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无答案)
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
1.下列疾病中,均因激素异常引起的是()
①夜盲症 ②贫血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 ⑤呆小症
A.③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c代表脊髓 B.若图表示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的反射弧,则a代表耳的鼓膜
C.若图表示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a代表眼球的视网膜 D.若图表示维持身体平衡的反射弧,则c代表小脑
3.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a→b→c
D.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
4.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5.小娟迷恋网络游戏,视力急速下降,经医生检查她患近视.近视的主要原因及矫正方法分别是()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②眼球的前后径过短 ③配戴凸透镜 ④配戴凹透镜.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B.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C.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D.垂体、甲状腺和唾液腺都是内分泌腺 7.醉酒的人站立不稳、摇摇晃晃,是因为酒精麻醉了人的()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髄 8.正常人的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起调节作用的是()
A.瞳孔
B.视网膜
C.晶状体
D.玻璃体 9.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形成的物像位置以及矫正方式是()
A.在视网膜的前方,配戴凹透镜 B.在视网膜的前方,配戴凸透镜 C.在视网膜的后方,配戴凹透镜 D.在视网膜的后方,配戴凸透镜 10.糖尿病患者需要以下哪种方法进行治疗()
A.注射胰岛素 B.口服胰岛素 C.注射青霉素 D.注射肾上腺素
11.平衡木运动员表演时,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2.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B.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坏血病 13.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
A.声波→鼓室→三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听觉中枢
C.声波→鼓室→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14.碘是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约为30mg(20﹣50mg),其中70%﹣80%存在甲状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带细胞中碘含量高于海水,可以说明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 B.饮食饮水中长期缺碘,会造成甲状腺补偿性增生而出现肿大现象
C.利用碘液能够使细胞核着色,是因为染色体遇到碘液被染成蓝色 D.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会变蓝,说明种子中含有较多的淀粉 15.参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运动、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调节的系统有()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C.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D.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16.体检时,医生常用小槌敲打膝盖下部的韧带,会使小腿前伸,被检查的这种行为受哪部分控制()
A.脑干 B.脊髓 C.小脑 D.大脑
17.影视作品中常出现一些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的成人演员,这些人在临床上称为侏儒症,造成侏儒症的原因是幼年时期()
A.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D.性激素分泌不足 18.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激素含量丰富,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B.医院主要通过尿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C.生长激素能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甲状腺激素不能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常常一起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19.某人最近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和疲乏等症状,他的病因可能是()
A.胰岛素分泌过多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C.胰岛素分泌过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20.人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是指()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虹膜 D.巩膜和虹膜 2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
A.脊髓和脊神经 B.脑和脑神经 C.脑和脊髓 D.脑神经和脊神经 22.组成大脑皮层的主要结构是()
A.神经元突起 B.神经元细胞体 C.传入神经纤维 D.传出神经纤维
23.(2017•河北)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偏多会引起糖尿病
B.控制饮食和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C.糖尿病患者要多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以补充流失的糖分 D.胰腺分泌的胰液中除含有胰岛素外,还含有多种消化酶
24.人体的八大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具有调节作用的是()①消化系统 ②运动系统 ③生殖系统 ④泌尿系统)⑤呼吸系统 ⑥神经系统 ⑦内分泌系统
⑧循环系统
A.②③ B.④⑤ C.⑥⑦ D.①⑧ 25.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甲状腺激素原料的是()
A.铁 B.锌 C.碘 D.钙
二、非选择题
26.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市不少学校举行了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到指定位置,这属于________ 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
(2)演练时,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这说明呼吸道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________ 的作用.
(3)如图中能表示剧烈疏散运动状态下的呼吸曲线图是________ .
(4)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________的影响.
27.下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神经结构的名称________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神经传导的方向________.(2)小明在生病进行肌肉注册时肌肉出现不自主的颤栗,而后觉到疼痛,小明的痛觉是在________产生的,先战栗后疼痛这说明脊髓除具有________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
(3)若将图中的②剪断,再分别刺激①,③两部分能发生战栗的刺激部分是________
(4)若D损伤了,在进行肌肉注射的时候是否会发生战栗,________(是或否)是否会产生疼痛?________(是或否)
(5)图中甲________集中的部分,乙是由________组成的28.如图为狗唾液分泌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建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和序号表示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正确顺序: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狗吃食分泌唾液,这属于________ 反射,此反射由________ 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3)图④中表示只给铃声,狗表现出进食活动.这里铃声成了狗将要进食的________ 刺激.
(4)如果一段时间内总是只响铃声不给食物,图④中的反射就会________ .
