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4:1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

第一篇: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

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

作者: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烟叶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及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当前烟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提出我国烟叶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烟叶 信息化 现状 思路

一. 烟叶信息化系统构成及功能

烟叶信息化常见的有以下系统构成:网络销售系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商务材料采购平台、卷烟工业企业资源计划ERP、CRM、MES、3G系统、讯敏烟信/烟叶E通[2]、烟叶WEB系统、烟叶信息数据库等[1]。

3G系统:包括GIS,GPS,GPRS系统。使得全球定位系统,地里信息系统和数

字化传输系统有机的结合.CRM系统: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网络、通讯、计算机等信息技

术能实现烟草公司前后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能够协

调管理者更好的完成客户关系管理的两项基本任务:识别和保持

有价值客户。

烟叶信息数据库:基于计算机数字化功能的软件,将烟叶有关的各个因素转化

为数字化纪录、传输。

讯敏烟信:基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无线通讯网络平台。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

烟草公司的营销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互,终端用户在终端上可以

实现订烟、订单查询与跟踪、卷烟数据查询、防伪识别、到货确

认、投诉建议等业务的一种通讯系统。此项系统解决了当前烟草

流通领域中订烟配送低效率、低准确度的问题,同时也为加强专

卖执法力度、杜绝各种非法交易和假烟,私烟外循环等问题提供

了有力的帮助。

WEB系统:烟叶Web系统不但可以在整个烟叶生产过程中为烟农提供生产指

导、管理、咨询服务,而且也可作为烟叶栽培科学知识普及与教

学的多媒体教材。系统的结构特点在于采用B / S3 层结构,数

据与推理机相分离,方便实现知识库的扩充;后台维护可以授权

进行在线信息管理,实现了分布式知识点信息的添加与更新;利

[5]用多媒体技术使得网上信息咨询和诊断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

二. 我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烟叶产区各县级烟叶部门的收购站点基本使用微机收购,实现了对烟农的IC卡管理,签订电子合同,卖烟所得金额通过银行绑定用户直接打款到账,提高了户籍化服务(管理)水平.实现了对收购站点、县级公司等部门单机管理和网络传输.实现了利用电脑准确记录烟叶的购进日期

和数量,能够督促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由于烟叶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烟叶损耗、等级下降的现象;实现了烟叶的生产、种植、收购等环节全部由信息、系统统一记录和管理,使管理者能及时得到清晰的资源、畅通的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烟叶成本,提高了烟叶质量。[4]但是,由于各地企业的烟叶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加上烟草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使得烟叶信息化建设遇到了很多挑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高。很多公司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仅仅局限于应付上级的检查,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不快,资源利用率不高。

2、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维护方面有待加强。由于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枝术人员和技术能力相对都要弱一些.因此本身的建设很多都需要借助外力来实现.安全和维护也不例外。、烟叶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强度不够。目前,烟叶生产环节专业的软件进行管理和计算不充分,软件应用重点放置于烟叶收购数据采集、汇总、上报和烟叶销售方面,要全面实现烟叶生产软件化管理和计算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烟叶信息化的实施效果没达到应有的水平。由于烟叶生产经营环节复杂,不仅要解决好育苗、移栽、收购、调拨、复烤和销售等环节,还要充分考虑气候、土壤、烟农关系、物资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管理面宽,生产工艺复杂,给烟叶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带来很大难度。、资金投入乏力。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资金以及一些软件开发与维护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近几年,虽然加大了烟叶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但资金缺口仍很大。

三. 我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背景:中国加入WTO,对我国的生产、贸易、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烟草这个作为垄断行业种的特殊行业更不能例外。在面临更加广泛的机会的同时也担负着巨大的压力。我国烟草行业要发展就必须走“信息化、数字化、一体化”的道路。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各个行业采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也案例屡见不鲜。全球IT化日新月异的进程,也为我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和进度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将更加顺利的完成我国烟草行业将在“十一五”期间全面落实《数字烟草发展纲要》,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信息化要求。

发展思路:

1.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满足烟农对农业信息的个性化击求在现有基础上不断优化信息采集手段,进一步丰富烟草农业信息的来源,提高信息采集的网络化水平加强烟草农淞信息资源的科学、及时采集,不断丰富完善信息资料,提高利用价值。随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以及生产管理组织的探索,针对烟叶产区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应该对烟叫信息内容小断扩充、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需求[6]。

2.注重科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加大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的科技含量和利用效率二加快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和产品进入烟草农业领域并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在烟叶生产中,试点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积极发展精准农业。积极鼓励开发低价位、易推广、简单实用的信息技术产品。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

