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彝族文化 助推和谐建设
传承彝族文化 助推和谐建设——云南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彝学会扎实开展工作结硕果 阅读78次
2010-01-13
张应军(中共南涧县委宣传部)
南涧县彝学会把开展彝学研究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起来,把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继承彝族勤劳、诚实、信义、智慧、勇敢的传统美德与促进南涧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挖掘彝族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认真研究制约彝族地区发展的因素,研究可行性对策,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各项工作喜获丰收。一是出版南涧县《彝族毕摩经》。以为大理州彝学会收集整理《云南彝族毕摩经•大理州南部卷》为契机,邀请巍山懂彝语和国际音标的杨世昌老师对原稿反复校对,多方筹集经费,南涧县《彝族毕摩经》刊印成书,为抢救南涧的彝族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二是收集整理出版《南涧县氏居民族谱牒集》第二集。这本谱牒集共收录宝华、无量、公郎、南涧、拥翠、碧溪等六个乡镇十九个地方十六个姓氏的家谱,较真实地反映了南涧县部分氏族的起源分支及发展历史,起到了懂族史、知本源、振族兴、助国强的目的。
三是收集整理《彝人跳菜》一书文稿。此书为《大理•彝人民间民俗》系列丛书之一,由南涧县彝学会负责组稿。现已收集整理文字稿54篇、图片稿66件,编辑成册,上交大理州彝学会,即将出版发行。
四是积极撰写各类稿件。会员共撰写论文36篇,其他稿件68篇,被报刊采用46篇。为大理州彝学会出版《大理•彝人民间民俗》提供稿件86篇。80多岁的老会员邓承礼出版了《爱恨集》、《南诏国军事述略》、《电影电视剧合集》等多部作品。
五是开展文艺宣传活动。拥翠分会创新形式,组织文艺队宣传表演,收效较好。文体局组织跳菜艺术团参加中央电视台3套的正月正文艺晚会、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八届中国大理国际摄影艺术节开闭幕式、第三届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等的多项表演活动,取得优异成绩,扩大了南涧的知名度。
六是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发挥学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作用。副会长查海旺、理事叶兆良等许多会员积极参加小湾移民外迁工作,他们走村串户,跟群众一起吃住,深入细致地做外迁移民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七是积极开展横向、纵向联系。加强与上级、兄弟县彝学会的联系,观摩具体做法,学习先进经验。县彝学会先后受邀参加了巍宝山土主庙彝族祭祖节、漾濞火把节晚会、峨山县首届中国彝族祖先(阿普笃慕)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彝族花鼓舞艺术节等活动。(张应军)
通联:中共南涧县委宣传部
邮编:675700 电话:0872-8522840 文章来源:彝学网(网聚彝学)http://222.210.17.136/mzwz/news/2/z_2_25388.html
越西县彝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彝学研讨会隆重召开 阅读87次
2012-01-11
作者:蒋志聪
2012年1月7日下午,越西县彝学研究会在越西县旭东会所隆重召开了《越西县彝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彝学研讨会》,年会得到了县委办、县文化影视新闻出版体育旅游局、旭东会所、县民政局、县民宗局、县信访局、县文联、南箐乡、瓦里觉乡等单位的鼎立支持。
会议由县彝学会常务副会长洛古红军主持。
会长马国银做了《越西县彝学会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设想》的讲话,马国银说:2011年越西彝学会一是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2011年文昌故里•中国越西第二届邮菜花节赛衣会、菜花仙子选美任务;二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组织编辑、出版了含彝汉两种文字的《越西彝学》2011年年刊总第十期刊物;三是在天皇岗耿道君书屋与西南民大彝学博士叶宏一起座谈研讨彝学工作,叶宏博士对我县开展彝学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在2012年工作设想中,马国银说彝学会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体会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一切为发展,发展为人民”的理念,统领彝学工作,不断提升彝学工作科学化水平,继续尽力创造性的开展彝学研究工作。
副会长蒋志聪传达了《深刻领会凉山州彝学年会精神,促进越西彝学稳步发展》的州彝学年会精神。沙马加甲副会长做了《关于彝族火图腾》的学术报告;沙日木前作了《关于书古湿地旅游开发前景分析与文化思考》的学术报告;副会长罗木古、耿道君都作了如何加强彝学工作的讲话;另外会员的日拉且、马海木呷还进行了“克智”说唱表演。
文章来源:彝学网(网聚彝学)http://222.210.17.136/mzwz/news/2/z_2_53099.html 巍山彝学会工作卓有成效
2006-10-20 阅读:55 出处:大理日报A3版 作者: 编辑:
近年来,巍山县彝学会坚持以弘扬彝学事业为宗旨,以研究彝族传统优秀文化和南诏历史文化为主要任务,努力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和学会活动,使学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了学会的自身建设。巍山县彝学会是一个学术研究性的组织,成立于1995年8月,会员由成立之初的41名发展到现在的397名,目前会员已遍布于各乡镇机关和县级各部门。学会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既有名誉会长、会长、理事等组织领导者,又有办公室、学术研究班子等具体的工作机构及人员。
二是积极开展了学术研究活动。学会充分组织发动广大会员,积极开展了彝族传统优秀文化和南诏历史文化的研究,呈现了学术研究活动活跃、研究成果丰富的良好势头。目前学会已编印了《巍山彝学研究》期刊一至三期,第四期正在编印之中。期刊中所收编的文章均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有100多篇论文曾在州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过;协助有关部门编辑出版了《南诏故地的传说》、《南诏故地的歌谣》、《南诏故地的谚语》和《南诏十三代王》四部书,已编写《巍山彝族简史》一书。同时,还根据大理州彝学会的安排,完成了《大理彝族毕摩经·南部卷》的编译工作。
三是开展了“中国彝族南诏土主庙”宣传性募捐活动。从2004年7月开始,由县彝学会发起了旨在宣传南诏历史文化的“中国彝族南诏土主庙”宣传性募捐活动。在州彝学会的帮助指导下,募捐活动面向全国广大彝族地区和彝族干部群众,重点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广大彝区和在全国各地工作的彝族干部中进行。截止募捐结束,共捐集了230多万元款项,捐款全部用于维修扩建南诏土主庙和铸造南诏十三代王铜像。目前维修扩建和铜像铸造工程已基本完工,将于年内全面落成。此项宣传性募捐活动的开展,不仅扩大了南诏历史文化的对外宣传,强化了全国各地彝族同胞对“南诏是彝族先民建立的,南诏是彝族人民共同的根基”的认同感,而且以物化的形式再现了南诏历史文化,为弘扬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积极开展了弘扬彝族传统文化活动。累计组织了彝族打歌等大型文艺活动20多场次,今年将组织一支打歌表演队赴京登台演出。2005年11月组建彝族服饰展演队,参加了大理州彝族服饰展演活动,并获得了成功。
五是培养了一批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人才。县彝学会积极鼓励和支持会员开展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并尽可能地为他们进行研究和创作提供平台、提供条件。近年来,会员中涌现出了一批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新人,他们的研究和创作活动较为活跃,一些作者的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频频在州级及其以上媒体和刊物发表,其中部分作者已出版了个人文学专集和合著文集,如《牧马村》、《后花园》、《永远的火塘》等。
[李连海]
共有5篇贴子1 红河州彝学会2011年年会隆重举行
