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创作与研究综述

时间:2019-05-14 22:1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戏剧文学创作与研究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戏剧文学创作与研究综述》。

第一篇:戏剧文学创作与研究综述

与前几年相比,1996年和1997的北京戏剧舞台显得异常热闹红火。1996年,在北京举办了两次大型的戏剧演出活动,即8月举行的《’96 中国 戏剧交流暨学术研讨会》和10月举行的《第三届bese,to(北京·汉城·东京)戏剧节》。1997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国话剧90年纪念会”和“中国话剧 发展 战略研讨会”,同时进行“新剧目交流演出”。就演出市场而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三套马车并驾齐驱”。所谓“三套马车”,即国家剧团、民间剧团和 艺术 院校。而形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艺术院团改革后,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的激发。市场意识激活了话剧舞台近几年来,随着 经济 改革的深入开展,艺术院团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民间剧团和独立制作人出现,如牟森的“戏剧工作车间”,孟京辉的“穿帮剧社”,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郑铮的“火狐狸剧社”,苏雷的“星期六戏剧工作室”,杨青的“亚麻布剧社”,还有“八爪鱼戏剧工作室”、“彼岸工作室”和一些文化公司投资、临时组建的演出团体。这些民间剧团敢于挣脱旧体制的束缚,克服非艺术性因素的制约,充分发挥自身机动灵活的特点,直接面对市场寻求公平竞争的机会,对于激活演出市场、促进话剧创作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尽管有的团体热闹一阵儿就消沉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同仁戏剧团体的诞生本身,就表现了话剧艺术家们不甘心在“危机”中沉落而积极寻找、探索的进取精神。如果说这些自由组合的团体的创作演出还处于小范围的实验阶段的话,那么,谭璐璐作为独立制作人演出的话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和由北京红海广告公司提供资金、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提供演出许可证和场地演出的《灵魂出窍》和《疯狂过年车》等,则是把话剧的创作与演出推向市场的一种试验。民间剧团的艺术实践,也大大促进了国家剧团的改革。现实题材创作的新成就 在1996、1997年的戏剧创作中,写现实题材的戏虽然多数作品仍质量平平,但却出现了几部令人惊喜的作品,如《地质师》、(杨利民作)、《绿色的阳台》(廖维康作)。此外还有《人生一台戏》(李冰作)、《鱼人》(过士行作)、《一人头上一方天》(张明媛作)、《俺爹我爸》(申捷作)、《新居》(陈初华等作)等。《地质师》是一部风格凝重、品位很高的现实主义作品。该剧描写一代知识分子献身于我国石油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悲壮的命运历程。洛明、卢敬、罗大生、刘仁、曲丹„„,这些毕业于60年代的大学生们,胸怀建设祖国的大志,踏着《勘探队员之歌》的旋律,奔赴最艰苦的松辽平原,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赞歌。作家正是以他们的动人事迹为素材,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在展示他们的奉献精神的过程中,使这部话剧具有了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被称为“一首含蓄、细腻、深刻、意味隽永的人生美的赞歌”,〔1〕“唱出了石油战线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坚定信念和不懈的人生追求”。〔2〕 《绿色的阳台》通过对几个普通人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心灵美。文化馆干部戴国浩,退休后不去挣大钱,无私地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义务办少年儿童 音乐 培训班。他的行动不仅感动了乡下打工妹谷子,鼓起了下岗女工夏援朝的生活勇气,也 教育 了“钻钱眼”的书商麦大志。剧中以戴国浩家“阳台”上的“绿色”赞美着生活,追寻着生命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写爱情的戏不少,但写得好的不多,而《一人头上一方天》却有其独特之处。