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22:1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第一篇: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摘要: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人数,将高职教育带动起来,使得高职院校及学生的数量增长非常快。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学生数量在高等教育中比例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高职毕业生身上,如果这类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就解决了大部分学生就业问题,还能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也被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233-01

1999年,中国的大学开始扩大招生规模数量,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划时代的改变,由面向少数高质量的学生招生变为面向更多普通人群招生。当前,整个社会博士、硕士扎堆,本科生到处都是,高职毕业生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本不占优势,难度愈来愈大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的困难空前之大。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的要求

职业规划能力缺乏,职业定位有偏差。当前很大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不了解个人的长处与自己的性格特点,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认识、定位及能力的判断致使其面对就业岗位的选择时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无法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导致找工作过程中败给其他求职者或者虽然找到工作了但对工作满意度不高最终离职或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状况出现。

(一)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熟练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科学,就业指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高职教育的特色没有突显,对学生的应用技能的培养力度不够,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被重视,致使高职毕业生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技能不如“三校生”的鸡肋境地,在就业大军的竞争中无法突显优势,劣势却很明显。

(二)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端正态度的学生。有百分之九十多的企业认为“态度”在选择应聘大学生时尤为重要,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是企业最看重的,包括较强的团队意识,集体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如今的大学生都是九零后,大多为独生子女,在长辈的宠爱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性格特征为突显自我,喜欢独处,集体意识淡漠,针对这一特点,高职院校的团队教育与培养要有目的,针对性强,采取渐进式的培养方式,可采取课堂灌输与校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

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一)高职学生要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高职学生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从入学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准确把握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范围,确定自己有兴趣的就业目标,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先下手为强,这样才能避免毕业时盲目,不会临时抱佛脚。

(二)高职院校要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理论教学并重

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关注重点不是名校、好专业,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以及未来高职生入职后对企业的贡献。所以,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使其在毕业后更有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吸纳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使得高职院校重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以提高,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所需。

(三)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这种现状提示我们要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的效率,这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双师型”专业技术型教师人数不多等现状导致单独依靠校方想让高职生享受全面锻炼,学习实际应用技术水平很难,因而要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双师型”专业技术型教师的培养。

(四)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活动,首先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要求,进而与学生进行对比了解不足并对其有效的进行指导,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体系构建过程中注重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他们早点熟悉社会,给自己的未来工作方向定位,再根据自身条件确定日后找工作的方向,并且将就业指导融入实习实训过程中,利用实习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衣学娟.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01):18-21.[2]刘超.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02):26-28.[3]谢鑫,刘宁宁.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73-74.[4]刘佳.德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5]阳慧.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202-204.[6]蒋勇.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1(08):88-89.[7]杨欣,刘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20):154-155.[8]邹群.论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辽宁警专学报,2010(03):101-103.责任编辑:孙瑶

第二篇:试析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试析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本论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4-230-01

近年来,专科毕业生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专科毕业生的规模激增使其在高校毕业生中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历层次。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涌入就业大军之中,使得原本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突出。面对这样的形势,高职院校必须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本身的办学层次,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具有竞争力,才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彰显出自身优势。与此同时,也会发现自身的劣势。高职学生只有扬长避短,才会实现顺利就业。

一、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出的学生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能力不完全相同,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和弱势。

(一)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优势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优势。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注重强调理论的系统化,而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本科层次的学生很多眼高手低。而企业缺乏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又强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势

我国的高等院校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培养的是领导者与管理者。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结合比较紧密。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在企业一线,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更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近两年,许多高职院校提倡和鼓励年轻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到毕业生未来的岗位上参加实践锻炼。每个专业都会开设不同形式的专业实训课,目标是从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开设课程,知识结构中把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用得上,留得住,知识少而精,全面更新。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是就业教育,这样的毕业生受到各用人单位更大的欢迎。

(三)高职学生的心理预期优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也已经不是天之骄子了。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形成,人才密集必然导致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占主导地位,也就是由企业确定劳动力价格,“买方市场”导致劳动力价格偏低。大学生在求职时期对月薪的希望值偏高。而目前大学生的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的实际市场价格的差异正在日益加大,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学生一般比较务实,心理预期接近市场,很少有好高骛远的想法,能就业、能基本专业对口,就心满意足。在就业大军中,高职学生愿意到基层和中小私营企业去工作,因此当本科大学毕业生还处于犹豫状态时,高职毕业生早已确定了就业岗位。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优势

