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男子甲组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男子甲组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17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踝橹屑侗鸩糠稚⒋虮热?视频的技术运用等情况的具体数据进行统计,以期为高校散打教练员指导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以后的比赛提供理论支撑,为在今后的训练实践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整体较低,技术单
一、动作不清晰、使用不规范且掌握不够全面;(2)拳法技术主要以冲拳为主,贯拳为辅,冲拳为主要得分手段,抄拳和转身鞭拳使用率很低;腿法技术主,以鞭腿和正蹬腿为主,侧踹腿和其他腿法使用次数较少;摔法技术整体运用地较少,得分率也不高;组合技术使用率不高,技术单一,部分选手只会两三种技术动作并进行反复使用;(3)从整个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全国大学生男子甲组中级别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将由单一技术转向全方位技术发展,更加突出个人技术风格,重视技术组合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培养运动员临场实战能力。
关键词:中级别 大学生 武术散打 技术运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8―0036―0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男子甲组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文献及武术散打方面的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向北京体育大学(2人)、首都体育学院(1人)、西北师范大学(2人)、西安体育学院(3人)的相关学科老师们进行采访、请教、讨论,得到关于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及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
1.2.3 录像回放分析法
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的实况录像进行技术分析。在观看过程中,统计判断标准严格依照国际武术联合会审定的最新《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来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统计,为研究提供切实可靠、宝贵的数据支撑。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软件Excel2010对录像打分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以保证研究内容客观、科学。结果与分析
2.1 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总体分析
2.1.1 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比赛场局数总体分析
本研究选取2017年中级别男甲组子大学生散打比赛的21场46局比赛录像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比赛中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在拳法、腿法、摔法、组合、倒地、下擂和判罚情况,从不同技术使用的次数、得分次数、平均每局使用次数及平均每局使用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总结规律,预测发展趋势和变化。本研究中级别的各个级别比赛场次和局数情况如数据所示:
2.1.2 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运用的总体分析
由表2得知,在对21场46局的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大学生散打比赛中拳法技术、腿法技术和摔法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拳法技术的使用率最高,占总使用次数的比例为53.91%,其次是腿法技术的使用率,为39.51%,而摔法技术的使用率最低,为6.58%。另一方面,得分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摔法技术的得分率最高,为54.65%,拳法技术的得分率为25.85%,而腿法技术的得分率最低,仅为13.95%。
造成该组别拳法技术使用率高的原因是,相比于腿法技术和摔法技术而言,拳法技术自身灵活、快速的特点使?技术在日常的训练课中所占比例增加,单一技能掌握程度相对较好,但由于专业训练的年限少、个人的竞技水平低及比赛经验较少,拳法技术在比赛中得分率相对较低。腿法技术其攻击范围广,速度快、力量大也成为运动员使用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腿法技术力量要求较高,技术结构较为复杂,该组别的运动员自身素质水平的相对较低是影响比赛得分率的重要原因。虽然摔法技术对于比赛得分取胜的作用显而易见,但由于摔法技术难度大及体能的要求较高的特点,整体基础专项水平较低的甲组大学生在比赛中种类选择单一,使用率较低。
2.1.3 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组合技术运用的总体分析
由表3得知,在对21场46局的男子甲组中级别前八名大学生散打比赛中组合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比赛中整体组合技术的使用率相对较低,说明男子甲组中级别选手在比赛中多以单一技术动作为主,连击组合技术动作的使用率较少。在所有组合技术动作中,拳法组合使用次数最多,使用48次,平均每局使用率为41.2 7%。拳法腿法组合使用率仅次于拳法组合,但成功次数最多,成功18次,得分率为56.25%。腿法摔法组合和拳法腿法摔法组合的使用次数和成功次数均为最低,平均每局使用次数为0.07次,使用率非常低。由此得出2017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甲组比赛运动员组合技术主要是拳法组合,其次是拳法腿法组合。拳法组合使用率最低的是70KG级,平均每局使用次数不到一次;总体组合技术得分率最高的是70KG级。
