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试论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试论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局面。目前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将此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市场化水平不高、乡村社会的封闭性阻碍合作社进一步发展以及合作社人才匮乏。基于此,我们引入了“顶层设计”的经济改革概念,强调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既要强调对合作社的发展进行总体的规划又要重视注重自身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社 现状 问题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是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项目“新型农村合作社成长的资源类型及其获取方式研究——基于吉林省梨树县的实证调研”(项目编号:2013102000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宗劲、李方乐、肖婧,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3-217-02
一、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以下简称《合作社法》)第二条规定,新型农村合作社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从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的发展获得了法律的根本保障。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4.6万家,合作社实有入社成员375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3%(孔祥智等,2012)。而据《J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设情况报告》(吉林省农业委员会,2011)的统计数据显示,J省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4738家,入社农户51万户。2010年底全县已登记注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73个,涉及行业11个,共吸纳4.2万农户,近10万个劳动力,分别占农户和农村人口的24%、25%(吉林农网,2010)。不难看出,新型农村合作社已然从“星星之火”成为了“燎原之势”,在全国遍地开花,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而而L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了夏家、富邦、果乡、百信、红嘴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合作社。
二、新型农村合作社面临的困境分析
L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经5年的规范和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但是通过合作社成长的资源依赖分析,课题组发现合作社在全国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小、散、弱”的状态(全国人大农委法案室,2006)在L合作社中依然存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规范、产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吉林省农业委员会,2011)。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到位、缺乏可操作性
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规范、扶持和引导十分必要。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政府的无作为实质上已经阻碍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一大阻力,使合作社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障。首先,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政府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不够到位。社员们普遍认为政府对于合作社的态度就像母亲生育孩子却不给孩子奶喝一样,《合作社法》虽然强调对合作社给予必要的支持,但是当地政府却没有实质性的举动,“光打雷不下雨”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还有待加强。另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的细化和标准的制定没有到位。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提及合作社的发展,吉林省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里都有强调要规范引导合作社的发展。但是,真正细化的政策,可以具体实施的政策指令却基本没有出现过。除此之外,政府对合作社的管理和监督也不够充分,对合作社的规范还没有落到实处。政府在帮助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要明确合作社的职能和权利,对合作社的行为进行规范。
(二)合作社获取的效益不够明显、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参与市场化的水平较低
如果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城镇化的一条可行路径,那么参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市场竞争、成为市场主体之一将会是合作社一个必经的过程。只有将合作社融入到大的市场环境,并且积极参与市场博弈,才能让合作社作为城镇化纽带的这一期望实现。合作社虽然构建起了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但是却并未构建起合作社与市场的真正联系,农民难以通过走合作致富的道路获得自身的收益。就L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前情况而言,明显存在收益地下、业务范围较窄、经营手段单
一、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明显的制约着合作社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通过经营项目的创新实现更大的市场收益是合作社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在缺乏可持续的利益推动下,乡土社会的封闭性将可能成为农民合作之路上的绊脚石
从目前合作社发展的情况而言乡土社会的稳定性和封闭性造就的人与人之间的熟悉成了维系着合作社的纽带。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就发现,绝大多数人不了解合作社是什么,继而也不想通过合作社来增加自己的收益。另一方面,农民是朴实和讲究实际收益的。目前,农户通过参加合作社所获得的收益并不明显。一旦当合作社的利益得不到持续性的提升时,将会大大打消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使合作社的规模难以扩大甚至停滞不前。
(四)农村人才的流失、农村精英在体制中的游离将会进一步影响社员的收益
目前,L县的合作社大多数是由能人带动的。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个能人带动一个合作社”的报道,社长已然成为他所在合作社的代名词。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社长的胆识和责任心以及奉献精神对于合作社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人才匮乏也将成为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凸出问题。长久以来,城乡二元对立格局下,资源总是向着生活环境较好、回报率较高的城市流动,就连人力资源也不例外,有胆识、有干劲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谋生了。在一个乡村,很少发现年轻人的存在。人才的流失,精英的游离,为合作社的发展又增加了一道难题。
三、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对策研究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处在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多元化、利益博弈激烈化的所构成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那么如何有效推动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健康成长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2013)中,国家认为深化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因此,课题组将“顶层设计”设计的思维引入到推动合作社发展的长效机制中,从合作社发展的总体战略上强调对合作社的发展进行总体的规划,力求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调制度层面应当为合作社资源获取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搭建一合理的平台。另一方面,合作社自身应当秉承“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注重自身的探索与创新。
(一)在夯实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联结机制,实现政策的可操作化,推进政策由“指示、扶植”向“指导、服务”过度
