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论文)4(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0:5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民族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论文)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民族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论文)4》。

第一篇:浅谈民族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论文)4

民族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

一、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有客观的自知、自信与自觉

我们先对自身的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即自知,知其利弊,明其长短,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如果我们对自身的传统文化都知之寥寥或者是知之片面,又怎样去继承和发展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呢?有了对自身文化的自知,并认识到其价值,才会有对自身文化的自信,遇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既不会固步自封、通通抵制,也不会人云亦云,丧失自我。在自信的基础上,充分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并自觉承担,合理地把握它、运用它,取长补短,不断发展自身的文化,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自觉”,这是我们学习文化、掌握文化、发展文化的一个必经历程和轨迹。广义的文化如此,具体的音乐文化也不可能例外。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青少年对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知之不多,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生态的改变,许多的民俗活动规模日益缩小甚至消失,民族音乐文化失去了原先肥沃的生存土壤。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缺失了民族音乐文化这一块。这就造成了民族文化传承断裂的客观事实。根据我们对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不完全调查,会唱本民族民歌的仅占17%左右,对本民族民歌有所了解的也仅有32%,这一数据到了城市,可能会更低。而在开展了“民族音乐(或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学校,这两项数据分别达到了64%和86%。由此可见,学校里教与不教,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有的孩子甚至成人在听到过民族音乐后为之痴迷,为之感叹,并从此喜爱上民族音乐文化,投身于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问其原因,他们的回答是:民歌太美了,不是我们不喜欢,是我们原来不知道、不了解……由此可见,文化的“自知”,对于文化的发展传承是多么的重要。假如没有自知,何来自信与自觉?

二、对民族音乐文化价值的认识

各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识别标志,是一个民族的“魂”,其中音乐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音乐是文化传承中流传时间最长、受众面最广、涉及面最丰富、最易于传播的艺术形式。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选择,流传到今天的各民族民间音乐,已经成为各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聚合体,这是各民族传统音乐的特征和共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就是史书,音乐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在许多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中,各种音乐文化事象承载着其自身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民间习俗、社交礼仪、生活常识等,在歌(乐)声中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民间音乐口传心授、师徒相承的自然传承方式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各种民俗活动,是民族民间音乐流传至今的主要渠道和传播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原先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文化选择也随着视野的开阔与转变而悄然变异。一些与民族民间音乐水乳交融的民俗活动,逐渐被外来强势文化冲击甚至取代,民间传承这个主渠道已面临断裂,各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已处于濒危的境地。许多孩子已经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不会唱本民族的歌曲,更不了解本民族发展的历史和各种风情习俗,也更谈不上去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粹。我国各民族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将何去何从?

三、对传承方式的认识

而现今的情况却是,面对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已不是年轻人所能接受的唯一选择。许多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程度大打折扣,兴趣变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民间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被改变之后,学校教育应该成为民间文化传承最有效的主渠道。正规学习环境和非正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状态,会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取向。所谓传承,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有“传”无“承”抑或是有“承”无“传”,都不可能使文化流传下去。在国家大力推进对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传承的政策引导下,在“传”的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比如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对民族文化的大力宣传,“传承人”、“传习所”的设立,各方资金的投入等,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看起来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实际上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这正是“承”的方面做得不够而造成的窘境,也就是没有解决好由谁来“承”、怎样来“承”的问题。学校教育是人们学习文化、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文化普及、文化教化的功能,是通过选择文化、传授文化、创造文化等促进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应该发挥引领的作用。让各级学校的艺术教育承担起民族民间文化普及教育的传承职能,这对培养学生从小了解、吸收本民族文化的精粹,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营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国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民族音乐进课堂纳入国民教学大纲,进行民族音乐的普及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知晓自身的传统文化,培养一批各民族文化自己的、对本民族文化具有相当了解和认识,并深深热爱的、愿意把它发扬光大的传承人。因为文化的传承不能靠别人,要靠我们自己。

