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23:1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09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受了历史罕见的挑战和考验。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创新思路,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2.2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2.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5.2亿元,增长17.2%。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1.29万亩,水稻单产和机械化种植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五大产业完成产值2973.5亿元,增长22.8%,其中装备制造业达到1570亿元,新能源产业实现倍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2330亿元,增长24.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上升至44.8%。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36.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3.7%,占三次产业的比重提高到38%;成交额超50亿元的大市场达到7家,超百亿元的3家;软件、动漫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55亿元、9.6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206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9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873.3亿元、1876.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4.6%、16.6%。

(二)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8.2亿元,增长20.3%。其中工业投资831.5亿元,增长22.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08.6亿元,增长30.8%;服务业投资606亿元,增长17.4%。进出口总额完成176.3亿美元,增长33.3%。其中出口132.4亿美元,增长34.5%;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15%、5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8.2亿元,增长24.1%。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11家央企在常增加投资,总额达到57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6391户、私营企业7842户,注册资本达1038.4亿元,增长16.9%;实际到账外资上报审核数达到22.56亿美元,增长23%,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27个,其中1亿美元左右项目10个,天合光能项目超5亿美元。科技创新如火如荼。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8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新增企业“一站两中心”56家,引进或共建研发机构83家;引进海外人才338名,其中领军型创业人才83名;科教城入驻研发机构和高科技孵化企业超过100家;专利授权2536件,增长15.2%。

(三)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突出。西绕城高速和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接线开工建设,完成京沪高铁、沪宁城铁常州段拆迁任务,241、338、340省道常州段建成通车,录安洲港区一期建成开放。高架路一期竣工通车,建成晋陵南路、红梅路等跨老运河通道。新建改建运河路、东方西路、竹林北路延伸等骨架道路,扩建龙游路、县学街等次干道和支路。供水、供气、照明、环卫、污水处理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投运,北塘河枢纽等城市防洪工程开工建设。建立了数字城管新模式,13项长效管理实现数字化。完成市区13条道路和城市高架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城市交通管理上升为全国畅通工程A类一等水平。实施城乡绿化十大工程,新增城乡绿地4223.8公顷,国家园林城市获得授牌。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市区46条主要河道完成三年整治目标,基本达到水清标准;3条入太湖河道水质明显好转。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估算下降6.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6.72%、8.7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298公里,疏浚县乡河道92条,完成4676个河塘清淤;建成小康家园示范村10个,364个村达到“三清一绿”,266个村达到“五化三有”。

(四)改善民生取得新的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92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71元,增长12.6%;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3%;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7.5%,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卫生惠民工程全面展开。社区卫生门诊实行“六免两减”,基本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城镇职工医保住院个人自付比例降低到40%以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大。增加廉租房家庭1621户,提供经济适用房3510套。完成120条背街小巷、49.1万平方米老小区整治和2.7万平方米平屋盖修缮,对老小区近400个单元楼道进行整修。菜市场内部提升14个,原址改造3个,搬迁移建11个。提升改造中心城区公厕131座,新建39座。公交优先继续加强。快速公交一号线建成通车,日均客运量稳定在12万人次左右,二号线开工建设;市区行政村公交通达率接近97%,居民公交出行率由12.5%上升到25%。慈善事业稳步发展。慈善基金规模达到14.34亿元,全年救助10万人次。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常州高职园区成为全省唯一示范高职教育园区,武进、金坛、溧阳通过省教育现代化验收;中小学省级以上优质学校比例达到53%以上,就读学生比例达到67%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普及率100%,79%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市级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38个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60%的村文化室达到省级标准,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达86%;工人文化宫等场馆改造提升后向社会开放,大剧院主体工程完工,文化传媒中心开工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9项,省级12项。完成市区医院布局总体规划,二院武进阳湖医院、四院新北医院建设进展顺利,戚区医院和广化医院提升为市级医院。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奥体中心建成开放,常州籍选手获得奥运会金牌1枚、残奥会金牌2枚,成功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第十三届市运会,成为全省首批体育强市。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称号。“平安常州”建设取得新成效。城市应急中心投入运行,建成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市”。此外,我们还取得了抗击雪灾的胜利,积极支持四川抗震救灾,累计捐赠款物5.26亿元,对口援建工作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安全生产、双拥人防、人民武装、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统计、海关国检、边防海事、邮电供电、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人口和计划生育、残疾人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务公开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政府信息全部上网公布。改进和加强了新闻发布、网上沟通制度,畅通了政府和企业、市民双向交流渠道。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数据库、行政效能监察三网合一,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集中度由56.5%提高到71%。开展“服务企业关爱有加,支持企业克难求进”活动,围绕“送、减、控、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消10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可为企业减负4.6亿元。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530件建议和提案全部办结。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20位,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9位,被评为全国优秀创新城市。

各位代表,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挑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克难求进、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也是同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无党派及各界人士,向驻常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全市公安干警,向部、省驻常单位和在常的中外投资者、科技工作者、全体务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年初确定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的目标没有完成,缺了0.8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项目不多,产业结构优化任重道远;环境保护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矛盾时有发生;行政机关的效能还不尽如人意,企业对我们的服务还有些意见。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二、2009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当前的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市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但是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完全可以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

2009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弘扬“创新、发展、提高”主旋律,把加大投入、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把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作为提升发展水平的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扩大开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0%;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削减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3分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将着力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经济增长

今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制止经济下落,确保平稳增长,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1.加大投资保增长。(1)加快重大产业投入。重点实施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2)加快重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实施铁路、港口、航道、机场、高速公路和水利能源等项目。(3)加快重大城乡环境投入。重点实施城乡绿化、污水垃圾处理、水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项目。(4)加快重大社会事业投入。重点实施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项目。(5)加快重大民生工程投入。重点实施就业、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项目。全面实施50项重点工程,推进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以上。

2.刺激消费保增长。(1)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更加关注中低收入居民,提高城镇居民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贴标准,适时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2)着力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开发旅游、文化、健身和网络等热点消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通过家电下乡、建设农村服务体系等举措,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3)促进居民住房消费。落实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激活房地产市场,力争全年销售商品房400万平方米以上。

3.强化“三农”保增长。(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20%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2.5万人;落实粮食补贴、失地保障、农村低保等各项惠农政策,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2)深化农村改革。探索组建镇级股份合作联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抓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流转面积10万亩。(3)实施农业“双百万亩”工程。高标准优质粮田五年内达到100万亩,今年完成20万亩;高效农业面积三年达到100万亩,今年新增10万亩。

4.扩大开放保增长。(1)稳定发展外经外贸。外贸出口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比重都提高3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和中方境外投资额均增长10%。(2)突破外资大项目。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或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15个,力争超3亿美元的2个,超5亿美元项目取得新突破,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个。(3)实施园区建设跃升工程。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00亿元以上,实际到账外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超过70%、40%、45%,外资大项目占全市比重达到70%以上。

5.激活企业保增长。(1)提振信心。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抢抓国际经济大变化、大调整的机遇,迎难而进,发展自己。(2)扩大市场。支持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适应消费和市场需求,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做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起抓。(3)融通资金。全面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支持企业通过信贷、上市等形式募集更多的发展资金。今年信贷规模总量、中小企业贷款均增长15%以上。

(二)加快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经济深层次矛盾、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的根本出路,也是远近结合、造就我市产业优势的战略需要。

1.全力振兴五大产业。(1)制定实施振兴五大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到2011年,产业销售规模实现翻番,达到6000亿元以上;今年要超过3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2)实施“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培育工程。通过三年努力,把输变电设备、新能源、新材料打造成千亿级产业,其中新材料产业今年力争销售超千亿;着力发挥大企业对五大产业的支撑作用,三年新增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4家以上,今年力争1家。(3)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施50个五大产业重点项目,今年新开工13个,竣工17个;重点扶持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做强做大。(4)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抓住当前产业整合的有利契机,支持企业走兼并、重组、联合的道路。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1)建设十大重点市场。年成交额超50亿元的大市场达到10个以上,超100亿元的达到3个。(2)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全面提升第三方物流水平,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常州城西物流园区配送额分别达到30亿元和20亿元。(3)推进旅游业重点项目建设。编制休闲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建设缤纷亚洲、南山竹海温泉等十大休闲旅游项目。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0亿元。(4)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重点打造武进花园街、天宁九洲新世界、钟楼五星等三个新型商业街区。(5)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整合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发展以软件、动漫为主体的创意产业。新增创意企业80家,产业销售达到60亿元。(6)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实现企业境内外上市各1家,申报5家。确保2家村镇银行、4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引进3家外地金融机构来常开设分支机构。

3.突出科技创新。(1)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其中五大产业占9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60项,通过国家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重点扶持10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90亿元。(2)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三级平台。新增企业“一站两中心”50家、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5家,引进和培育省级外资研发机构10家;孵化器孵化面积累计达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累计2000家;加快科教城三期国际创新基地建设,引进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80家。(3)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先进制造技术成果洽谈会等对接活动,组织3000家民营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新增重大合作项目100项以上。

4.锲而不舍引进人才。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5000人以上,其中硕士以上紧缺高层次人才1200人;引进40名领军型海归创新创业人才、60名高层次研发人才,力争20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年引进海外人才总数超过400名,签约项目落户率超过70%。

5.加大对重点产业支持力度。(1)设立专项基金。市财政预算外每年安排3亿元、辖市区配套3亿元,建立五大产业专项扶持基金,重点支持企业科研开发、技术装备升级、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资本运作。(2)集中政策资源。梳理归并现有产业扶持政策,变部门分散管理为全市统筹管理,变面上扶持为重点扶持,集中投向五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3)积极向上争取。加强与国家、省产业政策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的上级科技和资金支持。

(三)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基础建设

抓住扩大投资机遇,实施一批事关我市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不仅对促进经济回升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快交通枢纽建设。(1)“三铁六站”建设工程。完成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及架梁工程,开工建设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戚墅堰站主体工程完工,京沪高铁常州站开工建设,实施戚墅堰车站货场搬迁,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溧阳站、瓦屋山站完成前期工作。(2)机场改扩建工程。年内完成飞行区跑道改造,完成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量的50%,明年年底前建成开放。(3)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西绕城高速和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接线完成软基处理、涵洞、桥梁桩基建设。(4)干线公路建设工程。完成通江大道、长虹路、录安洲港区疏港道路改造,实施104国道、241省道部分路段一级路改造。(5)录安洲港码头建设工程。建成2个万吨级石化码头、6个夹江千吨级泊位。(6)三级航道网整治工程。加快推进锡溧漕河、京杭运河西段整治工程。

2.推进“三城联动”。(1)做好重点区域规划。完成城铁站核心区周边地区规划、高铁站周边地区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奔牛机场周边空、铁、公、水交通枢纽地区规划。(2)实施中吴大道城市化改造。对中吴大道玉龙路至天宁大桥段进行城市化改造,年内快车道建成通车。(3)加快武进新城区建设。新建续建延政东路延伸段等五条道路,对长虹中路进行黑色化改造,加速推进滆湖保护利用一期工程,继续实施太湖清淤、漕桥河整治等工程。(4)推进新北新城区建设。完成高铁站征地拆迁及辽河路、常新路等场站周边主要道路建设,飞龙西路等五条道路建成通车。全面实施122省道、省庄河两侧等绿化工程。(5)继续推进东大门建设。启动建设沪宁城际戚墅堰站广场,开工建设五一路南段,完成戚机厂老工房区和常丰河整治任务。

3.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实施城际铁路配套工程。同步建设新堂北路、竹林西路,开工建设飞龙东路、永宁路及地道、戚月路及地道、竹林南路及地道、泡桐路及地道,以及大明路、玉龙路等过铁路通道。(2)加密城市道路网。拓宽清潭路、吊桥路、月季路等次干道与支路。(3)继续实施城市防洪大包围工程。开工建设大运河东枢纽、串新河枢纽、南运河枢纽。启动新沟河拓浚延伸工程。

