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试述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措施与方法
试述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的措施与方法
【写作提纲】
1、论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性;
2、列举职工积极性的主要特点;
3、列举企业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几点因素;
4、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的措施和方法 试述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措施与方法
林 敏
[摘要]企业是由多种有形的、无形的要素构成的,有形的要素构成企业的实体,无形要素虽不构成企业实体,但确是企业运转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企业职工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处于主人翁地位。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保证。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措施,从总体上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且方法很多,实践证明,无论哪种方法,只发运用得当,都会不同程度地起到作用,因此,要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关键在于找准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才能促使职工积极性的正常发挥。[关键词] 职工积极性 经营要素 社会环境 企业环境 工作环境 领导者 激励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它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生产力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而作为构成企业生产力要素则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尤其是劳动者(职工)在上述三个要素中是决定性的要素,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因为生产工具是劳动者(职工)创造出来的,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者(职工)的掌握和作用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是,劳动者(职工)这个要素又是最复杂的,他可以以多种姿态出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可以以敌视怠工、处处给管理者制造麻烦的状态出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以消极被动、只管完成任务不管企业如何的状态出现在企业各项活动中;也可以以积极主动,不仅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千方百计地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姿态出现在企业各种工作中。职工上述种种不同的状态,显然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就告诉我们,仅仅把企业中的人(职工)作为经营要素去发挥作用是不够的,而要把人和人的积极性区分开来,进而,把人的积极性也作为经营要素去加以 2 运用和开发,才能真正发挥人这个要素的作用。也就是说,应该把职工的积极性作为第九个经营要素去加以运用,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是每个企业努力的方向。
一、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积极性的主要特点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单纯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这些生产要素的投入,无法解释现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被以往的经济学家们遗漏了,这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的投入,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在快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中,经济成分的多重性,导致了职工思想的多元化,领导者、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职工积极性对提升人力资本利用率的重要性和主要特点,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1、职工的积极性是最富潜力的经营要素。诚然诸如资金、设备、信息等经营要素尽管对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也必须重视发挥其作用。但是,这些要素作用的发挥毕竟是有限度的。当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极限时,就无法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了。如一天能生产100件产品的设备,其发挥最大作用也就是生产100件产品,不论如何做也不能使它生产100件以上的产品。然而,职工积极性这一要素则不然,在某种意义可以说其潜力是无限的,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把它充分调动起来。
2、职工的积极性要素是投资最小的经营要素。调动、激发职工积极性虽也要一定的物质的、精神上的投入,但一般地来说,要比改善其它经营要素的投入小。而且,其它经营要素都有时限性,只能在一定时限内发挥作用,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限就会失去作用,若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就要再投入。而职工积极性要素发挥作用是没有时限的,只要有了积极性,什么时候都会去努力做好工作。因此,从长远来看,职工积极性要素是投资最小的经营要素。
3、突出职工积极性要素的地位有利于促进企业素质不断提高。毋庸置疑,要调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企业就要努力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职工的工作业务能力,完善对职工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建 立科学地促进职工上进的管理制度。在进行上述各项工作中,必然促进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企业职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现在已到了一个相当关键的攻坚时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勃勃生机和强大动力,旧体制下维系的低质量公平、公正,却牺牲了效益、效率的平衡现象,被新体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原则而打破,可是,在新旧两种体制并存交替的前提下,社会各层破间利益碰撞与再调整过程中出现了诸如 “就业失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行业、地区间职工收入不一致”等问题。也带来了人们观念和心理上的冲击,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制约了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对我们这个一向以“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为社会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的影响确实是巨大而深刻的。