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国企私有化的负面影响
谈谈国企私有化的负面影响
一、国有企业私有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张维迎教授将国有企业看做“未来中国成长的最主要障碍之一”,认为国企私有化势在必行:“希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国有企业的比重降低到10%左右。”他认为,国企私有化改革将使居民财富得到较大增长、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速。
然而,如果我们参考苏联经济改革以及西方国家国企改革,结合对中国经济现状的观察分析,则不难看出,国企私有化将极有可能带来一系列失控局面,首当其冲便是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的国企与我国一样,在石油、电力、电信、交通等关键领域同样占有支配地位。那么,如张教授一般,一味追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全局性地位,否定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的主张是否可行呢?
我的第一反应是在经济学原理基础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市场配置资源有其局限性,诸如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需要政府的介入。实际上,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中非但不是“障碍”,相反却是“支柱”。在电信、电力等特殊领域,由于需要庞大的固定资本投入,因此边际成本曲线的拐点较远,这样,如果不实行相当规模的垄断经营,则势必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此外,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中,国有企业在政府监管下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不单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社会生产、公众生活提供保障。另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带动、引导和支持,仅凭市场配置,那么资金几乎不可能投入这类高风险、高成本的产业。
如果考虑到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那么国企私有化则更不可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内经济受到国外垄断资本的极大挑战。跨国公司通过资源、技术、知识、人才等控制全球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国企私有化改革导致国企大量破产,并会进一步导致大量国内资源被外来资本收购、控制,其危害之大可以想见。相反,国企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唯有集中部分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享有立锥之地。如果单纯任凭市场配置资源、私企缓慢成长,那么我国现阶段国情将宣判此种主张的务虚与荒诞。最后还需要补充的是,国有企业作为“纳税大户”,确确实实为收入差距的缩小做出了贡献。
二、国有企业私有化对就业的影响;
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将会对就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首先,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国有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国有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近10%,而与国企相关联的就业比重则可能达到30%左右。因此,国企保障着近亿人的工作、生活。举烟草行业为例,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烟草行业系统内拥有工商企业2000多个,从业人数50.8万人,另外涉及烟用机械材料等相关产业,还有400余万卷烟零售户,近500万户烟农。粗略统计,全国有5000多万人口的就业与生计与烟草业有关。试想,如果烟草行业私有化,对这些人口会有多大的冲击?
我们再来看看国企私有化改革究竟会不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当俄政府开始以私有化为核心的“休克疗法”市场化改革历程,国企被“资产量化均分”,发放10000卢布的国有资产私有化证券。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都拥有了财富,然而其背后却是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转瞬间,通胀与失业相继出现,人们将证券卖出,从而引发了资产的再次集中,于是导致了极少数人一夜暴富,其余绝大多数人失业、破产。“至1999年,81%的居民已经没有储蓄存款,所有的劳动积蓄被彻底洗劫。”
