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的利用
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群体;人际关系;交往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即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相同的活动中,由于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往往是不相同的。在管理之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凝聚力,从而提升企业实力。因此,管理心理学在处理群体人际关系中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包括了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不同人之间既有相互依存、互相吸引的一面,也有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一面。当相互依存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吸引,当相互分离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排斥,人际排斥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害的,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管理之中表现尤甚。在管理中,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副手之间、各员工之间都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他的霍桑试验表明: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学说指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在管理一个企业时,领导者只着眼于物质经济利益,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员工在企业工作时,必须受到尊敬、重视,不许得到安全感、归属感。企业中除了存在着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非正式组织中,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员工的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者必须努力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能够充分协作。而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员工的满意度,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企业员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员工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还需要遇有人际沟通的技巧。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从发送者到接受者的传递或交换过程。人际沟通要求发送者发送的信息应完整、准确、可理解,接受者能接受到完整的信息并能够正确理解这一信息,接受者愿意以恰当的形式按传递过来的信息采取行动。合理的沟通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效率。倾听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领导者需要善于帮助和启发他人表达出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应善于聆听别人的意见,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是使员工增强对管理者的信任感,还可以使管理者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更有效地组织工作。除此之外,在沟通中,领导者不能吝啬赞美之言。适时地赞誉别人是管理中极为有效的手段。在公开的场合对企业中有贡献的员工给予恰当的称赞更会使员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使命感,从而努力为企业创造更佳的业绩。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影响职员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在有效沟通中,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职工按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年轻的或资历比较浅的职工可采取鼓励认可的沟通方式,在一定情况下让他们独立承担重要工作,并与他们经常在工作生活方面沟通,对其工作成绩认可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对于资历深的老同志,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尊重他们,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与他们经常接触,相互交流,给予适当的培训,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合理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使其能信任领导者,并继续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肯定无法避免与其他人相互交往。但交往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仅仅是双方相互通话而已,它包含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在交往双方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和友谊。人际交往在企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如在人际关系理论提到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幸福感、行为、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等。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在商务活动中,人际关系同样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处理好自己与各层次人群的关系。首先是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公务交往。不同的企业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管理者必须妥善处理与合作者以及竞争者的关系。我认为这种情况下,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需要有良好的交往与密切的关系,但也需要保持有一些适当的距离。不同的企业之间如果关系真的亲密无间,对两家企业都有不利的影响,可能会禁锢企业的发展。在领导者与副手之间,领导者必须尊重副手的意见与建议。副手是领导者的左膀右臂,是领导者身边不可分割的部分。即使副手的意见与建议与自己的想法不相一致,领导者也应该仔细倾听,然后与之进行意见交换及协商、讨论,最后共同决策。而领导与企业下属员工的关系,卢盛忠《管理心理学》中所说的,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应该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企业中,领导者与下属员工的交往是最有难度的。由于身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没有合适的交往与沟通,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往往会产生一些误会。因此,在于下属员工交往中,领导者必须放下姿态,体恤下属,多为他们着想。员工是企业的主力军。员工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在交往中应多加以鼓励,对他们一视同仁,充分信任他们。就如最近龙湖地产在我校的招聘宣传中所说的,提倡领导与员工多接触,了解员工的特点,鼓励员工在团队中自主创新,对新员工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提供特殊关怀。