(四)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决不能因为经济遇到困难而有丝毫放松。

1.绿化美化环境。(1)大面积绿化城乡。实施生态修复、绿色通道、河道生态绿化、城乡道路绿化提升、城市出入口绿化、城市公园增绿、镇村绿化、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增绿等八大绿化工程,新增绿地1663.94公顷。(2)建成“三河三园”景观河带。按照“现代、亲水、生态、文化”的要求,全面完成关河、北塘河、东支河河道及两侧地区综合整治,贯通东坡公园、红梅公园、恐龙园,使之成为城市建设和旅游的新亮点。

2.巩固长效管理。(1)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管覆盖面积扩大到220平方公里;构建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对管理区域实行动态实时监控;建立市、区、街道城市管理三级平台。(2)继续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对清潭路、健身路、荆川路等省运会比赛场馆主要出入口道路,快速公交2号线、长虹东路、惠山南路等23条道路两侧进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对延陵西路、勤业路等已整治道路进行提升和完善。

3.提升环境质量。(1)进一步改善水环境。继续开展市区河道整治,逐步达到水清岸绿景美要求;3条入太湖河道水质全年稳定达到五类标准,总氮、总磷排放量下降5%。(2)提高空气质量。对工业废气、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燃煤等废气污染开展专项整治,关闭10家重点污染源企业,搬迁常隆化工、光辉化工、华达化工、天马集团等10家企业,整治100家排放不达标企业。(3)推进节能减排。完成82家重点企业和8家工业污水处理厂、6家城市生活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对37个乡镇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建成投运10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电力企业全部实施脱硫运行,建设工业固体废弃物安全填埋场一期工程。(4)全面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江边污水厂二期、武南污水厂、金坛第二污水厂二期和溧阳第二污水厂建成投运,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3.5万吨;铺设污水主管道30公里,建成泵站6座。

(五)统筹协调发展,繁荣社会事业

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既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1.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1)所有辖市区都要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标准。(2)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新校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3)旅游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全面竣工。(4)西藏民族中学实施整体搬迁,年底建成投用。(5)蓝天实验学校实施整体搬迁改造,完成一期工程。(6)开工建设新北实验初中改扩建工程。

2.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1)新建改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服务站23个。(2)年内建成市中医院门急诊病房楼、三院门急诊病房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楼。(3)开工建设市儿童医院病房楼,启动建设中医院钟楼院区,实施第七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4)完成阳湖医院主体工程、新北人民医院主体土建工程。(5)完成数字卫生信息系统工程一期建设。

3.繁荣发展文体事业。(1)常州大剧院建成开放。(2)开工建设少年科学艺术宫三期、亚细亚影视城综合功能开发提升工程。(3)加快推进现代传媒中心建设。(4)完成刘海粟美术馆改造提升。(5)实施盛宣怀故居修缮工程。(6)全面整修十七届省运会体育场馆,完成16个比赛场馆维修整新、清潭体育馆和体育场大修工程,奥体中心综合服务大楼年底前竣工投用。

4.协调发展其他各项事业。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双拥工作水平。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支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做好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地方志、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六)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

越是经济困难,越要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1)努力扩大就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加强就业培训,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全市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80%以上。(2)支持创新创业。降低准入门槛,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新增个体工商户1.5万户、私营企业6000户、注册资本80亿元。(3)完善提高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分别净增3万、3万、2万人,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继续提高老保、医保、低保和慈善救助水平。

2.人民共享发展成果。(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饮用水水质检测标准,增加儿童免费预防接种项目,加强农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妇女病普查及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2)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全市早期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省级优质幼儿园占比达到60%,就读人数达70%以上;省级优质中小学占比达到60%,就读人数达70%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公办学校吸纳比例80%以上;新增各类特色学校80所。(3)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行政村文化室省标达标率超过90%,完成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布点,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达92%;开展阵地演出、广场演出、社区流动演出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完善奥体中心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对现有170个全民健身点进行整新,100%乡镇健身中心达省标,新建小区配套体育设施100%达标。(4)改革经济适用房补贴办法。变暗补为明补,把补“砖头”改为补“人头”,实行货币化补贴。同时,加大廉租房和公共租屋建设力度,到明年底全面实现“小康常州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3.大力发展公用事业。(1)加快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建设钟楼、新龙、城铁常州站、城铁戚墅堰站等公交枢纽和一批公交首末站、停靠站;建成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和公交智能化系统,提升公交运营调度的科学管理水平。(2)提高城市供水能力。续建魏村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中心城区和新北区日供水能力突破100万立方米。(3)继续改造提升菜市场。建设盘龙苑、九龙等10个菜市场,推进新建小区配套菜市场建设。(4)完成公共厕所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公厕32座、改造公厕75座。

4.为民办好十件实事。(1)扩大就业。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3000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2)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市区社会养老服务水平。金坛、溧阳、武进、新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60%以上;全面实施农村居民养老补贴制度。规划建设市区老年人日托站和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市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由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3)加快住房保障步伐。筹集住房保障资金30亿元,年内全部解决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的购房者补贴,每户补贴8万元;新增廉租房、公共租屋1500户以上;住房公积金扩面5万人以上,发放低息贷款13亿元;对65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进行综合整治,2.9万平方米房改房进行平屋盖修缮。(4)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医疗负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零差率药品增加品规至300种以上,门诊平均费用比医院低5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人均筹资不低于190元,金坛、溧阳180元,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40%;在常高校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人均住院自付比例降到35%;全市范围实行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检测。(5)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施农村中小学千万元以上教育项目16个,新建校舍30万平方米以上;全市独立建制公办中小学办学条件达省二类标准以上。(6)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快速公交2号线建成通车;新增空调车400辆,市区空调车比例达60%以上;新辟公交线路15条,调整优化18条;规范出租车管理,60%的出租车错开交接班时间。(7)新增公园绿地。改造提升东坡公园,建成圩墩公园、西林公园、华山公园、飞龙公园,并向市民免费开放;建成恐龙谷温泉公园,建设紫荆公园,新建武进聚湖公园,启动建设丁塘河湿地公园一期;新增公园绿地64.9公顷。(8)建设小康家园。建成10个小康家园示范村,300个行政村达到“三清一绿”,100个达到“五化三有”;新建农村公路14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00座,疏浚县乡河道90条,整治村庄河塘4000个。(9)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稳定提升市区已整治46条主要河道水质,新整治14条支线河道,年内6条达到水清标准;对城区120平方公里内废气排放进行全面整治,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8.1平方公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10)建设平安小区。市区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98个,建成技防社区、村156个,补建49个住宅小区技防设施,对发案较多的散居居民楼安装楼宇电子防盗门,在老住宅小区及周边增设停车泊位5000个。刑事案件发案率小于万分之七十二,公众安全感达到95%以上。

(七)加快转变职能,强化自身建设

在当前大变化、大调整中,更要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服务企业发展。(1)让企业轻装上阵。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种优惠政策,清理不规范收费和罚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为企业雪中送炭。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难,为企业提供急需的金融、工商、税务、用工等各种服务。(3)让企业专心致志。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严格执行宁静生产日制度,控制和减少检查。(4)助企业创新创造。企业在没有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的一切试验和探索,都要以满腔热情的态度予以鼓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2.推进政务公开。(1)确保权力阳光操作。完善重大问题专家咨询、公示听证、集体决策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2)提升电子政务。加快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关联业务互动、服务一站式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完善“三合一”网络平台,形成省、市、县三级联网体系。(3)畅通民意渠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办好市长信箱、市长与网民等交流平台,广泛吸纳民智民慧,及时发布重要信息。(4)提高审批效率。加强项目审批集中管理,即办件占比提升至70%,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40%以上。

3.严格依法行政。(1)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2)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3)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协的监督,接受司法、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听取方方面面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

4.坚持勤俭廉政。(1)优化支出结构。节约政府开支,市级机关公用经费在去年基础上零增长,将财力更多地投向创新创业和社会民生事业。(2)开展专项整治。重点解决好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征地拆迁、农村集体资金使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坚决反腐倡廉。全体公务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廉洁自律;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惩处腐败分子。

各位代表,虽然前进道路不平坦,但发展前景很光明。让我们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创新创造的举措、务实高效的作风,顽强拼搏,克难求进,为夺取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1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6日在常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王伟成

发布日期: 2011-02-22 来源: 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1211 字体: 【 大 中 小 】

市长王伟成在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务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3.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增长3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3.6亿元,增长2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7亿元,增长18.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6.7亿美元,增长18.1%。完成进出口总额222.8亿美元,增长47.7%,其中出口155.6亿美元,增长43.2%。新增高效农业14.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9万亩。新增上市企业5家,通过审核待发5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37元,分别增长10.6%、12.9%。新增城镇就业8.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99%。新增廉租房保障家庭1062户,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家庭724户,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实物配租855户,我市住房保障全覆盖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西绕城高速、宁杭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及其配套场站、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常溧高速开工建设。沪宁城际铁路、常州客运中心和戚墅堰站建成投运。青洋路高架、中吴大道、飞龙东路、新机场路以及机场高架路等建成通车。“三河三园”工程全面完成。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承办十七届省运会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江苏历史上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难忘、最和谐的体育盛会。我市获得奖牌第一、总分第二、金牌第三的好成绩。全新的城市面貌、精彩的开幕闭幕、一流的组织水平、超越的竞技体育、市民的文明素养,全面展示了常州的崭新形象,大大激励了常州人民“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奋勇争先精神。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它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五”是常州经受巨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克服了铁本事件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五年,是我市结构调整进展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民生改善最为突出、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城乡建设力度最大、面貌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

——综合实力跨上大台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550.5亿元和3011.7亿元,分别比2006年年初增加2900.9亿元和1898.4亿元。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五年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34个、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五年新增私营个体企业45236户、个体工商户138967家、个私注册资本1284.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4.4%、28.7%、133.8%。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新增12家,累计达到13家;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五年上市企业新增11家,累计达21家。

——结构调整取得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8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4%,比2005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9.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是2005年的2.1倍。规模农业面积达到136.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1.4%,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八连冠”。

——科技创新迈出大步伐。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3%,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以常州科教城为引领,探索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新模式。全市引进重大研发机构59家,实施产学研项目2000余项;新建企业“两站三中心”392家,累计502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引进海外人才1802人、创业团队300个。全市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6家,累计授权专利20241件,其中发明专利1412件。

——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城市骨架拉大、功能完善、管理创新、环境优化。南部新城16.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西太湖整治保护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北部高铁新城全面启动。东大门21条主次道路建设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50平方公里增加到230平方公里。运河南移、城市高架、快速公交、城际高铁、空港改造、奥体中心、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建成区数字化城管全覆盖,被评为全省优秀管理城市第一名、“全国交通畅通工程”A类一等管理水平同类城市第一名。累计新增城乡绿地11334公顷。市区60条河道全面整治,清水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所有村实现“三清一绿”,50%以上村达到“五化三有”。县乡河道全面疏浚,大中型水库以及病险小水库全部加固。

——人民生活得到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制度全覆盖,跨入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城市前10名。新建和改造提升市政公园绿地57个,对中心城区所有公厕实施改造,公园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对388条背街小巷、103个菜市场全面实施了改造提升。“公交优先”全面推进,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公交出行率从2005年的8.9%提高到2010年的25.8%。完成了1000多万平方米、125个老小区的综合整治,50万老小区居民受益。

