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工队伍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职工队伍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近年来行业加大了改革与发展力度,通过行业自身的改革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行业部分单位职工队伍稳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
一、目前职工队伍现状
1.职工自购房屋价格过高,远远超出了职工个人年收入,因购买房子负债、致贫的职工,占购房职工的80%以上。孩子上学等费用高等导致职工生活压力重,快乐感、享受感、幸福感指数很低,愤世嫉俗的反映情绪激烈。
2.收入分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调整职工工资的周期太长,调整的幅度不够大,收入远远落后与物价的涨幅。二是干部职工收入悬殊太大,造成干部群众关系敏感而尖锐。
3.一些企业改革制度缺乏群众基础,在一些重大构想、重大制度、措施、改革方案推出前,缺乏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沟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态度不够端正,忽视群众参与,职工的想法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或释放,盲目推出的设想、方案、计划、措施,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反对,使职工对企业管理能力发生怀疑,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4.职工队伍稳定的思想基础动摇:职工普遍对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感到不满。社会风气较差,办事都得请客送礼,讲关系,走后门;对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意见大,反映自己身边的党职领导干部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普通职工差不多,甚至不如普通职工。
5.部分单位因管理措施不当所带来的职工心理上的不平衡。在企业内部,许多制度、措施的落脚点在基层,一些职工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不能及时疏通更得不到及时解决。特别是部分基层负责人不能以身作则,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不能做到,在考核上不能一视同仁,有了考核办法也是一个摆设,凭主观办事,存在随意性,在安排工作任务上不能一碗水端平,在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合理性等等。
二、对策与建议
1.要把调整职工工资收入标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工资收入是职工维系生活的重要的经济来源,企业在对待职工工资收入方面,务必按照《劳动法》办事,不但要适时适度地进行工资调整,而且要在幅度和力度上加大力度,让职工群众得到实惠,工资调整要有计划,要从职工被迫要求加薪向企业主动调整工资转变,要想稳定职工整体队伍,稳定职工技术队伍,只有职工的付出与他们的收入相接近时,职工才会有干劲,职工队伍才会稳定。
2.要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克服“见好就学,学过就了” 的不良做法,不断荡涤企业管理中的“人情风、派系风”等,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其次,要抓好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真正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克服管理干部提拔任用过程中“人情风、派系风”,让真正能管理、敢管理、会管理的干部做职工的带头人。打造群众满意、企业放心、职工拥戴的干部队伍。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制度建设上、企业生产经营作风上、职工队伍的群体意识上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满足企业竞争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创造独具魅力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
3.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多形式多渠道地组织好职工教育学习,通过座谈会、研讨会、访谈等方式,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及时挖掘和报道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好的做法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大力营造良好氛围,让职工了解企业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以及企业在发展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的意识,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提高对改革的适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爱岗敬业、开拓创新,让广大职工参与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中来,培育职工企业主人翁精神。
4.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严格管理,提高企务透明度,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情况、新问题相对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加强管理层的培训、学习、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人的思想异常活动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讲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把握其主动性,要虚心听取职工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完善自身工作。以此理顺职工思想情绪,稳定职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管理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利用当前普及的网络平台,引导职工向先进看齐,积极分析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正确解除职工的困惑,正确运用上级文件方针、政策,领会内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在促进企业改革的同时,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充分发扬民主、关心困难职工,完善民主管理,按时对企务公开公示,廉洁奉公、树立榜样。把思想工作虚事实做,化无形的工作领域为有形的工作积极性,尽力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稳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只有社会的每个单元从点滴做起,从细小环节做起,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把大家的关切记在心上,相信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一定会走出中国式的繁荣。
第二篇:政研论文——职工队伍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职工队伍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段建荣
摘要:企业的发展不光靠科技的进步,还要靠人才。人才的流动性大,对企业也许是好事也许是坏事,人才的流失也许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稳定职工队伍建设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做的不光是依靠科技创新搞好生产增强企业实力,还要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说留住人才就留住了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留住了企业的实力。熟话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然而由于员工生活条件、经济条件和工作环境条件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人才的流动性和变动性较大,这不能不说对企业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队伍稳定工会人才流失健康
