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中考热点:全面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更有幸福感
全面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更有幸福感
山东省曹县:孙亚钟
2018.05
一、【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截止到2017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已举行38次会议,共出台改革方案和文件1 200多项,覆盖各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出发,高擎改革旗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谱写出了空前豪迈的改革乐章。总书记在2017年7月26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空前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还必须坚持不懈推进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担当、善谋实干、实事求是、锐意进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材料二:《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指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该片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展示了各领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关键突破,展示了各地方各部门推进改革落地、见效的积极作为,展示了改革背后的故事和攻坚克难的历程,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创新、奋斗,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材料三: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指出,五年来,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材料四: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材料五: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材料六:2018年2月4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农业、农村、农民)。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
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
振兴道路怎么走进行了全面布局。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定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
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
是强国之路,是中国命运的重大决择,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硬
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5、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
民的共同富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6、我国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7、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要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三、【中考命题走向】
1.为什么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
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③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⑤改革开放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等。
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⑥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⑦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⑧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3.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⑤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⑥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⑦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4.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⑤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
5.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面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做?
第一问(1)经济: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2)政治:①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管理制度;②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3)文化: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③加快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
(4)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建立低保制度等。(5)生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
第二问(1)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开放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推动者。
(2)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作好充分的准备。(3)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4)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6.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答、(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低,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体现。(3)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4)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达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经济的繁荣成果。(5)有利于巩固社会的稳定、改革、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7)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等。
7、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党和政府应怎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1))根本原因: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均衡;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4)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5)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8、当前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
答、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③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9、政府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⑤党和政府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10、近年来我国正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答、①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②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③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⑤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11、请为解决教育、就业、三农奉献你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实现? 金点子;①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②就业:对下岗工人进行免费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③三农: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反映渠道:①我们可以采取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②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我们可以给国家有关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等方式。
12.民生关系你我他,解决民生问题,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贡献;②积极宣传党和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方针、政策;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④积极行使监督权、建议权,为解决民生问题献计献策。
13.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以“三农”为主题说明了什么?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14.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言裕的必然要求。
15.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什么现实意义?
(1)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2)有利于调动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一切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
(3)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目标早日实现。(4)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材质要求,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二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改善民生(精)
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改善民生
一、【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2016年3月24日人民网消息,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时称,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不仅要平稳,更要有动力,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动力:第一个方面的动力来自改革开放;第二个方面的动力来自于调整结构;第三个动力来自改善民生。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反之,民生改善带来的就业增加也会促进消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正所谓民生倒逼发展,发展检验改革。
材料二: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材料三: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四:2017年政府工作指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出台新的就业创业政策,扎实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就业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
高财政补助标准。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材料五: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2月5日发布。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定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中国命运的重大决择,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5、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6、我国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7、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要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三、【中考命题走向】
1.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4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面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趋势, 作为中学生, 我们应如何做? 第一问(1经济: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2政治:①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管理制度;②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3文化: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③加快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
(4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建立低保制度等。(5生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
第二问(1)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开放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推动者。
(2)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作好充分的准备。(3)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4)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3.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答、(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低,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体现。(3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4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达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经济的繁荣成果。(5有利于巩固社会的稳定、改革、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7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等。
4、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党和政府应怎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1 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4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5 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5、当前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
答、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③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6、政府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⑤党和政府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7、近年来我国正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答、①合理调节收入分配②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③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⑤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8、请为解决教育、就业、三农奉献你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实现? 金点子;①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②就业:对下岗工人进行免费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③三农: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反映渠道:①我们可以采取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②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我们可以给国家有关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等方式。
9、总书记习近平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对此,某校
九年级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我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观点二:当前我国仍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无法办到的。请你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评析。(1)观点一正确,观点二错误。
⑵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我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不是同行、同步、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②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看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正好体现走共同富裕的决心⑶要帮助落后地区脱贫致富有如下的办法: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济)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文化)③坚持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政治)
10、材料一:2016年10月16日,在第三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全国脱贫攻坚奖 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请结合我国的现状,为扶贫工作找出依据。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我国当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二: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更加详细,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超过2.7万亿元,其中,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大。(2对于2016年中央财政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大,谈谈你的感想。
体现了我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材料三:2016年中国政府民生工作要 围绕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用好民生这个“指南针”,坚决守住民生底线,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共同富裕,通过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③依法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维护教育公平;④建立健全公共医疗体系,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⑤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解决好物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利益。
11.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总书记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深刻阐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是高度的政治清醒,更是坚决的责任担当。
(1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贯彻实施“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坚持这一执政理念,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坚持这一理念,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2有同学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所以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理由: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②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3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认为只是政府的事情,也需要你、我、他的积极参与。你认为自己应该参与做些什么?
