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导学案

时间:2019-05-12 23:3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导学案》。

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预习指导](第一阶段)

1、温故知新(方法指导:小组长组织同学早读、晚修、课间等任意时间放声齐读或自由读。)

(1)语文课代表组织听写课本的字词积累。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并摘抄在下面。

2、仔细揣摩下面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

①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⑤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3.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A.明喻

B.暗喻

C.借喻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②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课后巩固练习[基础巩固] 1.选出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A.发髻(jì)

肌肤(fǔ)

澄清(chéng)B.伦敦(dūn)

着落(zhú)

镶边(xiāmg)C.狭窄(zhǎi)宽敞(chǎng)

贮蓄(chǔ)D.水藻(zǎo)

害羞(xiū)

济南(jǐ)

2.仿句练习:仿照“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写两个句子。设若单单是有___________,那也算不了_____________。设若单单是有___________,那也算不了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C.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3.用“

”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

4.对加粗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同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5.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作()A.寓情于景 B.情景交融 C.虚实相生 D.情溢于言

[自我评价] 书写 分 准确率:优 良 中 差 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第二阶段)(一)预习检测

1.回顾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分享预习成果:组内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并有感情地去朗读分享。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2、划出文中所有运用修辞的句子,并且旁批用了哪些修辞,小组分任务讨论修辞效果。

(三)拓展延伸: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当堂检测](第三阶段)

选出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作业]

第二篇: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导学案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诗词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词。

2、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诗词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预习指导](师徒合作,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1.尝试组内提前背诵诗词两首《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并默写其中一首。(师傅向徒弟分享背诵诗词的方法。)

2.了解文体知识及作者(方法指导:在相关书籍、网络上查阅资料。将查阅的资料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

(1)《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2)李白,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好剑术。其诗多惊世之语,想象奇特,风格雄奇豪放,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熟读课文.(学法:a、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b、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C、小组内互相听写,或者小组长组织听写,书写工整、准确率高的可被评“写字大王”。听写在听写本上。)

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解释。

纤()纤 迢迢()..皎()皎 擢().. 1 脉脉()一水间()..2.翻译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课后巩固练习[基础巩固] 1.默写两首古诗《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性默写

(1)《迢迢牵牛星》中表现思妇情思悠悠、心乱神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渡荆门送别》中描写荆门一带壮阔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B.班会课上,同学们认真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C.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D.两岸的灯光倒映在崇阳溪上,真是五彩缤纷,景色怡人啊。

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5.仿写下面的句子。

例: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 书写 分 准确率:优 良 中 差 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第二阶段)(一)预习检测

1.师傅结合晚修预习检查结果,汇报预习验收情况。

2.师傅带领徒弟有感情诵读课文,检测字音熟悉情况,教师补充作者作品简介。

(二)朗读感知,师徒合作。

1、师傅带领徒弟朗读《迢迢牵牛星》,思考这首诗描写的重点人物是谁?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师傅督促徒弟圈画词语,并交流研讨。)

2、师傅带领徒弟朗读《渡荆门送别》,思考:“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师傅督促徒弟圈画,并交流研讨)

3、《渡荆门送别》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师傅督促徒弟圈画,并交流研讨)

(三)拓展延伸

赏析秦观的《鹊桥仙》,与《迢迢牵牛星》对比,师徒交流,分享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四)当堂检测

1.《迢迢牵牛星》是一首秋夜即景的思妇诗,巧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愁苦心情,实写________________ 的别离之感。

2.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无限思念之情。

(五)练习巩固

要求:完成导学稿部分的课后巩固练习,师傅检查,给予徒弟相关的评价等级。

参考答案 2.(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A 4C

第三篇:2017—2018学年七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2018-2019学学校9月月考卷

课外阅读

秋的济南 付秀莹

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

试卷第1页,总10页 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

试卷第2页,总10页 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张爱玲想必是偏爱月亮的。小说里常常写到月亮。月亮成了一对对俗世男女的仰望之物,是镜子

试卷第3页,总10页 里的意象,美丽而缥缈。女作家虽自认一身俗骨,究竟是有出尘之想的。

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弃舟登岸,去看趵突泉。趵突泉的盛名,是早有耳闻的,有天下

试卷第4页,总10页 第一泉的美称。今年夏天也曾来看过,果然名不虚传。老舍先生曾断言,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她一半的妩媚。这是真的。泉水滋养着这个城市,也浸润着这个城市的心事。是不是正因了这流动的泉水,才使得济南少了喧嚣的戾气,多了温润明亮的气质呢。朋友说,早些年,青石板街上走着,随意一踩,就能踩到泉水。泉城的名字,自然不是浪得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试想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地方?

