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TPM(全员设备维护)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改善对策
北京博文开拓企业管理技术培训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TPM(全员设备维护)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改善对策
主办单位:北京博文开拓企业管理技术培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389368 81282103
传真号码:(010)81282103
报名邮箱: bowen312@163.com
时间地点:
6月07-08日上海
参加对象:企业生产部.设备管理部经理/主管/工程师/现场班组长及相关中高阶管理人员以及对TPM推行感兴趣之人士等
学习费用:¥3200元/人(提供讲义、午餐、发票、茶点等)
课程背景
国内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管理落后,设备陈旧,员工素质普遍偏低等,这一系列的病症怎样才能除掉?而TPM自日本诞生起,就显示了它的威力,这在日本后来成为经济超级大国得到了验证,因为TPM一开始就成为了一种赚钱的工具。
近年来实施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中国企业急速增加,有不少企业从中收获丰硕的成果,因为只要实施TPM便可以成为「赚钱的现场」。但更多的企业在推行过程中总感觉不尽如人意。其实,TPM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只是我们在实施之初就对TPM的深层次内涵了解不够全面只是完全模仿他人模式,忽略了中国国情和企业现状。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得到员工的支持。很多项目只能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久而久之这件事就流产。为什么?问题在什么地方呢?
课程收益
本课程将重点分析企业在推行TPM过程中问题,参加本课程的学员课前需提供相关问题问卷。课程重点讨论:
1、实施的基础是什么?
2、实施初期核心工作是什么?
3、自主保全各阶段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4、相关部门如何配套?
5、如何提高员工参与度?。。。
最终使企业实现以设备为中心、以生产现场为核心的管理法,追求生产系统效率之极限(总合的效率化)。在TPM实施中,分别针对这些损失,进行个别改善,把设备的效率提升到最大极限,它被高度评价为从保养活动开始的一种由全员参加的管理活动,它彻底地改善,消除损失,不但能提升生产性能,也提升品质和改善企业体质,是生产型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课程大纲
一、TPM内涵进一步认知
(1)为什么企业需要TPM活动? TPM在竞争环境下对企业的核心意义 TPM实践与企业竞争力提升(2)TPM是什么? TPM的含义及其演进过程 TPM活动与设备保养的关联
TPM的主要内容和其内在逻辑关联
(3)企业内部成功实践TPM活动的技巧与必要准备 组织保证:内部推行TPM的组织架构及其有效运行技巧 实践保证:跨部门沟通与合作
人员保证:意愿准备,方法准备,能力准备
Tel:010-62389368 81282103 E-mail:bowen312@163.com 北京博文开拓企业管理技术培训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实践技巧: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有选择性地实施TPM活动 TPM活动的关键点:高阶主管支持
1.TPM的数据基础--OEE分析与其他衡量指标 TPM活动的基本衡量指标
一般衡量指标及围绕设备的数据分析
MTTR、MTBF计算与分析 设备综合效率OEE计算与分析
OEE的实质意义
认识OEE的三个构成因素:可用水平,运行水平,质量水平
OEE计算要素与实例:根据设备维护的真实数据,选定单元,计算分析OEE 如何利用OEE识别设备损失(LOSS)的技巧 通过OEE看企业的浪费与改善潜力 如何建立基于OEE的设备管理监控 案例学习
分析与讨论:实务数据分析与检讨
关于数据分析的两个关键点
(5)OEE评价系统的车间应用(分组讨论)
(6)讨论课后实施计划、布置课后工作
二、TPM实施前推展前的设备管理的专业准备(1)前期管理(2)设备资产管理(3)设备状态管理
(4)设备安全环保管理(5)设备润滑管理(6)设备维修管理
(7)训练准备(8)案例学习
(9)分析与讨论:设备操作人员的训练规划
三、TPM自主保全活动实务操作方法(1)生产自主保全的基本观念体系 为什么要推行TPM自主保全 生产单位对于设备零故障的作用 现场自主保全、改善活动意义
自主保全对提高操作工的竞争能力有何益处 优秀操作工的三点基本要求(2)实现设备自主保全的方法实践 如何选定示范单元
选定示范机台必需的4项原则(3)企业实践自主保全活动7步骤 Step1初期清扫
对设备清扫的目的、作用、标准 实务操作要点
Step2污染源及困难处所对策 自主改善的意识 设备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Tel:010-62389368 81282103 E-mail:bowen312@163.com 北京博文开拓企业管理技术培训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改善的基本目的和原则 Step3制定自主保养临时基准书
自主保全用:基准书—查检表—日常执行 为什么点检?如何点检?