——社会事业有了大进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所有辖市区均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区)。江苏工业学院成功提升为常州大学。医疗机构布局合理调整,阳湖医院即将建成。以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完成了市属文艺院团和部分文化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3件作品获得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奖。和谐安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审批事项集中度达82%。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统计、人武人防、海关国检、药监质监、粮食供销、边防海事、档案地方志、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民族宗教、援疆援川、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通过这五年的加速发展,我们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开始缩短,常州在苏锡常板块中应有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对全省的贡献份额有了增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无党派及各界人士,向驻常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部、省驻常单位,向在常的中外投资者、科技工作者和所有务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工业结构仍然偏重,现代服务业比重还不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虽然稳步增长,但增速偏低,对照富民的要求差距不小;生态环境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环境污染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对此人民群众还有意见;虽然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虽然政府效能有所提高,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构想和2011年主要工作

从今年开始的“十二五”,是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

——在经济发展上,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以上,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要实现新的突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争取达到50%。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人均超1.5万美元。

——在城乡建设上,大力推进“三城融合,南北建新;东西协调,开发东部;统筹兼顾,城乡一体”。中心城区在进一步完善功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建成现代大气、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南部新城在着力提升核心城区的同时,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城,做到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重要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基本到位,成为凸显旅游休闲、生态居住、科技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北部新城全面推进高铁枢纽、旅游动漫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个全新的高铁、商务、创意城将迅速在常州北部崛起。对包括戚区、天宁和武进东部270平方公里的东大门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21条主次干道建设全部完成,轨道交通等重点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常州东部地区将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新区域。城乡要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的一体化,全面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对外开放上,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开发区为重要载体,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全面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双自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外贸出口附加值。要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海外的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源,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要在更广领域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常州的国际化水平。

——在人民生活上,要富民优先,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常州人民都能过上宽裕安康的生活。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在增加居民工资收入的同时,还要增加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要采取切实措施扶贫帮困,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政府救助为主体、以社会救助为补充的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并努力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社会建设上,要做到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升。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的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已发给各位代表,提请大会审议。

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0%;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目标将根据省下达指标确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5分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以60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1)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节能服务和商务服务业,推进100家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创新金融服务业,确保信贷投放增长15%以上,中小企业贷款增长18%以上。组建5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引进1家外地金融机构,探索成立科技银行。力争10家以上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农村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完成创业投资5亿元以上。(2)突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推进运河五号等8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卡龙动漫等5个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手机报刊等3个新型文化业态。(3)突破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城市旅游,着力推进环球动漫嬉戏谷、东方盐湖城、中华纺织博览园等十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国内外游客突破3300万人次。(4)提升发展商贸市场物流业。年成交额超50亿元的市场达到13个以上,超100亿元的市场5个。重点抓好武进区花园街商业街、新北区通江中路商业街区等新型商业街区建设。(5)提升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建设力度。

2.加快发展新兴产业。(1)实施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重点扶持100家重点企业,实施100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今年新兴产业中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5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以上。(2)扩大有效投入。推进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工业投入增长18%,新兴产业中制造业投入占全市工业投入的70%。(3)加大与央企对接合作力度。重点推进中石油、东风汽车等项目建设,力争央企在常投资企业产值增长22%以上。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2)实施品牌带动。全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江苏省著名商标20件、境外注册商标80件,新增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2个。(3)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组织实施“十企示范、百企试点、千企升级”两化融合推进工程。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1)推进“双百万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增高效种植业10万亩、高效渔业3万亩。(2)推动规模农业发展。完成土地流转5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5万亩。(3)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以上,建设武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溧阳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长荡湖河蟹产业园、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综合园区。

(二)强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

1.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1)增强园区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把园区建成科技创新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示范区。(2)完善健全工作和政策体系,集聚整合全市的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资源,促进“一核八园”裂变发展。(3)壮大园区产业规模,组织实施“一核八园”重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00项,8个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80亿元。

2.突出企业主体地位。(1)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高新技术产品150只,100家创新领航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2)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新增产学研项目250项。(3)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2万件和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100件。

3.建设创新创业平台。(1)加快科教城建设。科教城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总数突破500家,研发人才总数突破1万人,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500项。(2)加大孵化器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加速器试点,全市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累计达3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3300家。(3)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增企业创新平台60家,其中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30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家。

4.加快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龙城英才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年引进100个领军型海归创业团队和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力争有25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壮大创新创业型企业,促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企业向成长型企业发展。(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扶持政策,组建海归创业服务中心。

(三)扩大对外开放,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1.提高利用外资水平。(1)确立新的理念。把利用外资从原来的注重规模转到“量质并举、以质为重、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的思路上来。(2)突破外资大项目。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或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5个,力争突破超10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3)调整外资结构。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到账外资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2.优化外贸外经结构。(1)优化出口结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25%,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60%,新兴产业出口占比达30%。(2)培育规模出口企业。通过市场开拓、品牌带动等措施,加快培育规模型重点出口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达25家。(3)加强外经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推进企业建立境外产业基地,中方协议投资增长15%,外经营业额增长5%。(4)发展服务外包。吸引境内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进驻常州,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和中高端人才,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

3.推进开发区新跃升。(1)营造产业特色。鼓励各级开发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开发区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2)促进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省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区,加快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各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3)提高贡献份额。开发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超过75%、50%和50%,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制造业项目占全市80%以上。

(四)改善民生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加快推进富民进程,全面提高人民收入水平。(1)就业富民。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新增就业7万人,大学生就业3万人,技职校毕业生就业1.7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3000人,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2)创业富民。年内净增私营企业1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万户,新增个私注册资本330亿元。组织各类创业培训1万人次,扶持创业5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万人,建立实训基地、孵化基地60个。(3)保障富民。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分别净增参保3万、3万、2万人,实现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10%以上,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80元,市区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提高到220元。(4)改革富民。继续推进农村合作改革,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40%,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5)增收富民。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企业签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数增长10%。鼓励城乡居民多渠道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集体经济分配股息、红利和承包土地流转收入。

2.加大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切实保障。(1)市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390元提高到430元,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000元。(2)当季度平均物价指标达到或超过3%时,对城乡低保等九类低收入群体,按当地低保标准的25%发放季度物价补贴。当公用事业或公益性服务价格上调时,对低收入群体给予优惠补贴。(3)全额资助市区低保、三无、五保和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对市区低保、三无、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贫困家庭儿童及孤儿等困难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对城区低保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实行全额资助,对城区低保边缘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资助50%。(4)开展大病、困难大学生等慈善救助,全年救助1500万元以上。(5)落实帮困助学金2200万元以上。中职1-2年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中职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实行免费教育。对具有常州户籍的城乡低保、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在园就读幼儿以及孤残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给予每人每年保育教育费1000元的政府补助。

3.切实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住房保障水平。(1)新开工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12万平方米,续建35万平方米。三年增加实物配租廉租房、公共租赁房6500户,其中今年确保增加1300户。住房公积金扩面7万人,发放公积金贷款20亿元。(2)启动市区8万平方米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试点工程。对市区80万平方米左右的老住宅区进行整治提升,市区住宅小区增设停车泊位3300个。

4.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1)加快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建成阳湖医院一期、新北医院、儿童医院病房楼。加快一院综合病房大楼、七院门急诊综合楼等建设步伐。(2)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居民在社区就诊比例达50%以上。(3)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职工医保个人住院现金自付比例稳定在30%以内,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新农合参保率保持100%,人均筹资达280元以上,住院补偿率达45%。(4)切实减轻就医负担。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做好医学检查同城互认和医疗费用控制工作,门诊和住院费用增幅低于同期物价指数增幅。

5.实施爱老助老工程,让老年人享受更多关爱。开工建设市老年康复中心和武进新东方颐养园等8家社会养老机构。运河山庄养老院、戚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年内竣工,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800张。建成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31个。市区增建老年人助餐点20个。完成培训养老专业人员600人次以上。新建区级老年大学2所,实现两市五区老年大学全覆盖。

6.推进残疾人帮扶工程,用爱心温暖残疾人。为40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城区750名低保重度、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实施居家安养服务,为320户有需求的困难残疾人家庭装配无障碍设施,筹建残疾人康复医院和12家残疾人托养机构。创建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培训600名残疾人,帮助1000名贫困残疾人脱贫。

7.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建设幸福新农村。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2500人。为农服务社覆盖全市行政村达90%以上。每镇送戏不少于4场,每村每月送电影不少于1场,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4421户。综合整治村庄河塘856个,疏浚县乡级河道100条,建设桥梁100座。全面完成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任务。

8.深入推进“公交优先”,全面实施畅通工程。(1)大力发展公交事业,新购更新空调车874辆,市区空调车比例达100%。建设公交调度指挥中心、礼河公交综合枢纽。新辟10条、优化调整16条公交线路,快速公交一号线延伸至高铁站。(2)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实施白云路星园路路口、龙城大道潞横路路口等道口渠化。对机场路等70个道路路口实施交通信号“绿波”控制。全面推进交通文明行动计划。(3)切实解决交通堵点问题,重点解决广化街吊桥路路口、丽华北路、北大街、怀德路劳动西路路口、健身路关河路路口、通江中路以及局前街小学、二十四中、省常中等时段性交通堵点。

9.实施和谐安民提升工程,增强居民安全感。80万平方米老小区提升工程防范设施补建到位,实现老小区保洁、保绿与保安一体化管理。完成沿街商铺技防入户1.5万户,城镇居民技防入户10万户,农村居民技防入户25万户,技防覆盖率达到60%。新增治安复杂场所、易发案地区、背街小巷、居民区视频监控摄像机2000个,建成318所学校主要出入口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城中村和次新小区安防设施建设试点工作。

10.加大环保力度,营造宜居环境。推进京杭运河等8个小流域综合整治,确保3条入太湖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对市区外围的40条黑臭河道实施整治,对市内已整治的60条河道实施长效监管。继续对全市13个区域开展废气污染专项整治,新建“禁燃区”54平方公里。加大对机动车、扬尘和餐饮油烟等污染的防治力度,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

以上十个方面的工作也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我们一定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件件实事见实效。

(五)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1.推进教育均衡发展。(1)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设、改造校舍25万平方米,对26所幼儿园园舍进行新建、扩建、改造。(2)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省优质中小学占比达70%以上,就读率达80%以上。省优质职业学校占比、就读率均达90%以上。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87%以上。(3)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完善减负增效工作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新增市体育、德育、科技、艺术等特色学校90所,新创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100所。

2.繁荣发展文体事业。(1)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完成常州图书馆及少儿图书馆改造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各类文化阵地公益性演出1000场,低票价经营性演出1000场。培育10家民间非营利性文化机构和10支民间骨干业余社会文艺团队,提供多层次的文化服务。(2)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全面启动青果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升。(3)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对户外健身器材实施更新改造,完成新建公园、广场、绿地的配套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备战省十八届运动会。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各项设施,推进和谐物管,实现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2)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畅通民意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制度化,继续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和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3)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发挥应急中心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作用,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4)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全民素质。实施“市民卡”工程,年内发放100万张以上。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实施优生优育早教工程,提高婴幼儿素质。强化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提高饮食卫生安全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防灾减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六)推进城乡一体,实现环境建设新跃升

1.推进“三城融合”。(1)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延陵路、中吴大道等现代商务集聚区,提升文化宫、南大街商业集中区品位。(2)加快建设北部新城。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区、旅游动漫等四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全面完成京沪高铁站配套工程,提升高新、电子光伏及出口加工区等五大片区功能。(3)强力推进南部新城建设。进一步完善武进区“十纵十横”的道路框架,加快延政路商务区等“八大街区”建设步伐,加快建设西太湖“滨湖新城”。启动花园街和晋陵路对接工程,龙江路高架南延工程建成通车。

