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估crm五个要素的17个评估标准
评估crm五个要素的17个评估标准
让我问你一个问题: “你是否具有一个CRM评估方法或者完整的度量标准去判断你CRM项目的好坏?”
不要吃惊,大部分答案都是“不”。尽管这听起来毫不合理,因为你已在客户关系管理项目上花费了大量资源(金钱和人力)。客户、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客户、客户体验管理,无论你怎么来称呼它,如今CRM对全球所有企业来说都很关键。
下一个问题是,你可能利用一个CRM评估方法来进行评估吗?
找一个万能解决方案来定义CRM标准的确是很困难,但是利用一个相对的度量标准来指导进行CRM评估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与读者分享CRMBodyCheck的17个评估标准以及如何运用CRMBodyCheck去评估中国CRM最佳实施的企业。同时,也揭示一些有趣的定性和定量的发现,来观察CRM在中国发展的成熟度情况。
客户关系管理成功要素
错误的实施顺序
客户关系管理的成功和失败取决于多种原因,“实施顺序”是其中最关键和最基本的原因之一。
从技术领域开始(也就是你首先购买或安装软件),在此基础上设计流程,然后招募员工去执行,接着制定策略。到最后才发现你根本不够了解客户,你从未想到客户策略。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导致了过去超过70%的CRM项目失败率。
正确的实施顺序
以CRMBodyCheck作为参考架构,思考逻辑就会大大不同。
从理解你的客户开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阐明你的客户策略,而这也将大大支持你的CRM策略。然后招募你所需要的员工,培训、激励和保持员工以符合公司的总体策略。再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下,设计合理并实用的流程。最后选择合适的软件或工具进行技术支持,以确保能够实现以上需求。
正确的实施顺序是成功CRM的基础。
成功客户关系管理的五大关键要素
我们认为,成功客户关系管理的五大关键要素为客户、策略、人员、流程和技术。
这五个关键要素都有不同成熟度,以下是每个要素成熟度的基本介绍。
客户成熟度
你知道你的客户,他们是谁,他们在这里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买,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如何让他们购买更多,他们有多满意,并可在不同的系统(销售、营销、实施、服务)间拥有独特的客户识别工具。
策略成熟度
你们的策略与公司的使命(为什么存在)、价值(指导原则)和远景(清晰的方向)相一致。你们执行策略时有明确的目标和可量化的绩效标准。
人员成熟度
你们的员工有很强的工作安全感、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工作满意、拥有所需的职业技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以及与策略相适应的的奖励和评估方法。
流程成熟度
你们的客户流程是稳定并广泛应用可重复的、详细定义并归类的、可管理的、并可通过引入高级技术来持续改进和优化流程。
系统成熟度
销售、营销、执行、服务和后勤系统通过共有界面得到完善整合,所有相关部门共享数据信息。
CRMBodyCheck—由GCCRM二十四位全球咨询顾问集思广益,共同开发的CRM评估方法,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评估标准,它不仅仅基于技术,而且包括了客户、策略、人员和流程。事实上,自2002年以来,该评估工具已作为中国最佳CRM实施评选活动的评估标准。
五个要素的17个评估标准
CRMBodyCheck提出所有客户关系管理的五个关键要素,它们是客户、策略、人员、流程和技术。
LIVE客户
忠诚度 详细定义了交易型忠诚(新进购买、购买频率、客户份额、交易时间)、情感型忠诚(推荐你、将你视为标准、支付额外费用、优化你的产品)和所有客户接触点的满意度,并能对其进行评估。
智能 详细定义客户需求的数据、他们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何时、何地及如何可以获取。客户资料得到最大程度精确、完整、最新、充足的管理。
价值 用客户收入(向上购买、交叉购买、推荐他人购买)、客户资料(客户统计或行业代码)、客户利润率和客户生命期价值来对其进行评估。
体验 设计最理想的客户体验——通过超越客户最重视的客户接触点的期望,使客户满意度最大化,但必须与公司期望的品牌价值保持一致。
VSOP策略
远景 CRM远景必须与公司的使命和价值相一致,同时对所有存在利益关系的人都极具吸引力,它是简明的、可证实的、可行的和激励人心的。你的客户和潜在客户都能建立对你公司的看法。
策略 CRM策略应该以更了解客户的需求和价值为目标,从而改变客户行为、优化客户关系并创造更多收入、利润和忠诚度。只有通过“客户之眼”来检验客户互动才有意义。
目标与绩效 拥有清晰的客户关系管理目标和绩效标准,可以量化并评估客户忠诚度、客户价值和客户流程效率,确保与远景和策略相一致。
CEO人员
变革管理 应当拥有适当的变革管理来处理人员——从阻力管理到构造激励和奖励机制,还有包括危机管理在内的各种组织和结构变革。其最终目的是将客户导向与思想从策略或远景层面植根到企业文化(价值)层面。
员工支持 员工应当接受适当的软件/系统、技能和理念的培训。CRM的远景和策略必须清晰的与所有员工进行全面的沟通,再加上适当的奖励和绩效评估系统。
组织结构 有效的企业结构使不同的部门在服务客户时就像一个紧密的团队,拥有共同的语言、目标,而他们的绩效是通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客户价值和客户流程效率来进行评估和奖励的。
IPO流程
信息流 整个客户流程周期的客户信息流——从购买/消费前(营销)到购买/消费时(销售和执行)和购买/消费后(服务)是以客户为导向、内部相互联系并得到充分整合的。
流程设计 和信息流一样,整个客户流程周期的客户流程流——从购买/消费前(营销)到购买/消费时(销售和执行)和购买/消费后(服务)也是以客户为导向、内部相互联系并得到充分整合的。
内部协调 流程规划(功能需求)是与客户关系管理的远景、策略和目标相结合,通过业务需求、技术需求来制定的。
RISE技术
需求制定 技术需求是基于功能(流程)和业务需求的,并与客户关系管理的远景、策略和目标相结合。
整合和兼容 客户系统(营销、销售、执行和服务)与其他销售和后勤系统充分整合兼容。所有相关部门可实时通过共有界面360度观察客户。
厂商选择 与厂商或内部的IT小组充分沟通技术需求,有适当的协商、厂商相关客户检查、试运行和来自终端用户和客户方面的评估。
评估 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效率和效果方面的评估,应当有量(总支出、时间、投资回报)和质(用户接受度、解决问题能力、其他直接和间接利益)等评估方法。
中国最佳实施
正如上文指出,自从2002年以来,CRMBodyCheck已作为中国最佳CRM实施评选活动的评估标准。然而,我们也并不认为所有度量标准都是同等重要的。当运用CRMBodyCheck作为中国最佳CRM实施的评选标准时,将会根据GCCRM的24位全球顾问的意见分别给17个度量标准分配合适的权重。
权衡策略
基于GCCRM的24位全球顾问的综合意见,客户部分权重最高,所占比例为31%,策略和人员并列第二,都为22%,而流程占15%,技术占11%。
就单个度量标准来说,员工支持以8.40%的比例位列第一,客户体验、客户价值和变革管理分别以8.22%, 8.09%和8.08%紧随其后。而这四个度量标准都集中于“客户”和“人员”部分。相对来说,最不重要的标准为评估、厂商选择、整合和兼容以及需求规划,而这些标准都属于“技术”部分。
定量发现
这些发现对了解和评估中国不同企业CRM发展的态势和成熟度提出了有价值的考虑。我们并对最佳CRM实施的获奖企业做出了差距分析。
对比介于两组数据——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和中国的本土企业。跨国公司定义为在中国有业务的外资公司,而中国本土企业包括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
跨国公司(MNCs)
在跨国公司一组数据中,他们在“客户”,“策略”和“人员”部分做的比较好,而“流程”和“技术”部分则相对较差。得分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远景”(81.0),“客户忠诚度”(79.4)和“客户智能”(77.6)。得分最差的后三位为“厂商选择”(69.4),“厂商评估”(70.2)和“整合与兼容”(70.2)。
本土公司(Locals)
在本土企业一组中,他们在“客户”和“策略”部分做的比较好,而在“人员”和“技术”部分则相对较差。得分最高的前三位是“客户智能”(75.0),“客户忠诚度”(74.0)和“策略”(72.0)。得分最低的后三位是“厂商选择”(63.7),“厂商评估”(64.3)和“整合与兼容”(65.7)。
比较跨国公司vs本土公司
总体来说,在17个评估标准中(纯以分数计算),跨国公司要比本土公司表现好。虽然跨国公司的所有17个评估标准都比本土公司好,但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因标准不同而异。
差距最大的前五名标准出现在“远景”、“员工支持”、“变革管理”、“客户体验”和 “目标与绩效”,都属于“客户”、“策略”和“人员”部分。而差距最小幅度的标准在“流程”和“技术”部分(除了“企业结构”和“客户智能”以外),具体数据下图所示:
“远景”(-10.3);
“员工支持”(-7.7);
“变革管理”(-7.4);
“客户体验”(-7.1);
“目标与绩效”(-7.1)
定性洞察
中国现在离全球CRM标准还很远,特别是那些中国本土企业。我们特别强调三个远远落后但很关键的领域,它们是“数据管理”,“品牌管理”和“变革管理”。
数据管理
中国的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中国企业也有必要将他们的客户分割成上面的ABCD象限(“LV象限及其执行”详细资料见GCCRM.com),以定义最佳客户,从而区别对待客户。然而这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一家银行,用四亿个储蓄账户获得了一亿个客户,也就是平均每个客户拥有四个储蓄账户,银行不得不花费很多年时间去清除重复数据或者进行分割,更不用说数据发掘和商务智能。
对另一家本土大型汽车制造商来说,不得不以每单一客户数据60美元的价格去购买完整的客户数据,据说她拥有超过20万的客户,单在购买数据上,她就得花费1200万美元。她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可能和另一全球汽车巨头建立合资公司,所以需要数据整合。很明显,中国企业需要加强数据管理进行客户分割。
品牌管理
很多中国企业仍把重心放在价格战上,而价格战却往往导致低客户体验,因而使客户贬值。在中国值得信任的品牌仍然以外国品牌为主,中国企业在创立品牌方面通过不断完善的客户体验来做出突破。
变革管理
自从1979年经济改革后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全球化趋势的压力需要更快速的发展。WTO为国际贸易打开了大门,而随之而来的还有更激烈的竞争。中国不能仅依赖其作为全球低成本制造中心的竞争优势,而更需要了解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并努力争取做到这一点。宣传口号在残酷的现实之前不起任何作用。
尽管如此,大部分情况是以客户为中心仍然是“蛋糕上的樱桃”,或者仅仅是公司的口号而已。为了使它运转良好,不仅需要“策略”层面(部门或公司主管的支持),或“远景”层面(公司首脑的支持),而且还需要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变革流程。这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文化兴建过程,而不仅是工作坊式的项目或培训。