正文:员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留住人才就留住了公司的实力,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就保证了公司的财富,就保证了公司源源不断的生产力量。公司为每位员工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平台,为每个岗位每个职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各种方式组建一个稳定的生产队伍,然而我们不珍惜这些曾经努力创造的果实,让员工感受不到工会对他们的关怀和期望,人才的变动流失,不仅对员工本人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对企业更是一种资源财产的损失。所以公司领导工会应引起重视,要珍惜我们曾经的付出,保护我们的人才资源不流失,从而为公司的发展壮大积蓄力量,让每位员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们就职工队伍稳定进行一下分析探讨。
1.员工教育培养的重要意义
1.1工会参与人才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做好人才进厂思想调查和问答,每位进厂员工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份职业,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选择我们的企业,对我们的企业有怎么的了解和期待,他们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怎么样的发展,以及会做出怎么的努力等等。我们需要了解每位员工的前期愿
望和后期理想,作为资料可以反馈到员工所在岗位领导手中,作为教育培养的信息。加强员工进厂宣传教育,公司对进厂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意义就在于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现状和发展远景,颂扬公司的荣誉和先进的人事,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对以后的工作充满兴趣和激情。一个人有了兴趣和激情,就会发挥出无尽的潜能和动力。
1.2员工各级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员工进入岗位从一个一无所知的门外汉,然后成长到一个业务精通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精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能让员工迅速的适应工作,我们需要定期及时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反之,我们想一下新员工从进入岗位不及时进行业务培训,那么他们需要用很长的时间进行熟悉学习总结,时间越长他们就会对工作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有了想换岗位换环境的想法,所以工会要从员工的细微想法入手,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员工进行学习教育培训,把现成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传授于他们让他们迅速成长,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制定发展目标,督促让门快速成长,从而使得员工在工作之中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和智慧在本岗位建工立业。
2.关注民生改善生活在稳定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工会与员工经常交流的重要性
工会人员定期开展职工民主生活会,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变化,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和生活中存在什么困难,有什么好的意见和解决方案。工会将这些情况和问题进行统一的整理,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着力不断的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真正为员工谋求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从关心民生稳定民生的角度着手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员工能安心工作放心工作,创建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让员工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让员工能感受到一种主人翁的思想。现在社会和企业鼓励和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员工的生活,对有困难的家庭携手帮扶奉献爱心,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大家庭对他们的关爱,从而让他们有信心安心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壮大 不遗余力奋斗不息。
2.2安全是员工的生命
注重安全就等于关爱员工的生命,把安全始终放在首位才是一个企业一个领导的大爱,我们需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从而为员工的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从安全管理和安全设备设施上狠下功夫,为员工的安全铺路打基础,保证员工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本着为企业负责为家庭负责为员工负责的思想,创建一个平安幸福美满的环境。
2.3着力为员工提供发展成长的平台
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和利益,为企业积蓄人才培养人才,工会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竞聘、推荐和自荐、选拔等等形式选拔优秀人才,为他们提供成长发展的平台,让他们能感觉到将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得到发挥的荣誉感和幸福感,让他们更能充满信心,以饱满的热情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工作中创先争优,取得更好的成果。员工的队伍发展壮大我们的企业就有了更强大的根基。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才基础就算是再先进的科技和设备建立起来的高楼大厦也不会稳固。强企求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枪没有炮我们可以造,只要有人才任何东西都可以创造,任何困难都可以解决。
2.4.真正重视员工队伍的反馈意见
员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始终奋斗在生产一线,对一线的情况和生产状况非常了解,他们的素质也许不是很高,但是他们也有思想有想法。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只有高科技才能解决,在现实和实际生产当中,也许经验和土办法更有效更实用。一线工人在生产中对于自身能解决的问题一般很少上报都会自己处理解决,不愿麻烦上级,但是如果真正碰到了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希望上级能及时协调解决处理。可是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上报之后就杳无音讯,这样使员工责任心受挫,就算以后再有什么问题也不愿提不愿问任其自由发展,凑合过得去就行了,因为他们知道上报等于白费。这样对于我们的队伍思想稳定性建设很不利,对企业发展很不利,不管不问等出了重大事故人身伤害,才引起领导的重
视,那时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为什么这样说呢?员工反馈的意见和问题往往都是他们关心的和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就等于他们的心病,就等于给与了他们关爱,给他们吃了定心丸。就如同部队稳定军心一样,心不稳怎能好好干,干好工作呢?
