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时间:2019-05-12 19:1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第一篇: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何好生

农机化信息是农机宣传工作的重点,是农机部门对外宣传农机政策法规、实施行业服务报道、开展农机科技推广、实现行业媒体信息交流和农机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是反映当地农机化综合服务水平和行业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汝城县农机局农机信息化在加强农机政策法规宣传,农机管理、技术培训、安全监理、科技推广、购置补贴、农机市场专项整治和作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促进了该县农机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清醒的认识到农机化信息在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中还存在诸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县乡村三级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还没有全方位覆盖,普及应用率低,导致现有信息共享资源缺失、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已逐步凸显,因此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多方投入,亟待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

一、农机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㈠农机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步规范化。近年来,该局高度重视农机信息化工作,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农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将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股、站、室、校、组,并纳入年度干部职工岗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范畴,分管领导定期对该局农机化信息宣传情况进行总结、评比、通报,并以重要农时为契机,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事项实施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农机化信息服务“三农”的主导优势,确保农机信息化工作取得实效。

㈡农机信息化体系建设趋于现代化。一是农机信息化硬件设施逐年完善。近几年来,该局加大对农机信息化投入,添置了笔记本电脑、摄像机、传真机、扫描仪、数码相机、采访机等信息化宣传工作必要的设备,为农机信息化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农机化信息宣传渠道进一步优化。注重加强与同行业新闻媒体单位的沟通联系,采取信息工作人员异地调研、采访、交流等有效举措让更多的新闻媒体记者、行业人士更深入了解农机行业领域,走进农机,熟悉农机,通过《汝城新闻网》、《汝城手机报》、《今日汝城》、《郴州日报》、《郴州新闻网》、《郴州农机化信息网》、《湖南省农机化信息网》、《中国农机新闻网》、《中国乡村发现网》、《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等一系列新闻媒体平台实施信息资源共享,为信息宣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建立了信息采集制度,进一步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三是乡村网络设施逐步完善。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该县乡村大部分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普通农机手由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且依靠外界信息能力和需求较强,都逐步安装了有线电话、购置了电脑并接上了互联网。他们通过网络媒体学习相关农机政策法规、农机维修保养知识,充分了解各类新型农业机械的结构、性能、作业特点,深度了解农时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动态,寻找农机致富途径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为该县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㈢农机信息化服务领域实现公开化。一是继续发挥传统信息媒体的主导作用,在相关报刊、有线电视、乡村宣传栏等公众宣传媒体上开辟专刊、专栏,向全社会提供农机化信息,通过有线电视《汝城新闻》频道传递农机工作情况,开展多层面宣传。在《汝城民生》频道上开辟专版,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湖南省农机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通过《汝城手机报》发布农机购置补贴、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公布跨区作业服务电话等。二是应用媒体网络信息平台实施信息服务。以《新农村商网》和《中国农机推广网》为主要平台,发布农机作业动态信息、推广各类新型、选用农机具和先进农机化技术、宣传农机各服务领域作业情况,为广大农

户、机手及时掌握农时农机作业动态,促进本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耕整机等农业机械参与跨区作业,提高农机社会化作业水平,增加农机手经营性服务收入。

二、农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息化版面单一。随着广大农户和农机业内人士对农机化信息需求量的增多,对农机信息版面的要求和信息表达形式越来越高,比如某种品牌新型农机具的操作(驾驶)技术,需要通过大量的现场作业图片、全程视频影像进行表达、讲解和演示,而目前各地农机网站页面(版面)图片大多以静态图片为主、动态很少,缺少网站导航和信息动态链接,页面(版面)单一,缺乏直观性、专业性等特色。

二是信息化质量不高。农机信息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农机化信息的采集、反馈、整理、分析、传递真正能够发挥宣传主导作用的为数不多,造成农机信息质量不高、利用价值率低,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对农机行业各项服务工作和农机发展规划形成决策上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了农机化事业科学跨越发展。

三是信息优势难发挥。由于乡村广大农户、农民、农机手对农机化信息的反应和应用能力还不强,使强大的信息资源找不到“用户”,造成现有资源流失、浪费;很多用户对电子信息设备及网络技术了解甚少,面对现代高科技信息传递平台“难从下手”,不懂得如何操作使用或者不能科学有效的应用,只能充当游戏、影视和QQ聊天平台,处于“闲置”状态,信息化设备与服务的价值优势不能充分体现,信息传递优势难以发挥。

三、推进农机信息化发展的举措

㈠提高认识,建立信息化考核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机信息化工作在推动农机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将农机信息化宣传工作纳入乡镇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一名实职领导抓农机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农机信息化考核奖罚机制,定期总结农机信息化工作情况,以信息宣传促进农机服务工作开展,切实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协调到位、宣传到位、考核到位、奖罚到位。