简单来说,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需根植入公司的DNA,比如“价值” 变成公司文化层次的一部分,中国企业需要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变革管理。
中国CRM最佳实施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但如果有合适的量化标准,那么进步和发展都可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度量和标准化。一旦瞄准了正确的方向,快速的追赶和改善是值得期望的。
第二篇:园区项目评估要素
园区项目评估要素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推动先进产业集聚,确保有限资源向重点、优势项目集中,结合基地实际,完善园区项目评估工作十分重要。
项目准入条件
拟进入的工业投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准入条件:
1、准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最新的产业导向政策和产业布局要求,并符合该区块重点发展的产业导向(详见附件一),项目技术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2、准入项目必须符合生态功能区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要求;采用设备、生产工艺、技术和能源消耗要达到或接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3、准入项目投资强度必须在规定标准的基础上再分别提高10%;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可一事一议。-3-
4、准入项目达到以上三款准入条件的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准入:⑴上市企业或上市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正式受理的拟上市企业投资的项目;⑵国内外500强企业、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项目; 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列入省重点、“双千”工程、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和省级以上的技改项目,或拥有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5、准入项目必须通过项目评审组的审查评估。
准入评估机制
(一)评估主体进驻该区块项目由管委会委托专家咨询委员会会同区经发局、科技局等部门组织省、市专家对引进项目进行评估。
(二)评估原则
1、产业导向原则。立足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按照产业定位要求,严把项目选址和产业准入关。
2、集约用地原则。立足土地综合利用水平,按照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要求,核定用地规模。
3、项目集聚原则。实行新建工业项目逐步进入先进制造业基地,改建或扩
建工业项目鼓励通过迁建方式进入先进制造业基地,限制区外企业改建或扩建。
4、环境保护原则。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
清洁生产,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管理。
5、节约能源原则。有效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长远发展。
(三)评估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及市有关部门要求,结合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导向,对拟引进工业项目的产业能级、能耗水平、环境影响、产业用地、投资强度、工艺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1、经济指标。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实力、资金来源落实情况及信用情况;项目产品方案、投资规模、生产能力的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状况(亩均投入和产出等)。
2、建设条件。项目选址是否合理;项目用地农转用指标落实情况、征地完成情况、用地交付情况等;供电、供水、排污、交通运输等必要的建设条件和其他外部协作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3、集约用地。项目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是否超过《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10%以上。
4、技术水平。项目的工艺技术、设备选型、设计方案和产品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技术条产业关联度对引导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带动能力;产品市场前景,产品进入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5、建设计划。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情况;项目实施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制定情况,是否有详细的资金到位、进度和竣工计划。
6、环境保护。项目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否低于行业标准;主要污染治理设施投资计划情况,环保工艺采用计划情况。
7、社会效益。对项目单位用地就业吸纳率及全员人均收入和基础设施配套、社会事业(指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影响等进行评估。
(四)评估程序与方法
由拟投资者管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项目准入评价申请表》及可研报告文本;委托专家咨询委员会根据投资者申请报告和材料召开项目评估会议,对拟进入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按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项目评估评分
标准(见附件三),逐项进行评估审定;评估结果由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会议纪要形式发文公布,并附评估专家小组的意见及评分分值。此外对用地规模大,且系整体性的,但因供地指标一时难以满足,而采用分阶段、分项报批实施的项目,评估时按项目整体性情况予以评估。但项目单位必须分别提供项目整体性情况和分项目情况。
五、评价成果运用与政策支持
经评估通过的评估结果既作为项目单位参与供地招拍挂出让方式的前置条件,也可作为服务联系单,相关职能部门在审批时可作参考,必要时可直接进入“绿色通道”。
第三篇:关键评估要素解析
佳木斯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关键评估要素解析及需要提供的材料
一、领导作用
原一级指标“办学指导思想”改为领导作用,增加“校园稳定”一项关键评估要素。突出领导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和重视程度,强化内涵建设和培养特色。主要看领导决策中的作用,怎样作出决策,实施怎么样,效果如何。
重点考察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强调5点:
1、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
2、健全有力的制度保障,执行情况良好。
3、教学直接投入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大。
4、重视与区域社会及产业的合作育人。
5、校园环境建设对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影响。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
⑴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科研处负责)⑵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科研处负责)⑶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教务处负责)⑷学校在校生统计一览表及佐证;(学工处、各系负责)⑸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及专业设置相关材料;(教务处、各系)
⑹学校近两年经费收支预决算表;(财务处)
⑺学校近两年教学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比例统计表及佐证;(财务处)
⑻学校校企合作企业统计表及校企合作协议等佐证材料;(就业处、各系)
⑼学校教改试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情况材料;(教务处、各系)
⑽学校领导听课情况统计及记录本;(教务处、督导室、质控办)
⑾校园文化展现。(宣传部、学工处、各系)
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两个关键评估要素,既要考察数量,也要考察质量。重点考察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机制、支持政策及运行效果。
专任教师从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两个方面考核,基础课教师强调学历和职称的提高;专业课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强调双师素质,实践锻炼。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超过2个月;专业带头人强调社会影响力、专业建设力、社会资源整合力。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应该达到90%,一般院校80%。
兼职教师: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
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应达到50%,省级40%,一般院校30%),并注重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培训。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
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组织人事处)
⑵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汇编(教师学历提升、理论培养、实践锻炼、双师管理、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管理等);(组织人事处)