3.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每一位员工的重要作用
3.1切实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
一个清洁舒适的工作环境,不仅能让人感觉到舒心愉快,还能让员工充满创造的信心和渴望。如果置身于一个恶劣的环境当中,就算有万般能耐,也不愿意久留,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健康幸福舒适的梦想,无数的奋斗只是为了改善生活创造条件,一旦梦想破灭,他们就会寻求新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工会要切实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要不断加强装备升级技术改造工作,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减少污染,为当代谋健康谋发展,也为子孙后代谋福利。让我们的员工队伍一代一代传承,也保企业长兴不衰,这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现在的生活条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健康不断的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探讨的话题,食物安全、职业病和污染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要充分利用工会为我们维权为员工谋利益求健康。减少污染和职业病,那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创造条件和改善环境,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益,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改善了环境状况和工作条件,保护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3.2切实关心员工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
每位员工都会经历一个一无所知到能胜任工作岗位技术过硬的过程。员工成长发展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在发展,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岗位,员工的思想意识都在发生变化,工会要从关心员工关爱员工的角度出发,深入调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员工思想变迁,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指导员工队伍建设和指导生产,同时也有利于指导员工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宣传教育座谈等关心员工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要奋发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从而促进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无穷无尽前进的动力,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为员工提
供了成功成长的平台,既然我们做出了努力就要真真切切的关心关爱每一位员工,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以主人翁的精神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是我们不断努力和奋斗的目标,为了谋求企业的长足发展,我们就从要关心关爱员工的角度入手,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幸福的大家庭。让每一位员工以主人翁的意识经营我们的企业,一心一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稳定队伍建设需要我们从素质教育,关心关爱员工的角度出发,不断改善员工的生活工作条件,稳定军心留住人才,为企业的发展积蓄力量。熟化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我们的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当前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倪豪梅委员
【2】《减轻职工负担 稳定职工队伍理顺分配关系问题研究》——姜国平张军
【3】《影响单位职工队伍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罗坤云
【4】《当前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甘肃省总工会
【5】《分析问题 研究对策 探索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德州市德城区总工会张宁科
第三篇: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13-09-23】 【稿源:七井村】
基于反腐倡廉工作服从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原则,有必要了解当前的中心工作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总书记进一步延伸了这一新任务,即“两个一百年”,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概括的说就是“中国梦”。经济建设当下的主要任务是“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为了顺利实现“新四化”,党中央、国务院把改革作为强有力的手段,推进金融部门、财政体系、土地使用权、生产要素价格、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社会收入不公与户籍制度等七大领域的改革,以期打破垄断,在“深水区”勇于探索。通过改革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加公平,社会
生活更趋正义。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新的手段,使反腐倡廉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辱使命。
必须把保证实现“中国梦”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首要任务。排除一切不利于实现“中国梦”的各种障碍,从形式上看,似乎是思想领域或者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其实不然,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怎么样做到“三个自信”,除了意识形态领域排除多元化声音的干扰,纪检监察机关也应在纪律要求上做出自己份内工作。《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或者故意作出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相违背决定的,对直接责任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违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行为,就是对保证实现“中国梦”的危害。对此,纪检监察机关绝不能置之不问。