教育训练与现场督导
自主清扫、点检、润滑、紧固活动的开展 操作工用日常点检基准书范例 日常点检基准书的优化 Step4总点检
总点检是能力的转移与传递 总点检与教育训练
OPL(ONE POINT LESSON)的编写与执行 案例学习
Step5自主点检
Step6工程品质标准化 Step7彻底的自主管理
在实务中开展自主保全的要点 案例分享
(6)讨论自主保全实施计划
四、TPM组织及职责界定
(1)TPM项目负责人:能力评定,确定项目需求,实施计划,职责
(2)主管职责:监控,授权,促进合作
(3)维护人员:预防性维护,建立数据,与操作工合作并提供技术支持
(4)操作员:执行基本工作,改进建议,促进TPM
五、实施过程中问题分析(全小组讨论)(1)中层不重视?原因分析(2)员工不支持?原因分析
(3)维护人员无法辅导到位?原因分析(4)点检效果不明显?
(5)激励模式单一,效果不明显(6)讨论政策体系构建。。。
讲师介绍 毛永奇先生
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工商管理硕士(MBA)生产管理高级顾问
毛老师是一位从大型制造企业成长起来的生产管理流程顾问,曾在大型制造企业任职生产经理、总监多年,今年来有幸帮助众多国内制造企业进行精益化改造升级服务,使相关企业在各自领域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培训风格
毛老师具有十余年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对现代企业管理和中国式生产管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心得,善于发现现场的各类细节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方向。上课内容丰富,诙谐幽默而不失专业;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善于运用互动的授课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员的积极性,透过案例的分析,使学员当场吸收实用经验,给实际工作带来启发与助益,解决学员工作上的问题.曾服务过的企业
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浙江三花股份公司、TCL集团、上海璨宇光电有限公司、麦格纳动力总成(常州)有限Tel:010-62389368 81282103 E-mail:bowen312@163.com 北京博文开拓企业管理技术培训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公司、胡连电子南京有限公司、徐州煤矿机械厂、台湾英顺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南京港、法国圣戈班(广汉)陶粒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法国雷迪埃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台湾优胜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菱美包装有限公司、漯河三剑客奶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山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力霸皇工贸集团、南京圣韩玻璃有限公司、南京乐金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温州赛纳集团、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舟山三鑫造船厂、无锡江森、上海汇众汽车、重庆长安伟世通、上海汇东纸业、上海敖东包装、友发铝业、上海重型机械、上柴股份、金华今飞集团、上海江南造船厂、常州格力博工具、苏州雅泛迪铝业、森松集团(中国)、奇瑞汽车、江苏大全集团、金华红狮水泥、浙江诺和机电、韩国晓星集团、上海海事局、东莞绿洲鞋业、山东虎彩印刷、好孩子集团、无锡阿斯利康药业、常熟飞翔化工、山东东岳集团、昆山长兴化学、南京中科电子、苏州大金机械、三星电子、上海思源电力、无锡特瑞堡、住友中国、扬州金奥、上海新朋实业等数百家企业与机构的内训服务和几十家企业的咨询服务。
Tel:010-62389368 81282103 E-mail:bowen312@163.com
第二篇: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中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发表现为品牌产品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名牌的竞争,充分认识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积极推行、实施名牌战略,将有利于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企业名牌战略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名牌战略;重要性;问题;对策
21世纪,企业的市场竞争,是以名牌战略为核心的竞争。创造名牌是企业立足之本,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名牌产品还不多,与国际名牌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创立和发展名牌,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内需,扩大出口已成为目前我国企业的首要选择。
一、名牌和名牌战略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产品品牌的发展产生名牌,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度、创新度以及市场占有率和文化品位。名牌产品是高投入、高技术、高质量、高信誉的结晶,它是引领该行业产品的潮流,代表着行业的最高水平,显示着市场的高占有率,标志着企业的良好能力和创新形象。
名牌战略是指企业从发展的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着想,根据自身的现状及名牌形成的客观规律,权衡并综合其相关因素后而制定的对发展名牌事业具有基本指导作用并体现竞争意识的总体规划。当今世界谁拥有了名牌,谁就拥有了市场。
二、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赢得市场主动权
实施名牌战略,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赢得主动权。同时,名牌商品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促进和惠及其企业其他产品的开发及销售,是企业 信誉和影响大大提高,社会公众形象也随之越来越好。
2、有利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名牌,不仅可以加快进入国际市场,而且易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尽管世界各国的商标法规不尽相同,但对名牌商标提供的特别保护却是相同的。有关国际公约规定,凡是驰名商标进入的国家,即使该国已有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注册在先,也要让位于驰名商标。
实施名牌战略,还可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有其核心竞争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培养、巩固和创新。企业通过名牌战略的实施,推动企业的关键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机制等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质量的名牌产品。