据调查,当前职工中的“失衡感”、“失重感”、“失落感”等思想情绪普遍存在,个别职工不再是把自已看成是企业的主人,不是把企业看成是赖以依靠的“家”,而是把企业看成是索取报酬的地方;个别企业的领导者自已的位置没摆正,自身素质不高,而是简单的把职工看作是企业从业人员;企业经济效益滑波,负债经营,影响了企业许多福利措施的落实,影响和消弱了职工队伍的生产积极性和企业的生产发展后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企业而言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造成职工不服气。企业改革已走向项目承包制,但由于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有个完善的过程,而基层对上级制定的制度执行也不够到位,因而,承包制的落实出现一些漏洞。如,职工的应得的劳动报酬无法及时兑现;有的单位职工资、奖金分配透明度不高;各类人员之间没有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等等,职工对此不服气。再者就是受观念滞后的制约,不少企业领导者在分配机制改革方面,不能对职工付出劳动的质和量进行准确评估,分配制度改革也就很难深入,从而造成目前职工取得的实绩还不能完全与其利益挂钩,无庸讳言,目前不少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一些生产一线骨干和技术业务尖子或不安于于现状或“跳槽”现象日益增多,这些都影响了企业人心稳定和发展后劲。
2、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目前,市场经济使领导倍感压力,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扑在市场上找任务、争订单,与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不愁任务,只要一心扑在车间、班组抓落实相比,显然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时间要少得多;再者就是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对外交往多了,如领导干部不注意深入群众,则职工与领导见面的时间更少了;还有就是不少企业为保障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把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手段,只重视物质奖励,而不重视精神鼓励,忽略了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使部分职工滋长了计较报酬、不思技能提高的不良风气。导致企业员工们总是期待着工资的上涨,只有不断上涨的工资水平才能维持员工的积极性。具体说,当员工第一次增加工资时,会使得员工获得极大的满足,致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会使员工产生对下一次增加工资的期望,如果不能再次增加工资,将导致员工的被剥夺感,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如果能够增加工资的话,又有三种情况,或者达到员工的期望值,或者达不到,或者超过。如达不到,当然效率下降,如果达到而没有超过,将会使员工产生理所当然的心态,充其量只能维持当前工作水平,如果超过,则会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但同时也产生了更高的期望值。这样就导致一个循环,企业陷入了只能不断扩大盈利的地步,一旦盈利降低,后果可想而知。当企业经济遇到困难无奖金或低奖金时,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调动和发挥,直接影响到各项任务的按期完成。
3、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使 职工主人翁地位得不到落实。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不到落实。尤其是在企业机制转换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对职工只是简单地采取奖罚手段,错误地认为职工在具体的操作岗位上工作,并把自己与职工在企业管理岗位上的不同,视为两者在基层企业中政治地位的不同,用不着对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决策操心参与,忽视和侵犯职工民主管理企业权益的事例也时有所闻。如,重大问题及涉及到职工个人利益问题的决定,由几个或个别领导说了算。公开程序又不完善,只公开结果,事前不公开,使职工没有权利,也没有机会参与管理和决策,职工心不服、气不顺,失去了与企业同甘共苦的责任感。导致一些国有企业职工心理上和实际感知中对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认知下降,这也成为了职工“消极等工”懒惰情绪产生的原因。
三、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的措施和方法
承上所述,积极性就是生产力,积极性就是凝聚力。职工的积极性作为企业的经营要素,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管理学家研究表明,积极性是投资最少、清力无限的经营要素,而根据职工对待工作的持久性、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对待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可充分衡量一名职工是否具有企业所需要的积极性,可见,积极性就是职工在需要、动机、目标相互作用下的推动下,通过实际行为来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能动、激奋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那么,企业的实际运作中该怎样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综合近期有关学术研究和现代企业对领导管理提出的时事课题,本文就从领导学的角度试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领导,培养职工对企业认同感、信心感、责任感;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效能有赖于被领导者执行与实施的程度;领导者权威的大小取决于被领导者心理认同的程度;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的命运。领导者作为这一矛盾关系的协调者和解决者,应将职工感情认知培养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要使职工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确信在本企业工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确信在本企业工作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确信企业是有前途的,从内心相信企业的明天会更好,确信自己是在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中工作,从而激发职工工作责任、热情、营造职工对企业凝聚力最大化,为达到这些条件我认为领导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职工,让职工享有充分的知情权:
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在一个企业中,每一个职工所付出的劳动的含金量是不同的,每个岗位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这在分配上已经体现出来了,但每个职工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企业中必要的,有效的,岗位之间没有贵贱之分,职工的人格是平等的,每一个职工都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不但领导者、管理者要尊重每一个职工,而且要教育职工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特别是从事辅助性、服务性工作的 那部分职工,在传统的观念下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而更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人们在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的一种心理需求,企业应当尽量满足职工的这种需求,并把每一个职工都看成是共同合作的伙伴,而不仅仅是下属,要通过各种媒体把企业中发生的情况及时告知职工,特别是有关企业发展前景,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更要让职工明白。只有让他们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发展趋势,对企业的经营手段甚至是对经营者提出异义,可最大限度的让职工感到被尊重和倚重,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2、理解职工、为职工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