2.2 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散打技术发展趋势
相对于其他项目的大学生运动项目而言,虽然武术散打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很多年,技术体系逐步完善,但武术规则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规则逐步完善和变动,从过去1928年的国术国考到至今使用的新规则,都体现出其易变性,再加上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刚刚兴起,大学生运动员与丁组运动员相比较,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在对规则的认识,技术的体悟,训练体系的全面性和竞赛经验的丰富性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前面的分析和相关学者对散打技术的研究情况,总结出了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影响因素为:对规则的熟悉和运用程度,拳法节奏,腿法和摔法的临场运用效果,运动员的个人技术风格,竞赛经验,教练的临场指导能力,运动员技术训练的体系,技术组合能力,技术创新等方面,该级别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发展趋势如下所述:
2.2.1 拳法:由无节奏向节奏感转化,重视击打效果
对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拳法技术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该级别大学生对基本拳法的掌握程度存在稳定性差和拳法技术动力性定型程度较低的特点。拳法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评价武术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拳法技术除了与冲拳、贯拳、抄拳等单一技术动作结构的完整性和基本功的稳定性相关外,还与使用技术动作的速度和频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即节奏感)配合密切相关。由于拳法技术作为散打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其拳法技术使用的成功率对于竞技实战的结果至关重要。随着该级别大学生竞技实战比赛的进一步开展,对拳法技术节奏感进行的专项技能练习已然成为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越来越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广泛关注。
2.2.2 腿法:突出隐蔽性,成为抢分制胜的法宝
在竞技实战的众多武术散打专项技术动作中,腿法技术由于其速度快、力量大、成功率高,攻击范围广等特点已然成为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竞技实战中选取的得分和防守技术之一,并成为成为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经对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腿法技术进行统计研究发现,在前八名比赛21场46局的比赛得出结果中鞭腿在该级别所有使用的场次数中最多,鞭腿使用成功次数最多,其次为正蹬腿,再次为侧踹腿,其他腿法没有出现,说明腿法训练结构也是比较单一,虽然腿法技术在该级别大学生的使用率较高,但由于其自身力量水平的欠缺以及技能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使动作时间延长,另一方面,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专项素质相对较差,且腿法技术对体能的要求较高,在使用过程中表现为腿法技能手段选取单一(鞭腿技术为主)可被识别性强而隐蔽性较差的特点,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高使用率而低得分率的状态,随着比赛的进行进而导致运动员的体能下降,竞技表现能力降低。随着该级别大学生竞技实战比赛的进一步开展,武术散打腿法技术的多样性、快速性、隐蔽性和力量性将随运动员水平的提升而越发得到相应的重视并进行专项训练,不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守中将成为抢分制胜的重要法宝。
2.2.3 摔法:讲求快速巧妙,力量大
尽管武术散打摔法技术分类多、得分高、效果强,但由于摔法技术的难度较大且对力量素质要求较高的特点,使得男子甲组中级别的运动员在竞技实战中表现为技术种类选择单一,动作结构掌握程度相对不成熟以及积极主动采用摔法技术进行攻击的频率不高的现状,这些实战中摔法技术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如果被不合理地使用,不仅不会对掌控比赛形势有益,另一方面将影响其他武术散打技术的发挥。运动员除了需要加摔法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基本力量素质的练习外,更重要的是在日常训练中一方面强化已掌握的摔法技术,增强技术意识,使动作快速巧妙,另一方面还需全方位练习多种摔法技术,才能在时刻变化的比赛形势中选择恰当的摔法技术,在比赛中把握主动权,这将是未来摔法技术的发展趋势。
2.2.4 技术组合:提高组合能力,突出个人技术风格在武术散打竞技比赛中运动员能快速、灵活地将拳法技术、腿法技术、摔法技术等根据散打项目的技击规律有机进行组合,不仅可以提高各技术动作的速度,而且还能提高比赛中运动员进攻的持续性,增加技击强度,因此得分率相对较高,是决定比赛走势的重要一环。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高度认识到组合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战比赛中已经广泛采用组合技术进攻,运动员组合能力的提升、多种类的组合技术风格及连续多次的技术组合将越来越成为比赛中组合技术制胜的关键因素,是今后男子甲组中级别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个性突出的组合技能能力的趋势。
2.2.5 技术创新:借助传统武术精华,提高技击功能