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贡献;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③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④积极行使监督权、建议权,为解决民生问题献计献策。
第三篇:努力保障改善民生 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努力保障改善民生 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南通市民政局
市十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民政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据“人民群众受益最大化、社会支持民政最大化、创新争先效果最大化”的科学理念,认真履行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工作职能,积极推进民政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落实、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拓展、在科学发展中不断提升,积极主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近年来民生工作主要成绩和经验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构筑起城、乡、渔三保齐全的最低生活保障网络,有效保障了近15万困难对象的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近五年来全市共发放低保金5.9亿元。城市低保人均补差从2006年的95.8元增加到目前的202元,增幅达110.8%;农村低保人均补差从2006年的37.6元增加到目前的115元,增幅为205.8%。在全省率先建立粮油实物补助、以工代赈制度,较早实施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困难群众物价补贴、临时生活救助、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完善了廉租住房、大病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政策。积极构筑慈善救助网络,建成县(区)级以上慈善超市4个、乡镇级慈善超市101个、社区慈善超市954个。社会救助受益面已扩大至低保边缘群众,立体多元的社会救助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市26000多名孤寡老人纳入供养范围,集中供养率超过70%。集中供养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年均3920-5000元、年均2750—4800元。大力实施农村敬老院“关
爱工程”建设,投入3.6亿元累计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10家,增加床位7000多张。大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生活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并得到较好落实。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福利水平稳步提高。老年优待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普遍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年尊老金制度。其中百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领取300元尊老金;90—99周岁每人每月补贴30—100元,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0—50元。全市每年发放的高龄津补贴累计6500多万元,受益老年人达29万人。市区实行了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服务。认真落实市区百岁老人“五个一”工程(即每人每月增发一次长寿补贴;每人每天一袋牛奶;每人每季度提供一次志愿者服务;每人每年送一份生日蛋糕;每人每年免费体检一次)。2009年起举办南通市老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已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站率已达到了70%以上。在省内较早出台了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的文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创办民办养老机构。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31991张,占老年人口的1.60%;8家养老机构成为全省示范性养老机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提高了孤儿养育标准,比2005年增长150%。福彩总销量达10.37亿元,筹集公益金1.26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12.35%、198.35%。市、县(市)区慈善组织普遍建立。市慈善会慈善资金总量1.05亿元,是“十五”总量的20.5倍。
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开展军民共建,促进军政军民和谐。全市140个企业与驻军97个连以上单位、连以上单位与128个社区(村)签订共建协议、开展结对共建。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建立抚恤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市5800多户重点优抚对象都得到结对帮扶,近五年来全市共投入920万元,资助重点优抚对象修建房屋1640户、3117间。优抚对象医疗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全面实施“慰烈工程”,改扩修缮了5处烈士陵园,集中安葬散葬烈士1500名。“十一五”期间共接收退役士兵19564人,安置率94.2%,自谋职业率89.2%。5265名退役士兵参加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省双拥模范城实现县(市)满堂红。我市已连续四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现正在奋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民政设施建设长足发展。完成了163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达15.78亿元,比“十五”投入增长2.8倍。总投资2.2亿元、总床位数1240张的市福利中心一期运营良好,二期已正常运营,三期工程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年内土建工程竣工。投资近3500万元的市紫琅医院综合门诊楼9月份正常运营,在此基础上筹建的市安康医院项目进展顺利,市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已经完成,预计10月份交付使用。总投资分别为9000万元、3500万元的天福园、烈士陵园已建成使用。中华慈善博物馆落户南通。县(市)区相继建成一批民政基础设施项目,全市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人本、便民利民的民政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今后民生工作打算
今后五年是我市建设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民政事业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将坚持把“为民”作为民政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作为推动民政事业发展主要力量,不断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的积极性;坚持完善政府、市场、社会的三方互动模式,着力推进民政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树立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理念,全面建立自然增长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统筹发展要求,更高标准提升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水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建设管理的相关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更好适应和服务基本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定位“人民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事业更加发展”的目标,更加突出改善民生,更加突出促进社会公平,更加突出参与社会管理,着力改革创新,持续领先,认真践行“民生投入多、贫富差距小、普惠范围大、社会活力强、文明程度高”的现代民政宗旨,推进民政事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南通做出突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树立现代民政理念,以构建与基本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民政框架体系为目标,努力打造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理念机制创新的“领先区”、优质公共服务的“品牌区”、人本科学管理的“样板区”、现代科技民政的“示范区”。
(三)工作举措
1、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城乡低保按自然增长机制要求提标,规范低保政策的实施。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其他保障制度的配套衔接联动,加大教育、住