德国社会学家齐尔美,针对传统冲突对策的不彻底性、消极看待和处理冲突的方法而提出的,“宣泄”理论和由此而来的社会冲突论中的“安全阀”理论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因为,职工在企业中工作,不可能什么都顺心,遇到不顺心的事无处可宣泄,就会感到压抑,在压抑的环境中,人是不可能有积极性的,长期受到压抑心情的困扰,最终会导致一部分有用的人才离开企业去另谋工作。所以要让职工有说话的地方,有能够宣泄自己情绪的地方,但光有宣泄,任其泛滥也不行,若是引起共鸣,成为一部分人的共同情绪,那就更麻烦了。所以,领导者应从多维视角来看待冲突,既要看到它破坏性,也要看到它的建设性,不能简单地把冲突等同于破坏。面对冲突与矛盾要因势利导,化害为利,而不能一味地采取压制与打击的办法。要在让职工宣泄情绪的同时,设置专门部门及专业人员来帮助职工理顺情绪,不断疏导职工的情绪,将职工的情绪引导到积极的方面去,领导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下属的需求并对下属的需求予以适当的满足。
(二)、加强培训,提高职工技能、工作业务能力;
人是任何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行为主体,也是领导关系中的核心。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主体是职工,而职工积极性又是建立在素质基础上的。因此,只有提高职工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为调动职工积极性打下坚实基础,使职工积极性犹如源头之水,涓涓不断。
1、给职工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头脑。进入市场经济的职工,在思想观念上、思维模式上以及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上,难免会碰到冲撞,当职工的观念与 市场经济的现实存在差距或对不上号时,他们有时会陷入困惑,有时会出现迷惘,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就会影响到积极性的发挥。因此,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任务是给职工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头脑,企业在提供职工生活必需的福利同时,要对职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通过系统培训和联系实际、循循善诱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摒弃迷信,提倡科学;摒弃陈旧观念,提倡观念创新;摒弃形而上学,提倡辩证思维。让职工掌握“四宝”,即明辨方向的指南针,观察问题的望远镜、显微镜,剖析问题的手术刀。在市场经济错综复杂的现象面前,提高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对问题的观察能力,对事物的剖析能力,使职工不管碰到什么挫折,始终有一种积极良好的心态。
2、给职工一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脚。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创造条件使职工练就一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脚,这不仅仅是企业改革、社会稳定和职工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调动好、保护好职工积极性的需要。培训,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即可以是参加培训课程,也可以是在工作岗位上的辅导和训练,还可以用鼓励员工自学的方式使员工自己通过读书、上学、进修等方法来进行自我培训,因为是以为企业开发人才为目的,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从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出发,鼓励员工按企业的要求去不断提高自己。使职工多练就几手上岗就业的本领。
3、满足职工一个学习提高的愿望。企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他们已经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学习不提高就会面临被淘汰的现实危险。企业的经营者能否理解和支持他们的要求,能否为他们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能否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舞合,也将成为他们选择企业、服务企业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求职工做好当前工作,这是每个企业经营者都能够做到的,能够为职工明天的发展提供条件,则是要有远见的经营者才会去考虑的问题。我们应当积极引导职工去学习与企业发展直接相关的知识,可以制定一个个人成才企业支持计划,公开招募愿意学习与企业发展直接相关知识的青年职工,企业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如调往有利于学习的工作岗位,提供部分学习时间及部分学习经费等,同时也应当要求青年人承诺学成以后,为企业服务若干年,这样可以有效地、有导向地为企业培养一批有用之才,把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人凝 聚在企业周围,是企业取得持续发展的最大财富。
(三)、创新激励,为职工提供表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激励作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和采用,因为,激励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为企业做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对职工进行引导,鼓励职工去做正确的事,使职工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使人才增值。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卢卡斯也认为,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结合所形成的资本积累(即人才资源)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比如一个工人可以每天生产20件产品,也可以每天生产50件产品,一个销售员可以每年带来10万元利润,也可以每年带来40万元利润,这关键看企业如何去调动职工积极性,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再者,通过激励可以满足职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种方法去实现,表现自我价值则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和心理需要,我们在调研中感到,职工失去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对其积极性的最大压抑。然而,企业倒闭、兼并、重组,职工下岗、待岗、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难免的,在结构调整时期尤其如此。弗洛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期望理论的内容可以表达为:工作动机=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因此,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与期望概论的乘积。这也要求我们领导者应在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中,要有效规避市场经济风险、妥善处置危机、冲突的同时,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和注重职工激励机制的完善。