在对胜利果乡合作社的调查中我们得知,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一直存在着“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究其根源,它的病灶并不在于国家政策,而在于政策的落实。由此,建立一个上行下效的完善的政策联结机制,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能够通畅,才是最根本的。很多时候合作社面临的处境便是:政策、法规颁布晚于实践,优惠、奖励难于实践。因此,要保证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夯实政治认同、坚持依法监管、加强指导服务,创新金融模式。
(二)在打破农村“生活堡垒”的基础上,逆转乡村原子化倾向。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体意识,使合作社真正成为代表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
一直以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思路多是依靠外力推动,而忽视了农民自身发展潜力的开发和培养。随着惠农政策几近饱和,而农村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因此,只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农民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树立农民本位思想,打破长期形成的生活堡垒,变“原子化”为“联合化”,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应积极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以激发农村内部的活力。
(三)在抓住转型期的乡村社会由“欲望”到“需求”过度这一主线的基础上,加强农民教育,积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宽松的舆论氛围,通过利益驱动实现村民对合作社的态度由“从旁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望”到“主动入社”的转变
农民素质欠缺和利益驱动不足构成了制约现今合作社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合作社对社员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却生存在一个以盈亏决定存亡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这种竞争环境决定了利益对于活动主体有着不可比拟的驱动力。具体而言,利益机制是决定一种组织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包括农村合作社在内的各种经济联合体都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当被问及“是否了解合作社?”、“有没有加入合作社?”等问题时,普遍回答是“不太了解”、“还在观望,有分红就入。由此可见,具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
(四)在认识到乡村社会里普遍存在的“能人效应”和“长老权力”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合作社企业家,留住精英,保住能人,打破农村“精英游离”的怪圈
在调研期间走访的村镇里,我们普遍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由于农村经济的闭塞与落后,包括农村能人、精英在内的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人才流失使得发展合作社缺少所需的人才。原本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力量的合作社现在由于人才问题也“自身难保”。农村丧失了发展的新生力量,因而依旧缓慢地进行着新陈代谢,进而导致农村经济很难有质的飞跃。于是“精英游离”的怪圈便出现了。所以如何打破这个怪圈,将人才留在农村显得十分重要。
综上四点。我们认为在新型农村合作社的良性运转中,政策是粘合剂,农民的主体意识是助力剂,利益驱动是强心剂,能人效应是润滑剂。我们相信只要正确树立农民本位的新农村发展观,将以上对策落到实处,在基于“四位一体”的前提下,实现从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出发落到全面协调推进,从新时期新要求出发落到科学发展,从农村经济发展深层矛盾出发落到深层矛盾解决。唯有如此,新型农村合作社才能在时代的积极选择中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二元对立的不二法宝。
参考文献:
[1]孔祥智,楼栋,常青.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学习论坛.2011(12).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设情况报告.2011年8月9日.[3]吉林农网.L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1月22日.http://2010jiuban.agri.gov.cn/ztzl/xnc/qt/t20100122_1420925.htm(2013年11月23日引用).[4]全国人大农委法案室.我国当前农民合作经济的基本状况.中国人大.2006(21).[5]聂高民.“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内涵分析.宏观经济管理.2012(8).[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一篇》,新华网,2011年3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c_121193916.htm(2013年11月23日引用).[7]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2013年11月12日.[8]刘彤,朱兴涛.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9(5).------------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关于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于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县农机合作社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更注重质量的提升,并找出问题,规范发展,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现代农机合作社的高效运营,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d0i.10.14031/j.cnki.njwx.2016.05.016
为了推进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我们对青冈县现代农机合作社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1.合作社基本建设情况
全县2009年开始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目前发展到29个,其中农开发1个,总投资3.69亿元,农机装备投资3.06亿元,场、库、棚建设投资O.63万元。中央和省财政投资1.956亿元,自筹1.104亿元。全县29个农机合作社共购置大型拖拉机229台,玉米收获机339台,配套农具577台,其他机械155台。
2015年新建农机合作社3个,其中500万元规模合作社2个,300万规模水田合作社1个。又被批准省级规范社两个,全县省级规范社总数已达到4个。2015年,合作社入社土地达到23.9704万亩,入社成员4225人,总盈余达到14778万元。到目前已有6个合作社已建设日烘干能力300t的烘干塔5个,800t的1个。
2.合作社规范发展情况
2.1整章建制,促进规范发展
根据《青冈县农机合作社管理办法》,我们对合作社组建、经营、管理等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农机合作社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了农机合作社章程,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资产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
一是提档升级。对规模经营一般、基础较好、经营组织健全、有信心有一定实力的农机合作社,由农业、乡镇政府出面协调,帮助解决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小,机具闲置和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机械力量最大利用,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实现扭亏为盈;对基础建设好,经营土地面积有一定规模,机具状态好,作业能力强,分配机制合理的合作社,重点推进打造省级规范社。
二是整顿规范。对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农机合作社,坚决采取兼并、转移、重组、分割等方式进行整改。第一采取以大带小,组建联合社;第二采取分立重组的方式,把一千万的合作社拆分成两个或三个新的小型农机合作社,如昌盛、兴安、新中等农机合作社,刚刚启动;第三对于永安农机合作社,采取和农场剥离的方式,划分职责,产权明晰;第四对管理不善、无经营土地、不按时偿还贷款、国有资产不量化的农机合作社,依法收回农机装备。对于收回的合作社,将其与符合标准的种植业合作社对接,县政府从产粮大县中拿出部分资金对这些合作社进行机具更新补贴,切实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沃野合作社已和种植合作社对接完毕,法人已更换。奋斗合作社正在清产核资阶段,国明合作社正在走法律程序。
2.2履行职责,促进规范发展