房、就业、司法等方面的救助力度。扩大综合救助范围。逐步推行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城乡低保标准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针对低保边缘群体的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力争到“十二五”末救助面达到总人口的5%。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健全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关爱工程”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5%以上。规范救助流程。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推进家庭收入核定系统建设,强化动态管理,完善分类施保。提高医疗救助效率。有效保障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医保同步结算平台的顺利运行;通过资助确保困难群众全部参加城乡医疗保险;在实施住院救助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普通门诊和特殊门诊救助;科学制定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对救助对象住院救助的比例不低于当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偿后个人自付费用的60%,救助封顶线不低于城乡医疗保险补偿封顶标准的50%;扩大大病救助范围,对患有恶性肿瘤、尿毒症、白血病、器官移植、血友病等重大疾病进行救助。实施残疾人生活救助。落实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救助制度,确保所有符合救助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参照当地城乡低保标准全额发放生活救助金。对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200%以内的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中的残疾人,按照不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60%发放生活救助金。落实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性困难的低保边缘户积极实施临时救助。
2、进一步提升基层自治和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规范社区组织建设,理顺上级部门与社区的工作关系,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功能、社区基层组织的自治功能、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理清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管理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
等社区组织的工作职能及相互关系,全面推进基层社区管理的体制转型、功能转型和工作转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基层跨部门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市场提供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提升计划,社区(村)综合服务中心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街道(乡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总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县(市、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总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促进基层民主自治。重视基层民主参与制度保障工作,开展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到2015年全市100%的县(市)区达到省级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标准。搞好全市第四届居委会和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换届率达100%。建设社区信息化网络。市本级投入1000万元,四区按照终端数出资4000万元,各乡镇(街道)根据所辖社区数筹集1000万元,统一组织实施,建立集计算机网络、热线电话和单键呼叫为一体全市社区公共服务管理综合网络系统,实现全覆盖。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整合资源,成立乡镇(街道)民政服务中心(按每万人配备1名)、社区民政服务站(按每千人配备1人),加强对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加大社区建设的投入,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实行下派工作与下拨经费相统一,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3、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设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简化社会组织登记手续,扶持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建立2个以上社会组织“孵化器”;5年内全市社会组织“孵化器”不少于18个。力争5年内每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不少于6个,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不少于4
个。全市社区社会组织总数达一万家以上。发展重点领域社会组织。积极扶持发展会员过千、产值过亿、农民增收过千元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促进公益慈善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开展规范化评估,力争全市“十二五”末一A级以上社会组织100家以上,其中三A级以上社会组织50家以上。促进社会组织规范管理。以规范章程为核心,以完善规章制度为基础,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以等级评估为手段,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实行社会组织网上登记和年检,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执法,防范、打击非法组织和活动。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强化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招标等方式,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推进社会组织人员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劳动保障等制度,提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4、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民政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和制度框架,形成“政府主导推进、民间机构运作、公共财政购买服务、社工引领志愿者、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完善社工职业制度。大力培育专业社工机构,逐步建立以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长效机制,重点加大岗位开发力度,落实薪酬待遇,完善激励措施,形成以社工专业人才为引领、以社工从业人员为骨干、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社工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实务能力。拓宽社工专业服务领域。以岗位设置为突破口,逐步在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等领域开展专业社工服务
5、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促进社会福利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福利的投入,完善有关部门支持社会资本兴办福利机构的优惠政策,研究“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实施办法。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全面建立高龄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城乡一体化的老年人优待办法。进一步落实老年人进入公园、旅游景点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困境儿童福利水平。加强儿童福利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机构功能。各县(市)出台孤儿养育政策文件,提高儿童福利津贴标准。增加儿童福利项目,更好地解决孤残儿童的教育、就业、住房等问题。扩大儿童福利覆盖面,将手术康复计划由孤残儿童向贫困家庭儿童扩展。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扶持福利企业发展,推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集中就业。拓展残疾人康复救助福利项目,加强民政精神病人卫生项目建设。建立惠民殡葬政策。在全面建立本地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等群体免除基本火化费的殡葬救助制度的基础上,力争2011年南三市(区)建立向本地户口无丧葬补贴人员发放丧葬补贴制度;2012年,北三县(市)建立向本地户口无丧葬补贴人员发放丧葬补贴制度。逐步提高丧葬补贴标准。
6、进一步加速发展慈善和福彩事业。严格执行《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依法发展慈善事业。抓好福彩发行工作。培育发展慈善组织。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申请成立慈善组织,形成依托基层、分工协作的慈善组织体系。完善经常性社会捐赠网络。依法管理慈善活动。督促慈善组织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慈善组织评估制度,强化慈善活动的执法监察,规范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工作,提高社会公信力。建立健全慈善募捐许可制度,规范慈善募捐行为。营造慈善事业发展氛围。
全面推进中华慈善博物馆建设,开展慈善文化宣传研究,深化公民的慈善理念,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序开发慈善资源,规范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活动,“十二五”计划募集善款1.5亿元,支出善款不少于1.05亿元,组织好慈善系列活动,确保惠及困难人员15万人次以上。慈善基金总量达到6000万元以上,年募集善款3000万元以上。全面加强福彩发行工作。严格执行《彩票管理条例》,继续提高福彩发行量,筹集更多的公益金。“十二五”福彩销售60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6亿元。广泛开展福彩公益活动,提升品牌效应。