人、财、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而人力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即便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最完备的物质资料,没有了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人,所有的一切将毫无意义。当今社会需要创新,而创新是人才的专利,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是有生产力的员工”,富有生产力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针对不同的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分别对待。要悉心分析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不仅要有必要的物质需求满足,还要有更深层次的社会需求的满足,即受到尊重,受到重视,能够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如今,尊重人才尤为重要,要想盘活存量资产,首先要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员工不是企业的包袱,是企业自救的中坚。只有尊重他们,才能使他们发挥创造力,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共同渡过难关,创造财富。
企业文化对企业人际交往也有很大的帮助。威廉·A·哈维兰著的《文化人类学》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具有引导作用,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并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可以增加凝聚力,除此之外,文化相比于企业的其它方面,更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对此有所重视。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加强企业中的人际交往。创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协调好组织内部各利益群体关系,发挥组织协同效应和增加企业凝聚力最有效的途径。例如,协信地产的企业文化“简单,专注,持久;创造共同的价值”。强调简单直接的交往沟通,倡导维持最低的权力距离,鼓励员工独立自主表达意见等等。这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管理层与不同员工之间的沟通交往,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刘晓新 毕爱萍 主编 《人际交往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卢盛忠 主编 《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罗珉 著 《管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余世维著 《有效沟通》(北京大学出版社)
傅金珍 《现代领导者人际交往的艺术》(《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2期)
第二篇: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然而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创新。领导艺术应该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朝气、活力,甚至生死存亡都和领导层是否得力密切相关。对于一个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更换往往会使企业起死回生。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企业;领导;员工激励;思想政治
1.管理心理学
1.1 管理心理学简介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 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1.2管理心理学研究与应用
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
不过,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密切相联系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劳动组织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这时出现了科学管理的学院,其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着重研究了工人操作合理化的问题,但他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强调研究人-机关系,同时也提出了解决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的问题。战后,许多学者总结了战时的经验,考虑到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认为可以把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中的诸因素统一加以考虑。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2.管理心理学应用于企业
管理心理学是指对组织内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帮助我们解释控制人的行为,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及员工。企业的创建、壮大、发展和团队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拥有一个好的团队,企业才能从中得到发展的动力。而一个好的团队更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领导心理和行为、工作动机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1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运用于企业中
2.1.1、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重视员工、了解员工的需要,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员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人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邓小平同志说过:只讲革命不讲物质,那是唯心主义!
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因为一个员工的价值观它可以影响其个人态度。马克思指出: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而做事,就什么也不能做。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应当录取不仅有能力,经验和工作动力,而且要与组织相一致的价值观的求职者。
(1)薪酬激励传统的人力资源认为薪酬是用来满足员工较低层次需要的,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论及只有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作为传统认知上的低层次需要,薪酬是知识型员工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和追求的基础,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根本保证。
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薪酬的内涵己经发生了变化,它不仅能够用来满足人们低层次的需要,而且薪酬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身份地位及成就的标志,高薪意味着事业的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将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的激发作用和巨大的推动力。从这一深层次的意义上讲,薪酬也就成为知识型员工满足自己高层次需要,即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薪酬激励能够充分的带动员工的积极性。
(2)由于知识型员工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激励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企业应意识到单纯的薪酬难以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而应该考虑更为丰富的报酬激励方式,如机会、职权、信息分享、股票期权和荣誉等,尤其是股票期权被认为是最具有激励作用的长期激励方式。
(3)股票期权奖励是指公司授予其员工未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权利,这种权利的持有者可以获得股票市价和规定价格即行权价之间的价差,是一种基于经营结果的奖励形式。股票期权包括经理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等,通过股票期权,企业所有者可以利用一种长期潜在收益激励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股票期权可以使企业不必向知识型员工支付高薪,知识型员工可以通过行权获得收益,由于知识型员工的薪水大多很高,需缴纳很高的税,而以期权支付薪水,知识型员工就可以享受减税的好处。