三、名牌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根据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关于“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民族工业”的要求,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推进下,我国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推进企业名牌战略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重品牌包装,轻战略意识
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只讲品牌包装,忽视名牌打造的战略意识,因而使名牌产品质量下降,丧失了名牌产品的市场地位。
2、重品牌宣传,轻商品质量
让广大的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认可,广告宣传尤为重要,但是,宣传不能代替商品质量,不能用宣传创造名牌。
3、重产品牌子,轻企业牌子
企业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知认可,是商品走向市场的先决条件,但切不可忽视企业形象的塑造。
4、重品牌扩张,轻特色发展
一些企业在创造了自己的名牌后,往往易犯两个错误。一个是满足于甚至陶醉于现有的成功;另一种是获得丰厚利润,积累资本后,就急于扩张,结果,精力过分分散,新品牌不被市场推崇,动摇了消费者对原品牌的热衷。
四、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
1、进行市场定位
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名牌战略成功实施的基础。企业营销要有准确、合理的市场细分,确定产品的目标顾客,进而抓住这个消费群体的生活习惯和特点,实施市场定位,打造成功品牌。
2、加强品牌经营
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名牌发展规划,研究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确定赶超目标,动员全体员工为打造一流品牌共同努力。坚持全球市场理念,加强营销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加强品牌宣传,积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运作方式,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不断提升品牌贡献能力。
3、切实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信誉和生命,是生产力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所在。2008年11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对质量问题作了长篇的批示,强调加强产品质量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又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持之以恒,严格管理,长抓不懈。因此,企业应当围绕品牌建设,加强质量管理。企业必须面向国际市场,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不断实现管理创新。要吸收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以创造世界级质量为目标,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4、加强人才培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企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乃至进入世界同行列强之林,关键是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的管理与科技复合型的中、高级人才,创新型的科技专家及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谁拥有了这样一批人才,谁就有拥有了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吸引、凝聚、使用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高素质、多门类、多学科的人才队伍。
5、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应当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和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动力,围绕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企业科技开发机制,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集聚科技人才。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关键技术领域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强研发,敢于超越。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
五、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名牌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市场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商品竞争,名牌战略已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核心战略。企业应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出更多的中国名牌,打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名牌。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学(第七版)[M].何志毅,赵占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杜荣飞.现代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上半月),2007,(5).
[5]嵇灵.实施名牌战略的意义和对策[J].今日财富,2008,(6).
[6]李安云,胡琳祝,毛箭.重庆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17).
[7]张晓庆.企业腾飞必须实施名牌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9,(6).
[8]任世彬.实施名牌战略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十六届中国质量高层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9]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EB/OL].,2010-11-23.