7、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政府主办的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以2015年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总数4%为目标,确保全市新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21300张。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市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17000张。要坚持较高工作质量成效为目标,建设街道(乡镇)建立综合型老年服务中心,城市社区普及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成比例达到100%以上,社区日间托老床位达到6000张以上。加快老年文化、教育、健身等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和管理系统。构建养老服务组织体系。积极构建民政部门主管、老龄部门协调、其它部门配合,企事业、社会组织广泛参与,高度协调的、高效运转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体系。创新养老服务运营模式。积极推进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养老机构运营模式,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社会服务组织为主体、志愿者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平台连接供应服务和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农村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养老专业队伍建设。进行职业技术资格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8、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能力。完善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重点抓好乡镇(街道)和村(居)应急预案的制订,加强综合性演练,制订市、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加强救灾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加快建立救灾应急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增强救灾应急社会动员能力。建设民政救灾应急队伍,完善军地协同救灾联动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救灾应急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健全救灾捐赠、志愿服务、灾后重建等联动机制。提高综合减灾能力。重点推进市、县两级综合减灾协调机构的建立,开展灾情会商、灾情评估、应急协调。继续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市创建20个以上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推广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推进救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设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加强救灾专用通讯交通等装备建设。全面推进应急避难(险)场所建设,建立一批“综合防灾避灾示范场所”。加强救灾物资储备项目建设,乡镇和村结合避灾场所建设增加储备功能。
9、进一步提高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努力提升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出台新的《南通市拥军优属工作若干规定》,把支持驻军完成军事任务作为新时期拥军重点,大力推进科技拥军和驻通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力争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六连冠”,五县(市)、三区全部达到省双拥模范城(县、区)标准。60%以上的乡镇(街道)和50%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达到市或县级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标准。签订“关爱革命功臣”第四轮帮扶协议。对南通籍现役军人和驻市区部队立功官兵发放立功奖励金并实行自然增长。认真落实随军家属就业和军人子女入学优惠政策,对未安置的随军家属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实行自然增长,对申请自谋职
业的随军家属发放自谋职业安置补偿金并实行自然增长。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逐步实行全市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实现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依托城乡医疗救助结算平台,建立和实行医疗保障和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从重点保障住院、大病逐步向门诊延伸,逐步提高住院、大病费用报销比例,力争诊疗费报销90%以上。优抚对象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后,抗日战争的老复员军人(含烈属)基本医疗报销比例参照残疾军人1-6级保障标准,解放战争和建国后复员军人报销比例不低于80%,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和参战涉核人员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大幅度提高老复员军人的生活待遇。提高优抚事业单位服务建设水平。光荣院(室)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全面完成“慰烈工程”,全市4000多个散葬烈士墓得到集中安葬和重新修缮。加强县(市)烈士纪念馆建设。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完善“扶持就业、重点安置、经济补偿、城乡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机制,建立自谋职业补助金增长机制。将农村退役士兵纳入补助安置范围,逐步实现退役士兵安置城乡一体化;崇川、港闸、开发区2011年统一自谋职业补助金标准,其余县(市)区“十二五”到位。积极探索实施退役士兵网络招聘新方略,力求民政部门推介就业率达到50%以上。组织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完善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承训学校的年检制度、退役士兵学员的保障制度和督促检查的巡视制度。退役士兵参训率95%以上。探索建立学员培训期间计算连续工龄、社会保险、参加意外伤害保险等方面保障制度。做好军休人员接收安置、服务管理工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每年都要推进财政预算,推进军休所硬件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军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做好退役伤病残军人的接收安置工作。
10、进一步提高专项事务管理水平。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重点解决编制、设施等问题,提升婚姻登记单位建设水平。完善婚姻登记机关政务公开制度,公示自愿选择服务收费项目、价格,禁止搭车收费。以便民为原则,优化婚姻登记流程、规范工作程序。创新服务项目,满足多层次服务需求。加强婚姻登记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登记员队伍。加强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加强救助网络、救助管理队伍、救助管理制度的建设,2011年,全市各地均建立救助管理站,50%救助管理机构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2014年,全市救助管理机构均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流浪老人、儿童、无民事行为能力等人员的救助保护政策措施,维护其合法权益。加强收养登记工作。建立国家供养、个人收养、家庭寄养等多样化机制,实现收养登记要件、材料出证、信息资料收集储存微机化管理,收养登记合格率100%。深化殡葬改革。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殡葬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殡葬设施布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破除丧葬旧俗,推进文明办丧。全面建立公益性骨灰堂,提高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宣传绿色殡葬理念,引导推行骨灰多样化处理。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违法经营现象。强化殡葬行业内部管理,拓展服务领域,积极争创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科学调整行政区划。按照300万人口大城市、30万人口县城和沿海开发的重点镇协调发展的规划,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格局,努力形成市、县(市)区和乡镇布局合理、梯度有序的行政区划体系。提高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全市标准地名标志城乡全覆盖。全面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建立地名信息查询系统,全市设置100个地名查询触摸屏,完成市区1000平方公里、县(市)区完成三维地图制作,全市地名网站实行联网,加强地名文化研究和地名管
理。
11、进一步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建设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本化”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婚姻、殡葬、养老、优抚安置、防灾减灾、社区服务、社会救助及孤残儿童养育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每年,各县(市)、通州区安排3-5个,力争3-5年时间,在全市形成总量适度、分布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加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每个社区不少于400平方米的标准,保障社区工作和服务用房,尚未达标的社区,由当地政府通过新建、购买、租借、置换、改造等方式,在两年内予以解决。积极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3公里管理服务圈。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按照“面向基层、完善功能、整合优先、填平补齐、规范建设、形成网络”的原则,统筹城乡社区发展,推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有效提升全市社区服务整体水平。推进养老助老服务设施建设。各县(市)区分别建有1所较大规模、功能设施齐全、具有示范性的社会福利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集老年文化、教育、健身、服务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老年服务和活动中心,街道(乡镇)、社区(村)建有老年活动、聊天和健身场所。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组织实施农村敬老院“关爱工程”建设,计划对100所农村敬老院进行改扩建,总投资约3亿元,计划建设床位16000张。到2015年底,全市各街道(乡镇)建有集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和文化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各县(市)区建立一所省级示范性居家养