我县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合作社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切实提升了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各乡镇、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各负其职。农机总站从业务角度对合作社机务管理、经营管理、收入分配等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对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进行指导,提高合作社运营水平,全力打造规范社、示范社。农业局充分发挥指导、扶持、服务职能,统筹指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在合作社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具体帮扶,做到规范提高一批、示范培育一批,引导发展一批。经管总站依法对合作社进行了规范、指导,帮助合作社建立财务账簿,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建立“三会”制度,完善内部决策、经营、收益分配等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把国家投入的扶持资金或形成的固定资产折算成使用权股份,量化到每个成员个人账户,合作社没有无主财产。合作社必须按规定比例提取机具折旧费。同时,科学合理制定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引导土地流出户和流入户理智交易,保障双方利益;财政部门积极履行对国家投入资产所有权的监管责任,定期对合作社的财务账目、资产运营、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各乡镇政府作为合作社的具体监管主体和主要责任部门,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要想方设法增加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引导乡村干部带头将土地流转给农机合作社,鼓励外出打工者、农户将带地入社。同时,在农机合作社自身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各乡镇政府切实承担了属地管理责任,主动帮助研究,尽快予以解决。
2.3精细管理,促进规范发展
在合作社内部管理上坚持从细、从优、从严。财务管理从细,各合作社配备了专职会计,健全明晰了各类账目。机务管理从优,建立健全了机具档案,所有机车都安装了GPCS智能终端系统,机具日常维护与检修严格执行农机合作社农机具技术保养规程(长期停放机具达到“净、齐、垫、松、卸、涂、封、美、全、好”十字标准,动力机械保养达到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安全管理从严,所有驾驶操作人员和机车证照齐全,配齐配全消防设施。
2.4扩大规模,以增加效益保障提升
合作社健康良性发展,核心是扩大规模经营面积。为此,我县通过“四推进”。一是鼓励农民入社,带地推进。按照人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鼓励农民带地人社。通过教育引导、政策引导、效益引导、信誉引导等措施,做好农民思想工作,打消思想顾虑,提高农民人社参股的积极性。二是扩大自营耕地规模,租地推进。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采取租地的办法,扩大规模经营。三是深化耕作制度改革,统一耕作模式推进。在合作社范围内实施大机械深松整地作业和全程机械化,推行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统一种植品种,实施连片种植;建立相对稳定的耕作制度,更好地发挥合作社大型机具的作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稳步提升。四是合作社进入示范园区,共建推进。有针对性地就近安排合作社参与高产创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园区建设和规模经营共同发展,合作社服务区域逐年扩大。今年,农机合作社大型农机具完成标准化作业面积能达到550万标准亩,通过标准化作业,大垄双行亩增产可达到20%以上,亩增产粮食100kg以上。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建设用地困难
受土地性质及用地指标不足制约,适合建设地点少。导致合作社建设用地困难。
3.2土地经营规模不够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地价过高。农民租给合作社的地价要比租给其他农民的地价高出50~100元,合作社难以承受。二是连片很难。一块地连成片往往涉及几十户,其中有一两户不愿意就难以推进。三是农民参与的主动性不够高。农村租地都是“上打利”。带地入社,虽然能让更多农民受益,又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但目前农民基本不认可。部分群众存在心里没底不敢流转、待价惜售不想流转、小富即安不愿流转等思想,需要逐步加以引导。四是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虽然成立了相关组织,但由于部分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还存在宣传引导不到位、合作社与流出户沟通渠道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3.3资金不充足
建合作社主要以农民为主,组建1000万的合作社需要自筹资金400万元,再加上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200万元,要一次性出资600万元现金非常困难,自有资金有限。
3.4技术水平有限
这些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虽然大部分都是农业专家,但对农机管理、应用都不是很专业,农机技术水平有限。
4.下步工作
4.1继续“四推进”及规范建设
继续“四推进”的做法,奖励规模经营,出台政策推进。制定全县推进合作社规模经营奖励办法,对规模经营达到一定数量的合作社给予奖励;对农民带地入社的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规范建设上,要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示范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发展。
4.2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政策倾斜。对创办小型农机合作社农民购买农机具放宽标准,优先满足需要。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对发展前景好,运行规范的小型农机合作社优先给予项目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服务手段强化。三是优先把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和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资金对农机合作社给予作业补贴。
4.3加强培训
除了农机的常规培训外,依托现代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新、科技含量高等优势,聘请农垦专业人员,采取和劳动、职教等部门联合办学的办法,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5.保障措施
5.1建立领导机构
成立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县长担任,农机总站、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机总站,负责对合作社申报审核、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制定联合社的业务发展规划和自律条例,协调成员社间的关系,加强合作社建设领导工作。经常深入农机合作社,具体指导生产运营,开展技术服务,调查和研究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做好各阶段总结。
5.2强化监督管理
县农机总站负责农机装备、场库、体制机制和专业队伍建设;负责落实土地规模及经常性管理等服务工作。农机、财政部门对合作社建设和经营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乡镇政府负责对合作社进行全面监管。
5.3抓好项目落实
农机、财政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好项目申报、审定、验收和资金等项工作;严把质量关,新建合作社符合省方案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和总体规划符合设计标准,确保建设质量。
第三篇: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挖掘了农业增收潜力,增强了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省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11月开始,省在全国率先给
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注册登记,从而使其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起,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各市县也都安排了相应的配套资金加入其中,包括在信贷、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予以扶持,有效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1301个乡镇全部建立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省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4790个,占到全国总数的18%,位居全国第一。入社社员19.6万人,社员出资总额达14.56亿元;合作社带动农户90万户,占到全省总农户数的17%。就其涉及领域来看,种植业占38%,养殖业占43%,农产品加工占3%,农资购销、技术支持、仓储运输等服务类占12%,其他如沼气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占4%。