㈡加大投入,健全信息化网络体系。应加大多方投入力度,加强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农机信息化资源共享,网络信息全方位覆盖。针对部分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应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利用信息化建设中潜在的市场价值,形成政府主导,多方投入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城乡农机信息化建设步伐。

㈢注重交流,确保信息时效实用性。一是加强农机信息员培训。注重行业信息交流,有效提高信息采集质量,力争在时效性、实用性上取得突破。二是要完善信息采集和上报制度。应加强与农机部门、农机生产企业(厂家)、农机经销商、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手、农户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乡村农民群众对农机工作信息的反馈情况。三是加强与外地农机部门之间沟通。借鉴外地农机部门信息化建设中先进经验,建立农机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及时了解最新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全力推进农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发展环境,真正让农机信息服务于民、惠及于民,推动该县农机化事业大发展。

第二篇:四大举措强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

实施四大举措 实现四大目标 强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

麻城市公安局

今年以来,我们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发展的唯一途径,加强调查研究和规划设计,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实施四大举措,强力推进,已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全局上下大建设,实现公安信息跨越发展。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四项建设”的龙头,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

(一)强化组织保障。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以“两办”文件转发了《关于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将信息化建设由部门工作提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市委书记李开寿、代市长杨遥多次带领市委办、政府办、财政局、建设局、招投标办等部门负责人到我局召开座谈会,现场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先后四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五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的若干事项。市政府先后两次组织政府办、政法委、财政局、公安局、电信局、联通公司等单位及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赴孝感、丹江口、杭州等地学习警务信息化建设。7月27日,市委常委会形成会议纪要,要求要大力加强全市公安信息化和城市报警与视频系统建设,同意采取“企业投资、政府承租、公安使用”建设模式。9月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成立了视频监控 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公安、财政、综合招投标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我局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委汪先启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所队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谋划、协调、督办。

(二)强化基础建设。通过向内挖潜、开源节流,向外运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夯实硬件基础。一是改造公安网络。针对公安网速慢的问题,我们对公安四级网进行增容改造,通往各所队的四级网,由以往的2M,城区提升到10M,乡镇提升到4M,拓宽了网络传输平台。克服困难,寻求多方支持,110接处警系统与警综信息平台系统实现了对接联网,为基层所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增加电脑数量。为满足基层工作需要,今年以来,想方设法,筹资120万元,先后三次共购置电脑300台,全局入网电脑达到494台,电脑配备率达到106%,做到人手一台电脑,解决了以往基层民警“抢”电脑用的问题。数字证书达到475个,民警拥有数字证书率达到102%。三是完善指挥系统。强化了对110指挥中心的科技支撑,先后投资190万元,率先完成110、122、119三台合一建设,实现指挥调度全程的数字化与图像化。安装警车GPS定位系统,加强无线通信系统建设,手持台数量达到117台,建成了350兆集群通信系统,真正实现了指挥调度一呼百应,快速反应。四是建成信息采集室。全面启动20个派出所和部分队室标准化信息采集室建设,目前15个派出所已完成信息采集室建设工作,配齐了微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手印足印印盒、活体指纹采集仪、“二代证”阅读器、住址追加器等必要的 信息采集设备。投资25万元添置了紫外照相系统和多波段光源等多种刑事技术装备,建成了指纹查询终端,刑事技术室达到二级标准。五是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步伐,全市共有18个乡镇建成了二级监控平台,安装监控探头6000余个,视频监控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公安机关调控重点要害部位和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已经招标,进入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三)强化督办检查。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局党委成员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情况去督导,着力提高督导实效。8月份以来,局领导带队,组成11个督导组,分赴所有派出所和机关相关队室,针对薄弱环节,对信息采集大会战开展督导调研,进一步掀起信息采集热潮。局每周对各单位信息采集率、准确率和应用率等指标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在网上通报排名。

二、全警参与大采集,实现公安信息高度扩容。建好平台,信息采集是基础,是前提。没有丰富、准确、鲜活的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我们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警力,以开通“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契机,组织开展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全警参与,着力构建海量信息库,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态,推动信息化整体发展。今年元至9月,已签收常住人口1177155人,签收率达100%;共录入立案信息 份,破案信息 份,接处警 信息300份,犯罪人员信息328份,吸毒人员信息62份,暂住人口信息6308份,寄住人口273份,出租房屋信 息1230份,工作对象登记信息336人,重点人口信息275人,精神病人信息172人,缉控比中信息66份。

(一)“三专”强势启动会战。一是召开专门会议。针对基础信息量少质差、信息采集工作相对滞后的实际,8月24日,市局召开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动员会,部署从8月至2010年1月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要求年底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有明显增加。二是制定专门方案。根据全市信息数据采录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专门制发《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工作方案》,明确会战的采集内容和数据录入标准,明确各警种、各部门在信息采集工作中的职责,细化分解任务,形成了全警采集录入的工作格局。三是成立专门班子。从纪委、政治处、指挥中心、刑侦大队、交警大队、治安大队、后勤装备科等单位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信息采集录入大会战工作专班,具体负责上下联络、业务指导、督查考评等工作。

