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型期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与对策
转型期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与对策
【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严重。本文以当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为基础,结合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全面剖析问题成因,以期为业界提供可资借鉴的破解之道。
【关键词】转型期;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研究
进入21世纪,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已成为发展势头最为强劲、规模最为庞大的朝阳产业与战略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我国也已顺利实现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质的跨越。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国内旅游市场份额也将独占鳌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旅游从业人员群体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消费领域投诉焦点之一。旅游从业人员道德的失范,严重地影响到旅游业的声誉和旅游企业的效益,甚至影响到了行业乃至国家的形象。因此,进一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断加强转型期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业界必须认真面对的当务之急。
一、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旅游从业人员,是指在景区游览、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商品娱乐、旅游教育及旅游行政管理等领域中,为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或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各类工作人员的总称。简言之,即通过旅游业获得工资报酬的各类职工的总和。因此,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就是指上述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职业操守与道德规范,与从业者自身的境界素养紧密相关,同时又受社会舆论、法律法规的调整、制约。
二、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及问题
旅游业通常被称为“窗口”行业,关乎国家和地区形象。因此,旅游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还必须拥有良好的的职业道德操守。然而,面对转型期巨大的利益调整,旅游从业人员群体也变得日益复杂,自我性、选择性、多变性愈发凸显,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不断抬头,职业道德底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意识是一种自愿、主动、全心全意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劳动的高尚情操,是服务质量的关键,是服务工作的灵魂,也是员工素质的标志,更是服务产品的生命力所在。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服务在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旅游服务工作又是零距离“面对面”服务,从业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既是“服务者”,又是“主管者”,担当着“主服”双重角色。这就要求其在工作过程中,既要“耐心细致,无微不至”,又要“热情友好,以诚相待”,这样才能使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不少人对本职工作存在极大的认识误区,认为旅游接待工作就是伺候人,没出息,从而导致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态度敷衍,责任心不强,甚至出言不逊,作风粗暴。如此一来,既没有“主管者”的热情周到,又没有“服务者”的尽职尽责,在给游客造成极大不便甚至伤害的同时,也损害了旅游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缺乏诚信意识
所谓“诚信”即诚于衷而信于行。言而由衷,不伪不欺;行则规范,不偏不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缺失诚信只能获得短期利益,以诚信求发展才是长久生存之计。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内一系列事件的曝光,诚信问题逐步浮出水面,据中国质量万里行公布的相关数据,旅游投诉主要问题有以下六方面:一是虚假承诺,低价引诱游客签合同;二是景点“缩水”,随意改变游程;三是增加景点,须额外收费;四是降低标准,吃住打折扣;五是异地拼团;六是巧立名目,推销商品。从以上六方面不难看出,缺乏诚信意识已成为目前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私下收取回扣,甚至索要“小费”
所谓“回扣”,是指旅游服务提供方以促销为目的,向中介方支付的酬金。回扣的存在,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是公开的秘密,并为社会所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旅游业界,从业人员违反规定,私自收取回扣,装入个人腰包的现象仍比较普遍,有的还甚至公然索要回扣,这既损害了业界形象,也给正常经营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众所周知,按照国际惯例,旅游从业人员收取适当“小费”无可厚非,但这必须是建立在顾客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目前,我国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是否可以收取“小费”这一问题,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这也为个别人员强索“小费”埋下了隐患。
三、提升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道德教育,强化行为训练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不是自发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将道德原则与规范内化为个人自觉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漫长过程,既不可能仅仅依靠旅游活动本身,也不可能只依赖职业活动经验,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可考虑为相关旅游从业人员开设旅游职业道德课程,在理论上感染、震撼旅游从业人员,使其对职业道德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的认识由于其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丰富,加速知识和观点的内化,促进信念的形成,完成行为的外化,进而形成统一的职业思维和职业行为习惯模式,促使其职业道德品质不断走向成熟。
同时,相关研究还表明,旅游从业人员除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还必须接受经常性的教育、训练与实践――即职业道德行为训练。所谓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就是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行业特殊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特定的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动态过程。这样,通过职业道德行为训练,既可以检验理论的观点和对知识的认同,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巩固职业道德信念,又能够把旅游职业道德行为转化为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进而适应并推动旅游行业发展。
(二)加强政府与行业监管,完善调控机制
根据当前实际,笔者认为,必须尽快完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管体制,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此,应注意把握以下方面:一是完善旅游法规。政府应当建立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赏罚机制,即时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作出评价和反馈,给守范者一定的利益回报,使失范者付出一定的代价,努力做到赏罚分明,是非明辨。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业界应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尽快组建、完善相关行业协会,并切实承担起组织培训、指导经营、加强自律等职责。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在完善调控,加强自律的同时,还必须引入第三方即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优势,才能促使旅游从业人员不断加强自律,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激励约束,是指激励约束主体根据组织目标及人们的行为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们的斗志与潜能,使大家产生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人的行为,朝着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激励与约束有着不同的功能,但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激励居于首要地位,没有激励就没有人的积极性,而没有积极性,一切发展就无从谈起。同时,又要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以最大程度抑制不良行为的产生。在实际工作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激励兼容。实践证明,当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大幅滑坡的状况,与激励约束机制的缺失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必须正视现实,尊重规律,努力构建、完善灵活高效同时又符合旅游业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激励措施既要鼓励创新,激发效率,又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二是要注意综合运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多种措施,避免引发新的分配不公及唯金钱论倾向。三是约束机制要公开、透明,并注意有理、有力、有节,这样才能收到约束个人,教育大家的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转型期我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有赖于各方配合、统筹规划、科学决策,综合运用教育、管理、激励约束等多种手段。唯此,才能促使旅游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小安、韩健民著: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
