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利与弊及对策思考

时间:2019-05-14 22:0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利与弊及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利与弊及对策思考》。

第一篇:浅析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利与弊及对策思考

浅析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利与弊及对策思考

摘 要:网络游戏有利于大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过度网游会使大学生身心受损;道德缺失走向犯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导致人格异化;人际交往障碍。应通过规范手机网络游戏市场、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等方式对大学网络成瘾实施预防和救助。

关键词:网络游戏 大学生人格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01

当代大学生是与网络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4G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已经融入到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超强娱乐性和交互性的手机网络游戏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的形成,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人格,即精神面貌、行为规范、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

一、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积极意义

网络游戏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便利的交流平台,在虚拟世界里面,大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自己的个性,追求自我的实现。网络游戏的隐蔽性使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发展,在游戏中他们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跟什么人交往,都需要自己独立做出判断和选择;网络游戏的平等性特点,体现在网络游戏中的使用者不分贵贱、地位高低,他们都是平等的一员,通过同等的途径来获得所需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平等观念;网络游戏丰富的内容,大量的信息,增加了大学生接触外界信息量,通过多样的网络信息、多样的思想、多元的观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更能帮助他们打破某种固定的局限的思维方式,突破狭隘的校园生活圈子和交友范围。

1.有利于大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网游IP游戏以角色扮演类游戏为主,占比达55%。玩家要在游戏中充当主角,就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网络游戏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预设的强制目标,没有存档重来的机会,没有明确预知的结局,每一个选择都将成为永远的历史,每个玩家都在影响着他或被他人影响着。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未知性使得游戏成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执行序列,不是一个知识复制性的结果,从而使游戏的参与者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开拓。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网络游戏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人的思维空间也随之拓展。网际的精神交往需要更宽广、更包容的胸怀;需要更多的学习、借鉴;需要更全面全方位的沟通、理解,当然也需要更强的鉴别力。网际游戏是开放式的游戏。网络游戏空间大,比较随意,进退比较自由。于是,网络游戏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大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主动了解各种信息,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建议;游戏过程中,游戏主体肯定会遇到平时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自己独立解决,促使其做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努力和尝试。开放式的网络游戏中,大量的真善美、假恶丑信息一同展现在大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和甄别,经过自身的判断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开放、平等、民主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在人机对话的网络游戏中,能充分锻炼自我,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

3.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网络游戏可以提高大学生猎取知识的能力。网络是一种知识的载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网上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供了宽广环境。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开发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完善、综合、渗透与发展,也使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践中得到提高;其次,网络游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是创新思维。网络游戏过程中信息量大,可选择性强。在选择信息过程中,有助于大学生锻炼选择能力和决策能力。网络还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空间,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网络游戏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亲和力,很多人为了逃避现实空间的苦恼、摆脱肉体的束缚,表现出独居需求。一旦进入到虚拟世界,为宣泄心中的苦闷和寻找精神的依托,又表现出乐群的倾向。在网络空间,存在着人数不等,但兴趣相投甚至感情融洽的群体,他们通过文字进行沟通,达到相知相识,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大学生适度的参与网络游戏,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道德责任感,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现实人际关系。

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消极影响

2017年上半年,超过50%的中国移动游戏玩家日均游戏次数大于3次;日均游戏时长约为1小时;游戏类型的多元化以及精细化,特别是优秀的RPG和MOBA等重度游戏不断涌现,让玩家每日游戏次数以及在线时长出现增长。无节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甚大。

1.身体健康受损

网络游戏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学专家指出,由于上网者长期缺乏与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自以为是,自我封闭,导致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脱节。把网络当成现实生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属于抑郁性神经症。医学上把这种症状称作“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大学生长期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使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2.道德缺失走向犯罪

目前的手机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一些大学生受游戏的影响,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自己目的的方式合情合理。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目前,因为玩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已占到青少年犯罪的 10%左右,而且呈逐步上升趋势。

3.心理异常人格异化

长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首先,聚焦手机玩游戏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长时间玩游戏机,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其次,大学生对手机网络游戏成瘾后,一旦停止网络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它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食欲不振,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机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第三,网络游戏成瘾还会使成瘾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

4.人际交往障碍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如果迷上手机网络游戏,势必会大量占用有效时间使学习兴趣下降,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的时间减少,逐步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关键性因素有社会背景和心理因素。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一般都会与老师、同学产生交往障碍,产生较深的“代沟”问题。另外,这部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人际互动中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妒忌心强、自卑、敌意、偏激、退缩、不合群等等。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