这一回看泉,竟然正遇上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对于菊花,是暗暗怀着一种偏爱的。总觉得,人淡如菊这

试卷第5页,总10页 几个字,叫人说不出的喜欢。倒不是只羡慕菊的高洁,尘世中人,高洁不过是理想罢了。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却是心下追慕的。满园的菊,在秋风里开得恣意。各色的菊花,有的认识,更多的却不知芳名。喝茶赏菊,实在是秋光里的一桩雅事。看着满眼菊花怒放,泉水绕流,恍惚觉得,莫不是天下的秋色都在济南了。

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同曲水亭街相依偎,街随水走,水伴街行。青砖黛瓦的老屋,墙壁上有厚厚的青苔,晕染着斑驳的水迹,叫人想起光阴,以及与光阴有关的故事,还有这故事情节深

试卷第6页,总10页 处,流逝的匆匆的面影。门上大多有对联,词句古雅有味。记得夏日来时,有浣衣妇人水边忙碌,而今天气寒凉,也不知那浣衣人去了哪里,只见有老人水边廊下,对坐下棋。廊上挂着鸟笼。一丛月季,娇艳得无可比方。阳光晴好,照在水上,有水汽氤氲,恍惚间竟仿佛到了江南水乡。真是错把济南作江南了。自然了,若是真的把济南比作江南,到底是小看了她。这湖光山色树影人烟里,究竟多了北方的清朗寥廓,是齐鲁的气韵。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

试卷第7页,总10页 云集,多深宅大院。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随着人潮慢慢走,只见两旁店铺林立,各色小吃香气扑鼻,叫人暗咽口水。小贩吆喝着招徕顾客,人声鼎沸。谁能想到呢,当年的豪门大院,而今竟成了市井喧嚣的所在。走在人群里,觉得内心喜悦,安宁。私心里,实在爱极了这样的烟火气息。欢腾的,世俗的,有声有色有味,没有什么时候比这一刻,更叫人觉出肉身的真实的存在。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试卷第8页,总10页 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周围的逼仄拥挤,已不再叫人想到“一池新绿芙蓉水”的诗情了。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光阴和过往,沉在这芙蓉泉深处了。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1.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2.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5自然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从第6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

试卷第9页,总10页 “秋”的特征的句子,并作分析。4.下面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5.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的理解。

试卷第10页,总10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①山里看月亮;②泛舟大明湖;③芙蓉泉寻踪。

2.对比,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亲近来衬托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的特点。3.句子:“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虽有一种寥落之美。”

分析:从“芦苇飞白”“满池残荷”描绘出的荒芜变白、荷花残落可以看出已经是深秋了。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以的急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阵风吹落叶子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

5.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的是不同时代产笺不同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文化的积淀。【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答案第1页,总3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文中对月亮的两次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它可以让人“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秋天万物凋零,根据这一自然规律可知,第六段中的“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虽有一种寥落之美”所写为秋天之景,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深秋景物的特点,很有感染力。

4.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运用了比喻

答案第2页,总3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的修辞,不仅突出了落叶的颜色特点,而且形象地表现出它们被迅速吹落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此题作答时应扣住“变”与“不变”的含义,“变”指的是济南的风景与有原来有所不同,“不变”指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始终如一。

答案第3页,总3页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1单元 第2课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1单元 第2课

第1站《人生需要坚强》导学案 班别:________ 第______小组 座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坚强意志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是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保证。【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需要坚强的意志。【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课

怎样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二、课前预学:自主学习,感悟体验

1、为什么需要坚强的意志?

2、坚强的意志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课堂导学

(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阅读p14“思想驿站”,完成想一想的问题。

2、完成p17“活动平台”的相关问题。

(二)课堂小结,归纳整理

(三)、达标训练

1、北京奥运火炬手金晶9岁的时候,由于患上了恶性肿瘤,右腿不得不进行了高位截肢。但金晶并没有从此消沉,而是选择了轮椅击剑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下列最贴切的是()A.要志存高远 B.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C.自立自强是与生俱来的 D.要懂得绕过生活中的挫折

2、下列词语体现了坚强意志品质的是()

A、瞻前顾后 B、愚公移山 C、避重就轻 D、望而生畏

3、生活是美丽的花园,却也有杂草荆棘;生活是幸福的人生,却也有艰难困苦。困难和挫折总是和人们结伴而行。这告诉我们:()

A、挫折就是困难 B、挫折导致失败 C、挫折是人生的不幸 D、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4、材料:丁晓兵,现任武警某部团政治委员。20年前,他曾经感动中国。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他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去,但是自己被手雷炸伤,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他因此荣立一等功,荣获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

他是独臂英雄,更是一位常人。20多年来,面对残疾,他没有退缩,经过风雨的洗礼,他变得更加坚强。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二十多年来,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取得新的成绩,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200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丁晓兵同志“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2007年2月26日,丁晓兵被评为“2006感动中国人选”。

(1)丁晓兵为了保护战友而受伤,他是否做到了珍爱生命?请谈一下你的认识。

(2)20年后,独臂英雄为什么会再次感动中国?这说明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第2课第2站的预习内容

2、识记:为什么需要坚强的意志?