必须在“深水区”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身体力行。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既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也积累了不少深层次问题。要把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把投资、出口、内需“三驾马车”中的内需做大,增强中国经济抗击风险的能力。通过对金融部门、财政体系、土地使用权、生产要素价格、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社会收入不公与户籍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重要的任务是打破垄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制度缺陷造成不规范的既得利益受到冲击,回归市场经济的本意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工作机构,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利益,所以在“深水区”的改革没有顾忌。对党和政府已经出台的改革政策和措施,纪检监察机关除了无条件的支持,还要监督检查与改革任务相关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是否做了,做得是不是到位。如果不做或者做得不到位,怎样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此作出相应的处理。处理可以多层次,如督促整改、完善工作计划、加快工作进度等监察建议。对多次监察建议不理不睬,甚至对抗改革的相关部门、人员,该调整的建议组织部门进行调整,情节严重的依据党纪国法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以坚强的纪律保证推进深层次的改革顺利进行。
三、必须为提高城镇化水平保驾护航。城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其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的生产、居住条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利国利民。
第一,认清城市建设升级换代的重要意义,坚决支持科学规划,依法拆违。在合法合理补偿迁居居民的各项费用后,如果仍有党员或党员干部对抗依法行政,一方面他们在法律上应受到处罚,同
时党纪政纪处理也要同步跟进。
第二,依法查处党员或党员干部的不法房产。2012年下半年以来媒体披露了广州、上海、青岛、山西、陕西、深圳、郑州、合肥等地的官员(包括村官、社区负责人)个人违规房产问题,这些恶劣现象应是相当长时间内反腐败工作的切入点。网络上被称为“房爷”、“房叔”、“房婶”、“房姐”、“房妹”的行为,从根本上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自己手上的职权,或者实物受贿,或者低价购进高价卖出赚取高额差价,也有亲属参与其中。
在住房实行货币化分配制度后,普通工薪阶层为一套住房倾囊而出甚至按揭贷款。而那些低收入民众,一辈子望房兴叹。“房爷”、“房叔”、“房婶”、“房姐”、“房妹”的房产动辄数套、多则数十套,与大多数对住房刚性需求的民众形成强烈的反差,破坏了住房分配上的公平与正义。在现行条件下,国家实行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两种制度,是适应当前民众对住房需求不同层次的不得已所为。任何政策一旦出现“双轨制”,加上监管不及时、惩罚不到位,必然会出现权力寻租的机会,总会有趋利之人
敢于“饮鸩止渴”。
第三,关注民生工程中的不法行为,从程序到内容都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民生工程属于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如果钱不用在老百姓身上,不仅违纪甚至违法。因此民生工程从动议、立项、实施过程、结果,乃至民众对民生工程的反应,纪检监察机关都要全程参与,不能怕麻烦。近几年个别民生工程工作部门乱用善款出了不少洋相,甚至整个系统因此而在社会上颜面扫尽。不要认为民生工程与工业建设、城市建设相比用钱数目较小,就可以掉以轻心。殊不知正是因为“民生”二字的份量,使得其影响难以预估。用好了,老百姓看在眼里,认可民生工程的结果,未必从嘴巴上感谢党和政府;用得不好,甚至个别部门、党员干部把钱糟蹋了,就有可能引起民怨。老百姓骂的不仅仅是犯事的部门或党员干部,连带党和政府一起骂。因此对民生工程的严格监督事关重大,不
可小觑。
第四,严肃处理违反党的“三农”政策的人和事。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有目共睹。但是违反党的“三农”政策的现象或多或少存在。最为典型的是有的农户拿到种粮补贴后,照样抛荒土地,跑到城里务工。严重干扰了正常种植农户的情绪,非常不公平。对这类现象不进行干预,势必冲击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除了依法处理当事农户,追回种粮补贴,还要追究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失察行
为。
四、必须深入持久地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党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细化具体,明白清楚。但落实“八项规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落实“八项规定”相应出台了一些措施,趋势是层层加码,二十条、三十条的都有。这些数目繁多的措施出发点和初衷无可非议,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存在主次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对于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在制定具体操作细则时,不要搞笼统的多少条,而是对照“八项规定”逐项作出细致规定,方便基层操作。譬如中央规定第四条“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这在省以下应该不是重点工作。贯彻落实这条规定时,不如作出“领导下基层、参加必要的庆典时,一律不准中小学生停课搞迎送仪式”的规定,切合实际。
建议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调整领导干部出国考察的政策。领导干部出国考察这一做法在国门初开、改革开放初期意义尤为重要,让领导干部懂得了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开阔了视野,通过比较发现自己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知道了“知耻而后勇”。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少走了弯路。但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不必只通过出国考察这种方式,何况“出国考察”作为“三公支出”的内容之一,经费过多也遭到公众质疑。无论是认识、了解世界手段的进步,还是减少“三公支出”的需要,客观上已经到了调整领导干部出国考察政策的时候了。今后出国考察内容应以经济、科技、文化为主,干部出国考察的层级要提高,不能让说话不算数、做事不靠谱但有一定级别的干部再出国了。
反腐倡廉一般趋势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中央的决定出台以后,从学习、消化、贯彻落实“曲线向上”,到了一定程度,人们懈怠了,或者又有一个新的规定出台了,这时落实上一个规定时,呈现“曲线向下”。但愿落实“八项规定”时能杜绝这类现象。现实中已经出现苗头,比如公款宴请由公开转入地下,曲解“四菜一汤”。这类问题给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提出了挑战,也是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严峻考验。纪检监察机关要有打持久战的长期准备,以持之以恒落实中央规定的“不
变”应对现实中腐败现象的“万变”。