⑶教师管理制度的运行材料;(教务处、组织人事处)⑷专业课教师实践锻炼情况统计分析汇总表及相应的佐证材料;(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各系)
⑸兼职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任务统计表;(教务处)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统计表及相应的佐证材料;(教务处)
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支出情况统计表;(组织人事处、财务处)
⑻学校兼职教师聘任情况统计表及协议;(组织人事处)⑼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组织人事处)⑽双师结构教师情况统计表;(组织人事处)⑾教师科研与教研情况、社会服务情况统计表。(教务处、科研处、各系)
三、课程建设
由原来的二级指标提升为一级指标,突出了课程建设内
容。重点考察课程模式、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
课程内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重点考察课程模式改革。
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主讲教师: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
教学资料:选用优秀新版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和实训教材;教辅资料充足,手段先进。
通过说课和查阅资料、深度访谈来进行考察。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
⑴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教务处、各系)
⑵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管理制度汇编及运行材料;(教务处、各系)
⑶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教务处)
⑷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情况统计表及相应的佐证材料;(教务处、各系)
⑸学校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相关材料;(教务处、各系)
⑹学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情境建设情况统计表及佐证;(教务处、各系)
⑺学校多媒体教室及使用多媒体授课课程情况统计;(教务处、各系)
⑻学校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情况统计表及相应的佐证材料;(教务处、各系)
⑼有专业背景的校内基础课程教师情况统计表及佐证;(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各系)
(10)学校课程建设立项及成果获取情况统计表及佐证。(科研处)
四、实践教学
由二级指标提升为一级指标,突出了实践教学。
学生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覆盖率高,平均不少于半年。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考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专
项经费保障,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双证书获取: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考察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和高级证书获取率。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
⑴学校实践教学方面的制度汇编及运行的佐证材料;(教务处、各系)
⑵学校各专业实践教学时间分配统计表;(教务处、各系)
⑶学校各专业顶岗实习时间统计表;(就业处、各系)⑷学校校外实习基地情况统计表及运行管理材料;(就业处、各系)
⑸学校校内实习基地统计表及运行管理材料;(项目办、各系)
⑹实践教学人员分类统计表及佐证;(项目办、各系)⑺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情况统计表;(项目办、各系)
⑻学校与企业合作情况统计表及佐证;(就业处、各系)⑼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使用情况统计表及相应的分析材料;(项目办、财务处、各系)
⑽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统计表及佐证,各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获取情况统计表及佐证;(实训鉴定处、各
系)
⑾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性材料。(教务处、各系)
五、特色专业建设
原一级指标“特色创新”改为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目标与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及成效、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管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效果、专业特色定位与凝炼。
学校应建立专业建设体系:包括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等。专业建设要有经费保证。
要建好专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
主要通过专业剖析、深度访谈、查阅资料来进行。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
⑴学校专业建设管理制度汇编;(教务处、各系)⑵人才培养方案汇编及专业设置、人才需求与就业岗位跟踪调研等材料;(教务处、就业处、各系)
⑶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教务处、各系)
⑷特色专业在校生数及年招生规模的变化情况、计划完成情况;(招生办、各系)
⑸各专业合作企业基本情况及佐证;(就业处、各系)⑹专业教学团队基本情况及佐证;(教务处、各系)
⑺特色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情况及佐证;(就业处、各系)
⑻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及佐证;(教务处、各系)⑼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及佐证;(教务处、各系)⑽特色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获取情况及佐证;(实训鉴定处、各系)
⑾特色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及佐证;(就业处、各系)⑿特色专业经费使用情况及佐证;(财务处、各系)⒀特色专业改革成效材料;(教务处、各系)⒁特色专业社会服务材料;(教务处、各系)⒂特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参加技能竞赛情况;(就业处、教务处、各系)
⒃ 专业特色佐证材料。(教务处、各系)
六、教学管理
主要包括管理规范、学生管理和质量监控三项内容。
管理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教学运行平衡有序。
学生管理:管理队伍结构合理,制度健全,校园文化良好。
质量监控: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完善、机制运行与效果良好。
考察重点:
(1)主要看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质量与水平,管理队伍建设状况。
(2)教学制度与运行管理,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专职督导、专职教学研究人员等。
(3)教研室建设与教研活动制度的建立与执行。(4)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干部、相关部门对教学管理制度的了解、评价与执行情况。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
⑴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汇编;(教务处、学工处)
⑵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运行的过程性材料;(教务处)⑶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统计表;(教务处、督导室、学工处)
⑷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的经验性材料;(教务处、督导室、质控办)
⑸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质控办)⑹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研究情况(立项、成果获奖);(科研处)
⑺学校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性材料;(教务处)⑻教研室教研活动制度及教研活动的情况;(教务处、各系)
⑼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活动材料;(宣传部、学工处)
⑽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行情况。(质控办)
七、社会评价
主要包括生源、就业和社会服务三项关键要素。
生源:第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高。
就业: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学生薪资高。
社会服务:学校对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等效果良好,社会回报高。
考察准备的参考材料:
⑴近2年学校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情况(总体与各专业);(招生办)
⑵近2年学校新生报到情况(总体与各专业);(招生办)⑶近3年学校录取平均分数、最高分数、最低分数;(招生办)
⑷近3年学生一次就业率和年底就业率情况(总体与各专业);(就业处、各系)
(5)毕业生薪资收入情况统计表;(就业处、各系)⑹学校开展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情况;()⑺社会捐赠学校仪器设备情况;(财务处)
⑻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收入情况及佐证;(财务处、各系)⑼学校办学特色与社会声誉材料(宣传部)。
院领导:
1、区域经济(或企业、行业)发展对我院所设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需要情况。
2、学院办学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学院发展建设的规划,您对目标实现可能性作怎样的估计?依据是什么?
