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提升内涵,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科学发展,提升内涵,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000年4月28日,伴随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十余年来,后勤集团公司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线”的服务理念,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动态体系,有力推动了公司服务机制、人事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建立,确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系列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
“实践证明,没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就没有后勤集团公司成绩的取得、工作的推进和形象的提升,也就没有全校师生员工对后勤集团公司服务的充分肯定和满意评价。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提升内涵,为学校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总经理郭文平说。
“质量意识”助力公司大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紧紧抓住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学校新校区建设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学校党委提出的“整体切块、自主发展”的指导原则,经历了改革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阶段,在管理方式、服务意识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营和管理机制。
优质的服务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为使后勤服务实现超前性、人性化、个性化和信息化,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提出了“以质兴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战略,建立了有效的质检工作体系。后勤集团公司还以“先破后立”的发展思路打破传统管理格局,引进全新的服务理念,率先在省内高校后勤服务系统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为下属单位制定了《质量手册》等20余个工作规范准则,确立了服务目标,规范了服务标准,完善了服务体系。
“一定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并把它作为后勤服务的头等大事来抓。”郭文平总是这样要求后勤集团公司全体员工。为此,他还提出了“三不放过”标准:出现问题不查出责任人不放过,不查出原因不放过,不解决问题不放过。
为实现“高质量服务”的目标,在考核过程中,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将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抽样考核与全面考核相结合、现场考核与资料考核相结合,并针对后勤集团公司下属单位的重点工作和精品工程进展情况等对每月的考核重点进行调整,实现考核的多层次、全方位、多样化,初步达到后勤集团公司的预期发展目标。为体现“奖优罚劣”的工作原则,后勤集团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年终岗位津贴、评优评先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多年来,由于后勤集团公司高度重视质量建设,注重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创新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快速提升,后勤集团公司的规模、层次、水平和实力显著提升,后勤保障和服务水平跃居全省前列。目前,后勤集团公司拥有餐饮管理公司、建筑安装服务中心等10个下属单位,还成立了焦作市理达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焦作市鹏达防腐材料厂等4个法人企业,员工1200余人,年营业额超过2亿元。与此同时,河南理工大学后勤改革工作连年受到上级表彰,多次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等。后勤集团公司总经理郭文平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个人”,还有多人被评为“河南省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个人”。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分别被评为“河南省省级示范性学生食堂”和“河南省省级示范性学生公寓”。由后勤集团公司管理的学校社区被中央文明办和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敬老模范社区”。
“优质服务”凝练企业核心文化
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后,如何缓解新体系所带来的“不适应症”,尽快使“洋经验”转变为“本土思维”,并最终成为推动公司再上新台阶的“原动力”,成了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此,后勤集团公司积极围绕“如何提高服务质量”这一中心问题,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出了《月度量化考核》标准,使后勤集团公司上下对质量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并能结合实际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去,大大提升了后勤集团公司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随着考核工作的不断深入,后勤集团公司上下形成了“自评、预评、考评、总结、改进、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以考评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找差距、查原因、提问题,找方法、求突破,在后勤集团公司内部掀起了“以优取胜”“学先进、赶先进、互帮互促”的服务热潮,锤炼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相互学习”的良好风气。
“质量是后勤服务工作的基石。后勤集团公司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党总支书记王永保说。多年来,后勤集团公司通过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努力打造“服务型、知识型、效益型、和谐型”后勤,构建了“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落实”的“大爱服务育人”的后勤体系。这个体系以大爱精神为向导,以满意度测评机制为推手,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后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且得到了师生员工的高度认可。
满意度测评机制既是后勤集团公司对自身服务能力的检测,也是后勤服务工作收集信息的重要渠道。后勤集团公司每学期两次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广泛征求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衡量后勤集团公司服务质量的主要标准。从2008年开始,后勤集团公司全面引入第三方测评机制,并让学生直接参与后勤服务测评活动,与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王永保告诉记者:“后勤工作管理人员是不上讲台的教师,担负着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任。为此,后勤集团公司把提升员工的服务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形成了‘师生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为使这一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后勤集团公司编印了《后勤企业文化》《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后勤员工》等工作手册发放给全体员工学习。后勤集团公司每年设立10万元员工培训基金和15万元“后勤大爱奖学金”;制订全年职工培训计划,对各岗位员工进行素质拓展培训和技能培训;组织技能比赛、评选服务标兵等活动,逐步提高服务技能,使后勤员工整体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
多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核心文化――“126435”体系,即“确立一个中心,培养两种精神,秉持六个原则,树立四种信念,实现三个认同,勇创五个一流”。“确立一个中心”就是以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为中心;“培养两种精神”就是培养不怕脏、不怕苦、特别能连续战斗的精神和团结协作、勇于奉献、锐意改革的精神;“秉持六个原则”就是讲觉悟、讲团结、讲学习、讲奉献、讲诚信、讲文明;“树立四种信念”就是爱学校、爱师生、爱服务、爱后勤;“实现三个认同”就是师生认同、领导认同、员工认同;“勇创五个一流”就是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文化、一流的企业。体系的形成使“以优取胜”的战略思想在后勤集团公司上下入脑、入心,构筑起后勤集团公司优质服务的坚强屏障。