五、必须适应新媒体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合法监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既给反腐倡廉增添了新的信息源,也带来了压力。互联网被人们称为“信息高速公路”,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网民已超过5亿。互联网上的论坛、博客,在建立区别于传统媒体的“自媒体”上开了先河,而近年来“微博”的出现,更是把“自媒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微博的公开性、传播的瞬时性,加上微博发布者对问题观察的立场、角度与传统媒体相比,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导致民众对同一事件有了不同的解读和分析,其结果也与传统媒体官方把控的方向大相径庭。应该肯定微博在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这类例子在近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如2013年的刘铁男、雷政富等案件,2012年的陕西杨达才案件,微博对问题的披露直至案件的突破,都起到传统媒体、纪检监察机关不能起到的作用。但是微博也有负面作用,如无中生有、人身攻击,把很小的问题放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查询、证实这些言论的真伪,给纪检监察机关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成本浪费。微博反腐的出现,应该在大的方向上予以肯定,毕竟是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业务的一个重要补充。对于负面爆料,完全可以当成匿名举报信对待,有内容、有事实的可以进行跟踪调查,对那些内容空洞、毫无实质性的虚假爆料,可以置之不理。微博反腐倒是给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做到纪检监察机关业务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建设透明政府的时代要求,但是纪检监察机关业务又有相当高的秘密性。怎么把信息公开与业务保密有机统一,这对纪检监察机关来说具有很高的挑战性。如果处理得当,定会受到党内、社会民众的支持与赞赏。反腐倡廉最为敏感的案件查处工作对外公开,不妨做如下尝试:一是案件进入查处阶段,可以发布简短消息,从源头上堵塞坊间谣言和猜测,以正视听;二是依法公开案件查处的结果,公布结果时可以借鉴人民法院陪审团制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违纪人员的违纪事实,给予处理的依据,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在处理过程中自由裁量的合法、合理尺度。这样做的好处,既体现错罚相当的原则,又在党员、民众中普及了党纪条规内容。三是利用新老媒体发布处理结果,让民众感知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和行动。做到这些,一定会去除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案件的神秘感,增强透明度,密切纪检监察机关与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联系,让老百姓对纪检监察机关产生好感。
六、必须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舆论,认为腐败现象的出现,制度建设不健全是原因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中央纪委制定了数以千计的反腐倡廉制度。从事纪检监察业务人员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张网,虽不敢说疏而不漏,但已经够密的了。问题是这张网愿不愿意撒,什么时候撒,撒多大的面?真要撒出去的话,漏网之鱼几乎难成可能。为什么会出现撒网不平衡的现象呢?根本原因与各级党组织对落实反腐倡廉制度的认识有关。有的认为经济发展中干部难免出点小问题,用发展成果来掩盖个别人的腐败问题。有的认为,某一个干部工作一辈子得到过很多荣誉,不能因为一点小问题就否定人的一生。有的则是领导干部与违纪案件有牵连,利用职权阻挠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诸此种种原因,制度落实怎能不打折扣?解决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除了纪检监察机关自身敢于碰硬,最重要的是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的态度。不解决这个问题,一切都是走过场,制度教育年年搞,腐败现象难杜绝,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讽刺。建议省级以上巡视组今后要把反腐倡廉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工作重点,避开当地党组织主要领导,多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负责同志接触,找具体业务人员了解情况,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维护党的制度的严肃性,让反腐倡廉工作不为个别领导人的意志所左右,在《党章》的指引下,纪检监察机关
真正有所作为。
随着形势的发展,完善原有制度,制定新的制度,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题中之义。出台新制度与落实既有制度并不矛盾,立足当前,落实既有制度应是重点
第四篇:双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新对策
双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新对策.txt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肉的理想,白菜的命。肉的理想,白菜的命。白马啊 你死去哪了!是不是你把王子弄丢了不敢来见我了。双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新对策
作者:山东省双„文章来源:中国双拥网点击数:1107更新时间:2007-10-19
一、双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给我省双拥工作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面对国际新军事变革和国内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强化双拥观念,树立新型国家安全观。在当今世界,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日益突出。世界主要国家大幅增加军费开支,新军事革命向纵深发展,新军事战略调整纷纷出台,高新技术武器的研发装备进入了新阶段。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强化,但国家安全意识、居安思危意识、责任奉献意识也容易淡化。比如,有的对经济建设高度重视,而对涉及国防建设的问题认识不足;有的只看重局部利益、自身利益,而没有从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角度看待双拥工作;有的只看到双拥工作任务重、付出多、受益少,而没有看到双拥工作对稳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巨大作用;有的视经济指标为政绩,而把双拥工作看作是额外负担。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双拥观念与时代脱节,新型的国家安全观没有得到有效确立,没有看到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是国家安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面对法制化社会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需要进一步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法律制度的日益健全,我国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社会的轨道。双拥工作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这是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双拥工作深入发展的基本保证。但从目前看,双拥政策法规仍存在着不健全、不配套、不完善,甚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拥工作在对象、内容、方式上都遇到了未曾有过的复杂情况,单靠行政的和感情的手段,无济于事,必须走依法做好双拥工作的路子;已有的双拥法规与其它法规相错位、不对接,致使安置、优待等工作落实不力,难题越来越多;国防建设的立法滞后于国家的法制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不同步、不适应。