高强度的技击效果是武术散打项目运用最为显著的,训练和比赛中任何技术的练习或使用都应以高成功率和高得分率为基础。换句话说,武术散打竞技实战中没有技击功能的拳法、腿法、摔法和组合技术动作是没有用的,因而也是不存在的。现如今,面对武术散打项目的不断开展,运动员竞技实力的日益提高,单纯紧紧依靠项目本身固有的技术动作并不足以面对现如今比赛中技术种类激烈竞争的现状。创新是突破自我束缚的灵魂,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对于技术动作的创新迫在眉睫,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形成各自独有的技术结构特点,只有相互借鉴,在实战中推陈出新,才更有助于运动竞技能力的发挥。例如,当今武术散打摔法的部分技术的不断革新就是积极主动借鉴中国式摔跤并结合武术散打项目快、准、狠的专项特点产生并发展以提高散打技击功能的技术动作。另一方面,在我们借助相似动作模式的传统武术的精华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与不断更新修改的竞赛规则相适应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有利于竞技实战观赏性的提高,而且在保证符合规范的前提下使运动员针对性的发展专项技能动作,提高技击功能,促进竞技水平的提升。
2.2.6 技术训练:从单一转向全方位训练,训练水平趋向科学合理化
合理科学的专项训练是决定运动员能否有效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并取得佳绩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传统训练思维模式向合理科学训练思维的转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武术散打训练模式中,主要针对散打专项的拳法技术、腿法技术、摔法技术以及组合技术进行独立的练习,而忽视各个专项技术之间的内在规律,使得大多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作为回合制的运动,比赛是在有氧能力的基础上,无氧能力是其发挥竞技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在进行专项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技术动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化,使其达到稳定的动力定型,更为重要的是进行运动员基本的有氧能力的训练,只有经过基础体能和专项技术动作的全方位训练,才能确保专项训练课的科学合理安排,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因此,合理科学的从单一技术训练向全方位训练的转变,将是未来男子甲组中级别大学生运动员转向高水平、高标准、高规格参赛的技术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整体较低,技术单
一、动作不清晰、使用不规范且掌握不够全面;(2)拳法技术主要以冲拳为主,贯拳为辅,冲拳为主要得分手段,抄拳和转身鞭拳使用率很低;腿法技术主要以鞭腿和正蹬腿为主,侧踹腿和其他腿法使用次数较少;摔法技术整体运用的较少,得分率也不高;组合技术使用率不高,技术单一,部分选手只会两三种技术动作并进行反复使用;(3)从整个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全国大学生男子甲组中级别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将由单一技术转向全方位技术发展,更加突出个人技术风格,重视技术组合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培养运动员临场实战能力。
3.2 建议
(1)大学生武术散打运动员在竞技能力、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仍区别于专业运动员,所以在日常训练、比赛设置、项目设置、运动负荷强度和量方面,需要针对这一个群体进行科学化、合理化设置。在以后的比赛中,应加强对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针对性训练,设计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案,以确保其在比赛中技术稳定发挥。(2)要注重运动员个人技术风格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散打运动员临场不惧,获得佳绩。(3)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重视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的训练关系,由简单化转为多样化,提高大学生散打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4)要重视技术创新,借鉴传统武术动作,提高训练水平和技击效果,特别是腿法的训练,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智慧.现代散打技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李士英.武?g散打裁判必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4]陈超.陈超散打入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5]陈鹏,陈英.我国武术散打软实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72-76.[6]毛浓选.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现状、问题及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05):584-589.[7]张成明,王舜.武术散打比赛规则的加分制和减分制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4):97-102.[8]杜俊凯.新时期下的武术散打赛事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7(01):43-44,36.[9]吉洪林,赵光圣,张峰.“禁止重击”的学校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研究[J].体育学刊,2017(03):110-114.