3.健全烟叶信息化体制:建立健全烟叶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推动烟叫信息化有序发展。

4.处理好现代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做好烟叶信息的发布工作。烟草行业要规范信息的管理与使用,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使信息发布工作尽快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覆盖烟区农村的信息服务网络二但也必须看到传统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覆盖面广、直观、传播速度也很快,加之目前烟农拥有计算机的比率还很低,电视、广播等常规传播渠道仍然是当前烟农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要搞好对烟农的信息服务,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传播媒介,重点解决好广大农村的信息覆盖问题,使计算机网络和传统媒体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优势互补,开辟发布窗口,拓宽信息发布架道[7]。同时,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不同区域之问加强合作,推动互动互通的网站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烟草网站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针对胜和权威性;另外,很重要的点就是要完善烟叶生产的监测预警机制,重点做好烟叶供求市场的预警、病虫害监测预警、自然灾害预警、生产资源环境监测等,促进烟叶厂区的持续发展。

5.针对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高单位以及个人,要给以教育和引导,使其在思想上真正认识信息化对烟叶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加大投资力度。烟叶信息化建设软件的智能性应不断提升。烟草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抓住烟叶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信息的迫切需求,以烟草企业为龙头,政府为支柱,通过引导社会各方而力量参与信息服务,在烟叶产区建立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烟草农业信息体系。[3]

四. 烟叶信息化建设的前景

除了信息化系统以及其影响因素的缺陷外,信息化技术还是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当前,我国烟叶生产技术力量不足,深层次研究和推广型人才匾乏,既无法满足优质烟叶生产的要求,也难以适应零星分散种烟和农民文化层次较低的状况。通过烟叶信息化建设提供的网络平台,在网上发布烟叶生产技术成果和新技术资料,有助于广大烟叶技术工作者和烟农进行信息资料传递和查询,通过在网络上采取远程教育的方式对技术人员和烟农进行管理和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有助于提高烟叶生产整体人员的素质.通过在网络上实现与国外烟叶公司的互通,有助于国内的烟叶技术研究者和工作者开展与国外跨国烟叶公司的技术交流,借鉴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运作方式,全面提高烟叶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从而促进烟叶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又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烟草行业,烟叶是基础,必须加快烟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烟叶全面的管理变革,提高烟叶企业整体素质,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行业的长期平稳发展。烟叶可持续性发展是未来烟叶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其发展过程必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而烟叶信息化是解决烟叶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9]可以预见,烟叶信息化建设对未来烟叶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采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推动烟草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以省为单位的生产、收购、调拨、复烤和仓储的大管理系统,从而促进烟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现代化烟草产业

[8]。

参考文献:

[1]《烟草行业信息系统培训资料》

[2]《烟叶E通》

[3] 陈杰,贺立探,徐胜禅,黄魏,马文杰(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430070)基于Web的烟叶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2006,32(4):2-4

[4]王金亮.烟草信息化的大集成出路 EB/OL.,2003.[5] 《以信息化为载体加强专卖管理工作基础》。云南烟叶

[6] 王秀敏 烟叶产区如何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效益 [EB/OL] 子风文化

公司.http://ny.yntsti.com/view.aspx?id=140 2008.[7] 张玉香.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助扩现代农业发展[N ] 农民日报,2007

-10-25。

[8]杨祝军,闹宏伟,韦建玉 中国烟草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J] 广东农业科

学 2009,9:228-230

[9]彭曙光 烟叶信息件建设对烟叶可持续影响 [J] 烟草论坛2006 一1

第二篇:政府信息化建设思路

政府信息化建设思路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沿着“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如„金‟字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这一条线展开的,总共经历了“起步阶段(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为标志)、推进阶段(以金桥、金卡、金关工程为标志)、发展阶段(以政府上网工程为标志)、高速发展阶段(以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为标志)”四个过程,目前正处于以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为核心建设内容的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目的和原则是建设一个“以公众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和以市场为基础”的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来进行的政务活动、能够为大众提供更为快捷优质服务、使其运行变得更为合理和高效的虚拟电子政府。其系统建设完成后应能具体的体现出5E价值:

1、交流更通畅(Easy communication)

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扩展了交流渠道,加强了交流工具,消除了时空限制,增加了通信带宽,使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以至于思想交流更加容易与流畅。

2、行政更高效(Efficient corporation)

电子政务的建设必将促进政府的管理和流程的改革,使政府的组织结构更加合理、业务流程更加优化,进而大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和效率,成为高效运行的政府

3、成本更节省(Effective cost-down)