据统计,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4387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7元多721.3元,高出20%。其中有140个合作社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50个合作社进行了商标注册,农民合作社的市场经营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二、省农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1.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组织起来,走向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从起步时规模比较小、单纯在生产领域合作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合作转变,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格局。省农民正是通过合作社实现了联合,提高了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开始从原先的生产销售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农民有机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如,偏关县峪佳马铃薯合作社有社员76人,种植马铃薯1520亩,每户种植面积达20亩,由于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量达380万斤,仅此一项平均每户纯收入11375元,而且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影响、带动了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全乡43700亩耕地,种植马铃薯面积就达到了11700亩,占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3.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品牌、科技、质量和服务等的综合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不是简单的生产合作,而是产加销一体化的合作,不但能把农产品卖出去,而且还能卖出个好价钱,同时,还可以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较好地实施农业标准化,建立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破解国外“绿色壁垒”,打开国际市场。据了解,省沁源县林峰小杂粮合作社利用莜麦、荞麦、豆类、黄花菜等土特产品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的品牌效应,生产销售10余种小杂粮,年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4.促进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吸引了一批各行业经济能人、致富能手的加入,发挥其了解市场、开拓市场的优势,组织会员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有效地避免了会员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了农户的专业化分工分业,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交易成本、保证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统一采购供应农资、种苗,统一销售农产品,并向社员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避免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农产品生产交易成本。大部分合作社在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的基础上,实行“二次返利”——即年终可分配盈余的60%按交易额返还给社员,使社员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合作社通过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开发市场,按订单组织生产,统一收购销售社员产品,降低了农产品生产风险和销售风险。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社员增收明显。
三、省农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1.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省农业合作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有少数合作社成功地建立了自身的产业链,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但是整个省农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绝大部分合作社结构松散,以解决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目的,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产业
化程度很低,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加以扶持,以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帮助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当前,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制约着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由于地方财政和农村信用社资金不够宽裕,致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扶持资金和信贷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存贷比例、备付率等指标的限制和资金实
力不够宽裕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项目和产业的贷款不能迅速、足额发放到位。同时,部分合作社成员长期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有不良信用记录,不具备评级授信条件,难以继续得到信用社贷款支持。
3.合作社会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第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组织管理人员有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现实中农民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且缺乏创新能力。第二,专业合作社需要有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组织中缺乏这种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第三,专业合作社社员科技知识欠缺,专业水平低,影响了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
四、进一步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
由于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小,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快速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扶持部分龙头合作社,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筛选一批规模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有较大的投入,拥有较强种子研发实力,较强产业带动能力和深加工水平,规范;完善的骨干合作社,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柱。二是探索开展合作社之间的资源整合和联合。针对一社一品,一社多品,合作社规模太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互相贬低的局面,应努力引导合作社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产权重组为辅助,建立区域性的联动组织,防止恶性竞争。如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复合的经营体制、加强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成立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等,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二)采取多种手段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1.增加财政扶持,各级政府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扶持资金和项目数量,把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扶持农业、农村的重要对象,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村、扶持农民的思想,增加扶持力度。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开展联合授信,专门为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解决合作社抵押资产不足问题,使合作社能够以较低的利率顺利贷到发展资金。
3.鼓励工商资本入股合作社,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可以迅速解决合作社资金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打开农产品市场,助推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基本素质。鼓励合作社人员主动学习,主动向专家咨询,提高社员专业生产技术。
2.培养一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的财会人员,提高合作社管理能力。由各级农经系统组织培训,开展生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学习,形成一支优秀的合作社人才队伍。
3.充分利用当前“村官”的人才优势为当地合作社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四篇: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例
谢欢欢