剧中的柳青青心爱着处处体贴她的宋小河,但贫穷的现实却让她与没有感情基础的德子结了婚。后来,她靠着勤劳发家致富,成了事业上的女强人。然而她并没有任自己的感情“天马行空”,去与宋小河结合,仍然独自支撑着这个家。观众从男女主人公表面的平静中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的波澜——那种有泪流不出,有话难启齿的尴尬与无奈,使人充分感受到现实生活的艰难与苦涩。在白桦林分手的那场戏中,柳青青有生以来第一次亲吻了宋小河的额头。这举动没有丝毫的庸俗与低级,只让人感到一种纯洁与高尚。有人说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脱俗之作”。〔3〕 《俺爹我爸》通过 农村 与城市两个贫富不同的家庭,写出了父子亲情的不同与差异,从而引发人们对 社会、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该剧结尾,本已非常贫困的“俺爹”登上茅屋的房顶,对着远去上大学的儿子高喊“该吃你就吃,你爹有钱,有——钱!”这情景不仅使剧中的儿子泪流满面,也紧紧地揪住了观众的心。《鱼人》在描写人与 自然 的矛盾中,表达着一种哲理寓意。《人生一台戏》探讨了“人要怎样活着才算有质量”的 问题 :《关东大集》和《新居》以农村的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事实,探讨了金钱与社会道德、婚姻家庭的问题,展示了由于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精神上带来的变化。此外,写英雄模范的戏也不少,但多数在写好人好事,类同于报告文学。比较有特色的是《厂长马恩华》和《城市女儿》。当改革家马恩华因把分给自己的、准备给儿子结婚的房子让给了快要临产的困难女工而遭到全家人责难、处于万分尴尬之时,当《城市女儿》中那些“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担心自己的职业会连累女儿找不到对象而在大庭广众中东躲西藏之时,观众的心确实受到了震动。就全剧而言,《厂长马恩华》和《城市女儿》也存在着不足之外,但舞台上的朴实表演不仅使观众看到了生活的真实,而且透过人物的内心情感看到了一种崇高。这些剧作都是作家对 时代 发展和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的艺术结晶。历史 题材创作的突破 在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方面,成绩比较突出的是《商鞅》(姚远作)、《沧海争流》(周长斌作)、《蛐蛐四爷》(许瑞生作)和《古玩》(郑天玮作)等。《商鞅》是一部具有艺术震撼力的作品。作者把历史真实与今天的时代精神相契合,“既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的本质真实,又拨动了我们时代的神经。”〔4〕整个演出凝重、悲壮、豪迈、大气,作者以古朴、浑厚的笔触塑造了商鞅刚直、自信、激越而内心又极其丰满的艺术形象。作品选取商鞅一生中闪光的事件,既写出了他的人生理想,也展示了他的 政治 抱负。他变法强秦,却落得被车裂的下场。这虽然是一出悲剧,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崇高和庄严。《沧海争流》是一出深层次的心理剧,既表现了社会历史的真实,更揭示了人的灵魂深处的真实;既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与社会关系的冲突,更揭示了人自身两重性格的内在矛盾。作品写的是郑成功与施琅的故事。作者以现实主义“人学”的原则,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写郑成功和施琅从鱼水之情的臣主到交恶成仇的过程,然而,当施琅带着复仇意识攻上 台湾 之后,却没有屠杀郑成功的家人,而是亲自到郑成功的神庙拜祭。作品不仅写出了“人”的复杂,而且展现了两人关系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内容。该剧与《商鞅》一样,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好评。《蛐蛐四爷》和《古玩》具有浓郁、鲜明的地域特色。《蛐》剧写天津余家四少爷“斗蛐蛐”的人生经历和与其家族的矛盾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复杂。故事曲折动人,语言幽默诙谐,加之浓烈的天津民俗民风,构成了一部雅俗共赏、引人入胜的精彩戏剧。《古》剧则写出了人们在玩“古”过程中的复杂心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域特色,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军旅戏剧的突围 军旅戏剧的突围主要表现在创作观念的变化上,其突出的表现就是以平常心态去写“兵”的生活。