老服务中心并承担本区域内居家养老服务指导工作。加强救灾救助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应急避难(险)场所建设,全市创建30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整合各相关部门和有关专业机构现有资源,推进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等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市、县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同时推进生活类应急救助物资协议储备,形成较为完善的救助物资储备网络。积极实施民政信息工程建设。以民政信息化整体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为重点,加强对各类民政业务信息平台的有机整合,研究开发含综合业务平台、协同办公平台、内控监察平台在内的民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三年内实现市、县(区)、镇(乡)三级联网,实现“数字民政”目标。积极开发居民家庭收入核对信息系统,搭建跨部门的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电子比对平台。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社区的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积极推进社区内部管理电子化。持续加强民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国内唯
一、世界一流的目标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华慈善博物馆,精心打造中外慈善文化交流平台和海内外慈善事业互动基地;建设中型应急救灾物资库,提升灾害救助能力;实施公墓异地扩建工程,以打造“4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立足 “无竖碑化”墓园建设,突出人文理念,构建生态公园;实施儿童福利院改扩建工程。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更好满足儿童康复、教育、生活等方面需要;建设福彩服务中心。力争2011年开工建设,2013年投入使用,更好提升福利彩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功能。
第四篇:专题七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百姓幸福感
专题九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百姓幸福感
【专题聚焦】改善民生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温家宝在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说明我们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改善民生的政策和举措,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扩大就业,促进教育公平,调控住房价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医疗卫生改革等,随着民生的改善,百姓幸福感在普遍提升。近几年高考命题都把民生问题作为重大热点来考查,2013年高考理应同样给予高度关注。从经济生活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劳动与就业,分配制度,财政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等知识,从政治生活主要涉及国家性质,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等,从哲学与生活角度涉及诸多方面,则要具体材料进行分析。
【热点扫描】
材料
一、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胡锦涛指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
二、7月13日至15日,温家宝在成都主持召开豫、湘、桂、川、陕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要加快教育、科技、文化改革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人民收入;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素质,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
材料
三、7月17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为此,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着力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材料
四、9月7日,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胡锦涛在贺信中指出,我国已经全面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温家宝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最重要的领域,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材料
五、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材料
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全国100多城市提出要建设“幸福城市”,“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今年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相较于去年高出了0.4个百分点。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显示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近日公布,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青岛市以总分95.08的成绩稳居首位,长春市以总分92.48的成绩位居榜单第5位,连续五年被评选为“最具幸福感城市”。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重视人才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依法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5.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国家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有利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素质。6.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
7.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8.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9.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10.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我国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社会保障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主要体现注重公平的原则。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人才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2.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人民收入,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1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百姓幸福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国家采取扩大就业、加快发展中等职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改善民生,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政府扩大就业、加快发展中等职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体现了这一宗旨和基本原则。
3.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我国政府扩大就业、加快发展中等职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体现了政府的职能。4.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领导核心。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民生,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人才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角度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快发展中等职教,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体现了教育的特定功能。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快发展中等职教,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幸福感的获得首先来自于物质生活的富足,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精神和情感的追求。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政府扩大就业、加快发展中等职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国政府扩大就业、加快发展中等职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必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升百姓幸福感。