实际上,中国的国企改革亦如是。在我的印象里,新闻联播就曾播出有关国企私有化改革后下岗工人的生活现状:接受采访的钢铁厂工人激动地说,当时全厂职工被迫下岗,大家热泪盈眶,不忍离去,虽然后来大部分人解决了就业问题,但生活艰难,很多老工友还在回忆当年的日子。去除访谈中感情化的描述,我们仍能看到国企私有化改革的缩影:试想,如果依张教授所言,让大量国企倒闭破产,那么数量庞大的就业问题如何同时解决?私营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吗?如果不能,那么如何保障下岗职工的生活,又如何确保不会发生政治**?我想,政治问题是张教授以其“经济学家”的身份所不屑考虑的。
回到现实,中国中央企业70%的核心资产已经处于上市公司之中。如果遵循张教授之言,那么国有资产平均分发则会导致民间私人资本、国际垄断资本轻易成为央企大股东,那么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将被拱手相让他人,到时引发的危机恐怕不会止于就业。(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第二篇: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
关于拟推行公车私有化改革 和员工购车补助方案的通知
一、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
(一)为合理平衡公司现有部分小型车辆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规避公司与员工在“公车私用”或“私车公用”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对车辆使用费用的归属不够合理的矛盾,公司决定拟对现有部分小型车辆以折价转让的方式,过户给目前实际使用该小型车辆的员工个人。
(二)对现有部分在用小型车辆的转让价格,将在综合考虑该车辆的原始购置价值、已使用年数、已行驶里程数等车辆成新率指标基础上,再根据实际车况按适当幅度的折价比率来确定协商转让价格。
(三)员工在确定购车后,须按协商转让价格一次性交清购车款。公司将与购车员工签订车辆转让协议,并负责办理车辆正式过户手续。
(四)公司在推行本次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后,原公车使用者每月的油耗报销指标将维持不变,即仍然采取由公司办公室负责集中购买油卡的方式,将“油卡”按月发放到“私车公用”的员工个人手中。
(五)在部分小型车辆实施“公车私有化改革”方案后,鉴于原车辆的所有权已转移,除油费之外的其他任何车辆使用费用,包括保险、修理、保养、车辆年检、违章罚款等项费用,公司不再给予报销;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也将由车主个人承担,与本公司无关。
二、员工购买私家车补助草案:
(一)鉴于本公司地处徐州市郊区,为方便员工上下班出行,公司对今后有购买私家车需求、且在本公司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员工,拟采取分期发放购车补助款的方式,提倡并鼓励员工私人购车。
(二)对员工新购买私家车的补助,拟按员工所购新车价款的20%给予补助(注:计算补贴的新车价款中不含任何购车附加费用,且仅限一辆)。购车补助金额的最高限额为人民币5万元,车款补助将分四年按月支付,即每年支付应付补助款的25%,公司每月以工资补贴的方式,随当月工资按时发放到享受购车补贴员工的个人银行卡账户。
(三)若已享受购车补助的员工,在购车后四年内主动提出辞职离开本公司,则该员工须退还前期已收到的购车补助款;如不退还公司有权从其未领取的工资薪酬中扣除,同时还将保留对该离职员工追索该项资金的法律诉讼权利;若员工在享受购车补助四年之后离开本公司,或公司主动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则均无须退还购车补助。
三、本“车改方案”为征求意见稿,具体实施时间另行通知。
二O一三年元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北大教授张维迎 国企私有化后大部分都会破产
北大教授张维迎 国企私有化后大部分都会破产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在《经济学人》2013年峰会上表示,国企私有化后大部分都会破产。
张维迎说,现在很多人对国企私有化感到疑虑,担心私有化后,党和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会大大减弱。不过,如果国企不进行私有化,它们的垄断地位会降低中国经济活力,问题也会更多。
张维迎认为,一旦政府取消了国企在市场准入方面的特权,允许所有的市场主体平等地获取资源,那么大部分国有企业私有化后都会破产。
针对有人提出,“通过将大型垄断国企拆分为几家比较小的公司,实现国企的私有化”的办法,张维迎认为,一个行业有多少家公司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行业进入和退出无壁垒、自由化。
第四篇:娃哈哈私有化路径调查
娃哈哈私有化路径调查
品牌世家:http://
第五篇:日本邮政的私有化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安徽财经大学首届大学生商业挑战赛
策
划
书
策划人:葛安宝、胡浩
于美丽、李文镇
日本邮政的私有化
目录:
(1)日本邮政发展进程的基本性描述
(2)当下现状及评价
(3)独特的管理模式
(4)私有化后的主要企业架构
(5)私有化的经济学分析
(6)经验总结(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邮政发展进程基本性描述
日本邮政公社始创建于明治时代的1871年,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日本邮政的国营制度,旗下业务分为邮政、储蓄、简易保险三大类,这三大业务分设会计,实行独立核算。近年,日本邮政进行了多次改革。2001年1月,由原来的邮政省、总务厅和自治省组建成总务省。2003年4月1日,日本邮政正式撤消了总务省政事业厅,成立了日本邮政公社,它的成立是日本邮政业132年来的最大改革。