2011年12月26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研究协会(简称彝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十二次年会在州府蒙自市隆重举行,来自社会各行各界的热爱和关心彝族文化发展事业的领导、学者、各县市的代表以及兄弟民族哈尼学会、苗学会代表等共计百人齐聚一堂,共商彝事,欢度年会。会议第一项议程是学会常务理事会,由州彝学会会长松万明同志主持,会议讨论通过了吸纳和新增部分常务理事人员名单。本次新增人员主要为中青年人士,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搭配合理,职业分布广泛,学术研究能力较强,保证了州彝学会后备梯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吉莎嫫 2011-12-28 21:17回复此发言回复:红河州彝学会2011年年会隆重举行
会议第二项议程是有关领导讲话,领导们首先肯定和赞扬了彝学会所取得的进展,鼓励学会成员再接再厉,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服务。接着,师有福同志总结了本年度学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讨论了2012年学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本年度红河州彝学会一如既往地取得了工作进展,使用国务院批准的规范彝文(四川凉山)更换了各级政府单位标牌上的原云南省规范彝文,用实际行动配合了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要求和全国彝文统一方案。学术研究方面,学会成员出版了多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如龙倮贵编著和出版了《彝族原始宗教艺术文化初探》一书,获得了学界的高度好评;师有福编译的彝族新发现的创世史诗《爱佐与爱莎》得以出版,该书丰富了彝族民间文学宝库;李朝旺主编的《他腊人的生活》系统的描述和记录了他腊彝民的村落文化,为疾病肆虐后的村民带去了更多的精神支持。本年度师有福同志紧张有序和按质按量进行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越跨境民族和谐文化关系研究》的最后阶段的工作。在艺术领域,彝族民间歌舞文化的复兴,有力的推动了彝族底层和谐社会的构建,丰富了彝族农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这一点在石屏县和元阳县特别明显。近些年,彝族歌舞文化的复兴中涌现出了如李怀福、李怀秀、孔令凯、普春华等著名艺人,如孔令凯的《天上的乐作》歌舞专辑大受彝族民众的欢迎,先期3万张碟片已经售罄,即将再增版发行2万张。据介绍,2012年红河州彝学会的主要工作计划有:
1、继续站在民族文化的高度,突破狭隘的地域观念,配合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增强国务院批准的彝文方案在红河州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准备举办一期国务院批准的规范彝文培训班,此项培训工作由开远市彝学会承办。
2、高度重视彝语南部方言彝文及其古籍的翻译整理工作,试行由云南民族大学开发的滇南彝文古籍整理计算机输入系统。翻译、整理和规范滇南彝文字典。
3、开发建设“红河彝族人网”网站,与时俱进,将红河丰富的彝族文化在网络上宣传和推广。
4、争取成立“中国彝族企业家协会红河分会”,形成文化服务经济、经济反哺文化的社会良性发展局面。
5、组织人员赴贵州彝区考察交流,考察奢香文化,了解古代彝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和认同,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
6、借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积极主动,有所作为,利用学会的优势和力量,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献计献策,满足和服务于现代化发展中彝族人民的经济和文化诉求。
作者:吉莎嫫 2011-12-28 21:17回复此发言回复:红河州彝学会2011年年会隆重举行
会后,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演员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文化。18:00举行了学会迎新晚宴。
据笔者获悉,红河州彝学研究事业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主要如下:
作者:吉莎嫫 2011-12-28 21:17回复此发言回复:红河州彝学会2011年年会隆重举行
1、彝族文化研究事业及彝学会得到的支持还不够,很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在当前红河州400多万居民中,彝族人口已超过一百万。彝族一直是州内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虽然1957年在州内少数民族人口中数量居第一,但彝族被“说服”在自治州的名称排位上居第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受制度的影响,所能得到的社会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快速发展中的彝族文化研究事业。如红河地方性高校红河学院,已经于数年前成立了哈尼/阿卡文化研究中心,已经获大量的资源投入,有力推动了哈尼族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该中心也是红河学院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重点,是红河学院民族学硕士点建设的依托基础;与之相反的是,红河学院至今尚无彝族文化研究的机构和平台。这样,在部分领域,原本研究基础雄厚、研究力量强大的彝族文化研究事业由于不能充分得到各种所需支持,所获得的发展资源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显得日益被边缘化、被忽视,这对红河州彝族文化研究事业以及彝学会的发展大为不利。
2、在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地区间和族群间的均衡、和谐发展,这是一个发展问题。红河南岸为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大多从事梯田农业耕种。梯田是一种大自然赋予的文化和资源,为这一地区的各民族共同拥有,在元阳、绿春、红河、金平等地都有非常壮观的梯田。梯田地区主要以哈尼族为多,但是彝族等其他民族也为数不少,如著名梯田旅游地元阳县彝族人口已达10万。在地方旅游经济开发中,将各民族中都存在的“梯田”命名为“哈尼梯田”来开发和申报文化遗产保护,在名称的命名上是否客观、科学和合理,有待于进一步商榷。如用单一地区或民族命名这一旅游资源,更多的发展资源将优先集中于特定地区和特定族群,在旅游经济开发大餐中,不在名称内的地区或族群将可 4 能与旅游经济发展蛋糕无缘,这在社会资源和发展资源的调配上有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利于地区间协调发展,也不利于落实和体现民族平等政策。
3、红河州彝学研究队伍中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彝学研究人才凝聚力有所减少,部分知名专家、学者或辞职、或调离、或转行,削弱了研究力量。
4、彝学研究中有厚古薄今的倾向,研究历时文化的多,研究共时文化的较少,对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文化变迁、社会问题等的研究不够,为党和政府的行政决策上的智力支持不够。
作者:吉莎嫫 2011-12-28 21:17回复此发言回复:红河州彝学会2011年年会隆重举行
红河州,文字用北方的,衣服用楚雄的,这个彝学会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啊? 典型的认贼作父!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学会成立文章点击数: 173
创建时间:2007年08月28日 来源:云南民族网 作者:云南民族网 【打印文章】
在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到来之际,8月5日上午,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学会正式成立。
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马泽,省彝学会会长马立三,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大理州彝学会常务副会长李从学到会祝贺。