3、学院对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哪些具体决策,效果如何?
4、学院在经费收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方面的情况。学院是怎样分配资源(经费、教职工、场地设施、人员引进聘用、奖励、奖助学金)?
5、学院近年来的改革措施及效果,学院领导对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下一步工作思路。
6、学院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情况,中层干部精神面貌状况,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状况。
7、学院发展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8、结合您的分工,谈谈您所主管的工作或部门的现实情况,你认为重点应抓好哪几项工作,优先顺序如何?目前的成效如何?下一步工作思路。
9、您是如何监控工作过程的?抓哪些主要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获取?试举例说明。
10、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组织人事处:
1、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所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如分配制度改革;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评定、引进、培养、奖励措施;新教师的培养;兼职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及下企业实践等的政策)。
2、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情况及社会服务情况。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
3、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情况。
4、学院师资队伍结构情况、行政、教学、学生管理队伍情况。
5、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建设设想。
6、学院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主要措施。
7、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教务处:
1、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试与学籍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2、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分工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学生和师资管理方面)。
3、教学质量管理状况;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与实施状况(包括目标确定;贯彻预防为主实时调控持续改进的措施与效果;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的事实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本院教学质量的基本估计(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机制、主要措施,怎样实施,执行的效果)。
4、实践教学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内、外实训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服务状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文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技能考核、校企合作机制、“双证书”实施情况、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实训设备管理、技能鉴定站(点)的履盖率、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行情况、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成效。
5、专业(群)建设与改革思路。
6、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的思路;课程建设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及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课程(含实践课)体系与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的状况。
7、省级、校级精品(重点)课程建设思路与成效。
8、学生顶岗实习的落实情况,工学结合开展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情况。
9、教师(包括校内专任、校内外兼课、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
10、从侧面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情况,校企合作情况,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及社会服务情况,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措施情况,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等师资方面的问题。学籍管理与奖惩制度实施状况。
11、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是多少?生均数有多少?近3年教学仪器设备增长与更新和现代技术含量提高情况。
12、实验室、实训基地、计算机、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情况(包括设备及使用、为社会服务等)和利用率。
13、学校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
14、我院的职业鉴定站具备哪些类型(别)的鉴定资格,在所具备的资格中对本校所设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证书的覆盖情况。
各系(重点是系领导、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等):
1、人才需求社会调研,专业岗位群分析,专业建设和设置专业方向的情况,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情况。
2、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确定情况。(本专业学生针对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有哪些理论与实践课程来支撑?实践课程与能力训练是如何强化的?)
3、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如何制订的?依据是什么?做过怎样的调研与论证?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体现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4、专业建设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情况,专业教学改革及试点工作的做法与阶段成果。
5、课程建设和课程总体结构落实培养目标的状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课程建设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情况及其效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设想。
6、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情况。
7、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教学团队建设(含双师型教师、新教师的培养)情况。
8、系级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情况与问题。质量控
制的环节有哪些?
9、专业带头人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
10、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落实与管理)及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
11、在素质教育方面,系里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在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系里开展的工作及其效果,系内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分工与配合状况。
12、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情况)。
14、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评价怎样?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何?
15、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你对本专业的发展何思路? 财务处:
1、近3年教育事业费及专项经费拨款、学费收缴、教育事业费预算决算、日常教学经费、师资培训经费、图书资料费、教研教改经费、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的经费
投入状态。
2、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的比例。
3、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
4、经费收入与支出方面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设想。图书馆:
1、馆舍面积、藏书册数(含电子图书、适用图书册数)、阅览室座位数(含电子阅览室)及开放时间。
2、馆藏图书种类、内容的构成及比例,与本院所设专业的适应情况。
3、近3年图书册数与经费增长情况。
4、图书生均年流通量、现代管理技术应用情况。督导室:
1、相关质量监控制度及运行情况、效果。
2、与其它职能部门(教务处、系部)的分工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方面)。
3、学院在教学方面的情况(包括两建情况、教科研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团队素质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4、本院的督导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科研处:
1、我校开展科研的情况、高职科研观念
2、科研管理的制度、执行情况;
3、科研、教研的成果等。
4、科研为教学服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的措施和成果
5、学校科研队伍建设情况
6、高职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进展情况及主要问题。
7、研究成果及对本院人才培养工作指导的效果。学生处:
1、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全校学生管理组织系统构成。
2、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校系两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3、班主任及辅导员工作状况、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状况;在学风建设和教学信息反馈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与奖惩制度实施状况、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在学风建设和教学信息反馈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师生获奖情况。
5、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学生及学生宿舍管理;体育、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
6、勤工俭学的困难学生资助及贷款工作情况,奖学金 的发放情况。
7、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
8、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的实施状况。
9、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及建设情况。
10、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估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团委:
1、学生社团的组成、管理情况,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课外活动情况。
2、学生会及学生党、团组织及建设情况。
3、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开展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
4、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的实施状况、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及建设情况,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估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招生就业处:
1、机构设立的时间、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相关制度、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其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2、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状况及与
专业改革的关系;
3、开拓就业市场状况;学生就业咨询指导工作状况;
4、学生就业岗位情况(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近3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5、社会、家长对学校及学生质量的评价。企业(行业)及社会对学校的回报情况。
6、开拓生源市场和招生宣传工作状况、近3年招生计划及其完成情况、录取新生报到率、新生素质调研工作开展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
7、就业方面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的关系、与全校各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工作关系
8、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毕业生跟踪调研情况 有关教师:
A、专任教师:
1、高职教育观念、对16号文的理解与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2、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熟悉情况。
3、所任课程定位,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有哪些,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的做法效果,所任课程是如何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的。
4、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
5、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6、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等师资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7、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
8、本人参加进修、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情况。
9、骨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本系(部)有哪些专业带头人(课程建设负责人)与骨干教师?教师梯队建设情况如何?