目前企业除需求少数高级专门人才外,绝大多数是需要普通岗位的技术应用人才,正如企业所希望的是用得上、用得起、留得住。所以,同一职位不同学历层次竞争上岗时,企业往往淘汰高学历,而在低学历的高职毕业生中选择优秀的。从学历上看,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的确没有优势,但是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强项,正是本科学生中的许多人不具备的。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发展时期,许多单位缺少的正是熟练的高级技术人员。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要上,这也就是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优势。

二、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弱势

(一)学历弱势

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在提高全民素质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困难。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这意味着更多的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将涌入人才市场。现阶段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很多企业认可高学历,认为学历就等于能力。即使是高职学生能够胜任的岗位,用人单位也愿意招聘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学生来工作。这对高职学生来说,专科学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势文凭”。

(二)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加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整体水平更低。升入高职后,也缺乏系统的人文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高职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整体素质不高,理论掌握不够扎实。到工作岗位后缺乏继续学习的基础知识,终身学习能力不强。这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弱势之一。

(三)自我约束力较差

按照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划分,高职学生的分数最低。这虽不能说明高职学生的智力很低,但这至少说明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且高职院校招生来源多样,有高中生,也有中职生,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校期间的表现较为散漫,时间利用率不高,主动学习性较差,沉迷网络、逛街等现象。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很多学生浪费了时间,没有珍惜宝贵的在校学习机会,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在就业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杨志伟.关于培养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20-123.[2]李璞.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0(3):122-125.

第三篇: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由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存在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和多数毕业生实践能力弱等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提出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明确就业目标及方向和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提倡学以致用,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部分学生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专业人士认为主要是高等院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就业需求增长速度过小引发这样的后果。2007~2009连续三年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中,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也迅速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排名第2[1]。此种现象是否纯粹属于该专业毕业生过剩和就业需求不足产生矛盾的必然结果?经过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智联、中华英才网等知名招聘网站,网络工程师等IT相关职位常年处于招聘热门职位前列,每一天发布的招聘信息竟达到万余条[2]。是什么原因造成毕业生就不了业、而用人单位也招不到人才?1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竞争力弱的原因探析

就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及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就业竞争力弱且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难,而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求人才;其次,各种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招生和就业十分火爆;第三,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呈上升趋势,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作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1 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计算机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在强化专业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传授新知识和前沿技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且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主流计算机培训学校每18个月左右教材进行一次动态更新,教学过程融入主流的技术和产品,使学员掌握最新的技术;师资通常拥有5~6年的实战经验,多数担任过研发一线的项目经理。然而据了解,为数不少的高校还在使用5年前出版的教材,有些课程甚至还基于Windows 95/98平台进行授课,教材更新慢,新知识、新技术很难快速进入课堂。同样,高校里为数不少的计算机老师多年来工作仅限于课堂教学,没有更多的实战经验, 由此师资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跟紧计算机科学前沿的发展, 也是计算机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主要因素[2]。

1.2 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高校的扩招使得进入高校的门槛逐级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下降的趋势,使得多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教学资源配置跟不上扩招的速度,师资、实验和实践条件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加之师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不够、实践环节的考核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等众多原因,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不想招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正如摩根资本与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总裁刘建华曾说过:“我们不会轻易去用毕业生,因为招聘应届毕业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成本去培养。应届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差,比如,像一些基本的办公技能,传真机、打印机的使用,都得手把手的去教。”[3]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要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者多年主管毕业生实习工作和就业指导,结合在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就学校和毕业生力所能及的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2.1 及早进行专业和就业指导、明确就业目标和方向,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在本科学生大一入学就建议开始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通过课程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就业方向及所需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起就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及相应的专业素养,有利于他们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进入大学三年级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倾向等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如程序开发、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等),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修,同时在毕业设计选题和毕业实习等主要实践环节也要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从而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

2.2 优化课程结构、提倡学以致用

学校应结合计算机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和先进性,定期修订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跟专业发展的方向,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同时在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中紧跟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采用主流技术、方法和平台进行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在今后职业生涯中发挥作用,做到学以致用。

2.3 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和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本环节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也是用人单位对应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内容,做到难易适中且实验任务不能过重,如果多数学生无法正常完成的实验就没有开设的价值。第二,加强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指导、管理和考核工作,重实绩和实效,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第三,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由于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将极大督促学生动手提高操作能力。第四,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和项目开发活动,提高科研和项目开发水平,同时也尽早了解社会需求。

2.4 认识不足、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当然,计算机专业学生也需要看清就业形势,认识自身不足,有意培养自身道德修养、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组织与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能吃苦精神,加强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比赛活动,参加与专业及专业方向相关的主要认证考试(如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各种厂家或专业的认证考试)。结语