因此,在制定实施激励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或是领导人应本着实事求是、及时适度、适人性、一致性、公平公正、讲求效应、注重法纪的激励原则。采取目标激励法、)荣誉激励法、自我价值实现激励法、尊重激励法、情感激励法、公平激励法、宣泄激励法、危机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正强化激励法、全方位激励法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
1、提升领导者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者的形象对于被领导者具有重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等影响作用。良好的领导形象,是得到他人尊重与自愿服从的首要条件。而创建企业各自独有的企业文化,对职工在荣誉感、情感归属感建立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从事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的那部分职工,更希望在其他活动中寻求表现自我的机会,因此,在创建企业文化工作中,可以通过举办文娱 活动、体育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吸引职工充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一批活动积极分子。我们发现,在以往的各项竞赛活动中,最认真、最乐于参加的,恰恰是直接生产工人和服务部门的工人,因为他们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很难表现自己的才华,对在本职岗位以外表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更为强烈。这些看来与生产经营没有多少直接联系的活动,实际上是维系企业与职工之间良好关系的渠道,也是增强企业向心力的重要方面。
2、加强制度建设,合理调配使用人才。新经济理论认为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考核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有效、公平的对每一位职工工作业绩做出适时评价,有助于领导者及时了解职工工作状态,及时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晋升等激励,让职工在自我价值实现感和受尊重感上得到极大满足,还可以科学、合理的制定和明确岗位目标、工作方向,让职工知晓自身工作职责,从而对本职工作有一个目标感、责任感和公平感,领导者更可以从中发现和挖掘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加以调配使用。
3、强化人文管理,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所谓人文管理,即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有谐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因此在实施企业人文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应该从培养职工“自尊、自立、自信、自爱、自志、自强”的意识,以“尊重人、理解人、善待人、宽容 人、成熟人、创造人”为出发点,倾听职工在发展机会、感情关怀、工作成绩认可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知福利制度是国家对企业职工生活的基本保障,企业有责任和义务遵照国家法律完善职工福利待遇,与此同时,有关研究发现,从企业内部来讲,职工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对薪酬水平的关心。所以,薪酬体系要想有激励性,保证其公平性是必须的。公平性包括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对外公平,要求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行业的薪酬水平要相当。对内公平,要求企业按贡献定薪酬。如果职工感觉报酬分配不公,他们就会感觉不满,只有保证公平,员工才能正常工作。
总之,企业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绩效!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企业要有较高的绩效水平就要求员工有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因此,我们只有把职工的积极性视 为是一个独立的、最富潜力的经营要素经营要素,才能促使企业的管理者真正重视人的作用,把以人为本的管理落到实处,让职工在企业生存发展中以积极的心态贡献才能和智慧。
【参考文献】
[1] 李成言《领导学基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3 [2]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6 [3] 杨湘洪《现代企业管理》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5.[4]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9 6.[5] 吴育华 杜纲《管理科学基础》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9 [6] 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1.11
第二篇:浅谈如何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浅谈如何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摘要: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其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大市场背景下,企业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求取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激发职工的士气,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既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稳定队伍、稳定大局的重要措施。关键词:企业主体;市场竞争;职工积极性
积极性,即进取向上,体现在生产的创造精神、岗位的忠诚精神、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其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大市场背景下,企业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求取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激发职工的士气,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既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稳定队伍、稳定大局的重要措施。古代军事家孙武曰:“和军聚众,务在激气,气实则足。”从战争的角度指出了“气”的重要作用。市场的竞争犹如“两军对垒”,只有激发“兵、将”的士气,才能进行战斗,才能赢得战斗。因此,我们必须把握住决定职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用领导者的人格力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决策的制订者,也是决策的忠实执行者。领导者必须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价值和决策,才能有效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的内部团结。团结就是力量,班子成员之间团结一致,凝聚力就会增强,职工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反之,如果领导之间搞“小山头”相互诋毁、拆台,职工之间也必然产生派系,争强弱,在争斗中消