如《虎踞钟山》(邵均林、嵇道青作)、《炮震》(庞泽云、王承友作)、《兵妹子》(吕绍堂、王元平作)、《老兵》(殷习华作)、《男人兵阵》(燕燕作)等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虎踞钟山》以全国解放后刘伯承不当总参谋长而到南京办军事院校为线索展开情节,塑造了刘伯承等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与过去在舞台上出现的领袖人物不同的是,作者并没有把刘伯承放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或者敌我双方激烈斗争中来展现他高瞻远瞩、叱咤风云的领袖风采,而是他在办学中的许多平凡小事,用朴实的语言,表现出他率真的个性、对事业的信念、广博的学识和人格力量。如他在办学中大胆地起用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国民党战俘做教员,及时提出军队面对新的时代,要永远打胜仗必须走正规化、现代 化的道路等问题,还有他对居功自傲的崔保山违反校规的处理,对“老黄牛式”的战友甘有复员问题的态度,都体现了他的独特性格和高尚的人格。《炮震》写某炮团新装备了现代化的火炮,一些过去曾屡次获奖的《神炮手”由于文化水平低不能掌握新的技术,部队只得忍痛让他们离开部队,而让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文化水平高的战士担起重任。此剧突破了以往写兵多写牺牲、写奉献的局限,敏锐地提出了军队中的新问题,即军队要实现现代化与士兵和指战员的低素质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男人兵阵》重点写了军人的“军队情结”,战龙与张扬原是一对夫妻,因为都痴迷于军事生活,以至 影响 到家庭、婚姻生活而发生矛盾,暂时离异。在考察选拔军事训练参赛连队时,张扬作为上级派驻的女参谋又恰好来到战龙担任连长的连队,由此引发了战龙与张扬之间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和这对有情人之间复杂的感情波澜。从而让人们看到了军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老兵》写了一群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几十年的老兵们。《兵妹子》是以陕北革命老区发生的一个真实的事件为基础写成。16岁的彩彩的家,在二哥当兵之后不久便发生了父亲去世、母亲瘫痪在床等变故。为不影响二哥在部队的训练,彩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给二哥写了68封平安信,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而她自己却承担着沉重的家务。这是在新的形势下产生的拥军故事,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美丽动人。探索戏剧的收获 艺术贵在创新,然而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这种探索与创新,首先应是艺术形式的创新。80年代兴起的“探索戏剧”,就是以新颖的艺术形式突破了社会问题剧的模式化而受到了观众的青睐。可是,这股“探索热”很快就降温了。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应是毛与皮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假如形式脱离了内容,形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探索戏剧的落潮就是因为过分夸大形式的作用、忽略内容的重要,以至走到玩形式、玩技巧的地步。1996、1997年上演的探索性剧目有:《棋人》、《苦山行》、《厄勒克特拉》、《领带与高跟鞋》、《倾述》、《四季爱情》、《绿房子》、《断腕》等。其中在内容与形式上结合得比较好的有《领带与高跟鞋》、《厄勒克特拉》、《断腕》。《厄勒克特拉》是根据古希腊同名悲剧改编的。导演改编此剧的目的是追求欧洲的剧本与亚洲的表现手法的结合。他从世界是一个大病院的视点重新解释这一作品,所有的人都坐着轮椅生活在病院里。全剧以倒叙的手法开始,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揭示和性格塑造,而不注重情节的叙述与描写。歌队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他们直接与角色交流、对话,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剧中用鼓声渲染气氛、调整节奏,充分体现了日本“铃木派”戏剧的美学追求。《苦山行》是以形体、动作、舞蹈等语汇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表达主题,把香港青年为捐助“希望工程”进行徒步宣传、以苦为乐的感人情景展示给观众。《绿房子》中的人物塑造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也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第二篇:外语翻译文学创作研究论文