(二)“三定”指明会战方向。一是定任务。按照“基础信息先采、实战急用信息先采”和“应采尽采”的原则,结合平台建设进度和业务系统要求,确定信息采集项目,将采集任务一项一项地分解到具体单位和每一名民警,做到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份数,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人,齐抓共管,齐头并进。二是定标准。各警种根据业务特点制定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和录入规范,引导民警把入户调查、人口清查、治安检查、现场勘查、巡逻盘查以及各项执法服务工作中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全面地录入警务平台和业务系统,确保信息数据完整、准确、鲜活。三是定责任。实行采集录入“四级负责,逐级把关”制,即基层民警直接操 作,把好采集关;科所队长逐一核对,把好审核关;局全面检查,把好管理关;业务部门重点督导,把好监察关。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上,严格落实问责追究,对采集不力,把关不严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三制”强力推进会战。一是建立全警采集录入机制。严格按照黄冈市局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会战的采集内容和数据录入标准,明确各警种、各部门在信息收集工作中的职责,并细化分解任务,形成了全警采集录入的工作合力。二是建立信息质量保障机制。依据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数据管理的标准,制定了《关于加强信息采集录入质量的规定》,对涉及到人、案件、物品、机构、地址等关键数据项和录入环节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力求采集的信息做到全面、准确、可靠。为保障采集录入信息的质量,我们规定,民警录入信息质量低于全局平均值的,个人不得评先,派出所录入信息质量低于全局平均值的,单位和派出所所长均不得评先。三是建立采集应用奖惩机制。我局继续完善《争强进位奖惩办法》,安排32万元,实行绩效考核,对立案、破案、接警、处警、犯罪人员、吸毒人员、暂住人口、出租房屋、重点人口等信息采集进行考核,将各单位信息采集得分情况在局主页公布,实行每周一排名,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兑现。派出所信息录入人平得分年终排名前六位的,分别重奖现金2万元、1.5万元、1万元,排名后两位分别惩2000元、1000元,年终兑现。机关单位录入信息在黄冈排名后三位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不评优。在打击、防范、控制违法犯罪和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按照“谁采集谁负责,采集与应用相挂钩”的原则,对原始信息采集人和信息应用人同时重奖,优先给予立功、评先。对编造虚假信息、以个人意愿篡改、删除信息和遗漏、延误、错误的信息,严格实行责任倒查,一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强化岗位大培训,实现公安信息高效操作。针对民警普遍科技基础薄弱,对信息化有畏难情绪,学科技用科技意识不强的状况,采取集中培训小教员“领”着学,日常工作领导“带”着学,结对帮扶“帮”着学,建立机制“奖”着学,严格考核 “逼”着学等办法,使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和实战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截止目前,市局针对警务平台1.0版、2.0版应用集中开展了12期培训班,受训业务人员达800余人次。一是在培训范围上,突出全警参训。明确规定,不管职务高低、不分警种界限、不论年龄大小,都要参加学习和培训,真正实现信息化练兵全警覆盖、全警考评、全警达标。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四会、四熟”。将“会打字、会采集、会录入、会应用”作为应用技能培训的基础,将“熟岗位、熟平台、熟规范、熟操作”作为平台操作培训的标准,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我们制定了派出所、刑侦民警日常工作流程、警务信息平台日常工作流程等操作规范。通过“四会”、“四熟”,推进系统应用由“初级应用”向“高级应用”转变,促使民警由“被动操作型”向“主动实战型”转变。三在培训方式上,突出分类培训。为使信息化应用训练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开展训练时,注重与各项业务工作相对接,注重与提高民警的应用和实战能力相结合,把训练延伸到各项警务活动和日常工作之中,做到边训边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学带用,以用促学。同时,根据民警计算机应用水平,开设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四、服务实战大应用,实现公安信息成果转化。坚持一切为了应用、一切为了实战,不断提高信息深度应用、高端应用,精确制导、精确打击的能力,有力地服务了现实工作。一是完善信息导防机制。指挥中心坚持做到每日警情即时研判,每周系列案件重点研判,每月发案规律特点综合研判。今年以来,通过局网警情研判栏目及时发出指令性、指导性、参考性研判信息62条,指导基层调整警力部署,切实增强巡逻防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完善信息导控机制。紧紧依托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车辆维修等各类信息的及时录入,广泛收集“人员、物品、案件”等基础信息,通过建立信息丰富的资源库,为加强治安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建立详细的分类管理数据档案,对高危人群和重点场所,提高管理频度、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对“两劳”释解人员、涉毒人员、“两抢一盗”人员、本地抓获人员、缠访闹访人员等各类工作对象,切实提高熟悉率、提高录入率,确保将各类信息要素、数据全部录入到位,并导入分析工具,与平台数据进行自动碰撞比对,实时自动报警,切实提高发现率和管控力。6月7日凌晨,我局利用旅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在城区一旅馆内成功抓获广东省重点督办网上逃犯贾平。三是完善信息导侦机制。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理念,建立网上缉捕、网上查证、网上调控、网上摸排、网上串并、网上追逃等一系列的信息运用机制,确保网上作战有序、有效 运作,充分发挥信息导侦的作用。今年以来,利用信息录入资料,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3起,抓获网上逃犯83名。2009年10月9日上午8时许,我市将军北路供销商场门口,发生一起命案,两“摩的”司机为争抢客源发生争执,何某(男,39岁)被人捅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后,专案民警通过查询现场丢弃的摩托车牌照,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为陈某(男,37岁),随后通过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登记信息进行查询,快速查出嫌疑人的户籍地、暂住地。上午10时许,在出租房屋布控时,一举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抓获,该命案在两小时内成功告破。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各种系统整合共享、信息综合利用、更好地服务实战等方面,与市局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局统一规划,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措施,更大的力度,强力推进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推动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促进全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政府信息化建设思路