[2]李天元、王连义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胡克培主编:思想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周伟光,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评价及失范治略,改革与战略2006(10)
[5]储九志主编: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6]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政策与法规,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版。
[7]谭为跃,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教学改革的探索,教育与职业2007(12)
[8]蒋炳辉著:旅游案例分析与启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the Occupation Ethics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 Professional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Chen Zeng-hong
(Shando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Jinan 250200,China)
Abstract: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since the new century.However, the professionals in tourism industry have descended into ethics chaos.This article mak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ts causes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occupation ethics in combination with feature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And this study hopefull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Key words: transition period;tourism industry professionals;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第二篇:论转型期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及对策
论转型期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及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处于社会道德体系核心地位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正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明确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对优化和发展全社会的精神道德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转型期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会对社会产生激励、感染、教育和导向作用,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和道德文明的形成。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公务员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模范地遵守道德规范,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强大的道德魅力吸引人民,凝聚人心,才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促进社会的协调和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
第二,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公务员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科学高效地执行公务活动,不仅取决于其能力大小,也取决于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公务员如果没有明确的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没有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的道德品质,就不能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政策;如果没有忠于职守、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道德素养,就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工作集体,因而也就不能高效能地开展工作。因此,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根据行政职能和对不同层次公务人员的要求,制定出的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保障公务员履行公务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激发国家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成行政效能的提高。第三,有利于廉政建设。社会转型期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必须加强以权力道德为核心的廉政建设。因为廉政目标最终要通过公务员廉政行为,即强化公务员的内在自觉才能实现。所以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把清正廉洁的要求内化为公务员的道德自觉,既有助于增强公务员自身抗腐能力,又有助于有效地发挥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效能。因此,培养与塑造公务员职业道德人格,必然也是廉政建设的基础和手段,并对廉政建设起重要的促成作用。
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但其主题是永恒不变的,即公务员始终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面对转型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创新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体系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就是要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养成、职业道德的纪律约束,把外部的行为规范逐渐转化为公务员自觉的职业道德要求。要体现时代精神,积极探索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形式上的变革,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加强行政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新颖和生动。在培训目标上,公务员培训的目标应界定为通过公务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双提升,可以在学校学习、公务员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一系列教育过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渗透进去,把本领域的职业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扩展到整个社会,使公务员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意识和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在培训内容上,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表现在把价值体系、行为与观念的准则灌输到公务员的个人意识当中,同时还体现在积极调动其精神能动性,自觉发挥自我调节和监督的作用上。在培训方式上要多样化,用行政道德工作室、伦理讲座、专题讨论、楷模示范、发放行政伦理手册等多种方式,促进合理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化,要多进行中长期培训、脱产
培训、体制外培训、网络培训,切实注重案例教学和交流培训。
2.建立切实有效的道德激励机制
在社会转型期,在物欲和权欲的冲击面前,使得许一些公务人员开始铤而走险,把公共权力参与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把行政活动当作获取收入和权力的手段,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导致了行政道德约束机制的失效。因此,建立有效的公务员道德激励机制、利益保障机制、道德评价机制,提高公务员待遇,完善公务员生活保障制度,也是解决腐败和职业道德失范的有效途径。一是必须把公务员的选拔、任免和职务升降与道德考核结果挂钩,由组织对公 务员职业道德进行评价,连续考核优秀的要提前晋升,连续考核不称职的要调整工作岗位,或给予降职使用,降职使用后仍然连续考核不称职的要根据情况辞职、免职或辞退。二 是必须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在满足公务员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对向社会付出优质的劳动并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道德高尚的公务员,可以在工资、福利、年终奖金等方 面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施加额外补贴,进行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并且使这种道德回报以普遍有效的制度化形式明确地固定下来,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公务员进一步 提高道德素质。
