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灯塔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第2课时导学案
黄河颂(第2 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歌词大意。目标达成: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作者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 》、《 》、《茫茫的西伯利亚》、《 》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赢得了“ ”的光荣称号。
2、读准字音
磅礴()()澎湃()()
气魄()高山之巅()狂澜()哺育()浊流()屏障()解释词语 狂澜: 山巅: 哺育: 滋长: 【创境激趣】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3.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4.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自学导航】
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3.根据“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划分层次并能概括大意
4、课文的结构
5、本文从那几个方面赞颂黄河的精神?
6、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7、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2、“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3、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层的情感与气魄呢?
4、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运用 拟人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华北 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奋起反抗的情绪。
2.“黄河”“河东”两句表明了华北人民抗敌的 有利的地理位置。
3.“万山丛中”和“青纱帐里”两句叙述了 华北人民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全民皆兵,英勇抗敌的事迹。
4.“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描写了敌后的广大军民拿起简陋的武器英勇抗敌的形象。
5.四个“保卫”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表达了 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归纳总结 】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本文讴歌黄河历史的悠久、气势的雄伟及精神的坚强伟大。作者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板书设计】 保护我们的黄河——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主体地位的确定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教学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以及由这一教学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的某些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并不十分充分,未能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推进课堂教学。
第二篇: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学案
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目标达成:
1、通过自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感受母爱,体会母爱的博大。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课文写了几次秋天看菊花?“我”和“母亲”各有怎样的表现?
2、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创境激趣】(内容略)【自学导航】
阅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要好好儿活”,回答问题。
1、选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2、将选文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1、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文中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语段阅读:母亲手上的年味
回答:
1.作者截取了哪几个片断来写母亲手上的年味?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母亲的手一入水马上就变红了。经过长时间的濯洗,母亲的手指又红又肿。”
3.你如何理解母亲的那双“因过年而变得丑陋的手”?
【归纳总结 】
1、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2、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娘俩
(苦)我俩 好好儿活
我们
【教学反思】
第三篇: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5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a、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在朗读在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b、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熟悉课文,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教学方法】:尝试、朗读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黄河。
2、让学生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激起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不同角度,不同地域的黄河,加深对黄河的认识。
(二)、过程:
1、介绍写作背景与作者。
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出示生字,让学生注音,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澎湃()()
气魄()高山之巅()狂澜()哺育()浊流()屏障()
3、朗读课文。要求,通过范读、自读、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容。
4、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结组讨论,教师指导,让学生明确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结构,并初步了解课文中心。
(1)、本课题目《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作者思路是“序曲—主体—尾声”请结合诗歌判断一下。
(3)这首歌词的一、三节是首尾呼应,但两段文字的着眼点一样吗?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4)赏析、探究:
1、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
这些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认为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近镜头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俯瞰全景 “望”统领 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纵向描写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横向展开
2、“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是哪句话?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黄河的自然特点
黄河的地理特征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摇篮 养育
黄河的历史贡献 屏障 保卫 臂膀 激励
4、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
5、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 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气概。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拓展练习:
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爱我黄河!爱我中华!【板书设计】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3《黄河颂》导学案长春版
黄河颂
【预习指导】
一、预习要求:
(一)初读诗歌,积累基础:
1.试读诗歌,圈点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正音,解释词语。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二)有感情再读诗歌,探究问题: 1.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2.初步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狂澜()屏障()浩荡()臂膀().....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巅: 狂澜:
发源: 屏障:.3、作者情况。
光未然,原名,1939年 3月,他创作组诗,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 时期现实的悲壮图画。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积累基础知识;
2.有感情反复颂读诗歌,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情感。3.自疑自问。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
本课是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螺旋式反复,如单元对《秋天》的教学提示为“加强诵读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学习本课也是继续达到这一单元要求。
【课堂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本课容易理解,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学生可能会在“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这一环节有困难,教师要给予指导。2.建议课时:一课时