三、对策

通过对手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网络游戏对当代大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如何有效的限制、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手机网络游戏,用手机网络游戏的积极影响塑造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重要问题。首先,应规范手机网络游戏市场,提高手机网络游戏平台的准入门槛,尽可能过滤手机网络游戏里的黄色暴力色彩。其次,应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克服对网络游戏的迷恋与依赖。再次,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最后,应积极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实施预防和救助,培养其良好的日常习惯和行为方式。

总之,手机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应通过积极的方式去引导、调理和重新确定手机网络游戏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定位,塑造大学生的良好人格,克服手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状况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而大学生作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群体,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其他群体。伴随网络高速发展的则是网络游戏的兴盛,网络游戏本身没有错,而且玩网络游戏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将对我们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能真实的了解到大学生网络游戏的现状,包括态度、时间、影响因素等问题,探究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及解决方案等。同时希望能给学校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让学校重视大学生的网络游戏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游戏现状(游戏类型,游戏时间、时长、地点,上网的金钱来源),进行网游的原因及对学习的影响。

三.研究范围、地点、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本次调查不限范围和地点,主要借助网络的作用,在网络上发调查问卷;通过其他朋友和同学的帮助进行调查,然后回收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为专科及专科以上的高校大学生。分析单位为本次调查的小组成员。

四.调查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方案

本次抽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样本量初步定为1000人。

五.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案与分析方法

1. 文献调查法,研究资料包括以前对大学生网络游戏状况的调查资料,包括图书馆的有关书籍和网络上的学术论文。2. 调查问卷。通过我们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调查。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方法有三个形式。方法一:利用网络投票的软件,在比较著名的网站或者论坛上发起投票,投票样式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方法二:将调查问卷做成word格式的问卷,通过邮件发给同学,然后同学帮忙转发并回收;方法三:做出纸质版的问卷,在市内的几所大学发放并回收。

六.研究人员的组成课题组成员

七.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安排

研究时间初步确定为一个月的时间。本次研究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利用一周的时间收集研究所需资料,确定调查问卷的内容;第二步,两周时间,通过网络投票调查和在大学校园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同学们的网络游戏现状;第三步,一周的时间回收并筛选问卷,剔除无效问卷,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经费方面,主要支出为调查人员的食宿费(根据人数及调查范围确定)和调查问卷的打印费

问卷

大学生网络游戏的现状调查问卷大学生网络游戏的现状调查问卷大学生网络游戏的现状

调查问卷大学生网络游戏的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 你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大

学生网络游戏的喜好程度,帮助同学们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从而更加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下面有几个问题希望你能抽时间来如实填写。调查可能耽误你几分钟的时间,请您谅解,同

时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你的性别: □男□女

2.你在校读大几:□大一□大二 □大三□大四

3.你平均每天上网几小时?□1小时以下□1—2小时□2—3小时

□3小时以上

4.你现在或者以前有玩网络游戏吗?□在玩…… 跳至第5题□以

前玩过□没玩过

5.你经常玩网络游戏吗?

□偶尔□经常

6.你每天会花多长时间玩网络游戏?□1小时以下□1—2小时□2

—3小时□3小时以上

7.你玩网络游戏的类型是:□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多人在线游戏□

网页游戏

8.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玩网络游戏?□小学□初中□高中□大

9.怎么会开始玩网络游戏?□亲友推荐□广告吸引□消磨时间

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

10.你一般在哪里玩网络游戏?□家里□宿舍□网吧其他___

_______________

11.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完网络游戏的?□打发时间□喜欢网游□想

在上面交朋友,交流经验□出于金钱利益

12.你现在同时玩几种网络游戏?□1种□2种□3种□4种或

以上

13.你获取网络游戏的途径是:□朋友介绍□上游戏网站了解□浏览

网页时遇到其它______________

14.你比较喜欢的游戏类型是?(多选)□格斗类□体育类□赛车类

□益智类□角色扮演□即时战略其它______________

_

15.你目前在玩的网络游戏是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

_

16.请问网络游戏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任务吸引人□永久免费

□游戏剧情好□可打发时间□和朋友玩有趣□画面好□PK其它_________

17.玩网络游戏时,你最想体验的是什么?