3.健全与强化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 因此,健全监督领导体制,整合各种监督机构,建立各种监督制度,加强监督立法,完善现有的多种监督形式,建立起一个严密、高效、有力的监督网络,使权力受到应有的监督制约,从而提高其道德水准。一是完善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二是加强各种监督模式的整合,确保监督权的独立施行。加强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全面实行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专门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和保证政协依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加强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以形成强大舆论压力,限制和约束政府的道德失范行为,督促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
4.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目前行政职业道德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已成为一种趋势,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通过制定公务员行政道德法律体系,来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管理。职业道德离不开法律制度的约束,法律制度约束是规范公务员的道德的最终保障。一方面,它使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更加具体化、条理化、明确化,便于公务员遵行;另一方面,它为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监督公务员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和可参照标准,也为惩处和制裁违纪失德公务员提供了明确的尺度。因此,我国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道德规范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在修改和完善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国家政务活动公开法》等相关法律,运用法律的力量强化公务员道德约束的力度,以保障行政道德规范的落实。
第三篇:电信企业转型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
电信企业转型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中国电信实施企业战略转型,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形势、新的问题:要求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思想工作;要求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功能、新作用;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探索其新机制、新方法。
【关键词】企业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转型:“转
型”,当一事物内部各组成要素及它同周围环境的组合关系发生空间排列方式上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构成要素,从而使事物原有的相对稳定和存在方式上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就被称为“转型”。转型后的事物,要么变成了它物,要么通过改变结构而增加了新的功能。企业转型是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提高社会价值的过程;企业转型主要是企业战略转型。企业战略转型是对事关企业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等问题的重大调整、变迁过程。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面对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这一深刻变革,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如何让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把握定位,确保到位,突出地位,提升品位;如何为企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推动企业转型工作顺利进行,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转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一)认识方面。现在已进入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不断涌现的娱乐数字化、媒体网络化、通信ip化、服务个性化、网络宽带化,汇成it行业向前发展的潮流,处在风口浪尖的中国电信适时提出“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口号,是it时代催生传统电信企业转型的必然趋势,是企业传统经营管理体制进行的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这意味着老牌的中国电信要在未来完成从传统的基础网络信息承载、传输向业务开发、内容集成、系统集成、专业解决方案和it综合服务的角色大转换,由此开始新生。然而,企业进行转型深化改革,必然涉及企业劳动、人事、分配等重要管理环节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和组合,必然涉及一部分职工,甚至相当多的职工眼前利益,产生“阵痛”。而思想政治工作一则多余论:占时间、费人力、耗钱财,碍手碍脚,“思想政治工作让路、企业改革顺路”。二则无用论:认为市场经济是金钱经济,只要有利益导向、金钱刺激就行了,企业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围绕经济效益转,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或作用的有效性和有用性显得无用。
(二)实践方面。企业转型,在新的经营机制冲击下,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用性少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增大;面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显得苍白无力;企业领导者的权限扩大,职工“打工”意识如影随行,主人地位的失落和严重的心理、思想障碍,使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企业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契约化,用工制度的多样化,职工追求目标和价值的多元化,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要解这种“多元方程”,无论是在队伍上还是在手段上,都显得十分软弱;转型后企业内控、精确管理日趋规范,同原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矛盾日显凸现,思想政治工作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难以把握适度界定。总之,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转型??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转变的问题
实践证明:思想的僵化、观念的滞后是企业转型和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职工利益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促进职工思想观念转变才能确保企业转型顺利进行,推进企业快速发展。
(一)思想观念。近年来,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家庭网络化市场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电信企业电话放号、宽带上网和增值业务开发的服务范围,只有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抓住市场机遇,电信才会有广阔的成长与发展空间。电信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深化改革,一次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逐渐具有了市场经济的观念形态。但从深层次来说无论是观念形态上,还是思维模式上,都还存有大量的滞后时代的现象,有些甚至成了定式。不可能随着转型而一下完全转变过来,更不要说脱胎换骨了,仍有许多不适应市场竞争的思想观念。因此,更新观念的任务仍然很紧迫、很艰巨,需要通过大量的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改变观念滞后的状态。
(二)体制模式。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电信通过合理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促进发展,确保存量、激活增量;通过推进流程重组、营销渠道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性工作的步伐,积极打破按专业、业务、产品进行经营的传统方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方式,其组织架构正大幅度地从面向网络,面向业务设置向面向客户,面向市场设置转变。其营销体制、维护体制、绩效体制、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等都将发生转变、转换、转轨、转型并建立了新的运行体制和运行模式。因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将全体职工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压力传递工作,做到行为、思想、意识、习惯的转型。
(三)经营管理。企业转型要直接面对市场,根据市场走向来重新调整经营理念和策略,构筑企业新的市场定位和管理平台,建立高层次的经
营管理模式,对企业来说还有一段艰巨的路程要走。转型还要改变职工自觉和不自觉带有转型前的一些行为和烙印,还要改变职工行为之中的经验型、传统型、保守型的思维模式。
三、转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
总体目标:
(一)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一是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与生产经营和管理融为一体,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和管理“两张皮”的问题。为此,可以将企业经营和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同、类似的思想文化工作内容,纳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之中,还可以直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同规划、同决策;同布置、同安排;同管理、同活动;同评比、同考核;同跟踪、同监控,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具体的经营和管理之中发挥作用。二是实践证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孤军奋战”是不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由企业党组织独家做变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应当通过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纳入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项工作之中,实施目标管理、标准化管理、程序化管理,应当取得与企业各部门尤其是前端、后端和管控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并融于他们的工作之中,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从而,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作力度和实效性。三是建立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试行“一身二职”,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乏力”的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转型而物化,转型借助思想政治工作而人格化。
(二)运用法律和政策调整职工的思想观念。一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维护职工的利益,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摩擦矛盾”的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职工利益关系的矛盾引起的。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托合理合法的利益机制,按照法定的程序,在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反映职工的意见愿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思想政治工作道路通畅。二是把适应转型而建立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空泛的问题。企业转型,不仅体现在经济关系上,而且表现在职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上。为此,要加大对职工观念转变、行为方式和习惯转变的一系列引导和教育,使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产生的摩擦和冲击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比任何时代都更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操作原则,认真研究企业职工在转型过程中思想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隔靴搔痒”的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企业转型产生的新机制体现的是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自主意识是人们适应转型而产生的新观念,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地位,改变过去与工作对象之间“教育与被教育”关系的单一模式,以一种尊重、平等、宽容的心态做工作,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企业转型后职工思维和行动空间逐渐增大,思想政治工作要向多方位、多角度、多样化方向发展,需坚持分层施教、具体指导,达到实效。
具体操作:
(一)工作途径。思想政治工作由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转变。企业转型的不同阶段,职工的思想认识会发生变化,要因势利导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能“超越现实”,要随着转型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着与职工的认识程度有接口。①内容由上级本位转变为职工本位,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上级党政要求什么,企业就忙什么,内容由上级决定。转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应当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把上级精神与职工需求结合起来开展工作。②方式从简单走向综合。改变强迫人听、生硬灌输方式,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带人、以实帮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培养功能、化解功能和咨询功能。③途径由浅层转向深层。职工具有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处于多种不同的角色压力之下,会产生不同的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每一位职工的思想信息。要选挥最佳的机会,针对企业转型改革嬗变时职工心理波动剧烈、利益调整幅度大等特点,采取有利的和无形的方式去做思想工作,则会由静态的“我讲你听”变成动态的职工上门“听你讲”。
(二)工作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变。企业转型影响职工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因素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转型后生产压力、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其更具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单向灌输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容易招致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和强制性工作格局。而运用多角度、多侧面地双向交流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转型条件下职工心理活动的特点,满足了职工受尊重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职工参与并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三)工作模式。思想政治工作从集中型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型转变。转型出现企业效益差异、管理体制差异、分配利益差异、职业生崖差异、福利待遇差异、思想压力差异等多层次性和多结构性,使职工思想的形成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型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必要的集中教育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既要涵盖整体又要区别层次。从文化技术水平和岗位等多种标志对职工分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职工的不同年龄、不同素质的需求,突出重点和个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灵活安排内容和时间,以求实效,而不能一拥而上,图表面热闹。
(四)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真空传播向载体传播的转变。“真空传播”是指“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的传统传播模式。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传播速度快捷化、手段科技化、途径多样化等,使职工的眼界更宽,思维更活。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机制等都要随着转型的变化,自觉主动地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结合电信生产经营中的营销、服务、质量、产品等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及时研究解答职工关心的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同步,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讲究思想政治的工作艺术,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等有关知识加以综合运用;或点拨渗透、潜移默化;或微言大义、发人深省;或迂回曲折、温文尔雅;或当头棒喝、催人警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转型??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的问题
发展是解决企业转型中各种问题的关键。企业转型中,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中,发展始终处于第一位。无论是企业转型,还是企业稳定都离不开企业快速的、持续的经济发展。企业转型中因利益格局调整出现的诸多矛盾,依靠简单的说教难以奏效,必须依靠企业的发展来解决,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把促进发展,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根本着眼点,为建立和谐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保驾护航。