内容预览:

摘要:翻译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原作之隐形”或“译作之不忠”现象一直是中国译界研究的敏感区域。本文作者试图以勒菲弗尔的“三要素”论来分析这一隐形现象存在的必然性,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隐形与译者地位、隐形与翻译学科建设以及隐形与翻译评介的关系。关键词:隐形;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翻译文学;关系Abstract: The author’s invisibility, or the unfaithfulness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has always been a controversial topic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

对不起,阅读本文需要消耗 1 点!而你目前只有 0 点可用。点数不足,无法阅读本文。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充值。

第三篇:文稿起草与文学创作

文稿起草与文学创作

虽然我们在讲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时,在外在形式上把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划为文学类文本,把应用类文体如传记、新闻、报告、各种公文等划为实用类文本,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很难、也无必要完全将二者区别划分开来。因为文学最重要的因素是情感,而以实用为主旨的说明描述,即便是有意回避,也会隐约带出作者的情感,也就包含了文学性,也就不能将其排除在文学之外。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本职岗位上运用文学、享受文学,用文学带动工作水平的提高,用文学审视人生、修养身心,有着自我陶醉式的体验感悟,虽不敢算作“文人”,也可以称作“文友”。这种实践和感悟基本上分为两个方面。

在文稿起草中有意融入文学因素,在恪守公文规范的前提下,用文学的浸润增强其感召力、吸引力,使枯燥冷硬的公文语言活泼起来。

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进入机关便与文稿起草结了缘,成为“写材料”的人。这自然不能称之为文学创作,不能凭着自己的兴趣和感受来工作,那样准会闹出笑话。一般初次接触此项工作的人最容易在这一点上犯愁,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调整,迈过了这道坎儿,就基本上迈上了工作的第二个台阶了。文稿起草体现的是集体的、组织的或者说是领导者个人的思想和意图,起草者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意图,准确地领会和表达意图。在这一阶段掌握基本的、相对固定的一些要求,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在这个平台上体会、理解,逐步形成符合规范的又有自己特点的路子,才可说是进入了门道。如果再向前进,则就需要融入文学的功效了,这就涉及到了文学的实用性问题。这是在掌握情况、吃透精神、理解意图、适度超越等艰苦的工作到位之后,才能着手展开的一个动作,如同给一盘即将出锅的菜肴添加作料,需要用量适度,需要掌握火候,简言之就是在“润色”。过火了味重菜焦、矫揉造作,过轻了寡淡不及、索然无味,也可惜了前面所做的努力。所以我们说文章需要反复修改,需要认真推敲,修改、推敲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主要包括文学功底在内的写作能力。这些年来,我起草完成的领导讲话、经验总结、工作报告等,自己也说不清有几百篇了,每一篇都需要付出极大心血。我曾经用一个多月时间,起草了一份重要会议的报告,引起热烈反响,被称为“近年来最好的工作报告”,赢得了不少的赞誉。那时的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主要领导,说得出格一点,这实质上是自己写出的东西得到领导满意和广泛好评的主要条件。我还写过一篇反映一个农村班子团结进取创造业绩的报告文学,一万多字,发表在《娘子关》上,文学色彩的要求就比熟悉的公文写作重了许多。反映本部门一位普通工作人员事迹的人物通讯《“打杂”之中天地宽》被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刊发后,我对公文与文学关系的认识大大深化。

我们这些机关中“写材料”的人,对那些具有鲜明特色、社会反响好的领导讲话及文件报告,总要认真学习研究,力求从中得到更多教益。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讲话独具特色,严肃的语言中透射着活泼,恰如其分地引用典故、格言,说明深刻的道理,时常迸射出文学的火花,极少见到难以忍受的官腔。尽管他已经退休,他的讲话文稿一直为我们所推崇。当然,与身边的“高手”共同起草文稿,哪怕是他们把你下功夫写好的一个稿子完全否定,那也是得到他们“真传”的最好机会,这个机会不一定人人都可得到。

挖掘文学的实用性作用,并非是简单地做加减法,硬生生地加入作料,而是浑然天成,不露痕迹,天衣无缝,使作品具有独特风味。文学创作的最高标准自然,文稿起草的最高标准应该也是自然。因为自然比较真实,但又很难表述出来,这确实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要把文稿写活泼,在规定的框架内,用简练优美的文字增添文采,使其熠熠生辉,放射出瑰丽的色彩,这应该是另一层次的文学创作。

通过不懈的创作耕耘,从亲身经历中感悟社会,探索人生真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挖掘文学对人的修养功能。

参加工作30多年,年龄也超过了半百,猛然发现离退休已不到10年了,需要归纳总结一些东西,需要放弃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参与和体味更多的活动。这样,自己熟悉和热爱的文学就成了称手的工具。2008年举全国之力承办奥运会,全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激发了我强烈的写作欲望。这一年,我写的《关于“吃”的记忆》通过亲身经历的事情,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获得全市征稿一等奖。《我的工龄三十年》通过自己参加工作后分别在学校、区级机关和市级机关三个十年的亲身感受,反映了我淋浴着改革开放春风锻炼成长的自豪和信念,获得市政协征文一等奖。我还写了《包场看电影》征文,也在全市获了奖。《三十年前的冬季》则是运用诗歌的形式,在铿锵的回忆和感叹中,赞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得到了好评。这一年汶川大地震后,我饱含深情创作了诗歌《为人师表德昭千秋》,表达了对在抢救学生中英勇牺牲的5位人民老师的敬意和怀念。