政府信息化建设思路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沿着“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如„金‟字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这一条线展开的,总共经历了“起步阶段(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为标志)、推进阶段(以金桥、金卡、金关工程为标志)、发展阶段(以政府上网工程为标志)、高速发展阶段(以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为标志)”四个过程,目前正处于以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为核心建设内容的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目的和原则是建设一个“以公众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和以市场为基础”的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来进行的政务活动、能够为大众提供更为快捷优质服务、使其运行变得更为合理和高效的虚拟电子政府。其系统建设完成后应能具体的体现出5E价值:

1、交流更通畅(Easy communication)

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扩展了交流渠道,加强了交流工具,消除了时空限制,增加了通信带宽,使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以至于思想交流更加容易与流畅。

2、行政更高效(Efficient corporation)

电子政务的建设必将促进政府的管理和流程的改革,使政府的组织结构更加合理、业务流程更加优化,进而大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和效率,成为高效运行的政府

3、成本更节省(Effective cost-down)

对于政府而言,实行电子政务需要一定的投资,但是通过政府业务流程重组和电子化行政手段(降低人员和时间成本)可以减少费用。从长远来看,电子政务必将为节省政府开支提供途径。对于社会来讲,一体化的虚拟政府管理可以为社会公众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4、协作更延伸(Extensible cooperation)

电子政务及其网络的建设实现以网络为纽带、打破目前中国各地政府之间条块分割的局面、打破时空界限的政府部门内部及政府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的壁垒,从而使信息的高度共享、应用操作统一协调、行政管理一致协同。同时,也延伸了政府管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协调,实现快速反应、快速服务。

5、用户更满意(Enjoyable customer)

上述的各种作用最终都可归结为使得不管是政府部门内部用户,还是面向大众服务的外部用户,不管是决策性领导用户,还是办事员操作用户都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资料及其服务;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按需要、按兴趣获得所需的各种优质服务。

通过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借鉴全球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应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其基本建设思路是“以公众为取向”,从易到难、从独立到联合、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一般都经过“基础阶段、强化阶段、互动阶段、全面整合或无缝衔接阶段”这几个环节。

总体框架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是金蝶软件基于自主产权的BOS开发平台和GMiS(Govern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产品构架构建的面向政府财政及公共部门集中管理应用的解决方案。方案立足于财政财务业务的全面整合互通、信息的完整和集中、管理和监控的强化以及决策的辅助支持增强;实现政府及部门收、支、核算、决算信息的完整汇总聚合,消除业务应用的空间和独立系统阻隔;提高业务实时应用和汇总效率,实现管理和监控的双向互动,从而高度提升政府财政及部门财务集中管理和纵横监控能力,高度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业务架构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服务于政府行政效能提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战略目标是:“以政府资金收入、支出、管理为核心,渗透到政府行政管理各个领域的每一个行政行为,以面向服务的管理系统架构和系统实现方法来实现政府管理信息的全面共享、业务协同的互操作、责任的严格分明、控制的统一有序,建立起政府以资源管理为核心的分配、管理、协同、控制、考核、决策为一体的政府行政管理的大统一的信息支撑平台。”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是基于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领先、并通过国际认证的BOS及中间件产品,系统化采用SOA理念和构架,以政府资源管理为基础来构建满足政府全面应用的管理支撑信息平台。

一方面,构建面向政府及财政的管理全部政府资金、归集政府全部财务信息的“平台化”、“高适应度”产品体系,全面支撑财政业务的整体实现和政府所有资金的管理,实现“金财工程”的建设目标;