4.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既尊重了市场经济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5.联系的观点。改善民生需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做好加快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6.发展的观点。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需要从各方面努力。加快发展中等职教,促进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7.全面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8.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党和政府提出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9.主要矛盾原理要求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高度重视并妥善做好民生工作,突出抓好就业工作。10.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联手解读】
一、经济生活 1.7月13日至15日,温家宝在成都主持召开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当前要特别重视抓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分析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意义。
(1)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2)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利于保障收入来源,促进消费,有利于推动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3)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利于引导社会形成重视教育的氛围,推动社会教育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4)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利于为企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源,推动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1)从国家与社会发展角度看,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从个人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3.温家宝在成都主持召开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改善民生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分析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兼并和破产的过程中会出现职工的下岗失业,为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稳定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要求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需要。(4)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要求。4.温家宝在成都主持召开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人民收入。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怎样增加人民收入。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障。(4)坚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分配的调节,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6)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政治生活
1.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理应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我国的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体现和保证。(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其宗旨和工作原则的要求。(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党的性质、宗旨及执政理念的要求。
2.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高度重视并妥善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抓好就业工作。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这样做的依据。
(1)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抓好就业工作,有利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3)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抓好就业工作,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基本原则的要求。(4)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抓好就业工作是政府履行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体现。
3.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什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收入分配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2)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是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违背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逐步解决分配不公问题。(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理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切实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文化生活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作为求职者,该怎样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1)求职者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2)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工作责任心。(3)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家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因。
(1)教育是人类特有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培育与文化的传承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文化是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它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4)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生活与哲学
1.7月17日,温家宝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强调,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运用哲学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的实际,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把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2)坚持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使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既要探挖潜力,又要搞好配套服务。(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就业人员要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以便顺利实现再就业。
2.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温家宝强调,我国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原因。(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就业的长期艰巨性决定了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就业,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3.温家宝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现了这一哲理。(4)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专题模拟】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温家宝指出,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B.坚持联系的观点 C.坚持重点论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我国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实现上述目标就要()①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推动扩大就业的是()