“全员参与”构建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全员参与”是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量化考核体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实施量化考核体系过程中,后勤集团公司从强调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意识、日常行为、服务能力入手,运用各种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自觉将质量意识转化为员工个人的主观行为。同时,后勤集团公司实行服务质量“三级检查制”和“一票否决制”,通过不断完善监督检查和质量考核工作,建立起良性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
为真正将工作考核与促进服务挂钩,自2007年起,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实行动态过程考核,把工作计划、重点工作、各公司组织的活动等纳入考核体系,尤其是在考核过程中的点评总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各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指明了改进的方向,总结出了以“三个满意”为目标、以ISO9001标准为依据、以月量化考核工作为总线,全力打造创新型、功能型监督检查体系。
河南理工大学提出的“整体切块、自主发展”的改革指导原则为后勤集团公司的发展吹响了新一轮的“集结号”。2006年,后勤集团公司突破以往的考核方式,邀请学生代表参与测评、打分,不仅使考核工作进一步透明化,而且增强了与学生的沟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后勤集团公司积极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强力推进质检工作向深层次发展。2009年,后勤集团公司推出突出集团公司下属各单位特点的个性考核与集团公司总体要求的共性考核相结合的全新考核理念。这一考核体系使个人利益、小单位利益与后勤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实现了有机统一,使每个员工都能站在后勤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上更好地为公司整体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制度建设是企业能够良好发展的保障。长期以来,后勤集团公司积极把监督检查当做重要工作来抓。为使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适应集团公司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2010年,后勤集团公司进一步优化部门组织结构,成立了监督检查部,修订完善了《后勤集团公司内部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后勤集团公司服务效能评议制度》等一系列质量工程保障建设体系。今年,后勤集团公司又对考核标准进行修订,将公司各单位分为服务和经营两大类,并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等考核指标安排给对口部门进行考核,彰显了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确保资源整合期间工作的平稳推进,后勤集团公司加大了日常考核、重点考核的力度,实行过程动态考核,对集团公司各项政策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小细节影响大格局。”这是郭文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公司一直把执行力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提升后勤服务形象,后勤集团公司把“110调度”直接划为后勤集团公司直属部门,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不断努力,近年来学校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后勤集团公司在做好校内市场的同时,还积极开拓校外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各项事业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关于下一步的发展,郭文平告诉记者:“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实现了省部共建,正努力在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奋勇前行,为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学校的快速发展形势,后勤集团公司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不放松,把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服务水平与维护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相结合,通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闯出一条既体现科学发展要求又符合后勤实际的新路子。”
责编:路童
第二篇:立足本职工作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立足学校实际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马莲渠中学何跃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四个部分(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阐述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基本内涵。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式新问题和吴忠市教育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使我们更加明确学校今年发展方向,对重点工作的落实起到推动作用,对把握学校大局、立足本职做好学校各项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莲渠中学是一所自治区百所标准化回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在校园文化、绿化、美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学校体育工作呈现鲜明特色。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几年由于师资队伍短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科专业不配套,特岗、临聘教师较多缺乏工作经验,马莲渠乡是回族之乡,家长教育观念相对滞后、重商轻教,学生辍学生率有一定的反弹等以上因素,制约学校发展,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面对新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认真学习《纲要》领会其精神实质。
1、《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德育为先。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学改革。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必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
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4教育公平。《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县(校)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实行优质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等。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要加强理论学习,以制度建设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保障,使教师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并具体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除了平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外,更要带领全校教职工不断学习,提高各方面素质,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学校要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热情为家长、学生服务的宗旨。同时,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信息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针对特岗教师多,学校应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面对青年教师的种种困惑,学校要求教师通读自己任教学科的所有教材,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学校还将11位特岗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帮扶,双方签了帮教协议,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和要求,教务处对结对落实情况定期检查,通过教研活动和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等形式进行结对帮扶,结对教师课堂教学成绩捆绑计算。