股票期权是一种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股票期权使企业的发展与知识型员工的报酬息息相关,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4)工作及发展激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良好的保健因素,如工作条件等,只能使员工的不满意感消除,但只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因素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对员工来说,保健因素是其基本需要,但是工作、成就、成长等面的需要更重要,也就是说,只有靠激励因素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
根据员工的自身特征,对其进行工作激励应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该从工作本身人手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企业应该为他们安排恰当的工作,并尽可能地丰富工作内容,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同时要授予他们与其职责相适宜的决策权和行动权,并及时对他们的工作效果进行反馈,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重要的,是有发展前途的,这样,他们在工作时会乐在其中,热爱自己的工作,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做得完美出色。同时,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是追求卓越、实现目标和争取成功的一种需要,知识型员工普遍具有高度的成就需要,总是力求把事情做得更好,他们希望对工作承担责任,喜欢适度的风险,希望获得有关其工作绩效的迅速且具体的反馈。
(5)其次,培训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员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成长的要求很强,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满足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注意把员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企业或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员工的知识技能得到更新,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知识型员工在自我充实的同时,很容易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6)最后,还应该满足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道,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等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的目标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人的生存需要越来越得到满足,对人和人关系的需要和工作成就的需要就越强烈。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此对员工进行激励鼓励为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职业发展作为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很少有哪种需要会像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价值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员工十分关注自身的发展,有着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企业如不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就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甚至有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外流。
2.1.2、增强员工归属感的作用
人群关系学派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可以增强归属感,使企业领导的意图便于贯彻执行,对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有利。因此沟通这一点对于管理者与员工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倾听,克制情绪等方法来提高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行为科学家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是为了更好的部属贡献出自己的才智,汇集各方面的知识、意见、经验与决策技能,使公司的决策品质能获得改善。
(1)允许员工参加群体决策,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增强员工的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满足他们被尊重和信任的需要,产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可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对重大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有了发言权,进一步增强自豪、自信、自强、自制的能力。企业员工参与决策的人数越多、次数越多,对群体的认同感就越强,因而越有利于群体作出正确的决策。
(2)对企业员工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注意把员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企业或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员工的知识技能得到更新,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知识型员工在自我充实的同时,很容易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3)另外,企业要通过赢得人心来满足员工的社会交往需要。马斯洛认为,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这类需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中,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通过各种手段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比如,可以建立职工之家,组织旅游或娱乐活动等来增加团队的友谊和凝聚力。同时,关心员工生活和疾苦,不仅要关心员工本人,还要关心员工家庭和亲人。员工的生老病死、红白喜事企业都要有所表示,营造亲情管理的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温暖。其次是制定并宣传企业奋斗目标和长远发展愿景,鼓舞员工士气。管理者必须告诉员工,他们正在追求什么和正在干什么,公司的目标和理想必须是激励人心的,共同的愿景会使企业上下团结起来,使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战胜困难,创造辉煌。
2.1.3、提高员工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气氛,让员工加强讨论、勤于学习和思考,让员工了解企业,有助于员工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
2.1.4、能有效化解投诉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表示出一定的态度或体验,如满意、喜欢、厌恶、愤怒等,这些主观的心理体验,属于情感过程,也可称为情绪过程。当人们发生了某种欲望或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成为一种内在驱动力,心理学上称为动机。了解和掌握人的情感和动机的发生,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能有效地 “ 冷却 ” 愤怒者的情绪。
(1)所以首先管理者对人格差异最大的理解的价值也许在于挑选员工。如果注意给不同的人格的人匹配与其相适的工作,你就可能得到表现更出色的员工。更少的减少了投诉的机会。
(2)同时理解情绪的作用可以帮助管理者大大提高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3)注重与人的沟通,注重处理谈判技巧,努力达到双赢的效果。考虑应变措施。发生矛盾和冲突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够及时控制,保持谈话能够继续下去。谈话中要端正态度,先要平等相待,要注意交心。要控制情绪。最后谈话要讲究艺术,不同内容的谈话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4)为缓解员工与顾客的矛盾,不妨可以开展各种载体活动,在为顾客提供方便、优质服务问题上,改进方法。又如部门间或部门内由于工作上的不协调也会影响顾客的心理和对企业的形象,及时主动做好工作,协调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关系,对工作的正常运转、顾客对企业的信任感、安全感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发扬民主,会上能协调好的就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组织职能部门人员深入一线利用晨会、座谈会等方式做好协调,另外,组织部门负责员工、骨干外出学习,每年组织企业员工旅游,开阔视野,增强部门之间、同志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等等。