另一方面,构建面向政府所有部门的财务资源集中管理产品体系,同时关注部门财务与财政业务的互联互通应用;构建面向政府部门的从业务计划、财务预算、执行、核算、资产管理到绩效评价的集成化平台;把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电子政务工程与“金财工程”紧密关联起来,达成政府资源管理、业务协同、绩效考核的管理目标;

第三方面,实现政府机构跨部门互操作应用,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执行力和效率,帮助用户实现业务组织间的信息集成,进一步提高政府预测分析信息来源的全面性和即时性为政府快速、准确决策提供支持、为政府政务信息全面公开提供支持。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金蝶软件完全能够推动政府应用从事务型向资源型、服务型应用转变;推动政府应用从分散应用向平台化整体协同转变;推动政府应用向数据标准化、业务规范化转变。

应用领域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是面向整个政府各个部门,涵盖政府财政、财务各种业务应用。是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工具服务于政府部门,以使政府各部门更快捷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不断提高完善服务型政府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下的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打好基础。

应用模式

“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是一个面向政府所有部门,适应于政府各种财政、财务业务的完整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根据政府财政、财务用户的应用主体、应用方向和应用重点的不同,系统的划分出针对各种不同用户、不同业务方向、不同应用主体的应用模式。用户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实际业务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应用模式或者各种不同应用的组合,通过各种不同应用之间的组合,从而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做完全适合自己、满足自己实际业务需要和以后发展的应用模式。下面列举了“金蝶政府总体解决方案”中几种常用的业务应用模式。

政府解决方案业务价值

全面的综合财政、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综合政府财政与部门的财政、财务业务处理,能全面实现财政、财务各种业务操作,管理全部的财政性资金,全面综合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建立了财政、财务业务共同遵循的主信息流处理机制与业务协同机制,构造了政府业务管理闭环(预算―执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体系。建立全面处理所有财政业务的财政综合业务处理大平台

建立了一个管理全部财政性资金、处理全部财政业务,覆盖所有财政收支业务处理,从预算编审业务开始到决策分析、预警监督结束,系统功能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工资统发、公务卡、固定资产管理、总预算会计、财税库横向联网等的财政综合业务处理一体化大平台。建立全面预算财务集中管理的新模式

建立财务管理新模式-多维一体的全面预算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实现部门全面业务工作协同一体化、预算支付核算三位一体化、财务集中管理数据业务垂直监控分析一体等多维一体化应用。实时、动态地反映财务状况,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控制职能,形成以资金预算和使用为主线,以预算执行和控制为重点,以核算和监督为依托,以指标分析为评价依据的财务管理体系;改变“事后核算、事后找原因”的做法,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科学、规范管理,支持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和监管工作的开展。全过程业务处理高度集成、高度人性化

实现跨单位、多级别的业务审批处理,进行灵活强大的工作流管理;实现部门内部单位之间固定资产调拨、往来抵消等协同业务处理;系统彻底改变传统财政、财务工作模式,与上下业务无缝衔接、能形成从“预算―支付―核算―决算―分析―预算”完整的业务链条,提供自动推进式管理,突出应用人性化,提高协同业务处理效率。实时查询和监控

政府财政及部门的主管部门可以实时的查询与监控下级单位的财政及财务状况,并可以联查到下级单位的各种明细数据,进一步可以跟踪查询到每个业务的原始凭证和业务单据;同时主管部门可按照月度、季度和等情况可以详细监控分析实际业务的发生,实现主管部门对各级下属单位的全面穿透查询和实时监控。

政府解决方案客户价值

金蝶多年以来一直以“帮助顾客成功”作为使命,希望能够产生让用户满意的顾客使用价值,帮助用户推动用户业务的发展和运行,成为用户忠实的伙伴,使用户信赖金蝶、信赖金蝶软件。适应政府财政、部门财务管理改革要求

构建了政府财政变革为源头的政府财政、财务运行新体系,适应了政府财政改革引起的政府部门财务管理的新变化,提供了最新技术手段条件下管理方式创新的新途径,极大地了提高财务管控效率和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可持续发展

政府的各项改革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进程,面对政府及部门管理的GMiS框架,为用户提供基于全局考虑的业务应用,系统可随着业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不断扩展,保障用户系统的长远性、适应性及高度的协同能力,以构建资源型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满足用户不同管理范畴和管理层次的需求。随需应变

政府部门的业务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深入应用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所有政府用户无不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流程,而管理流程在优化的过程中又对信息系统不断提出新要求,呈现出业务要改革、系统需更新的循环局面。为了应对政府客户这种客观存在的应用需求,金蝶GMiS实现了随需应变的业务和技术构架,更贴近用户自身的业务,以业务管理为核心、业务产能为价值,使用户方便应用,并获得丰富的业务处理结果。资源型构建从数据层次获取价值