(一)在转型推进中突出重点。在企业转型改革日益深化、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照整体性的要求,进行整体部署,同步推进,力求产生联动效应,形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整体性的观点不仅要求注意战略转型中企业发展的整体性,而且要根据转型各个时期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来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全力予以突破。针对职工在企业转型改革中出现的思想困惑,分别运用观念启动、典型带动、活动推动、真情感动、职工相互联动的方法,大力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整体和重点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整体推进才能为重点突破营造良好氛围,而重点突破又能为整体推进提供典型经验。只要坚持整体和重点相统一的原则,就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转型期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在宏观把握中注意微观。在宏观把握中注意微观,既防止事无巨细的“零乱化”,又防止空谈宏观的“虚拟化”。这就要求在转型实践中必须做到既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又注意从微观上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环节。比如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就要抓住“学习”这个环节,通过开展创建学习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通过开展“学习一个业务、探讨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等活动,来着力解决转型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再如,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抓载体在活动中培养风气,在教育中升华境界;抓建设在环境中陶冶情操;抓制度在管理中规范行为,通过这些具体环节的把握,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在服务大局中创造特色。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离开企业中心工作的大局。因此,在转型期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特色”的坐标紧紧锁定在服务企业经济建设的大局这个根本上,用鲜明的特色更好地为大局服务,在服务大局中创造特色。
(四)在关心职工中引导职工。关心职工、引导职工、武装职工、凝聚职工,历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在企业转型改革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方法应该是在关心职工中引导职工。要关心职工的思想状况,在关心中引导职工增强对企业改革的信心;要关心职工的生活疾苦,在关心中引导职工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任;要关心职工的根本利益,在关心中引导职工增强对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信念,从而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事业上来。
总之,在企业转型改革的嬗变和震颤中,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坚持调整与教育并重,改进与加强并举,继承与创新并存,扬弃与探索并行,发展与稳定并进;方能化消极为积极,化矛盾为激励,化压力为动力,化困惑为理解,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构建和谐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篇:电信企业转型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
电信企业转型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
提纲
一、转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认识方面
(二)实践方面
二、转型——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转变的几点思考
(一)思想观念
(二)体制模式
(三)经营管理。
三、转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
总体目标:
(一)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一是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与生产经营和管理融为一;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由企业党组织独家做变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三是建立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运用法律和政策调整职工的思想观念。一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维护职工的利益;二是把适应转型而建立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
具体操作:
(一)工作途径。思想政治工作由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转变。①内容由上级本位转变为职工本位;②方式从简单走向综合;③途径由浅层转向深层。
(二)工作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变。
(三)工作模式。思想政治工作从集中型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型转变。
(四)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真空传播向载体传播的转变。
四、转型——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宏观把握与微观载体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服务转型与创新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关心职工与引导职工相结合的原则
正文
“转型”,当一事物内部各组成要素及它同周围环境的组合关系发生空间排列方式上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构成要素,从而使事物原有的相对稳定和存在方式上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就被称为“转型”。转型后的事物,要么变成了它物,要么通过改变结构而增加了新的功能。企业转型是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提高社会价值的过程;企业转型主要是企业战略转型。企业战略转型是对事关企业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等问题的重大调整、变迁过程。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面对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这一深刻变革,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如何让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把握定位,确保到位,突出地位,提升品位;如何为企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推动企业转型工作顺利进行,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转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认识方面。现在已进入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不断涌现的娱乐数字化、媒体网络化、通信ip化、服务个性化、网络宽带化,汇成it行业向前发展的潮流,处在风口浪尖的中国电信适时提出“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口号,是it时代催生传统电信企业转型的必然趋势,是企业传统经营管理体制进行的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这意味着老牌的中国电信要在未来完成从传统的基础网络信息承载、传输向业务开发、内容集成、系统集成、专业解决方案和it综合服务的角色大转换,由此开始新生。然而,企业进行转型深化改革,必然涉及企业劳动、人事、分配等重要管理环节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和组合,必然涉及一部分职工,甚至相当多的职工眼前利益,产生“阵痛”。而思想政治工作一则多余论:占时间、费人力、耗钱财,碍手碍脚,“思想政治工作让路、企业改革顺路”。二则无用论:认为市场经济是金钱经济,只要有利益导向、金钱刺激就行了,企业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围绕经济效益转,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或作用的有效性和有用性显得无用。
(二)实践方面。企业转型,在新的经营机制冲击下,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用性少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增大;面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显得苍白无力;企业领导者的权限扩大,职工“打工”意识如影随行,主人地位的失落和严重的心理、思想障碍,使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企业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契约化,用工制度的多样化,职工追求目标和价值的多元化,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要解这种“多元方程”,无论是在队伍上还是在手段上,都显得十分软弱;转型后企业内控、精确管理日趋规范,同原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矛盾日显凸现,思想政治工作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难以把握适度界定。总之,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转型——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转变的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思想的僵化、观念的滞后是企业转型和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职工利益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促进职工思想观念转变才能确保企业转型顺利进行,推进企业快速发展。
(一)思想观念。近年来,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家庭网络化市场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电信企业电话放号、宽带上网和增值业务开发的服务范围,只有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抓住市场机遇,电信才会有广阔的成长与发展空间