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红卫,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卢显林,州政协主席张怀德,州委常委、副州长李红民,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任锦云,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大全,州政府副州长左荣贵,州政协副主席王应学,州人大常委会巡视员杨家聪,州级老领导普联和、白显云出席大会。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大全代表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州人民政府、州政协作重要讲话。他说,楚雄州是一个以彝族为自治民族、多民族共同居住的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目前,全州有彝族人口69万,占总人口的26.7%。历届州委、州政府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竭尽全力,在抢救、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中,重点抓传承民族文化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立了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楚雄州博物馆、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彝人古镇等。近年来,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我州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发展战略,出台了《楚雄州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实施纲要》,把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升到富民强州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向产业化延伸的力度,赋予时代精神,适应时代要求,促进民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立州彝学会,可以充分调动彝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拓展学术研究领域,有利于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就彝学会如何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积极开展彝学会的研究,曹副主任要求,一是 5 学会要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研究,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二是发挥会员的文化优势,认真研究,统筹规划,对彝族历史文化进行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三是要致力于促进彝族的全面发展。彝学研究,既要珍惜对祖先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更要重视彝族地区现状的系统研究,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四是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充分发挥学会在民族团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五是要努力建设学习型学会和培养知识型会员,以求真求实的态度,科学严谨的治学,为发展我州民族研究事业作出努力和贡献。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修改并通过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学会章程》、《州彝学会会费收缴及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州彝学会理事会,选举李有贤为州彝学会会长,聘请普联和为名誉会长。[文化语文科]
编辑:陈世聪
审稿:李有贤
报:省民委,杨州长,卢主任,张主席,李红民副州长,州委任
锦云部长,杨正权部长,州人大曹副主任,州政府杨副州长,左副州长,州政协王应学副主席。
送:州委办,州人大办,州政府办,州政协办,州人大民工委,州政协民宗委,州民政局,州社科联,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州文联,州博物馆,州文产办,州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 员单位,各县市民宗局。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又是丽江市彝学学会成立的第一年。学会的任务是以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和省市民间学术团体组织的有关法规及要求,结合丽江实际,组织和发动本会会员及彝学爱好者,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的途径,为建设和谐文化献计出力。
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工作要点是:
一、把学习放在首位。
学习是认识历史、研究现实、开创未来的迫切需要。每个会员要以传承和发展为己任,刻苦学习。一是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规。二是学习科学知识。三是学习历史知识。四是走出去学习,推广彝学活动的经验。
二、编辑、出版《丽江文化(彝学专辑)》。
与丽江文化研究会一道,编辑出版《丽江文化(彝学专辑)》。主要是把丽江彝学会成立时的重要资料、图片整理成册,作为本会成立的资料存档和发行。
三、提出《丽江彝学学会关于保护、传承丽江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书》。
通过此倡议,广泛组织和发动本会会员,全市彝人和彝学爱好者热爱彝学工作,积极参与彝学研究,树立和弘扬民族精神。
四、筹办2008年彝族火把节活动。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节庆之一。2008年的火把节是丽江市彝学学会成立后的第一个节庆。2008年火把节,由本会牵头,会同市民宗局,古城区、玉龙县民宗局,在丽江城区办出一个热烈、节俭、有特色的火把节。
五、开展全市彝族毕摩包括支系的调查、登记、发证、培训和彝族民间艺人调查工作。
指导宁蒗县民研所完成毕摩经书目录的整理和编辑工作。在彝人居住的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一道,开展彝族毕摩的调查、登记、建档、发证和培训工作,为传承和弘扬毕摩文化做出成绩。
彝族艺人是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人。如男人的工匠艺术,女人的纺织、刺绣艺术等。他(她)们普遍年事已高,后继乏人。对彝族特色鲜明,又有利于进步发展的乡土人才,如不采取措施保护和传艺,我们将愧对祖先,愧对时代。本会要在乡土艺术人才的启用和传艺、传承方面作出成绩。
六、开展全市彝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调查。
在深入开展全市彝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列出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清单,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弘扬的措施,让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彝族人民共生存、显特色。
七、协助彝族聚居的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选择一个彝族村民小组创建彝族特色示范村。
八、编辑、出版《丽江彝学》年刊和《丽江彝学通讯》。
除了协助丽江文化研究会办好有关彝学的《丽江文化》外,发动本会会员、彝学专家、学者和彝学爱好者积极撰写彝学论文、提出一些彝族的劣根性制约和努力的方向,编辑一年一刊的《丽江彝学》,让《丽江彝学》成为指导丽江市彝族进步、发展的刊物。
学会办公室以少、新、精的原则,办好《丽江彝学通讯》,要发动本会会员和彝学爱好者积极撰写促进彝人进步、发展的意见、建议。《丽江彝学通讯》要登载会员和彝学爱好者的好意见、建议;介绍促进彝区进步、发展的适用科技信息,交流兄弟民族学会的好经验;报道市委、市政府扶持民族进步、发展的好政策。总结彝族能人、村寨、创业和先进的经验。
九、制定丽江彝族中考、高考成绩突出的考生奖励办法,鼓励彝族学子勤奋学习。
十、开展学术交流。我市彝族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我们又身处有名的丽江国际旅游景区。在广泛动员、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在2009年上半年召开一次彝学交流会。
十一、开展彝文自学试点工作,促进以点带面。