政府部门拥有巨大的社会资源运用权力,以往的管理体系由于信息反映的灵敏性很差,只能以各种控制规则来保证各种资源运用权力至上而下的贯彻,自然也就无法把效率摆在最主要的位置来考虑,现在技术手段使信息灵敏不再是管理的短板,规则的硬度自然降低、效率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按有关国际组织的说法政府财务实行集中管理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5个百分点,这对于政府/政府部门来说都会是一个不小的数额。为了满足政府管理把信息作为一种手段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控效果的新要求,GMiS以信息及数据的综合应用、分析、挖掘为目标,构建起资源型政府及部门应用,使数据结果本身对用户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第四篇:街道信息化建设推进情况汇报材料

为什么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有这样几组数字:据cnnic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其中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从数字中可以看出信息化发展的迅猛势头,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在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的转变。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及时准确获得和传递各种信息,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一、社区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社区信息化是由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社区家庭信息化组成的。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信息化从社区管理和服务手段上应该实现这样一些要求:第一满足社区各类群体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需求;第二居民的各种利益维护和诉求的表达得到及时地传递;第三社区的各种信息资源将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第四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实现自动化,减轻了社区人员的工作量。社区信息化平台大致包含以下应用系统:

1、社区(或街道)门户网站。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职能部门间联系,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服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和办事流程查询、表格下载等。

2、社区一站式服务管理系统。针对街道服务大厅、社区办事窗口的服务流程管理的应用,这部分应用就是为了简化办事流程,方便办事人员,让办事的居民或单位少跑腿,工作人员多分担。主要包含服务受理、服务监督、服务指南、公共办事查询、服务收费、服务项目管理、统计分析及报表、网上窗口业务、触摸屏查询等功能。

3、社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此平台记录和处理社区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种业务信息,规范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即社区基础数据采集平台。主要内容应包含社区各项工作内容,如:社区概况、居民基础信息、社区组织、服务、救助、卫生、安全、文明、计划生育、日常工作等。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对系统未涉及到的工作进行灵活的自定义模块化设置。

4、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管理系统。社区服务中心可以随时通过电话、传真、网络呼叫等多种手段与居民和服务加盟商进行联系,获取各种信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服务变为一个咨询中心、服务中心、投诉中心和增值中心。

5、社区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用于对各种基础数据进行查询统计,数据的来源为社区基础信息库。所有的数据集中存储在同一个数据中心内(服务器),也就是指信息数据共享。查询方式设定为分级查询,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对应的查询服务,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如:社区基本情况统计、人口信息统计、特殊人员统计、党团建设统计、组织机构统计、服务情况统计、社区建设统计、社会保障情况统计、治安情况统计等。系统也可以让用户自由定义查询和统计方式,通过分析应用,为领导决策层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

二、办事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近年来,街道及各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街道和社区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目前,各科室和社区都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部分服务也相应的有对应的软件服务平台。尤其是街道管理系统和街道网站的建立,大大推进了街道信息化建设进程。

2、街道和社区信息化硬件设施基本到位。近年来,街道通过政府采购、上级部门下拨以及资源整合等多种途径,为各科室和社区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基本上达到平均2人使用一台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信息化的建设,不但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服务和管理的能力。

3、社区干部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随着街道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街道针对街道全体人员开展了计算机知识讲座、电脑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尽管我办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限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

1、实用性有待加强。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社区管理和服务百姓工作变得便利实惠,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管理社区、服务百姓的需要。我办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便民利民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办事处网站信息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缺乏与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能提供的高层次服务不多,导致辖区居民对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能完全发挥网站信息化的作用。

2、缺乏统一的软件平台,信息的整合度不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还是医药卫生、家政服务,各个部门的服务对象都是社区居民。

第五篇:烟草行业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烟草行业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2008-10-10 16:50:25)

“数字烟草”是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与烟草生产管理结合的必然产物,是未来烟草生产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数字烟草”是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与烟草生产管理结合的必然产物,是未来烟草生产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今中国的烟草行业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只有适应变化、迎接挑战、以变应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国的烟草行业在传统的专卖管理模式中注入了信息化的内涵,大力打造“数字专卖”、“数字烟草”。

对比国内外同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还是比较领先和有特点的,行业信息传输公路已基本开通,技术设施较为领先,为系统集成奠定了基础;行业信息应用系统普及,办公自动化手段有了较大改进,提高了行业办公和行政审批效率,为行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也应该看到,行业整体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还比较低、集成度较差、存在问题也不少。

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问题与大环境分不开,大部分问题属于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照搬国外。信息化是从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高水平管理机制上的。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信息化方案拿到管理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来,不可能完全适应。