2.合力开发东部。(1)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东大门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明路、中吴大道东段、劳动东路东段等主次干道建设,促进东部地区交通路网与主城区的无缝对接。(2)完善区域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一批商业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促进人口集聚。(3)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玫瑰湖体育休闲公园,建成丁塘河主题公园。组织对圩墩小区等老城区的全面整治,提升市容市貌。

3.完善城市功能。(1)加快构建对外交通体系。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泰州大桥接线常州段、常溧高速公路、104国道溧阳西段、241省道金坛北段建设步伐。京沪高铁、宁杭城铁建成投运。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并正式投运。(2)完善城市路网。续建棕榈路、清潭西路等主次干道,新建新堂北路延伸、晋陵南路延伸等城市骨架道路,改造提升丽华路、劳动东路、永宁北路翠竹段等城市道路。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前期工作。(3)加快航道建设。完成苏南运河常州西段三级航道整治及戚墅堰大桥建设,加快丹金溧漕河、芜申运河溧阳段等三级航道网整治。(4)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大运河东枢纽、采菱港、藻港河南枢纽等城市防洪节点工程。(5)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加快电网改造,实施220千伏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实施老小区和新北区农村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江边污水厂三期、魏村水厂取水口移址工程建设步伐。新建燃气管网50公里。

4.改善生态环境。(1)建成国家生态市。年内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在此基础上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市创建工作。(2)继续实施五大“特色绿化工程”。建成太湖湾嬉戏谷、高铁南北广场等绿地,完成蔷薇园和翠竹公园的改造提升,对新堂北路、晋陵南路等新建道路实施绿化,开工建设10个小游园,新增绿地面积355公顷。(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60项,加快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对100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监测,淘汰落后用能设备100台(套)。开展新一轮化工、工业园区和集中区专项整治,推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及交易工作。

5.深化长效管理。(1)提升数字城管。完善数字化城管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网格管理,提高城管水平。(2)美化市容市貌。对新堂北路、会馆浜路、劳动西路等道路两侧环境进行整治与提升,加大户外广告清理整治力度,维护城市良好形象。(3)改善环卫设施。完成工业固体废弃物安全填埋场一期、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提标扩能项目主体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一期工程建成投运。

6.加快城乡一体。(1)完善城乡发展规划。修订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组织编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实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的全覆盖。(2)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加快金坛、溧阳两个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推进6个市级示范中心镇建设,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发展集约的现代化城镇体系。(3)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五个一体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85%以上行政村的村级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增长10%。

(七)提升服务效能,优化科学发展软环境

1.推进依法行政。(1)规范行政行为。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2)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3)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2.探索管理创新。(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审会办,行政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速20%以上。完善行政服务“两集中两到位”,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度提高到87%以上。(2)推行阳光政务。深化网上政务公开系统,优化在线服务办件系统,做到权力全覆盖、运行全透明、流程全受控。(3)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完善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利用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与网民”、《每周一报》、《每月一告》等与市民沟通的渠道,倾听民意,汲取民智,呼应民心,为人民服好务、办好事。

3.强化工作落实。(1)提高执行能力。全体公务员要弘扬求实、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能力。(2)敢于创新创造。要从常州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在工作中敢于试验、探索和创造,善于用改革的手段和创新的举措,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3)加大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效能建设问责体系,高效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4.加强廉政建设。(1)坚持廉洁从政。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三重一大”等重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2)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积极预防和打击各种腐败行为。(3)优化支出结构。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保障机制,公共财政要向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得益的事情倾斜。

各位代表,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面对人民的新期待,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中共常州市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再创常州“十二五”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04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2月5日在常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市长 徐建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常州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标志着我市国民经济步入了新的重要发展期。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00.2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4.5%。实现财政收入136.1亿元,增长32.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6亿元,增长78.6%。工业保持“高投入、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6.5亿元,增长31%,实现利税112.3亿元,增长30.5%,工业投入完成250.8亿元,增长102.9%;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加快推进,常林集团、新科集团销售收入分别突破70亿元和60亿元,中天钢铁公司上缴税收超亿元,新科激光视盘机、红联室内灯具荣获“中国名牌”称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6%,比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有效推进,“三资”投入农业力度加大,乡镇工业销售收入增长30.4%。服务业克服非典的负面影响,实现增加值333.8亿元,增长13.3%。旅游总收入增长25.7%,10个重点商品市场交易额增长21.5%。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70.6亿元和799.1亿元,增长29.4%和42.7%。同时,房地产市场活跃,信息服务业比重上升。

——开放型经济取得新成绩。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协议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增长68.2%,实际利用外资8.55亿美元,增长52.4%。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52.5亿美元,增长34%,其中出口达到35.3亿美元,增长32.9%。外经营业额达1.2亿美元。沿江开发有了新的进展,编制完成沿江发展规划及沿江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录安洲开发、通用码头二期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江边精细化工区建设拉开序幕。国家级一类口岸、高新区海关“直通点”正式运行。各级各类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专业化功能日趋明显,钟楼开发区后来居上,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成功地举办了城建服务业招商会和第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

——改革转制实现新突破。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组建了城市建设集团、交通产业集团等政府投资主体;民间投资空前活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9.7%。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分别超过3万户和10万户,注册资本突破3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实现增加值358.8亿元,增长45.8%。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推行企业登记注册告知承诺制,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制度。首批24家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任务顺利完成。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农民实惠得到进一步增加。

——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并通过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验收。金坛、溧阳同时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论证,完成开发园区和沿路、沿河、沿景观等专项规划及地形图航测。规划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及其规划审议鉴定委员会和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重点规划设计面向国内外招标。基础设施力度加大,交通、市政等建设投入创历史最高水平。大交通建设快速推进,锡宜高速常州段、宁杭高速溧阳先导段建成通车,沪宁高速常州段扩容和常宁、扬溧高速常州段开工建设,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20公里,全长110公里的常州大外环全线竣工。建成了一批网络型、功能型市政设施,春江路和龙江路北段、青洋路北段、勤业西路、武进长江引水一期、魏村水厂、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一期、市河整治等重点工程相继竣工,拓宽改造了兰陵路、清凉路、采菱路等市区道路。成功地承办了第三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建成南市河滨河绿地、五星公园、怀德广场等一批绿化景点,完成淹城遗址森林公园一期工程,东坡公园扩建改造,芦墅公园对外敞开,新增城市绿地239.5公顷。开展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市容市貌和市区交通的专项管理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开发利用,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管理,土地出让收益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顺利实施了市区部分乡镇、街道的行政区划调整,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50元,分别增长13.8%和8%,全市人均储蓄17992元,比上年增长23.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0.7亿元,增长12.8%。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净增城镇就业人数10.37万人,1.3万名“4050”人员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4.18万人和8.86万人。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200万平方米的9个老住宅小区整治任务提前完成,200户“双特困”家庭入住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蓝天小区开工建设,全年市区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6.33亿元。

——社会事业获得新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对工业和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44%和56.4%。获准建设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个特色产业基地,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高新技术产品125只,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500件,再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考核。常州大学城一期工程顺利竣工,首批1.4万名学生如期入学;高中入学率达到96%,全市高考万人进线率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年引进各类人才首次突破1万名。文化广电事业取得新成绩。编制完成《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复西瀛里明城墙,电视剧《天娇》等14件作品分别获得全国、省“五个一工程”奖,总成绩名列全省第二。数字电视在全省率先实现辖市区开通。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批临床医疗技术居全省领先地位,完成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成。成功地举办了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和第六届全国残运会常州赛区的赛事,连续七年被评为全民健身全国先进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进入零增长。与此同时,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依法治市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新闻出版、地方志、档案、哲学社会科学、防震减灾、民族宗教等工作深入开展,台湾事务、侨务、外事工作和国防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民政、妇女儿童、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新的积极的变化。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各界人士,向驻常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以“两个率先”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我们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坚持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乘势而上。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常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出了扩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国际化水平、加快服务业发展等符合常州实际的经济工作举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发展的新思路谋划新优势,以改革的新突破增创新优势,以开放的新局面扩大新优势,以各项工作的新举措强化新优势。

(二)坚持转变职能,着力提高行政水平。我们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可以由市场机制调节的领域坚决不为,努力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对规划调控、资源配置、培育主体、制定政策、依法监管等方面力求有为,集中精力议大事、谋大事、办大事。我们强化了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城市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组建了适应城市建设需求的投融资主体,研究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规模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三)坚持以重点带动全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一年来,我们着力抓好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统筹安排,果断决策,举全市之力,积极推进。对年初确定的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城市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我们一着不让,想方设法,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对事关常州长远发展的沿江开发、大交通建设中的高速公路骨架、运河南移、农村道路、312国道改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规模经济发展等等,我们精心谋划,落实措施,着力构建加快发展的新平台,努力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为增强常州综合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亲民务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民为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沉着应对,快速反应,迅速形成了全民动员、全面预防、覆盖城乡的防治体系,成功创建了非典防治安全区。我们制定出台了多项鼓励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符合“低保”条件的实现了“应保尽保”。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农村五件实事”紧张有序推进。按照“抓紧每一天、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年”的要求,突出重点,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了开放型经济例会制度,及时协调处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并强化督查,狠抓落实,树立勤政务实的政府形象。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前进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偏少,利用外资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市场取向改革仍需进一步拓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环境保护尚需加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城乡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创业创新的环境需要不断优化,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的发展理念、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主要目标任务

200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加快“两个率先”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综观国内外宏观环境,世界经济逐步回升,国际制造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趋势依然强劲;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扩大内需的累积效应和巨大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将极大地改善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从我们自身实际来看,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目标和自觉行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动力、机制活力和发展后劲日趋显现,“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的市民精神,正在成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因素,我市经济社会生活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常州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实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与时俱进,只争朝夕,求真务实,全力夺取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保护、引导和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以加快富民为核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沿江开发和各类园区建设,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富裕农民和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促进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13%,力争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5%,力争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外贸出口增长20%,协议注册外资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力争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牢牢把握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按照“突出外资、提升外贸、扩大外经”的总体思路,大力提高全市开放、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的水平。

集中力量加快沿江开发,推进开发园区建设。全面实施沿江开发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录安洲夹江大桥及万吨级码头、西绕城高速公路及通用码头二期工程建设。按照“明确功能定位、塑造特色优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专业化功能。在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和加工型产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探索市场开发、联合开发的路子,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各类资源,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进一步形成壮大电子、环保、纺织、精细化工和现代工程机械等专业园区,发挥产业集群作用和规模效益。

创新招商机制,在引进大项目上求突破。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更新招商理念,依托制造业基础,发挥民营经济快速成长优势,找准外资与我市产业的结合点,拓展项目源,培植新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专业招商、资源招商、委托招商,积极推进以外引外、以商引商。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完善招商激励机制,形成市、辖市区、各类园区的招商网络体系。加强与日韩、欧美、台湾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在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等超亿美元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

全力推动外贸外经持续增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坚持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确保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0%和15%以上。主动适应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加强税贸、关贸、银贸协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壮大外贸主体。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海外经济。扩大与港澳地区的经贸往来,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交流合作,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口岸办和台湾事务工作。

(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针对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农业生产的新情况、农民增收的新矛盾,更加自觉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实施《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在保护和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力争花卉苗木面积达20万亩,特种水产覆盖率达到95%,加快形成优质时令水果产业带和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吸引“三资”投资开发农业,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搞好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办好2004年常州名特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会。

切实抓好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村改革。充分发挥乡镇工业园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培育壮大建筑产业,推进农村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水平,确保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积极稳妥地发展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大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基本完成“农村五件实事”,切实改善茅山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继续搞好太湖治理、长江堤防达标等流域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武宜运河拓浚工程和澡港河南段整治工程。改造建设农村公路1500公里,形成市、辖市、镇、村的等级道路网络。扬长避短,搞好规划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提升县域经济水平。