文字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础。彝族有较为先进的彝文。在国家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彝人把四川大凉山彝文作为全国彝族规范的彝文。大凉山彝人为彝文的普及和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会拟在宁蒗县战河乡作为开展彝文自学的试点乡。本会与凉山州彝学会合作,编写简明易懂的彝文课本和与之相配套的学习彝文VCD光盘。提倡在中青年和中小学生中开展自学彝文活动,办出成绩,办出经验。让彝文伴随、引领彝 7 人的新生活。
十二、协助市民政部门向市政府和古城区争取彝人焚山之事。根据国家《殡葬管理条例》中关于尊重各民族丧葬习惯的规定和丽江彝人死后文明火化的习俗,本会积极配合市民政、国土、林业部门,向市政府和古城区争取一块丽江彝人死者野外焚山,实现文明火化。
十三、指导有条件的县成立县级彝学会。
本会是爱党、爱国、爱丽江、爱民族的民间学术团体。其宗旨和任务在《丽江市彝学会章程》中有了明确的规定。各位理事、每个会员在认真落实《章程》内容的同时,一是树立民族精神,在传承和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二是树立时代精神,在改革、创新和发展上下功夫。三是由理事们带头,引领本会会员和彝学爱好者积极撰写彝区进步发展的论文、意见、建议,使丽江彝学会有为有位。
丽江市彝学会
  专家学者纵论彝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11月26日,峨山县举行“彝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彝学界的领导、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纵论彝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之道。
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桂英、云南省彝学会会长马立
三、贵州省彝学会会长禄文斌、云南省民委副主任马泽出席会议。
近年来,峨山县在突出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为目标,借助“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中国花鼓舞之乡”两张名片,制定发展规划,以祖先文化、火文化、花鼓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依托,重点打造好“彝人谷”和以大西神山为核心的梁子一路情线路,不断加大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力度,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旅游带动工程建设,繁荣民族文化,发展群众文化,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彝族花鼓舞艺术节”,创作出《烟盒舞情调》、《花鼓飞花》、《相约火把节》等一批原创文艺作品,成立峨山县彝学会,翻译整理了一批彝文古籍,完成《诘咒书》、《苦情调》、《峨山彝汉地名录》等著作翻译整理,编印出版《彝族取火经》、《彝文识字手册》等峨山彝学研究刊物,投入170多万元建成大西神山火坛,投入980余万元建成阿普笃慕文化园。
受时空等因素的制约,峨山彝文化与外界交流、研讨的广泛性、专业性不强,直接影响了研讨成果的应用。此次座谈会,为彝文化研究搭建了一个交流探讨、互助共赢的平台,对弘扬彝文化、深度开发彝文化、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领导、专家、学者紧紧围绕民族文化发展各抒己见,就如何打造“祖先文化、火文化、花鼓文化”为主的彝族文化品牌,如何推进峨山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畅所 8 欲言,出谋划策。
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彝学会负责人,国内相关院校、彝文化研究机构和传媒界的专家、学者共计5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记者 刘跃 周家颖)
建议参照回星节修改火把节日期
李桂英(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在彝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峨山真正做到了群众性与广泛性相结合,每个乡镇都能组织由农民组成的花鼓舞队伍前来参加比赛,显示彝族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通过首届中国彝族祖先(阿普笃慕)文化节,把传播彝文化和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能够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关于火把节起源,有纪念英雄、回星节和驱散鬼神三种传说,我赞成回星节一说。彝族是一个崇拜太阳和火的民族,每年农历6月24日的火把节,雨水相对集中,大雨来了,火熄了,这就比较扫兴。所以我建议参照回星节修改火把节庆典日期。峨山是云南最早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也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可由峨山带头改起,也可以联合彝族聚居的四个省区统一进行研究。
重视群众在彝族文化传承中的力量
马泽(云南省民委副主任)
峨山在彝族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研究方面走出了关键一步,中国彝族祖先(阿普笃慕)文化节这样一个彝族祭祀祖先平台的打造,必将极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实现持续发展,需要广大民族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与付出,但一定要把它持续做下去,把彝族文化不断的发扬光大。
在彝族文化的开发和保护过程中一定要面向群众,坚持群众性原则。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彝族文化的传承中来,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坚持广泛性原则。峨山作为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在彝族文化的传承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通过各个乡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最大限度地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推动彝族文化取得新的进展,才能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
以文化开发促进彝族发展
白兴发(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后)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为发展彝族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彝族的民居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歌舞文化、节庆文化等,都是不可再生的独特资源,都可以做出各自的特色。
峨山举办阿普笃慕文化节,实施塔甸大西山取火台文化工程,不断打造祭祖文化、火文化、花鼓文化、服饰文化,挖掘彝族文化内涵,集中展示推出了一批批高文化含量、高文化品位,充满个性和文化魅力,并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彝族文化品牌。
我们不仅要有生存意识,还要有发展意识,要有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敢于争取政策,有政策诉求和发展诉求,敢于掌握政策和使用政策。我们要能自己把脉,深入分析落后的原因,探讨发展的路径,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共同走向富裕文明。
将阿普笃慕文化节打造成彝族的重要节日
禄文斌(贵州省彝学会会长)
阿普笃慕是彝族的祖先,彝族的祖先崇拜自古有之。首届中国彝族祖先(阿普笃慕)文化节的举办,为全国彝族同胞寻根溯源、祭祀祖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祖先进行祭拜能够凝聚民族感情,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实现节日搭台文化经济唱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阿普笃慕文化节要持续举办下去,要把它打造成为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阿普笃慕塑像的设计非常好,非常威严、雄伟,彝人特色比较明显。峨山举办首届中国彝族祖先(阿普笃慕)文化节,为全国的彝族人民办了一件好事,我相信这样的好事也会给峨山人民带来福音的,祝福峨山人民福禄寿喜、吉祥如意!