这就要求把双拥政策法规建设纳入整个法制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双拥政策法规的建设力度,推进双拥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三)面对社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进一步提高效能,创新机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样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政府逐步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从统包统揽转向协调、监督和服务,从配置政治资源转向发育社会。这就理所当然地要求双拥工作适应新形势,确立新的运行机制。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双拥工作市场化程度不够,行政干预和指令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化程度不高,一些部门、行业和群众参与双拥工作积极性仍没有调动起来;激励措施不到位,从事双拥工作的同志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激发;约束措施不力,一些单位对履行国防义务、承担国防责任的认识不清。这些问题说明,双拥工作必须顺应社会结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探索和构建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效能,不断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
(四)面对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理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坚持军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双拥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必须看到,不从国家发展的全局上摆正国防建设的位置,超越国家财力的可承受程度去搞国防建设,势必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长治久安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将国家拖垮;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难以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从实际情况看,在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对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大投入、大发展,而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关心不多、支持不大;有些驻军没有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支持地方建设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这就要求双拥工作要以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使命,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同步推进。
二、双拥工作的新对策
在新形势下推进双拥工作向新的更高层次发展,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解决新问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提高。提高认识,营造浓厚双拥氛围,强化双拥观念,宣传是基础,教育是根本。要坚持教育内容的时代性。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受物质利益的影响,容易淡化忧患意识,弱化国防和双拥观念的实际,必须进一步加强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激励广大群众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要着眼增强民族精神,搞好爱国传统教育;着眼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搞好国家安全教育;着眼培养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搞好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着眼发展地方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搞好双拥共建教育,切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真正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根植于全民的头脑之中。要坚持教育内容的广泛性。针对社会阶层的多样化,要抓好不同对象的教育。对领导干部的教育,要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培训计划,纳入目标责任制,纳入政绩考核范围,真正使他们既受到教育,又自觉抓好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要采取增加教育课程、开办少年军校、举办国防夏令营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学习国防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打牢爱国拥军的思想基础;对广大群众的教育,要与普法教育、全民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有机结合,不断强化他们的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对广大官兵的教育,要坚持进机关、进课堂、进连队,深入进行“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教育,切实端正对人民的根本态度,增强拥政爱民的自觉性。要坚持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既要坚持传统的基地教育、知识竞赛、灌输式教育等宣传教育形式,更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开展远程教育、网上教育、媒体教育,做到报纸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内容。
(二)适应社会需要,在政策法规建设上要有新进展。双拥政策法规建设难度大、要求高,必须加大立法、完善、配套、落实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双拥工作健康持久发展。一是没有立的要立。全国要尽快出台《双拥法》,用一部综合性的法规规范双拥工作的地位、作用,责任、义务,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各地也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二是对不完善的要完善。要针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已颁布实施的优抚、安置、国防、支持部队建设、拥政爱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完善、提高。在转业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中,要将已经探索成功的一些好的经验,升华为法规,推进安置工作的创新发展。优抚政策法规要适应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制度改革、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尽快完善充实起来。在拥军政策法规上,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措施、目标、任务,建立对责任和义务不作为的约束机制。三是要加大落实力度。对已经颁布和实施的双拥政策