第三篇: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
(一)、基础教育现状迫使课改。
(二)、国际教育发展启迪课改,(三)、知识经济时代呼唤课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小学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也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简要地回顾了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下面,我们对指导这次课程改革的新理论和新理念作一次快速的回顾。
二、新课程的新理论、新理念扫描
1、终生教育思想。2、学习化社会思想。3、大众教育的思想。4、主体教育的思想。5、多元智能理论。6、后现代主义课程观。7、建构主义理论。
三、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
1、课程实施是实现预期课程理想的手段:20 世纪 50~ 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花巨资设计的课程计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由此引发人们对课程改革过程的深入研究和系统反思,课程实施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比之下,我国课程实施理论研究较晚较少,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将变得更加迫切。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参与。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是教师自觉以课程计划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策略,通过把课程的实施直接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让教师始终参与课程计划的拟定,就可以增强这种自觉性。
第二,教师的课程决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他们要面对许多与课程有关的问题,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随时做出相应的专业判断。这种专业判断就形成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其决策的正确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质量。第三,教师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对待这种自主权,有的教师会采取开放式的态度,关注改革的进程,愿意投身改革,乐意接受新课程、新方法,拥有对改革的知觉和信念。还有的教师则采取封闭式的态度,不愿观察别人的教学,不愿被别人观察,不愿影响别人的教学,也不愿教学被影响。对课程改革缺乏关注,不愿意投入,也不易接受新的理念和方法,具有明显的惰性。对新课程的实施,往往缺少热情和动力,形成对活动推展的无力感,影响了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四,教师的能力。教师的个人背景、智力水平、知识才能也存在差异,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教师在实施同一个课程计划过程中的差别。有的教师具备承担课程实施职责的能力,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习者。那些能力不足的教师显然就难以承担起课程实施的责任。
第五,教师间的合作。“改革”涉及学习新的事物,而互动是社会学习的基础,因此,如果教师之间能广泛合作,增加相互的交流和沟通,提高相互间的配合、支持和帮助,课程实施便有了较多的成功机会。
正是基于教师是课程实施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成败方面是关键因素的认识,《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中的问题和对策,就主要集中在与教师实施新课程有关的,特别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方面。
三、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教育观念转变不够:尽管小学新课程已实施多年,小学命题进行了新课程理念的引导,有的老师也参加了小学新课程培训,但许多老师仍受制于旧课程理念的惯性,不能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内化为教学的自觉和能力,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2.)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新课程教材全新改版,内容全面更新,给我们一种陌生的感觉,特别是拓宽拓深了大量的知识,这使我们教惯了旧教材的老师,以现有的知识储备,感到难以胜任。许多知识理解不了,专题结构把握不准,达不到应有的认识高度。
(3.)小学初中教材衔接有困难。毫无疑问,初中专题探究应以小学知识的时间线索清晰和基础全面夯实为前提,但事实是,教材时间线索不清晰,基础知识不全面,无疑也给初中的专题教学带来了难题。
(4.)内容多而课时少。新课程每个模块安排课时,就必修而言,一个模块一本书约基本上是一课时上一课。但由于内容偏重偏深,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许多学校老师反映,一课时很难上完一课内容,尤其是必修。
(5)课前备课,不能准确把握课程的要求.教学目标上,不能实现三维目标兼顾。有些老师备课,只重知识目标不备能力的目标,也没有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追求,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即使备了,也是做样子应付检查,实际不会执行。
(6)教学资源上,不能拓展和优化教学资源。新课程要求拓展和优化教学资源,但是有些老师备课图轻松,只抓课本,兼顾教参,不研究课标要求,不联系初中内容和相关模块、相关学科知识,也不愿意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不善于联系现实生活素材。这样的备课,达不到认识的高度,也不能打破原教材的体系而重新建构,自然收不到活化教学的效果。
(7)教学难度上,不能合理地控制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些老师走向另一个极端。如在各级说课比赛中,许多老师在内容挖掘和教学设计上过于繁复,事实上在一节课时内是难以完成的。有的老师拓展教学资源是多多益善,漫无边际;有的把旧教材内容搬来,加重学生负担;有的设问太多,无法操作。
四、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对策研究
对策一:课前备课,准确把握要求。吃透课程标准,把握三维目标。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学科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我们必须执行。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标,吃透课标。在研究课标中,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去进行。如知识目标,要研究哪些属于识记层次,哪些是理解层次,哪些是运用层次,知识教学应达到怎样的广度和深度。能力目标,要研究应达成怎样的能力。情感教育目标,要研究可培养那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目标,要研究在达成知识、能力、情感 教育的目标方面,应设计怎样的过程,采取怎样的方法。
对策二:.研究多套教材,开阔教学视野。现在是一纲多本,各套教材都在对课程标准进行诠释。我们要尽量学习另外几套教材,看不同的教材对课标是怎么进行诠释的,从不同的诠释中找出共性,共性的东西应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将是课改的重点。