2.1.5、提高员工思想觉悟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通过教育、疏导、表扬、示范、批评等方式,用正确的思想内容、正确的工作方式,克服错误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为组织实现目标、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的一种活动。
(1)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要探索,社会企业群体中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从而能够准确地测、正确的引导和严格地控制员工的行为,使管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2)其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渗透到业务中去,在充分发挥对企业业务工作的引导、保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工作条件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原来模糊分散的群体心理变为明确系统的群体一致观念,人人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努力。
(3)个别谈心是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个别思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获取思想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并不是每个需要与人谈话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能把“话”谈好。有的人很会“谈话”,一谈常能迎刃而解;有的人却不会“谈话”,一谈反而变复杂。因此,要做好谈心思想工作的前提是把握好管理心理学的应用方法。
3.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通过对管理心理学效用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分析,对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时目标一致的管理心理学效用、群体决策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个体谈话的管理心理学效用、职工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学效用、协调关系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以及加强管理心理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的措施进行探索。因此管理心理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处不在,意义重大。
4.参考文献
1.《管理心理学》
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2.《管理精英不会告诉你的心理学》 润宇
3.《领导艺术与管理心理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MBA教材 4.《读心理,会管理》 胡国栋
5.《管理心理学》
卢盛忠
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国)彼得·德鲁克
7.《做最好的执行者》
吴甘霖,邓小兰 著
8.http://wenku.baidu.com/view/c6ad44283169a4517723a3f3.html 9.13.http://wenku.baidu.com/view/c9edd064f5335a8102d220c1.html
14.http://wenku.baidu.com/view/c6ad44283169a4517723a3f3.html 15.http://wenku.baidu.com/view/3432d8db7f1922791688e829.html? 16.http://wenwen.soso.com/z/q198184440.htm 17.http://wenku.baidu.com/view/023d57f6f61fb7360b4c65f8.html?from=rec&pos=2&weight=5&lastweight=5&count=5 18http://info.psychcn.com//psylife//201104/2949951986.shtml 19.http://wenku.baidu.com/view/37adbe1dfad6195f312ba658.html?from=rec&pos=0&weight=13&lastweight=5&count=4 20.http://info.psychcn.com//psylife//201105/3049953574.shtml 21.http://zhuanti.psychcn.com/zhuanti_text/11/06/28/1156324e0950f124a73.shtml
第三篇: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然而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创新。领导艺术应该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朝气、活力,甚至生死存亡都和领导层是否得力密切相关。对于一个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更换往往会使企业起死回生。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 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运用于企业中
管理心理学是指对组织内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帮助我们解释控制人的行为,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及员工。企业的创建、壮大、发展和团队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拥有一个好的团队,企业才能从中得到发展的动力。而一个好的团队更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领导心理和行为、工作动机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管理心理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作用
1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重视员工、了解员工的需要,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员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人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因为一个员工的价值观它可以影响其个人态度。马克思指出: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而做事,就什么也不能做。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应当录取不仅有能力,经验和工作动力,而且要与组织相一致的价值观的求职者。
(1)薪酬激励传统的人力资源认为薪酬是用来满足员工较低层次需要的,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论及只有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作为传统认知上的低层次需要,薪酬是知识型员工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和追求的基础,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根本保证。
(2)工作及发展激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良好的保健因素,如工作条件等,只能使员工的不满意感消除,但只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因素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对员工来说,保健因素是其基本需要,但是工作、成就、成长等面的需要更重要,也就是说,只有靠激励因素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
