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替代进口烟叶思路初探
开发替代进口烟叶思路初探
摘 要: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对国内烟叶市场的影响,提出了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行技术、管理创新,开发替代进口烟叶的思路。
关键词:开发 替代进口烟叶 思路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国内烟叶市场即将到来的国际化竞争,中国的烟叶市场已经不可能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进行自我发展。随着进口烟叶配额的取消,烟叶进口关税今年降至了10%,进口烟叶的价格比入世前每吨降低一万元左右,中国的烟叶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来自跨国公司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如果我们不加快步伐,开发出一定数量的替代进口型烟叶,国外的优质烟叶必将乘虚而入,长期占据我国的烟叶市场,造成国内卷烟工业对进口烟叶的依赖性。如果这种局面形成,势必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烤烟生产,影响财政税收和农民的收入。
近年来,由于国内卷烟工业的联合重组和品牌扩张,对烟叶产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在XX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说:“要根据卷烟生产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优化烟叶等级结构,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水平。有市场的地区要增加烟叶生产计划,没有市场的地区要调减 计划,把烟叶生产尽快转移到订单生产上来。”这对烤烟种植大区的毕节地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强化机遇意识
强化机遇意识,增强认识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的本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眼睛盯着市场,脑中想着市场,瞄准市场变化的“脉搏”,主动出击,不断策划新的攻势。
国内卷烟工业进行联合重组,日前,全国26家烟草企业在XX召开“品牌·双赢”的恳谈会,意欲打破烟草行业目前的区域分割格局,建立统一市场。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产品百牌号目录》的战略规划,3年的时间,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将调整为30至50家,品牌调整到100个左右,这意味着全国有400多个牌号的卷烟将在这个规划下淘汰。卷烟品牌的压缩整合,必然导致烤烟生产布局的调整。市场发生的巨变,对毕节烟草而言,面临的是全国、整个世界的市场和竞争。因此我们要重视发展战略问题,审时度势,转变只看本地区和本国情况的狭隘视野观。树立立足本地,放眼看全球的大视野观,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开发替代进口烟叶,精心打造毕节烟叶品牌,用品牌优势拓展市场。
二、提高质量、提高可用性、明确替代进口烟叶的内涵
随着市场对烟叶需求的转变,烟叶质量的内涵也发生根 本的转变。“三高一低”的烟叶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烟叶质量向香气质纯正,香气量足,劲头适中,余味舒适,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外观表现成熟度好,组织疏松,色度一致等方向转变。
替代进口烟叶质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观质量:叶片成熟度好,组织疏松,颜色以桔黄为主,叶长度55-70cm,叶宽度大于24cm,叶背与叶面颜色基本一致、叶尖与叶基部的色调基本一致,叶片厚薄适中。
化学成分:总糖含量20-24%,还原糖含量16-22%;淀粉含量2.5-4.5%;烟碱含量1.5-3.5%,糖碱比8-10-12;钾离子含量2.0-3.5%;氯离子含量0.3-0.8%,石油醚提取物大于7%。
评吸质量:烟气香气质纯正,香气量足,香气浓郁,劲头适中,余味舒适,杂气、刺激性小,燃烧性好,灰分灰白,配伍性强。
替代进口烟的关键是质量和可用性,两者是竞争的主要因素,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及时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市场对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的需求,才能明确生产方向,有目的、有目标地调整生产技术、抓好替代进口烟生产,为满足市场需求作好坚实的基础工作。
三、把握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替代进口烟叶开发
从当前国内市场看,烟叶的结构不合理,上部上等烟烟 叶积压,中部上等烟叶和下低等紧俏。随着卷烟产品结构提升对原料要求也逐年提高,若国内烟叶可用性差,安全性低,没有长期稳定的原料体系,国内烟厂原料市场就会转向国外,依赖进口。若生产的烟叶无法保障烟厂的有效供给,烟区的市场空间将萎缩。因此着力点必须转移到烟叶生产的合理布局及提高烟叶质量上来,真正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对烟叶质量要求的变化,利用自身优势。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努力打造毕节山地烟特色,使之成为国内知名烟厂的长期原料供应伙伴,继续以36家重点卷烟企业基地为龙头,嫁接先进生产技术扩大辐射面,抓好替代进口烟的开发工程。
作为全国烟叶主产区毕节地区有下列优势:
气候资源:毕节地处东经103°36′至106°43′,北纬26°21′至26°46′之间,全区总面积26846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5.24%。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丘陵的过渡地带。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一月均温在1.9-4.2℃之间,七月均温在17.7-25℃之间,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1-14℃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5.4小时;≥10℃的积温在3500-4500℃之间,无霜期209~289天,年降水量绝大部分地区在850-1440毫米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温和湿润和雨热同季的气候条件,对烤烟生长十分有利。