法规,要通过监管、监督、督查、巡视等多种形式,对落实难度大的政策法规重点抓,对执行中容易出现反复的政策法规经常抓,对新出台的政策法规集中抓,确保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大探索力度,在运行机制建立上要有新突破。双拥工作只有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努力探索和构建新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落实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党政军主要领导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全局的高度,认识、重视双拥工作,对涉及双拥工作中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亲自出面协调处理;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靠上抓落实、做工作;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切实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要建立健全各级双拥工作机构,切实形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体系。要强化社会化运行机制。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拓宽社会化的路子,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推进双拥工作的落实。要强化激励机制。要制定双拥工作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以目标激励;制定严格的考核总结制度,以成就激励;开展比学赶帮 超活动,以竞争激励;组织评比表彰先进,以荣誉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军民参加双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要强化保障机制。双拥工作的长期性,决定了各级双拥办不是可有可无的机构,也不是旨在完成某项突击任务的临时机构,必须在编制上固定、人员上加强;双拥工作的艰巨性,决定了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投入,既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又需要发挥部门、行业、企业优势,不断增强双拥工作的实力。
(四)不断拓展领域,在促进军地共同发展上要有新成效。随着形势的发展,双拥工作既要坚持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又要积极拓展领域,加大办实事的力度,促进军地建设新发展。要适应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要求,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军民同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双拥工作指导地位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责任感;要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依托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发动他们参加爱国拥军活动,使之成为双拥工作的重要领域和生力军;要适应城市管理模式变化的新情况,充分利用和依托社区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进双拥工作进社区;要适应新城区、高新区、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的新需要,在保证军事设施安全的前提下,驻军要自觉服从大局、服务中心,为经济建设作出新贡献;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组织驻军和人武部门广泛开展帮扶活动,扶持人民群众奔小康。我省今年组织开展的“千家企业拥军行动”和“万户奔小康帮扶行动”,就是拓展双拥工作领域新举措。
第五篇: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对策
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土地资源管理如果做得不好,会造成土地资源规划与控制上的混乱。土地资源的不良占用与大规模耕地搁置,土地资源管理的缺失还会使农村耕地质量下降,进而造成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9-0073-01
引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增长,我国城市用地以及建设用地之间存在不合理现象,要想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篇文章向我们全面探讨关于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对策。
1.现阶段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资源安排不合理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但关乎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对国家的后续发展情况产生着直接性的作用及影响,可是,从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并未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程度,其中,城市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是非常凸显的,并且我国农村地区土地资源大面积闲置的情况非常严重,这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极为不利的。
1.2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我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1.3 土地资源浪费
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不断的推进,征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这对农村耕地面积造成了不良影响。我国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再加上一些用地单位未经合法审批,将土地进行随意开发建设。
1.4 土地资源规划不合理
做好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规划是进行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基本前提,通过相关的调查数据统计得出:目前的土地资源并未真正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譬如:做出土地资源调整的过程当中,选择的资源调整方法与现实的基本需求并不吻合,在工作中,相关人员对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利用实际状况并不了解,一些城市为了达到促使城市经济发展水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主动的去寻找开发商来进行投资,这种做法完全丧失了土地资源原本的主动性调整权利。
2.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2.1 对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对闲置土地采取消除障碍动工一批、异地置换盘活一批、采取措施收回一批、落实收费处置一批、因地制宜处理一批等“五个一批”措施。相关企业积极做好动工准备,安排好设备、人员、施工材料,办理施工许可证,保证能在规定时间内进场动工;项目开发建设手续上要协调配合,加快促进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切实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各地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一抓到底,保证企业能在规定时间内进场?_工。