①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③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④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根据右边漫画回答4—5题。
4.从漫画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我国新增需要就业劳动力总量比较大
B.大学生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C.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D.劳动者的就业观念落后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以下是给大学毕业提出的几点就业建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决定选择何种职 业
B.根据个人技能、素质,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C.社会有分工,职业有高低,要慎重考虑 D.就业形式多样化,可以随机选择职业
6.针对当前收入悬殊和分配不公的现象,国家应()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加强宏观调控在资源配 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顿分配秩序 ④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条件总体上 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看病难”“看 病贵”的问题,这体现出()A.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主次矛盾的关系
C.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右边漫画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看问题要全面
D.幸福感属于个人主观感受
9.10月12日,全国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老有所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政府重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因为()①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②它是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③它具有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它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月7日,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胡锦涛在贺信中指出,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0—11题。
10.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政府积极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D.依法执政的职能
11.之所以要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决定的
12.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多城市提出要建设“幸福城市”,“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幸福”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是因为()①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好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职能,为人民创造更好幸福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有利于政府转变其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④政府依法执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78%的大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西部就业;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材料二:2012年7月17日,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时指出: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保持较高初次就业率,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支持和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2012年11月,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了“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长春市以总分92.48的成绩位居榜单第5位,连续五年被评选为“最具幸福感城市”。长春民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长春再次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对于老百姓来说并不意外,而普通市民也切身感到了这种幸福感。“长春市2012年民生行动计划中包括就业增收工程、社保提升工程、“大救助”工程、文化繁荣工程、教育惠民工程、交通顺畅工程、医疗保障工程、扶残助残工程、公共环境改善工程、安全保障工程等民生行动,实实在在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1)运用有关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在增强百姓幸福中所肩负责任。
材料
二、“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政府不能决定幸福程度,但能够创造环境。如何让人民生活幸福起来,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杭州则力争最具幸福感城市,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大多数公共文化场所已陆续免费开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认为,长春连续多年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与近些年来政府部门出台的教育、医疗、社保、社会治安等多项相关惠民政策有关。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提出几条增强百姓幸福感的建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坚持了重点论,其余不符合题干要求。
2.A ④本身不属于就业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3.D 上述措施都有利于扩大就业,均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
4.A B和C不是主要原因,劳动者的就业观念落后属于主观原因,故选A。
5.B A中的“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决定”、C中的“职业有高低”、D中的“可以随 机选择”等表述均错误。
6.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排除③,其余均为国家解决分配不公的措施。7.C 人民群众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条件总体有改善,但也存在问题,这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清了主流和支流,故选C项。
8.A 漫画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C政府重视养老保险问题,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的表现,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要求,政府不是法律的制定者,排除②,故选C项。
10.C 发展教育事业属于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A、B不符合,D项错误。11.B 从题干可以看出,C、D属于政治生活知识,不符合题意,A没有体现,故选B。12.A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故④错误,选A。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②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完全适应;③动力市场不完善,信息不畅通;④有些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2)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大学生就业。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把自己的理想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④不断提高个人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14.【答案】(1)①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要通过加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百姓实现幸福创造条件。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为了提升人民幸福,政府要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动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③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为了增强百姓幸福,政府要通过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④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为了提升老百姓幸福,政府要加强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重视扩大就业,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2)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社会生产力。②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渠道,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③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增加百姓收入,促进分配公平。④加大财政在公共设施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方面的投入。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调控房价,稳定物价,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⑥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五篇:中考思想品德 时政热点专题十三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专题十三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2年8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目的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