(三)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抓住我国正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有利时机,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和统一,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世界制造业加快调整的机遇,高起点推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机电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促进工业科技进步,推进软件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新建4家省级以上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开发中心,实施50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品100只,努力开发和保护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多渠道增加工业投入。在充分考虑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利用海外资本和金融资本,激活民间资本,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和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渠道。落实积极的扶持政策,狠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投入,确保工业投入350亿元以上,加快85个工业超亿元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65个新增长点项目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

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发挥60家重点企业的“领头羊”作用,推进规模经济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坚持市场主导与行政推动相结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资本扩张、联合重组、科技进步、品牌建设、外向开拓等措施,促进优质资源向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集聚。搞好资金、能源等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更好地为大企业大集团服务。年内力争有两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一批重点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超10亿元、20亿元和50亿元。在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培育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扩大规模、拓展领域、提高水平上下功夫。

大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拓展商贸流通领域,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加盟经营、品牌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积极吸引大型商贸企业进入我市。放大餐饮业特色优势,加快建设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开工建设西瀛里商贸中心,做好武进区、新北区等商贸中心的规划和启动工作。加强市场建设,培育红星集团等十大品牌企业、夏溪花木市场等十大重点市场和江苏湖塘纺织品交易中心等十大重点项目。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启动建设新北区物流园区和凌家塘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基地。

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实施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及辖市和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开展古运河风光带专项规划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着力推进恐龙园、太湖湾等六大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全面完成天宁宝塔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常州旅游的新优势。加强以龙文化为主线的旅游形象宣传,举办好中华龙城(常州)旅游节,提升常州旅游整体形象,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7%以上。

培育壮大金融业。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发展和金融安全水平,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确保各项存款和贷款比年初分别增加250亿元和200亿元。积极争取市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促进东海证券在上市通道、国外合作、投资银行业务上迈出新步伐。支持国内外资本参股常州商业银行,吸引各类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与此同时,规范发展律师、会计等社会中介组织,加快提升信息服务和社区服务业。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拉动常州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要抓住住房、汽车、旅游、信息服务和非义务教育等消费热点升温的有利时机,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消费市场,完善消费政策,健全个人消费信贷体系。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优化消费环境,使城乡居民放心消费。

(五)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围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有效率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

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成果。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完善各类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大力发展产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认真解决空壳企业处置等改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引导已改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体制、机制和管理同步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考核体系。

加快事业单位及公用行业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规范;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政府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加快改制转企步伐。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放开市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富民强市,必须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鼓励创业致富,鼓励民众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真正让民间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各类要素的活力竟相迸发,让民众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彻底清理和修改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领域,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凡是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对民资开放。选择一批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采取转让经营权、股权等形式向民间资本开放,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债券发行等多种形式筹措发展资金,支持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同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民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援助“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快建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居有所屋”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基金的征缴率,提高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和汇缴率;发展慈善事业,关爱困难群体,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对低收入居民实施社会救助。

(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继续围绕构筑区位优势、增强城市功能、营造城市环境和美化城市形象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完善城市功能定位。按照构建“一体两翼”特大城市框架和“提升中心、拓展南北、完善东西”的要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完善中心组团等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强对城区“农夹居”、“城中村”整治和老企业搬迁的规划工作,抓紧编制新运河两侧概念性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形象,增强中心城区辐射集聚功能;按照“高新技术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新城区”的要求,完善新北区的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区布局;依托大学城和淹城遗址、滆湖、太湖等资源,按照“现代科教区、高新技术集聚区和生态休闲居住区”的要求,加快武进区一批专项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提高天宁、钟楼、戚墅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加快区级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步伐。金坛、溧阳要按照具有山水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搞好空间布局、市政设施、生态保护等规划;抓紧搞好小城镇特别是重点中心镇的规划建设。

构建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高质量、高水平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集聚辐射作用,着力实施大交通战略,建成宁杭高速、122省道常州段和金武线等工程,加快常澄高速、常宁高速、扬溧高速、沪宁高速扩容、西绕城高速、运河南移、312国道改线和239省道等工程建设。加速城市路网建设,大力推进常澄路-万福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春江路、青洋路、龙江路南段和新岱路北段,拓宽丽华路、常焦路、晋陵南路、常戚路等城市干道,改造延陵西路、大仓路—芦墅路—飞龙路、关河东路、吊桥路等道路。加快建设江边污水处理厂一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市南和戚区两个公交中心、垃圾焚烧发电和天然气利用等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积极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加快城市人防设施建设。做好常泰通道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创新工作。着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绿化品位,推进“绿色常州”建设。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继续抓好武进港、太滆运河和市河综合整治工作。发展循环经济,从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着手,控制减少工业污染源,推进环境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加大规划执法管理力度。加快编制各级各类减灾预案和应急保障计划,增强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市属投资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各类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完善经营性用地使用权的出让程序,注重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资源有效综合集成。推动高新园区“二次创业”,加快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新药、新材料三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实施40项市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努力建设“数字常州”。强化人才强市观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门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环境。

推进文教卫体事业快速发展。调整教育布局和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开工建设常州大学城二期工程,努力提升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村教育。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实施“蓝天计划”,努力解决流动少年儿童的入学问题。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化的新途径。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重点建设博物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启动修缮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修复意园、黄仲则故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监督,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开工建设中医院综合楼和新北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体育中心二期工程规划设计与开工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备战第16届省运会,积极申办第17届省运会。切实做好民政、防震减灾、新闻出版、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积极发展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事业。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办好第三届常州艺术节。继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新时期常州市民精神。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搞好“双拥”活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重视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深入开展“建设平安常州、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提高政府调控经济、管理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高效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强化、弱化和转化的要求,该管的事一定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事坚决不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制”的适用范围,建设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实行审检集中办理、联合办理,逐步推行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积极营造奋发有为的舆论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和诚实守诺的信用环境,以环境的优化带动竞争力的提升。

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规范政府行为。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把政府各项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扩大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坚持从严治政,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大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认真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进一步深化纠风工作和专项治理,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管和从政行为的规范,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实施市区税收属地征管工作,加快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收支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行为的管理,深化完善审计监督措施。继续开展效能监察、行风评议和基层评议机关活动。

坚持执政为民,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力戒形式主义,切实做到思想与时俱进、工作求真务实、作风只争朝夕,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富有成效的工作目标、方法和措施。

今年要努力为民办好10件实事:(1)实施农村改水,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38万人;(2)全面完成农村3535户草危房改建任务;(3)建设和改造农村道路,实现辖市(区)到镇通二级以上公路、镇与镇通三级以上公路、镇到行政村通四级以上公路;(4)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农业税收缴办法,加大对茅山老区村级组织和经济薄弱村的资金支持力度;(5)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镇为单位的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70%以上,对“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给予医疗补助;(6)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安置2.5万名城镇人员就业,完成各类再就业培训2.2万人次;(7)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建设青枫公园、新市路滨河绿地、淹城森林公园二期等一批绿化工程,敞开扩建荆川公园;(8)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继续对红梅新村等28个老住宅小区共250万平方米实施整治,改造危旧房1500户,建设经济适用房蓝天小区和陈渡桥小区,解决150户“双特困”家庭和直管公房“劈户”的住房问题,完成13万户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新建100个全民健身点;(9)建成区范围内的公共旱厕全部改造成水冲式公厕;(10)完成西新桥新村、清潭五村、工人新村、翠竹新村、西园村等部分地区的除涝工程。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勤劳智慧的常州人民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展望新的征程,“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团结奋斗,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

第四篇:2010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1日在常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王伟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负重奋进,着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8.9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1.7%,户籍人均水平超过1万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达到215.9亿元,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4.8亿元,增长17.7%。工业经济量质齐升。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978.7亿元,增长15%。五大产业完成产值3690.8亿元,增长24.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2887亿元,增长23.9%。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97.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4.1%。成交额超 50亿元的大市场达到10家,超百亿元的3家。创意产业实现销售63亿元。旅游总收入超过26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2270万人次。现代农业再创佳绩。建成标准粮田21.4万亩,新增高效种植业13.8万亩。水稻单产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开放型经济难中求进。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2.6亿美元、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43.2亿美元,分别增长10.9%和16.1%。引进光宝科技、晶元光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50.8亿美元,下降14.5%,其中出口108.7亿美元,下降18.0%。武进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并封关运作,海关、国检金坛办事机构建成运行。

(二)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39.6%,提高1.6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得到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投资增速均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21.8%和19.1%。增长动力结构更趋合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01.4亿元,增长18.9%。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93.7亿元,新标准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113家。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项目、稻/麦秸秆人造板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常州科教城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新增个体工商户3.3万户、私营企业8946户、注册资本262.3亿元,分别增长14.1%、26.2%和37.1%。资本结构得到提升。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854.89亿元和2568.93亿元,增长34.2%和36.9%。成功发行常州投资集团、武进城投、常高新等3只企业债券,融资额达57亿元。天龙光电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立江南银行、两家村镇银行和4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人才结构不断完善。引进海外人才467名,其中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98名,千名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五年目标三年完成。

(三)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6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增长10.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2.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分别净增4.5万人、4.9万人和4.2万人,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7%以上。被征地农民基本纳入社会保险范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77.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市区低保、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补贴和百岁老人营养补贴提标全部落实到位。卫生惠民成效明显。累计建成城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服务站63家,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一期工程,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经济适用房申请家庭每户补贴8万元,经济适用房购房签约5000户,新增廉租住房家庭1953户,基本实现了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应保尽保。完成65万平方米老小区整治,建成停车泊位6800个。公交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开通快速公交二号线,初步形成快速公交骨架网络,空调公交车比例超过65%,公交出行比例达25.5%。和谐安民工程取得成效。完成56个老住宅小区安防设施改造提升,建成156个技防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名列全省第一,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四)城乡面貌又有变化。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常州机场新航站楼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西绕城高速、泰州长江大桥南接线工程超额完成目标。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及配套场站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成长虹路、通江大道、录安洲港区疏港公路及239省道改造等道路工程。录安洲夹江港区一期工程及京杭运河东、西港区建成投运,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列入国家太湖治理重点项目。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北部新城全面启动,南部新城初具规模,完成东部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清潭路、吊桥路、月季路改造工程完工。开工建设青洋路高架。中吴大道实施城市化改造。建成江边污水厂二期、戚区污水厂二期等重点市政工程。电网建设投入超过20亿元,供电能力和安全性大幅提高。城市长效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建成数字化城管三级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城管覆盖面积扩大到220平方公里。完成城市主要道路环境提升任务。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国家生态市建设考核指标达标率上升到85.2%,金坛、武进通过全国生态市(区)验收。11个太湖考核断面达标率82%,滆湖清淤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市区又有6条支河达到水清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4天。实施城乡绿化“八大工程”,新增绿地2584.4公顷。东坡公园、圩墩遗址公园、恐龙谷温泉公园建成开放,“三河三园”景观河带基本建成。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297公里,疏浚县乡河道171条,整治村镇河塘4798个。966个村达到“三清一绿”,450个村达到“五化三有”。