。电信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深化改革,一次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逐渐具有了市场经济的观念形态。但从深层次来说无论是观念形态上,还是思维模式上,都还存有大量的滞后时代的现象,有些甚至成了定式。不可能随着转型而一下完全转变过来,更不要说脱胎换骨了,解决这些非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必须以转变思想观念为突破口,强化适应转型及市场竞争的思想意识。因此,转变和更新观念的任务仍然很紧迫、很艰巨,需要通过大量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改变观念适应转型,变转型阻力为思想动力。
(二)体制模式。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电信通过合理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促进发展,确保存量、激活增量;通过推进流程重组、营销渠道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性工作的步伐,积极打破按专业、业务、产品进行经营的传统方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方式,其组织架构正大幅度地从面向网络,面向业务设置向面向客户,面向市场设置转变。其营销体制、维护体制、绩效体制、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等都将发生转变、转换、转轨、转型并建立了新的运行体制和运行模式。因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将全体职工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压力传递工作,以职工行为、思想、意识、习惯的转型去满足企业转型的需要。
(三)经营管理。企业转型要直接面对市场,根据市场走向来重新调整经营理念和策略,构筑企业新的市场定位和管理平台,建立高层次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来说还有一段艰巨的路程要走。要以业务转型为先导、技术转型为根本、网络转型为基础、人力资源转型为核心,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型,不但要改变职工自觉和不自觉带有转型前的一些行为和烙印,还要改变职工行为之中的经验型、传统型、保守型的思维模式,使思想从此蜕变和涅槃。
三、转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
总体目标:
(一)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一是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与生产经营和管理融为一体,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和管理“两张皮”的问题。为此,可以将企业经营和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同、类似的思想文化工作内容,纳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之中,还可以直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同规划、同决策;同布置、同安排;同管理、同活动;同评比、同考核;同跟踪、同监控,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具体的经营和管理之中发挥作用。二是实践证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孤军奋战”是不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由企业党组织独家做变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应当通过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纳入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项工作之中,实施目标管理、标准化管理、程序化管理,应当取得与企业各部门尤其是前端、后端和管控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并融于他们的工作之中,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从而,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作力度和实效性。三是建立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试行“一身二职”,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乏力”的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转型而物化,转型借助思想政治工作而人格化。
(二)运用法律和政策调整职工的思想观念。一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维护职工的利益,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摩擦矛盾”的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职工利益关系的矛盾引起的。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托合理合法的利益机制,按照法定的程序,在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反映职工的意见愿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思想政治工作道路通畅。二是把适应转型而建立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空泛的问题。企业转型,不仅体现在经济关系上,而且表现在职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上。为此,要加大对职工观念转变、行为方式和习惯转变的一系列引导和教育,使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产生的摩擦和冲击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比任何时代都更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操作原则,认真研究企业职工在转型过程中思想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隔靴搔痒”的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企业转型产生的新机制体现的是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自主意识是人们适应转型而产生的新观念,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地位,改变过去与工作对象之间“教育与被教育”关系的单一模式,以一种尊重、平等、宽容的心态做工作,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企业转型后职工思维和行动空间逐渐增大,思想政治工作要向多方位、多角度、多样化方向发展,需坚持分层施教、具体指导,达到实效。
具体操作:
(一)工作途径。思想政治工作由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转变。企业转型的不同阶段,职工的思想认识会发生变化,要因势利导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能“超越现实”,要随着转型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着与职工的认识程度有接口。①内容由上级本位转变为职工本位,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上级党政要求什么,企业就忙什么,内容由上级决定。转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应当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把上级精神与职工需求结合起来开展工作。②方式从简单走向综合。改变强迫人听、生硬灌输方式,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带人、以实帮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培养功能、化解功能和咨询功能。③途径由浅层转向深层。职工具有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处于多种不同的角色压力之下,会产生不同的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每一位职工的思想信息。要选挥最佳的机会,针对企业转型改革嬗变时职工心理波动剧烈、利益调整幅度大等特点,采取有利的和无形的方式去做思想工作,则会由静态的“我讲你听”变成动态的职工上门“听你讲”。
(二)工作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变。企业转型影响职工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因素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转型后生产压力、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其更具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单向灌输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容易招致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和强制性工作格局。而运用多角度、多侧面地双向交流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转型条件下职工心理活动的特点,满足了职工受尊重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职工参与并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三)工作模式。思想政治工作从集中型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型转变。转型出现企业效益差异、管理体制差异、分配利益差异、职业生崖差异、福利待遇差异、思想压力差异等多层次性和多结构性,使职工思想的形成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型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必要的集中教育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既要涵盖整体又要区别层次。从文化技术水平和岗位等多种标志对职工分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职工的不同年龄、不同素质的需求,突出重点和个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灵活安排内容和时间,以求实效,而不能一拥而上,图表面热闹。