土壤条件:全区耕地面积有1867.62万亩,其中有效耕地面积1587.82万亩。有9个土类、22个亚类、77个土属、196个土种;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和棕壤。土壤质地多为轻壤、粘壤和中壤,少数部分为沙壤,PH值多在5.5-7.5之间,适宜种烟面积达530多万亩,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种烟区域。
成功经验:通过英美烟草远东公司多年来在毕节地区大方县开发国际型优质烟基地的成功经验证明,毕节地区的生态条件是可以大规模生产开发替代进口烟叶的,以近几年为例,英美烟草远东公司在大方、毕节市搞的国际型优质烟基地,收购的烟叶无论是外观指标、检测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都符合该公司销售的需要的国际型优质烟叶。
烟叶的内、外在质量高,品质比较稳定:毕节地区从1938引种烤烟以来,已有66年的历史,适宜的生态条件和科学技术管理,使该地区所产的烤烟,多次受到中外专家的称赞,据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烟草地理》介绍:“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贵州省烤烟就以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烟叶市场”。……由于贵州省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烤烟的生长,加之科学的烟田管理和烘烤技术。因而,近年来与我国各烤烟生产区相比,贵州烤烟的品质一直居前列地位,它具有颜色金黄,光泽鲜明,富有油润,组织疏松,燃烧性好等特点。据英美烟草公司对我国烤烟生产区出口烟叶的品 评,一致认为:吃味,贵州烟最好;刺激性小,贵州烟和云南烟最佳。毕节地区烤烟的香气类型分为中间香型、清香型、中间香型偏浓香型等三种类型。这些说明了毕节地区烤烟的香气类型较为齐全,有广泛的卷烟原料基础,所产的烤烟是我国高档卷烟的主要原料之一。
四、调控渠道,把握终端,占领市场
市场是在不断的变化,原来带有垄断性质的市场,可能会出现某些松动,比如,加入WTO后,卷烟税制条件下,我们的竞争对手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准备吞食市场的份额,烟叶质量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必然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提供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要尽力与国际水平看齐,与重要客户建立起一种互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客户的产品质量得到充分体现,而不是为了烟叶货源,而被迫依赖于产区。
五、准确定位、依靠科技、打造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管理模式
毕节地区分公司自1983年组建到现在已20多年,在这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经历了从发展辉煌再到发展的坎坷又到发展的机遇,一起一落一起的坎坷路程。烟草市场经历了从买方市场到卖方市场再到买方市场的变化。烟草农业完成了品种、区划、中国烟叶质量改进,达到了规范种植,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全球经济一 体化的时代,烟叶市场出现了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抢抓市场变化赋予毕节烟草今天发展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开发替代进口烟叶的商机。
开发替代进口烟叶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大、提高各项工作的力度,借鉴和学习BAT在大方县开发国际型优质烟叶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科学、周密的种植方案,抽派技术人员深入基地,从土壤成分调查、测土施肥、育苗、移栽、大田管理、成熟采摘、分级扎把、烤房改造、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并全过程负责。
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在科技兴烟上,对于勇于探索创新技术的员工,要给予大力表扬和奖励,激发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烟叶的栽培技术和调制技术,特别要加强对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应用,提高烟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工业可用性。
有关栽培技术和调制技术,应选择优良品种及其合理搭配,抓好育苗基础工作和育苗方式的更新、育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烤烟病虫害的综合有效治理,测土配方及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烤房标准化建设和三段式烘烤技术的推广普及,合理打顶留叶和烟叶成熟采收技术,是开发替代进口烟叶需要抓落实的主要或关键技 术措施。
此外,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理化检测设备,对当年基地所收购烟叶的烟碱、还原糖、氧化钾、淀粉和石油醚提取物等化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逐步建立、健全各区域烤烟种植方案的技术档案,为大规模开发替代进口烟叶烟叶夯实基础。
总之,替代进口烟叶开发,应该认清形势、强化机遇意识,准确把握市场、准确定位;依靠先进科学技术,依靠适用技术的落实到位;以科技技术和组织管理为基础,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替代进口烟叶的开发,促进毕节地区整个烤烟生产管理水平、技术措施的全面提升。
第二篇:经销商开发思路
管理:经销商开发的新形势,以攻心为上的宗旨
所有家电行业的渠道业务员都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拜访客户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征服客户。这个问题如果看起来似乎很是简单,用寻常业务员的思路就是带上政策带上利益,忽悠忽悠就行了。这道理是没错的,在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利益绝对是翘动平衡的最犀利的武器。在这里试图凭借多年在家电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为各位业务员提供一些小小的技巧,以在整个沟通过程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首先,在阐述技巧之前,需要先将三四级市场的状况和经销商的心理揣摩清楚。
三四级市场经销商对行业消息的了解相对比较闭塞,彼此之间的沟通也少;
经销商之间经营的品类大同小异,基本停留在原始的价格战水平;
经销商彼此之间矛盾很深,同行是冤家的现象比比皆是;
规模相对较小,除空调行业能产生局部的大经销商外,其余家电行业的经销商规模都不大;