对于政府而言,实行电子政务需要一定的投资,但是通过政府业务流程重组和电子化行政手段(降低人员和时间成本)可以减少费用。从长远来看,电子政务必将为节省政府开支提供途径。对于社会来讲,一体化的虚拟政府管理可以为社会公众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4、协作更延伸(Extensible cooperation)

电子政务及其网络的建设实现以网络为纽带、打破目前中国各地政府之间条块分割的局面、打破时空界限的政府部门内部及政府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的壁垒,从而使信息的高度共享、应用操作统一协调、行政管理一致协同。同时,也延伸了政府管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协调,实现快速反应、快速服务。

5、用户更满意(Enjoyable customer)

上述的各种作用最终都可归结为使得不管是政府部门内部用户,还是面向大众服务的外部用户,不管是决策性领导用户,还是办事员操作用户都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资料及其服务;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按需要、按兴趣获得所需的各种优质服务。

通过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借鉴全球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应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其基本建设思路是“以公众为取向”,从易到难、从独立到联合、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一般都经过“基础阶段、强化阶段、互动阶段、全面整合或无缝衔接阶段”这几个环节。

总体框架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是金蝶软件基于自主产权的BOS开发平台和GMiS(Govern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产品构架构建的面向政府财政及公共部门集中管理应用的解决方案。方案立足于财政财务业务的全面整合互通、信息的完整和集中、管理和监控的强化以及决策的辅助支持增强;实现政府及部门收、支、核算、决算信息的完整汇总聚合,消除业务应用的空间和独立系统阻隔;提高业务实时应用和汇总效率,实现管理和监控的双向互动,从而高度提升政府财政及部门财务集中管理和纵横监控能力,高度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业务架构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服务于政府行政效能提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战略目标是:“以政府资金收入、支出、管理为核心,渗透到政府行政管理各个领域的每一个行政行为,以面向服务的管理系统架构和系统实现方法来实现政府管理信息的全面共享、业务协同的互操作、责任的严格分明、控制的统一有序,建立起政府以资源管理为核心的分配、管理、协同、控制、考核、决策为一体的政府行政管理的大统一的信息支撑平台。”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是基于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领先、并通过国际认证的BOS及中间件产品,系统化采用SOA理念和构架,以政府资源管理为基础来构建满足政府全面应用的管理支撑信息平台。

一方面,构建面向政府及财政的管理全部政府资金、归集政府全部财务信息的“平台化”、“高适应度”产品体系,全面支撑财政业务的整体实现和政府所有资金的管理,实现“金财工程”的建设目标;

另一方面,构建面向政府所有部门的财务资源集中管理产品体系,同时关注部门财务与财政业务的互联互通应用;构建面向政府部门的从业务计划、财务预算、执行、核算、资产管理到绩效评价的集成化平台;把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电子政务工程与“金财工程”紧密关联起来,达成政府资源管理、业务协同、绩效考核的管理目标;

第三方面,实现政府机构跨部门互操作应用,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执行力和效率,帮助用户实现业务组织间的信息集成,进一步提高政府预测分析信息来源的全面性和即时性为政府快速、准确决策提供支持、为政府政务信息全面公开提供支持。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金蝶软件完全能够推动政府应用从事务型向资源型、服务型应用转变;推动政府应用从分散应用向平台化整体协同转变;推动政府应用向数据标准化、业务规范化转变。

应用领域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是面向整个政府各个部门,涵盖政府财政、财务各种业务应用。是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工具服务于政府部门,以使政府各部门更快捷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不断提高完善服务型政府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下的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打好基础。

应用模式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是一个面向政府所有部门,适应于政府各种财政、财务业务的完整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根据政府财政、财务用户的应用主体、应用方向和应用重点的不同,系统的划分出针对各种不同用户、不同业务方向、不同应用主体的应用模式。用户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实际业务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应用模式或者各种不同应用的组合,通过各种不同应用之间的组合,从而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做完全适合自己、满足自己实际业务需要和以后发展的应用模式。下面列举了“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中几种常用的业务应用模式。

政府解决方案业务价值

全面的综合财政、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综合政府财政与部门的财政、财务业务处理,能全面实现财政、财务各种业务操作,管理全部的财政性资金,全面综合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建立了财政、财务业务共同遵循的主信息流处理机制与业务协同机制,构造了政府业务管理闭环(预算―执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体系。建立全面处理所有财政业务的财政综合业务处理大平台

建立了一个管理全部财政性资金、处理全部财政业务,覆盖所有财政收支业务处理,从预算编审业务开始到决策分析、预警监督结束,系统功能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工资统发、公务卡、固定资产管理、总预算会计、财税库横向联网等的财政综合业务处理一体化大平台。建立全面预算财务集中管理的新模式