对策三:更新课程观念,优化教学资源:与原来一纲一本的“教材观”教学不同,新课程强调“课程观”的教学,它要求教师超越教材的局限,站在课程三维目标实现的高度,充分拓展教学资源。因此,我们要围绕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去充分拓展教材外的教学资源。
在这方面,除注意与小学知识和相关模块、相关学科知识联系外,还要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走访社区等手段,去挖掘历史素材、校史素材、乡土素材、生活素材,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重构。对策四:立足有效教学,控制教学难度。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原则。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讲求教学效果,简而言之,要控制教学难度和容量,使学生能接受得了,一课时能完成得了。这要求我们在教材分析上,不能玄而又玄,使人云里雾里;材料提供上,不能漫无边际;课堂设问上,不能多多益善,一切都应化繁为简,切实可行。还要强调的是,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应点到为止。
对策五:课堂教学,服务学生发展。坚持乐学原则,调动学生参与。乐学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原则,主要表现为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了这种兴趣和信心,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成长。关键在于,老师能调动学生的乐学情绪。这要求我们要以人格的魅力、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讲述、理性的分析、多样的形式、强烈的爱心、及时的鼓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对策六:实行问题探究,透出专题结构。新课程以专题模块呈现,强调专题探究,理清专题线索。其次,小学知识十分庞杂,如把所有知识点都讲,既讲不清,也讲不完,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知识结构入手,对知识抓大放小,敢于取舍,只要透出专题结构即可。
对策
七、创新教学模式,切实培养能力。在探究专题结构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善于引入材料,建构情景,提出问题,开展活动,方法不能单一,而要多样组合,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探究的热情,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对策
八、实施开放教学,鼓励思维创新。新课程强调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必须依赖于开放教学的实施。所谓的开放教学,如前所述,主要是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自由讨论的教学设计,开放多元的评价机制。追求合理渗透,落实情感教育。在建构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结束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四篇: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的作业
1、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并阐述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基础知识教学不扎实,能力培养不到位的问题。解决措施: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关注弱势群体。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一课一得,奠定扎实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训练,注重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同时结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查缺补漏,使学过的知识不欠债。在教学中多注意关注学困生,了解他们的现状,把握他们的动态,使教学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2)、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解决措施:从课堂教学的小处入手,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如上课认真听讲,对待老师、长辈要有礼貌等等。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3)、注重课内,忽视课外。解决措施: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1、使学生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课外阅读能较好的与课堂教学互补,有助于落实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2、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激发兴趣;配合教材,推荐书目;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4)强调结果,忽视过程。解决措施:关注与强化“过程和方法”。
1、课前把“备学生”当做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要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好问题,找准渗透学习方法指导的训练点。既考虑教师“如何教”的过程,又考虑学生“如何学”的过程与方法。
2、课堂上将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认真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创设大量的实践机会来运用和提高。
2,对下面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七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针对课文中:作者说所见到的景象,像秋日的一幅风情画。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是一幅风情画,而不说是一幅油画呢?]
标题:“风情画”与“油画”之争
学习《第一次真好》这篇课文时,作者开头写看见柚子树上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钓在枝头,触景生情,说“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是一幅风情画,而不说是一幅油画呢?此话一出,全班学生有的思考,有的翻书,有的小声议论。我静静地站在讲台上,欣慰地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我示意互相讨论后,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室气氛异常活跃。见此情景,我提议,赞成是“一幅风情画”的同学(下文以生1表示)坐到我的左手边,赞成是“一幅油画”的同学(下文以生2表示)坐到我的右手边。要求相互讨论,总结各自的理由。
生1:因为它描写的是秋天的风土人情,而不是一幅纯粹的画。
生2: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很像油画。
生1:风情画比油画能更准确地表现人们的生活场面。
生2:油画才更准确呢,浓笔重彩的!