第二篇:男子龙舟运动员选材与技术风格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
院:(四号宋体加粗)学生姓名:(四号宋体加粗)学
号:(四号宋体加粗)专
业:(四号宋体加粗)年
级:(四号宋体加粗)完成日期:(四号宋体加粗)指导教师:(四号宋体加粗)
男子龙舟运动员选材与技术风格
男子龙舟运动员选材与技术风格
摘要
龙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融入现代体育文化的氛围,是这项传统的民族文体活动不仅有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内涵,而且有具有特殊的体育资产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查阅,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男子龙舟运动员选材的主要指标身体形态。生理技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在选拔男子龙舟运动员时各主要指标的基本要素。并列举两种技术风格对男子龙舟队员进行论述和论证。
关键词:龙舟;男子龙舟运动员;选材;技术风格
Men's Dragon Boat athlete selection and technical style
Abstract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dragon boat sport into the modern society, is bound into the modern sports culture atmosphere, is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activities not only has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fitness, but also has a special asset value of sport, the use of literature data access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le dragon Players in key indicators of body shape.Physiological skills.Physical motor skills, such as comparative analysis presents the basic elements in the selection of men's dragon boat athletes all major indicators.And cited two technologies styles for men Boat players are discussed and demonstrated.Keywords: boat;Men Boat athletes;selection;technical style
目录
摘要............................................................................................................................2 Abstract..........................................................................................................................3 第一章 前言..................................................................................................................5 第二章
男子龙舟运动员选材..................................................................................6 2.1 男子龙舟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特征.................................................................6 2.1.1 体形态特征............................................................................................6 2.1.2 体素质特征............................................................................................6 2.1.3 心理素质................................................................................................7 2.2 根据科学的方法选择符合男子龙舟运动员的不同指标.............................7 第三章
男子龙舟运动员的技术风格......................................................................8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8 3.1.1 研究对象................................................................................................8 3.1.2 研究方法...............................................................................................8 3.2 结果与分析.....................................................................................................9 3.2.1 龙舟运动中一个划桨动作周期的阶段划分.......................................9 3.2.2 坐姿划桨技术的风格分析...................................................................9 3.2.3 空中外摆桨阶段 即从桨出水到划手将桨向...................................10 3.2.4 空中举插阶段.....................................................................................10 3.2.5 水中抓水阶段.....................................................................................11 3.2.6 水中拉水阶段.....................................................................................11 3.2.7 水中提桨阶段.....................................................................................12 3.3 单腿高姿划桨技术的风格分析...................................................................12 3.3.1 空中外摆桨阶段................................................................................13 3.3.2 空中举插阶段....................................................................................13 3.3.3 水中抓水阶段....................................................................................13 