建立财务管理新模式-多维一体的全面预算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实现部门全面业务工作协同一体化、预算支付核算三位一体化、财务集中管理数据业务垂直监控分析一体等多维一体化应用。实时、动态地反映财务状况,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控制职能,形成以资金预算和使用为主线,以预算执行和控制为重点,以核算和监督为依托,以指标分析为评价依据的财务管理体系;改变“事后核算、事后找原因”的做法,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科学、规范管理,支持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和监管工作的开展。全过程业务处理高度集成、高度人性化

实现跨单位、多级别的业务审批处理,进行灵活强大的工作流管理;实现部门内部单位之间固定资产调拨、往来抵消等协同业务处理;系统彻底改变传统财政、财务工作模式,与上下业务无缝衔接、能形成从“预算―支付―核算―决算―分析―预算”完整的业务链条,提供自动推进式管理,突出应用人性化,提高协同业务处理效率。实时查询和监控

政府财政及部门的主管部门可以实时的查询与监控下级单位的财政及财务状况,并可以联查到下级单位的各种明细数据,进一步可以跟踪查询到每个业务的原始凭证和业务单据;同时主管部门可按照月度、季度和等情况可以详细监控分析实际业务的发生,实现主管部门对各级下属单位的全面穿透查询和实时监控。

政府解决方案客户价值

金蝶多年以来一直以“帮助顾客成功”作为使命,希望能够产生让用户满意的顾客使用价值,帮助用户推动用户业务的发展和运行,成为用户忠实的伙伴,使用户信赖金蝶、信赖金蝶软件。适应政府财政、部门财务管理改革要求

构建了政府财政变革为源头的政府财政、财务运行新体系,适应了政府财政改革引起的政府部门财务管理的新变化,提供了最新技术手段条件下管理方式创新的新途径,极大地了提高财务管控效率和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可持续发展

政府的各项改革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进程,面对政府及部门管理的GMiS框架,为用户提供基于全局考虑的业务应用,系统可随着业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不断扩展,保障用户系统的长远性、适应性及高度的协同能力,以构建资源型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满足用户不同管理范畴和管理层次的需求。随需应变

政府部门的业务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深入应用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所有政府用户无不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流程,而管理流程在优化的过程中又对信息系统不断提出新要求,呈现出业务要改革、系统需更新的循环局面。为了应对政府客户这种客观存在的应用需求,金蝶GMiS实现了随需应变的业务和技术构架,更贴近用户自身的业务,以业务管理为核心、业务产能为价值,使用户方便应用,并获得丰富的业务处理结果。资源型构建从数据层次获取价值

政府部门拥有巨大的社会资源运用权力,以往的管理体系由于信息反映的灵敏性很差,只能以各种控制规则来保证各种资源运用权力至上而下的贯彻,自然也就无法把效率摆在最主要的位置来考虑,现在技术手段使信息灵敏不再是管理的短板,规则的硬度自然降低、效率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按有关国际组织的说法政府财务实行集中管理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5个百分点,这对于政府/政府部门来说都会是一个不小的数额。为了满足政府管理把信息作为一种手段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控效果的新要求,GMiS以信息及数据的综合应用、分析、挖掘为目标,构建起资源型政府及部门应用,使数据结果本身对用户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第三篇:中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分析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新的电力企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当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具体目标均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新体制下的资产整合来实现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而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一定是由财务信息来体现的。因此,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会计电算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发展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不仅要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求,而且更加强调符合企业的管理特色。

一、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基于基础会计核算软件的业务模型成熟,财务信息化正在由核算型向管理分析型转变,开始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辅助职能。

我国电力行业的财务信息化经历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电力企业内部充分展开了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业务的应用研究。开始出现了单项业务处理的应用程序,其中以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燃料管理等单项业务的发展最为突出;90年代初,以《远方通用会计核算系统》为代表的核算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示以我国电力行业会计核算为基础的业务模型开始成熟。到了90年代末,为了解决2000年问题,以《远光财务管理新纪元》为代表的核算软件开始在电力系统内大面积推广,成功地实现了核算软件的升级换代,进一步促进了财务信息化与业务模型的发展与完善。2000年底,随着《远光集团报表系统》以及后来的《远光财务实时信息系统》在全国电力系统的全面应用,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财务信息化开始从单一主体财务信息的静态化向集团企业群财务信息的动态化方向发展,并且注重于信息的实时性与完整性,从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角度去满足企业管理与决策的需要。部分企业已经在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开始采用集中核算、FMIS、ERP等系统方案。以上的发展历程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已经完成了从单项业务处理到核算系统的发展历程,开始在向集中核算与企业资源规划等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为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所需的人才基础较好,素质相对较高。