四、民族音乐进课堂的持续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民族音乐进课堂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停留在教学实验、业余时间学习、摸索尝试的阶段,许多地方难以坚持与发展壮大。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一)缺乏一个固定、长效的民族音乐文化进入国民音乐教育课堂应该成为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实验,中小学校应对此进行普及教育,而不能仅仅是兴趣教育。民族音乐进课堂应有一个长期的制度和标准、目标,而不是靠各个学校自身实验,摸着石头过河。要想使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并发扬光大,建立一个与之相关的长效教育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下多大的力气,决定着将来取得多大的成绩。只有当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各项教学制度和用人制度,集各方力量,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出相应的统一教材,拟定教学大纲,并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从办学经费上予以一定的倾斜和保障,形成一种长效的运行机制。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民族文化进课堂”将真正的从教学实验转变为教学目的,各级学校将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继承并弘扬下去,我们也不再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后继无人”而担忧了。关于促进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发展,从鼓励、激发孩子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来说,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民族音乐进课堂的教学。现在的中考、高考都有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一说,那么能不能把掌握了一定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考生也同样以“特长生”来对待?在中考或高考时对通过相关考核的考生进行一些政策上的照顾,以鼓励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这一点是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一项措施。

(二)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也不是什么都适合引进课堂的。传统的歌词繁琐、长,缺乏时代感,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共鸣与兴趣。是否可以在选编教材时进行一些创新或改编,以顺应时代潮流,吸引青少年(包括他族人)的喜欢。

五、结语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对我国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一条最重要的途径,这对我们的孩子们在未来能不能拥有文化自觉的精神,传承并弘扬我国各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发展、交融、变化着,有的历经社会变化流传下来,有的已离我们远去。这是客观的规律,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应该做到,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因为“不知道”而让它消失。

第二篇:世界民族音乐论文

浅谈世界民族音乐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很少人能静下心来喝一杯茶听一首音乐,更不要提世界民族音乐了。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跟着老师欣赏一下世界上很多民族的音乐,聆听一下老师的演唱,真的是一个很难的机会。

在选课时见到“世界民族音乐”这一课,当时并没有想过这究竟是讲什么的,也没有想民族音乐究竟是属于音乐的的哪一范畴,只是纯粹地以为是欣赏世界各地的音乐。虽然上了这么多节《世界民族音乐》,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走马观灯,像一个好奇的孩子看看新鲜,所以我也无法系统地对其作出一个总结,也觉得没有必要,前人已经有过十分丰富,系统,深刻的总结,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就说一下一些让我印象比较深刻,能够触动我内心那根疲软不堪的弦的东西,算是一种分享吧!

说到世界民族音乐就不得不谈到世界民族的乐器。不同的民族,各式各样的乐器,在这堂课上,我算是长眼界了。有爱尔兰的风笛和竖笛,有蒙古的马头琴,有我国的古筝,琵琶.......真是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非洲手鼓,它不仅是个非常好听的乐器,而且是个非常有激情的鼓.当你熟练打出一小段一小段时,你会发现你的鼓在深情的说话.当你和朋友们共同演奏同一个速度节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融入了其中,在和你的朋友们没有语言的沟通交流.这些感觉真的都是妙不可言。

世界民族音乐,重要的是“民族”二字。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一片土地上的一个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每一个民族之间或许会有相似的文化,但是无论它们多么相似,总有那么几点是只有本民族才具有的,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特色文化和精神。通过学习“世界民族音乐”,不仅仅欣赏了不同民族特有的音乐,同时也从它们传承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学到了如何继承传统,发扬民族音乐,使其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仍具有不老的魅力,对世界民族音乐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上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也就没有世界的。音乐是有其特性的,这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点。音乐有其特性,才有生命力,才有其独立存在,否则何以立足于世界?在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的潮流中,音乐包含于文化,而世界文化仍然多元化地存在着。大哲学家罗素说过:多种多样才是美丽的。民族特色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美丽。

女子十二乐坊是中国大陆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音乐的乐团,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今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流行音乐,女子十二乐坊的成立为世界带来了清新的民族风。河南日报曾报道:“近年来红遍东瀛的中国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们在东京武道馆的现场演出造成万人空巷。一时之间,日本乐器店内二胡等中国乐器供不应求,学习中国民乐乃至从此倾心中国文化的日本民乐迷也大有人在。” 能如此将优秀的中华文化推广到世界,乐坊本身就可以称为“伟大”。这就是世界民族音乐的魅力。