(3)其次,培训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员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成长的要求很强,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满足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最后,还应该满足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生存需要越来越得到满足,对人和人关系的需要和工作成就的需要就越强烈。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此对员工进行激励鼓励为实现他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职业发展作为内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很少有哪种需要会像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价值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员工十分关注自身的发展,有着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企业如不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就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甚至有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外流。
2增强员工归属感的作用
人群关系学派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可以增强归属感,使企业领导的意图便于贯彻执行,对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有利。因此沟通这一点对于管理者与员工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倾听,克制情绪等方法来提高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行为科学家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是搞好人群关系是为了更好的部属贡献出自己的才智,汇集各方面的知识、意见、经验与决策技能,使公司的决策品质能获得改善。
(1)允许员工参加群体决策,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增强员工的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满足他们被尊重和信任的需要,产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可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2)对企业员工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特点,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注意把员工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企业或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不至于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
(3)另外,企业要通过赢得人心来满足员工的社会交往需要。比如,可以建立职工之家,组织旅游或娱乐活动等来增加团队的友谊和凝聚力。同时,关心员工生活和疾苦,不仅要关心员工本人,还要关心员工家庭和亲人。员工的生老病死、红白喜事企业都要有所表示,营造亲情管理的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温暖。其次是制定并宣传企业奋斗目标和长远发展愿景,鼓舞员工士气。管理者必须告诉员工,他们正在追求什么和正在干什么,公司的目标和理想必须是激励人心的,共同的愿景会使企业上下团结起来,使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战胜困难,创造辉煌。
3提高员工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气氛,让员工加强讨论、勤于学习和思考,让员工了解企业,有助于员工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
4提高员工思想觉悟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通过教育、疏导、表扬、示范、批评等方式,用正确的思想内容、正确的工作方式,克服错误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为组织实现目标、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的一种活动。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要探索,社会企业群体中如何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从而能够准确地测、正确的引导和严格地控制员工的行为,使管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个体、团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理念,协调组织与团体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与环境条件,改进领导与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与人员发展。通过对管理心理学效用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分析,对管理心理学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时目标一致的管理心理学效用、群体决策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个体谈话的管理心理学效用、职工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学效用、协调关系的管理心理学效用以及加强管理心理学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的措施进行探索。因此管理心理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处不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管理精英不会告诉你的心理学》 润宇
2.《读心理,会管理》 胡国栋
3.《管理心理学》
卢盛忠
管理心理学调研报告
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2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运用于企业中
3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作用
4总结
国贸12丙
傅程杰
1290510312
第四篇: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浅议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摘 要】管理心理学最早起源于西方,发展于20世纪,是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导组织管理方向的发展,同时帮助组织分析员工的行为规范,尤其是其在组织人力资源中的应用。本文首先从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着手,再明确了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的重要联系之后,浅议了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招聘、激励、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几点应用。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
一、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属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派系,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社会经济,市场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7年美国著名学者罗宾斯对管理心理学作了如下定义,管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的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一般来说,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人或事方面的任务所要掌握的各种概念和技术,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管人,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人是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它是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的。如何把人管好,真正发挥人的最大潜能,显示人的最大价值,为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和战略优势,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也显得举足轻重。管理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益,同时还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有效化,同时人力资源的反馈也可以为管理心理学做实践的参考。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联系密不可分。