从1987年开始,国家电力公司为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为基础人才的培育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先后在长沙电力学院和南京高等电力专科学校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内数千名财会人才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是电力行业开展财务信息化的坚实基础。目前,电力系统内财务人员基本上都通过了不同程度的知识培训。在文化程度上,35岁以下的财会人员已占到财会总人数的50%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已超过70%。

3.基础设施较好,现代化财务管理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每年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大,有资料显示:仅2002年第三季度电力行业的IT总体采购额就达22亿元。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90%以上的省市,甚至部分已经铺设到了县级企业。完善的网络基础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截止2001年底,以“远光电子财务平台”为基础的《远光实时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充分表明以集团财务管理和目标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架构的形成。

4.电力企业领导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较高。2001年6月,在青岛召开的国家电力公司2001•年财务工作会议上国家电力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利用信息革命和科技的成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道路。” 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谢松林在接受《中国财经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力争实现三个达到:达到实时反映,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时间上的基本同步,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远程控制,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空间上的基本同步,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的基础上,在技术上实现“过程的控制”功能;达到协调统一,实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各种业务信息的集成,推进集中式财务管理,充分满足公司决策需要。„„,建立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财务信息与其它业务信息的融合,促进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从浙江电力的SAP,到河南电力的远光FMIS、山东电力的PeopleSoft,以及辽宁电力的集中核算项目等等,都充分展示了目前各企业领导的支持力度。

5.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财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网络资源的建设滞后于财务信息化发展。

当前的财务信息化的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经济实力强,发展得比较快,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较高。而在边远或西部地区则发展的较慢;从企业的管理结构上来看,一二级机构发展的水平和应用的程度都很高,三级企业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手工业务处理的流程。

在国电公司内联网中,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网络带宽较窄,一级网络的带宽基本上是128Kbps,且承担着多种业务数据的通信任务。随着业务需求的增加,网络流量的增长,现有网络带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另外,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有“头重脚轻”现象,即以国电和各网省公司为龙头的一、二级网络投入较高,但三级网络缺乏投入,使得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网络限制,阻碍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2)软件应用重复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信息标准难保统一,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仍然存在着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由于没有做到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口径不一,各子系统移植性较低。另外,由于应用的软件不够统一,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表现在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业务信息数据按纵向和横向分割,形成诸多信息的孤岛。

3)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有从事控制与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但是对于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欠缺。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4)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的认识不够强。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在企业信息化投入中缺乏重点。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手工模仿上,对于现代化管理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

二、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要求。

电力体制改革的直接结果是组建了多个全国性的公司和多个区域性的公司。它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从此电力行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新组建的各大集团公司而言,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将会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从集团公司的角度,以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各分、子公司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从组建阶段就应该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的本身就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控制。新组建的各企业集团旗下都有着几十甚至数百个分子公司,它们在地理上处于分散状态,各自都曾受不同背景、不同领导和不同制度的影响,在企业利益、管理风格和核算方法上都表现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如果及时的将这些不同的文化和风格进行统一和规范,管理上就可能出现一盘散沙或者力不从心的局面,就有可能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因此,就要求实现对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实现同步管理,加强财务的监管,提高集团的资金利用率,避免出现因“乱担保、乱借款、乱投资”等行为所带来的损失。

2.在原有的体制下,厂、网之间的投入、价格、成本、收益、现金流等都没有明确划分、独立评价。厂、网分开之后,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都必须从独立企业的角度去精确地进行各项核算和评价。过去由于是一体化经营模式,电厂是纯粹的报帐制费用单位,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概念;电网既是输电企业也是供电企业,只负责电力营销,也没有明确的利润观念。随着改革的落实,各电力企业由一体化转为竞争化,彻底打破原有的垄断格局。在发电环节,发电企业原则上都要成为独立电厂,要与电网经营企业在财务、人事上完全脱钩,即“厂网分开”。所有电厂每天数次向电网报出自己所要求的上网电价,而市场将各电厂的报价进行从低到高排列,并按所需电力负荷的预测,从低价开始录取,录满为止。未被录取的电厂将面临不能发电的危险,因此,这将促使发电厂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厂造价和运行成本。在电力的终端销售环节,由于实行供电商在各供电区之间的市场准入,通过颁发供电许可证,培养更多的电力零售商,实现竞争。