(四)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真空传播向载体传播的转变。“真空传播”是指“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的传统传播模式。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传播速度快捷化、手段科技化、途径多样化等,使职工的眼界更宽,思维更活。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机制等都要随着转型的变化,自觉主动地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结合电信生产经营中的营销、服务、质量、产品等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及时研究解答职工关心的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围绕经营转、内容围绕员工转、形式围绕活动转、方法围绕素质转、手段围绕业绩转,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讲究思想政治的工作艺术,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等有关知识加以综合运用;或点拨渗透、潜移默化;或微言大义、发人深省;或迂回曲折、温文尔雅;或当头棒喝、催人警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转型——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发展是解决企业转型中各种问题的关键。企业转型中,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中,发展始终处于第一位。无论是企业转型,还是企业稳定都离不开企业快速的、持续的经济发展。企业转型中因利益格局调整出现的诸多矛盾,依靠简单的说教难以奏效,必须依靠企业的发展来解决,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把促进企业发展,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根本着眼点,为建立和谐企业提供精神动力和保驾护航。
(一)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转型改革日益深化、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照整体性的要求,进行整体部署,同步推进,力求产生联动效应,形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整体性的观点不仅要求注意战略转型中企业发展的整体性,而且要根据转型各个时期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来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全力予以突破。针对职工在企业转型改革中出现的观念上的困惑、思想上的疑虑、意志上的低迷、心态上的失衡、情绪上的烦躁、精神上的郁闷、行动上的畏缩、认识上的模糊等情况,分别运用观念启动、典型带动、活动推动、真情感动、职工相互联动的方法,大力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整体和重点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整体推进才能为重点突破营造良好氛围,而重点突破又能为整体推进提供典型经验。只要坚持整体和重点相统一的原则,就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彰显活力,产生动力,发挥威力,在企业转型期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就能深入推进企业的转型。
(二)坚持宏观把握与微观载体相结合的原则。在宏观把握中注意微观,既防止事无巨细的“零乱化”,又防止空谈宏观的“虚拟化”。这就要求在转型实践中必须做到既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又注意从微观上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环节。比如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就要抓住“学习”这个环节,通过开展创建学习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这个载体;通过开展“学习一个业务、探讨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等活动,来着力解决转型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再如,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抓载体在活动中培养风气,在教育中升华境界;抓建设在环境中陶冶情操;抓制度在管理中规范行为,通过这些具体环节的把握,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坚持服务转型与创新特色相结合的原则。风云万千世纪换,我自存在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离开企业中心工作的大局。因此,在转型期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特色”的坐标,紧紧锁定在服务企业转型这个根本上,要紧扣员工心声、紧跟转型步伐、紧贴工作中心、紧密结合实际,用鲜明的工作特色更好地为大局服务,在服务大局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型。
(四)坚持关心职工与引导职工相结合的原则。关心职工、引导职工、武装职工、凝聚职工,历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在企业转型改革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方法应该是在关心职工中引导职工。要关心职工的思想状况,在关心中引导职工增强对企业改革的信心、决心;要关心职工的生活疾苦,在关心中引导职工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任;要关心职工的根本利益,在关心中引导职工增强对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信念,从而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到助力企业转型,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事业上来。
总之,在企业转型改革的嬗变和震颤中,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坚持调整与教育并重,改进与加强并举,继承与创新并存,扬弃与探索并行,发展与稳定并进;方能化消极为积极,化矛盾为激励,化压力为动力,化困惑为理解,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构建和谐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篇:论当今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与发展建设
论当今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与发展建设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论当今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与发展建设。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 是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 经济秩序能否维护, 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论当今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与发展建设
摘要:当今经济国际化一体化形势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形势在给企业、公司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会计从业人员带来了隐藏的挑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 是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 经济秩序能否维护, 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我国会计界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走出会计管理和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切实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本文主要从概念、内容方面, 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未来会计从业者职业道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财经法规 现状 应对策略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与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会计人员在其特定的会计工作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可概括为∶思想上清正廉洁,工作中客观公正,业务上精益求精。会计职业道德履行的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也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大部分案件,几乎都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有关。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每一个社会岗位对工作人员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要求就是工作人员对他所处的岗位和本职工作要有充分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同样,会计也是如此,敬业爱岗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并且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每一项任务。因此,要求会计人员端正专业思想,明确服务宗旨,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会计人员只有热爱其岗位,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挖掘自身的工作能力,更好的做好工作,更好的为社会作一份贡献。
(二)、熟悉法规,依法办事