三、重视职业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我们首先应该特别关注职业教育在《纲要》中的相关政策,在《纲要》中,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任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突出的位置,在职业教育上出新招。面对我校实际情况,除了抓好九年级中考升学质量外,还应下大气力拓展职业教育渠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将总结上学期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本学期将继续与银川多所中职学校进行联合办学,既保证学生不辍学有学可上又减轻家长的过重的经济负担,为学生指明了就业渠道。同时也落实了教育局普职并举的政策,一举多得,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彰现校园文化突出办学特色
今年我校将继续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学校精神大讨论和校园文化大创作等活动。全体师生将校歌、校训、校徽、校旗、校刊等作为校园文化的标志性内容;将校训石、文化石、校联柱、学生明星长廊、古文经典长廊、书画长廊等物态文化内容作为文化育人的阵地;将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征集到的班训、班级行为常规、校园行为常规、校园警示语等内容,和由学生亲自制作并树起的自己创作的警示语牌,作为学生自励自为的行为文化,更加注重延伸自治区德育示范学校和吴忠市园林式学校的影响力。
五、以“创设高效课堂”活动为抓手,提升教师课堂水平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从我校教师队伍看,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学科专业不配套,老师们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不够,在薄弱学科建设方面方法和措施还不得力,效果不明显,青年老师对课标知识的掌握不系统。为此,我们首先抓业务培训,将“双达标”(教材教法达标和课堂质量工程达标)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同时,学校为教师创设展示的条件和锻炼的机会,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其次,抓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理论学习,二是抓作风建设,三是抓教研活动,以“创设高效课堂”活动为抓手,通过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学校管理激励机制,调动教研人员开展校本教研的积极性;通过举办“教师论坛”和讲教学故事以及各组“教研成果展示”等形式来扎实进行校本教研;通过“教材教法达标活动”开展与实施,为教师搭建广阔的校本教研的平台,努力提升课堂水平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学习《纲要》活动为契机,谋划学校发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工作,认识完成教育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马莲渠乡人民满意的教育。2011、4、18
第三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范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长铺镇中心小学陈文丰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内驱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发展学校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彰显和久深邃的传统公园
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所学校没有历史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校园历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文化成果。如何总结和创新学校的历史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色,是舒活学校发展脉
1络的重大工程。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社会与生活的内容,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继承性,更彰显了学校发展中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髓和独具特色的博大情怀。
二、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构筑和融温馨的幸福家园
学校人文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是人文文化的灵魂——在分析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和要求,逐步提炼、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是人文文化的中心内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校训是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训导、激励的信条和法典,具有至高的权威性。
学校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舆论宣传阵地。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陈列,呈现学校的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大师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风貌精神,使全校师生员工自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形成学校人文景观。
三、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花园
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而存在。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灌输着某种观念、思想和价值倾向,更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力和明确的导向性。
(一)、精心设计“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说话。”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要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设计式样新颖、制作工艺精细,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便于教学和维修。从每幢建筑物的外观形状到每间教室的内部装修,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要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教学设施尽量包含较高知识量的艺术水准,从中渗透出学校高雅的文化品位。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凝聚着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信息,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学生在与其无数次的“视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升华。
(二)、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文化。如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举行班级集体宣誓,举办学校运动会及文艺汇演,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组织学生进乡村、厂矿、福利院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家在交往中相互尊敬、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使整个校园形成和谐统一体,从而促进学校各个方面得以良好地发展。
(三)、创设快乐课堂文化,让学生愉悦成长。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为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积极改进课堂教法,情感式批语,无劣质评价,课本剧大