3.发电侧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要想表现出极强的盈利和竞争能力,则降低成本(主要是燃料成本)、优化配置、精确报价是财务信息化的核心需求。由于在电力交易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将会面临因为报价过高而停发电的危险。因此发电企业非常需要一个包含燃料管理、成本费用控制、融资管理、价格测算和竞争报价等在内的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在竞争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4.对于新成立的网公司而言,失去了“以厂养网”的利润来源后,电网企业只能通过开源节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的运行效率来增加效益。在输变电环节,一个电网可以向其它电网报价竞争,同时也必须允许其它电网将价格更低的电力销售给自己区内的企业。本地区有电不用,而从其它地区买电,这对计划体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网公司对于购电费管理、销售管理、资金管理、投资和融资管理、成本控制、资本性支出的控制等的管理需求比改革前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三、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财务信息化将会实现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会从单一会计主体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发展到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的集中式管理和控制模式,并进一步延伸到上下游企业(用户)。

由于电力产品本身具有的不可储存的特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一调度。受此影响,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特点也应要求集中式的管理。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贯通。今天,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高速性能CPU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

在集中模式的管理体系下,从管理、控制、评价的角度,原有的各下属会计主体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责任中心;从企业资源的角度,各会计主体的资源将成为整个集团公司资源的一部分;从核算的角度,各会计主体仍然保持相对独立,能分别形成对外报告。分公司和某些重要的控股子公司都应该按此方式管理。另外,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必然会把管理范围从本企业、本集团扩展到上下游企业(客户)。例如:把上游的发电企业和其他设备(服务)供应商,把下游的客户,与电网企业本身纳入到同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互联网和数据交换标准的发展,正在为这种超越单个企业和集团、理性配置和优化整个社会资源的系统提供越来越成熟的工具和平台。

2.财务信息化将会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贯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将会从财务部门本身的管理业务发展到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资源配置和控制的依据和目的,是以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依据和目的。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状况最集中的体现,是企业管理架构中核心的部分。企业的(而不是部门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3.应用范围:从管理部门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

为了实现对企业资源、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动态的配置、管理和控制,必须把应用范围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确定原始业务发生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业务流程发生,不能随意改变原始业务发生点。

4.财务信息化将非常提倡时效性,数据的采集将会从滞后提高到实时。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可分为获取信息、资源配置和状态控制两类。

获取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较低,可以允许有一定的延时;实现的成本也较低,可以采用数据分散存放和处理、通过数据同步定期集中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广域网查询。

资源配置、状态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完全实时。如:按照甲供电局某一备品的储量,调配到乙供电局;按照省电力公司对某一供应商的授信,控制各下属企业对该供应商的付款等,都不允许在配置、控制时有任何的延时。实现的成本也较高,因为完全的实时只能在数据集中存放的方式下实现,需要高性能的数据中心主机、高速可靠的网络。

因此,在财务信息系统实施时,应按照不同的获取信息、或资源配置和控制的要求,确定时效性的等级,这也决定了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存放方式和业务处理模式:在需要进行实时资源配置和控制的范围内,数据必须实现集中存放,业务将进行统一处理。

5.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将会从事后的核算发展到实现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全面管理是以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把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

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数据,能根据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查找、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作者:广东远光软件服务总监汪平)

参考资料:

《国家电力信息网》 《中国会计网校》

《电力体制改革与财务信息化》陈利浩

第四篇: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世界经理人网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契机。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各类信息技术和相关产品已经在农业生产和各类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50年前美国就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农业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连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和推广在线应用,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覆盖了美国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它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电视或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该系统大力推广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PS)以及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发展“精准农业”这一基于信息科技的高效农业模式,在农情监测与产量估算等方面居领先地位。

欧盟建立了覆盖全欧洲的农作物估产体系,建立了农业环境、生态监测网络,向数字化、集成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英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并在涉农部门和农户中广泛应用。德国已在农作物生产中成功地应用了3S技术,如对土地精确定位,按肥力程度确定播种量和施肥量等。法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可实时提供病虫害情况、药残毒预报和有关农药评价等信息。日本国内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564个地区批发市场以及海关等都已实现了联网,使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商及时方便地从网上查出每天、每月及的各种农产品的销售量等信息。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内容主要有6大类: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农业智能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技术模拟系统和农业计算机网络等。应用于农业的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各类软件、通信、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3S技术与计算机自控系统的综合应用等,力图实现农业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和全程智能化。通过计算机与农机的结合,逐步实现农业耕作的自动指挥和控制(定位、定量和定时),即现代化的精准农业,以指导和帮助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

我国自从1995年农业部提出涉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金农工程”以来,用了5年时间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级农业基本数据库,农业监测、预测与预警等宏观调控与决策服务应用系统,农业生产形势、农作物产销预测系统,对农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目前,农业部门初步构建起了农业信息平台,有二百多个农业批发市场依托这一平台进行信息沟通与共享。同时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以农、牧、渔等12个专业网为骨干的中国农业经济综合信息网初步建成,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

