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 黔之驴(第2课时)导学案
黔之驴(第2课时)
知识链接:本文为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以后的作品,有些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三戒》是著名的讽刺小品,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韦应物并称,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
第二篇: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内容标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远航的条件;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意义及地位。(2)倭寇的组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及概况,对戚继光的评价(3)葡萄牙对我国的侵略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前期,国家强盛。
2、目的:为了加强同 的联系,派遣郑和下西洋。
3、概况:(1)时间: 年,郑和舰队从 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洋。至 年,先后
次,到过亚非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
(2)交流:① 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②许多国家的 随船对前来中国访问。
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5、地位: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 元末明初,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商人和海盗。
2、背景:(1)明朝中后期,倭寇侵害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了我国主权。
(2)被明政府派往浙东沿海抗倭。
3、概况:(1)戚继光组建“ ”。(2)在 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3)进入福建、广东,平息了 的倭寇。
4、评价:戚继光是我国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 的居住权。【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郑和下西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见课本P85《郑和下西 洋路线》图)
材料二: 我国当代专家吴晗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探究思考】
(1)结合课文及材料一,说出该地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航海的出发地点是哪里?此次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指出郑和船队成功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4)你如何评价郑和?
二、戚继光抗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寇之患由来已久。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寇都被平息。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戚继光 【探究思考】
(1)倭寇之患开始于何时?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说出明朝中期倭寇之患的危害。
(3材料二中的“海波”指的是什么?表达了戚继光什么样的志向?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戚继光抗寇胜利的原因。
【知识拓展】
请你联系明朝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分析一下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是怎样的?
【巩固练习】
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葡萄牙占领澳门和中国收复澳门的时间分别是()
A、1553年,1999年 B、1554年,2000年
C、1355年,1999年 D、1533年,1997
年
3、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多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三篇:海南省海口市新盈中学七级语文下册第课《黔之驴》教学设计语文版-精
《黔之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1)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翻译文言文。
2、过程和方法 :
让学生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试译课文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最后由学生归纳寓意,即读----译----质疑----讨论----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⑴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⑵从不同角度品味寓意。(从驴的角度、从老虎的角度分别谈谈你受到的启示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1)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的方法
(2)理解“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二、作者简介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调任柳州刺史,逝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狠,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其作品文学艺术价值极高,和韩愈合称“韩柳”,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流于后世。著有《柳河东集》。
三、新课教学
1、朗读课文
⑴指名请学生朗读并作评价
⑵注意字的读音。
黔 qián 窥 kuī 骇 hài 遁 dùn噬 shì 狎 xiá 踉 liáng 憖 yìn 强调:“载”字读四声zài,不读zǎi。当表示“年”时读zǎi,如“三年五载”。“一年半载”。而表示交通运输时读zài.如“装载”。
2、译
⑴请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看书,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师巡视)。
⑵指名请学生翻译第一段。
⑶生译第二段(略)。
3、质疑、讨论
问题1:你能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来吗?
畏惧
好奇
害怕
(学生看书,之后举手)心理活动的有: 以为神
→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 → 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 →技止此耳
怀疑
胆怯
窃喜
表示动作的:蔽
窥
近
遁、视(之)、荡倚冲冒、跳踉 „„
问题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驴的吗?根据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学生讨论作答,明确:(1)叫声。
“驴一鸣”。(2)动作。如“驴大怒,啼之”。
问题3:开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驴的外表的?是从哪方面来写的呢?