3.3.4 水中拉水阶段....................................................................................14 3.3.5 水中提桨阶段....................................................................................14 3.4 两种姿势划桨技术中龙舟的位移和速度变化...........................................14 3.4.1 船前进的水平速度特征....................................................................14 3.4.2 船前进的位移特征............................................................................16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18 4.1 结论...............................................................................................................18 4.2 建议...............................................................................................................18 参考文献......................................................................................................................19
第一章 前言
龙舟竞渡作为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多年的发展中日趋走向成熟。世界许多国家龙舟发展也很快,竞渡水平和技战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从划桨技术来说,根据划手的身体姿势大概可分为坐姿、高姿二种,从力学角度来讲坐姿较为合理。但是从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与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龙舟竞技前六名的队伍看,在比赛中起动桨和冲刺桨时采用高姿划桨技术的队伍,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试通过对优秀男子龙舟队员所采用的坐姿与高姿两种划桨姿势进行风格分析,为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和帮助。
第二章
男子龙舟运动员选材
2.1 男子龙舟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特征 2.1.1 体形态特征
主要是指身高、体重、胸围、四肢长度、以及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其不同的特点,科学选材时应根据这不同的运动项目对男子龙舟运动员做出不同的身体形态的评定。例:篮球、排球、跳高等运动项目,它要求的身高是很重要的;举重、体操运动的项目则要求是身材矮一些的;篮球、游泳的运动项目要求臂长的;跳高、跨栏的运动项目要求腿长的。可见不同的身体形态对男子龙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有很大影响的。
2.1.2 体素质特征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体质增强的重要表现,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以及进行特殊专业训练的重要基础,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的身体素质也不同,如:短跑对速度;长距离跑和速滑对有氧耐力;中长跑和游泳对无氧耐力;跳高、跳远等跳跃运动对下肢的爆发力;足球对速度耐力等要求较高。所以身体素质的好坏,决定男子龙舟运动员对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的快慢和好坏。它是科学选材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2.1.3 心理素质
目前世界高水平男子龙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训练差异日渐缩小,以及比赛密度、强度和负荷日渐增大的情况下,男子龙舟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绝大多数的比赛中,往往水平相当的对手在决胜的关键时刻,心理素质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材料测验表明:具有优良心理素质的男子龙舟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对自身能力的高度自信,并能正确估计对手,动员和控制自己内在的潜力,以扬长避短,战胜对手,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心理素质对男子龙舟运动员掌握技术、技能也有着重要的作用。2.2 根据科学的方法选择符合男子龙舟运动员的不同指标
1.通过观察预测身高、身体形态。
2.预测男子龙舟运动员的白色素、收缩压、舒张压。
3.通过科学仪器测出男子龙舟运动员的恢复能力、运动素质心肺功能等。
4.根据男子龙舟运动员的业余水平选材。(例如性格特点与自信心等)。
总之,科学选材在现代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是创造世界高水平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男子龙舟运动员和教练员为达到训练目的,提前出现优异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而不可忽视的内容。第三章
男子龙舟运动员的技术风格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以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比赛与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龙舟比赛天津市男子代表队中的十名主力队员为研究对象(右桨领桨)。
3.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划艇运动、龙舟运动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平面录像解析法使用松下400摄像机,对六名男子龙舟队员途中两种姿势的一个划桨动作周期进行定点平面拍摄,摄像机拍摄频率为每秒50幅,拍摄距离15米,由比赛艇跟踪进行拍摄,以便保证质量。摄像机镜头高度1米。然后用爱捷解析系统对录像进行解析。3 数理统计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2进行处理。
表1 队员的基本情况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龙舟运动中一个划桨动作周期的阶段划分
龙舟运动主要是划手利用桨在水中给水一个作用力,使水产生一个对桨的反作用力,这反作用力通过桨架和划手身体传递给船,进而推动船前进。所以划桨是使船行进的主要推动力。而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划桨是周期性的运动过程。一个周期的划桨动作可分为五个阶段 J:空中外摆桨阶段(外摆:从桨出水到桨在空中向外摆至桨中位)、空中举插阶段(举插:从桨中位经空中举桨至最高位到迅速向前下插入水)、水中抓水阶段(抓水:从桨入水到桨垂直位)、水中拉撬阶段(拉撬:从桨垂直到桨拉近身体位)、水中提桨阶段(提桨:从桨拉水完成后顺势向上提桨出水面)。
3.2.2 坐姿划桨技术的风格分析