三四级市场经销商基本都是“坐商”,较少有能主动开发市场的;
经销商对工厂政策高度敏感。
当然,这些特点不过是经销商的一鳞半爪,根本窥不了全豹。笔者仅在此以此为引,利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剖析三四级市场经销商的典型部分特征。
其次,要把握沟通的过程节奏。
沟通本身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完全在于沟通者二人之间的瞬间关键点把握,有时候可能是一件极其小的事情都可能导致二人沟通失败的重要因素,就在一瞬间。
从整个过程分析,整个沟通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寒暄介绍、深入沟通、相见恨晚。这三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第一个阶段,时间大约为3分钟左右,如果此时的自我介绍和主题的引入不到位的话,后面的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另外这个阶段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通过这三分钟的介绍,双方彼此都将为对方打分,有一个彼此的评估,最为要命的是这个定论一旦确定将很难更改,除非通过“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这种方式得到补救,但是这样的成本太高。所以,有效地把控好这三分钟的时间,引起对方的关注和重视将极其重要。因为,关于后两个阶段的相关技巧类极其多,笔者也不将赘述,在此仅将针对关键三分钟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1、微笑寒暄,笑容是首选的最犀利的武器,寻求彼此间的破冰。这种彼此间的感觉很重要,微笑的人性魅力能凭空增加30%的威力,因为这样既能放松了对方的心理防线,也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哪怕你紧张的要死,但是一笑能将压力缓缓释放,笔者用此屡试不爽。
2、发现对方的亮点并由衷地赞美。策略是多赞美对方,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都在瞬间将其放大,只要是真的,对方必将对你好感频生。
3、由其门头谈及未来发展。通过瞬间扫描,关注其门头状况,一般来说大店老板首要关注的是发展问题,而小店老板首要关注的是利益,但是没有一个老板不关注自己的店面能否做大的问题。因此通过其门头的状况分析,看其门头是挂成“万国博览会”的形式,还是其他竞争对手的logo。如果该店老板是前者,那么说明该店老板的心思是所有品牌都想拿到手中,所有品牌都想做好,报着“只要进了我的店,从高档到低端我都有,吃定你了!”的想法在经营,这种想法本没有错,要命并为其所忽视的是这个乡镇甚至全国大约有99%的老板都是这么想的。这样必将导致两种结果,同质化竞争演变到后来的价格战和经销商频繁被厂商“砍掉”,因为什么都想做,必定什么都做不强也做不好。这种情况应对策略是“大而全”导致同质化的危害性后提出“小而专”的思路,举无数空调经销商小而专后迅速做大的例子就足以证明。这其实也是营销“差异化”战略思想的体现。
而对于挂其他竞争对手牌子的经销商,说明该经销商已经被竞争对手给收编,那么下面将面临的是更艰巨的“颠覆”战役。对于这种门头的应对策略是导入恐吓和劝诱策略,恐吓的手段是告诉他“不要把鸡蛋都装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道理,要有多品牌运作,要分散经营风险,要“吃一块,夹一块,看一块。”但因为这些经销商已经被竞争对手洗脑,所以,此时要谨慎小心,察言观色,一旦风向不对,立即转移话题,以免招致对方的反感。
4、最新行业动态的行业强有力分析。所有的中国经销商都是喜欢将商业政治化的,如果能在开始引入这一话题,如果他听过必将有一番言论和评价,如果他没听说过,就添油加醋地描绘一番并阐述一些引发行业变动的观点,在这方面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是愿意参与的,因为他们每一个人虽然偏安一隅但是把自己当作家电行业一份子的那种感觉却是比其他人都强的。比如最近“家电下乡”事件的影响,比如“美的收购小天鹅后洗衣机市场的变局”等等。
5、帮他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这也是经销商最缺的,消息的闭塞导致其经营模式和思路的局限性,协助其在产品出样、空间布局、价格和促销整合诸方面进行探讨或者替其出点小主意能有效地开发客户等方法都将很快吸引经销商的关注。
6、利用同行业的剧烈竞争,隐晦地由其竞争对手的状况为其分忧,并引发你随后的策略建议。比如对手正在装修,必将形象统一,随后可能迅速在当地消费群体中为众人所知...等等。此术要把握好分寸和火候,只要能达到挑拨其斗志和不服气的心态足以,然后帮他打压那个竞争对手。当然该竞争对手也是你的产品竞争对手的核心经销商。
7、少说多听,主要让顾客讲话,在关键的节点起到承转起和的作用,引领其向下一个话题奔跑而去。比如谈其养的那条狗,谈其养的花花草草,谈最近当地的奇闻轶事...。能当一个忠实的听众,生意成功了一半。
8、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馅饼”去引诱经销商。没有一个经销商不是唯利的,设计一个“紧此一次,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怕后悔”性质的心理选择,如本月提货有6点优惠,据可靠消息下月要涨价....。这个对新客户威力较弱,但是对老客户尤其有效,一套一个准。
9、要分析顾客背后隐藏话语的“话中话”,比如对方如果说“我刚进了空调,让我考虑考虑...”他的言外之意并不是不想进,而是现在资金都让空调占用了的意思,那么下面的话题将不要再跟他谈及打款提货的问题,否则很可能招致其反感。
其实,还有很多的一些所谓技巧,但是笔者在这里所要郑重申明的是,这些所谓的技巧不过是一些“术”的应用,如果离开了“真诚为顾客解决问题”这一命脉,那么一切的技巧都将无从谈起,正所谓,“皮之不在,毛将焉附?”
“悟得赤子心,广阔天地行”。顾客是需要交心的,攻心为上的宗旨应是以心换心的体现而不应是挖坑套现的行为。
第三篇:旅行社开发思路总结
旅行社开发思路总结
1,资源搜集
每到一个新环境,新的市场,新的区域,首先要找那些有影响力,有带动能力的那些旅行社,这个我觉得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媒体,报纸,形象广告以及网络方面的引导来找,作为参考,进而筛选出那些相对来说实力较强的旅行社,然后分析他们的侧重点,比如是侧重短线,长线等等,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一些我们能跟他们合作,而且能达到共赢的那些合作商,然后就可以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这是针对新手,针对陌生的市场,但是现在经过我们很多前辈的努力,我们都会有以前前辈给咱的一手相对较完整的旅行社资料,但是旅游行业,大多数是认人不人产品,所以为了能更好的合作,首先要让自己在旅行社老总心里有一定的印象,有一定侧重比例。
2,,电话约访
经过一定的调查之后,我们已经收集到一定量的合对象,接下来我们就要逐一去拜访,力争找到那些老总或者专线负责人,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前台了,浪费了人员的了解上,我们一定要有目的性的去拜访,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前电话约访,跟他们约好时间,有目的,有准备的拜访!