1弱了集体的力量,打击了职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以身垂范。企业领导者必须克服各种特权思想,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活动中,廉洁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职工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表率作用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一心为职工谋利益,才能赢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使职工对企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职工为企业发展奉献力量的积极性。
三是处事公正,赏罚分明。处事公正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个职工,不能因为职工于自己关系远近而厚此薄彼。领导公正地为人处事,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也是对职工信任的一个表现。如果职工得不到信任,又让承担工作的责任,如何会有积极性。公正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奖罚分明。认真履行职责,成绩显著者,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和奖励,使之继续作出努力;违反指令或工作消极、完不成任务者,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使之纠正过失。否则,该奖励的不奖励,该惩戒的不惩戒,就会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使职工丧失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用典型的激励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树典型是激励职工进取精神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用心发现、培养、树立周围的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利用典型引路,创造出一种竞争向上,你追我赶的氛围。典型之所以有示范激励作用,在于其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选树典型,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真正具有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忠诚企业、清正廉洁的职工树立起来,不能为树典型而树典型。对典型的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任意拔高。同时,要发挥典型的特长搞好“传帮带”工作,使典型的精神贯穿到
各自岗位上,融合到每个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激发职工立足岗位、争当典型的强烈欲望,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力开展。
三、利用形势教育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破釜沉舟”和“望梅止渴”是古代军事家激励将士勇敢前进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不奋勇杀敌,则死路一条;另一种是奋勇前进就能解决目前的困难。企业的兴衰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在经济市场条件下,市场如战场,要让职工充分认识形势,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使职工坚信只要勤奋努力、积极工作,企业就会发展壮大,职工个人也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因此,开展形式教育,使职工充分认识企业当前、今后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危机,激励职工团结一致,克服困难,让职工对企业充满希望和信心,使职工坚信只要勤奋努力,积极工作,企业就会扭转危机、摆脱困难,就会得到最大的发展,职工个人也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开展形势教育,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发展状况而定,内容应立足实际,防止过分夸大事实,避免发生物极必反的现象。
四、提供发挥个人特长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环境是制约人们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调动职工积极性,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一,要尽力为职工提供发挥个人特长的岗位。用人之长,人尽其能,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环节。把职工安排到适当的岗位,既能使其发挥个人特长,又能使人心情舒畅,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潜在的积极因素。第二,对有能力、有成绩的职工要及时予以晋升。职位的晋升不仅是对职工德才的承认,而且满足了人的功名欲望和精神需求,激发职工追求更高、更好的思想情趣。同时,少数职工的适时晋升,能够产生辐射效应,形成积极向
上、奋发进取、人人争先的积极氛围。反之,一个有能力又有成绩的人,长期得不到适当的晋升,就会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失去进取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第三,充分保护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视觉的不同,思维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听取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建议,从中发掘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闪光点。对职工提出的建议,合理与否、采纳与否,都要给予肯定和答复,以鼓舞职工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
五、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以提高其积极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企业领导者尽可能地帮助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既能体现领导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又能增强职工的归属感,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一心为企业出谋划策,从而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自觉投身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办好企业、发展企业的大事,要从精神的、物质的等诸多方面联系起来,探索有针对性的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三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1、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家”的感觉;