我国农业信息化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业仍是弱势产业,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部分落后地区更是空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战略有待进一步研究落实,农业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加快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我国农村通信普及还不完全、整体信息网络还未建成的情况下,当务之急就是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鉴于此,信息产业部提出继续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的目标,促使各大通信运营企业做好农村通信普遍服务工作,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提供网络通信支持和信息服务。

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通信运营企业不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也是关键技术的提供者,更可以在资金投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以黑龙江省为例,自2001年以来,该省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累计达1.6亿元,其中通信公司投资就有4000万元,并且运用自身技术优势,有效解决了为农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通信传输硬件条件问题,有力地保证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整个农业体系也将卷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成为左右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信息的开发、采集、整合以及系统化的过程。首先要加大对国内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建立信息采集渠道。然后根据市场发展和管理需要,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指标体系,调整布设信息采集监测点,开发统一信息采集软件,建立标准统一的数据库。再通过完善涉农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资源交流系统。例如,陕西省依托“陕西农业网”建成了果业网、农产品市场网、种植业网、畜牧兽医网、饲料工业网、政策法规网等一批省内农业专业网站。通过专业网,与省、市、县各企事业单位互连。农业厅通过网络传递一般性文稿,发布、查阅行业信息,有力地推动了机关办公自动化和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在信息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中,农业信息服务、应用系统的建立也应同步进行,从而形成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对此,农业部提出,要建立完善预警系统,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建设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等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市场监管系统,加快开发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农村市场与科

技信息服务系统,继续完善“一站通”功能和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启动中国农业网上展厅开发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探索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例如,海南省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发展“订单农业”。一方面利用网络向全球发布、宣传和推荐农产品资源信息,另一方面推行热带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开设网上农产品超市,逐步实现网上交易。通过发布供求形势预测信息,进行期货交易,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放心、放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抓好应用试点,发挥示范效用

在实现农业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勇于开拓创新的“火车头”起先锋示范作用。因此,要把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作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试点,结合地方特色,抓好示范性应用,通过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与推广。在信息服务方面,山东莱州市“金城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该镇把农业信息服务站与农技综合服务站、果业协会合并在一起,一个机构、三个牌子,把协会会员作为服务对象,开展产前的项目咨询,产后的网上促销、网外统一联合促销等服务,把信息网络这一高科技手段运用到该镇支柱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中,提高了社会化服务层次,推动了该镇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该镇仅苹果一项就比周边县乡每公斤多卖0.5元左右,果农增效十分可观。

面向“精准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

农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精准农业”这一基于信息科技的高效农业模式,并且在技术革新、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市场优势。在我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早就开始了“精准农业”的实施。他们于1999年4月大力推广应用精准农业技术,以精准选种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植保、精准田管、精准收割等六大精准技术为代表的精准农业技术集农业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一体,已经渗透到兵团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兵团农业新技术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建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关键在于人才。特别在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现代通信信息技术的了解还很少,这使农村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急需大量人才来完成。要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技术普及工作正在全面展开,依托农技“110”服务体系,信息联络员的培训工作正在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效。辽宁省自2001年起,全省统一组织培训信息联络员,经过3期培训,省农业系统已聘用了116名信息联络员。2003年,该省采取省级审批、市级考核、县级培训的形式,在全省培训了1500名基层农村信息员,使农业信息体系覆盖到乡镇,延伸到村屯,从而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浅谈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

浅谈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

从1994年金税工程一期的实施到今天的金税三期,税收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征管模式的变化和税收业务流程的重组,今天,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和税务工作融为一体,成为税务工作的有力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税收信息化发展简要回顾

(一)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度更加规范

1994年金税工程一期实施之前,全局仅有几台微机,只有几个人会操作,更谈不上连接市、区、分局联动的广域网,互联网更是个新鲜名词。金税工程实施以来,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兴税力度,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税收征管工作模式。微机数量从几台到每人一台,截至2009年底,我局共配备服务器2台,工作站124台,其中笔记本4台。网络从DDN到帧中继再到现在的百兆光纤宽带网,从区局到市局和分

局的广域网连通节点各1个,形成了省、市、区、分局四级联动的广域网。先进的网络设备和硬件设施为税收信息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局还切实加大了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信息化规范制度和管理办法,如广域网管理办法、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办法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理顺了信息化建设的日常性和基础性工作。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管理质量和