[摘要]:21 世纪以来,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强大动力。农业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科技产业不仅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加快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既是培育农业和农村经济技术创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例,探讨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以期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更好地规避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科技进步
农村科技型专业合作社是指一种在政府引导下,农民自发组织、自愿入股,以农业科技服务为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农业科技服务的新型互助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突破了体制的障碍,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速度,是联结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纽带。2012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主要在于体制障碍和基本国情,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突破体制障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科技型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但发展中遭遇不少瓶颈,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以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例(以下简称湖南“隆平粮社”),分析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科技型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湖南“隆平粮社”的发展状况
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是由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公司以及旗下的隆平种业、隆科化肥、隆康农资、隆平米业带动发展的,凭借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运用“隆平”这个品牌,成立合作社,是以农业科技为主导服务的集生产、经营、销售于一体的农民互助性专业合作组织。
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了延伸产业链,发挥粮食产业开发的优势资源,本着“多种粮、多产粮、产好粮、促增收”的宗旨,于2007年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形式组建了湖南省第一家种粮合作组织——“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简称:隆平粮社)。目前,隆平粮社已吸纳了涵盖粮食产业(科研、种子、化肥、农药、加工、粮机、贸易)服务的企业单位10家,并在湖南省粮食主产区帮助粮农组织建立“隆平粮社”基层合作社。通过出资入社的方式在湖南省的长沙、常德、衡阳、益阳、岳阳、郴州、株洲七个地市发展基层合作社36家,入社农户15142户,农民出资达到8680万元,入社面积19.4万亩,辐射带动粮食生产75万亩。其下有18个基层合作社具有加工能力,年装机加能力达42万吨,仓储能力10万吨,年市场销售粮食产品商近11万吨。隆平粮社以科技为发展导向,不仅为其自身的发展创建了优势,也为湖南省其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出路。
二、湖南“隆平粮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隆平粮社的发展虽有其发展优势及特色,但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在科技型合作社中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生产资金缺乏,基层合作社综合实力不强
隆平粮社下设许多基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基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
展初期对于隆平粮社的品牌及科技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基层合作社的发展,其弱点也随之暴露出来。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基层合作社大部分都是依靠隆平粮社所生产的粮种进行农业生产,没有自身发展特色,较隆平粮社总社发展而言,综合实力弱,除了在生产上能承接上隆平粮社总社发展,在其他方面,诸如产品加工、销售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明显弱势;同时,由于基层合作社大部分在农村,合作社发展资金缺乏,导致许多合作社发展类型单一,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二)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影响
由于气候原因,湖南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很容易受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稳定性不足。虽然隆平粮社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高产”的粮种,但是却没有提供一个完善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对于农业生产,只有在农产品产后有一个保障措施,即农业保险;而在农产品生产上,却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去解决农产品抗自然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农业生产风险保障措施单一,因而大部分农民对于大面积种植同一种稻种缺乏信心,害怕在遭受自然灾害之后真正的“颗粒无收”,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技术创新方向单一,技术优势逐步减弱
农业技术创新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外部性强、风险性高、周期性长、独占性差、带动性广、扩散性强等。在农业技术创新分类中,有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型农业技术创新,以创新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为主,如种子、农药、化肥、加工技术等;隆平的种子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技术,但是由于隆平粮社的技术一直集中在使种子高产方面,技术研究方向单一,而农业技术创新本身的扩散性比较强,在长期发展中,隆平在种子高产方面的优势已逐步减弱,自身的发展优势也逐渐弱化。
(四)农业科技创新成本投入过大,技术人才缺乏
农业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是指从技术创新源到技术市场化开发的全过程中,由
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创新主体连接起来的、使科技开发价值不断增值的科技价值链条延伸的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完成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进行科技研发和推广,成本投入过大,但是回收周期却很长,很容易出现后期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化时,需要大量的人才,但由于缺少和农业高等院校的联系和沟通,无法构建属于自己的长期人才供应体系,科技人才缺乏。隆平粮社在进行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化建设时,和农业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较少,没有与之进行长期沟通,人才输送存在阻碍,严重阻碍隆平隆平的发展。
三、推动科技型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财税、金融等部门要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的资金扶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其发展新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延伸加工和流通, 实行产加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企业、个体及社会资金与农民股份制合作兴办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多元化融资、社会化参与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新机制,提高合作社发展后劲。
(二)多渠道规避风险
首先,为了规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风险,应该创新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融资,并创新担保抵押方式,才去灵活的担保抵押方式来面对不同的资金风险,合作社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审批,在技术创新中,妥善解决好科技创新周期长、资金消耗大和农业科技回报晚的矛盾,努力解决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其次,对于农户担心技术不过关,冒险种植的风险,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将农户领取的种子责任到人,一旦发现问题,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助,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政府求助,以解决危机。最后,面对市场危机,合作社应该完善信息获取渠道,确保自己的信息准确无误,科学合理的预测市场的发展动向,将市场风险降低到最小。