生1:“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可见是典型的南国风土人情。
生2:你查字典干什么呀?画是用来欣赏的呢,是凭眼光看的呢。
在学生们余味未尽,教室里“争执”声正浓时,我示意讨论结束。对双方见解给予恰当点评。什么是探究思维方式,什么是创新型思维方式?你们刚才的表现就是答案。我补充说。阅读这篇短文,感觉“第一次真好”: “喜悦”、“新奇”、“奇妙”、“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说的都是“好”,“好”就是指这些。“愿你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珍重”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开始探讨这个问题吧……
第五篇: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问题及对策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区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既外来人口。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为维护农民工权益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权益保障仍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农民工采取过激行为的维权事件不断发生,对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建立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笔者作为**镇总工会主席,从工会在农民工维权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对象是**地区的农民工,举行农民工座谈会2余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8份。
一、本镇农民工现状
农民工这一充满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走出田间、走出乡村,进入工厂、进入城市,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着自己的新生活,创造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一)本镇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1、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根据本镇外口办最新统计指出,截至六月底,**镇总外来人口数量95535人,其中从业人数75055人,占总数的78.6%;年龄在18岁至49岁之间占总数的89.6%;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是84.1%,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是12.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所占比例是3.8%。可以看出,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比较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向往城市生活,有强烈的外出就业冲动,也较为容易适应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但是总体素质仍然偏低,多数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
2、以自发性外出为主。目前,农民外出务工主要依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息网络。调查统计显示,88%的农民工通过自发方式外出,有组织外出的仅占12%。自发性外出主要靠亲友介绍或帮带,就业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也与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诚信的认同感低有关。近年来,通过政府或中介机构组织和介绍外出就业的农民工逐步增多,但仍然不是主要渠道。
3、以务工为主。统计至今年6月底,本镇农民工务工人数占从业总人数的78.1%,在建筑业就业的占4.1%,经商的占17.5%,务农的占0.3%。
4、对工会组织概念模糊。调查显示,对于工会组织知道大概的占调查总数的87.4%,对于未建立工会的单位,在问到是否希望建立工会组织时,无所谓的态度占75.9%,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不了解,与自身发展无关等。
(二)本镇农民工维权意识
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增强,但法律知识欠缺。通过与农民工直接对话和问卷调查,自我评价为稍具有一点维权意识的占92.9%,维权意识很高的占3.5%,仍有3.5%的人认为维权意识很差;在权益受到伤害时,有83%的人想到维权。
用工单位从不拖欠工资的占97.7%,交纳保险的占75.6%,但没有交或不清楚情况的仍占24.4%;对于高温补贴给付,没有或者不清楚的占55.6%。我们感到,目前农民工维权意识在增强,但法律知识跟不上。虽然对劳动人身安全和防范措施普遍看重,在权益遭受侵害后,也知道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在具体维权法律程序和方法上却陷入茫然,甚至不得已而放弃。
二、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的现状及矛盾
(一)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维权法律依据不足
现行立法中有关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劳动部及省、市有关部门制订和颁布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有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可操作性上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已不能满足妥善处理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需要。在农民工劳动关系、工资收入、社会保险、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难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国务院颁发的《法律援助条例》,对农民工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人身伤害事故等追索医疗费和赔偿的法律事项,尚未列入《法律援助条例》受援范围。这使得有关部门在进行农民工维权时常因缺少法律依据,工作难度大。
(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就业难度大
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通过职业中介机构,由市场调节方式实现。相当多的职介机构规范性和诚信度较差。通过中介组织介绍就业的农民工比例很低,只占到调查总数的20.2%。第二种,通过组织输送实现。由于政府的服务职能尚未真正就位,由此实现就业的农民工比例更低。超过70%的农民工是通过第三种方式,即自谋职业。存在盲目性大,管理失控,劳动关系难以确认,情况复杂混乱等情况。
劳动保障部门主管职业中介,人事部门主管人才交流中介,两种中介并存于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市场被人为的划分。因而形成多头、多级审批和管理,不利于规范和有序管理。部分以欺骗求职者骗取钱财的中介机构,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对非法中介活动的打击,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治理力度不够。
(三)法定诉讼程序繁杂,农民工维权成本高
由于农民工的特殊性,尽管仲裁机构与各级法院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仲裁和诉讼门槛,但对大多数农民工而言,维权时效与诉讼成本仍然较高,使其仍难以承受,农民工即便胜诉,支付的成本与收益之间也严重失衡。由于维权成本高,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拒绝赔偿等侵权事件发生后,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民事诉讼的比例很低。大量的非诉案件,农民工或无奈放弃,或用非正常方式去谋求解决。
(四)部门配合缺乏协调,维权资源存在不足
由于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缺少统一的机构和协作机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社团组织等维权主体虽然有一些小范围的协作和配合,但总体来看,在协调配合上还不适应维权需要,维权资源还未有效整合,综合维权优势还未形成。在财力、人力上,维权经费和人员配备的缺口较大,使部门职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五)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维权意识比较淡薄