29.今年是鸡年,请阅读短文《今年说说“五有”鸡》回答下列问题. 有故事的鸡.鸡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十位,是十二种动物中唯一的鸟类.
有争议的鸡.“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争议了许多年,感觉还是没整明白. 有价值的鸡.生了病身子虚,喝了老母鸡鸡汤好的快…鸡鸭鱼肉,鸡排首位哦!有励志的鸡.祖逖“闻鸡起舞”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
有轻重的鸡.“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这头就是比尾重要啊!
(1)十二生肖都是脊椎动物,鸡是其中唯一的鸟类,而蛇是除龙以外唯一的________动物.
(2)鸡属于鸟类,生殖方式为卵生,鸟卵中的卵黄可以看作一个________,卵黄膜即细胞膜,卵黄及细胞质,胚盘中有细胞核.
(3)鸡汤之所以味道鲜美,是因为鸡肉在烹调过程中会分解出氨基酸,这说明鸡肉含有________这一成分.
(4)从行为的获得方式上看,闻鸡起舞是一种________行为.
(5)俗话说“头比尾重要”,这是因为鸟类的动物的头部有脑,是调节脊椎动物个体生命活动的________神经系统之一.
30.根据皮肤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由________ 组织构成。
(2)真皮内有许多血管,血管内流动着血液,血液属于________ 组织。
(3)在寒冷的天气,能使汗毛竖起来的是立毛肌,它主要由________ 组织构成。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反思!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反思
神经系统这一章的内容相对来说都很难。所以我们备课组考虑到这一点所以针对各个环节都精心设计。对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眼球的结构,然后再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对眼球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问题时。学生比较有抓手,再展示时效果较好。并且对展示过程中对问题有所拓展。比如在展示遇到巨大的声响时,为什么要张口或闭嘴堵耳?飞机升空的时候,乘务员常常发给乘客一些口香糖或其它食品,让乘客咀嚼,这是为什么?学生除了能回答出张口之外时,还能拓展出人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炎症时,容易引起中耳炎,也是由于咽鼓管通向咽。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分析和插图,尽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开展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围绕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及症状来分析四个病例,并由此引导学生联想和提出疑问,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学习神经系统知识的欲望后,然后再对神经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纳和梳理。关于神经元的教学中我先和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没有对比神经元与其他细胞的异同。其他老师听了我课后,然后说应该对比神经元与其他细胞的异同。在其他班级我们对比了效果较好。学生应用问题展示能够应用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够分析出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
反思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反思
1.我们的教学设计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非常难的一章,概念多而且抽象,生理过程复杂难懂。因此,多举学生能理解、感兴趣的实例,配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是教学的关键。这一点我们初步做到了。我们找到了许多精美的图片,搜索了好几个紧贴教学需要的视频,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动画,设计了一些学生可以参与的小游戏,查阅了许多与主题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这些努力使我们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起码学生反应这一章虽然难,但是不闷。
2.有些教学难点仍未突破。例如胰岛素与糖尿病,涉及消化和吸收、尿的形成与排出、内分泌三个系统,过程又十分抽象,还无法用图形进行形象的表示(用曲线图学生反映更加看不懂),实在是太难了。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也是既抽象又复杂,还涉及某些哲学观点(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学生更晕了。
教学建议
这里呈现的教学设计和ppt等课程资源在我校经历了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还不错。我们的学生中电脑派位生占了绝大多数,都是最普通的孩子,既然他们喜欢这些生物课,其他的孩子们应该也会喜欢。我们也热切地希望,我们作出的这些尝试,能为同行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灵感来源。
反思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理论依据是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强调教师是引导者,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 1 生主动发现知识创造思考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再刻意的强调知识点。教师以人为本,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增减教学材料,例如:演示透镜成像原理,以达到更好的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生认知水平,亲身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比眼力,做游戏等,在愉快的心境中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发展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严密设计多种试验的能力,小组成员间合作和及时相互交流的能力。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检测(人教新课标版)
2012—3013学第二学期七年级生物测试
第六、七章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2.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燃烧煤气B、大量燃烧含锰量很高的煤 C、大量燃烧含硫量很高的煤D、大量燃烧沼气 3.被誉为“地球生命活动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A、水汽B、氮气C、臭氧D、二氧化碳
4.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号召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要努力保护天然林”,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采取这两种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发展旅游事业B.发展畜牧业生产 C.改善生态环境D.增加木材产量 5.在眼球的结构中,下列哪一个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A.晶状体B.视网膜C.玻璃体D.虹膜 6.同时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的器官是
A、胰脏B、心脏C、脑垂体D、甲状腺
7.下列各项中,属于条件反射(复杂反射)的是A听说酸梅时分泌唾液B无意间眨眼C膝跳反射D手触到火缩回 8.内分泌腺不同于外分泌腺的主要特点是()