3,面谈
面谈是合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旅行社会对景区和你自身都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穿着得体,状态良好,谈吐得当,守时,这样,能增加面谈成功的机率,让旅行社知道咱们的诚意,极力促成合作。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一个相互审核,站在双方角度上,一方面方便我们以后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找到侧重点,比如我们可以选择着重跟他合作,甚至于以后小区域的垄断,都可以交给他。另一方面,我们要准备充分,资料还有政策,我们一定要提前总结,找出景区和产品的亮点,还有比较能吸引人的政策,当然这个在原则允许的范围内,我们要充分的带动他们,吸引他们,这样才能争取到跟他们的合作。面谈环节是会影响我们整个合作的过程,因为通过面谈,让彼此更加了解,让我们彼此认可,方便我们以后合作流程的简化,减少合作环节不必要的麻烦。
4,合作过程的维护
勤劳,用心,这是维护彼此合作的桥梁。经过面谈之后,你已经知道哪些是可以合作的,哪些是侧重合作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勤劳,多去走动,多交流,尽力帮忙处理合作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用心,不只是对景区更对旅行社,一定要经常的沟通交流,确保合作的连续性,不能让合作存在隐患,让合作暂停,终止合作!我们必须随时督促合作,解决障碍,维护市场,避免旅行社之间的恶性竞争,让景区在每个市场,每个区域的合作都能长久化,减轻我们以后的工作量,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拓那些小的旅行社,这样才能积少成多,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景区给我们制定的任务。
5,合作不间断
为了确保合作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证全年的联系,让旅行社知道你一直都在,合作没问题,不会担心今年你做了,回头又找不着人了,合作起来就不是很省心!所以,即便是淡季,我们也要经常跟那些好的合作社,发个短信,风格问候,让关系更融洽,让合作更轻松!
第四篇:课程开发思路1
“基于装备操作使用过程”导向 进行士官任职教育课程的开发思路
胡培平韩奎侠 张瑞军
“基于装备操作使用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在部队装备操作使用岗位对士官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需求的牵引下,充分结合士官形象思维强而抽像思维相对较弱这一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地方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而提出的。
“基于装备操作使用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就是以装备的操作使用流程为“主线”,将课程内容根据每一项操作按其完成的功能进行模块化重组,形成课目-任务式结构,每一课目下设置典型任务,各任务以操作为牵引,使操作与各系统的原理一一对应,并进行有机地链接,实现每一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基于装备操作使用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按以下过程实施。
一、依据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制定士官任职岗位培养目标
岗位任职教育目标是对人才教育规格和目的具体要求,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指示和引导作用。任职教育目标一经确定,它就会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内的具体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教员、学员、管理者的教学、管理活动、教学保障条件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保障条件要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相适应,要求在教学时间内采用最适用的教学模式和最优化的管理机制,使得学员、教员、管理者都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协调与配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学目标也是检查、评价教学训练成效的尺度和标准,并要求教学检查和评价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任职教育目标的确定是课程开发的首要工作。
确定士官岗位任职教育目标的依据,首先是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提出的士官任职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其次是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突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体现组训施教、管理带兵、说服教育等能力的培养以及团结协作、爱岗护装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既是基本目标,还要体现长远目标。基本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本专业岗位任职能力的合格战斗员,长远目标则是培养能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新型号武器装备的岗位任职能力需要,具有后续发展潜力的优秀战斗员。
具体实施时,按照部队的岗位设置和需求,划分专业培养范围,并依据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对不同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分析不同任职岗位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最后按照不同的岗位类别、专业特点归纳专业知识学习要求和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标准,以指示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总之,通过士官任职岗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使士官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够对接并适应部队的岗位需求。
二、根据岗位目标对士官知识、能力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士官岗位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两个结合:“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岗位目标对士官知识、能力的要求,以“基于装备操作使用过程”为导向,设置“学习课目-学习任务-相关知识”的内容框架,在编排序列上采取以装备操作使用顺序设立学习课目、以装备操作步骤和功能组建学习任务的方法,将装备具体结构、原理、应用技巧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优化重组,制定教学内容。在实施时,首先明确使用装备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然后将多个知识点进行功能模块化重组,形成任务,最后按照装备的操作使用过程将相关任务串联划分为一系列学习课目。
(一)根据具体岗位对士官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装备结构特点梳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不同的装备都有不同的结构组成及其对应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巧,每一个具体结构、原理、应用技巧都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士官形成岗位操作能力的必要支撑,往往由于所涉及的学科较多,无法事先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依据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对不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结合装备具体的结构特点,在相应的学科内容中梳理出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基础知识够用的原则,整理学习内容(详见附件1)。
(二)按照装备功能将知识点进行功能模块化重组建立学习任务
将知识点内容根据完成的功能进行功能模块化重组,形成多个学习任务,使每一任务的操作、各系统原理一一对应,并有机地链接起来,展现每一任务的完整控制过程。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组建学习任务:
第一步 任务引入。创建装备操作情景,在现实装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引出解决此问题的操作任务。
第二步 任务介绍。明确该任务模块的现实功能,所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想实现其功能,需要哪些知识点支撑,通过总体的控制关系介绍所需知识点,总体把握该模块的工作原理,同时体现某一组成在该模块中的位置与地位。