五、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1单元 第2课

第2站《勇敢面对风雨》导学案 班别:________ 第______小组 座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明确没有人生来就是强者,坚强的意志需要后天的磨砺及怎样磨砺坚强意志。【学习重难点】

1、掌握磨砺坚强的意志的方法。

2、把磨砺坚强的意志化作一种行动,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人生为什么需要坚强?

二、课前预学:自主学习,感悟体验

1、怎样磨砺坚强意志?

2、对挫折应采取什么态度才能起到磨砺意志的作用?

三、课堂导学

(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阅读p18“思想驿站”,完成“想一想”的问题。

2、请完成p21“活动平台”的相关问题。

(二)课堂小结,归纳整理

(三)、达标训练

1、因为青少年的坚持性、恒心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做事容易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所以青少年()

A、应该等长大后再锻炼意志 B、可以原谅自己的缺点、错误

C、长大后,自然就能做到持之以恒了 D、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锻炼自己

2、如果我们在“意志银行”里有关坚强意志品质的“存款”较少,我们应该()①磨砺坚强意志,树立明确目标 ②磨砺坚强意志,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③磨砺坚强意志,学会管理自己 ④磨砺坚强意志,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洪战辉荣获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在回答大学生提出的如何应对生活挫折时,他坚定地回答:“面对挫折,我没想到逃避,只是想着如何去面对!”洪战辉说:“少一点怨天尤人,多一分坚强,不断克服挫折,这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因为()

①正视挫折,才能走出挫折,得到磨炼 ②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③培养高雅情趣,要有乐观上进的精神状态 ④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助于帮助我们战胜挫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初中生处于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 B、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砺意志的好办法 C、意志品质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是相同的 D、磨砺意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5、生物学家说,飞蛾在破茧而出时,必须要以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坚强的意志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诗句中与之意思相符的是()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③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水滴穿石”这些典故说明了()

A、做就要做大事

C、做事要虎头蛇尾,否则就苦了自己

B、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D、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无兴趣的事不做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句话包含的意思()

A、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意志的培养也是如此 B、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

C、做事情就要做一点一滴的小事,不能做大事 D、只有从小事做起,否则便一事无成

四、课后作业

1、识记:怎样磨砺坚强意志?

2、完成第3课第1站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

第五篇:长城导学案第 2 课时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通过学习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我争取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在学习中我会激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想去了解更多中国的“世界遗产”。

学习重点:我要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和()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更深入地认识了解长城。

二、走进课文,了解长城

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写道:“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要仔细读一读课文,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要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

1.品读课文,寻找“奇迹”。(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我通过认真读文,知道长城很“长”。你看“远看长城,它像一条__”作者把“长城”比作,写得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长城的“蜿蜒盘旋”,在这里我也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________。从“一万三千里”我读出了长城 好长呀!好雄伟呀!

②我要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一段,一定要读出长城这种雄伟气势。(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我通过细读这一段,能把表现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这些特点的词句用“ ”划出来,如:巨大的()和()。也理解了长城的()和()。我觉得长城的设计实在巧妙,这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高度体现!②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能修筑在这崇山峻岭之间,这么巧妙的设计能出自劳动人民,真叫人惊叹!我要和同学一起带着自豪的感情读一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这一段,我感到古代劳动人民真是了不起!我要把他们付出血汗和智慧的句子画出来反复品味,如:“数不清的条石” 等。

②每每读到这些话语,眼前仿佛出现了当时的情景,我想大声朗读,以此表达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与赞叹,读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

2、感情诵读,赞美“奇迹”

这篇课文写得真好,我想带着感情认真地读一读,还要把我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三、学完课文,感受美:

我眼中的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中的劳动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伟大的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链接:

读外国名人参观长城后说的话,读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

五、自选作业:

1、当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长城。

2、我要搜集了解更多我们国家的有关长城的图片和资料。

【合作探究】

阅读文本

建议:小组展开,采用多种形式,边读边勾画,要有感情、熟练。

文本探究

探究一:作者远看长城是什么样?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相关句子:

个人体会:

探究二:作者登上长城,看到长城有哪些构造? 列举具体构造:

解析指导1:它们的位置、样子和作用是什么?根据文字和图片画出示意图,尝试着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

解析指导2:你若是登上长城,目睹长城的雄风,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探究三: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导3:查找“奇迹”一词的含义,体会长城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

解析指导4:把在文中找到的相关语段,读一读,用双色笔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加以体会。从“数不清、无数、一步一步、抬上”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因而发出了()的感叹。

体会“凝结”一词,说说这里指的是()和()相凝结,凝结成了()。为什么用“凝结”一词。

探究四:

课文作者采用哪些观察顺序来描写长城?