(五)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所有辖市区均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标准。全市省级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达到347所,占比率和就读率分别达到60.6%、72.3%。公办高中全部成为省三星级以上学校。省级优质职业学校占比率和就读率分别达到75%、90%。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常州大剧院竣工投运,现代传媒中心开工建设。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和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送文化下乡1.3万场次。电影《邓稼先》、广播剧《军训日记》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动画电影《麋鹿王》获全国华表奖。初步完成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市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市疾控中心综合楼竣工投用。市第七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大楼开工建设。完成数字卫生信息系统一期工程。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第17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有序开展。建成圩墩公园羽毛球基地、西林公园全民健身基地和飞龙体育主题公园等户外广场,体育中心综合服务大楼及清潭体育馆改造项目顺利完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援助四川灾后重建工作可望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与此同时,安全生产、双拥共建、人武人防、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统计、海关国检、药监质监、粮食供销、边防海事、档案地方志、防灾减灾、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人口和计划生育、残疾人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关爱有加、支持企业克难求进”活动,先后出台促进五大产业、外贸出口、房地产业发展等多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在保增长中的驱动效应。全市落实各类财政优惠政策155亿元,企业固定资产购进税款抵扣达18.96亿元,为出口企业办理各类出口退免税89.14亿元。开展银企对接洽谈活动,达成634亿元贷款合同和意向协议。落实收费减负项目71项,在全省率先放开环评、建设审图和房屋测绘市场。完成“三合一”网络平台二期建设,全市45个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实现网上运行。行政审批集中度达到78%,重点项目审批提速45%。建立土地执法监察长效管理机制,保障依法高效用地。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609件建议和提案全部办结。荣获中国社科院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评比政府创新能力第一名。

各位代表,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的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克难求进、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同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无党派及各界人士,向驻常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全市公安干警,向部、省驻常单位和在常的中外投资者、科技工作者、全体务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年初确定的外贸目标没有完成;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招商还缺乏有效举措,工业投入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还不快,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行政机关的效能不尽如人意,政府职能转变还要进一步加快。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目标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充满挑战、大有作为的一年。全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扬“创新、发展、提高”主旋律,突出“招商、引智、投入”重点,坚持在保增长中快转型,在快转型中保增长;坚持以增量投入促进存量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升级;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和谐常州;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优先,让人民群众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

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0%;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削减1%;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5分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将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调结构

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创新型经济,尽快壮大优势产业,不断增强我市的综合竞争力。

1.加快发展新兴产业。(1)深入推进五大产业振兴计划。实施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及车辆、新能源等九个专项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20%,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超过60%。(2)继续加大有效投入。深入开展“有效投入提升年”活动,推进160项市重点项目,实施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培育200个工业新增长点,确保全市工业投入超千亿。(3)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引导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品牌提升、与央企合作等方式,拉长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联盟、企业集团。把输变电、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国内行业第一品牌,五大产业形成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3家、50-100亿元的6家。

2.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1)推进大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抓好东南陶瓷城改扩建等十大重点市场建设,年成交额超100亿元以上市场达4个,50亿元以上的达到12个。建成中国物流常州综合物流中心一期、亚邦食品医药物流中心等4个物流园区,开工建设苏浙皖边界物流中心改扩建项目。(2)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软件、创意、产品交易等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津通现代服务业交易中心。(3)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建设环球恐龙城迪诺创意园、环球数字狂欢谷等十大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历史文化之旅。确保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4)创新金融服务。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所有辖市区均创建成省金融生态优良县(区)。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确保信贷投放增长15%以上,中小企业贷款增长18%以上。组建3家农村小贷公司,引进1家外地金融机构,确保紫金保险常州公司开业运营。推进企业上市,力争2-3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5)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持房地产消费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市场,稳定市场心理预期和房价。(6)建设新型商业街区。重点推进新北区通江中路、武进花园街、钟楼宝龙城市广场等五大新型商业街区建设。

3.提升发展高效农业。(1)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双百万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新建1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增10万亩高效种植业、3万亩高效渔业、3只亿元产出农产品。(2)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10个农业生态示范点和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集聚区。(3)推进农村改革富民。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组建专业合作联社5家。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0万亩。抓好帮扶茅山老区长效机制的落实,年收入2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减少100个。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4.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1)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突破外资大项目。新增总投资3亿美元以上项目2个、总投资超亿美元或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18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个,制造业实际到账外资占全市65%,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服务业30%以上。(2)强攻突破外贸出口。全力拓展国际市场,加快培育规模企业,着力调整出口结构。新增出口超5000万美元企业5家、超亿美元企业2家,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分别提升3个百分点。(3)稳步推进企业“走出去”。新核准境外投资企业和中方协议投资均增长10%以上,新签外经合同和外经营业额均增长10%以上。(4)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以创意产业为重点,吸引境内外大型外包企业来常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领军型服务外包企业,争创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二)抓创新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任务。

1.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企业牵引、产品带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扩张。年内重点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50只,通过新标准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8%以上。(2)突出企业自主创新。完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热情,重点支持10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企业研发投入达到110亿元以上。(3)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在常高校的积极作用,大力引进大学大院大所来常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年引进研发机构5家,建立50家企业产学研合作基地和研发中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项。(4)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0000件和32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00件。

2.构建三级创新研发平台。(1)加快科教城建设。加快科教城二期及三期国际创新基地建设,科教城研发及孵化用房实现翻番,累计引进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420家、研发人才8000人。(2)加快孵化器建设。全市孵化器面积累计达2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0家,1-2家孵化器进入国家级加速器试点。(3)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新增企业创新平台60家,其中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 15家。培育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家,新增3-5家重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3.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1)实施新一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全年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100名、高层次研发人才100名、海外人才500名。(2)为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加快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融资平台和特色孵化器等载体建设,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4.全面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1)科学制订园区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家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和常州科教城的创新资源,以五大产业为重点,努力建设创意、光伏、风电设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半导体照明和功能材料等八大创新产业集群,使创新型科技园区成为常州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源和经济增长极。(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整合全市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资源,调动“两区一城”的创新积极性,力争通过5年努力,创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3)促进全市园区加快发展。全年新增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100亿元,开发区实际到账外资、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超过75%、45%和50%,新增外资制造业大项目占全市80%以上,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均达300万元/亩以上。

(三)重民生

坚持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努力使常州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1.以创业带动就业。(1)推动全民创业。完善创业扶持体系,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扩大创业带动效应。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8万户、私营企业7200家、个私注册资本120亿元。用三年时间,建立创业孵化基地50个,扶持创业1万人,带动就业5万人。(2)努力扩大就业。通过完善政策、资金扶持、市场对接、培训提升、优化服务等措施,稳定扩大就业。挖掘和提供公益岗位,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1)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市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做好城保、新农保的制度衔接工作。(2)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分别净增参保3万、3万、2万人,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基本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保尽保。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3)实现“小康常州,居者有其屋”的目标。适当降低住房保障申请条件,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3.优化社会公共服务。(1)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市区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100%。加快建设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和城铁、高铁公交枢纽站。新建候车亭300座。新购空调公交车300辆,市区空调车比例达70%以上。(2)大力发展公用事业。实施500千伏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新建燃气管网50.4公里。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饮用水监测,确保居民饮用水质量。开工建设江边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新建30公里污水管网。(3)推进菜市场改造提升。改造提升4家菜市场。加强农副产品安全检测,完善菜市场长效管理机制。(4)全面完成公厕改造提升任务。新建公厕23座、改造46座。

4.继续办好十件实事。(1)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新增就业6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3000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2)新农保扩面。年内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武进区、新北区农村老年居民补贴标准每人每月60元。(3)住房保障。续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2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实物配租500户。蓝天新苑、飞龙新苑经济适用房工程一期34万平方米主体竣工。住房公积金扩面5.5万人以上,发放低息贷款20亿元。(4)对老住宅小区进行全面整治和提升。非成建制老住宅小区:年内完成125万平方米,达到“基本设施完善、住宅环境整洁、实现物业管理”。成建制老住宅小区:年内完成市区65万平方米,达到“立面出新、楼道亮化、环境美化、安防设施完善、物业管理和谐”。在30个小区增设停车泊位5000个。(5)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倍以上,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6)爱老助老。民办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新增床位补贴标准提高到3000-4000元,租赁创办的新增床位每张补贴1000元。对市区9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补贴200元,其中全护理人员再提高100元。建设市爱心护理院,设置200张床位。建设数字化为老服务平台,逐步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7)残疾人服务“三进五有一免”工程。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安养服务、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实现残疾人“有康复中心、就业教育培训中心、庇护安养机构、辅助器具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市区持证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为39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628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实施居家安养服务,为300 户有需求的困难家庭装配无障碍设施。建成2万平方米市康复中心、1600平方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中心、5000平方米全日制托养服务中心、800平方米辅助器具服务中心、1800平方米文化体育活动中心。(8)和谐安民提升工程。对1998年后建的100个老住宅小区和125万平方米散居楼进行整治,全面安装电子防盗门,新增防爬套,新建围墙,增设门岗,新增社会面和老住宅小区视频监控探头850个,建成46个技防村(社区),完成技防入户2万家。(9)提升农村小康水平。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实用人才等培训10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100%,人均筹资达240元,住院补偿率达到45%。每镇每季送一场戏,每村每月送一场电影,每镇每年送价值1万元的书籍,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建设为农服务社200家,为农服务社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10)建设宜居环境。绿地:年内建成或基本建成城铁北广场绿地、雕庄公园、丁塘港生态湿地公园等9个公园绿地,启动圩墩公园三期、桃园绿地二期等7个公园绿地建设。碧水:继续推进市区60条河道清水工程,巩固提升52条河道水质,综合整治8条河道水环境,完成10条河道生态修复。蓝天:重点对龙虎塘、新闸、牛塘、滨江等4个区域的工业企业进行恶臭气体整治,20家重污染企业实施限停产或驻厂监管。“禁燃区”建设扩大至66平方公里,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实施高污染车辆限行管理,整治扬尘污染。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

(四)优环境

按照“民本、现代、文化、生态”理念,加快城市化和国家生态市建设步伐,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全方位展示常州对外新形象。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推进铁路站场建设。建成常州市客运中心及综合配套系统、沪宁城际铁路戚墅堰站,完成京沪高速铁路常州站、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溧阳站、瓦屋山站主体工程。(2)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主的公路网络。续建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泰州大桥接线常州段、104国道溧阳西段、241省道金坛北段。开工建设苏锡常南部通道常州段、常溧高速公路。(3)实施机场改扩建及配套道路工程。完成机场改扩建工程,常州机场高架连接线、新机场路城市化改造建成通车。(4)加快港口航道建设。建成录安洲港区1号泊位。加快苏南运河西段、锡溧漕河、芜申线、丹金溧漕河等三级航道网整治。(5)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城市防洪大运河东枢纽、南运河枢纽、采菱港枢纽等节点工程,完成沙河水库、大溪水库、前宋水库的除险加固,积极推进新孟河、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

2.统筹推进城乡建设。(1)完善中心城区路网。完成青洋路高架、中吴大道城市化改造工程,实施劳动东路东段、白云南路等道路建设工程。戚月路及地道、永宁路及地道和新堂北路、竹林西路、飞龙东路建成通车。(2)加快建设南北新城区。南部新城新建续建延政西路、聚湖西路等骨干道路,实施兰陵南路全面改造,加快西太湖生态休闲区建设。北部新城完善重点地区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基地、高铁场站周边等重点片区路网。(3)实施东大门三期建设工程。建成常焦线、泡桐路武进段,开工建设工业大道、大明路北段,完成东方东路城市化改造、革新河清水工程建设。(4)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辐射带动的原则,加快金坛、溧阳城市化建设步伐,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在区位、产业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的重点中心镇建设,增强其吸纳人口和就业的能力。(5)实施农村环境提升工程。在全面完成“三清一绿”、“五化三有”的基础上,以辖市区为单位,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新建农村公路60公里、桥梁100座。完成50个行政村、28条县乡河道、728个河塘整治任务。