每写一篇回忆性、纪实性的文章,总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当作从曾经有过的挫折和教训中找寻启迪的重要过程,以便能够校正生活的航标,使自己今后的路子走得更加坚实、坚定。每写一篇文章,往往是一个偶尔的因素就确定了想写的内容,然后便是较长时间的酝酿思考,一旦时间充裕,就立即下手动笔,把自己的精力封闭起来,集中时间拿出初稿,再慢慢修改润色。写完后,感觉是记录了一段正在或者已经淡漠的历史,加固了一个应当留住的记忆,心上便轻松了许多。2009年,我写了《创业进取的岁月》,反映了我曾经做过的10年老师生涯。《生日》、《责任》是我自己及家人过生日时的描述和感叹。还有《聚会》、《老爷“南巡”》、《那位美丽的大姐》,《了望那根标杆》、《雪之三弄》、《镜头中的阳泉更加美丽》,《雪之三弄》都是生活中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三个“没想到” 一生统战情》在《中国统一战线》登载。《哦,童年》则是以轻松欢快的笔调记录的十段童年故事,公开发表后着实让我们当年的那些“小伙伴”们兴奋了一段时间。《老师你好》回忆了我在学生时代以及参加工作初期将近30位老师对我的教诲,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敬意。

要让文章成为文学作品,成为别人能看、爱看并且能留下印象的文字,那就必须有真挚的感情,首先要感动自己,不能无病呻吟。这个功夫的深浅主要看作者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际生活中即使一件很平常的事,如果要讲给别人,效果会因人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的差异而大相径庭。讲得兴趣盎然、起伏跌宕者,必然有较好的文学功底,这种功底不一定是读书多就能具备;讲得昏昏欲睡、味同嚼蜡者,也不一定就是文化程度差。要下苦功夫,还要有悟性。几十年做文字工作,服务和接触领导同志,受到他们高层次的人品、能力、修养的感染和熏陶,确实使我获益匪浅,也使我的文章添加了灵气。

在机关工作,而且做文字稿件工作相对多一些,时常会听到一些溢美之词,如“你是秀才”,“文章写得不错”,“又看到你的作品了”。然而,连续多年一直听到这样的话,似乎就发现了另外的意思——“除了写点文章,其他方面你不行!”我的同行中有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的领导就受到了这样的评价。之后我便消沉沮丧,有意要疏远文字,强化“其他方面”。时间再长,冷静下来,发现有些上当。机关工作中,文字水平是基本功,文学修养显示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更是提高“其他方面”的总纲。有了这样的醒悟,方向更加明确,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更加注重读书学习,注重研究探索,更加用心从事练笔和文学创作。这三年来,除了处理日常工作文稿,我还细心编辑《阳泉统一战线》刊物,创作了20多篇散文、诗歌,大都在《阳泉晚报》、《娘子关》发表,与此相应的是我在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新的长进。

这条路子还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这是成为学习型干部的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

第四篇:文学创作动机

浅论赵树理文学的创作动机

作为农民出身的作家赵树理,终其一生都在创作农村题材的小说,并开创了中国农村小说的重要流派——“山药蛋”派。他的作品从《小二黑结婚》到《锻炼锻炼》、《三里湾》无一不给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我认为赵树理文学创作动机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方面的理由。