三、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联系密切,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一)管理心理学在员工招聘方面的应用。
1.胜任特征模型。胜任特征模型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是可以将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胜任特征模型更注重员工深层次的特征,例如员工的人格特质、动机需要等。胜任特征模型可以帮助组织找到更适合岗位的员工,特别是在挑选复杂岗位或高级岗位应聘者时。它更全面的反映了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能力,更有效的预测了应聘者的工作水平。
2.个性与招聘职位。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个性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不同的个性针对组织不同的招聘职位,也是组织职位筛选的重要考虑因素。
3.招聘常用方法:
(1)面试:面试是一种在特定的场景下,经过精心设计,采取通过主考官与应试者双方面对面地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方式,了解应聘者的素质特征、能力状况及求职者动机等的人员选拔方法。面试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招聘人员和应聘者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了解彼此。但面试也存在一些偏差,例如首因效应、对比效应等。招聘人员在面试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尽量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评价应聘者。
(2)笔试:笔试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对被试者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结构了解的一种方法。笔试操作简单,运行高效。通过笔试招聘人员可以对应聘者的专业素质水平有所了解,而且笔试成绩可以更公平公正的反映应聘者的理论知识能力。但笔试可能出现试题偏差,不能较全面的反映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能力,所以试题的选择要更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3)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由测量专业人士开发,通过提供一组标准化的刺激,以所引起的反应作为
个体的行为代表,从而对被试的人文特征进行评价的客观技术。心理测验的种类很多,包括对应聘者智力的测验,职业能力的测验,人格特征的测验,它是员工招聘选拔的重要工具。但作为招聘人员应慎重应用心理测验,不能过度夸大心理测验的结果,也应该尊重个人隐私,及时修订补充心理测验内容,正确认识心理测验的特点和其局限性。
(4)评价中心:评价中心是指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以团队作业的形式进行一系列活动,从而客观地评价个体能力的方法。评价中心最先起源于德国,主要用于评价应聘高级管理人员,是目前测试准确性最高的一种方法,它总是在动态的环境中对应聘者进行考核,它加强了招聘人员和应聘者的互动性,也调动了应聘者的积极性。不过在运用管理游戏评价模式时要注意选用专业的招聘人员并注意环境规避。
(二)管理心理学在员工激励方面的应用。
1.激励的概念。激励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和培养人的动机,使人为了满足需要而积极行动,朝着目标前进的心里过程。激励可以挖掘出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保持组织良好的绩效。激励还可以为组织吸引更多的人才,增加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保证组织人员的稳定性。
2.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1)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他将人的需要由高到低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管理者需要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有的放矢,更好的发挥激励的作用。但要注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求已满足时,公司对其激励的成效就会减弱,所以这时应及时调整激励手段,着眼于员工更高的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热情。
(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促使员工工作满意的因素就是激励因素,不满意的因素就是保健因素。良好的保健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感,而真正使员工产生满意感的是与工作本身有关的激励因素。
所以,管理者要想激励员工,使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就应该重视员工的心理成长,采取丰富化,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来积极促进员工工作的责任心与进取心,已达到组织个人的双赢。
(3)ERG理论:ERG理论是由美国大学教授阿尔德佛提出,他把人的需求归为生存需要(E),关系需要(R)和成长需要(G)。该理论认为需要的满足既可以是在满足了较低层次以后再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也可以是在追求更高层次需要未果时,退而追求较低层次的需求。ERG理论运用起来更加灵活,它可以满足人们同时追求多个层次需求的要求。对于存在有多文化背景的组织来说,ERG理论更适合于组织对员工的动态管理。
(4)三重需要理论:三重需要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的,他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对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有权力需要的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喜欢支配领导别人;有亲和需求的人往往向往和谐的人际关系,喜欢合作而非竞争。组织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应注意针对员工不同的需要合理安排工作,积极采取满足员工不同需要的激励措施,培养更适合组织的人才。
(5)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提出的,它是指个体不仅注重自己的绝对报酬数量,更重视自己的投入与所得相比较的结果。对于组织管理者而言,应建立按劳分配的报酬体系,保证同工同酬,效率优先。除了在物质上保证员工分配的合理公平外,还应关注员工的精神报酬,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尽量创造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
(6)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程度,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这种理论认为奖励对于员工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员工对于他们获得经历的可能性的判断。因此,作为管理者而言,应该明确员工重视和关心的报酬和奖励是什么,设置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工作目标,并设置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让奖励更加多样化,合理化。
(7)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该理论认为设置达到目标是一种强