10、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情况如何?
11、你认为学校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思路。
12、学校在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方面的政策有哪些,你所了解的学校教学研究成果有哪些?
13、作为专任教师,你认为在工作方面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怎样提高最有效?希望学校能给予怎样的支持?
1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况 B:专业课教师:
1、专业建设情况,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果?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与试点?
2、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情况。
3、专业课教师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
4、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熟悉情况。
5、本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做法及其效果;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6、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C:实践训练指导教师:
1、实践训练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
2、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实施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情况。
4、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状况与通过率。D:基础课教师:
1、有观念认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重在了解,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过英语等级。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你所任课程的建设情况及相关的措施制度。
3、你所任课程的作用,是着重培育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如何做好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衔接。
4、作为基础课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能做些什么方面的工作。
5、学校在鼓励基础课教师学历、职称方面的提高有什么措施,你对此的看法如何?
6、有的学生认为基础课对所学的专业或日后的就业没什么作用,对基础课的学习不重视,你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E:思想政治课教师:
1、“思政课”、“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效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谈谈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
3、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生:
1、当年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并报考这所学校的?能谈谈你为什么报考这所学校或专业吗?结合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本校的各方面情况,谈谈你对这所学校的看法和意见。
2、你是否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了解请简要说明,你所学的专业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岗位有什么?在获得
一定工作经验后可升迁的职业岗位有什么?
3、入学后,有关教师是否对该专业的整体培养方案(而非科目课程进度)进行了详细介绍?你认为是否有必要了解?你认为必须掌握的职业专门技术有哪一些?你认为将来从事职业工作的主要职业能力素质要求有哪一些?
4、你认为在专业课程中,由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任教大概占多少比例?通过教师讲课,你感觉有多少教师有实际的行业方面的工作经验,上课时能理论联系实际?哪些课程是由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实践性课程一般是由什么教师任教?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给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如果有的话请你简要说明行业现状?
6、你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还是素质教育?讲述一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情况。你所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一些?
7、你在本校学习期间,在以下的考试类型中你参加过哪些类型的考试?(理论课程考试、实验课程考试、实际技能考核、综合训练考试、与社会接轨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其他类型的考试)
8、你在本校参加的课程考试采取的考试形式有以下的哪一些?(笔试、面试、操作、成果(作品)、竞赛、其它形
式)
9、你认为任课教师的总体的教学质量如何?你们通过什么渠道反映对任课教师教学的意见?你对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办学条件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10、你在哪些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过实习实训?到企业实习或生产认识有几次?有无专门的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你们的校外的实习实训由什么人员进行指导?
11、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实训的情况,你认为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能否满足学习需要?对学校校内外的实践条件有什么看法或意见?
12、你有没有参加过学校(或专业)组织的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实际项目?
13、你所在专业应取得(或能考取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有哪些?你认为本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开展情况如何?是得到普遍重视,融入教学过程?还是只注重考试组织,但与教学脱节?或者没有得到重视,从未组织开展过相关方面的工作?
14、你取得了哪些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
佳木斯职业学院迎评办公室
第四篇:保安员评估标准
保安员评估标准
(1)、考核目的:
对保安人员工作的评定,督促保安人员执行厂纪、厂规、,履行保安职责,保证公司财物及人员的安全.(2)、考核内容:
①、服从执勤日程安排,认真做好上下班交接填写好值班日志.②、按规定着装,穿制服、打领带、扎腰带、戴帽子,注重仪容、仪表的整洁及保安室周围的卫生。
③、对公司主管干部应注重礼貌,热情接待来访人员和接电活的礼节.④、自觉遵守厂纪厂规,随时督导员工遵守制度,与同事之间互相协助及团结.⑤、当班期间对责任区物资的巡视检查,值班时不饮酒,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⑥、遇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对其他岗哨的支援.⑦、积极参加训练(队列、擒敌、体能、消防、交通指挥)和组织活动.⑧、对公司规章制度及保安有关规定的了解与执行.⑨、对公司物品的保护及保安器械的保养、爱护与配带.⑩、品行端正,言行诚信,忠于职守.(3)、评分标准:
①、依据考核内容,对保安人员执行厂纪、厂规,以及履行职责的情况作出评定.②、保安员总分为100分,根据工作表现和考核内容,民主评议,列出分数高低,并排出名次.③、每半年考核一次,月平均分低于80分的,警告处理。
④、年平均分低于75分、进行脱岗培训(培训费由保安员负责),年平均分低于60分的,辞退。
⑤、年平均分低于85分以下,年终取消评定先进保安员资格。保安员对突发事件处置措施:
1、当服务单位发生火灾时,保安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火势较小可控制时,随手灭掉。
②火势较大无法控制时迅,速报警,拨通119电话后,要冷静沉着,讲清着火单位和详细地址,着火部位可燃物的名称,火势和范围。回答消防部门的询问,以及联系姓名、电话号码。并派人引导消防车辆进入火场③报告有关部门。保安人员报警后,应立即将火灾情况报告保安公司和服务单位领导。
④发动、组织群众参加灭火工作。在进行灭火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燃气开关,转移易燃易爆物品。在灭火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使用灭火器材,尽快扑灭初起之火。
⑤消防部门灭火时,注意发现周围可凝情况,保护火灾现场。
2、当发生群体冲击服务单位时,保安人员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向公安机关和服务单位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当发生冲击事件时,保安人员要努力做好劝阻工作,并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公安机关或单位保卫部门,不得擅离职守,或隐瞒不报。
②迅速关闭大门。保安员在遇有冲击事件发生时,应关闭大门,防止不法分子闯入服务单位进行破坏活动。对已进入单位内部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动员或强制离开。
③密切掌握闹事群体的动向。对待参与冲击事件的人员,保安员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劝说疏导工作,原则上不解决具体事项、现场不做任何具体事项的解释和答复,防止矛盾转移或矛盾激化。
3、职工携带可疑物品时,保安人员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发现职工携带可疑物品时,应先礼貌地要求其说出物品的名称、数量、来源及用途,商请职工自行拿出物品进行检查核对。
②检查核对后,未发现任何问题的,应向职工表示谢意,并予以放行。③在检查核对时,发现是公物或其它不明物品,请其出示有关证明材料,或由有关部门开出门条或借条,无手续的应上报客户单位予以暂扣,并开具清单以便备查。