第三步 从外部操作到内部工作过程。从该任务在装备上的操作开始,引入到内部工作原理,再从内部工作原理得出装备的动作现象。这样就把实际操作与工作原理链接起来,同时也把工作原理中各个控制部分也相应的链接起来,使该模块的整个工作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
(三)根据装备操作使用过程设立学习课目
根据装备操作使用过程中的阶段划分,对组建的学习任务进行序化,将任务相近、功能相关或联系紧密的学习任务进行组合设立学习课目。所设立的课目贯穿装备操作使用的过程,而每一个学习课目包含的任务按照操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和关联关系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三、根据岗位能力生成规律确立任职技能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可以使教员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把教育要求化为具体等操作性策略。
因此,对于某一具体专业来说,教学培训模式的确定必须符合这样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符合岗位任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一定的模式是服从和服务于一定教学培训目标的。教学培训目标是选择和确定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它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效果评价的标准等。
(二)要有科学的操作程序
任何一种教学培训模式都有其操作程序。通过操作程序具体明确教学中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教学活动怎么开展、先做什么、后作什么等。其实质就是处理好教员和教学对象针对教学内容在时间序列上的实施。
对于士官任职教育来说,教学程序按照基础(含专业基础)课程-岗位认知操作-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岗位技能综合训练的顺序展开。这是因为基础是学习和形成专业技术原理的基础,岗位认知操作是既是对专业技术理论所涉及到的相关装备形成直观印象,也是岗位操作的初步体验,它是专业理论学习的契入,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开端;专业技术理论又是岗位技能综合训练的基础,环环相扣的关系。
(三)要明确教员和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教学培训活动尤如表演活动,教员和培训对象在操作程序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它体现了教员和培训对象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活动导演者、学员学习探究的引导者和效果评价的策划者与组织者;而学员则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演员”、知识原理与方法的探究者,能在教员所布置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学模式必须解决好教员干什么,学员干什么,先做什么,后作什么等问题,从而使教员与学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有机整体。
实践证明,双向互动是任职教育比较成功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和教员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由教员当导演、学员唱主角,教员及时引导和启发,在理论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在实践上进行指导和归纳,从而加深双方的互动深度,使得教学相长,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样才能够激发学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自觉性,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
(四)要明确教学策略
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和学员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和措施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模式要体现强化专业系统原理,重视岗位能力的培训和专业素质的构建,鼓励应用创新。具体讲就是一要注意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相关性,不要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装备操作牵引理论教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技能训练各环节;二是注意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激发学员学习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方法。三是要注重营造深度教学互动氛围。
(五)要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运行的,那么,运行的效果怎样,达没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认定。这就是说,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除必须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外,还必须适应教学模式的特点。
为满足上述要求,笔者认为: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士官学员的认知特点,以主要任职岗位能力形成为主线,按照夯实专业理论、突出操作技能、对接岗位需求的培训思路,以岗位任务为牵引,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训模式,灵活采用实装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运用任务牵引式、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来确立某一具体专业的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使得理论知识与操作有机结合,培养学员从事本专业的综合能力素质,适应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的需要。
四、根据课程目标及内容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组织实施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课程标准的制订要做到科学、规范且具有可操作性,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科目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任职岗位中所需的内容难度和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教学科目中对知识技能掌握和程度也要注明,要按总部规定进行统一规范,采取诸如:阐述、说出等具体的行为动词加以描述。课程标准中还要列出课时细目及内容,明确学习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对学习目标可进一步分解并配合适宜的学习训练时数。为便于教学还须提出各部分教学法的选择建议,并列出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以及考核的标准和方法。
(一)确定课程的地位及性质
阐述该课程主要内容、任务,在任职岗位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性质,对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的作用。
(二)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基于装备操作使用过程”为导向,以培养专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坚持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以装备作战使用流程为主线,以士官的岗位操作任务为牵引,逐步引入任务的工作过程、操作使用、把关要点及安全技术规则、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与处置。遵循士官岗位能力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突出教员的主导地位和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既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化,又要突出岗位能力培养,促进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迁移。提高学员的岗位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树立严格规程、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课程结构。按照装备的操作使用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课目划分,阐明各课目之间的相互联系。