建议峨山县建立彝族文化一条街
李立纲(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硕士生导师)
首届中国彝族祖先(阿普笃慕)文化节的举办,对于全国的彝族同胞来说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繁荣,这样一出文化盛宴在峨山上演,必将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建议峨山县建立彝族文化一条街,把它作为彝族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进行有意识的保护性开发,形成彝族文化展示、研究、保护和旅游结合的基地。把保护民族文化与提高彝族同胞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作为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和景点,使彝族同胞在保护民族文化中能够增加收入。
同时尽快成立彝族文化研究所,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研究领域。以利于比较全 10 面系统的掌握和了解各地彝族历史文化,为研究民族历史文化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关系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子孙后代从事相关研究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发展中加强民族文化保护
李进参(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
在新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把保护传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成为了少数民族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峨山县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加快发展。但是,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民族文化,也会造成很多难以弥补的损失。
在峨山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实现现代化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要建立民族文化保护村、建设民族博物馆、建设好彝族文化研究所和彝族传统文化传习所、设立彝族文化保护基金,用现代科技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要把保护民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反过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毕节地区彝学会年度学术研究方案
(2010——2011)
(毕节地区彝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
第七次会议2010年 9月 14日通过)
学会的生命力在于学术,学会的影响力在于活动。组织学术研究是学会工作的核心,组织学术活动是学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紧紧围绕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的中心工作,指导毕节地区彝学会开展好学术研究工作,经研究,特制定毕节地区彝学会2010年——2011年学术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毕节地区彝学会的学术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指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科学研究、实事求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一切热爱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愿意献身民族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有识之士,以研究彝族历史文化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目标,以研究现实问题和发展问题为重点,以锻炼和培养彝学研究人才为支撑,在每一年选取一个有价值的主题,一年内出一批有学术价值、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毕节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2010——2011年度彝学研究会的主题与目标任务
(一)主题: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
(二)目标任务
通过学会成员和社会贤达的努力,力争在计划年度内撰写出30——50篇有价值的论文和调查研究报告,从中精选一部分编印成册,公开出版,在2011年的火把节或彝族年期间推出,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推介,使彝学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时间要求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
三、组织方式
(一)凡地区彝学会集体会员和个人会员,都要积极参加调查研究,抓好论文和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各县市区彝学会负责组织本会会员和本区域内地区彝学会会员写作论文和调查研究报告,地直地区彝学会会员、地区彝学会常务理事会成员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地区彝学会确定年度主题并提供参考选题。撰写具体论文和调查研究报告,可围绕年度主题,由作者按选题或结合实际另定选题。
(三)作者写完文稿后,各县市区彝学会负责本区域内作者文稿的收集,每季度集中一次上传地区彝学会秘书处。地直作者的文稿可随时交地区彝学会秘书处。作者亦可直接将文稿电子版传到地区学会的电子信箱。
(四)地区彝学会根据来稿情况,可以在稿源较多的县市区组织改稿会,或在地区学会和各县市区学会的火把节、彝族年活动期间组织论文交流。并选择部分优秀文章在《毕节地区彝学通讯》上发表,或向有关学术刊物推介发表。
(五)年度学术论文和调查研究报告成果,作为地区彝学会选择和派遣学会成员参加省彝学会、各省区彝学会、全国彝学会和国际彝学会活动的重要依据。
(六)学会实行开放研究,热忱欢迎本学会以外热爱彝学研究的组织和个人参与研究,积极向本学会投稿。
(七)联系人:安静(毕节地区彝学会副秘书长);投稿信箱:anjingshl@163.com;联系电话:0857-8330068;***。
四、参考选题
1、彝族传统经济思想研究
2、彝族传统思想中轻视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3、当代彝族与当代经济发展的关系
4、毕节地区彝族居住特点与经济发展关系
5、彝族干部在带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6、彝族企业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当代教育与彝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8、彝族传统互助关系中的物品交换问题研究
9、毕节地区彝族企业家调查
10、毕节地区彝族企业家成长个案研究
11、彝族布摩文化研究
12、专业合作组织如何推动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13、经济全球化时期如何转变观念发展彝族地区经济
14、彝族服饰开发利用
15、彝族歌舞艺术开发利用
16、彝族音乐开发利用
17、彝族饮食开发利用
18、彝族工艺美术开发利用
19、彝族书法、碑刻艺术开发利用
20、传统彝文开发利用研究
21、毕节地区彝族传统历史文化遗迹开发利用
22、古向天坟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23、古驿路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24、彝族传统建筑艺术的开发利用
25、重修贵州宣慰府开发利用
26、奢香品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
27、水西品牌的经济、文化价值
28、乌撒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
29、草海品牌的开发利用
30、彝族土司庄园的开发利用
31、毕节地区彝文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32、现代商品中的彝族文化元素价值研究
3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研究(《撮泰吉》,《铃铛舞》,髹漆艺术)
34、毕节地区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研究
35、毕节地区彝族各类人才发现、培养、使用研究
36、毕节地区彝族党政人才状况
37、毕节地区彝族专家学者调查
38、毕节地区彝族民间文艺人才调查
39、毕节地区彝语传承调查研究
40、毕节地区彝文传承调查研究
41、毕节地区彝族婚姻状况调查
42、毕节地区彝族教育状况调查
43、彝族传统节日活动开发利用个案研究
44、毕节地区彝族拔尖人才帮扶培养机制研究
45、毕节地区彝族社会文化生活调查
46、毕节地区彝族农民工调查研究
47、毕节地区彝族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状况调查
48、撤点并校对彝族地区儿童教育的影响调查研究
49、如何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渠道加强彝族经济思想教育
50、当代彝族在社会交际中的经济往来调查
51、毕节市彝族的经济生活调查研究
52、大方县彝族的经济生活调查研究
53、黔西县彝族的经济生活调查研究
54、金沙县彝族的经济生活调查研究
55、织金县彝族的经济生活调查研究
56、纳雍县彝族的经济生活调查研究
57、威宁县彝族的经济生活调查研究
58、赫章县彝族的经济生活调查研究
59、百里杜鹃管理区彝族的经济生活调查研究
60、毕节地区彝族的经济生活调查研究
61、彝汉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62、毕节地区彝族聚居区学前教育研究
导语:在中国西南地区,生活着一支特别的少数民族,他们依然保留着神秘而又古老的文化传统;那么,在独特的文化现象背后,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标题)神秘的凉山彝文化(下)
解说:在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流行的毕摩仪式活动中,要把先祖的灵魂装进灵筒里进行送葬,而且送灵筒的方位一定要朝东。专家认为,大凉山彝族是个迁徙民族,送灵筒所指的方位极有可能是远古时代彝族的聚居地。那么,这个聚居地到底在哪里呢?
同期:四川凉山 毕摩 的日落曲(彝语)
(大意)具体地点只是在传说当中,“额门普古”也叫“马牧普古”,有两种读法,就在云南、贵州交界处,就大概在这一带。
解说:那么,这个马牧究竟在什么地方,现实中或古代在大凉山东边是否真的有马牧这个地名呢?
