5519.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2.1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5.1%;实现旅游创汇8.37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南京市重要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南京正步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优化发展阶段。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期,全力彰显城市特色、注重品质提升,成为南京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新的关注点。文化旅游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最重要的内容。文化旅游建设,关键在于文化,文化的核心在于南京的城市主题文化,只有彰显南京主题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才是有魅力、有个性、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主题文化是体现南京城市特质和城市精神的独特品质,主题文化对于文化旅游建设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打造南京文化旅游,才是属于南京自己的文化旅游,只有通过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打造南京文化旅游,南京的文化旅游系统才会统一、整体、完备、科学,同时在统一中体现主题文化亮点,在整体中突出主题文化特色,在完备中彰显主题文化气质,在科学中体现主题文化创新。
我市的政府官员、专家、旅游界和文化界人士都很重视南京的文化旅游建设,目的想通过文化旅游建设,让南京早日实现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
市委书记朱善璐:文化是南京之魂,用先进文化引领南京的城市发展,是南京独具竞争优势和城市特色的方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就是为南京今后的发展铸造一个“魂”。
前副市长蒋裕德:旅游促销也不是放放宣传片„„要动脑筋整合资源,扩大景点和资源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前市旅游局局长王成武:从国际文化旅游的发展看,文化正在成为世界各地旅游新一轮角逐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曾对中外游客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除了中山陵、雨花台、总统府、夫子庙等几个著名景点外,中外游客对南京的特色文化难以留下清晰的脉络和深刻的印象。这也证明没有文化脉络的景点是没有灵魂的景点。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陈梦娟:造成我市名景点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市目前的旅游线路是简单地按照地理位置和行车路线的方便来设计;城市可读,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使它们更好地保起来、亮起来、串起来、用起来、运作起来。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匡导球:南京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龙头产品不多,南京缺了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南京要整体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必须形成龙头,打造品牌。
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助理唐宁:南京可通过多种渠道向全世界宣传南京。
我市的领导和专家都对南京的文化旅游建设非常重视,指出了南京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关键点。总结他们的看法,提出关键词,就是——南京文化旅游建设缺乏统领总体的“灵魂”;缺乏整合资源的“主线”;缺乏整体布局的“脉络;缺少宣传南京的“渠道”;缺少独具特色的“标志”;缺少打造龙头的“品牌”。
不管缺乏的是“灵魂”、“主线”和脉络,还是缺少的是“渠道”、“标志”和“品牌”,终结一点,我认为南京文化旅游建设缺少的是主题文化。
何谓城市主题文化?凡有特色的城市,都孕育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基因,成为城市发展的灵魂。这种基因是由城市独有的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所决定的。这个城市所形成的独有的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就是城市的主题文化。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特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城市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精神的总和。
南京的文化旅游建设不缺文化、不缺特色,但是为什么没有取得强势的发展,没有铸就强势的品牌,就是因为缺少主题文化构建。城市文化旅游建设仅仅停留在就文化谈文化、就特色论特色的层面上是不够的,必须上升到主题文化的层面上来。文化的内容很广阔,很泛泛,不具有代表性,仅仅就文化谈文化,就容易造成文化旅游建设缺少灵魂。特色的内容很多,例如南京就有很多特色文化,金陵文化、民国文化、陪都文化、民俗文化,这么多特色文化,哪个才是代表南京的标志,哪个才是代表南京的品牌。而主题文化是通过深入挖掘整合城市的城市特质、城市精神、城市特色文化,定位出南京最独具魅力、最具有影响力、最具有发展潜力、最具有品牌塑造力,最具有核辐射力的主题文化。
仅仅就文化谈文化、就特色论特色、就旅游论旅游,往往不容易把城市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具体的旅游项目建设中去,往往使特色文化和旅游项目脱离,把特色文化游离于旅游项目之外,这样文化旅游建设就会出现缺失文化脉络,使文化旅游项目成为浪费资源的无用工程。而通过主题文化构建文化旅游系统,是以主题文化为统领,把城市特色文化融入到旅游建设的景观、建筑、经济、产业、空间等各方面的建设中去,使文化旅游项目处处彰显着城市特色文化的独特气质,使城市的独特魅力洋溢在旅游景点的角角落落。