水平的提高。

(二)软件支撑力度加大,与业务工作联系密切

税收信息化不但体现在硬件建设方面,还体现在对税收业务的支持方面。从手工征税到省局开发的单机版征管软件再到全省数据集中的网络版大型综合征管软件,信息化带来税收征管业务模式和工作流程的巨大变化。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了以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为主体的金税系统,以CTAIS为主体的税收征管系统,以数据综合利用分析平台为主体的数据增值利用,以公文处理系统为主体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说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征收到事后的预警监控和数据分析、综合利用,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税收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金税工程到综合征管系统再到数据综合利用分析平台,从邮件系统到公文处理再到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涵盖了我们业务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今天,税收信息化已经成为

我们税务工作的重要支撑,成为我们工作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从金税工程一期开始,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税收信息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再先进的设备,再好用的软件也需要人来使用,用得好事半功倍,用不好还不如手工。十几年间,从县区局计算机应用普及培训到省局软件推行培训都极大的提高了应用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软件使用能力,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税收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征管工作是相辅相成、协调共进的,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长足发展推动了税收征管工作的巨大发展,同时税收征管工作的发展必然给税收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需求。

(一)税收征管工作发展要求税收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和软件环境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仅仅实现了网络连接、硬件普及并不代表信息化的完全实现,目前我们的软件系统基本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但对后期的监控和分析还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海量征管数据无法按照业务要求灵活、自动地分类提取和综合分析利用,不利于利用数据找到征管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盲点,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税源增长点,已经不满足税收征管工作的发展需要。目前省局推行的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中设置了数据挖

掘分析的相关模块,预计经过不断完善后,系统必将大幅度提高软件对数据的综合利用分析

能力,为税收征管工作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要求更多的关注安全问题。当前人们在习惯网络带来的便捷时,也悄悄被网络带来的威胁包围着,病毒、黑客等让人防不胜防。过去网络、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没有如此频繁,病毒在单机爆发的情况比较多,极少形成网络攻击的,而现在企业主要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存储介质向税务机关报送数据,还有些科室需要通过互联网邮箱报送数据,同时内网自身数据传输量显著增大,病毒种类和危害性也几何倍增长,县区局网络缺乏防护和监控系统,防御能力较差,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病毒爆发、网络攻击等情况日益增多,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风险加大,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三)税收信息化建设需要税收业务和计算机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一批既懂业务又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的人员配备情况还远不能满足需求:一是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比较滞后,定期培训和技术更新滞后,业务方面也比较欠缺;二是操作应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信息化是专业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还有个别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有待于培

训提高。

三、税收信息化发展展望

(一)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系统,打造全方位、一体化征管平台。金税工程三期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类业务软件系统,并拓展深化业务功能模块,优化系统性能,将形成覆盖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主要工作环节和覆盖国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个主要税种的一体化系统平台。从而,更大限度的发挥各类信息的应用价值,促使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为税收征管决策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决策辅助,促进税收

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安全运维体系,为税收征管工作保驾护航。随着金税工程三期的拓展,相关软、硬件设备逐步配备完善,网络系统对病毒和网络攻击的防御和监控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网络运行的风险将逐步降低,稳定性增强,从而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

境。

(三)正规化、系统性培训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税收征管队伍。随着金税工程三期的发展,全省教育培训系统的推广完善等,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将逐步规范化和日常化,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促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税收征管工作,为税收征管工作

提供智力保证。

总之,金税工程三期的实施必将为税收征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它是税收管理信息

化建设一个大的里程碑,也将是税收工作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

下载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县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考2010年以来,全国公安系统开展以构建“大情报”体系为龙头的信息化建设,各地、各级公安机关均在警务运行机制变革这一新的平台上,呈你追我赶态势,这......

    浅谈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王诗晴学号:1008090061 浅谈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 摘要:高速公路是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

    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

    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 2009-05-08 07:00 国脉电子政务网 佚名 .. 关键字:发展战略 铁路信息化 综述 一、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为解决铁路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的......

    检测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需求

    检测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需求 一、目前试验检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部省相关信息平台 目前交通运输部质监局(http:///)信息平台中设有试验检测人员信用查询、试验检测人员查......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ECONOMY 2007年第17卷 第1期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寇继虹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 介绍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建......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思路论文[5篇]

    [摘要]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而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调整管理方式与服务内容,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图书馆结合各......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思路探析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涉及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运输动员、科技信息动员和政治动员等诸多领域,包含动员资源管理信息化、动员指挥控制手段信息化、......

    安仁县烟叶生产现状及发展探讨

    安仁县烟叶生产的现状及发展探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良好的环境条件、稳定的烟农队伍、规范的烟叶生产管理等均是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源头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