同期:四川凉山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 阿余铁日
彝族根据迁徙路线的指路经,从哪里来就送到哪里去,那么现在云南的和贵州的,他们的灵魂就是送往四川,我们凉山的就送往东边,在我们这东边就是成都方向,那么路线呢有昭通和贵州转,然后到宜宾,最后到一个叫“马牧”这个地方去。现在刚好这个三星堆那个地方有条河叫“马牧河”。
解说:也有专家表示,关于“马牧”这个地方,究竟是不是彝族先祖居住的地方,尚需要更多的证据,但彝族的确是一个迁徙民族。根据资料分析,彝族为了清楚的记载家族变迁,其姓氏家谱实行的是父子连名传统,在一些家谱中,彝族祖辈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同期:四川凉山州彝学会会长 巴莫尔哈
我们彝族还保留着,从过去人类从母系社会转入男系了以后有姓有氏。现在这个家谱父子连名这一套传统,这也是我们和其他民族不同的一个地方,我们这个父子连名的体系,现在保留下来的可以传诵300多代。
解说:据介绍,彝族父子连名体系有的是口耳相传,有的则是通过古彝文字记载下来。而在用古彝文字记载的各种彝文古籍中,天文历法、医药以及军事等内容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曾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同期:四川凉山州彝学会会长 巴莫尔哈
我们的历法也有不同的一个特点,彝族的历法有十月太阳历,这也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一个地方,一年360天,10个月,一个月36天,10个月360天,有5到6天这是过节。
解说:据专家介绍,彝族计算岁数时,每过十个月算一岁。一年十个月终了之后,另有五至六天置于岁末。作为“过年日”。过年日通常是5天,每隔三年加一天为闰日。常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
如今在四川凉山地区,彝族的天文历算法在农村非常流行,有专家表示,这种历算法比现用的西历还要精确。
同期:四川凉山州文化局机关党委书记 安图
像我们这个历法大师对天上的星辰,可以背得出几十个星辰的名字,这些星辰的运动规律,都是了如执掌的。
解说:此外,彝族的音乐舞蹈、服饰文化以及制作工艺也极具魅力,四川凉山州彝学会会长巴莫尔哈说,彝族可能是全世界服饰种类最多的一个民族。
同期:四川凉山州彝学会会长 巴莫尔哈
我们彝族的服饰,这个姑娘一年365天,每一天都可以穿一套不同的服装出来,这服饰有的人说我们有300多种服饰,一个女孩子的服饰来讲,有的说的是有500多种,600多种。
解说:四川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语言文字、民间文学、民间音乐舞蹈等资源十分丰富,然而,面对多元文化的发展,多姿多彩的彝族传统文化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同期:四川凉山州文化局机关党委书记 安图
外界称凉山这个地方,为彝族原生态文化博物馆,因为历史和地理各方面的原因,凉山这个地方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了彝族的远古文化。那么现在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
解说: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民间人士已经开始探索彝族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产业化之路,以使遗产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对彝族中的毕摩文化,当地政府也开始加大力度对之进行保护和发掘。
同期:四川凉山 毕摩 的日落曲(彝语)
(大意)在上一代,我还比较年轻的时候,各个时期对这个彝族毕摩文化的看法不同,在之前,国家有关政策不是很支持这个毕摩文化的传承、发展,以至于那个时候毕摩文化的传承发展受到了阻碍。但是现在,传到我这一代,五、六年以来,对这个毕摩文化的传承保护方面,我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解说:的日落曲告诉我们,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文化部门经常找他来了解学习毕摩文化,这种情况让他感到非常欣慰。如今,专门找的日落曲学习毕摩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而他传授的弟子也已经达到20多人。
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曾经发出耀眼的光芒。彝族文字、天文历法、歌舞服饰以及其特殊的毕摩文化仅仅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随着当今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得以保护和传承显得非常重要。
云南保山市彝族文化研究崭露头角
2011-9-20 17:9 保山新闻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为进一步做好彝族文化研究,保山市借助保山学院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和对外交流合作的积极态度,2010年8月在保山学院成立了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任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耀程兼任,不设固定机构、编制和专职人员,运行费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支持。
一年来,我市彝族文化研究以保山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邀请了云南省彝学会相关专家为我市彝族文化研究进行规划,确立了以研究澜沧江流域彝族文化为主要方向,从社会变迁、经济活动、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生态哲学、节庆风俗、医药文化、科学文明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整理澜沧江彝族文化,探讨澜沧江流域彝族文化特质,透视澜沧江流域彝族文化内涵,发掘澜沧江流域彝族民族文化资源,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探索保护传承澜沧江流域彝族文化的新路径,为构建澜沧江流域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民族和谐发展示范区服务。
为推动我市澜沧江流域彝族文化研究,保山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在2010年假期先后派出两个考察小组分赴普洱市景东县安定乡、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村作田野考察,收集相关信息资料,进一步明确研究工作中心和重点。2011年寒假期间又组织了27人的四个考察组分别到大理州巍山县大仓镇新胜村委会啄木郎自然村,南涧县无量山镇德安阿萨地,普洱市景东县安定乡青云、青莲、清水等7个自然村,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等地作较为系统的实地考察,对澜沧江流域几个主要的彝族聚集州县彝民情况作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调查。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心研究人员相继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心主任杨耀程和殷铖君著作《昌宁彝族腊罗巴民俗文化调查》业已定稿,即将出版发行;中心研究人员在《楚雄师范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巍山彝族的生态文化及其借鉴意义》、《宗教仪式中的村落精英—巍山啄木郎村彝族宗教精英现实功能及文化生境考察》、《大理巍山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发展调查研究—以大仓镇啄木郎村为例》、《古朴典雅的生命律动—巍山县大仓镇啄木郎村彝族打歌文化初探》、《大理巍山啄木郎村民间音乐类型解读》、《巍山彝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变迁浅议》、《穿在身上的历史》、《南涧彝族文化调查综述》、《人生谢幕中的华丽大戏—民族审美文化视角下的南涧彝族丧葬礼俗》、《南涧彝族原生态宴席舞蹈“跳菜”》、《南涧县无量山乡彝族民居建筑现状考察与研究》、《南涧彝族饮食文 化研究》等彝族文化研究论文13篇。
在今年7月23至24日,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出版第十四次协作会、全国第九届彝学研讨会暨彝族六祖历史文化研讨会在云南省昭通市举行,有来自北京、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地的彝学专家、学者600多人参加会议。我市保山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并参加了经济文化组的讨论,以《彝族文化视野下的九隆神话》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认为九隆神话对彝族具有深刻的影响,沙壹和九隆是部分彝族的先祖,彝族的生殖崇拜、崇祀龙神、衣服尾饰等习俗是对九隆氏族习俗的承袭。与会专家认为从彝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九隆神话选题新颖,可以就此论题继续研究。《彝族文化视野下的九隆神话》从彝族文化的角度研究彝族族源问题,以其研究选题新颖、有进一步深入挖掘的较大学术价值入选《云南彝学研究》(第八辑),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同时,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一批新的研究课题将于9月底问世,中心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
着力保护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 积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
------------------
2009-9-22 10:04:00
(记者
钱 江)
9月20日上午,以云南省民语委副教授、省彝学会秘书长张启仁为首的彝学专家们一行到昭开展乌蒙彝族文化考察,并于当日召开座谈会,了解我市彝族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现状。市委书记夜礼斌出席座谈会,向专家们介绍了相关情况。
夜礼斌在介绍我市彝族文化时说,昭通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土著居民,彝族自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彝族英才龙云、卢汉(原云南省主席)。昭阳区龙氏家祠,建筑艺术代表了当时西南地区的最高水平,保留了彝族建筑的时代特征;葡萄井是彝族六祖分支祭祖圣地文化的景点,计划建成彝族同胞的祭祖圣地;保留下来的彝文古籍有500多部,昭通在各项领域的发展进程中,保持了彝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着力保护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积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吸纳,古彝文化积淀深厚。