(三)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专业合作社要选择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合作社,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类型、质量、数量的需求和农资的要求来确定农业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以确保科技创新为生产服务的目的性和科技创新的推广速度,当科技创新适合了市场的需求时,必然会给创新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就是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对于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要以社会效应为导向,注重从社会整体平衡,帕累托最优角度来看待,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发展理念,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宗旨,可以免费开展农展会,农业科技培训课,加强农业科技宣传的方式来就加深农业科技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以此来获取科技创新的动力
(四)多主体共同开发,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共赢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实行“单打独斗”的科技创新路径肯定是行不通的,应该加强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实现共赢。要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业学会及其科技工作者与合作社建立密切的科技扶持、服务关系, 为农技协发展提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市场经济信息, 培训农民专业技术人才, 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具体而言,在合作前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向农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发出合作意愿,商量合作事宜,可以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来建立一个农业科技开发团体,并依据法律的要求和各自履行职责的大小来确定可及产权的大小,这样,龙头企业可以有雄厚资金的优势、科研院所有科技人才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组织上和生产推广上的优势,三者优势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的高效率运作。
结语
基于以上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可以得到一下几点基本结论:
(一)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现实中也存在着资金缺乏、风险控制难度大、科技创新发展后劲不足、成本过高缺乏人才供给机制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金融市场的动荡、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等原因。
(二)为了促进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效的发展,应该,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规避风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风险规避;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专业合作社要选择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多主体共同开发,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共赢。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措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推动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第五篇: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凸现,于是农村合作社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农村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谈判能力,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增强了农民经受市场经济冲击、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层次低,发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本文从这一发展现实入手,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从我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入手,对其产生的问题予以剖析,并借鉴国内外研究的经验成果,提出一些促进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问题;解决措施
I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目录
摘要................................................................I 1 合作社的理论概述..................................................1 1.1 合作社的内涵....................................................1 1.2 合作社存在的必要性..............................................1 2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现状..........................................2 2.1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历史........................................2 2.2 我国农村合作社现有类型及发展成效................................2 3 我国农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3 3.1 农村合作社自身存在的问题........................................3 3.1.1 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3 3.1.2 合作社服务范围小,层次低......................................3 3.1.3 合作社成员综合素质较低........................................3 3.1.4 合作社信息服务手段落后,外联市场不足..........................3 3.1.5 合作社缺乏融资渠道,资金运作困难..............................4 3.2 外部环境及宏观政策问题..........................................4 3.2.1 农村合作社法律地位模糊........................................4 3.2.2 政府指导管理力度不足..........................................4 3.2.3 产权关系不明晰................................................4 4 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对策......................................5 4.1 提高农民自身思想意识,加强培训,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5 4.2 强化合作社内部管理,规范运作....................................5 4.3 加快农村合作社立法..............................................5 4.4 政府加强对农村合作社的扶助......................................6 4.5 合理解决合作社产权关系问题......................................6 5 参考文献..........................................................7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合作社的理论概述
1.1 合作社的内涵
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次社员大会对合作社作出了一个权威的最新定义:合作社是人们为满足自身共同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需要和愿望,而通过一个共同拥有、民主管理的企业,自愿联合组成的一个自治的社团。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合作社是企业,是由成员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合作社具有纯粹的“民办”性质,承认其社员家庭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并承认其社员的资产所有权及一定的参与分配的权利。简而言之,合作社可以理解为是劳动群众为改变自身的生活或生产条件而自愿联合起来建立的一种互助合作性经济组织。