总之,通过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完善、合理的知识体系,强化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和就业指导,做到学以致用、紧跟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措施,将极大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学生就业困难、用人单位要不到所需人才的难题才能得到逐步解决。

第四篇:120509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浅谈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尚

(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沙太中路大源金龙路32号邮编:510540)

摘 要:本文从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就业指导队伍,加强服务意识等多方论述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和方法.关键词:就业改革服务

作者简介:高尚(1990-),女,广东广州人,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德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是职业学校的本质要求。就业工作是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关系到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建立完善的就业机构

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和就业工作机制,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最基本的保障。要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人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1.建立就业市场的调研与反馈机制,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校必须建立就业市场需求调查分析机构。(1)对大市场进行网上调查,密切注意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的信息,国家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都定期的发布这方面的信息。(2)重点专业,重点企业,要做到专人有目的地调查分析,做好专访和公关工作.掌握市场和重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的信息。第二,学校必须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机制,切实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细心收集,虚心接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建议,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各方面的要求。第三,将调查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反馈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循环系统中去,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使毕业生更加接近用人单位的要求。

2.强化校内实训环节管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要根据所得到的信息,相应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使之更切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实际,再在项目课程里理念的指导下,编写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训练项目,使得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生产的内容和质量要求。把好项目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关,理论教学内容是该项目的涉及的知识要求,实训指导内容主要是对安全生产、生产工序、操作要领、技术要求等方面有个明确的要求。构建新的质量检测标准,建立一个与企业要求相一致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观,以增强就业适应性。

3.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要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一,每届学生在就业前必须举行一次技能大比武,设立单项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设立团体奖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其二,开发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实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如将学校活动室承包给学生经营,由学生经营书报亭、桌凳维修等。其三,每届毕业生在就业前都必须组织一台汇报晚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愉悦学生身心,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推进产学结合,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要树立双赢意识,产学结合,校外实习涉及“企业、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要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兼顾三方,针取双赢。产学结合是一种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它解决了学校实训工位不足、设备和耗材等问题,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5.实习、择业和就业相结合,建立学生就业新渠道。校内实习和企业实习的最大区别就是企业实习的真实性,可以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将实习、择业和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增进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为学生选择就业提供了可能,同时用人单位通过对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有选择的录用人才。因此说,产学结合,校外实训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提高就业的适应性,建立学生就业的新渠道。

三、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1.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人员要树立就业工作的超前意识,从根本上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问题。要着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准,倡导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必须具备就业指导证书或助理职业指导师资质。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专业化水准高的就业指导队伍,这是搞好就业工作的必要的保证。

2.积极有效地参加与各种招聘会,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第一,构建信息平台,及时向学生发布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信息的质量。第二,走出去——参加各种招聘会,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接触。第三,请进来——诚邀企业和用人单位来校面试和招聘,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亲近接触。

参考文献:

⑴魏莉梅:大学生就业实用指南[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⑵魏莉梅:大学生职业规划[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5

⑶魏莉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第五篇:提升艺院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艺术类学生就业竞争力

论文摘要:随着近几年艺术类院校的扩招,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本文从艺术类学生自身及就业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如何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解决思路。

艺术类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连续几年扩招,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困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成为摆在艺术院校以及社会面前的重要议题。

一、艺术类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较为突出。“艺考热”使艺术类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相对减少。特别是艺术类企业,类似文化传播、陶艺、装饰装潢、广告、影视动画、节目制作等公司规模小,稳定性差,对艺术类毕业生需求量较小,这加剧了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2、艺术类就业区域限制较为明显。偏远地区、农村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基层对艺术人员的需求较少,致使大部分艺术类毕业生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导致部分地区和城市的艺术类人才达到饱和状态。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明显集中而狭窄。

3、高校缺乏毕业生就业观念的长效机制。学院层面有专人专职负责就业工作,而专业系无专人专职负责就业工作,只有系书记、辅导员兼职负责就业。高校与社会服务机构只是在学生毕业前提供信息与服务,这种服务是阶段性的,不是长期性服务、系统性服务,这种服务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4、大学生能力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笔者曾经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单位进行过一次就业跟踪调查,其中装饰装潢公司反馈比较集中的问题是:

(1)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装饰装潢材料了解较少;

(2)对工程造价基本不了解。

广告平面公司反馈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广告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对排版以及版面打印费用了解知之甚少等。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学校培养模式相对固定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5、艺术类毕业生自身缺乏就业意识。笔者曾经对本院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仅40%的学生关注过就业形势,而对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64%学生回答是学好专业知识,仅36%的学生提到既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能力。