夜礼斌说,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花儿应齐开放。各民族大团结是民族大家庭的最高利益,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源泉,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夜礼斌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和开发彝族文化重大意义的认识,着力保护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积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打牢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会上,相关负责人还通过影视展映的形式,向考察团详细地介绍了汉晋时期的放牧砖、汉砖(彝文砖)、彝族风情形象的陶俑、典型彝族形象的霍承嗣壁画墓、彝文碑“汉 20 叟邑长”印等与彝族文化有关的文物和民国时期彝族旧居与相关民俗建筑;介绍了昭通葡萄井彝族六祖分支的文化内涵及影响。
考察团一行还将赴昭阳区葡萄井、龙氏宗祠、卢氏宗祠及鲁甸、永善、绥江、水富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学术交流、文化展览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深入了解千百年来形成的彝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田勇参加了座谈会,昭通市彝学会会长陇承弼致欢迎词,市民宗局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彝族同胞代表参加了会议。
普格彝学会主动融入文化发展繁荣我的搜狐 搜狐微博 QQ好友 白社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i贴吧 手机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2012年01月07日08:31 凉山日报
凉山日报
0 说两句0 分享
本报讯 普格县彝学会本着以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团结和动员全体会员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彝学研究活动和学术活动,推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发展繁荣等。
特别在彝家新寨建设、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中,彝学会把依靠、组织、服务、造福彝族人民群众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为彝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塑造普格形象,提升普格知名度中,普格县彝学会以火把节和彝历年为载体搭建交流平台,为宣传普格彝族民风民俗和彝族文化作了积极贡献。(鲁明)
穿越千年的毕摩经颂——中国诺苏彝族宗教文化生活专题展
标签: 宗教
彝族
文化展览
分类: 大小凉山 2007-06-14 04:44 中国诺苏彝族宗教文化生活专题展在京开幕
来源:www.xiexiebang.com 2006-6-13 11:14:44
作者:BELEY工作室
来源:彝族人网
[本网讯] 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到来之际,“穿越千年的毕摩经颂——中国诺苏彝族宗教文化生活专题展”于昨天上午10时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大厅隆重开幕。作为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民 21 族宗教子项目”的文化展示课题,该展览由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及港源MONO·大山子798国际机构联合承办。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系主任何其敏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艾比布拉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朝戈金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巴莫姊妹彝学小组组长巴莫阿依博士分别代表主办方、承办方和课题承担方致辞;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等科研教学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师生,港源MONO·大山子798国际机构的负责人和部分员工,以及来自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中华民族报》、《民族画报社》、彝族人网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开幕式活动。(BELEY工作室,2006年6月11日)
第二篇:文化大院和谐发展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化大院和谐发展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化大院发展简介
***村文化大院位于******东南5公里处,*****河西岸,全村共有耕地面积为17650亩,现有人口2296人,共528户,党员68名,劳动力1186人。2013年末,***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近年来,***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
一、传承文化历史,大力实施文化大院建设。
***村这个在***屈指可数的自然大村,在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过战火的洗礼,遭受过日本人在华鼠疫实验的迫害,同时,这里的民间文艺传承也从未间断过。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里就有很多的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如***评剧团、***样板戏团和***村秧歌队,也涌现出了***、***、***等一批在当时享有盛名的文艺骨干。
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强。2008年初,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村率先在全镇进行文化大院建设。文化大院占地面积2136平方米,建筑活动室面积230平方米。投资10余万元对室内进行了装修,并购买了各类设备,建成办公用房3间,拥有农民学校、文体活动室、草原书屋、计生及新农合一体化、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内设舞台、乒乓球室、棋类室、台球室;外设秧歌
1活动区、健身舞活动区、篮球场、排球场等活动区域,做到经常对外开放,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二、立足经济发展,精心打造特色草原书屋。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村文化大院草原书屋共配置图书5000 册,分科技知识、社会科学、历史文献、文学艺术四大类。***村的耕地全部为水浇地,是***地区人均水浇地最多的村,同时也是经济作物种植大村。为方便群众读书求知,增长经济种植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在农家书屋重点配备了大量农业种植、科学养殖等方面的书籍。书屋有图书借阅制度,建立了图书档案,方便群众借阅。目前,***村以玉米、葵花、大地蔬菜和红椒为主的种植业初具规模,以绒山羊、肉牛、生猪、肉鹅为主的养殖业初显效益。村内种养殖户还注册成立了以红椒种植为龙头产业的红椒协会和农畜产品购销合作社。2013年,全村红椒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多亩,大地蔬菜种植达到3500多亩、玉米种植面积10000多亩、葵花种植面积2000多亩;6月末大小畜存栏达35670头(只)。草原书屋的开放使用为文化大院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注重以文养文,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文化大院建成之初,***村两委班子组织起村内对文化活动特别爱好的10余人,进行全村文化活动的宣传带动。最初就是在农闲的时候将这些人聚到一起,自编自排一些小
节目,在“元旦”、“七一”的时候为村民表演。后来,群众自发参与的热情越发高涨,文化活动队伍由最初的12名扩展到35名,另外还有很多在一旁持观望态度的。村两委班子看到这种发展势头,喜在心上。便用村里自筹自支的一部分钱购进了一些活动设备,并责成专人负责此项活动。自此,***村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编排一些节目,以“歌曲”、“戏曲”“三句半”、“二人转”“大秧歌”、“健身舞”等形式,进行村级内部的表演,深深受到村民的喜爱。同时根据镇里行文下发的《大力发展***全民文化活动方案》,结合本村实际,组织村民就积极宣传本村在孝老敬老、邻里和睦、发家致富、扶危济困等方面发生的真人真事,自编自演自导一些脍炙人口的节目,充分利用“迎新春”、“庆三八”、“庆五一”、“庆七一”、“庆八一”、“国庆节”、“庆元旦”等时期组织开展各类宣传节日。通过对宣传本村这些先进人物活动的开展,使本村村民的思想认识有了质的提高,并为本村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奠定了基础。镇文化站又在此时对村级全民健身活动进行了积极的引导,鼓励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大胆的走出去,利用本村编排的各类节目在“元旦”、“ 春节”等人员齐聚的日子里到镇内各机关和镇内各村进行有偿巡回演出。这一举措在实施一段时间以来,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文化大院又有了一定数额的资金收入,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群众对此评价颇高。***村的全
民健身活动已从最初的展示村内个别文化艺人的才智上转变到开展全民参与的健康向上各类活动、展示全村群众文化需求上来。目前,全村人人参与文化活动已蔚然成风。
文化大院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培养了农村文化活动人才,也成为农村思想文化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村文化大院所开展的各类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为全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营造了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传承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传承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更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廊中的宝贵遗产。在这幅传诵千古的画卷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画技,巧妙地以鸟瞰式的构图,生动艺术的再现了我国北宋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盛世风貌。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可用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来概括。浩如烟好,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的逐渐形成,发展,巩固中成为维系民族感情,传承民族历史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当今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传承和谐文化,成为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话题。