①没有导管②具有导管③由腺细胞构成④分泌激素 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⑥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④ 9.不小心,脚踩在钉子上,立刻抬脚,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A、先抬脚,后感觉到痛B、抬脚和疼痛同时发生
C、脚感觉到疼了,而后迅速抬起D、抬脚和感觉到痛都是由我们主观控制的 10.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眼,其主要原因是()A.使调节瞳孔的肌肉放松B.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放松 C.使视神经得到休息D.使视中枢得到休息 11.眼球内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A.角膜B.巩膜C.脉络膜D.视网膜
12.某人的眼结构正常,但看物体模糊不清,可能的原因是()A.视神经传导中断B.视网膜脱落 C.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损伤D.角膜损伤 13.造成近视的病理原因是()
A.眼球的前后径变短,物体在视网膜后成像
B.晶状体变形,发生实质性病变
C.过度用眼,导致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象落在视网膜前 D.眼球调节结构过度紧张,屈光能力过强 14.倡导“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固体垃圾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个人经济支出D、移风易俗 15.预防近视要做到()
A.“三要”和“三不看”B.“四要”和“三不看” C.“四要”和“四不看”D.“三要”和“四不看” 16.听觉感受器位于()
A.半规管B.前庭C.耳蜗D.咽鼓管 17.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
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声波→①→②→③→④→⑤B.声波→④→②→①→③→⑤ C.声波→④→①→②→③→⑤D.声波→④→③→①→②→⑤ 18.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
A.外耳道进入中耳B.咽喉进入中耳 C.半规管进入中耳D.耳蜗进入中耳 18.听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其目的是()
A.防止声响从口腔进入,听不清楚B.防止鼓膜内外音响度不同,听不准确 C.防止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损伤鼓膜D.防止脑震荡 20.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脑和脊髓B.脑和脑神经C.脑神经和脊神经D.大脑和小脑
21.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A.大脑;B.小脑;C.脑干;D.大脑皮层。22.以下属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的是()
A.神经B.脑和脊髓C.神经元D.脑干 23.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将引起()A.肢端肥大症B.巨人症 C.呆小症D.侏儒症
24.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尿液里常含有()
A.红细胞B.白细胞C.蛋白质D.葡萄糖 25.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
A、膝盖上位韧带和腓肠肌B、膝盖下位韧带和腓肠肌
C、膝盖下位韧带和股四头肌D、膝盖上位韧带和股四头肌
二、非选择题
1、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多余的______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泄。粪便是由_________________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移。
2、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____________。
3、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晶状体和
______,最后在____________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4.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_________分泌的,它有调节人体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人体的外耳由耳郭和_________组成,主要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中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主要起传递声波的作用;内耳由前庭、半规管和耳蜗组成。
6、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__,光
圈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__,装入的底片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____。
7、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中学生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是受
____________激素调节所至。
8、看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回答:
(1)物像A反射的光线,经眼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折射作用落
在____________上形成_____________的物像B。(2)视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______区域。
(3)如果长期用眼不当,会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 会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看不清物体,这就是近视。
9、右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
(1)图中透明、有弹性、对光线起折射 作用的是图中表示的结构。(2)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在图
中上形成,其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3)图中的大小的调节可使进入 眼球的光线强弱发生改变,从而保护眼睛 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4)眼睛近视时应配透镜。
10、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外耳是可以动的(说出一种即可得分)。(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有关。
(3)听觉感受器位于[]中,听觉的形成在。(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同学打跳请勿用手掌煽耳光,以防压缩空气冲击[]导致破裂。
(6)人除了能用眼感受光的刺激,用耳感受声音的刺激,还能用感受气味的刺激,用感受味道的刺激,用感受冷、热、触、痛、压的刺激。
11、根据右图神经结构模式图,回答下面问题:(1)、从该反射弧模式图的结构特点分析,该反射弧所能完成的反射类型是。这是因为。(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完成这种活动的结构叫___________
(3)、若图中5表示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则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
(1)_________ →(4)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5)效应器
1、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__。该如何设置?