阅读的实施,使学生自主乐学,师生关系和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愉快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语言,创造和谐的氛围,突出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学生走自己的路,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环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四、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搭建和谐灵动的成功乐园
(一)、构建教师管理文化。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层面、有着鲜明的思想个性、有着强烈自尊心和成功欲望的特殊群体,就是这个群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地呼唤“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他们的自尊心需要呵护,积极性需要保护;他们渴望真诚的沟通、人性的关怀和人格的平等。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文化制度,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只有以道德引导为核心的人本化管理文化,才可以使教师产生和谐共振,凝聚强大的学校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凝聚强大的工作责任心、自觉性和创造性,把振兴学校、促进发展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春风化雨,温情浸润关爱。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管理者应该是教师的主心骨,生活的贴心人,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情感的依托之所,成功的归属之处。为此,建立倾听制度,了解教师的心声,关注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搭建与教师沟通的温馨桥梁,就成了学校管理文化的关键所在。树立“教师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理念,关心教师关心到细微处,成长教师成长到最大处,让来自关爱的力量促使教师工作能量的全部释放,从而主动积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分忧担责。发展成就未来。会
教学仅是教师工作的手段,会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着眼于人的发展,构建教师学习化管理机制,拓展班主任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两条主渠道,为老师们提供充电的良机,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二)、构建学生管理文化。学生管理文化是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处世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取向,是永不泯灭的内化在心灵深处的取向文化。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内化为学生思想深处的精神动力。
润物无声,激情迸发活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灵的陶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学生满意所处的校园环境时,他们无形中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会自觉将学校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几年来,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用名人名言来武装人,让学生心向名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名言;用校园媒体引导人,让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细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用升旗仪式鼓舞人,让学生坚定信念;用人文景观感染人,使学生身在校园、胸怀世界;用环境来熏陶人,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树,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教育成功的最肥沃土壤,对教师的敬业奉献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培育校园四大文化,牢固树立“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文化为源”的理念,打造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殿堂,彰显教育无穷魅力,在提升内涵、进位争先的征途上不断续写教育教学新的时代篇章。
第四篇:我为学校发展提建议
我为学校发展提建议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的把中国大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作比较。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思维困惑:论大学的数量,我们不比西方少;论聪明程度,我们也不笨于西方人;论教育投资,我们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但为什么我们的高校实力跟西方的差距那么大?
我最近查阅了一些有关美国高等学府的教育、体质和发展,有很多心得和体会。
众所周知,我们学校给在校学生提供了很多经济支持。但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大学的学费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相对于这点,美国高校却推出了减免学费的政策。如果学生的家庭收入低于6万美元时,学生的学费全免。高于6万也有相应的资助,只有收入很高时才交纳学费。其实,这不仅仅是经费的问题,更是办学理念的问题。美国高校已经认识到将最好的学生收录入学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让学费成为妨碍好学生入学的因素,也更不愿意因为学费而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所以,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我建议学校对一些贫困生采取减免学费并给与生活上适当补助的政策,让他们不必为了学费和生活费用而担忧,这样可以更好的去学习,毕业以后也懂得母校之恩,报答母校。
教育理念的差异是我们与西方高校差异的主要因素。哈佛大学公开宣称,学生经过激烈竞争才进入哈佛,而一旦入学就不应该再继续在校内激烈竞争了,而应该好好体会和享受四年的哈佛生活。哈佛强调同学间的互助、扶持、关心、友情和合作。我们的高校,入学前经历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和考验,而入学后仍然要面对压力重重、你死我活的竞争和拼斗。我们学校也可采取相关政策,要强调同学们间的互助、扶持、关心、友情和合作,而不是让学生们挣个你死我活,让学生们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温馨惬意。学生们入学以后,我们学校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们的学业水平、课外活动、为人处世、语言表达、社会参与等等诸多关系到学生一生成功与否的方面和因素,而非仅仅单一的学业成绩。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离校以后在人生中的成功,对学生们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是终身的。我们在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这一块也与美国高校有很大差异。我们学校教育目的趋于专业化,缺乏鼓励学生创新的机制。我们课堂之上也经常听老师们提到,西方高校的学生每个学期只需要主修三门课程即可,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他们查阅很多资料,每天都泡在图书馆。一学期下来,他们对课程的掌握可以达到专业的程度。而我们大学则追求课程数量的多少,对学习的深度、掌握程度则要求不多。所以我建议学校应该精简我们的课程,应该追求质而非追求量,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并用于实践,而非简单的应付考试。我们学校在专业设置、学校规划上也与西方模式有较大差异。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于1991年10月,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超越了我们国内的任何一所高校,排名跃居世界第34位。它由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5所学院组成。相比之下,我们一个学校则设置了20到30个学院不等。多而杂的学院设置导致资金分配到每个学院就相对较少。相比之下,香港科技大学设置5个学院,不求多但求精的学校规划模式,我们大学应该好好学习一下。
学校是我留下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我爱我们的学校。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学
校能发展的更好,让我们的学校变成一个高具人文气息,开明、温馨、和谐、互助的校园。
第五篇: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
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陈戈亮