3.改善生态居住环境。(1)重点实施五大特色绿化工程。一是公园绿地建设工程,办好2010年第四届中国月季花展暨世界月季联合会区域性大会。二是道口绿化工程,对沪宁高速常州、横山桥、薛家道口、沿江高速常州南道口进行绿化提升,对沿江高速滆湖道口进行绿化。三是垂直绿化工程,对铁路地道、高架路桥柱、部分河道进行垂直绿化。四是道路绿化工程,全面提升现有道路绿化水平,城区的主要道路不但要全年常绿,还要实现四季有花。五是围墙绿化工程,对146公里围墙实施绿化。全年新增绿化面积553.47公顷。(2)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完成太湖水污染防治目标,3条入太湖河道主要水质指标年均值达到五类水质标准。(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发挥公共机构节能表率作用。做好江边污水处理厂等大型污水处理厂减排后续项目,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加快金坛、溧阳、武进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完成工业固体废弃物安全填埋场一期工程主体建设。

4.全面提升长效管理。(1)提升数字化城管水平。进一步细化主城区内的基础数据普查,对街巷里弄等未普查区域进行补测,实现数字化管理全覆盖。(2)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和管理。对沪宁城际铁路、青洋路快速高架两侧进行整治。对中吴大道、飞龙东路等22条城市主要道路进行环境提升。(3)实施“一路两区”亮化工程。全面完成通江大道-怀德路-延陵路-和平北路一线两侧和奥体中心片区、南部新城片区的亮化提升工作。(4)动员全市人民参与城管。组织我爱我家城市管理百人“找差团”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网民代表与城管部门一起,查找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全面提升城管水平。

(五)促和谐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1.提升教育整体水平。(1)推进教育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常州技师学院新校区、刘国钧高职校、市五中、北郊中学初中部等21个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35万平方米校舍抗震改造建设任务。(2)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新增省优质幼儿园5所、优质小学18所、优质初中7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公办学校吸纳比例85%以上。(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减负增效,新增德育、科技、体育、艺术等特色学校100所。

2.提高卫生服务质量。(1)加快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市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阳湖医院竣工投运,完成三院院区和卫生监督所改造。实施儿童医院病房楼装饰、七院综合楼建设,完善数字卫生信息化系统一期工程。(2)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费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面达标,医院挂钩帮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对社区卫生机构继续实行“六免二减”政策和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3)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防控,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农村15元、城市20元。

3.发展繁荣文化事业。(1)加快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常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实施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全面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数字电视服务质量,提升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农家书屋水平,农村行政村文化室全面达标。(3)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州大剧院演出超过100场,广场、书场、小剧场等演出1000场次以上。

4.办好十七届省运会。(1)当好东道主。认真做好筹备和组织工作,以“全新的城市形象、现代的比赛场馆、一流的组织水平、精彩的开幕闭幕、辉煌的竞技体育、热情的文明市民”,全面展示常州的对外形象,把十七届省运会办成江苏历史上最精彩、圆满、成功、难忘的运动会。(2)以迎接十七届省运会为契机,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完善和提升新建小区、老小区的体育设施。扩大奥体中心、中天体育馆开放项目。举办好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世界跳水系列赛等重大国际赛事。

5.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不断提升全民素质。认真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入推进普法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活动。推行优生优育早教工程,实现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城乡全覆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地方志、民族宗教、防灾减灾、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等工作。

(六)强自身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1.推进改革。(1)推进机构改革。完成市县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理顺职责关系,将政府职能切实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做到市级机关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度提高到82%以上,“一事一评”满意度稳定在99%以上。(3)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预算单位账户管理。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崇尚创新。(1)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一切从有利于发展出发,一切从方便企业和市民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常州的发展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2)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完善“三合一”网络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全面联网交换数据。各部门要围绕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勇于突破,敢于创新。(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有效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和发言人制度,发挥好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与网民交流平台和部门服务热线作用,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3.重在落实。(1)转变作风。全体公务员要深入实际,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工作要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一抓到底。(2)强化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3)依法问责。坚持依法、规范、高效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

4.廉洁从政。(1)坚持廉洁自律。全体公务员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2)严惩违法犯罪。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坚决打击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法犯罪行为。(3)强化制度建设。深化土地出让、工程招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廉政体系建设,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4)节约行政开支。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新的历史征程呼唤着我们,新的宏伟目标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中共常州市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创常州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2007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王伟成在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的基本总结

2006年,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依靠全市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创新,务实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总体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一)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各项指标完成良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5.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突破500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77.3亿元,增长2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18.9亿元,增长25.2%。农业总产值达到109.2亿元,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实现增加值777.9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8.5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49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增长14%以上;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比年初增长1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5.8亿元,增长16.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4%。

(二)有效投入带动明显,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6亿元,增长23.6%,其中工业投资562.9亿元,增长22.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14%,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4%。产业层次得到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40.3%,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软件企业总数跃居全省第三,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被评为“2006中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创意基地”。

(三)利用外资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协议注册外资突破30亿美元,达到33亿美元,增长15.6%;实际到帐注册外资突破10亿美元,达到12.5亿美元,增长71.1%,增幅居苏南五市第一。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大项目明显增多,新批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的达到17个,其中1亿美元左右的有10个;增资扩股和“以民引外”势头良好,227家外资企业新增协议注册外资8.76亿美元,增长48.5%,民营企业协议注册外资占全市总量的22.5%;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提升,占实际到帐注册外资总额的29.6%;又有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我市,累计达到41家。开发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4.7亿元,增长49.4%;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海关、国检武进办事处和录安洲港区码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4.4亿美元,其中出口78.9亿美元,增长28.8%。外经营业额达到2.4亿美元,增长20%。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7个。3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天合光能成为国内第三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民营企业。成功举办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和国际友好城市合作与发展论坛,对外合作与交流得到加强。

(四)科技创新不断深化,企业活力普遍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2%。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成立了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并启动建设智能机械等7个分中心,成立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建成产学研合作基地和示范企业15家。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市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成立并投入运行,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承担省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9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11项,引进各类人才1.85万名,获得授权专利1553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高新技术产品190只,新增中国名牌产品8只、中国驰名商标4件。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完成10家国有企业的国有产(股)权转让和4家事业单位的改制;营业收入超10亿元、利税超亿元的企业比上年分别增加12家和7家;新增私营企业8000户、注册资本140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60%。

(五)城市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25个配套专项规划和一批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初步完成京沪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常州段的线网规划。宁常高速、扬溧高速、运河南移工程加速推进,104国道、241省道等6条干线公路建成通车。长江路、常焦路、常金路和青洋路全线通车,城市快速高架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建设武南河拓浚工程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八路八口”绿化工程全面完成,红梅公园扩建提升后免费开放,建成了市民广场等一批公共绿地,新增绿地1600公顷,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武进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实施“清水工程”,完成中心城区23条河道的整治。开展了主要道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有所改观。全面整合市区公交资源,新增6条公交线路和5个回车场。城市管理不断创新,“条块结合、以区为主、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基本形成。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政治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免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全部入学就读,其中77%进入公办学校。高考本科录取率、万人进线率和职校单招成绩继续名列全省第一,江苏工业学院等5所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教学工作评估。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市医疗急救中心主楼等公共卫生设施建成使用。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水平。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申办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圆满成功,体育中心二期等重点场馆建设进展顺利。文化广电事业又有新进步。常州博物馆、规划馆、书画院新馆、文艺学校新校区相继建成,张太雷纪念馆、金坛三星村遗址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金坛市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城镇净增就业5.1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净增10万人,养老、医疗和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6.4%,大幅度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实施了城乡低保的提标扩面;慈善救助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慈善基金总量突破10亿元,居全国省辖市第一,发放慈善救助资金4200多万元;扩大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受益面。年初确定的实事项目,除青枫公园二期调整实施外全部完成。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启动实施“五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平安常州”建设,社会秩序稳定良好。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有效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金融生态安全区创建和以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取得实效。人防工作、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进展,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七)“三农”工作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粮食生产水平稳步提高,水稻单产和机械化插秧率名列全省第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效农业面积增加6.8万亩,新增5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17个无公害产品产地,新批5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三资”开发农业的投入达到24亿元。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完成264个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新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4家,组建成立7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启动建设8个示范镇、20个示范村和58个居住示范点,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31公里。茅山老区扶贫帮困取得实效,落实各类扶持资金3400万元,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民致富项目。

(八)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474件建议和提案全部办结;完善部门预算制度,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收付和非税收入等改革,全面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许可类、非许可类行政审批工作日分别压缩了47%和46%,又有21个项目实行即时办理,初步建成网上审批系统。开展了“创优环境兴常州、改进服务促发展”专项行动,加大落实和督查力度,企业和人民群众对发展环境的满意度有了提高。我市名列“全国城市创新环境评价”第七位,跻身“2006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行列。

各位代表,去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无党派及各界人士,向驻常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部、省驻常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虽然有效投入力度在加大,但结构调整进展比较缓慢,服务业的比重还偏低,产业优势还不明显;虽然利用外资快速增长,但外资规模还不大,特别是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超亿美元大项目还太少,利用外资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虽然全市总体达到全面小康,但人均数并不代表大多数,一些地区特别是茅山老区的农民收入还不多,一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虽然各地科学发展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矛盾时有发生;虽然政府的职能在转变,但机关作风和效率还适应不了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勤政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二、2007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新农村和富裕常州“五大建设”,巩固和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成果,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努力开创常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增长20%以上;

——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其中出口增长25%以上;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全社会研究和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6%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以上;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在80分以上;

——废水化学需氧量减排4%、二氧化硫含量减排2.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着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突破发展装备制造业。按照建设装备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在政策导向、资金扶持、要素供给等方面,重点支持初具规模和发展潜力大的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利用我市输变电产业优势,着力推进超大型变压器、特种电缆等项目建设,提升输变电产业的配套性和竞争力;加快轻轨、高速铁路配套系统项目建设,扩大轨道交通产业的市场份额;大力发展多功能挖掘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努力成为全国工程机械重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环保节能型多缸柴油机和农机终端产品,加快形成农业机械产业集群;加大新型数控机床开发力度,提高基础装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辐射扩张能力和对制造业的支撑水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信息中介、技术咨询、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常州高新区综合物流园区等5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扶持横林地板市场、湖塘纺织城等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着力引进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促进外资银行在常拓展业务。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天合光能太阳能电池、常牵兆瓦风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动漫和软件产业,加快西太湖动漫基地的规划建设,发挥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集聚功能,构筑动漫生产、销售及衍生产业链;加快常州软件园二期建设,扩大软件外包业务,培育知名软件品牌,力争软件业销售额实现翻番。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信息化带动,积极实施50个产业链长、成长性好的制造业升级项目。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纺织、服装等行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鼓励企业通过搬迁改造实施技改扩能,通过集聚发展和资产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全面开展化工行业的专项整治,引导化工、印染企业走集约发展之路。

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组织实施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够优化产业结构的好项目。建立并落实好各级领导对重点成长型企业、工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外资项目的挂钩服务制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围绕项目推进,搞好协调服务,破解发展难题,强化督查考核,营造全市上下共同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科技创新,做强做大企业,努力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科技创新。一是抓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新增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各3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抓好创新项目带动工程,实施7个市级科技专项和50个重点创新项目。三是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完善高新区创业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业平台功能,新增15个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发挥科教城的集聚功能,推进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建设,深化与清华、南大、东大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新增20个中试基地和合作示范企业。四是抓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培养、引进20-3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力争引进3-5个海外归国的领军型创业人才及其团队。五是抓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各类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的导向与激励作用。