二是信息化建设各自为主,“信息孤岛”和“信息烟筒”现象严重。由于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缺乏明确和严格的立项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行业信息化总体建设规划和指导原则不健全,各单位在开发和建设信息化项目中,自主性较大。在卷烟企业、商业企业,不少单位还对单一系统分别立项开发和建设,而不考虑系统的整体和集成性,造成同时建设的项目不能集成,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工业、商业和政务信息脱节,各卷烟企业很难及时获得商业流通领域的全面、及时、详细和准确的销售信息与市场信息,实现以销定产。同样,国家烟草专卖局、省烟草专卖局也一直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卷烟企业的生产、库存和销售信息,难以为卷烟生产与销售进行科学的宏观管理、决策与调控。

三是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省际之间和企业出现“数字鸿沟”。由于各地区市场经济、环境建设与知识水平发展不一,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各单位根据自己眼前的经营模式,开展信息化系统建设,强调和突出个性多,追求共性少。

四是将业务简单地电子化。目前,大多数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多数的信息系统只是达到数据处理的初级水平,许多信息系统往往只限于对数据的统计分

析,而真正涉及到预测、决策及优化方面的工作较少。

五是缺乏全行业性的总体规划,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健全。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中进行了系统规划,制定了一些代码信息标准。但是,缺乏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缺乏行业整体性和系统性考虑,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行业内各部门间、各系统间信息不畅通。

就目前烟草行业信息化的现状来说,由于烟草行业纵向管理层次多、横向管理宽度大、生产经营环节多,这就对需要依赖大量来自于基层的真实数据及时进行决策的中高层指挥机关有两点要求:一是必须坚持行业的统一规划和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现有资源通过整合和优化产生最大的效益;二是烟草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主要在基础层和管理层,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经营,加强管理,为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行业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烟草信息化建设必须在各级领导的指挥下,由多个部门切实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种合力,才能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只有保证人力资源的充足,才能保证项目按期、按质、按量地完成。通常,项目组成员由企业内部成员和外部的实施伙伴共同组成,其中内部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企业高层领导、信息和业务等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如果说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一个平面,那么领导者、开发员、业务员是支持和决定这个平面的三个点。信息化建设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开发员和业务员经常互相沟通、交流。信息化工作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从企业组织框架和流程的重组和再造,到行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工作涉及到行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面很广,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企业资源等密切相关,与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有密切联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创新、思想观念创新。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工程,绝不仅仅是引进一些硬件设备;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选好合作伙伴,包括开发伙伴和产品的供应商。在企业自身开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找一个好的开发伙伴十分重要。再好的规划、再好的技术、再好的项目也都要体现在所采用的设备上。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潮流、品牌林立的设备,企业在设备选型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因为好的合作伙伴具备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帮助客户在技术上一步步提高。

烟草信息化为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一种先进的手段,它是为“两烟”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专卖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服务的。在信息化项目的酝酿规划阶段,必须由业务部门提出管理思想、目标需求和工作流程,然后才能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实现;在信息化项目的开发阶段,必须有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才能及时修正不符合业务要求的偏差;在信息化项目的推广实施阶段,必须由业务部门组织、协调和监督,并通过实践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系统的顺畅运行和日益完善。

要利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资源是共享资源,但又是稀缺资源,要在拥有优质原料资源优势及加工工业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的基础上,及早完成数字化烟

草建设,创造信息优势,为决策和生产经营提供现代化服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对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提出有关规划,当好领导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参谋,协调系统内部的信息化工作;针对各个业务部门提出的管理思想、目标需求和工作流程,及时确定最优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并在按照方案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加强与技术合作单位的配合,在技术上保证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搞好全方位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尽其所有实现信息共享,积极完善信息支撑,不断应用现代化信息平台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大投入,完善和提升网络信息支撑平台,保证生产、管理、销售的顺利进行。

烟草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在专卖体制下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垄断经营”,处于一种行政限产型的垄断状态。烟草行业这种专卖专营的特点决定了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专营”特点,也使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色。同时,随着烟草行业“重组、整合”的不断深入,必然带动烟草的信息化整合。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满足烟草企业的个性化发展和快速调整需求,并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的有效工具。

总之,在烟草行业“重组、整合”的大趋势下进行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开放性、完整性”的原则,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级集成,推动烟草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自1982年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以来,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从最初的单机使用、分散开发,发展到了目前的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全面建设,经历了初始、规范管理、全面发展、集成和提升这样四个阶段。

“七五”期间,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主要以计算机单机使用为主,单独开发或购买相关业务需要的软件,如会计电算化软件等。该阶段主要是面向具体事务的低层次的应用。