2、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遵照学员的认知规律,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训模式,有效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融合,提高学员的岗位能力。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任务牵引,工作过程分析、模拟操作、巩固练习、讨论分析、任务考核等环节。通过操作演示、实况录像演示、实物展示等方法引入任务,利用任务牵引使学员熟悉岗位任务的操作,增加实践感官体验,同时为任务工作过程分析进行牵引;通过任务工作过程分析能够阐述该任务的工作过程,深化专业理论;通过任务工作过程分析总结出任务操作步骤,通过模拟操作和巩固练习、虚拟训练、实装操作相结合,使学员学会对装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把关要点及安全技术规则,培养岗位操作技能;通过预设故障讨论分析,培养学员的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及处置等知识的应用能力;采取原理背讲、任务操作、分析排故等方式进行过程考核,及时、客观地考核学员对任务知识和岗位技能的掌握情况。
3、教学方法手段。采用任务牵引式、启发式、讨论式、课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实装和模拟器材、多媒体演示等手段最佳结合,创建讲解示范、模拟操作、实物展示等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互动性、直观性、趣味性、实用性,促进学员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学会装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形成专业岗位能力。
4、课程评价。坚持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通过评教评学、教学督导、教学讲评等形式,促使教员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5、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主要从目标描述、课目设置、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实施场所、装备及配套训练器材、考核等方面制定标准要求。
目标描述包括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对知识技能掌握和程度,采用总部统一规范,诸如:阐述、说出等具体的行为动词加以描述。学习课目按照装备的操作使用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课目设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具体学习课目,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学习内容就是为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学习的知识、经验、方法等。装备及配套训练器材就是为了实现课程教学,实施各课目教学,必需的实装、配套的训练器材、教学设备设施等保障条件要求。考核即为课程考核的内容、采用的评价方式、方法等,要突出学员综合能力的评价。
6、规范课程内容标准
根据装备操作使用过程设立学习课目及任务。课目的设置根据装备操作使用过程中的阶段划分,将任务相近、功能相关或联系紧密的学习任务进行组合设立学习课目。任务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必须体现任务对原理理论具有牵引的作用。
明确每一课目下的任务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在此仍然要按统一规范,采取诸如:阐述、说出等具体的行为动词加以描述。规定为完成每项任务必须要学习的知识点、经验、操作使用方法等内容。同时对本任务的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场所、设备配套训练器材及任务考核评价内容提出合理可行的标准要求。
7、实施建议
在实施建议中要对预修课程、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教材使用的基本设想、考核方式以及保障条件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课程教学实施的参考。
五、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目任务进行教材编写
专业教材是教学的重要支撑,教材的编写是课程开发的关键。专业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基于装备操作使用过程”的理念,以岗位任务为牵引,以岗位操作程序或者装备作战使用流程为主线,对相应教学科目下的具体任务进行编写。教材要始终贯彻拓宽和深化专业基础、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
拓宽专业基础,就是要坚持承前启后的原则进行编写。对于支撑专业理论的专业基础知识来说,在教材编写时,既要考虑到学员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还要考虑到后来将学习的专业理论;既要立足于当前的装备技术现状,还要瞄准于装备技术的发展。以某一型号导弹发射瞄准专业来说,在专业基础知识编写时,既将支撑本专业的机械、电子、液压和光电等基本知识进行了编写,还将专业通用知识——发射基础知识和瞄准基础知识等内容纳入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编写。这样,既夯实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又加强了教材的连贯性。
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就是将原来以学科体系编排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构,然后重新序化,并适当地增加与岗位任职实践相关的内容。教材内容在编写时要以装备的作战使用流程为主线划分课目内容,每一课目下设置典型任务,每一任务以任务操作为牵引,设置任务主干部分、任务知识点及相关知识部分三大块,任务主干部分包括工作过程分析、操作实施、把关要点及安全技术规则、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与处置以及维护保养等内容;任务知识点是为了学员在学习中深入理解工作过程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比如装备的功用、组成和工作原理;相关知识是为学习该任务所需的基础、专业基础等支撑知识以及相关能力拓展知识,在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同时,利于本任务的学习和知识面的拓展。
“基于装备操作使用过程”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是以部队士官岗位能力形成为目标,突出了理论对每一操作实践的指导的作用,是士官任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对湖南省特色烟叶开发的探索
对湖南省特色烟叶开发的探索(上)烟草在线湖南消息
依据国家局《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和《原料保障上水平实施意见》,为构建适应“532”、“461”品牌发展需要的湖南省特色烟叶生产供应体系,不断增强全省烟叶市场竞争能力,整体提升特色烟叶原料保障水平,有必要对湖南省特色烟叶开发情况进行系统研究。
一、湖南省烟叶特色化工作现状
近年来,湖南省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始终坚持“主攻质量、突出特色”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烟区生态优势,注重项目配套研究,狠抓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开展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烟叶质量及可用性有所改善,浓香型风格特色不断彰显,促进了湖南省烟叶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特色烟叶开发成效初显,烟叶风格特色不断彰显。
2004年以来,湖南省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和特色优质烟叶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开发成效显著。2004年-2009年全省累计开发点29个,开发项目烟叶34.13万亩,完成单收单调项目烟叶91万担,其中上等烟55.72万担(占调拨总量的61.21%),中等烟27.31万担(占调拨总量的30%)。2010年湖南省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发规模仅次于云南省,排全国第二位,全省共落实开发面积20.68万亩,计划单收单调56万担,对口卷烟企业7家,同比2004年分别增加20.96万亩、53.38万担和5家卷烟企业。湖南省示范点土壤养分协调、结构疏松,烤烟大田期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所产烟叶颜色桔黄,成熟度好,油分较足,色度较浓,化学成份协调,香气物质丰富,香气浓郁量足,爆发力强,回甜感好,配伍性高,具有“浓香甜润”的典型风格特征。特别是湖南省示范点烟叶钾离子含量接近津巴布韦烟叶水平,两糖比90%以上,感官评吸得分一直位居全国示范点前列,其中2004年桂阳县示范点中部烟叶以72.82分在全国22个开发点中位居第一,2005年宁远县示范点烟叶评吸得分在全国35个示范点中排名第七,桂阳县排名第八。烟叶质量及风格特色得到相关卷烟企业的一致认可,“白沙”、“芙蓉王”、“双喜”、“中华”、“黄山”、“红塔山”、“玉溪”、“利群”等品牌对湖南省典型浓香型及浓偏中香型山地特色烟叶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二)坚持工业主导、商业主体,工商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随着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共建品牌导向型原料基地成为共识,工商合作模式不断优化,原料基础管理得到重视,基地技术力量逐渐加强,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水平明显提高,充满生机活力的工商合作新机制初步确立。