6、就业观念存在误差和就业期望过高。艺术类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艺术类学生学费比普通类高,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以及就业薪酬和区域要求较高,由于专业特殊,他们对专业对口要求也比较高,这也加剧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面的狭窄性。

正因为有上述各方面原因存在,高职院校学院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打破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瓶颈”,缓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相应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工作制度措施。

二、提升艺术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强就业工作领导,建立健全的就业工作制度。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严格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由院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院长担任主任,主管副院长担任副主任,招生就业处、学生处、教务处、艺术实践部以及各专业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学院就业工作的宏观领导。以此为基础,学院各专业系又成立了就业工作指导小组,系支部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办公室行政干事、教研组长、辅导员、班主任组成,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领导,提高了效率。

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工作考评机制,并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与考核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院、系就业工作职责,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标作为各系主要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之一,把完成任务与评比部门先进、个人先进等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总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特困生就业帮扶、就业创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指标,综合考核院、系二级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与此同时,就业工作部门直接参与学院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制定,确保这些工作稳步推进、科学发展。

2、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学院坚持“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艺术类专业试点“订单培养”模式,将毕业生顶岗实习与毕业后阶段性实习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机结合。派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教师到用人单位实地考察,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艺术类专业技能要求,紧跟时代脉搏,以市场的理念改造专业、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保证行业企业按期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优秀技能型人才,有效促进学校招生和就业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入校即就业”。学生进行艺术类专业教学汇报演出、做毕业设计时坚持以实景、实地为依托,结合实际。负责艺术类专业教学汇报演出、毕业设计的专业教师采取学院专业教师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如此,艺术类毕业生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增强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培养学生正确就业观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先生存,后发展,打破一步到位的旧观念。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艺术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应是在基层、地方。

4、进行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将职业指导列为各专业必修课,全面开展了职业指导进教学计划、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常规教育来抓,而不是阶段性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就要让学生对自身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考虑自己所学艺术类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状况,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甚至家庭状况去确定规划。要使学生在校学习目标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加强专业和文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类综合素养,这是基础;假期要求学生参加艺术类社会实践,让他们多与社会接触,了解现实社会的残酷、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进入毕业阶段,引导学生根据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选好第一份工作,同时邀请长期合作的企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等来我院开展毕业生就业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共同构建院团(校企)合作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5、重视就业市场开发、多途径广泛寻找就业机会。

一是招聘活动经常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经常组织校园招聘活动,认真收集各系毕业生的详细资料,做精做美《毕业生资源信息》,使之成为毕业生联络用人单位最直观的大名片。定期高规格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百余家用人单位来学院观看毕业生汇报演出或作品展览,参加招聘会,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

二是就业市场开放化。我们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积极建设和开拓就业市场,形成稳定、有序、灵活的就业渠道。主动与湖南、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内外用人单位联系,开拓就业“订单培养”市场,年收集就业信息万余条;每年派人参加各地的毕业生招聘会,吸收经验,尽全力给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三是就业管理信息化。对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室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并及时更新完善网站网页内容,丰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专栏内容,方便学生查看最新的招聘信息。

6、开展创业教育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大举措,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也加强了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创业就业的无缝对接,与常年合作的用人单位建设成为学院毕业生创业实训基地,增加就业实习基地数量,将毕业生实习过程与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学生顺利就业、稳定就业。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将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列入课程大纲,安排1-2个专题进行授课,其次成立学院创业协会和创业活动小组,就业指导办为其配备了2名指导老师,并把它列入重点学生社团来建设,学院在经费、场地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最后,开展模拟创业活动,每年举行2次“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沙龙”等活动。并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和创业明星零距离接触。以他们的创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欧阳增铜、汤福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出版

2、罗二平、杨敏《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0年出版

3、魏晋《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2010年出版

下载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论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王晓宏 龙卫兵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14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什么是就业竞争力,着得探讨了高职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及提升的思考

    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及提升的思考 【摘 要】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近几年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6-16 16:02:00 ]作者:许爱丽编辑:studa090420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而是大学生多种素质与能力......

    对于高职学生就业新问题的思考(合集五篇)

    对于高职学生就业新问题的思考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毕业生有着极大的就业压力。那么对于高职院校辅导......

    如何提升我校(山东科技大学)水文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如何提升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一、对我校水文专业以及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认识1、对我校山东科技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认识国内众多院校开设......

    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精选五篇]

    化解“三大矛盾”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一、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Hamel)于 199......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研究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就业形势趋于紧张。同样,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在择业的过程中将会......

    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竞争力[合集]

    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竞争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今社会人才辈出,社会的竞争性也逐渐加大。再加上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在地区和人群上正在逐步扩大,同时每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