1.2 合作社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由我国目前的农业现状决定的。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农村合作社可以将农民和土地组合起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统一管理和种植,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其次,这是由我国目前的人口组成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很多农村的青壮劳动力都转移至城镇,而剩余的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大多文化程度低,技能素质差,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再来,这是由当今世界一体化进程决定的。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与国际大农业接轨的步伐必须加快,为了加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农村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1]。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2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历史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需要出发,向农民提出: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建立了四类合作社,分别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开放后,在第十届三中全会上,政府正式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并将农业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定为农村发展的方针政策。这一政策放开了我国的粮食市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发展过程中“靠天吃饭”的老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合作社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为合作社的发展重新确立了方向。新的发展方向的确定会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新时期的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①
2.2 我国农村合作社现有类型及发展成效
从主要功能来看,我国现有的农村合作社可分为共同购买生产资料、共同销售农产品、共同使用技术服务和进行农产品加工四大类;从组建方式来看,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2]:(1)农民自发型。即农业大户或农村能人围绕某一产业或产品, 自发组建“ 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模式的合作社。(2)市场、基地领办型(专业市场或生产—销售基地+农户)。(3)“龙头”企业领办型(公司+农户)。即龙头企业(公司)牵头发起, 创建“企业(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模式的合作社。(4)政府部门领办型。即由政府有关部门发起创建“部门+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模式的专业合作社。(5)复合型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农户)。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党和政府相关惠农政策的出台与贯彻落实,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也取得一些成效。第一,其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繁荣了农村经济;第二,提高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交易地位。合作社作为有效的承载主体,提高了市场的交易主体地位和报价能力;第三,农村合作社合理配置了农业资源,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农村合作社,往往实行资金、资产、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自愿入股,使分散的资源得到重组和合理配置,推动了土地流转,扩大了生产规模,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
①范守信.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研究
(一)[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1年第4期,(60).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3 我国农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合作社自身存在的问题
3.1.1 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
农村合作社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必然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严密的运行制度,并按照章程开展各项活动。而如今我国农村中的大部分合作社没有注册登记,没有章程,有的有章程但是不规范,无论是制度还是组织机构都不健全,决策不民主,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3.1.2 合作社服务范围小,层次低[3] 我国的农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服务层次来看,基本上停留在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方面,而提供加工、储运、供销等服务的合作社比较少,不能很好的解决农民的销售问题;从服务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技术推广和销售领域的信息收集,不能很好的给农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协助农民购入生产资料,也不能给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改善农村健康保健服务等方面也不够完善;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等经济发达地区;从服务领域来看,大部分合作社从事蔬菜、瓜果、粮棉和畜禽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农机、植保等领域的合作社还不多。我国农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低、组织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综合服务能力差,提供的服务范围小、层次低。
3.1.3 合作社成员综合素质较低
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主要安排在城市和中心乡镇,而许多交通不便或者人口较少的边远山区所得到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要。农民素质低、信息闭塞不畅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因此形成了迷信、保守、缺乏合作精神的“小农意识”特点,往往会习惯各自为营、自给自足的独立生产方式,这恰恰与农村合作社提倡的民主、公平、团结、诚实的理念违背。
②3.1.4 合作社信息服务手段落后,外联市场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社的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当地政府、农业部门和供销合作社,缺乏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信息反馈吃,大大影响了农产品的及时交易。由于消息的闭塞,导致外联市场的力度不足,市场信息极度缺乏,从而致使合作社的合作效益不高,在跨区域,外向型发展商,信息量明显不足。
②胡宗山.农村合作社:理论、现状与问题[J].江汉论坛,2007年第4期,(16).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3.1.5 合作社缺乏融资渠道,资金运作困难[4] 由于农业产业的自然特性明显,生产周期长,金融需求小,贷款风险高等原因,导致了合作社缺乏融资渠道,使得金融投入量与农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目前农民在资金流转渠道上,往往是以亲戚间的互相借贷为主,这大大阻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虽然身处农村,但是其与合作社之间是一种单纯的商业金融模式,二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大大影响了贷款的规模与效率。
3.2 外部环境及宏观政策问题
3.2.1 农村合作社法律地位模糊
农村合作社的法律地位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当前,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的合作社法律或相关法律,对合作社进行了仔细的规定。而在我国, 除少数省份制定了关于合作社的法规外,全国统一的合作社法或农村经济合作社法尚未最终出台, 因而导致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合作社法律地位不明确。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登记注册、解散以及组织的性质、宗旨等无法无规可依,造成法人主体不明确。在合作社的发展进程中, 也有许多实际问题迫切需要法律加以明确的规定[4]。
3.2.2 政府指导管理力度不足
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农村合作社的服务和支持多停留在口头上,除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等部门对自身领办的专业合作社提供了较多的场地、技术和农资供应服务外,稳定和有效的扶持较少,一些合作社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一些政府甚至对农村合作社的行政领导和控制过于强硬, 任意干涉,农村合作社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成为政府的附庸。
3.2.3 产权关系不明晰[5]