2、制定合理的薪酬奖励制度,把员工的利益和公司利益进行捆绑;
3、开展公司发展讨论会,听取员工意见,商讨解决方案,认真实施方案;
4、组织团体活动,融洽关系,优化氛围;
5、定期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企业向心力;
6、寻找消极思想源,及时发现和制止消极思想的传播。
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找到根源,积极迅速解决,提高员工积极性,提升公司效益 首先,管理者必须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按劳动法要求给予员工基本生活环境和条件。没有了这一点,提高员工积极性就只能是不能实现的良好愿望。也许有人会抱怨:企业已经没有条件遵守劳动法了,老老实实按劳动法做就等于找死。笔者认为:这正是中国制造业的致命伤,许多行业连年的低水平(以压低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为基本手段)无序竞争,造成了今天这种结果。笔者要对那些立志朝前走的企业管理者说,想调动员工积极性,走出今天的困境,就必须从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开始。
其次,管理者必须设法培养员工的自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很显然,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自尊的人。很多管理者错以为,基层员工的需求层次低,只要在金钱上予以基本满足,是否尊重并不重要。这种认识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员工的自尊,是十分有害的。
怎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已有 244 次阅读2010-12-14 17:29
通常员工表现不佳,有来自员工内在思想的原因,也有来自其它多方面外在环境的原因。其中后者有更多的因素,影响面更大。因此经理应该把软件环境的改善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点。
1、建立共同的目标
有了一个目标,团队就可以对团队成员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只有组织成员在思想意识上高度统一没有分歧,才能确保措施从上之下具体贯彻落实,保证项目内部个体力量与目标方向相同,避免“内耗”现象,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让员工说该怎么办
首先,安排工作时让员工了解事情的背景和原因。我们通常认为由于高一级的管理者更加广泛的接触以及其所处的职位高而相应承担的责任、考虑的问题都更为重要。所以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时,上级只需说明要求,而下级一般必须遵照执行。但如果员工不了解事情的背景和原因,他只能完全按照项目经理的表面意图去工作,不敢也不愿越雷池一步。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任何特例问题,他都要汇报,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处理以及如何处理是正确的。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让员工提出解决方案。管理级别高并不意味全能。在专业问题上,专业技术员工可能提出更加合理化的方案。不同的管理级别只能代表不同范围团体的利益,不同的思考角度。因此,让员工提方案而由经理审批绝不意味他领导经理。相反,是用他的专业角度弥补经理的不足。让员工了解事情的背景和原因,并且在特例情况下让员工说怎么办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使决策更加合理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员工的思考习惯,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在团队中的主人翁精神。
3、布置任务时明确要求
管理者经常会向组织成员下达工作安排。在安排时,尽量明确任务的详细要求、责任人、完成时间。如果一项工作涉及多人,还需明确各人的分工或者主要的负责人。
明确的要求可以避免员工之间的责任推委,极大的淡化了可能出现的管理矛盾。并且在目标考核中,明确的要求是考核的前提条件。
4、“Push精神”
任何“目标管理”都不会自动实现。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通常将项目目标在时间坐标上量化成诸多子项目或是任务。但无论这种量化分割多么详细、多么具体。目标都不会自动实现。把划分好的任务扔给员工,只知道等待结果的“耍手掌柜式”的管理是项目经理要极力避免的管理方式。任务下发后,要经常询问员工的执行情况,进度情况。一方面,根据执行具体问题及时调整原任务中不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员工已经完成的部分要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完成后续工作。对于员工在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有力的帮助。要让员工时刻感受到自己正在紧张为之付出努力的工作在上一级管理者心目中很重要。从而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5、肯定、赞扬你的员工
有的管理者认为作为领导在下属面前一定要威严,这样说话才有威摄力。而下属有问题也不敢或不愿向领导反应。如果经理和员工之间形成这样的对峙关系,工作的开展将会变得事倍功半。长此以往,员工还可能对经理下发的任务产生抵触情绪,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实施。
其实肯定和赞扬作为一种低成本、有效的激励形式早已被多数的管理者广泛使用。经常的与员工沟通,对他们做出的成绩、取得的成果提出肯定和表扬,不仅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能提高经理和员工的沟通指数。管理学中著名的“三明治技巧”正是充分运用了肯定赞扬的效力来达到批评指正的目的。
经理不仅是的管理者,同时也应是组织成员的“啦啦队”,为他们鼓气加油。
6、为员工创造学习氛围,提供学习机会
学习、培训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企业招聘中关于福利报酬的说明中。这足以证明学习的机会在多数员工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培训机会的创造可能更多得需要依靠企业的支持。但学习氛围的创造则是项目经理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立日常学习机制,提供员工相互交流的机会,搭建技术、经验共享的平台,以致在项目组织成员中创造出学习的良好氛围都是经理应该做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员工工作的自主性和热情。让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增强工作的热情。
7、注意你的手下,虚心听取员工的抱怨
经理在项目组织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通俗的可以称做领导(leader),时髦的可以说是经理人(manager),但是更为恰当的应该是协调人
(coordinator)。一个协调项目组织中各项人力资源、物力和财力在规定的时间达到预期目标的人。
因此,经理应该经常注意员工是否有不良表现。这不仅仅影响到目标和任务能否达成,而且不良的思想、行为、情绪具有的传染力,很容易形成团队的不良风气,沉淀为团队的不良价值取向,积重难返。看到有不良表现的员工,应主动与其交流,注重事实。而不是听取他人的评论,轻易断言,妄下结论。对于遇到需要帮助的员工,应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对于思想偏激的员工,应帮助员工了解事实真相,使其尽早恢复工作的热情。
8、展现人格魅力
员工服从经理的命令是因为项目经理的权力。那么经理的权力基础又是什么呢?权力显然来自更高组织裁定的合法权,但保证这一权力更重要的应是专家权和典范权。要想使员工心悦诚服地听从命令,经理除了必须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拥有值得员工尊敬的人格魅力。