生思考明确:“庞然大物”
是“形体”。
师总结:作者从声音、动作、形体三个方面来写驴的。
问题4: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生明确:因为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以为神”,当作神奇的东西。
问题5:虎后来为什么能吃掉驴?老虎吃掉驴的过程。
生明确:(1)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会叫,会踢,所以能吃掉驴。
(老虎知道驴的本领只会“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做到了“知已知彼,――― “百战不殆”。才吃掉它。)
(2)虎跳过去,咬住驴的喉咙,吃掉它的肉。即 文中所描述的,虎“跳―――― “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
师总结:看来我们今后再做什么事的时候,一定要熟悉对方或这种事物,才能了解它,从而战胜它(他)。
问题6: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
生讨论作答明确:
(1)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驴起初叫喊时,把老虎吓跑了,如果它这时候趁机逃走,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2)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本领,只会踢,当老虎看清了它的真本事之后,就把它吃掉了。
(3)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一种是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请同学们说说这两种可能的原因。
生讨论作答:第一种可能,如果驴掌握了真本领,有真才实学,那么它就不会被老虎吃掉。(从驴的角度谈的)。
第二种可能,老虎反复观察驴,已摸清了驴的底细,知道它只会踢,没有什么其它的本事,所以“断其喉、尽其肉”。(从老虎的角度谈的)。探究各种原因:
(1)我认为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老虎知道躲在树林子里观察驴,而驴却不知道观察老虎,就在那等的,所以被老虎吃掉。
(2)它不能做到知已知彼,虎非常了解对方,而它却不了解老虎,因此被老虎吃掉。
(3)驴对老虎不感兴趣。驴是吃草动物,不是吃肉动物。所以它不会吃掉虎,只能被老虎 2 吃掉。
(4)“好事者”如果不把驴运到贵州,把它运到别的地方,那它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5)这不怨驴,而怨那个人。
师总结:我们考虑的是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无非有两种可能,或者能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不论哪一种可能,只要能说明你的理由即可。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驴之所以最终被老虎吃掉,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本事。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掌握真本领,有真才实学,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总结寓意
寓言往往通过一定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那么这篇寓言借驴和虎这两个动物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纳寓意: ⑴从驴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⑵从虎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⑶从其它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讨论:(1)从驴的角度: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
(2)从驴的角度:我认为应该谦虚。如果驴不在虎的面前叫、不“鸣”,那它也不会被老虎吃掉。
(3)从老虎的角度: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多观察,多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4)从老虎的角度:我认为做事要谨慎,但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放弃,始终坚持。
老虎很谨慎。从哪里能看出来呢?
起初虎不了解驴的时候,它“蔽林间窥之”,躲在树林子里偷看,当驴一鸣,给老虎吓跑之后,它又回来继续观察,如“稍出近之”,“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可以看出老虎不貌然出击,不轻易出手,办事很小心谨慎。
老虎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放弃,始终坚持,依据是什么?
它被驴的叫声吓跑之后,又回来继续观察,找机会下手,直到吃掉驴。
师总结:虎没有被驴的叫声吓倒,没有被驴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们应该认识事物的本质,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同时也讽刺那些看似有能,实则无能,而又肆意逞能的人。我们应该掌握真本领。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我们应明确意识到:“真才实学”这四个字的重要。我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5、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
五、小结
通过学习《黔之驴》我们又掌握了一些文言文词汇,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一次性学习了三个成语,更感受了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受益匪浅。
六、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句子。
七、板书设计:
黔
之
驴
柳宗元
一、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四、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
黔 qián 窥 kuī 骇 hài 遁 dùn
(1)从驴的角度:黔驴之技: 噬 shì 狎 xiá 踉 liáng 憖 yìn
黔驴技穷:
(2)从虎的角度: 庞然大物:
二、质疑、讨论
问题1:你能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老 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来吗
三、总结寓意
第四篇: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课前先学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4分)
(1)汲()取(2)缺乏()
(3)根深蒂()固(4)孜孜()不倦
2.你认为下列字中哪个部分容易写错,要特别引起注意的。(6分)
(1)恭:
(2)赖:
(3)翰:
3.你认为下列字容易同别的什么字搞错,设计辨字组词题,并写出答案。(6分)
(1)惟:
(2)版:
(3)汲:
(4)榨:
(5)毫:
(6)尝: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 1
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1.给下列加粗词语注音
①模式()②关键()
2.解释词语
①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持之以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美国________家________,他曾发表过《________》等著作。
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创造性的思维还需要那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六段“我对此完全赞同。”这句话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词语。
①满腹经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奥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举一个生活中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流程
自学质疑
1、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自荐容易误读或误写的字词。
3、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②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
③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这里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简析。