“八五”期间,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逐步规范管理的阶段,即基础阶段。1991年,成立了国家局(总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制定了“八五”期间至2000年前烟草行业计算机应用工作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计算机工作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要求。1995年,国家局编制了《烟草行业计算机应用总体规划》,确立了“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建设方针和分“两步走”的目标。2000年前,计算机在行业的工商、各企事业单位得到了普及应用,初步建成了国家局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了一支从事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技术队伍,系统建设确定了TCP/IP协议、C/S体系结构、UNIX操作系统和Sybase数据库等四项技术平台。为适应计算机应用快速发展和统一标准的要求,由国家局(总公司)计算机应用办公室负责,制定了《烟草行业信息分类与标准汇编》。这是第一个行业系统的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同时,信息管理系统在行业内许多基层分公司开始推广使用,烟草工业企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也开始启动。各省级局(公司)和烟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入开发实施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企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九五”期间,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阶段。为保障行业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加强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998年8月国家局成立了烟草经济信息中心,之后成立了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省级局(公司)及地(市)级局(分公司)也相继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信息中心。国家局制定了《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总体方案》,从组织机构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计算机基础建设及通信系统建设等方面,规划了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初步形成了行业信息化建设体系。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工程于

1997年5月12日统一定名为“金叶信息系统工程”,提出的目标是:在烟草行业建设集计算机、通信、自动化、信息、管理为一体和集农、工、商、贸为一体的具有跨世纪水平的烟草信息系统。随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从国家局和行业信息化工作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国家局信息中心又对“金叶信息系统”工程总体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制定了《烟草行业2000年信息化工作计划和2005年发展规划》,并结合行业信息化工作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下发了《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十五”计划》、《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和《烟草行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九五”期间,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建设、自动化物流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和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根据国家局开发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先行、联合开发”的部署,共有18个省级局(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家局立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工作方面,进行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规范研究”、“数据库格式规范化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产业化研究与开发”,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规范和网络管理条例》,进行了CIMS工程、立体仓库和自动化物流系统等的建设。这些研究工作和项目建设对烟草行业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成为全行业“金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十五”期间,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集成和提升阶段。该阶段的目标是“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努力实现以信息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烟草行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在“九五”建设的基础上,建成了以国家局为中心覆盖全行业的广域网。国家局在总结以往信息化工作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着力组织开发了“卷烟工业基础软件”、“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卷烟销售管理基础软件”,开发应用了专卖证件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系统等,建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研究课题——《烟草行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了卷烟和烟叶网上集中交易,烟草物资电子商务网也投入使用。这些系统开发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按照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家局提出了开发应用“烟草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及以国家局办公自动化为重点的行业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为保证全行业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努力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国家局先后制定、发布了《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规范》、《全国烟草行业卫星通信网运行管理办法》、《烟草行业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卷烟代码编制规则》等一系列文件,并于2003年6月成立了烟草行业标准委员会信息技术分标委员会。

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一是信息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2003年行业利用卫星通信网召开各类电视电话会议一百多次,大大提高了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电子商务技术开始发挥作用,省际、省内的烟叶开展网上集中交易,烟草物资电子商务网也开始使用。二是行业信息“修路”工作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行业卫星通信网络运行稳定,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拨号网络系统作为补充发挥了积极作用等方面。目前共有28个省级局(公司)建成了省域网,各卷烟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工业企业也都建成了自己的局域网,全行业以国家局为中心,各地区、各企业的信息通信网络构架基本形成。三是行业信息“建库”工作初具基础。主要表现在近几年国家局开发应用的专卖证件管理系统、统计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业基础软件、卷烟销售基础软件、烟叶基础软件,以及行业内各单位、各企业自行开发建设的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初步建成了各业务主题数据库,为行业数据中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四是行业信息“服务”工作初上层次。主要表现为培育了一支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队伍。目前,行业共有28个省级局(公司)成立了信息中心,6个省级局(公司)的信息中心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新成立的16个工业公司都有专门部门、专人从事信息化工作,各基层企业也大多成立了信息化管理部门。

从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看,目前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集成的数字化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集成”上,即纵向的行业决策、管理、生产经营三个层次之间的信息集成,横向的农、工、商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二是“数字化”上,即对业务、管理用数字加以量化,通过数字量化,实现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为此,烟草行业

将适时调整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计划,全力打造“数字烟草”,为保持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下载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拓宽思路 创新举措 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沱牌镇党委政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特色种养、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为路径,以现代农业园区和优质品牌基......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思路论文[5篇]

    [摘要]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而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调整管理方式与服务内容,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图书馆结合各......

    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精选合集]

    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路 作者: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烟叶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及中国烟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当前烟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提出我国......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思路探析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涉及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运输动员、科技信息动员和政治动员等诸多领域,包含动员资源管理信息化、动员指挥控制手段信息化、......

    街道信息化建设推进情况汇报材料[五篇范文]

    为什么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有这样几组数字:据cnnic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其中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

    浅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浅谈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医院管理者把握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医院减......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越式发展的保障能力(五)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政务信息化基......

    推进农电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

    附件7: 推进农电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抓基础、上台阶,大力推进农电 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总体安排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内容 (一)按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