□展现优于他人的游戏操作技术□每次对局都要赢对手□等级、称号或者

积分要比别人高□高放松和休闲□网络交友

18.你认为游戏设置防沉迷好吗?□好□不好□无所谓

19.你每个月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是多少?□10元以下□10元—30元

□30元—50元□50元以上

20.你购买过哪些游戏周边的物品?鼠标键盘□装备□攻略书□

游戏玩具或者公仔□没买过

21.你现在比较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收费的□付费的□无所谓,只

要游戏好玩

22.你认真玩一款网络游戏的时间是多长?□1个月到3个月□3个月到6

个月□半年到一年□一年以上

23.你觉得玩网络游戏会影响你的学习吗?□会□不会□不确定

24.你会逃课玩游戏吗?□经常□偶尔□不会

25.你上课或者休息的时候会不会想游戏的场景?□经常□偶尔□不

26.你觉得自己对网络游戏□沉迷□有所依赖

□可有可无的玩

27.身边有亲戚朋友玩网络游戏吗?□有□很少□没有 28.你觉得

大学生应该怎么对待网络游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谢谢您的参与。

第三篇: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

一、前言

生活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注意到有些人天性乐观开朗,而有些人则总是抑郁沉闷;有些人喜欢交际,而有些人则缄默内向;有些人总能积极主动的抓住机遇,而有些人似乎天生谨小慎微。人类这些不同特点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其实,这只是人格不同决定的。

“人格”一词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那么,究竟是谁在决定人格形成和发展——遗传、环境,还是其他因素?

首先,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讲,人格显然受遗传影响。行为遗传学家在人格遗传方面得出结论,在人格的大五因素(外倾性、神经质、认真性、宜人性、开放性)中,其总体遗传率大约40%,而另外对人格起主导作用的则是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环境。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施行者,因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

二、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

父母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儿童发展、对儿童期望及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和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所以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儿童的成长意义重大;同时,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基础,直接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采用,与儿童的发展更是息息相关。甚至一些研究者还认为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仅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间接因素,它可以通过影响父母的教育行为、父母的教育认知过程来对儿童的发展起作用,而且也可以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直接因素而存在。

(一)父母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家庭教育的重点

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由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亲子观、教育目标观、教育期望观、人才观等要素综合构成,其中儿童观、教育观、亲子观是核心要素。科学儿童观是科学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的基石,它影响教育观和亲子观的形成。各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最后形成了整体的家庭教育观念。所以,转变或改善家庭教育观念需要从各个构成要素入手[3]。

科学的儿童观是科学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的基础,首先,儿童既不是一个缩小了的成人,也不是无知无能的白板,而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独立的个体。

儿童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儿童的教育要结合儿童的自身特点进行,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儿童是一个有着主观能动性的社会个体,其发展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积极能动的方式与他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科学的教育观是科学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的关键要素,承认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承认教育的非万能论,承认教育的有效性,承认儿童的发展是先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否认教育无用论。这是形成科学教育观的前提。

平等亲子观即“亲子平等”是现代幼儿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科学家庭教育观念的重要前提条件。平等亲子观的形成至少需要做到下列三点:首先,平等亲子观必须建立在家长和儿童彼此尊重的基础之上。古往今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儿童对家长的尊重,但父母对子女的尊重却很少被提及。父母如何尊重孩子的权利、人格、意愿,这是平等亲子观面临的首要问题。

其次,儿童和父母的彼此了解、相互沟通是平等亲子观的前提条件。在生活中,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可以抛开家长与子女这种关系,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将有助于彼此间情感的增进、沟通的顺畅、了解的加深。或者,也可以通过互换角色的方式进行换位思考,这也有助于相互理解、加深情感联系。

再次,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是平等亲子观的集中体现。孩子不是父母的缩影,不是父母意愿的反映者,不是父母希望或梦想的实现者,而是一个有着自己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独立于父母的独立个体,只有认清这点,才能真正表明平等亲子观的形成。