民族音乐总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它们背后,抑或是神秘古老的传说,抑或是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无论如何,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奇特意义,民族音乐才会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实际上,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特色正在逐渐流失。这是十分令人心痛的事情。那些可都是老祖宗们酝酿上千年,将一个民族的一切浓缩而成的宝贵遗产啊!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感受一个民族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力量,就像品一杯清茗,你不能兴致冲冲地一饮而尽,而是得一点一点地将其融入心中,才能体会到它的苦涩与清甜。

世界民族音乐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一学期的学习仅仅只是了解到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想要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民族音乐,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有对各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只有民族与现代完美结合,民族音乐才会在未来拥有永恒的生命力。虽然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不会对世界民族音乐有深入 的研究,但我想我会多听一听民族的东西,整天都是流行爵士什么的,真的没有民族音乐有内涵有韵味。这可能是吕老师这门课带给我的最多的东西—世界民族音乐的魅力,让我想去感受这种美。

第三篇:蒙古民族音乐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蒙古民族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介绍了解其中特有的音乐风俗文化。

关键词: 蒙古 节日 长调 短调 舞蹈 乐器

“蒙古”是蒙古族的自称。原为蒙古诸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很多艺术家在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使蒙古族民歌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保护、传播。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称。尤其表现在本民族的宴会,庆祝节日上,那歌声常常一个接一个。他们唱古老的民歌,聊聊民间传说的故事,唱草原富饶美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有那达慕、白节、马奶节、燃灯节等等。当然在这些节日上也充分体现出蒙古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以下为蒙古族主要几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文化介绍。

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白节: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每当这些节日的到来,蒙古人民都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本民族的歌曲,蒙古歌曲尾声悠长而高亢,音调多而激昂。蒙古音乐按照音乐形式可分为长调,短调,呼麦,潮尔,民歌,说唱形式的乌力格尔、叙事歌、好来宝等等。按照音乐内容可分为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等等。

长调民歌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蒙古国境内,除联合“申遗”外,中蒙两国已经承诺将尽快作出蒙古族长调民歌十年行动计划采取保护措施。用蒙古语歌唱,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民歌由马头琴伴奏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长调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在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

以上是长调《盗马姑娘》的谱例。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短调民歌

短调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体裁。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都是短调民歌。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所以,不仅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人喜欢唱,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欢唱这种山曲儿。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爱情歌曲在短调民歌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如《森吉德玛》、《达古拉》、《小情人》等,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其次,反映蒙古族人民反抗侵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以及在革命斗争中产生的革命民歌,如《独贵龙》、《引狼入室的李鸿章》、《反日歌》等,都是这类短歌的代表作。下面是短调《达古拉》的谱例:

好来宝

好来宝是蒙古民间独特的曲艺形式,是一种说唱艺术。它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一般是两人拉着四胡对唱或一人自问自答。说唱演员不但能拉会唱,而且有触景生情的灵感,有随编随唱的本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较浓,如今在锡林浩特市有时舞台上演出的新式“好来宝”人数不等,有自编、自拉、自演,典调动听,形式多样且好看。

呼麦

呼麦也是蒙古人民在节日中最常出现的歌曲形式,它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可见蒙古民歌是一种“曲调性强、风格性强、节奏性弱”的音乐。另外蒙古人民歌唱时更多的都运用本民族的乐器加以伴奏。常用的乐器是马头琴、火不思、四胡、三弦、蒙古筝、蒙古琵琶、胡笳、兴隆笙以及笛子等。蒙古器乐的特点是柔和、安静。上述乐器中马头琴是最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现力丰富。除了为民歌与说唱伴奏外,还常用于独奏与合奏;不仅演奏旋律,而且适宜于表现马匹的奔跑与嘶叫。蒙古的器乐曲多半是民歌旋律的器乐化。下图分别是火不思、雅托克、马头琴。