首先来谈谈归属与爱的需要,我认为这一方面的创作动机也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首先是赵树理的出身,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不仅真正了解农村和农民还深深地热爱着这广大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坚定的农民立场和坚实的农民情感的赵树理,从心底里有着为农民创作文学作品的渴望,所以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以农民所熟悉的农村作为创作题材,而他的作品也都是农民们能够读懂的作品。他曾这样说过“作品语言的选择,首先要看读者对象。写给农村干部看,用农村干部能懂的语言,写给一般农民看,用一般农民能懂的语言。如我在写《小二黑结婚》时,农民群众不识字的情况还很普遍,在笔下就不能不考虑他们能不能读懂、听懂。不知你们留心没有,我在《小二黑结婚》里没有用过‘然而’、‘于是’这类词儿,为什么? 因为这在知识分子虽然是习惯用语,写入作品,当时的农民群众却听不懂,读不懂。”可见赵树理在写作时就将农民预设为他作品的主要阅读群体,他是真正为农民创作文学作品的作家。第二从赵树理的政治倾向看,赵树理是解放区的作家,建国前在农村经历过水深火热的生活的他深感旧社会的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对中国共产党解放广大受苦受难的农民怀揣着巨大的希望。同时赵树理自己也是一名中共党员,闹过**,参加过革命,被敌人逮捕过,这些经历都让这位资深的党员对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家一般的归属感,他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纯洁而坚定的信仰,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带领着人民走向新的未来。所以赵树理在创作上是向着共产党、坚持中共文艺路线的。他还曾在1943年冬认真学习过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的作品无论是像《三里湾》这样歌颂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揭露了封建思想在农村的流毒和影响,显示了实现合作化的艰巨性、复杂性,符合当时文坛主流的作品。还是像《锻炼锻炼》这样带有“批判大跃进极左路线”异响而在文革期间遭到猛烈批判的文章,赵树理都是怀着对共产党的热忱的希望,怀着自己真诚的农民情感,怀着为最多数人民创作的共产党文艺工作者的情怀去写的①,希望中共中央对于大跃进的问题能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希望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真正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新社会。

再来看赵树理文学创作动机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虽然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但青年时期就外出求学,曾就读于山西第四师范学院。在这期间,赵树理不仅接触了新文学,还受到了当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五四运动的极大影响。“五四”精神是他主要的人生追求,所以,赵树理的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都是和中国如何摆脱落后,不断进步相关的: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问题;农村中先进、落后两种势力对比问题;妇女解放问题等等。②赵树理文学创作动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还是想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以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为例,《小二黑结婚》作品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作品的主题思想与他所追求的“五四”精神完全相符,文中的主人公小二黑与小芹虽然他们表面上的身份是农民。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具有“五四” 精神,敢于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地自由恋爱,追求婚姻自由的新青年,都是赵树理笔下的理想的化身,是赵树理对自己的一个理想即赵树理想象自我实现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而《锻炼锻炼》则可以看出赵树理创作中的“反熵倾向”,当其他的文坛主流作家如浩然、李准等人都在热烈地歌颂在全国各地火热开展起来的大跃进运动的时候。赵树理没有跟风随大流,为这场运动加把柴火,而是保持着一颗冷

静得头脑,通过“吃不饱”、“ 小腿疼”这两个中间人物写出了在大跃进运动中广大农民们在表面积极运动的光环之下内心的真实的想法,指出这场运动中所存在的操之过急、对农民的意愿不够重视等的一系列问题,一语中的。

以上两方面是从作家主观因素角度出发而产生的创作动机,也是作家创作动机的主要原因。但是除了这两方面的原因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之下驱动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客观原因。在毛泽东文艺路线的指导之下,特别是在合作化、大跃进等重大的改革运动期间,文学创作存在着政治指标问题,作家每年的创作量必须达到相应的指标,赵树理作为体制之内的作家更是不能忽略这部分的原因,这就是特殊社会政治背景之下,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外部动机。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文坛的作家们,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一种对新中国、新社会无比信仰的光辉,连创作的主观动机都是这么的纯洁,真的很让人敬佩、感动。

参考资料:

①、②:李恒田《解读赵树理的小说观念》

第五篇:文学创作心得

文学创作心得

那那,冰块写作心得,喜欢写作的朋友可以进来交流指点一番哦!

一本不忍释下的《诛仙》从此让冰块爱上了阅读,一本点击近亿的《斗破苍穹》让冰块记住了起点,而几十部佳作也让冰块对写作有了一些心得。在此,冰块把心中所悟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但有一点,大家不要骂冰块是关公面前耍大刀,窑姐面前卖风骚就好。

哇哈哈,冰块自己就不介绍了,无名小辈不值一提,我们还是开门见山的谈谈写作心得吧!

近日来,冰块闲暇之余,畅游书海,掏了很多大神作品。呵,那叫一个受益匪浅。看的冰块我都有了想买根面条上吊自杀的冲动。为什么冰块会有这样的冲动?原因无他,那些大神码的太精彩了,打击到冰块了。

不过,没关系,冰块没什么大本事,但脸皮却是相当厚。于是冰块就谦虚学习,不耻下问,几日之间冰块对写作也就有了一些心得。

写作十戒:

一戒:跟风,不要修真受欢迎就写修真,三国好看就写三国。每个写手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与目标,小说没有什么类型的就一定好这样一种概念。写作前记住两句话,第一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写的好,慧眼如炬的广大读者们总会发现。第二句“用心写作”,这一句就不用冰块解释了吧!