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虽有一定增强,但由于其文化层次较低,处于弱势的农民工为了保住饭碗,对于用人单位拒签劳动合同,也听之任之。有些农民工为了保证择业自由,自己也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因此,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农民工自身证据缺乏,加之取证困难,导致其合法权益难以受到法律保护,不利于维权工作开展。多数农民工职业技能单一或无技能,仅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则难以为之,形成就业的结构性障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具有中级及其以上职业技能资格的农民工,就业率超过80%。相当部分农民工对参加社会保险认识不足,只注重眼前经济收入,不愿花“小钱”购买保障长远利益的综合社会保险。
三、解决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措施和建议
(一)抓重点,认真解决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一是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使用农民工的企业要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加大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监察力度,对违反国家规定,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查处。二是要解决最低工资制问题。制定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并与城市居民的最低工资标准结合起来,体现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原则。三是要探索适合农民工实际的社会保障制度。要研究制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确保他们因工伤亡后及时得到救治和补偿。四是要建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享公共管理服务的机制。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尽快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适度满足和保证农民工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劳动安全监管,大力改善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一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应当如何做到自我防范和保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企业劳动保护措施。劳动保障部门在检查劳动合同时,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要督促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在合同中写明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岗位待遇。三是加强农民工职业病的监测和预防。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职业病的监督检查和治理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四是安全生产和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日常巡查,督促各类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现场作业条件,健全安全防范、劳动保护措施,对有毒有害生产岗位加强安全监控;对无视安全卫生条件和侵害农民工安全健康权益的单位及时责成整改、纠正。五是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要建立农民工集体宿舍,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条件。六是发挥安全生产监督员队伍的作用,把农民工吸纳到安监队伍中来,及时消除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七是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女职工权益,严格禁止使用童工。
(四)工会牵头抓好集体合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员工具有法律约束力。使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应针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工资偏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拖欠工资矛盾依然存在、劳动时间长、生产条件差等问题,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规模较小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签订区域、行业集体合同,规范用工行为。
农民工在劳动合同中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约定,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工会要督促单位并做好积极的引导。
(五)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工作,吸纳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基层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要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吸纳农民工加入工会,使农民工的正当要求有一个正常的反映渠道。对伤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用人单位要及时纠正,农民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工会应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六)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使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就目前来说,最紧要的是推动调节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劳动法》的修改。同时也应制订与之相适应的、相配套的劳动法律法规,使劳动关系的调整等方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为农民工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以适应维护这支庞大劳动群体群英和社会的稳定。
(七)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一是应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加强职业技能和法律政策培训。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使农民工基本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能;二是在法规政策方面,着重使农民工增加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利益诉求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能力。
(八)协调各有关方面建立健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工作
政府应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农民工的用工计划、劳动管理及权益保障工作等等。要明确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地区间合作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深入研究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建立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舆论宣传导向,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农民工为城市和社会所做的贡献,客观反映农民工的现实状况,让社会公众了解农民工,在社会中尊重农民工、平等对待农民工,主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把农民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收入低下和权益缺失的状况如果不能尽快地得到有效改变,他们中的多数人如果不能逐步转化为正规的产业工人和安居乐业的市民,中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和扭转,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将会延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充分认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又要看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农民工问题,是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必须从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解决,必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