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2015年日本邮政在世界500强中位列38位,仅 2014年的营业收入就超过1296亿美元。日本邮政旗下的银行业务同样是日本第一。据报道,2014年日本邮政银行吸收存款1.4万亿美元。除存款业务以外,它也提供其它业务,特别是保险业务在2014年创造了40亿美元的核心利润。目前,日本邮政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24,000分支机构,雇佣了近22万人全职员工,是日本最大的雇主,它在2014年一年就处理了188亿个邮件。
近年来,日本邮政举步维艰。为了达到维持全球服务需要的目标,完善偏远的地区服务的需要,使得日本邮政很难通过关闭分支或裁员来缩减成本,巨大的人力成本使其负重艰难。另一面,民众投递邮件数量的锐减致使邮政事业线的趋势一下再下。一年188亿的邮件处理数量虽然听起来相当庞大,但这一数量比7年前少了30亿个。
二、企业当下现状及评价
日本邮政业历经138年的发展,成绩斐然。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民营化改革反复曲折、成败尚难预料,但从整体上来讲,其产业规模、功能结构和管理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1)三大表现 【1】总体态势上的“一架马车”。均等化服务是车头,统御一切;国有邮政、快递企业是车之两轮,连接着市场;而驾车人,则是日本政府。【2】发展架构上的“一专多能”。总分有度,竞合一体,“差异化竞争、专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路径清晰。数据显示,全日本每年有269亿封信函由邮局经营。【3】改革道路上的“一化之争”。近些年日本邮政的民营化改革,各方意见不相一致,但是,纷争并不意味着重大方向会发生改变,重视的是市场需求、社会效益和消费者的意愿。
(2)五大特征 【1】老产业牵动新国政。说其“老”,是因为传统业务巩固,每年人平信函量仍处在222封的高位上。说其“新”,是因为除基本的邮政服务以外在其他行业也发展迅速。全面地融入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本邮政不断地产生新业务、新思维、新力量,直至影响到国政决策。【2】低投入带来高水平。日本政府没有给邮政业补贴,邮政企业出现的亏损,通常以提高邮票价格、降本增效的办法解决,这些年都处于盈利状态,现已达到4300亿日元的净盈利规模。全国有邮政局所2.4万多个,代理点6.8万多个,邮筒19.2万多个,平均服务人口5200多人。邮政编码全面使用,条码化基本普及。【3】网络化形成全覆盖。日本邮政业服务网点遍及所有列岛,九州等偏远地区都有隔日达服务。服务价格比较低廉。冷链快递很发达,假如游客在上一个住处丢了假牙,很快就可以通过冷链快递在下一个住处收到。【4】弱政府聚力强监管。日本政权更迭频繁,政府看似较弱,其实法律健全、职能全面、手段充分。日本《邮政法》规定,总务大臣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邮政公司发布监督令,核准计划书,审议财务运营报告,命令总务省官员检查邮政公司场所。【5】小技巧解决大问题。按照网业分离的思路,设计邮政经营组织体系;设定2万亿日元的社会和当地贡献基金,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坚持将EMS置于竞争性领域,至今未向外资开放国内包裹快递业务;考虑把高速公路服务区纳入网点规划,牢牢控制90%的普通邮件业务。
三、独特的发展模式
(1)为了发展EMS业务,日本邮政十分重视加强与国际邮政及国际组织间的合作,解决EMS邮件跟踪查询及EMS邮件在机场及运输过程中的时限和邮件安全等问题。较好地解决了EMS邮件的发运畅通、时限及安全问题,保证了服务质量,促进了业务发展。这些业务均拓展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日本邮政储蓄不仅在世界邮政金融界首屈一指,就是在世界各国的储蓄银行中也名列前茅。日本邮政储蓄在各个时期对稳定民众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未雨绸缪,日本邮政把发展邮政金融网点提上了议事日程。
(2)人是邮政经营的财源,如何发挥职员的潜能和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为顾客服务的水平,关系到邮政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日本邮政对职员的教育和培训是依据法规、按计划实施的,邮政教育在日本一般被称为“职员能力开发”,它又具体分为个人业务能力开发、组织能力开发和基本素质开发三部分,并通过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和自我开发等三种形式,构成比较严谨的日本邮政职员能力开发体系。“在职培训”即在职员任职单位的培训,主要是日常业务方面的培训,目的是提高邮政职员的基本业务技能或适应业务规章的变动。“脱产培训”即职员离开单位进行的培训,主要是对“在职培训”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进行补充深化,以及对邮局组织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培训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本系统邮政大学校、中央研修所或地方研修所的集中培训,一种是委托民间学校或企业、公司等承担的培训。“自我开发”即职员利用业务时间进行的自我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通过参加民间举办的培训班、观看电视教育讲座等进行自学;通过对优秀提案进行表彰的“提案制度”来提高职员自我管理和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倡导职员根据自己对邮政业务的考察研究,撰写论文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报奖,来激发职员研究思考问题的热情,以达到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目的。