二戒:“我”,这点冰块就更不用多说了,对于所有的写手来说,用第一人称写作是大忌。纵观各方大神,那怕宗师级的大神,金庸与黄易这样重量级的前辈,也都不用第一人称写作。

三戒:流水帐,文章太过简陋,文中必须多多出现对话,环境的描写与人物性格的描述。这点包括冰块在内的很多新手都会犯的毛病,刚开始写,总是拿捏不准。还有一点,文中尽量避免。虽然码的字多了难免出现错字别字,但大家可能都发现了这一点,本来自己读的兴趣大浓的书,突然出现很多错别字就会影响读者的兴趣,这点冰块自己一直也在改正。

四戒:抄袭。就算抄袭至少要抄得读者看不出是抄的,有的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抄寻秦记的剧情。看到这样的书,冰块就会破口大骂一句,什么人嘛!浪费我时间。的确,这样抄袭的书,很多人看了都不爽。

五戒:太啰嗦。拖戏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有技巧,不能无限地拖长。说起这一点,冰块感触最多。本来一本很好看的书,被那些无能的导演和婆婆妈妈的演员一拍成电视剧,放出来马上就倒人胃口了。回望当今电视剧,不是磨叽不堪,就是乱扯一阵,花钱把一本好书拍成这样,不是啰嗦惹的祸还是什么。反正自从冰块喜欢了阅读,电视剧就很少让冰块感到兴奋的,记得前不久,就那《雪豹》看着还不错。老天,现在的电视剧冰块真的不想说什么了,一句话太啰嗦,太磨叽了。

六戒:超人。靠,冰块看书最讨厌主角一出来就厉害到天上去的书。谁都喜欢主角强大,但强大是慢慢来的。一夜间主角就厉害的不得了了,那你还不如写写某个二愣子一夜暴富的故事来的痛快。

七戒:名称太多。偶的个神呢!冰块有时看书,开篇就一大堆人物介绍。看完就晕了,相信很多读者看到这样的书,没像冰块一样晕了但也肯定像喝了酒了。人脑毕竟不是电脑,一下子让人记住那么多与书相关的人物真累。所以,写作时,只能慢慢(很慢很慢)地在文章中交代,给读者慢慢地消化。如果作者太急,只会使读者看得头昏眼花变成了流水帐。

八戒:例表。很多写手在序言之类的东西中就把书的情节和结局大写特写了一番。这让读者看了介绍就对书没新鲜感了,试问已经知道了结果的书看着还有什么激情可言。

九戒:上下关系混乱。有很多书,主角都是尽力与身边的角色拉关系。比如:主角就个将军,命令身边的手下也是亲大哥的人去攻占什么地方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某某哥,去帮我把什什地方给打下来吧!”而不是:“某某某听令,将XXX给我打下来。”公私无法公明,上下关系混乱,你看全世界哪一个军队在战斗时、工作场合这用这种语气与亲人说话,这只能表现作者社会经验不足。战场之上无父子,铁一样的纪律面前,没有辈分,没有亲情。

十戒:个性塑造。很多书中的主角,都失去了一个男人应有的风骨与自尊,任由女人任打任骂,似乎只要有个女朋友就足够了,就算那女生犯了任何的错误我也见不到主角生气或怎幺样的,这也太圣人了吧。这种主角一多,啊!那这个主角就失去了自己的性格。特别是一些写君王的书,君王是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威的,必须做到冷酷无情,有的时候必须放弃自己心爱的女人,做到极度冷血,但很多作者硬要写成完美爱情故事。去!无论是现实或者是小说世界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因为读者自己本身都不相信完美的存在。这样写不是明着告诉读者这只是我的妄想吗?还有,网上读者百分之九十都是男性,如果作者们想写情情爱爱的东西可以考虑去写爱情小说。本人不认为爱情的因素不应出现在男性读物中,不过我看到很多的人都将小说中的爱情成份比例调得高得离谱,明明是君王类的小说硬要与情爱拉上关系,铁血类军政小说非要弄得像过家家,似乎比起国家而言女人更重要。哈!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的时候必须在女人与国家之间作出选择,但很多的作者硬是写成完美结局,好嘛!只爱美人而不爱江山这句话够经典了吧!但这是很多读者们对这类书讽刺的写照,硬要写成完美是不可能的。还有在很多书中主角都过于心软,至少我还见不到有打杀女人的事发生,不管那个女人多混多嚣张。唉!武则天的天下了。