近代以来,国势衰落,外敌入侵,我国文化遗产遭受了史无前例的的野蛮的破坏和疯狂的掠夺,在我国文化遗产史上,留下了一个永久的伤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政界到学术界,从学术界到民间,从来不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呼声。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和社会认识的偏差,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容乐观。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和谐文化与我国倡导的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先进文化的时代脉搏是相一致的。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和谐文化具有现实紧迫性。
以和谐的理念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认识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进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要充分认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以和谐理念处理好保护文化遗产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当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出现矛盾冲突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规划,把该保护的保护起来。像重点文物、历史街区、各种人文遗迹、代表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乃至大的城市格局等等,都要在规划中予以保留;在开发文化遗产过程中,要始终确立保护性开发为主导,把历史遗产作为一种保护性的资源,而非开发性的资源,合理利用,防止“杀鸡取卵”,保护工作永远处于第一位;要突出文化遗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个性化、特色化,充分利用历史的、地域的、现代的多种文化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使文化遗产开发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以和谐理念完善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并完善逐级申报、专家评估、政府审批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的命名制度,把各级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的申报制度工作有机地衔接起来。按照文化遗产的价值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对于不同等级的文化遗产,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区别。二是与时俱进地进行管理。文化遗产事业已不仅仅是文化问题,经营问题、市场问题、非营利制度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都是构成现代文化遗产管理的主题。另外,对文化遗产概念和保护概念的认识,也要不断扩展和深化。三是根据中国特点进行管理。在改进文化遗产管理时不能一味照搬发达国家的制度与标准,应该以我国的独特性去补充和丰富世界遗产事业。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而重大。
第四篇: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建设和谐文化的原因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如何建设和谐文化
(1)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社尚。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如何建设和谐文化
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②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公发掘其理念蕴藏的当代价值。
④建议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建设和谐文化,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⑤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努力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⑥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第五篇:浅谈如何建设和谐文化
浅谈如何共建和谐企业文化
如何共建和谐企业文化,为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集团公司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奋斗目标文秘部落,把公司建设成为机制健全、管理完善、健康发展、诚信共赢的和谐企业,公司提出了共建和谐企业文化,如下:
一、学习文化:继续以生产经营为主线,坚持创新发展,创建学习型公司。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以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和先进生产技术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不断更新观念、始终加强学习,建立完善有效的学习机制,树立广大员工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二、管理文化: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管理。公司要以绿色管理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行政、人员、物资成本等各项管理,制定完善相关制度,使公司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有法可依,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形成一个文明、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整体。
三、宗旨文化:抓质量保安全,沉淀企业宗旨文化。质量是企业生命,安全是企业保障,公司加强以质量安全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建设,真正使每位职工都树立强烈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安全生产,防止误操作;保证质量,无缺陷出厂,以安全质量提升企业形象,打造公司品牌。
四、团队文化:我与公司同兴衰,我与同事共命运。公司以营造企业内部风险共系、利益共享、团结协作、理解关爱的积极氛围为和谐目标,形成集体利益至上,职工和企业互为、互动、互利的良性关系,培育出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和企业内在活力。
五、用人文化:以人为本,建立民主、灵活的新型人才机制。公司要建立完善的政务公开和群众监督机制,积极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来,为公司发展献良策;形成职工间良性竞争和异动机制,充分调动职工们学习提高和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六、亲情文化: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塑造人人以企为家的良好氛围。公司着力关爱每位员工的工作、生活,关心他们的发展,特别是日常实际和精神文化方面,使每位员工都能将个人事业、家庭福祉与企业发展相系,都能为企业发展做出最大努力。
七、思想文化:公司要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和道德建设,使广大职工能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互助的高尚情操,胸怀祖国,心系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文明、向上、充满爱心的团队。
后勤部:杨永强
2009.3.1
5共建和谐、从我做起
我们每个人都期望幸福的生活,希望每天都能快乐的工作,期求自我能够顺畅的发展,然而这一切的愿望都将建立在一个主题上,那就是“和谐”,离开了和谐,我们的期盼和追求将会是天源之水,不知从何谈起。
在工作中,我们要视同事为良师益友,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充分尊重他们人格,互相学习切磋。力求实现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要与人为善,待人以诚,论原则,讲风格,工作上加强配合以谈坦坦荡荡的君子之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单位中风清合正,生气勃勃。
在单位里,我们要忠于职守,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单位中每项工作都要讲认真,求实效,不能草率与轻慢,我们工作的每一天,都是用来服务与奉献,也是人生的珍贵时光,我们要珍惜,切不可虚度和浪费。和谐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也是当今社会所普遍追求的。当我们内心和谐时,必能宁静致远。单位中的和谐将是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和谐要靠我们精心创造,用心浇灌。
为了实现和谐,我们要求的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做起。和谐是我们的理想,和谐在我们手中应当精心打造,当我们都在齐心协力营造和谐时。我们就已经生活在和谐中了。和谐之路就在我们脚下,和谐之功就在我们手中,构建和谐,我们责无旁贷。
亿利化学后勤部:杨永强
2009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