解析指导5:

句段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句段2: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哟普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句段1中,表示角度的词语是(),句段2中看出作者观察点的词语是上述两段,作者分别从()和()角度观察长城,所观察到的长城特点用句段中的词语表示是()和()。

句段2介绍长城的构造时,作者以()为中心,分别介绍了()、()、()上的相关构造。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部分)顺序来写。(正确的下面画横线)综合探究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影响?(小组展开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解析指导6:第一、从历史上说,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讲,这一工程都是得不偿失的,我们可以通过“孟姜女”的故事了解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个角度看,长城可以说使我们历史的屈辱,是古代君王残暴、懦弱的表现。

第二、从巨大的工程量来说,是个2000多年,劳动人民在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修筑了这样宏伟的工程,不得不让每个中国人深思,我们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民族精神。同学们还可联想一下汶川地震、甘肃的泥石流等等。来进一步体会我们民族的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城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1、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崇(cïng)山峻岭

凝(níng)结

陡峭 B、堡垒

气魄(pî)

屯兵(bīn)C、嘉峪(yù)关

盘旋

打仗(zhàng)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 美好

② 赞许

③ 地名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到场的嘉宾都是来自大连的青年朋友。()

浙江嘉兴的南湖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① 聚集

② 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里有三个年轻人报名参军。()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3、读课文中的段落,完成练习。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额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①、带点的词说明作者由()联想到了()。

②、用“﹏”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

③、画“——”的词告诉了我们什么?

④、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长城与劳动人民。

建议:可用积累到的名言警句或古诗词表示。

4、拓展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1935年10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望断:望尽。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你最喜欢那句?为什么?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长城导学稿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第七册)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长城导学稿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第七册)2011-11-23

立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稿

课题:

17、长 城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何锦弟

审批:覃梅君

时间:第 八 周星期

2011 年10月

班级: 四(2)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点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是自学性训练,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间的交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求的精神,是教师的教学常规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集中一个话题或知识点,可以不受课文记叙顺序的限制,可以加入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畅所欲言。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及时点拨指导)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谁能读出长城的“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你了解的资料还有哪些?想象古代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4、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体达标

(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写法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pán xuán

bǎo lěi

zhì huì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婉()

凝()

杖()

魄()

峭()

蜿()

疑()

仗()

魂()

俏()

六、板书设计:

远望

长龙

六千多公里

观察

近看 高大坚固

1、长城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

第五组课文单元导学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到以后的学习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让学生充分感悟“世界遗产”的魅力。

第17课《长城》导学案

科:

级:

四年级

题:

型:

时:

两课时

间:

10月30日

主备人:

修改人:

审核人:

邹春莲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方法:

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朗读品味→反馈、检测

学习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者图片资料。

预学案:

一、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预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划出不认识的字。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布置学生整理自己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者图片资料.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总体特点。

3、了解作者的观察思路和文章的整体脉络。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堂环节

我的想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3分钟)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检查新词认读情况:、强调字形难点、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师重点强调:

①容易读错的字:旋、隔、屯、垒 ②容易写错的字:崇、嘉、慧、魄

3、解释新词: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4、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1、用多种方式认读新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垛子、瞭望口、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血汗、智慧、凝结、气魄雄伟、奇迹

2、? 用熟悉的识字方识记生字。

3、? 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4、选择喜欢的段落汇报初读情况。)

三、自主合作,初识长城。

(20分钟)

1、让学生根据学案小组交流,完成自学。

2、汇报交流:

(1)检查读课文的情况,知名轮流朗读。

(2)说说整体印象。长、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独一无二。

(3)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四、检测、反馈。(7分钟)我们来填一填,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练习:说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什么意思? 本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看长城,主要写长城的(),第二自然段()看长城,主要写长城的()。第三自然段展开()。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在阅读中深入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和“气势雄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当小导游向同学介绍长城。

课堂环节

我的想法

一、复习导入(2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汇报。

二、细读探究(26 分钟)

出示学案,自主学习:

(一)、远看长城。填句子1,分析作者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写作。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近看长城。交流问题2、3

(三)、有长城想到。指导有感情品读重点句:(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4、朗读最后两段。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 崇山峻岭之间 蜿蜒盘旋。从 东头的山海关 到 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说话训练(6分钟)

读完全文,你能说说为什么称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吗?

推荐一两名小导游介绍一下长城。汇报交流

四、反馈、延伸,读写结合。(6 分钟)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长城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 血汗智慧

伟大奇迹

下载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