自信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操守,牺牲奉献的工作精神才是一个项目经理的权力基础。也只有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员工才会积极采取项目经理所建议的行动步骤,才更有可能提升项目经理的激励目的。
1、薪酬2、2、制度
1.认可。当员工完成了某项工作时,最需要得到的是上司对其工作的肯定。上司的认可就是对其工作成绩的最大肯定。在实践中,认可是最易被经理人忽视的激励方法,大多数的经理人并没有对员工的成绩给予足够认可,因为他们也没得到来自上一级的足够认可。因此,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自然的事情,需要重新构建企业的管理文化。
经理主管人员的认可是一个秘密武器,但认可的时效性最为关键。如果用得太多,价值将会减少,如果只在某些特殊场合和少有的成就时使用,价值就会增加。上面已经谈到了普通的认可及其在员工身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是,如果认可是来自于更高一层的主管或经理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会上升几个等级。采用的方法可以诸如发一封邮件给员工,或是经理打一个私人电话祝贺员工取得的成绩或在公众面前跟他握手并表达对他/她的赏识。
2.称赞。这是认可员工的一种形式。国内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吝于称赞员工做得如何,有部分管理人员则将此归咎于缺乏必要的技巧。其实,称赞员工并不复杂,根本无需考虑时间与地点的问题,随处随时都可以称赞员工。如在会议上或公司主持的社会性集会上、午宴上或办公室里,在轮班结束或轮班前、轮班之中的任何可能之时都可以给予一句话的称赞,就可达成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当面的赞扬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及时性。当有理由来表扬一个人时,不要因为任何原因推迟!要记住,反应快捷等于有效,当成绩在员工们头脑中还很新奇的时候表扬员工会起到非常奇特的效果。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起身,走出去告诉公司内部的所有员工:这是多么好的一次表现或为其销售额称赞他们„„不要让时间悄悄流逝,而要抓住任何一个立即传达的赞扬能带来积极影响的机会。
3.职业生涯。员工都希望了解自己的潜力是什么,他们将有哪些成长的机会。在激励员工的重要因素中,员工的职业生涯问题经常被遗忘。其实,在组织内部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激励效应。如是否重视从内部提升?尽管特殊的环境会要求企业从外部寻找有才干的人,但如果内部出现职缺时总是最先想到内部员工,将会给每一名员工发出积极的信息:在公司里的确有更长远的职业发展。
4.工作头衔。员工感觉自己在公司里是否被注重是工作态度和员工士气的关键因素。组织在使用各种工作头衔时,要有创意一些。可以考虑让员工提出建议,让他们接受这些头衔并融入其中。最基本地讲,这是在成就一种荣誉感,荣誉产生积极的态度,而积极的态度则是成功的关键。
5.良好的工作环境。在雇主们看来,激励员工的因素中“工作条件”的重要性仅居第九位(或者说仅次于最后一位)。事实如此吗?其实不然!在员工看来,工作环境是排在第二位的,员工非常在意他们在哪儿工作。这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门面装饰上来看,办公室是否看起来不错?墙上有画、植物和颜色鲜亮的油漆吗?这些通常属于能使人们感觉到环境不错的因素。员工的工作场所有足够的空间吗?会不会像挤在一个“沙丁罐头”中工作?工作设备如何?桌子的尺寸是否合适,椅子坐着舒适吗?员工拥有最大化成就所需的各种办公设备吗?温度调节是否合适?
6.给予一对一的指导。指导意味着员工的发展,而主管人员花费的仅仅是时间。但这一花费的时间传递给员工的信息却是你非常在乎他们!而且,对于员工来说,并不在乎上级能教给他多少工作技巧,而在乎你究竟有多关注他。无论
何时,重点的是肯定的反馈,在公众面前的指导更是如此。在公共场合要认可并鼓励员工,这对附近看得见、听得清所发生的事的其他人来说会起到一个自然的激励作用。
7.领导角色。给员工领导角色以酬劳其表现,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还有助于识别未来的备选人才。让员工主持短的会议;通过组织培训会议发挥员工的力量及技能,并让其中的一名员工领导这个培训;当某位员工参加外面的研究会或考察后指派其担任培训会议的领导,让他简短地对其他员工说明与研究会相关的内容及重点等都是不错的方式,还可考虑让员工领导一个方案小组来改善内部程序。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07 11:0
38.团队精神。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关于“团队”这个论题不定期地让员工交流一些想法,如提交一个涉及团队的感悟,将员工提交的每一个感悟都挂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这样就可创造一个以团队为导向的氛围。此外,也可照一张全体员工的合影,把照片放大并悬挂在很显眼的位置。这会让员工产生自豪感,大多数人都喜欢把自己视为团队的一部分。此外,在工作中,尽量设定以团队驱动力为导向的目标。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肯定能增强团队精神,因为他们必须去依靠别人,也要准备好让别人依靠。
9.培训。对员工来说,有可能培训过多吗?这种情况不可能存在。在实践中,不少管理人员认为 “我的员工已经培训过了”或“我的员工很不错„„他们仅仅需要一点点的培训。”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对员工而言,培训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给员工提供培训本身就是最好的激励方式,这种培训并不一定是花钱由外部提供的,可以由经理人员讲授或是内部员工交流式培训。参加外部培训是员工最为喜欢的一项奖励。利用外部培训作为团队内一两个人的竞赛奖励可起到非常明显的激励效果。但一定要对外部培训的参加者建立一个结构性的计划,让其在返回时为其他员工在研讨会上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这样就可使每个人都可以极小的代价获得知识与经验。
10.团队集会。不定期的办公室聚会可以增强凝聚力,同时反过来也有助于增强团队精神,而这样做最终会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如中秋节前夕的晚会、元旦前的野餐、重阳节的爬山、三八前的出游、员工的生日聚餐等,这些都可以成功地将员工聚到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这些美好的回忆会让员工感受到团队的温馨。
11.特殊着装日。这种方式更多地运用于那些商场、超市等天天都须穿工作服上班的领域。对这些要求每天穿工作服的雇员来说,有一天能穿非正式装上班成为一个普遍的奢望。利用假日或节日创造以颜色为主题的非正式服装日,足以让这些雇员欢欣鼓舞。这可以增加非正式日获得的效果:为每一位员工确定假期前的非正式日,让他享受假期的前几天。运动会、较大节日的前几天是确定非正式日的绝好机会,可以让员工穿上适当的颜色、纽扣以及标志性穿着。员工的生日也可以作为特殊着装日。自然而幽雅的特殊着装日会产生许多效果或以惊讶、自豪为基础的激励作用。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07 11:08休假。实行争取休假时间的竞赛。为争取15分钟或者半个小时的休息,员工会像争取现金的奖励一样努力工作。在许多情况下,当员工面临选择现金和休假奖励时,他们都会选择休假。如果一个业绩目标是由团队或所有员工来完成时,最适合的奖励就是休假。
13.额外的责任。在组织中肯定会有一些员工希望能承担一些额外的责任。作为经理人要能识别出那些人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使责任与其能力与愿望相匹配。这对那些希望承担额外责任的员工来说是一个最大的激励。
14.主题竞赛。组织内部的主题竞赛不仅可以促进员工绩效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有助于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对减少员工的人事变动率效果非常明显。一般来说,可将假期、周年纪念日、运动会以及文化作为一些竞赛的主题。运动无疑给各种不同的竞赛提供了最大的机会,文化也可以用来创造一些主题竞赛。