喜迎节日时除了高歌自然少不了舞蹈了。蒙古民族在欢度节日时更多是边歌边舞。传统的舞蹈有“安代舞”、“顶碗舞”、“筷子舞”、“马刀舞”、“鄂尔多斯舞”、“萨吾尔登”等。顶碗舞

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能歌善舞的鄂尔多斯蒙古人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2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顶灯、顶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和击盅、打筷子的规律之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越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越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舞者的技艺、智慧和民间舞蹈丰富、灵活、多变的特性。

安代舞

流行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地区以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黑龙江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区。由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演变而来。每人手持一条手巾或彩带,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载歌载舞,节奏多为□拍,无乐器伴奏。最初舞蹈动作简单,主要以歌为主,所以也称“唱安代”。现已发展到曲调有三十多种,舞蹈动作也达二十几个。

筷子舞

筷子舞多为男子独舞。舞者右手执一把筷子,打手、肩、腰、腿等部位,有时旋转,有时跪下,敲击地面,节奏由慢渐快。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扬琴、笛子等。现也有男女共同表演的集体舞。

此时我似乎看到了草原上放任不羁的脱缰野马,热情奔放的姑娘小伙,和那驰骋在草原上豪放热情的蒙古人。广大牧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在对于中不知蒙古族音乐倾注了多少的感情,发挥了多少创造力。其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民族的便是世界的,我一直信仰这句话,让我们继续传承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探索其特有的音乐风格元素。作为同是蒙古人的我,无比自豪!

第四篇: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乡土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

如今,现行音乐教学贫血、缺钙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重音乐知识的传播,轻音乐素养的培养;重课本音乐的被动教学,轻学生生活音乐的主动学习。音乐教师就教材而教,不去联系学生实际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加以补充;不去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广大农村中小学缺少专职音乐教师难以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一些音乐教师配全的学校对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认为音乐就是教会学生唱会课本上的几首歌曲就算完成任务了,更不可能结合本土音乐去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所以音乐教材的干瘪、音乐教学目标定位的含糊、教学效益的不高等诸原因造成中小学音乐教育贫血缺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如果能将民族特色的乡土音乐如戏剧文化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补充内容,就能有效抵制外来文化对中小学音乐的冲击,就能有效治疗当前音乐教学的缺憾之处。

西方音乐的充斥一个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以及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的各种体验都凝聚在自己的语言里,也包括在音乐语言里,并经世代相传,维系着整个民族群体生命的延续,因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正是维系我们自身的过去、现在及未来音乐文化的纽带。如今,异彩缤纷的中国传统音乐目前正受到西方音乐的充斥,纵观学校音乐现象,流行音乐充斥校园。谈起民族音乐就认为“没劲”,民族器乐更是无人问津,许多学生家长不顾经济实力,纷纷买钢琴、高档电子琴,千年的民族音乐文化大有被遗忘、丢弃之势。在一次音乐研讨会上,中央民族乐团宋飞说:“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于教育,最近在中日韩亚洲民族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中,我们的演奏员及领导都感觉到中国的乐器改革较多较‘科学’,但通过排练演奏感觉他们的作品保存要多得多,我们的作品已经欧化了很多。„„”中国音乐学院管建华说:“我们目前学习母语音乐的语境已被‘置换’,倒像是在西方语言环境中学中国音乐,基本听觉、音感训练、音乐演奏操作、音乐史观、美学等课程、语法规则、价值观等,都是西方的„„”通过两位教育家的对白,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异彩纷呈的中国传统音乐目前正受到西方音乐的充斥。我国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教育理论家周大风先生大声疾呼:“我们所培养的儿童如果不从民族艺术方面进行熏陶,而唱的、听的、接触的都是洋腔、洋调、洋味,那无形中会从小养成一种什么都是外国好的印象,对有千年文明史的祖国的感情也会渐渐淡薄起来。”面对我国数亿中小学生对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缺乏认识和了解的现实,只有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将乡土音乐用于音乐教育才能有效地保持和发扬民族音乐传统文化。淮剧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或地方名人贤士、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尚道德情操培养的好教材。好的剧目能对学生进行高深道德情操的教育与熏陶,演好一个戏,要靠各个角色的配合、要靠演员与乐队的配合,这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他们互相配合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载体;形象生动的表演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能做到教师和课本所无法做到的事情,对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品、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大有裨益。