④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问题探讨: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最好举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
5、从课文中找出你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解决。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学习我们在这学期已学过两个单元,该学些什么大家有了点经验,请同学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出示小黑板):
1.理解宇宙的特点。
2.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读疑研练过程:
1.请大家结合课后练习一,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习一。
(指生回答。)
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可能有争论,可引导学生看课文从哪里说起的。(从肉眼“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说起的,再写到行星,写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从而判断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从近到远。)
2.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学生回答。恒星2——9,星云10——11,银河系12——14,恒星系15——19)
3. 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恒星的特点吧。请一学生朗读2——9自然段。要求:
A.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第6自然段)
明确恒星是一个的星体。(自身会发光发热的)
B. 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句式为: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
(读后讨论,交流,点评)
学生在分析“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一句时,可能会认为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以下两句进行比较:
(1)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2)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
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用“——”,作比较“()”,打比方“===”)
5.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是无穷无尽,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和征服的,请齐读最后一段。
6.文章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我们对于这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让我们觉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准确。课后检测:
1、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1)、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2)、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刚刚过去的“六•一”联欢会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
B雅典奥运圣火抵达北京后,大街上到处是游玩的人,天黑了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CCTV”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主持人的常识性考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D.美国借搜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行掠夺石油资源之实,真可谓是事半功倍。语言表达
3、前面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今天又学习了《宇宙里有些什么》,看来,面对无穷无尽的宇宙,我们的知识真是有限的,请用一句话拟一条广告语,向别人宣传辽阔的宇宙空间,激励人们探索宇宙,希望你的广告语让人读后有向往之感。(3分)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黔之驴》教案(语文版)
黔之驴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成语,他们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律计穷”就是一例,他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文学体材,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介绍作家作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故世称“柳河东”。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威礼部员外郎。这是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遭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散文和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
《黔之驴》是他被贬为永州刺史后所作。是著名讽刺小品《三戒》(另有《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中的一篇。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事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点名学生试读
2.正音
黔(qián)好事者(hào)窥(kuī)慭慭然(yìn)骇(hài)遁(dùn)噬(shì)搏(bó)狎(xiá)跳踉(liáng)口阚(hǎn)
3.全班齐读
四、疏通字词
1.置疑
2.字词训练
船载以入(用船)驴不胜怒,蹄之(踢)
以为神(神奇的东西)技止此耳(罢了)
稍出进之(渐渐地)至则无用(却)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乃去(离开)
虎大骇,远遁(逃走)
以为且噬己也(将要)(咬)
觉无异能者(特殊的本领)(„„似的)
蔽林间窥之(隐藏)(偷看)
五、朗读课文并复述大意
六、课文分析
1.问:课文对驴进行了那些描写?
明确:体态:庞然大物;声音:鸣;动作:蹄。传神地写出了驴在“庞然大物”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2.问:是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明确: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3.问:课文对虎进行了那些描写?
明确:心理描写有:以为神 ;慭慭然,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甚恐;觉无异能者;终不敢缚;技止此耳。动作描写有:蔽林间窥之 ;远遁;往来视之,进出前后 ;荡倚冲冒 ;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
4.问: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食驴的动作有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
明确: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之心,他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弄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的要害,立即至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5.理解本文的寓意
明确:A、讽刺了那些表面强大,实际无能的外强中干的人。B、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七、材料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类,作三戒。”
——《三戒》序 本文省略的结尾部分:
“噫!形之庞而类有德,声之宏而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八、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九、板书
驴虎
形态:庞然大物--------------以为神
声音:鸣--------------甚怒
动作:踢--------------喜(技至此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