④对于拒绝检查的职工,应礼貌的请其稍候,并立即报告服务单位,请有关领导按规定妥善处理。
⑤对盗拿公物、产品的嫌疑人,不能对嫌疑人进行搜身,如确有必要应及时向客户领导反映或请当地公安民警依法进行检查,防止发生纠纷或造成诉讼。
4、职工进出大门拒不交验证件、证明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对拒不交出证件、证明的人员,保安人员要严格门卫制度,无出入证件或证明的不予以入内,无出门证明的物资不准放行。
②发生纠纷时,应首先执行门卫制度,并及时向服务单位有关部门报告情况,请有关人员前来查办。
③在纠正违章人员时,一定要讲究文明礼貌,以理服人。
5、当遇有车辆强行闯入闯出时,保安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记住其车辆的型号、颜色、牌号,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迅速查找。
②对强行闯入的车辆,要通告有关人员设卡拦截。在拦截车辆时,要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③对强行闯出的车辆,要设法追堵,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并迅速通报客户单位。
6、当遇有报警或报告情况时,保安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当遇有报警人员使用电话时,应详细问明情况,并记清姓名、住址、单位或暂扣其有关证明、证件后,可协助报警
②对报告有关具体情况时,保安人员应对报告情况认真分析,确认情况重要或重大时,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③保安人员在协助有关人员报警或报告情况时,不能出现空岗现象,应及时联系商请其他保安人员进行处置。
7、当遇到盗窃、匪警情况时,保安人员应须取以下措施:
①保安人员在执勤中遇有(或接报)公开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如打、砸、抢、偷等)损害或威胁服务单位财产安全时,要切实履行保安员职责,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制止犯罪。
②当发生突发案件时,要保持镇静,设法制服罪犯,同时立即通过通信设备呼叫求援。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③保安人员在听到求救信号后,要立即赶到现场。
④若犯罪嫌疑人逃跑,一时又追不上时,要看清人数、良着、相貌、身体特征、所用交通工具及特征等。
⑤有案发现场的(包括偷盗、抢劫现场)要保护现场,在警察到来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任何东西,包括罪犯留下的一切手痕、脚印、烟头等,不得让外人进入现场;在警察未勘察现场或现场勘察完毕之前,保安员不得离开。
⑥记录用户提供的所有情况,记录被盗物品及其价值,询问客户是否有任何线索等情况。
⑦如有人员受伤,要设法送医院抢救并报告上组单位。
⑧保安班长做好现场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报有关部门。
第五篇:博物馆评估标准
附件2:
博物馆评估标准
目次
1、前言
2、范围
3、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4、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5、术语
6、博物馆等级及标志
7、博物馆等级划分条件
8、评分细则
1、前言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加强博物馆质量管理,促进博物馆履行保护、诠释和推广人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职责,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总结了国内博物馆的管理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技术规程,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标准或标准条文。同时,根据《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自2008年至今近四年时间的实施情况,在原标准基础上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符合博物馆的发展实际。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2、范围
2.1 本标准规定了博物馆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
2.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正式登记并接受年检,具有文物、标本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的,对外开放的各类博物馆。
3、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博物馆管理办法》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宣传展示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试行)》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
4、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自然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 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JGJ66-9l《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GBJl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93-9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9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规范》
GH ZBl-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规范》 GB 10001.1-2000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17775-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行为规范》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5、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博物馆:是指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藏品:是指具有收藏、研究、展示价值的文物、标本、模型等的总称。藏品库房:是指藏品集中保存的特定建筑物。
藏品保护修复场所:是指博物馆运用传统修复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藏品进行科学分析、检测和保护、修复的特定建筑物。
展厅:是指博物馆用作向公众展示藏品的特定建筑物。
出境展览:是指单独或合作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举办的展览。
6、博物馆等级及标志
6.1 博物馆划分为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博物馆。6.2 博物馆的等级证书、标牌由国家文物局统一制作和颁发。
7、博物馆等级划分条件
7.1 一级
7.1.1 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7.1.1.1 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
7.1.1.2 章程与发展规划
有正式批准和发布的博物馆章程和博物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符合发展规划要求。7.1.1.3 建筑与环境
a)建筑功能区块布局合理,自成系统。
b)环境整洁、美观、舒适,绿化率高;室内空气质量好。7.1.1.4 人力资源
a)人才结构、梯次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的75%以上;高、中级管理人员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b)员工考核、培训制度健全,人员、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7.1.1.5 财务管理
a)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并有效实施, 有充足的事业经费来源和保证。b)有多渠道、来源稳定的社会资助。7.1.1.6 安全保障
a)一、二、三级风险单位按要求落实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一、二、三级风险部位按要求落实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
b)有与博物馆规模相适应的管理规范、人员配置齐全的保卫工作机构;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得当,有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人员受过专业培训,素质高、业务精,工作程序规范、准确;档案齐全,交接班制度完善、记录齐全;定期组织安全演练。
c)消防组织健全,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完善,有处置各类火灾的应急预案;有与单位规模相适应的完善的消防设施、设备及安全、有效的防雷装置,并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新;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消防人员设备操作熟练、规范。
d)公共安全制度完善,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标志醒目;应急照明、救生等设施、设备完好;节日期间有应急医护人员。
7.1.1.7 办公信息化
有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局域网办公信息系统。7.1.2 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7.1.2.1 藏品管理
a)藏品资源与本馆的宗旨、使命相符,形成完整的体系。
b)藏品20000件以上,或珍贵文物2000件以上;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世界意义。
c)有适应本馆藏品状况、功能完善的藏品数据库。
d)有与本馆宗旨、使命相符的藏品征集政策和收藏范围;有规范的藏品征集组织与制度,对征集的藏品进行鉴定;有多种征集渠道,征集经费充足,使用合理、效果好。
e)藏品管理制度完善;藏品入藏手续齐全、资料完整;藏品总登记账清晰,账物相符;分类账准确合理,编目科学详实;藏品档案记录规范,新入藏的藏品及时建档备案,并及时登记入藏品总账。