实施强企战略,壮大规模经济。深入开展“创星争先、做强做大”活动,鼓励企业做精、做专、做特主营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6只以上,培育40个产业链长、发展前景好的特色产品集群。引导企业实施资本经营,通过收购、兼并、上市等措施,实现裂变发展,力争有3家以上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与此同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促进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提升县区发展水平,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金坛要做强做大盐化工、氟化工、光伏和服装等特色产业。溧阳要做优天目湖品牌,做强特种电缆、变压器、旅游等特色产业。武进要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微电子等优势产业,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成为全市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要基地。新北要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做强做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软件及物流业等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主阵地。天宁、钟楼、戚区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为重点,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三)扩大对外开放,突破利用外资,自觉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量质并举,促进利用外资再上新台阶。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资源消耗低的项目,力争引进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10个以上。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促进外资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吸引外资投向装备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促进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和“以外引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引资载体功能,积极推进“以民引外”。进一步强化各级招商考核激励机制,健全境外招商代理网络,形成一支善攻坚、素质高的专业招商队伍。精心组织好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举办好2007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与此同时,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全方位提高我市的开放水平。

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增强项目承载能力。常州高新区要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大项目的承载能力;推进电子工业园、录安洲港区建设和沿江开发,进一步完善出口加工区功能。武进高新区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海关、国检、保税物流中心等配套功能建设,努力构筑科技创业园、模具产业园等园区特色。其他各省级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确保增长3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以上。各乡镇工业集中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污水集中处理、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进区创造良好条件。

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高外贸外经水平。推进“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支持出口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进一步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新增3个国家、省级重点培育发展的出口名牌。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短缺资源的进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开发利用国外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积极扩大对外交往,创新对外宣传,不断提升常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四)落实富民优先,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科技兴农和“三资”开发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建设长荡湖等20个示范基地和园区,重点发展特色畜禽、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品牌农业,放大天目湖等知名品牌效应,扶持具有鲜明特色的“十镇百村”,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新增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积极发展规模农业,扶持产供销、贸工农、种养加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好凌家塘等一批农副产品市场,形成规模效应显著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支农惠农政策。扶持粮食生产,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加强涉农收费项目监管,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深入推进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符合条件的村组年内要全面完成;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股份型、紧密型、龙头型方向发展;积极推进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体资金参股为主要形式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逐步形成种养大户、普通农户和集体经济多赢的发展机制,确保农民长效增收。

继续开展茅山老区帮扶活动,积极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深入开展党政机关与贫困镇村结对帮扶活动,多渠道筹集帮扶资金,落实帮扶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纲要,扎实推进农村新五件实事:(1)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新建和改造农村等级公路420公里;(2)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5万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万人次;(3)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三清一绿”活动,实施250个行政村1000万立方米的河塘疏浚;(4)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农村文化馆站和农家书屋,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5)农民健康工程,新建一批医疗站点,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农村医疗站点全覆盖。

(五)贯彻以民为本,加快城乡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坚持“民本、文化、现代、生态”的理念,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展辉煌”的要求,加快城乡现代化建设进程。

拉开城市框架。突出规划的龙头作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快完成中心城、南北新城“三城”近期建设规划,开展城市东西部发展的规划研究。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主的公路网络,建成宁常、扬溧高速常州段,开工建设西绕城高速公路,完成运河南移工程,加快建设高架路,建成健身北路延伸段,延伸东方大道、竹林北路,新建飞龙东西路、玉龙路等道路。

建设南北新城。加快南北一体化进程,高标准建设武进、新北两个新城区,推进城市要素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武进要加快建设5.6平方公里核心区,加快建成武进客运中心、泰富城等项目,积极推进西太湖生态休闲城和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建设,重点建好滨湖公园等项目。新北区要加快以中华恐龙园周边、通江南路(原常澄路)两侧为重点的核心区建设,推进新北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增强商业、旅游设施的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商贸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重点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城建十大工程:(1)城市高架路建设工程,完成总长29公里一期工程量的70%,2008年上半年建成通车;(2)运河南移工程,年底完工通航,11座跨河大桥全部竣工;(3)“八路八口四河”绿化工程,对宁常、宁杭、扬溧高速等八条公路及其八个道口,以及新运河、长江常州段等四条河道实施绿化,新增绿地2000公顷;(4)城市主要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和美化亮化工程,提升通江南路、和平南路(原常武路)的整体水平,对同济桥周边、晋陵路、关河西路、广化街等道路环境进行整治;(5)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建成2条高速公路,新开工1条高速公路和8条城市道路;(6)常州大剧院、体育中心及会展中心建设工程,年内主体完工;(7)太湖湾和西太湖开发建设工程,太湖湾主要景点5月份建成开放,西太湖完成环湖大道等主要道路建设;(8)西瀛里商业中心建设工程,完成2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确保年内基本建成并部分开业;(9)兰陵片老城区改造工程,年内完成规划等前期工作和15万平方米拆迁,3年内基本完成改造任务;(10)录安洲开发工程,建成2个万吨级通用码头,开工建设2个万吨级石化码头。

落实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新体制,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13项长效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规范交通管理,解决‘三难一乱’”专项行动,切实解决“行驶难、停车难、乘公交难和交通秩序乱”的问题。

统筹城乡建设。加快编制中心镇、工业集中区布局规划,实施“城中村”改造,推进示范镇、示范村和居住示范点建设。完善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功能,促进乡镇企业集约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农田水利、电力通信和村容村貌建设,着力解决人畜饮水、垃圾污染等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六)加强环境保护,降低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三调四严”,实施“六治一绿”,切实保护和修复环境,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落实环保优先方针,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布局和发展思路,严格环保的准入门槛、执行标准、监督执法和考核评价。着力推进“治水、治气、治音、治土、治村、治废”和“全民造绿”工程。采取工业治污、生活截污、河道清淤、循环活水等措施,全面提升城乡水环境质量。推进“禁燃区”建设,积极实施脱硫工程,加强机动车尾气防治,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大规模开展绿化造林,建成10个国家级环境优美镇、30个省级生态村和100个生态园林单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确保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江边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建和扩建溧阳、金坛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

坚持节约优先,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点建设,逐步构建覆盖企业、产业、园区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对重点行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建立节能降耗的指标和考核体系,重点抓好冶金、水泥、化工等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逐步淘汰高耗能、低效益产业。

集约利用土地,提高投入产出强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把投入强度列为工业用地的前置条件,省级以上开发区新批项目每亩投入不低于250万元,乡镇工业集中区不低于160万元,中小企业进入标准厂房。鼓励园区内企业利用现有土地,扩产增容,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盘活现有土地存量,加大土地复垦开发力度,努力扩大增量,保持耕地占补平衡。

(七)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公共产品,全面推进和谐常州建设

大力发展科教、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努力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新一轮职业教育布局调整,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培养更多的经济、社会适用人才。启动实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100%,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改革文化体制,整合文化广电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争创一批文艺精品。加强对古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完成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复保护规划,全面推进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等文物修缮工程,保护好百年以上的古典园林并完成1-2家修复保护方案的论证。以筹办第17届省运会为契机,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与此同时,积极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地方志、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关心下一代、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工作,支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用事业项目建设。增加对教育、卫生和环保等公用事业的投入。加快建设科教城产学研重点工程和武进、新北及刘国钧职教中心;开工建设市二院(阳湖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完成市应急中心、疾控中心、市一院门急诊大楼等重点项目;启动市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建设一批群众健身场馆设施。

扩大就业途径,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形成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机制。加大就业培训力度,重视解决零就业家庭、困难群体、低龄失业和“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扩大各类企业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覆盖面,完善困难和破产企业职工进入医保的办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福利和救灾救济等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充分发挥慈善基金在济困、助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解决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与企业效益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增长机制。维护征地、拆迁政策的统一、公平和严肃性,强化属地政府的安置补偿责任,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维护群众正当权益。依法惩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社会治安。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工作机制,提高公共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大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的创建力度。继续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拥军优属和优抚安置等工作。整合市、区、街道、社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开展“民主法制村(社区)”建设,提高法律援助和服务水平。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

(八)立足人民得益,注重改善民生,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按照内容更实、惠及面更广的要求,今年将办好以下十件实事:(1)扩大劳动就业。城镇就业净增4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援助困难人员就业3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2)提升救助水平。城乡低保月标准提高20元以上,年底增发一个月全额低保金,并对低保边缘困难群众年底按户发放700元的一次性救济金。继续对患有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等三类重大疾病的市区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和个人支付医疗费用超过家庭年收入3倍以上的一般群众,给予一次性大病救助。新增孤寡老人供养床位2000张以上,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能力达到80%。(3)完善社会保障。养老、医疗保险分别净增参保3万人以上,失业保险净增参保2万人以上。建立惠及城镇老年居民和少年儿童的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市、辖市(区)财政的年补贴标准每人再提高20元。(4)改造市区菜市场。年内实施原址改造12个、搬迁移建13个,完成内部提升24个,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5)继续实施“清水工程”。对北塘河等19条河浜进行整治,全面完成中心城区主要河道的整治任务,使市区水环境得到明显好转。(6)建设“五园三绿地”。新建青枫公园二期、荷园、武进新天地公园、淹城公园一期和扩建敞开花溪公园等5个免费公园,建设青山桥、南市河和马公桥等3块公共绿地。(7)优先发展公交。分阶段降低公交票价,除少数长线公交,空调车票价由原来的2元降至1元,持IC卡六折、学生卡三折、老人卡两折乘车,残疾人等对象继续享有免费优惠;新增公交车215辆,并提高公交车辆档次;开辟公交专用车道,规划建设新北区至大学城的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8)实施街巷里弄整治。对老城区街巷里弄实施改造整治,年内完成280条。(9)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制定实施住房保障五年规划,新建蓝天新苑、新都市花园一期、飞龙新苑等经济适用房50万平方米,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000套,发放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16亿元;完成5个共20万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10)继续开展“百村帮扶、万户解困”活动。多措并举,力争两年内使茅山老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实现“三通、五确保、一有”目标,即:通有线电视、电话、班车,确保出行方便、饮水安全、医疗保障、无草危房、农业增效,集体经济有稳定来源。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

围绕政府职能转换,创新行政服务理念,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具体做到:民本、诚信、规范、高效、清廉。

民本,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一切为了人、依靠一切人”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和政府决策的依据,把人民群众的反映作为改进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凡是人民群众拥护、赞成的事多做快做,凡是人民群众反对和厌恶的事坚决不做。要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诚信,就是建设诚信政府。诚信社会首先要看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导向和榜样。全市各级政府都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凡是在人代会上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报告,凡是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的事项,都要不折不扣地办到做到。凡是对企业、对群众作出的承诺,都要一诺千金,能够做到十分,先承诺七分,承诺了七分,就要努力争取做到十分。每个政府组成人员和公务员都要从我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维护政府的诚信形象。

规范,就是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运作。坚持法律至上,把政府的各项工作严格规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讲法制、讲规范、讲程序,落实好行政执法责任制。要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政府的一切从政行为都可以也应该向市民公开,广泛听取市民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高效,就是做到简化、明确、快速、见效。简化,就是要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要多讲群众听得懂的“地方话”,多给企业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就是对受理事项要有明确的态度、条件、手续和期限,对暂不符合要求的要一次性告知所缺条件。快速,就是对企业和群众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要“马上办”,而且要想办法、出主意,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办上马”。见效,就是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提前做,争取一个工作日能完成两个工作日的任务,一年能够做完两年的事情。

清廉,就是清正廉洁,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整治商业贿赂,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着力建设节约型机关,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等各项制度,努力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腐败。

各位代表!形势催人奋进,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中共常州市委的领导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再展宏图,为实现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载2009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3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9日在常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范燕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大全5篇]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 武政发[2007]24号 区政府关于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区各办局(公司)行,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创新型武进建设,进......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12年3月29日在常州市新北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摘要) 李西宁 主要工作回顾 本届以来,常委会共举行常委会会议28......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日在大渡口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征求意见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

    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狠抓项目建设,做强特色产业 确保全乡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在***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党委副书记、乡长 *** (2011年8月**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谨代表......

    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10月15日在岷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岷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梁德铭 前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8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4月10日在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许宗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一、2005年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年,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