材料二:2012年10月12日,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实现“老有所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材料三:2012年5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玲通过了《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6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全文发布这一纲要。纲要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基本保障,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四:2012年10月8日,财政部网站报道,为支持各地做好2012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央财政近日追加下达2012年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50亿元。截止目前,中央财政已索计下达2012年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987亿元。【设问角度提示】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少于三个角度)答: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好地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才能引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等等。
2.近年来。党和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出台许多有效的政策措施。做出许多实事、好事。请列举事例加以说明。(不少于三件事)答: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老少边穷地区实施扶贫帮困和“阳光行动”;②实施义务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颁布《义务教育法》、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校车工程等,给青少年带来温暖:③建立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城乡老年居民补助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给人民带来幸福;④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⑤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重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等等。3.你认为当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有哪些?(至少三个问题)答:①食品药品安全问题;②房屋拆迁补助问题:③农民工子女异地中考、高考问题;④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问题;⑤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等等。【热点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右边漫画中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做法理解有误的是()1
A.能彻底消除城乡差距
B.有利于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C.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D.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公布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把大病医保纳入全民医保范围,建立大病保险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及正常运行能够()①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②使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③使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④解决大病患者特殊困难和后顾之忧,保障其生命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3.截止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2012年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987亿元。这一举措()①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③休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⑤说明政府努力改善民生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4.九年级学生晓军在对十八大报告进行专题学习中看到如下材料。请你认真阅读该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结合材料,请你说说当前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哪些?
(3)请你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角度为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5.材料一: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材料二:人民网2012年11月28日报道,成都网友abcd zs给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留言,反映在二环路北有条断头路,近万人出行非常不便。网友说.该路段上有约400米的土路,附近近万名居民只能通过小区间的土路去买菜、就医、购物、上学,下雨天道路非常泥泞,摔倒、绊倒时有发生,而且汽车不能通行。希望市委督促成华区尽快修通道路.为市民出行创造良好条件。对此,黄新初书记迅速指示成华区解决此事。成华区交通和市政局迅速拟定整治方案,并已开工处置。该网友对处理情况表示满意。
材料三: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时事回眸】(1)请列举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两项措 施。
【畅所欲言】(2)请你就成都市重视民意、关注民生的做法谈谈感想。
【见仁见智】(3)如果你对民生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你会通过哪些途径表达出来?(请说出两种)
【出谋划策】(4)请你围绕“提升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主题向市民发出倡议。(写出倡议要点)
【热点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1.A 2.D 3.C.
二、4.(1)例答: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农民工子女异地中考、高考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悬殊问题;等等。(2)例答:①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科学发展,为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供物质保证;②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文化: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④生态:加强空气监测,治理污染,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⑤社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人民群众在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方面无后顾之忧。
5.(1)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金标准;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等等。(2)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3)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电话、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以及通过媒体监督等。(4)①要增强主人翁意识,通过参与志愿者行动,关注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投身社会建设。②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③懂礼貌,讲礼仪,讲诚信,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④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邻里和睦,互相帮助。⑤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讲究卫生,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