会计人员在进行其职业工作时必须严守职业纪律,它是指会计人员必须遵循其所处社会和所属公会所订定下的法律和规条,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把关守口,同时结合会计工作作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会计人员必须依法办事,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树立职业形象和人格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十一条规定“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悟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诚实忠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要求会计人员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不偏不倚,不受外力影响,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事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同时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共同作弊。
(四)、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会计工作是各方面利益分配的关键一环,只有在会计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一心为公,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计工作天天要与“钱”、“物”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到“手提万贯,一尘不染”。会计人员在任何时候都应廉洁清正、不贪、不占,严格要求自己,不接受有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其行为的任何馈赠、赠品或款项。只有做到这一点,会计人员才能长久的在会计岗位上待下去。
(五)、精通业务,自强不息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内涵十分丰富,知识面也相当宽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必然使会计面临许多全新课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认真钻研业务技能,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管理技术,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六)、改革创新,搞好服务
会计是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参与预测和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改革,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转变过程的加快,各方面的经济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制度还不键全,会计人员的身份、地位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造成会计人员所操守的职业道德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多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会计人员普遍知识结构单
一、知识老化,会计人员对会计以外的经济、法律、高新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 原有的旧的会计行为模式和职业道德规范也就逐渐失去了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造成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权威的失落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这些都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呈泛滥趋势,给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引起各界关注。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曾题词、并多次强调"不做假帐”。而在当今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企业间的激烈竞争,物质财富充裕令人欢欣鼓舞,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社会关系大大的复杂化,从而使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导致一些贪污舞弊,滥用职权,行贿受贿等等行为的泛滥。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不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不能坚持原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伪造、变造、篡改、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编造虚假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指标,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还有某些会计人员抵挡不住金钱诱惑,采取收入不记帐、虚报冒领、伪造、变造支出单据等违法行为,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或利用职务之便利,贪污、挪用公款,以权谋私,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这些问题主要受会计人员的总体道德素质偏低的影响。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以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这反映出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
(三)社会风气日下 会计人员监守自盗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正在强烈地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一系列传统特征,对我们的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严峻的历史性挑战面前,由于长期以来对道德教育的忽视,许多人暴露出国民素质方面的严重欠缺,道德水平下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意识抬头,重利轻义的思想在社会上滋生蔓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成为一些人的人生信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旧社会的沉渣泛起,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都是不争事实。会计人员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会计人员经受不住物质利益诱惑,贪图享乐,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要求,一些人不顾道德约束,伪造、变造、隐秘、毁损会计资料;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化公为私、出卖集体和国家的商业机密,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提高会计人员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得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行为端庄、生活严谨的作风,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的作风,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作风,平易近人、以诚待人的作风。然后,建立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组织。以行业自律为主,政府介入为辅,一个国家的会计职业的发达和成熟程度,特别是专业凝聚力和影响,直接关系着会计职业道德的推行情况。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成熟、强大的会计专业组织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二)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应予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扶正去邪、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对于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知情不举甚至同流合污等现象,除按规定予以一定的行政处罚外,严重的还可追究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注重职业道德,不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一是对于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加大会计信息稽查力度和检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同时应建立民事赔偿制度,以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假信息侵害时,可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取得民事赔偿。二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规则、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做假帐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要立即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造假的单位责任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吊销资格证书,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等。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会.2010
[2]周明雅.《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思考》.2009年第32期(下卷)
[3]断雨.《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2006.[4]傅锡原.《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