办教育就是要办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内在发展较好的学校,学校内涵发展是增强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循环于学校整个躯体之中,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体会和价值追求,我们在不断地、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子。
一、对内涵发展的认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 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与内涵相对应的概念是外延,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所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变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学校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及精细化实施,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其保持强大生命潜力。
二、为什么要强调内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集团化办学及学校规模扩张已几近极限,学校格局调整已基本结束,随着国家双高普九的实施,学校硬件建设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不少学校管理落后的状况并没得到多大改变,特别是管理理念的缺失,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传统、文化环境建设被疏漏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同时也是教育本质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也是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园地。文化是学校最丰富、最迷人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所学校由历史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彰显着学校团队成员的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对他人、对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质,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① 以理念引入,涵养文化。
文化需要积淀,而积淀是在一种文化氛围长期累积的结果,这种文化氛围,就是学校长期坚持并固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提出既要符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同时也要符合当前教育精神和教育的本质。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过程不断补充完善,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符号和努力方向,长此以往,学校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可以意会的文化精神。
②以制度保障,提升文化。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制度文化又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③以环境推动,彰显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重点进
行两方面建设。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2、把握一个关键:发展教师
学校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教育首先是教师的教育,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理想的发展,优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的教育中,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切可能,要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特别要十分清晰教师发展的相关要素,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全方位的服务。把为教师发展服务,满足教师的期许,促进教师自觉、主动、个性、全面的发展,作为校长每日里的首要的、核心的工作任务。
发展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教师心理健康,只有一个构建一个有健康心理的教师群体才可以促进学校真正的内涵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我校在“办阳光教育〃做幸福教师〃育和谐人才”的理念支撑下,学校积极开展阳光教师的活动,学校对全体教师分别作了《塑造阳光心态,品味职业幸福》《做一名幸福的教师》《阳光生活很简单》《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的专题讲座,诠释了“什么是阳光心态”“缔造阳光心态的工具”“心态的力量”等等问题,同时在近两年的工作里每周的教师例会上,学校都会先用上5-10分钟时间对教师心理、个人利益、人际关系等进行辅助疏导,其中不乏经典的对白与故事,对教
师们带来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等经典语句已成为教师口头禅,根植在教师心里,面对学校管理改革、利益分配、矛盾解决等教师们都能以阳光的思维来面对,都表示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现在教师善于化僵持为缓和,化尴尬为融洽,化难堪为大度。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价是个瓶颈问题,为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学校从改革评价方式着手,实施“发展性评价”策略。将教师发展性评价分为基础评价和发展评价两块,基础评价为学校常规评价,以合格为标准,发展评价是每位教师开学初与分管行政一起商量讨论制定学期个人发展的三条目标,以优质为标准,每个教师结合自身目标各不相同,每个教师每期目标也不同,目标呈阶梯递进,因为目标制定增加了教师主动参与,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极大促进作用,把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在心理给教师减压,变压力为动力。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把教师的心理扭转过来,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面对孩子,他们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面对同事,他们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面对发展,他们有太阳般不息的能量,职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也由此引发。
3、实施一个策略:精细化管理
“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它们的成败往往是由细节所决定的。海尔集团凭借高效的精细化管理“OEC”(即全方位、每人、每事、每天控制,清理)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誉为“海尔现象”,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精”和“细”,所谓“精细”就是精密细致之意,作为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学校时虽然不能照搬海尔全部的成功经验,但他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不得不借鉴的。世界已进入精细化时代,学校也不例外,在各样你追我赶进“名校”、创品牌、特色学校的队伍中,许多学校管理者就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拉开了学校档次?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文化精神?生源效果……不可否认,这些差异的确制约着一些学校进军“名校、品牌特色学校”,但对学校步入竞争机制的今天,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这些异越来越小,尤其是名校之间,更是微不足道,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学校管理的粗放型与精细化的区别。学校落实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将工作做到位、尽到责,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久而久之,外在的要求就会内化为师生的潜在意识,形成一种优秀的习惯。
总之,学校内涵发展是文化积淀与彰显,教师发展和精细管理的综合体现,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因此,内涵发展还需要我们办学者静心办学、潜心思考,这样才能让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走得更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