(3)导入丰田式生产管理
日本邮政公社对外宣布,越谷邮局参考丰田汽车的生产管理方式,通过把投递地址分拣作业由 2次减为1次等方法削减多馀的作业,推进业务效率化,使邮政部门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邮政公社计划把在全国邮局推广此方法,以削减亏损邮政部门的成本。日本邮政从 2004年4月起,在1000个邮局采用丰田式管理,目标是使这些局提高10%的生产效率,并期望通过推进业务效率化,雇佣非正式工等措施,削减以人工费为主的经费400亿日元。
四、私有化后的主要架构
从10月1日开始,136年来一直作为国有企业运营的日本邮政公社将正式开始实行私有化,摇身变为一家拥有24万名员工的巨大私企的日本邮政集团。该集团总资产高达338万亿日元,从10月1日开始,日本邮政公社这个邮政巨无霸也同时被拆分为4家公司,即邮政储蓄银行、邮政保险公司、负责柜台接待服务的邮电局和负责邮件投递的邮递公司。按照私有化计划,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保险公司最早可能于3年后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上市企业。依据日本邮政私有化改革的相关法案,整个邮政私有化过程从2007年开始,预计将于2017年完成。2009年7月,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内务大臣佐藤勉表示,政府原本考虑在2010年将这些部门上市。现推迟日本邮政公社旗下部门上市。日本邮政公社原计划最早于2010年将旗下四个部门中的两个上市,并在2017年前开始出售股份。这两个部门主营业务为银行和保险。
五、私有化的经济学分析
此次日本邮政的私有化主要是借鉴了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该派的特点之一就是在货币政策上设定通货膨胀的目标,使货币的增长量与经济的潜在产出保持一致。目前日本所推行的私有化改革带有经济学的指导意味,一方面把国内的经济问题归结为僵化的体系,祭出改革的大旗,争取民众对于本次邮政私有化改革的支持,宁一方面,各种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已经开始在日本扎根,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本经济的走向,这次的私有化改革也是一个施加影响的对象。最为典型的是以“挤出效应”解释日本所做的改革努力。把邮政私有化的理由是大量的邮政储蓄流入了政府的的开支,政府开支的增加侵占了个人的投资。通过切断政府开支所需要资金的供应渠道,达到降低政府开支、促使私人投资增加的目的,从而激活日本经济发展的活力,将日本逐渐带出这十几年来的衰退期,重新壮大国力。按照私有化的有关规定邮政储蓄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购买政府的债券,待完全私有化后邮政储蓄可以决定自己的发展模式,与政府脱离关系。
六、经验总结(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启示)
邮政改革的利益协调。中、日都面临着邮政改革利益调处问题。日本邮政的民营化改革,调处的是国有化、民营化、均等化之间的利益矛盾,这也是我国邮政业深化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从日本的纷争,还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都需要讲究对立统一方法,严密防范国有化走向垄断化、民营化走向自由化、均等化走向简单化。
普遍服务的持续强劲。中、日都存在着保持邮政普遍服务持续强劲的问题。在传统通信方式发生变革、邮政改革风起云涌、世界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两国邮政面临着相同的窘境:边远地区网点萎缩,业务量减少,国际业务高攀不上。但日本的可持续性要强劲许多,函件业务一直主打,成本核算科学规范,补偿机制健全到位、法律保障十分全面。我国邮政的普遍服务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需要理清历史账、人均账、法律账和民意账,参考研究日本的情况,应当不失现实意义。
市场竞争的井然有序。中、日同为邮政市场大国,但日本的邮政市场法治成熟,竞争的层次性高,全行业集聚、集约、集优。从集聚上考量,大城市为主,90%以上的快件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产生。从集约上考量,90%以上的邮件业务、90%以上的国内快递业务、90%以上的国际快递业务分别为国有、民营、外资占有。从集优上考量,全国性网络企业不是很多,国有的是日本邮政,民营的是宅急便等等,外资的是UPS等等。各市场主体注重定位、注重差别、注重竞合,没有加盟现象,没有价格战,没有欺诈、扣件、压件情况,也没有收寄验视、先验后付等繁琐问题,服务的理念、平等的姿态、专注的意志和极致的作风,润物无声般地流淌在整个行业,对于规范我国邮政市场,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