(三)先进适用技术深入推广,烟叶质量水平大幅提升。
近几年来,各示范点狠抓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全省2009年特色烟叶开发示范点的集约化漂浮育苗、测土平衡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达100%,密集烘烤面积达99%,轮作面积达89%,机耕面积达84%。同时,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全省烟叶适用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生产整体水平持续提高。2009年全省烟叶平均单产3.41担/亩,同比项目实施前的2003年提高1.02担/亩;上等烟收购比例41%,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收购均价718元/担,同比增加262元/担;户均种烟8.07亩,同比提高3.58亩/户,上部烟叶品质及化学成分协调性大为改观,淀粉偏高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烟叶感官质量也有较大幅度提升。
尽管烟叶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烟叶风格特色长足进步,但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烟叶品质特色化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区域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产区间发展不平衡,生态基础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部分产区布局调整压力仍然较大;部位间质量差异明显,烟叶部位结构、等级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可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烟叶品质特色化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知名品牌发展要求。品质特色化相关基础研究不深入,制约烟叶风格特色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没有解决,特色定位、区划布局及目标市场细化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提高质量意识不浓、重视不够。重总量轻质量,重单产轻品质,重等级水平,轻等级合格率,烟叶成熟度、上部烟叶可用性等问题还停留在概念层次,精准施肥、密集烘烤等重大适用技术尚未明显突破,烟叶适用技术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研究解决。二、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特色烟叶研究开发工作安排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特色烟叶开发将始终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的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品牌引领、主攻质量、突出特色、优化结构”的开发方针,继续完善“工业主导、产区主体、科研主力”的实施机制,按照“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的技术思路,从生态、品种和栽培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特色优质烟叶基础研究和规模开发,进一步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突出烟叶风格特色,增加湖南省烟叶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持续加大湖南省特色烟叶研究开发力度,基本实现“风格表现突出,特色方向清晰、品质特征明显、配方作用独特、资源优势巩固”的烟叶品质特色化,重点抓好湘南浓香型烟叶和湘西山地特色烟叶的开发,发挥浓香型烟叶在卷烟降焦减害的核心作用,巩固湘西山地特色烟叶在芙蓉王品牌发展中的配方地位。特色优质烟叶重大专项取得重大创新,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烟叶品质特色化的化学物质基础、风格形成规律基本明确,烟叶品质特色化核心技术体系、综合评价体系初步建立。推行现代化生产方式,建设30个资源优势明显、品质特色鲜明、风格类型多样的品牌导向型特色烟叶基地单元,烟叶结构和可用性明显改善,知名品牌特色原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三)具体指标
——特色烟叶开发规模。全省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到2015年达到150万担,占当年烟叶总量的40%左右。其中,2011年100万担,占全国开发总量的16.67%,同比增加44万担,增长率为78.5%;2012年120万担,占全国开发总量的17.14%,同比增加20万担,增长率为20.0%;2013年130万担,占全国开发总量的15.0%,同比增加10万担,增长率为8.33%;2014年140万担,占全国开发总量的15.56%,同比增加10万担,增长率为7.69%;2015年150万担,占全国开发总量的15.0%,同比增加10万担,增长率为7.14%。力争每年70%以上的单元达到国家局评定的优秀档次。
——基地单元建设。2010年全省特色优质烟叶13个开发点,已规划建设并实施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8个,尚需规划建设5个。2011年在全面完成2010年13个基地单元建设的基础上,新增规划建设特色烟叶基地单元7个,累计达到20个。2012年在完成2011年7个基地单元建设的基础上,新增规划建设特色烟叶基地单元6个,累计达到26个。2013年在完成2012年6个基地单元建设的基础上,新增规划建设特色烟叶基地单元1个,累计达到27个。2014年在完成2013年1个基地单元建设的基础上,新增规划建设特色烟叶基地单元1个,累计达到28个。2015年在完成2014年1个基地单元建设的基础上,新增规划建设特色烟叶基地单元2个,累计达到30个。推动设施烟草农业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八配套”;推进烟叶适度规模种植,实现户均种烟规模14亩左右,百亩以上连片70%以上。力争每年规划建设90%以上的基地单元通过国家局验收。
——开发布局规划。湖南省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布局如下:到2015年,郴州市60万担,占全省开发总量的40%;永州市30万担,占全省开发总量的20%;衡阳市10万担,占全省开发总量的6.7%;长沙市15万担,占全省开发总量的10%;湘西州15万担,占全省开发总量的10%;张家界市10万担,占全省开发总量的6.7%;常德市5万担,占全省开发总量的3.3%;怀化市5万担,占全省开发总量的3.3%。其中,浓香型烟叶占全省开发总量的77%,湘西北山地浓偏中香型特色烟叶占全省开发总量的23%。
——适用技术推广。特色烟叶基地单元的烟叶平均单产在150-175公斤/亩之间。先进实用技术到位率逐年提高,其中专业化育苗从2011年起达到100%;机耕作业率2011年达到80%,以后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100%;密集烤房烘烤率2011年达到90%,以后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2013年达到100%;烟田轮作2011年达到80%,以后每年增加5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100%。全面推行优质烟叶标准化生产,每年基地单元标准化生产达到100%、平衡施肥和统防统治达到100%。
——烟叶质量风格。烟叶结构明显改善,上等烟比例≥50%,上中等烟比例95%以上,等级合格率80%以上,知名品牌配方贡献率(配方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各部位烟叶质量及可用性显著改进,烟碱、淀粉、还原糖等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外观质量、物理特性较好;感官评吸质量不断改善,浓香型烟叶风格稳中有升。
——项目配套研究。引进或选育浓香型烤烟新品种2-3个。加大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和示范,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湖南省上部烟叶在一二类卷烟中使用比例达到其生产总量的20%以上。四)工作措施