f)库房面积满足收藏需要;库房管理制度完善;库房设施、设备齐全,藏品存放环境达标;藏品提用手续齐全,进、出库记录完整;藏品存放科学、合理、规范;三级以上藏品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装具,一级文物和其它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根据藏品质地控制温湿度,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库房整洁,空气质量好。
g)藏品保护修复场所规模较大、设备齐全,并能有效运转;文物藏品修复资质和具备文物藏品修复资格的人员多;藏品修复、保养程序科学、规范,效果好。
7.1.2.2 学术研究与科技
a)学术机构健全,学术带头人为有全国性学术影响的专家;定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定期出版高质量的学术刊物;馆内人员经常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系统收藏相关中外文学术期刊。
b)有科技部门,有素质高、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有较大规模的实验室及相应科研仪器设备,能独立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或引进新技术,并运用到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
7.1.3. 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7.1.3.1 影响力
a)有博物馆品牌标志,并全面、恰当地运用;有完善的博物馆宣传计划,全国性媒体经常报道博物馆动态。
b)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好的声誉;公众影响力很强,年观众5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观众2万人次以上;经常举办出境展览或引进外展。
7.1.3.2 展示和教育
a)展厅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展柜内微环境适宜展品保存。b)基本陈列主题明确,鲜明体现本馆特色;策划方案科学,经过国家级专家论证;内容研究深入,展品组织得当,文字说明准确、生动、有文采;展览设计准确表达陈列主题,艺术感染力强;及时进行内容和展品更新;社会美誉度高。
c)采取多种合作模式,经常举办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临时展览;临时展览有完善的前期策划和营销计划,展览的社会、经济效益好。
d)有社会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员,馆内设有专门的教育服务区;有完善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和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社会教育计划;经常与教育部门以及其他单 4 位联系或建立共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等活动,服务学校、工厂、社区和农村等不同观众群体;为省级(含)以上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基地。
e)有高素质、稳定的讲解员队伍;有两种(含)以上语言的、适合不同观众群体的科学、准确、生动、有文采的讲解词;定期进行义务讲解;有针对特殊观众群体的讲解服务;有两种(含)以上语言的现代化自助语音讲解设备。
7.1.3.3 社会服务
a)有“博物馆之友”等群众组织,人员结构合理,依照章程定期开展活动;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稳定、具有相当规模,全部实施上岗培训,每名志愿者每年为博物馆或观众服务48小时以上。
b)博物馆每年开放时间300天以上;基本陈列定期免费开放,且在60天以上;日常免费、优惠开放制度和措施向社会公示;年免费接待青少年观众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20%以上;科学管理观众容量。
c)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好;博物馆出入口处道路通畅,有无障碍通道;外部中、外文引导标识设置科学、合理,清楚、美观。
d)售票地点设在室内;参观游览线路合理、顺畅;观众服务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体现充分,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中、外文的博物馆导览等基本信息资料特色突出,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制作精美,适时更新,并免费为观众提供;基本陈列的标牌、展品等有中、外文说明;设有免费物品寄存处、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和设备、餐饮服务设施和纪念品销售服务设施等;展厅内有观众休息设施;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并与环境相协调;各种设施、设备中、外文标识清楚。
e)有专门网站,设计简洁大方,界面友好,互动性强,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及时,支持两种(含)以上语言;馆内建立有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或参与式的多媒体文化、科普、教育服务设施,服务有特色、质量高。
f)文化产品本馆特色突出,种类丰富,制作精美,销售情况好。
g)提供藏品代为保管、鉴定、养护、修复及咨询等公众服务项目,公众满意度高。h)观众调查制度健全,调查方法多样,调查成果充分运用。7.2 二级
7.2.1 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7.2.1.1 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
7.2.1.2 章程与发展规划
有正式批准和发布的博物馆章程和博物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符合发展规划要求。7.2.1.3 建筑与环境 a)建筑功能区块布局合理。
b)环境整洁,绿化率高;室内空气质量较好。7.2.1.4 人力资源
a)人才结构、梯次比较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的70%以上;高、中级管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80%以上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b)员工考核、培训制度健全,人员、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7.2.1.5 财务管理
a)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并有效实施, 有基本满足需要的事业经费来源和保证。b)有稳定的社会资助。7.2.1.6 安全保障
a)一、二、三级风险单位按要求落实完备的安全防范系统,一、二、三级风险部位按要求落实完备的安全防范措施。
b)有与博物馆规模相适应的管理规范、人员配置齐全的保卫工作机构;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得当,有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人员受过专业培训,工作程序规范;档案齐全,交接班制度完善、记录齐全;定期组织安全演练。
c)消防组织健全,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完善,有处置特定火灾的应急预案;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合理,有安全、有效的防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新;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保卫人员熟练、规范操作消防设备。
d)公共安全制度健全,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标志醒目;应急照明设备完好。
7.2.1.7 办公信息化 有局域网办公信息系统。
7.2.2 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7.2.2.1 藏品管理
a)藏品资源与本馆的宗旨、使命相符,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b)藏品10000件以上,或珍贵文物1000件以上;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全国意义。
c)有基本适应本馆藏品状况、功能相对完善的藏品数据库。
d)有与本馆宗旨、使命相符的藏品征集政策和收藏范围;有规范的藏品征集组织与制度,对征集的藏品进行鉴定;有多种征集渠道,征集经费基本满足需要,使用合理、效果好。
e)藏品管理制度完善;藏品入藏手续齐全、资料完整;藏品总登记账清晰,账物相符;分类账准确合理,编目科学详实;藏品档案记录规范,新入藏的藏品及时建档备案,并及时登记入藏品总账。
f)库房面积满足收藏需要;库房管理制度健全;库房设施、设备基本符合藏品存放环境标准;藏品提用手续齐全,进、出库记录完整;藏品存放合理、规范;二级以上藏品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装具,一级文物和其它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库房重点部位能控制温湿度,采光照明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库房整洁、空气无异味。
g)有藏品保护修复场所和基本的设备;有文物藏品修复资质和具备文物藏品修复资格7.2.2.2 学术研究与科技 的人员;藏品修复、保养程序科学、规范,效果好。
a)学术机构健全,学术带头人为有省级学术影响的专家;定期举办省级学术活动;定期出版较高质量的学术刊物;馆内人员经常在省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出版学术专著。
b)有专门科技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能独立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能借助或引进专业科技力量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并将有关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2.3 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7.2.3.1 影响力
a)有博物馆品牌标志并有效运用;有系统的博物馆宣传计划,省级媒体经常报道博物馆动态。
b)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声誉;公众影响力较强,年观众3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观众1万人次以上;经常举办国内巡展和引进展览。
7.2.3.2 展示和教育