说完写作禁戒,冰块再谈谈写作的一些技巧。

禁戒冰块挑出了不少,可说起写作技巧,还是新人小白的冰块,学到的并不多。那就随意聊聊吧!

冰块觉得写作时,适当的运用一点脏话是绝对有必要的。很多人都觉得一个高尚的作者是在写作时,绝对不应该出现这样的语句。其实不然,一些脏话用的恰当,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位从不生气的烂好人,有一次被一个无赖气的终于发飙了。对于这样一个情节,很多人都会从正面大肆描写一番那个发飙的神情,什么那人脸色气的发青,拳头紧握,牙齿紧咬着嘴唇等一大堆。其实这样一个情节,你还不如让那个烂好人朝那无赖直接爆出一句“狗日的你给我滚”这样的脏话来的爽。这样一句脏话造成的效果胜过你百句正面描写。因为一个从不生气的烂好人能在此情此景下骂出这样一句脏话,可见这次他义愤填膺真的生气了。不让怎么会破天荒的骂这样的脏话。这道理就跟半路突然杀出了个程咬金是一样的,冷不丁一句脏话,绝对让人在感到诙谐幽默的同时,捧腹大笑一番的。你说你写一堆是不是还没有这样一句脏话造成的效果好。

另外,一点技巧冰块之前其实已经说过。错别字,别看几个错别字,这些“家伙”的作用就如同一锅汤里的死老鼠。错别字太多,很有可能毁了这本书。错别字一多,再好的书,别人看到也会骂一句,“靠,这家伙写不会写书,连语句都不通顺”。这就是错别字的“功劳”。那怕文笔再好,错别字这种小毛病一定要注意。(悄悄在这里说一句,这点冰块其实也错的非常糟,为此冰块还受了不少骂?不过冰块不恨骂我的这些好心人,没有教训冰块就意识不到这一点。所谓逆耳忠言吗?)

好,就好这么多。看到了的,不同意冰块看法的尽管说出来,冰块也很想在与大家的交流中找到一些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最后希望这些东西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这样的话,那冰块就很开心了。啧啧!!

下载戏剧文学创作与研究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戏剧文学创作与研究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区别

    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区别 写作可分为文学创作与应用写作两大类。其间虽有不少相通之处,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在大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多数,应用文数量相对较少。然......

    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 薛占秋 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 薛占秋 内容提要: 舞台戏剧和课堂教学本是两个范畴内互不相干的两种艺术,本人......

    音乐与戏剧5篇

    如果学校计划开设“音乐与戏剧表演”课,我将打算准备以下的学习内容和基础训练: 一、 认识音乐剧1、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关系2、戏剧的品种。 戏剧包括戏曲(包括京剧与地方特色......

    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

    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 摘 要:田汉是中国近代文学上非常著名的戏剧作家,其作品具有唯美的特点,因此颇受好评。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田汉整个创作生涯中作品所体现出的唯美倾......

    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戏剧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大学生大多对中国古代戏剧较为陌生,学习古代戏剧作品较为困难,因此在上古代戏剧作品课时,笔者探索并采用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复述法、影像呈现法、课件展示法、......

    报告文学创作概述

    1996年创作情况 1996年的报告文学创作,真正迷人的地方似乎不多。在这些新景致中,热情讴歌社会生活中的新人和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的作品还是不少的。像江宛柳的《没有掌声的征......

    文学创作研讨会讲话稿

    文学创作研讨会讲话稿 文学创作研讨会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们:承蒙xx文学沙龙诸位老师的厚爱,在这个充满了人情暖意的地方为我召开这次聚会。在此,我向为......

    文学创作培训班策划书

    文学创作培训班策划书文学是我国历史星河中最璀璨的那颗,它照耀中华大地已经五千 年了;文学也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融入我 们社会中的问题,入木三分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