城市品牌实际上就是城市的主题,城市的特质,南京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和推广实际上就是主题文化营销和推广,主题文化是城市品牌的基石。主题文化对于城市品牌的推广和营销,抓好实施推广、运用营销概念、突出品牌规划、做足特色文章,坚持突出主题化,注重特色化,提升名牌化三化战略,体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增强主题文化的国际性,战略性,前瞻性,权威性,从而塑造出南京文化旅游的强势品牌。
当下南京文化旅游建设,应该首先进行主题文化系统构建,有了主题文化,才能找到南京文化旅游的灵魂;有了主题文化,才能勾勒出南京文化旅游的主线;有了主题文化,才能把握南京文化旅游的脉络;有了主题文化,才能打造南京文化旅游的标志;有了主题文化,才能铸就南京文化旅游的品牌。主题文化使南京释放出鲜明特质和沁人魅力,主题文化构建出南京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元素和深层内蕴。通过主题文化构建,挖掘、开发和利用南京的文化资源优势、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通过主题文化构建,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南京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主题文化构建,把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使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产业优势等话题进行探讨;通过主题文化构建,让南京早日实现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
另外当前旅游文化庸俗化是发展我市文化旅游的一大问题,主要体现在表现在:
①对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科学的评价,夸大其词地进行宣传渲染。江南贡院中有许多反映当时应试仕子舞弊的行为,这的确是当时的一种现象,但贡院并没对其有给予科学的评
析,在宣传的侧重点上也有失偏颇,反面现象的夸大很容易造成负面的影响。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化的内涵,使文化走向庸俗化。
②为迎合一些旅游者的低级趣味,开发中缺乏对民族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低格调猎奇使民族文化庸俗化。例如桃叶渡附近的一些娱乐场所出现的不良文化倾向,应受到相当的重视。这使得游客根本没有投入的热情,或者产生抵触的情绪。此类现象的出现,恐怕与开发者们没有很好或根本没有遵循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性原则有很大的关系。
③开发中不深入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表现民族文化浓厚的民族性和纯术性,而是把它简单化,生搬硬套,使其庸俗化。秦淮地区的南京白话是金陵文化的强烈代表,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现今秦淮旅游地区的一些茶楼将之作为逗乐的一种方式,且表现内容低级乏味,丧失了南京白话应承担的表现力,令人惋惜。对秦淮精髓文化的不适当处理,让文化形式走向了反面,成为庸俗文化的帮凶。
四、南京明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南京,通过明朝统治的52年,首次成为全国性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其遗迹处处可见,所以如何开发明文化,加快明文化旅游发展的步伐,是目前南京旅游业的重要工作,根据南京的实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营造文化氛围。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营造景点文化氛围,是提高旅游品位的保证。
第二,突出特点,打造精品。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南京的旅游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主要表现在其明文化上。南京地区拥有丰富的明文化资源。明代南京城垣至今保存完好,是现存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城垣。明孝陵,夫子庙,阳山碑材等都拥有盛誉,浓郁的明文化气息,优美的环境,使人们能暂时摆脱繁忙的工作、焦虑的生活,感觉穿越时光隧道,亲身投入明文化中。而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在南京11年,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会使游客睹今思古,增长知识。所以,我们努力打造精品路线游,利用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提升旅游开发层次与水平。
所谓精品,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旅游文化精品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构成新的旅游吸引力。旅游文化精品就是制作精良、演艺精湛、能够代表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打造精品,应该对地方文化作进一步挖掘、提炼、升华,使形式上更具美感,程序上更紧凑,场面更贴近游客心理。把景点的景观与文学、历史结合起来,寓文化于山水之问,让文化融入旅游之中。特点不突出,应该利用其多元性的特点,综合分析,制定好旅游主题,策划好旅游线路;另外,通过举办各种大型节庆活动和以文体竞赛作为载体,既更新文化活动内容,又丰富文化内涵,扩大影响力,使活动本身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南京的旅游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景点尚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情态,对南京的旅游资源,省外的游客只识夫子庙、明孝陵,连朝天宫,灵谷寺,许多人都未曾听说,这既有未能打造精品的原因,也与我们的宣传不足有关。