中国传统音乐目前正受到西方音乐充斥与现代音乐的冲击,外来音乐文化的渗入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但是在当前,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和特色意识日趋淡化,所以学校音乐教育改革重点应把中国传统音乐放到突出的地位,让本土音乐成为广大青少年最熟悉热爱的一门艺术,将乡土音乐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音乐课堂更多的了解丰富的乡土音乐。

●乡土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

乡土音乐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是各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乡土音乐教育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们优秀的民族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将优秀的民族音乐素材引进音乐课堂之中,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开拓学生音乐视野,增强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儿童音乐教育首先应该用更纯洁的真正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重要材料,因此,音乐教育必须根植于民族音乐艺术肥沃的土壤,认真挖掘民间音乐的优秀内容,探究教学之式,进一步活跃中小学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乡土音乐用于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丰富音乐的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来看,把乡土音乐的一些曲目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亲切的音乐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喜爱的音乐旋律中去学习音乐,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主动地接受和发现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从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民间音乐和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来看,乡土音乐可以使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对音乐艺术创作有着借鉴和启迪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角度来看,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对德育有着强化和辅助的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但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激发人的爱国热忱,而且对培养人的性格和意志品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乡土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过对乡土音乐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有着特殊的作用„„

乡土音乐用于音乐教学有着如此重要的一系列作用,应当受到格外的重视。

第五篇:剪纸艺术进课堂论文

谈剪纸艺术进课堂的重要性

冯屯联合校 崔德龙

谈剪纸艺术进课堂的重要性

摘要:剪纸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面对民族艺术传承堪忧的状况,剪纸艺术与教育教学结合就显的尤为重要。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承、教育功能、剪教结合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是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将这一民族瑰宝引入教学中,学生通过创作、剪刻,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写字、作文水平,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与剪纸艺术和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分不开的。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育是实现民间艺术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剪纸艺术根植于民间的生活土壤,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造型特点、本土艺术特色和地域特征鲜明,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同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比较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和特定的表现语言。现存知名的剪纸艺人年事渐高,且日益减少,“剪纸艺术正处在濒临灭绝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使它得以存活。剪纸艺术进课堂,可以有效使得剪纸这项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同时也是保护我国非物质遗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开设剪纸艺术实践课更能体现出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既能使学生通过教育学习到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又能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厚土的感情。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的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剪纸艺术特性决定其教育功能。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剪纸作品是学生根据观察、理解、想像组合而创作的,有过创作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将剪纸运用于教学中,学生会更乐学、好学,会学得更好。

2、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小学生不能只限于对知识的掌握,还要具备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能力。只有形成一定的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才有助于掌握相关知识,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剪纸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周围事物进行实地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确定创作素材,勾勒剪纸画稿,这是智力技能的训练;然后再依据画稿动手剪刻。

在剪刻的过程中,刀法或细腻流畅,或粗犷豪放,这是操作技能训练。可见,剪刻创作构思形成的依据和外部体现的标志,构思则是剪刻的调节机制,两种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培养审美能力。一幅剪纸作品,作者在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必然融注自己某种美好的情感。为创作一幅剪纸作品,作者要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观看美丽的校园、丰收的田野,去寻觅生活中的人和事,经过无数次的情感交流,学生便具备了创作的思想基础,同时也确定了造型“以意与神”的基本条件,产生了联想造型“以意与神”的基本条件,产生了联想的诱发体,形成了对当前或过去的记忆表象进行组合、改造,重新铸成新的意象的主观意象。总之,作者在情感的推动下,依靠想像力的作用,并循着特定的逻辑,将它们改造成新的审美意象,这无疑是审美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体现。