a)展厅环境整洁,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珍贵文物展品的保存环境达标。b)基本陈列主题明确,较好体现本馆特色;策划方案合理,经过省级专家论证;内容研究较深入,展品组织较得当,文字说明准确、生动;展览设计较准确地表达陈列主题,艺术感染力较强;定期进行内容和展品更新;社会美誉度较高。
c)采取多种合作模式,经常举办有省级影响力的临时展览;临时展览有周密的前期策划和营销计划,展览的社会、经济效益较好。
d)有社会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员,馆内设有专门的未成年人教育服务区;有周密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和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社会教育计划;经常与教育部门以及其他单位联系或建立共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等活动,服务学校、工厂、社区和农村等不同观众群体: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基地。
e)有较高素质、稳定的讲解员队伍;有适合不同观众群体的科学、准确、生动的讲解词;定期进行义务讲解;有针对特殊观众群体的讲解服务;有现代化自助语音讲解设备。
7.2.3.3 社会服务
a)有“博物馆之友”等群众组织,依照章程定期开展活动。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稳定、有一定规模,全部实施上岗培训,每名志愿者每年为博物馆或观众服务48小时以上。
b)博物馆每年开放时间300天以上;基本陈列定期免费开放,且在60天以上;日常免费、优惠开放制度和措施向社会公示;年免费接待青少年观众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30%以上;科学管理观众容量。
c)交通方便,可进入性良好;博物馆出入口处道路通畅,一般有无障碍通道;外部中、外文引导标识设置合理,清楚、美观。
d)售票地点设在室内;参观游览线路合理、顺畅;设有观众服务中心或相应场所,咨询服务人员业务熟悉,服务热情;中、外文的博物馆导览等基本信息资料品种多,内容丰富,制作较好,并免费为观众提供;基本陈列的标牌有中、外文说明;设有免费物品寄存处、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和设备和纪念品销售服务设施等;展厅内有观众休息设施;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各种设施、设备中、外文标识清楚。
e)有专门网站,网站内容有特色,定期更新;馆内有互动式或参与式的多媒体文化、科普、教育服务设施,服务有特色、质量较高。
f)文化产品本馆特色突出,种类较丰富,制作较精美,销售情况较好。g)提供藏品代为保管、鉴定、养护及咨询等公众服务项目,公众满意度较高。h)观众调查制度比较健全,调查方式较多,调查成果有效运用。7.3 三级
7.3.1 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7.3.1.1 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
7.3.1.2 章程与发展规划
有正式批准和发布的博物馆章程和博物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符合发展规划要求。7.3.1.3 建筑与环境
a)建筑功能区块布局基本合理。b)环境整洁,室内空气质量较好。7.3.1.4 人力资源
a)人才结构、梯次基本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的70%以上;高、中级管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50%以上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b)员工考核、培训制度健全,人员、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7.3.1.5 财务管理
a)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并有效实施, 有基本的事业经费来源和保证。b)有社会资助。7.3.1.6 安全保障
a)一、二、三级风险单位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系统,一、二、三级风险部位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b)有与博物馆规模相适应的专职保卫人员;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得当,有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人员受过专业培训,工作程序规范;档案齐全,交接班制度完善、记录齐全;定期组织安全演练。
c)消防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完善;有针对一般火灾的消防应急预案;消防设施、设备按要求配备,有安全、有效的防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新;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保卫人员能够熟练、规范操作消防设备。
d)公共安全制度健全,应急预案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标志醒目,应急照明设备完好。
7.3.1.7 办公信息化
有基本的行政、业务工作数据库;在编专业技术人员会熟练使用计算机,人均电脑占有率不低于50%。
7.3.2 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7.3.2.1 藏品管理
a)藏品资源与本馆的性质、任务相符,形成基本的体系。
b)藏品5000件以上,或珍贵文物500件以上;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省级意义。
c)有藏品数据库。
d)有与本馆宗旨、使命相符的藏品征集政策和收藏范围;有规范的藏品征集组织与制度,对征集的藏品进行鉴定;征集经费使用合理、效果好。
e)藏品管理制度健全;藏品入藏手续齐全、资料完整;藏品总登记账清晰,账物相符;藏品档案记录规范;新入藏的藏品及时建档备案,并及时登记入藏品总账。
f)库房面积基本满足收藏需要;库房管理制度健全;库房设施、设备基本适应藏品存放环境要求;藏品提用手续齐全,进、出库记录完整;藏品存放规范;一级藏品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装具,一级文物和其它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库房重点部位能控制温湿度,采光照明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库房整洁,空气无异味。
g)藏品保养制度和措施健全,效果较好 7.3.2.2 学术研究与科技
a)有学术机构,学术带头人为有地区性学术影响的专家;定期举办区域内学术活动;定期出版学术刊物;馆内人员每年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
b)有一定科研能力,能借助或引进专业科技力量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并将有关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3.3. 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7.3.3.1 影响力
a)有博物馆品牌标志;有较为系统的博物馆宣传计划,地区级媒体经常报道博物馆动态。
b)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声誉;公众影响力较强,年观众10万人次以上;定期举办省内巡展和引进展览。
7.3.3.2 展示和教育
a)展厅环境整洁,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珍贵文物展品的保存环境基本达标。b)基本陈列主题明确,体现本馆特色;策划方案比较合理,省级专家参加论证;内容研究具有一定深度,展品组织较合理,文字说明准确;展览设计较好表达陈列主题;不定期进行内容和展品更新;有一定社会美誉度。
c)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定期举办有地区性影响力的临时展览;临时展览有前期策划和营销计划,展览的社会效益较好。
d)有社会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员;有具体可行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和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社会教育计划;经常与教育部门以及其他单位联系或建立共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等活动,服务学校、工厂、社区和农村等不同观众群体;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基地。
e)有较高素质、稳定的讲解员队伍;有适合不同观众群体的科学、准确、生动的讲解词;定期进行义务讲解;有针对未成年观众群体的讲解服务。
7.3.3.3 社会服务
a)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稳定、有一定规模,全部实施上岗培训,每名志愿者每年为博物馆 9 或观众服务48小时以上。
b)年开放时间300天以上;基本陈列定期免费开放,且在60天以上;日常免费、优惠开放制度和措施向社会公示;年免费接待青少年观众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40%以上;科学管理观众容量。
c)交通方便,可进入性较好;博物馆出入口处道路通畅;外部引导标识设置比较合理,清楚、美观。
d)售票地点设在室内;参观游览线路基本合理、顺畅;设有观众咨询服务场所,服务人员业务熟悉,服务热情;博物馆导览等基本信息资料内容丰富,制作较好,并免费为观众提供;设有免费物品寄存处和纪念品销售服务设施等;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
e)文化产品开发体现本馆特色。
f)提供藏品代为保管、养护及咨询等公众服务项目。g)定期进行观众调查,并尽可能运用调查成果。
8、评分细则
8.1 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三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200分;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300分;影响力与社会服务500分。评估时,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项最低分值应在80分(含)以上;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项最低分值应在120分(含)以上;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项最低分值应在200分(含)以上。
8.2 一级博物馆需达到800分,二级博物馆需达到600分,三级博物馆需达到400分。8.3 评分细则计分表(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