2、某地是酸雨多发区,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酸雨对该地小麦幼苗的影响。材料用具:配制好酸雨、小喷雾器、小麦幼苗 方法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二氧化碳,尿素,水,食物消化后
2、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
3、玻璃体,视网膜
4、垂体,生长发育
5、外耳道,收集声波,听小骨,鼓膜,鼓室
6、晶状体,瞳孔,视网膜
7、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性
8、(1)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缩小的倒立。(2)大脑的一定
(3)前方
9、(1)
4(2)7(3)2(4)凹
10、(1)①耳廓,②外耳道,鹿、兔子(2)③半规管
(3)⑤耳蜗,大脑皮层(4)⑥咽鼓管
(5)⑨鼓膜(6)鼻,舌,皮肤。
11、(1)、非条件(简单)反射;该反射弧的中枢在脊髓。(2)、神经元;反射;反射弧
(3)、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第四篇:苏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体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
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二、能力目标
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3.举例说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人体结构模型,较大的鱼肋骨,酒精灯,试管,镊子,质量分数10℅的盐酸,自来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这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并且也了解了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那么,人体还有哪些系统?这些系统是怎样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吧。
新课学习:
一、人体系统的组成
教师安排前后两桌组成4人小组,阅读教科书中的图89,并进行观察、讨论。
讨论内容:人体除介绍过的生殖系统外,还有哪些系统?组成怎么样?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归纳。
教师总结: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是细胞和细胞间质。功能和结构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各种组织又结合成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和生理功能的器官。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叫系统。
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人体结构层次的知识内容,教师播放动画: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人体系统的功能
教师:人体各系统是由多个具有相关功能的器官组成,那么这八大系统是否能独立存在,各自为政呢?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前做快速下蹲的动作,一分钟内能做多少。
得出结论:这时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都参与了活动。
讨论:如果两名同学各表示一个人体的系统,分别代表什么系统?通过活动,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得出结论:各系统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
学生归纳总结出各系统的功能
教师:人体各个系统能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进行的,特别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三、探究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不同系统都有一定的功能,结构与功能是相互统一的,那么结构的特性和结构的成分二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提示:
1.安全使用酒精灯(注意熄灯的方法)!
2.盐酸对皮肤、眼等有伤害,不要直接接触!
指导小组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实验小组活动,及时纠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骨在煅烧时有什么现象产生?最后变成什么颜色?用镊子轻轻敲击后粉碎,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2)鱼骨在稀盐酸中浸泡的过程中,你观察到有何种现象发生?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骨在煅烧时先变成了黑色,最后变成了灰白色,同时还能闻到香味。煅烧后的骨被敲击后粉碎,说明它含有无机物。
(2)鱼骨在稀盐酸中变软,同时有气体产生。说明它含有有机物。
补充:骨中含钙的无机盐在稀盐酸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总结: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教师:你们小时候一定摔过跤吧,可很少有人骨折;但我们却经常听说,某位老人在外不慎摔倒,发生了严重的骨折。这是因为在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含量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骨的特性也发生变化,试完成下表:
联系实际,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1)应用实验来解释为什么我们青少年应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2)冬天到了,妈妈给爷爷、奶奶买了超强防滑的棉鞋,没有给你买,还会有意见吗?
教师: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两种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这就是骨的特性。骨成分的含量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骨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如: 青少年的骨容易变形,老年人的骨容易骨折。同学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在乘车时应主动给老人让座,敬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1.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3.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第五篇:苏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培养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并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枚硬币):今天上课以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纸,用笔沿着硬币的外轮廓在纸的不同位置上画10个圆,给这些圆分别标上10个数字。随意写出这些数字,不要按照顺序。然后再拿起硬币,把它放到圆圈上,按照数字次序依次摆放。
学生:完成活动。
教师: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这项活动涉及到那些器官?
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手,眼睛、脑等。
教师: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也需要这么多的器官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好像受到统一的指挥,你知道身体内的这个指挥官是什么吗?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我们的身体之所以如此协调,做出许多精细的活动,主要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新课教学: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学生自学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的教材内容,并让学生概括这部分内容。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学生:神经细胞。
教师: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小小的神经元很神奇,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人体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系统,比电脑复杂得多。
教师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玻片标本,并对照神经元的模式图,自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思考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师生归纳: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神经元的功能是接收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教师提问:说一说什么是神经纤维、神经末梢以及神经?
学生:神经元长的突起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三、脊髓
教师出示脊髓的模式图。
教师:脊髓存在于脊柱的椎管内,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脊髓横切面玻片标本。
学生观察到脊髓由中央呈现蝴蝶状的灰质和周围的白质组成。
教师:灰质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分,色泽灰暗;白质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分,色泽白亮。在脊髓的灰质里有活动中枢,控制着一些简单、低级的活动,如人的排便、排尿等。脊髓发出脊神经分布于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四、脑
教师出示脑的结构模式图。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中脑这部分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脑的组成?2.大脑的结构?3.大脑的主要功能区?4.脑神经及分布?5.小脑的主要功能?
师生归纳: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面是灰质,也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大脑皮层以内是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大脑的神经纤维在大脑两个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传输信息。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中有调节心跳、呼吸和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