2.2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1)控制增量,要以减少新增用地规模为目标,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红线,强化规划管控,优化计划配置,严格用地标准;盘活存量,要持续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持续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利用,持续加大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
2)优化结构,要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全域整治,大力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严格考核,要严格节约集约利用考核评价,建立产业用地考核体系,开展省级模范县评选考核。
3)强化创新,要强化土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3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力度
2.3.1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建设坚持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全面将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水平进行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3.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保持清正廉洁,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为服务对象办实事、解难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
2.3.3 全局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事业得到进一步科学发展。
党组织及全体党员干部要把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作为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内在动力,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工作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保持和发展全局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好势头、好局面、好氛围;在全县资源型经济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
2.4 兼顾农村用地
农村土地确权改革逐步展开,为取得更大进展,农地确权改革应以更强的定力,更实的举措,更新的思维,积极主动而为。现在所提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远非以往的集体统一所有、经营及控制的权利,而是朝传统村落范围内权利主体组合的地域性集体共同体概念回归。农民利益不受损是经济意义的重要内容,赋予并保护好农民充分完整的土地权益,是新形势下农地改革的重要原则,只有用合适的理念和方法推进改革,才能坚持好这一原则。
3.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3.1 高度重视以科学的资源治理理念突进管理技术的革新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随着管理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逐渐倡导使用交叉研究方法进行管理,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3.2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加强农村规划和管理,保持乡村自然与人文风貌。保护农村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提高绿化覆盖率。支持和鼓励农村利用地域优势资源,挖掘历史文化传统,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科学引导农房执行建筑节能要求。逐步改善农村人建筑发展现状,让建筑工程惠及每一个村庄和村民。
3.3 改革城市管理体制
全力推进建设领域体制改革,建设行政审批效率。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调整城市用地管理运行架构,提高效能的原则,整合市政公用用地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实现土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并规范管理。
3.4 增强土地资源管理执法监督的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确立使得管理土地资源有了更强的法律依据,它对土地资源管理具有执法和监督的权力。
3.5 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通过土地规划的刚性约束和调控,首先是从严控制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遏制建设用地的过快膨胀和低效使用,适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比例,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用地,合理安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支持战略性新型产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排放的新产业项目用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集聚效益,提升节约集约化水平。其次是着力盘活了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实施城乡增减挂钩工作,不断缩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比例,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总量中的比重,为经济发展提供建设用地新空间,促进土地高效利用。三是对废弃工矿等布局分散零乱、闲置低效使用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利用,增加优质耕地,优化全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节约使用土地资源。
总结
根据上述我国现阶段发展来看,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土地管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单明;胡岐山;刘娜;浅谈我国土地资源结构布局与发展建议[J].大连科技大学学报(科技学院).2017(03).[2] 张翰洁;刘欢;阴金伟;浅谈土地资源建设和方案确定[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03-80).[3] 王善琪;杨黄慧;刘杰;浅谈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发展规划(2016―2017年)[J]2017(05-79).[4] 曹少杰;黄珊;刘铮;浅析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J].河南科技学院.;2017(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