现代宣传的手段很多,召开各类旅游招商会、旅游交易会和风景名胜区博览会,邀请旅行社、有关旅游经销的单位人员前来旅游考察,借外力扩大宣传等。
导游员是地方文化的无形载体,更是地方文化的代言人。优秀的导游员,能抓着地方文脉、理解其精髓,道出地方文化的神韵。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大多是传统的、历史的、静态的物象,只有通过讲解,才能显示出文化意味,由静变动,才有鼓动性。由于体制的原因,南京的许多旅游景点尚未安排有专业的导游员,而旅行社的导游员文化素质偏低,多是停留在组织照顾游客的工作上,以至于许多前来旅游的游客到来以后不知看什么、怎么看。就连莫愁湖,玄武湖风景区也没有专业的导游员。所以培训导游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对宣传地方旅游文化举足轻重。
同时,编写出版精美的景点导游词等有关资料和录制DVD光碟,让地方旅游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也是有效的宣传途径。
第四,联动策略。联动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联合行动。
根据桂东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以下的联动工作:
(1)行政联动。各县市、局处构建联合机构,统筹安排,共同营销,建立分工合作的营销模式,做好协调指导管理工作。
(2)景点联动。妥善处理各景点之间的关系,把周围相关景点连接起来,形成旅游系列,推出明文化主题旅游,提供一条龙服务。这样,可以让游客游览得到较大满足,提高旅游兴趣。
(3)项目联动,即在一个景区内,多种旅游文化项目同时进行。景点是静态的,适当举行一些民俗活动,游客进行互动,让声音、影像等让人感受明文化的氛围,借以增强景色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4)企业与研究机构联动。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宣传、研究,对有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光靠行政和企业还不够,应加强和研究机构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联盟。地方高校既有一定的研究理论,又熟悉当地情况,具有较大的能力优势。
通过联动,可扩大整体区域和旅游线路的知名度,打造出明文化品牌。
(5)科学利用,合理保护。旅游文化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发明文化旅游资源应掌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护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推出以历史文化、生态环保、休闲娱乐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将明文化有效地融入旅游活动中,丰富旅游内涵。所以一方面及时组织有关的专家对明文化资源环境进行研究评估,科学地规划旅游的接待量,制定明文化环境保护规划,把明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
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巍等.人类文化启示录.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01-17.[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5]北京市宏观经济学会.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公司,《北京后奥运经济》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年9月第1次印刷.[6]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分异与趋同.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次印刷.[7]田里.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次印刷.[8]杨国庆.可爱的南京丛书—南京明代城墙.南京:南京出版社,2002
[9]金陵旅游网http://
第五篇:泰禾院子系 传统文化鼎礼成龙功夫梦2
泰禾“院子系” 传统文化鼎礼成龙《功夫梦2》
泰禾“院子系”产品作为泰禾顶级生活范本,一直以来都饱受业内盛赞,成为行业标杆项目。近日,泰禾集团相关人士宣布,泰禾正式与国际巨星合作,并邀请成龙担当泰禾“院子系”产品的形象代言人,至此,泰禾“院子系”再次成为业内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日前,成龙《功夫梦》第二部传出即将开拍的消息,这恰逢成龙牵手泰禾集团,代言其最具中国文化韵味的“院子系”产品,如今,如此紧密的合作,让人不禁联想,中国院落与中国功夫这两个最具中国文化韵味的事物是否可激发大哥的创作灵感?成龙大哥会不会在泰禾的院子中安排一幕“大院里的中国功夫”呢?
据了解,在《功夫梦》第一部中,就不乏寺庙、竹林等众多中国元素。正所谓“中国龙,大院情”,因此,在《功夫梦》第二部中,是否会有“院子里的中国功夫”绝对值得期待!
据悉,中国功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在融合了道家“守静致柔”的哲学思想之后,才构成了中国功夫博大精深的武学理念。自学习武的成龙大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功夫本质是一种运动,和跑步、打球是一样的,为的是强健体魄。以武养德,有了德行就有了中气。”以修为清心静气、回归本心,这便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建筑文化中,这样的传承被“院子系”进行了完美的演绎。“院子系”巅峰之作中国院子,整个园区的规划,遵循儒家“礼序、围合、内圣外王”的理念,规划三街五巷八坊,以街贯通所有坊巷,形成有礼有秩的通道方法。坊巷围合,私密庭院,划分独立的自有空间,每个院子即亮且敞,更具生活情境。由此,中式建筑文化复兴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