15.重点管理。如果可能的话,可在组织内部展开一个关于重点管理技巧的研讨会,这样做并不会影响工作时间。一般来说,研讨的重点是组织内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的问题,任何时间都是召开这种研讨会的最好时机。这种研讨会让员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会让他感觉到呆在组织内是有意义的,也是能得到成长的。上述15种方法可在不同场合下综合运用,要记住的是,每一种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其频率,不宜过多地使用同一种方法激励员工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四篇:骨干教师帮带措施与方法
骨干教师帮带措施与方法
一、指导思想
为了规范学校管理,加强教师业务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环节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帮助特岗教师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掌握课堂管理的基本方法,尽快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实骨干教师与年青教师结对帮扶计划,以老带新,使年轻教师在业务理论,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任务
在结对帮扶过程中,首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强化专业理论训练,提高专业教学知识技能水平;其次进行听评课,说课、演课等各项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总结与验证教育教学方法、技能的运用情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际操作能力。第三,积极创造条件,多参加一些校内外听评课、培训、学习及交流活动,开阔视野,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 方法。
三、具体方法措施。
1、学期初进行思想认识的交流,明确目标任务,交换思想认识看法,制定预期目标。
2、强化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意识,提高自觉积极性。
3、开展各种类型的听评课、说课、公开课、演课等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提高教师独立操作的能力。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不断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可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
5、多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请求领导的帮助与指导,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新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导新教师制定为期一年的成长提高计划。
(二)言传身教,指导并培养青年教师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严谨严洁的治学态度,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
(三)每周至少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一次,检查青年老师教案,并提出修改意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四)每周至少听结对教师一节课,并给出详尽的导评,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五)每学期指导结对教师上校内汇报课一节,在大型教学活动中帮助其设计方案,指导其完成上课任务。
(六)帮助青年教师选定一项教改实验课题,并给予指导。
(七)注意保存计划,听课记录,导评记录,供验收用。
(八)心胸坦荡,支持青年教师发扬个性优点并博采众家之长。
五、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一)制定出为期一年的成长提高计划。
(二)主动与指导教师谈心,学习指导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能力。
(三)每周定时向指导教师提供教案,并请指导教师指导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能力。
(四)勤听、勤看、勤问、虚心学习,积极探索、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促进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
(五)每月至少听指导教师二节课,每学期上校内汇报课一节。
(六)选定一项教改实验课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教改实验。
(七)注意保存完整的听课及教育教学活动记录,验收使用。
(八)注意博采众家之长。
第五篇:卓越教师培养措施与方法
卓越教师培养措施与方法
为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卓越教师,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并能起到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我校卓越教师培训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2-3年的努力,培养一支由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县卓越教师、及各类优秀卓越教师组成的青年卓越教师队伍。
二、主要举措: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重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青年卓越教师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
2、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卓越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3、“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青年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将坚持以青年卓越教师的培养为龙头,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的孩子快乐成长起来。
三、卓越教师培养
1、凡被评为本的卓越教师,实行公开。
2、学校、个人制定本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
3、学校创造条件为卓越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4、要求卓越教师每人自订一份报刊杂志。
5、每学期学校提出卓越教师到校外先进校学习、交流2-3天。
6、每学年卓越教师组织公开课一节,每学年卓越教师撰写有价值的论文一篇,并在区级以上获奖。
7、适时组织卓越教师参加市、区教育教学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8、学校每年对卓越教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作为卓越教师。
9、学校对卓越教师实行奖励,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四、卓越教师培训
(1)参加各级举办的卓越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卓越教师的传帮带作用。(2)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带名人、带学科组活动。(3)搞好课改交流,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
(4)各级卓越教师要及时上交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卓越教师培养措施与方法
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