一直以来,我国合作社内部都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且没有依法建立维护社员利益的产权制度。大部分合作社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归农民所有,且都以股份制形式融入,但有一部分经营权完全是脱离合作社被其使用。在我国,有很多农村合作社没有自己的经济主体,产权及利益分配制度也不健全。而且合作组织内部的领导者也常常利用自己的职权的便利向农民收购农产品,或利用合作组织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其他利益。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淡化了合作社成员之间的团队意识。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4 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4.1 提高农民自身思想意识,加强培训,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首先得从农民的思想意识入手,现在还有很多农民对农村合作社的认识停留在解放初期,认为合作社就是大锅饭,从心底抵触合作社。一些受过教育的青年农民虽然认识到了参加合作社的好处,但是由于缺乏带头人,也很难真正加入其中。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合作社的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中的重要作用,将发展农业合作社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对县、乡、村干部积极组织培训,普及合作知识,增强他们的组织管理和带动能力;积极供各种优惠措施培养、扶持一批成功的合作社,进行典型示范,并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合作思想深入人心[6];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培育新一代合作组织企业家;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技术推广,打消农民的顾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4.2 强化合作社内部管理,规范运作
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主体,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为了使其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占得主动,就必须在其内部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完善各项制度,如理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使合作社在公开、公正、透明的基础上健康发展。其次要完善服务体系。合作社一个主要的职能就是服务,合作社要作为一个真正的服务主体,为社员的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服务,为社员生产带来保障。最后要加强合作社与农户和企业间的对接服务。可以采取股份合作、保护价格、利润返还等形式使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三者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4.3 加快农村合作社立法
我们必须把农村合作社的立法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农村合作社法,将农村各类合作社的建立、发展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保障和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制定农村合作社法 过程中,要充分吸取国际、国内合作社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国际合作社原则为基础,结合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实际,加以创造性的发展。要明确农村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规范政府和自治组织与合作社的关系,构建合作社内部组织体系,保护合作社特别是农民社员的合法权益。③
③王茜.怎么办好合作社—基于我国农村合作社产权问题视角下的分析[J].吉林农业,2011年第8期,(27).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4.4 政府加强对农村合作社的扶助
农村合作社尽管是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但它是一个弱势组织,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在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进程中,政府要在观念上、制度供给上积极主动地对其给予鼓励和扶持,理顺政府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政府应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优惠措施,除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外,要尽快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引导政策性银行对有还款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合作社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可以将对政府职能部门考核的侧重点由数量转变到质量上,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好、运作规范的合作社给予奖励,促进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发展生产中的作用。
4.5 合理解决合作社产权关系问题
对合作社的各个部分资产进行合理界定,并明晰产权。在界定合作经济产权时,应主要从有利于合作社经济发展的目的出发,以此划清产权。在合作经济内部,承认和保留社员对其入社资产的所有权,并保证社员民主管理。对产权结构进行创新,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例如:合作社可以尝试向社员收取服务费用,这样既消除了搭便车的现象,又不会引起其他社员的抱怨。而且除了对内继续为成员谋福利外,可以通过兴办经济实体,对外开展经营活动,并且用获取的盈利向社员返还盈利,按股金分红[7]。
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总结经验,调整策略方法,才能完善农村合作社,这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也是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参考文献
[1] 冯丽丽.对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全国商情,2010年第1期,(84).[2] 李先权.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现代农业,2008年第7期,(67).[3] 瞿兆贵,吴建中.对有关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第11期,(115).[4] 马俊驹.发展合作社的若干法律问题[J].中国法学,1991年第3期,(69).[5] 秦朝钧,王军.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与我国当前农村合作社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第1期,(44).[6] 吕燕.和谐社会背景下我过农村合作社新思路研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第4期,(200).[7] 黄亚东.建立农村合作社经济组织,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农业经济问题,1993年第3期,(29).[8] 范守信.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研究
(一)[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1年第4期,(60).[9] 胡宗山.农村合作社:理论、现状与问题[J].江汉论坛,2007年第4期,(16).[10] 陈林.农村合作社的渊源与走向[J].决策咨询,2001年第7期,(41).[11] 江联军.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及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2010年第11期,(60).[12] 洪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2期,(134).[13] 周洪杰.浅谈发展农村合作社的重要性[J].消费导刊,2010年第4期,(236).[14] 黄佑聪.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合作社发展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1第2期,(7).[15] 沈文萍.我国农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第3期,(82).[16] 朱文涛,余群,黄巧夷.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绩效、问题及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4期,(12).[17] 孔祥国.新时期农村合作社发展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报,2010年第3期,(30).[18] 朱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第5期,(66).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19] 王茜.怎么办好合作社—基于我国农村合作社产权问题视角下的分析[J].吉林农业,2011年第8期,(27).[20] 韩元钦.中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趋势[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6年第1期,(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