(二)家庭教育观念更新的实施途径

目前,引导家长教育观念的主流力量不是专业机构,而是电视和图书等传媒机构。虽然,有关家庭教育的电视节目和图书为改善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仅仅依靠这两种力量的自发作用尚不足以完成培养正确教育观念的任务。首先是家长对电视节目的收看和对图书的选择都存在较强的随机性,难以提供稳定而系统的指导。其次是家教图书市场良莠不齐,既存在着一些高质量家庭教育指导产品,也存在着很多观点偏激的、甚至不科学的误导性读物。因此,还需要有关机构给予恰当的引导。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人格的形成、培养和塑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任务。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人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具有两大基础,一是遗传生物基础,一是环境基础。性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型等因素是由遗传决定的。没有与生俱来的生物性的个体(包括它的生理器官和系统),人格便无从产生。人格的形成和表现,同时也离不开个体生存的环境。有些环境因素影响着所有的个体,有些则仅影响特定的个体或某些个体。人格的形成和表现都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家庭环境的各处因素,例如家庭结构的类型(如残缺家庭、寄养家庭)、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子女的多少都会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庭教育,在儿童人格形成上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1、家庭;

2、学校;

3、儿童所在的集体;

4、儿童本人;

5、书籍;

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了解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培养和塑造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一、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儿童与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接触机会多,影响面广泛。从儿童受教育的顺序来看,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才是学校教育。我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人格、举止言谈、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儿童,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教育科学研究证明,从出生到7岁,这是一个人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发展的最旺盛时期。此时儿童生活在家庭及周围环境中,外界刺激会在他们大脑里留下痕迹,刺激反复呈现,就会转化为内在信息,促进儿童大脑潜能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发展。而此时儿童大脑潜力的'发展又对未来的学业和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其人格的形成也有深远的影响。

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儿童的最亲密的社会生活群体,家长与儿童之间具有血统的亲密情感。

在这个集体中,家长对儿童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抚,这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此指出:“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缺少父母之爱的儿童,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经常处于紧张忧虑之中,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都十分关注儿童出生后与父母分离对其成长的影响的问题研究,他们一致认为,儿童出生后与父母分离,将使儿童产生精神上的痛苦和焦虑,影响其整个一生的人格风貌。一般认为,所谓“破裂家庭”对儿童人格形成有较大的影响。破裂家庭有两种情况:一种为父母死亡,一种为父母离婚。这两种情况对儿童都是很不幸的。有人认为父母离婚,甚至比父母死亡对子女的人格影响更大。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很悲观,人格孤僻,心情苦闷,一遇不顺心的事,易钻“牛角尖”,但也可能具有坚强、果断、自立的一面。有些调查还表明:破裂家庭中子女的犯罪率也比一般家庭的子女要高。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等方面的影响来实现的。

1、父母言行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儿童的许多态度和行为不是直接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通过对周围环境中的榜样的模仿获得的。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最直接、最经常的榜样。一般来说,孩子会静悄悄地学习家长的言行举止:母亲爱打扮,讲虚荣,孩子也爱打扮,讲虚荣;父亲脾气暴躁,举止不文明,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待人接物的态度,父母的情感、意志、理智等特征都是儿童早期学习的榜样,在孩子身上能看出父母的影子。

2、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因为是独生,全家人一切都围着孩子转,一切都顺着孩子来,这种娇生惯养的孩子,容易形成一些什么样的人格呢?

(1)胸无大志,安于享受,不求进取。

(2)任性、自私、脾气暴躁。

(3)怯懦、娇气、不能吃苦。

(4)胆小怕事。

(5)懒惰、依赖、独立性差。

有些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所以对孩子常常施之以“棍棒教育”,其结果同样给孩子的人格发展以很坏的影响。有的孩子在体罚之下,长期在压抑和畏惧的精神状态中生活,致使从小人格就变得抑郁、颓唐、精神难以振作起来;有的被打怕了,失去了少年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的天性,变得呆滞又怯懦;有的为了逃避挨打,学会了撒谎,不诚实,对大人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有的孩子经常挨打,变成了“厚脸皮”,毫无羞耻之心,破罐破摔;有的甚至变得冷酷无情,寻找对象,以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憎恨。

3、家庭气氛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在宁静愉快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冲突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人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家庭,夫妻之间相亲相爱,兄弟姐妹之间互敬互爱,与邻里相处相敬如宾,往往易使儿童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反之,一个家庭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经常打骂争吵,往往会使儿童形成粗暴、蛮横、孤僻、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

4、父母的文化程度,尤其母亲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

总之,人格的形成,起之于童年,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作为父母不仅要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而且更要承担教育的责任,应该高度重视儿童良好人格的早期培养,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从幼小抓起,从细微入手,逐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为其以后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