二、重难点突破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技巧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诵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说明:诗歌的朗读节奏学习,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具体学习了,故本课朗读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
参考: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其中一节,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停顿等)——小组互读,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小组互评——展示学生诵读成果,学生互相品评、交流——师生齐读本诗。2.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技巧突破: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
教师可根据个人特长教师范读、示范写小诗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环节二:合作探究
1.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环节三:交流展示
1.诵读展示(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二人,可以是小组)2.问题讨论结果展示(小组代表发言)
五、课堂微检测
阅读《黄河颂》,回答问题。
1.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段诗歌的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句,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
3.这首诗歌写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请简述其事迹。
4.“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
1.第一段:点明黄河具有英雄的气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第二段:从不同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第三段:抒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坚毅执著的流向,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百折不回的韧性,横断南北的气概……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下的中华儿女而自豪。3.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大意正确即可)。
4.能举出古今炎黄子孙饮黄河之水、生息繁衍、借黄河之屏障抵御外侮的例子即可。5.指黄河向左右两岸延伸出千万条支流。【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来设计,建议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建议一: 试创小诗(仿照课文,描写自然界的某一种事物,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建议二: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建议三: 对比阅读:
A B 生命诚可贵,砍头不要紧,爱情价更高。只要主义真。若为自由故,杀了夏明翰,二者皆可抛。还有后来人。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生命诚可贵()②若为自由故()2.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A诗的哪两句与B诗的前两句意思相同?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B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革命精神? 参考答案:
1.①的确、实在 ②死亡
2.①后两句。自由高于一切,为自由献身,死得其所。②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者前赴后继,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二单元《黄河颂》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近黄河,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
2、颂读黄河,读出“英雄气魄”,读出爱国激情。
3、赏读黄河,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
教学重点:
1、颂读黄河,读出“英雄气魄”,读出爱国激情。
2、赏读黄河,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
教学难点:
1、赏读黄河,感受黄河形象,理解黄河精神。
2、教学过程:
一、走近黄河历史
1、情景导入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保卫黄河》 教师导入语:
同学们,毛主席曾经说过:“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誓死捍卫的家园。
可是,当日军举起侵略的屠刀,当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当上海失守、南京失守、徐州失守、武汉失守……当侵略军的铁蹄步步逼近我们的母亲河的时候,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时候,怎么办?每个中国人都在问自己。“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青年诗人光未然,音乐才子冼星海,用他们的作品代表每个中国人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也为我们留下了史诗性的音乐巨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包含八个乐章。这组歌1939年在延安一经问世,就迅速唱遍大河上下,激励每个中国儿女为黄河而战,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2、从题目《黄河颂》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哪个字是关键?(课前板书题目、作者)预设:说到歌颂、赞颂黄河即可。
二、颂读黄河诗篇 教师过渡语:
是啊,这是一首唱给黄河的赞歌。学习诗歌,想要深入理解还要多读。今天,老师挑战一下自己——范读朗诵词。请同学们听完后要给评价哦。
1、范读引导,感受技巧(教师范读朗诵词——学生评价试读)
过渡语:从点评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朗诵的行家呀,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朗读技巧,那自己试试。
2、小组练读---美读美评(展示的小组全部起立依次展示,后组评前组。其余小组倾听总评。点评建议:优点+建议,能示范朗诵更好。)
预设:抓住六个“我们”读出自豪、骄傲之情。三个“啊,黄河!”虽同是赞颂,但“摇篮”一段,这三个字要读的温柔而深情;“巨人”一段要读出力量,读得坚定;“一泻万丈”、“铁的臂膀”读出气势,情感达到顶点的激情。要引导区分不同后,马上试读演练——指导完善。
三、赏读黄河形象
一赏:黄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
教师过渡语:在颂读中,我们肯定对黄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请大家以赏析的目光再读课文,思考:黄河是一条河,黄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了?
1、浏览课文,看谁最先找出描绘黄河的的语句。(学生回答)
预设:描写黄河的语句:“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望”字统领描写。
2、齐读 谁能在黄河前加一个字概括这段话。板书望(绘)黄河
气势磅礴
3、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句赏读批注:黄河是一条的河。
自读批注——美读展示(先美读再展示,一人主持一个赏析点)学生展示,师生对话交流。明确:
预设1:抓住动词“奔、掀、结、奔、劈”等动词读出黄河”一往无前、无坚
不摧、历经曲折、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特点; 抓住“浊流、九曲”等形容词读出河水浑浊、蜿蜒曲折的特点等; 抓“万丈”“掀”等修辞赏黄河的气势逼人、势不可挡。
预设2:适时勾连衔接黄河诗句:古往今来,黄河雄浑的气魄,征服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优美诗篇。在作者的描绘中,还可以领略这是诗句的神韵: 紧扣诗句勾连“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这黄河的水夹泥沙,从我的指间划出。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勾连描写黄河的诗句。
二赏、黄河还是什么形象?
教师过渡语:黄河是一条河,它的磅礴气势令人震撼。可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黄河绝不仅仅只是一条河流。请同学们用心赏读批注第一处“啊,黄河——发扬滋长”语段,用词语(原词、自创均可)概括,对于中华儿女来说,黄河还是什么?并请结合文章语句和课外知识说明理由。看哪个组的词语最贴切,理由最充分。
赏读批注——合作展示(1人美读,1人解说)——教师补充,深入解读
预设:
1、是摇篮,有何作用?呵护中华民族 “几”字形形似反转的摇篮 呵护生命的摇篮 呵护文化的摇篮
2、是屏障(是巨人),为什么是屏障?保卫中华民族
地理上的屏障(从地里位置上阻挡外敌入侵。秦朝蒙恬在河套平原驻军,抵御北边匈奴入侵。日军害怕黄河的故事。呼应朗诵词“英雄的气魄”——民族精神,“体魄”——民族屏障。)
精神上的屏障(黄河在,家就在,民族就在,国家就在)
3、是巨人身上的臂膀,是哺育成长的乳汁。滋养中华民族
4、引导归纳总结:黄河像摇篮像巨人像母亲,呵护、保卫、滋养了我们中华民族。请在黄河前加一字概括这段内容。
学生回答。让我们用深情的颂读来赞颂她们吧:黄河——母亲。
四、感悟黄河精神
1、向黄河母亲学习什么?
过渡语:黄河不仅是一条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河流,她还是一位呵护、保卫、滋养我们民族的“母亲”。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日寇入侵、饱受屈辱的年代,我们中华儿女应向黄河、向母亲学习什么了?
预设:伟大坚强板书学黄河
伟大坚强
2、今日我们的誓言 教师过渡语:“伟大坚强”,在苦难的年代里,我们向黄河母亲学习“伟大坚强”,最终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一个词语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今天的中国,国力日趋强盛,经济日渐繁荣。习主席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建,带给古老的黄河新的生机。同学们能换一个相似的词语,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像你一样的!
3、美读课文颂精神
教师过渡语:黄河,以她磅礴的气势,母亲的情怀,启迪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要伟大坚强,要勇往直前,要开拓进取……作为今日之少年的我们,更要铭记并发扬黄河精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中国而努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颂读这献给黄河的赞歌。(全班分角色配乐诵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