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目标使员工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工作,以及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对于管理者而言,组织在管理中要明确目标并及时给予员工反馈。在设置某些工作目标问题时可以适当征求员工的意见,以提高工作绩效,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3.激励的方法。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绩效激励、奖金激励、福利激励、股权激励。绩效激励是将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它可以让员工的报酬与其绩效直接挂钩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的生产力水平。奖金激励可以有多种形式,这种灵活的奖金激励方式可以使员工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既体现了员工的价值,也为组织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福利激励即五险一金、带薪休假,法定假日休息、定期旅游等。股权激励是指组织鼓励有一定资质的员工持有组织的股票期权,这样不仅让员工的工作行为更加贴近组织的工作目标,也促使员工深刻的体会到组织的发展与自己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
(2)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主要包括工作激励、参与激励、晋升激励、情感激励。工作激励有很多方法,其中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很重要,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员工了解工作的重心,明确工作的方向,增加工作的信心。同时工作激励还包括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有挑战性有吸引力的工作,这些都可以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激励就是重视与员工的沟通,给员工说话的机会,充分考虑员工对组织管理和发展提出的建议,它在提高员工工作士气的同时,也满足了员工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晋升激励就是为员工提供职位或职称晋升的机会和条件。通过晋升激励可以改变员工的薪酬水平及工作环境,这样可以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增加员工的荣誉感,更大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情感激励是指组织要从心理上真正的关心员工,尊重员工,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在组织中主人翁的地位。当员工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组织应积极给予帮助和关怀。情感激励不仅增强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也增强了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它在为员工提供良好工作心情的同时,也为组织创造了更高的工作效率。
(三)管理心理学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应用。
1.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员工个人共同对员工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性过程。通过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实现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组织培养合适的人才,在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个性与职业匹配。个性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组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个性与职业的匹配,已达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心理学家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组织应根据不通气质类型的员工来分配不同的工作,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合理搭配,运用适当,将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不仅包含个人能力,还包含社会能力。它不单单是指员工个人身体素质或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也涉及到员工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等。员工的能力参差不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组织在对员工进行职位分配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能力素质,扬长避短。性格决定名运,性格也同样深刻影响着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首先考虑员工性格因素。每个员工具有不同的性格类型,组织必须对针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员工进行合理分配,只有性格与职业相匹配,组织和个人能共同发展,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雪阳管理心理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国海李艳华吴清兰管理心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董克用朱勇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
第五篇:在人际关系中成长教案
在人际关系中成长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7日 授课班级:277班 授课教师: 杨润辉 教学目的:
1、认识到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这是人类群体生活所决定的,21世纪更需要学会交往。
2、明白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同学和家长。
3、掌握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技巧,注意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教学重点: 怎么与朋友相处。
教学过程:
一、阐述定义
提问:你们认为人际关系是什么?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程度。
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我来跟大家分享两个事实,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思考这里面反映了什么问题。
现在中国城市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比例占到70%,个别大城市中有86.7%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听了这样一段报道,相信大家一定很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衡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七条,“保持人际关系和谐”就是其中一条。
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
是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具体重要在哪里呢?
第一,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信息。《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肖伯纳也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人苹果,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人有两种思想。
第二,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促使我们自知、知人。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可以以他人为镜,在交往中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第三,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维持我们的身心健康。研究证明:一个长期有心理压力的人很容易得胃溃疡,换成老鼠得的是胃癌,换成猴子则最终死亡。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他不是野兽,就是上帝。可见,一个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
三、对于初中生来说,主要面临与哪几类人的接触呢?
上课开始就与大家探讨了什么是人际关系,相信你们很快就可以回答出下面的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主要面临与哪几类人的接触呢?
学生讨论得出:(1)与同学、朋友相处
(2)与老师相处
(3)与家长的相处
四、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的相处中,我们有遇到哪些矛盾呢?