第四篇:论手机对大学生的利与弊

论手机对大学生的利与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手机也经历着不断的更新和翻代。还记得十年前的手机无非就是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仅此而已。到现在的手机功能异常强大,上网,视频等多种功能被开发。大学生手机拥有量也逐年增加。在校园里,你会发现,无论是在什么场合,很多大学生的手指都在手机上飞速地按着。在路上,在课堂上,在食堂里„„不断的按着他们的触屏手机,他们的高质量手机。十年后,手机在中国大地上撒下了天罗地网,手机形状的袖珍化和价格的“平易近人”化,使手机族的势力扶摇直上。在校大学生作为信息的敏感反应者,已成为手机族的一支潜力巨大的新生主力军。

然而,现代手机的弊端逐渐显现。手机为大学生逃课、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

1.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手机传递信息方便快捷,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就可以告之逃课的同学老师点名的消息,使得逃课学生能及时返回课堂,这无形中助长了同学逃课的侥幸心理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就可以告之逃课的同学老师点名的消息,使得逃课学生能及时返回课堂,这无形中助长了同学逃课的侥幸心理。

2.由于手机体积小,隐蔽性好,不少大学生甚至利用手机考试作弊,而且作弊的方式也由传统的利用手机短信传送答案发展到利用手机的记忆储存功能将考试的文字资料存在手机里、利用手机的拍照功能将图片资料复制到手机中、利用手机上互联网寻找答案等。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在大学生中形成优良学风,会对大学生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在大学生中形成优良学风,会对大学生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手机的优点也是很明显的。

手机以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为信息和文化传播、交流的平台,手机的通话、短信、移动QQ等功能突破了传统人际信息交流的单向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更方便且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机会,实现了各种各样的互动关系。通过这些互动关系,可以使得大学生在任意时间与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交流,创造了更多相互接触的机会,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缩短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从而加快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

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客观的对待手机对大学生的利与弊。

第五篇:关于改善大学生过于沉迷网络游戏的思考

关于改善大学生过于沉迷网络游戏的思考

如今网络游戏盛行,而大学生就是这些网络游戏设计时针对的主要群体,他们的设计理念故意迎合大学生那还没有完善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使得大学生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样就引出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比如大学生旷课、早退,以至于严重者被学校勒令退学等等。对于这个问题,我做出了思考。

一.沉迷于游戏的原因

1、网络游戏关系成瘾。指玩家将全部精力投注于在线游戏关系中,在线朋友比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成员和朋友更为重要。

2、网络游戏剧情成瘾。指玩家沉迷于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在练功升级、购买装备或是杀怪、PK等活动中,并随剧情的变化而出现情绪的波动。大部分玩家是因为这个原因沉迷。

3、计算机程序成瘾。即成瘾者沉迷于研究网络游戏的程序,寻找游戏程序的不足,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4、高校教育中的不足是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刚通过严酷的高考进入大学,以前学习的压力一下子松了下来,而在学校这方面,缺乏对新生正确的心理指导,使其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世界中。再加上连续几年的大学扩招后,学校已经是人满为患,师资不足,校园硬件建设的落后。课程安排不合理和课程内容的呆板陈旧,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网络游戏的新奇性和神秘性,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兴趣。

二.大学生沉迷游戏的后果

1、沉迷网络游戏必然会伤害身体,首当其冲的就是眼睛,长期盯着显示屏,视力会急剧下降,其次电脑的辐射较强也会危害人体健康;长期游戏会造成自己饮食无规律,缺乏运动和休息,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变差;

2、沉迷网络游戏会对大学生还没成熟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下载浅析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利与弊及对策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利与弊及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关于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调查 一、 引言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日益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与之俱来的不仅仅是网络带来的......

    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的问题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摘要:对于大学生道德一事,媒体已做过诸多报告,有长江大学生以人梯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中国人,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大学生舍身救人......

    关于网络游戏对我校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游戏对我校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网络游戏发展迅速,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些影......

    网络游戏成瘾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游戏成瘾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 业 班 级 二级学院 2015年2月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科技化因素也基本......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思考与对策【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就业需求角度、供给角度和供求匹配角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大学生仍然存在着“就业难”的问......

    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发展的利与弊(5篇)

    关于大学生当村官对农村社会发展利与弊的分析摘要:为了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中央实施了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职村官的政策. 大学生当村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需要,有利......

    浅析儒家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浅析儒家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引言 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来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需......

    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及调适对策

    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及调适对策 心理学 2009-06-27 17:49:24 阅读22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及调适对策 【摘要】: 人格素质是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