4、注重个性培养。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之间存在着智力、性格、气质等许多方面的个性差异,而每幅剪纸作品都有着作者的个人形象和心灵明晰的影子,真所谓“画如其人”。一幅剪纸作品将会毫不掩饰地暴露作者的内心世界,充分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感情。在剪纸教学中,能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正确引导,学生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来上好民间剪纸课,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美术素养?这与教师怎样来编排好这堂课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为一堂剪纸课的好坏,主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最主要要处理好“教”和“悟”的关系。“教”是指从教师的讲解入手,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跟随教师,教师通过讲解把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直接掌握这种优秀经验。“悟”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领悟,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教”和“悟”相结合。

三、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教育增添了生命力和色彩。

1、剪纸与德育相结合

德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居首要地位。针对剪纸艺术具有贯穿性、渗透性和蕴含性的特点,教育过程中,可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多项德育要求,充分运用剪纸形象地体现它的教育内容。如“我爱祖国”、“文明要求一二三”等,学生创作、绘画、剪刻的过程,就是头脑中高尚与低劣、正确与错误的思想斗争的过程,作品完成之时也就是学生良好思想意识形成之时。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以剪纸为主线,发展学生的特长,渗透民族教育,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在剪纸活动中,成立小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访问调查中,礼仪交际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剪纸,引申到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探究的兴趣,领略我国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使学生增强了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师生还可以将一幅幅剪纸作品布置在剪纸角和橱窗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2、剪纸与学科课程相结合

剪纸作品是客观事物的形象再现,且富有情趣。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力的提高发展。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审美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剪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美术教学中,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剪纸的积极作用。一是以剪激趣,寓学于乐。运用剪纸变的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学生则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等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感知物体的表象;三是以剪促学,学以致用。对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的办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增加剪纸活动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剪纸作品作为直观教具,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背诵语文精彩片段,容易把学生带入意境,引入某种特定的语境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创作一幅剪纸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学生的剪纸作品童趣盎然,是练笔的好材料。在作文教学中,可依据小学生的思维规律,围绕作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清新活泼的剪纸艺术与作文教学巧妙结合,以艺术的感染力诱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合理丰富的想像,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剪与写的兴趣。大体可以分为三步:明确图意——巧妙构思,合理想像——斟词酌句,反复修改——写法迁移。

3、剪纸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健康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剪纸作为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立足普及,师生人人一把剪刀,一本剪纸册,每周定时开展活动,班班有提高组,学校有特长班;其次注重辅导,定期举办竞赛活动,评优、发奖、定称号,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达到剪纸艺术在教学作用的最大化,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实施剪——教相结合,就一定会使这一传统艺术在教育园地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剪纸---介绍与欣赏》张道一

2.《丛琳窗花集》 丛琳

3.《剪纸艺术漫谈》

陈志农

剪纸在实用工艺美术方面的价值

下载浅谈民族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论文)4(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民族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论文)4(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论文蒙古族音乐鉴赏 (一)蒙古族音乐特点 蒙古族能歌善舞素有“诗歌民族”、“音乐民族”之称。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特风格,不论高亢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

    中华民族音乐论文(精选5篇)

    中华民族音乐论文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班级:096411班 姓名:胡丽 学号:064109060 联系方式:***中华民族音乐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传统各种音乐为及以其为......

    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 要:中国一个悠久的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饱经沧桑的日子里依旧用歌声记录着岁月变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脚步的发展,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而民族音乐做为艺术文化......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摘要】:祖国璀璨的民族音乐是初中学生审美素质必要的课程之一。学校是弘扬民族音乐的主阵地。作为音乐教师,怎样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接......

    法制教育进课堂

    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制伴我健康成长 增长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营造一个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三月二十日下午,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请律师事务所明星......

    法律进课堂

    “法律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南部县依法治县刚要》《南部县“六五”普法规划》和贯彻落实好县委关于建设“平安南部”的总体部署,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

    法制教育进课堂

    法制教育进课堂一、 活动目的 相信“法律”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了,很多人都知道有法律, 但偏偏却有很多人在无意中触犯了法律。这都是因为人们缺少法律意识造成的,特别是我们......

    法律进课堂

    城北镇初级中学开展“法律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县《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