——组织项目联合攻关,抓好项目配套研究。按照国家局特色烟叶开发重大专项的工作部署,围绕我省烟叶风格特征、生态区域、技术体系、目标市场四个定位,继续做好特色烤烟品种筛选利用、浓香型烟叶化学物质基础研究、典型浓香型生态基础分析、特色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特色烟叶烘烤工艺参数及烘烤模型建立、品种和栽培措施与烟叶质量风格特征关系六个专题研究,阐明我省典型浓香型烟叶形成的生态基础、特征化学物质、特色彰显技术措施,明确我省不同产区浓香型烟叶的风格差异及烟气特征,确定在不同品牌卷烟中的配方地位。同时积极抓好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新品种试验示范及展示、特色烟叶烟田质量监测与改良等工作,着力解决制约烟叶质量水平和风格特色的主要技术瓶颈,形成烟叶特色彰显技术体系。
——抓好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烟叶品质水平。按照“良种、良区、良法”的原则,加大特色品种示范推广力度,研发特色优质烟叶定向栽培技术,大力培育优质烟叶独特风格,充分满足工业差异化特色需求。根据工业实际需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基础作用,优化开发布局;高度重视特色品种的关键作用,加大浓香型品种引进及培育筛选力度;推广运用精准播种技术,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实现精准施肥;围绕提高烟叶成熟度和上部烟叶可用性,全面推行成熟准采制度和上部烟叶充分成熟4-6片一次性采烤技术,进一步加大以“充分保证烘烤时间、合理加大装烟密度”为核心的密集烘烤工艺的推广应用,重点抓好叠层装烟、余热共享技术以及烟夹、推烟车装烟方式的示范,促进烘烤技术及设备的升级,改进烟叶烘烤质量;建立轻简植保、精准施药的现代植保技术体系,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加大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推广,积极探索生物防治。
——加大浓香型烟叶开发工作力度,突出“浓香甜润”整体风格特色。坚持把提高成熟度、改善香气质、增加香气量作为浓香型烟叶开发的主攻方向,认真总结我省今年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项目的经验和做法,全面落实以成熟度为中心的配套技术措施,切实提高我省浓香型产区烟叶成熟度。充分发挥我省烟区生态优势,从生态、品种、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制定特色烟叶评价标准,完善生产技术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彰显我省烟叶香气浓郁、香气量足、回甜感好、爆发力强、配伍性高的整体风格特色。突出区域风格特色,重点开发郴州、永州两大典型浓香型产区特色烟叶,积极开发湘西州和张家界等湘西北烟区山地浓偏中香型特色烟叶。细分浓香型烟叶品质类型和目标市场,加快选育和引进筛选适宜我省生态的浓香型烤烟品种,挖掘培育品种的风格特色,满足不同卷烟企业及品牌对我省浓香型烟叶的个性需求。争取浓香型烟叶品种筛选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进和筛选1—2个适应我省生产条件、彰显浓香型特色的品种,自主培育1—2个具有知识产权的浓香型特色品种。
——完善工商合作机制,抓好特色烟叶基地建设。在认真总结我省烟叶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卷烟企业如何主动介入、深度参与,基地单元如何规划建设,单元管理如何规范运行,烟叶业务流程如何优化再造等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特色烟叶开发工作机制,明确工商双方职责,确保“人员安排、资金投入、技术措施、项目管理”四个落实到位;产区公司要在特色烟叶生产收购的组织管理、技术方案的全面落实、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并为合作卷烟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到生产收购、调拨和加工全过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针对特色烟叶开发技术瓶颈及基地单元管理等问题,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试验场,共同立项开展研究;认真抓好特色烟叶质量评价及工业验证工作,共同建立特色烟叶生态条件、生产收购、调拨加工、工业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档案,为持续改进烟叶质量提供数据支撑。
——转变烟叶生产方式,推进特色烟叶生产现代化。紧紧围绕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基本要求和“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整体目标,认真做好特色烟叶基地单元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扎实完成八大基础工程建设,突出抓好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工作方针,大力推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烟农合作社三种生产组织形式,重点探索烟农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出烟农合作社自我发展的途径和办法。将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有机结合,重点抓好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积极探索专业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运行管护机制、服务定价办法和专业化服务综合管理。认真研究烟叶基地单元业务管理模式,整合站点资源,优化烟叶业务流程,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形成切实可行的烟叶基地单元管理规范,不断提高烟叶基层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水平。
——突出质量管理,维护烟叶品牌形象。运用烟叶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健全和宣贯烟叶生产综合管理标准体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和生产投入补贴政策作用,引导烟农生产适宜优质烟叶;强化收购过程控制,加大对样收购监管力度;推行项目烟叶单收单调,统一项目烟叶身份标识,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优化加工资源配置,保证配方模块集中加工。
——围绕卷烟品牌发展战略,明确特色烟叶开发目标。围绕“532”及“461”卷烟品牌发展战略的原料需求,借助我省今年年底举办的浓香型烟叶发展战略论坛这个平台,加强工商沟通和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卷烟工业企业所需特色烟叶的品质目标、开发区域、种植品种、调拨数量、等级结构等需求信息,结合产区生态条件和烟叶风格特色,综合平衡市场需求与产销结构,制定“十二五”期间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和基地单元建设规划,明确特色烟叶开发目标。
——加强项目组织领导,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特色烟叶开发是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要内容,是今后一段时期烟叶工作的中心任务。各单位要从行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烟叶品质特色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建工作班子,明确专班专人负责。搭建工商合作平台,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分解任务责任,强化执行监督,加强经费预算管理,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切实提升烟叶品质特色化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创新营销手段,逐步提升我省浓香型烟叶市场美誉度;通过举办浓香型烟叶发展论坛,召开特色烟叶开发座谈等形式,展示我省浓香型烟叶生产和质量水平,打造特色优质烟叶品牌;进一步完善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配套政策,重点扶持、集中建设资源优势明显,品质特色突出,生产水平较高,品牌需求较大的特色烟区。
(五)政策措施
依据国家局关于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以下事项:
——项目烟叶调拨价格上浮比例最高不超过30%,具体上浮比例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综合考评后确定的标准执行。
——项目区烟叶凭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种植收购合同单独收购,并在省内规定的烟叶生产投入补贴基础上,另按每担烟叶30元的标准对项目区烟农予以补贴。
——承担项目的市州烟草公司与合作卷烟生产企业共同承担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服务费,具体标准由三方商定。
——承担项目的市州烟草公司要安排项目专项经费用于项目的配套研究。
——项目烟叶的调拨等级结构由工商双方商定。
——烟叶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及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安排优先满足各产区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建单元建设的需要。
——从2011年开始,将烟叶特色化工作作为各产区市州公司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