1、藏我的东西,害得我好找。用脚绊我。
2、判断不公
3、不理解
五、同学们,如果一个人陷入了人际关系的危机,你觉得是什么影响了她/他。1.害羞
对付害羞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怕暂时的出丑。古希腊德莫西尼斯小时口吃,不敢同陌生人讲话,后来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练习,终于成为一代演说大师。
2.自私
自私总是与自利、唯利是图联系在一起,克服私欲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想想在生活中自己受了别人多少的恩惠,应该如何去回报人。3.自卑、自傲 自卑的人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因而丧失交往的勇气和信心。自傲的人则高估自己,自以为是,这样也会影响人际关系。
4.嫉妒
对他人的长处、优点和成绩非常妒忌,在言语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种种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攻击。
5.猜疑 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这样自然会造成人际的心理隔阂。
六、我们该怎么处理与同学、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呢?(1)与同学、朋友相处:
首先请大家听一个关于朋友的哲学故事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象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
1.请同学说说看法 A、要控制自己的脾气
B、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做一个问题:
你理想中的好朋友是怎样的呢?请几个同学写在黑板上 3.总结
你们大家有做到这些吗? 如果没有,或者做得不够,你们可以按照下面几点去做:
首先要热情诚恳,谦虚友善。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诚恳的人总是容易被人接受。因为他使人感受到友善可亲,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相互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要尊重别人,关心别人。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就要懂得去尊重别人。尊重一个人就要努力去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用欣赏的态度去关注别人。要认真并且用心地听别人的讲话。关心别人,当别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古语有道:“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是的,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补自己不足之处。所以,老师上课时,常让同学们学会去挖掘别人的优点,去夸奖自己的同伴。当一个人被表扬,就是被同伴认可,他会是多么地高兴呀!有的同学自己没做好,却爱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被说的同学就不服气,两个人就很容易闹起别扭来。所以我要告诉大家不仅看对方的缺点,更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
第三要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是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或者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都会影响和同学的交往。所以在交往中不要太自我中心,更不能用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
第四要有包容之心。在与同学交往时,不但要热情诚恳,谦虚友善,也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同学之间,由于性格、生活等条件的不同,相处时难免有矛盾冲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容的胸怀,善于化解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别人成功时,为他鼓掌,别人失败时,给他安慰,做一个真心的朋友,这样一来我们一定能赢得更多的友谊,拥有更多的好朋友。
这里有一篇关于朋友的美文,我想请班上朗读得最好的一位同学上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朋友本不该有那么重要,朋友又的确那么重要。生命里或许可以没有感动、没有胜利...没有其他的东西,但不能没有的是朋友。
朋友是可以一起打着伞在雨中漫步;是可以一起在海边沙滩上打个滚儿;是可以一起沉溺于某种音乐遐思;是可以一起徘徊于书海畅游;朋友是有悲伤我陪你一起掉眼泪,有欢乐我和你一起傻傻的笑……
朋友不一定常常联系,但也不会忘记,每次偶尔念起,还是感觉那么温暖、那么亲切、那么柔情;朋友是把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藏在眼底;朋友是相伴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携手共度一个又一个黄昏;朋友是想起时平添喜悦,忆及时更多温柔。朋友如醇酒,味浓而易醉;朋友如花香,淡雅且芬芳;朋友是秋天的雨,细腻又满怀诗意;
朋友是十二月的梅,纯洁又傲然挺立。朋友不是画,它比画更绚丽;朋友不是歌,它比歌更动听;朋友应是那意味深长的散文,写过昨天又期待未来。
朋友的美不在来日方长;朋友最真是瞬间永恒、相知刹那;朋友的可贵不是因为曾一同走过的岁月,朋友最难得是分别以后依然会时时想起,依然能记得:你,是我的朋友。
有朋友的日子里总是阳光灿烂,花朵鲜艳;有朋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切。我们可以失去很多,但不能失去的是朋友。朋友也许并不能成为一段永恒,朋友也许只是你生命中某段时间的一个过客,但因为这份缘起缘灭,更使生命变得美丽起来,朋友的情感更加生动和珍贵。即使没有将来又有何妨?至少,曾经我与你一起走过朋友的路。
(2)与老师相处: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3)与家长的相处:
1.中学生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
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反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到了青春期变得突出,如任性、自我中心等。2.几点建议:
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
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
七、老师总结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有着真诚、自信的性格,能够轻松地与同学交往,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喜爱;能够信任、理解交往对象,对待别人较少出现防御、嫉妒、攻击。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高手。
最后让我们在朋友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