坐姿划桨技术以右桨为例:身体向右边船帮外倾斜3至5公分,身体斜向前倾45度;右手在下,向前伸直,左手弯曲,停在额头前;把桨向前下方斜插,斜插角度4O至45度左右;右腿前蹬,左腿弯曲后蹬,身体下压,使其右大臂贴近船帮,桨入水一划水一拉水一推水一送水一翻桨一出水一桨人水前为一桨。3.2.3 空中外摆桨阶段 即从桨出水到划手将桨向
外侧摆至桨中位(图1中1—9所示),在这个阶段中,由于桨的长度大于运动员坐势的身高,桨不能直接向前上方摆动,而是经外侧弧线,再向前上方举桨。这个阶段的动作特点是:躯干轴基本保持直立,通过躯干带动肩轴向前转动,使桨迅速完成外侧弧线摆动。它占空中划桨阶段www.xiexiebang.comm/s,坐姿这阶段的平均船速为1.682m/s;在抓水阶段,高姿这阶段的船速最大达3.O12m/s,而坐姿最高为2.844m/s。
图3 坐姿与高姿船速变化特征
3.4.2 船前进的位移特征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队员在坐姿的位移是1.411米,高姿的位移是1.404米。坐姿周期是0.99±0.O1秒,高姿是1.04±0.O1秒。
图4 坐姿人体重心水平速度对船水平速度的影晌
表2 队员不同姿势船前进的位移特征
数据统计显示:坐姿的一个周期的划桨动作中,一般用1秒左右的时间,使船前进2米左右;其中,运动员在空中划桨与在水中划桨的时间比:0.38:0.60≈0.63:1,船的位移比为:0.639:1.414≈0.451:1;而在水中划时,将入水到桨垂直于桨垂直到桨出水的时间比为:0.3:0.3=1:1,船的位移比为:0.703:0.711≈1:1。数据统计显示:高姿的一个周期的划桨动作中,一般用1秒左右的时间,使船前进2米左右;其中,运动员在空中划桨与在水中划桨的时间比:0.42:0.62—0.68:1,船的位移比为:O.710:1.400≈O.50:1;而在水中划时,桨入水到桨垂直于桨垂直到桨出水的时间比为:0.260:0.360≈0.72:1,船的位移比为:0.586:0.814≈O.72:1。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船在划手空中摆桨阶段的滑行阶段速度是减小的,减小的波峰是在桨向前摆至桨中位的地方;而船在水中划桨阶段速度是增加的,速度增加的峰值是桨垂位的地方,并在垂位的拉桨阶段又保持了一段。高姿在摆桨阶段船速保持得较平稳,减小较慢。从桨在中位举插到桨入水这一阶段高姿对船速的影响较大。水中划桨阶段:高姿划桨最大船速比坐姿大,从分析结果看这阶段坐姿的最高船速保持的时间长,并且平均船速高于高姿。4.2 建议
男子龙舟队员应多加强高姿划法的练习,加强上臂力量,从而使桨在抓水阶段能够绕一个稳固的支点作用。在比赛时根据实际情况两种姿势交替进行。
参考文献
[1]关润雄,2004年全国龙舟教练员培训班(天津)教材[M].中国龙舟协会.[2]张昌亨,划艇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4).[3]李建新,划船技术中的动力学思维[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3).[4]叶永延等,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二版).[5]黄胜初,划船动力学方程的建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qs1992(1)
第三篇:中外优秀男子100米运动员途中跑摆动腿技术的研究
体育
北
滘
职
业
江
端
技
术
学
校
中外优秀男子100米运动员途中跑摆动腿技术的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运动员的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步频、步幅等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与国外短跑运动员摆动腿技术特征上有较大的差距,旨在为短跑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和依据。关键词:中外运动员,短跑,100米,途中跑,摆动腿技术前言
我国学者王保成提出短跑技术就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技术和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其技术特点是快速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摆动腿技术是短跑技术中的基本动作。当今世界男子100m跑的纪录不断被刷新,我国的男子100m跑水平虽在不断进步之中,但距世界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要尽快改变现状,缩小差距,对中外优秀短跑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在摆动技术过程中的差距原因进行努力改进。本文对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研究中寻找我国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技术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影响成绩提高的原因,为短跑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和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国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6名,具体特征见表1 表1 中外优秀短跑运动员身高与特征
姓名 身高(米)最好成绩(秒)
国外 格 林 1.8 9.79 刘易斯 1.88 9.86 克里斯蒂 1.89 9.86 国内 陈文忠 1.78 10.2 周 伟 1.8 10.17 郑 晨 1.81 10.36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期刊网、中国知网和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有关于影响短跑运动成绩的摆动腿技术方面的文献进行搜集、分析、归纳和整理,为论文的论述问题时提供理论依据。2.2.2 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摆动腿技术的参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分析
3.1 中、外优秀运动员途中跑摆动腿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
表2 中美优秀100m男子运动员摆动腿技术参数比较
美国 中国
大腿最大后摆角(度)56.9 54.6 大腿最大前摆角(度)163.1 160 小腿最大折叠角(度)29.8 33.5 小腿下地时的角速度(弧度/s)3.8 1.7 大腿前摆角速度(弧度/s)9.3 8.5 蹬离地面瞬间支撑腿膝角(度)151.5 161
随着众多的科研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摆动腿技术的认识的深入,从大量中外优秀短跑选手途中跑摆动腿技术分析来分析,学术界关于摆动腿在提高途中跑速度中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研究表明,优秀短跑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而摆动时间却占77.9%,两者之比为1:3.5。由此可以看到摆动是短跑技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与美国短跑运动员相比,中国短跑运动员在摆动动作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中国短跑运动员摆动腿摆动幅度明显小于美国运动员,美国短跑运动员大腿后摆角为56.9°,中国短跑运动员为54.6°,美国短跑运动员大腿前摆角为163.1°,中国短跑运动员为160。其次,中国短跑运动员摆动腿前摆较迟,美国短跑运动员在支撑结束后0.025s就转为前摆,而中国运动员则需0.31s,第三,中国短跑运动员摆动腿摆动速度较慢,美国短跑运动员小腿下地时的角速度为3.8弧度/s,中国短跑运动员为1.7弧度/s,美国短跑运动员大腿前摆角速度为9.3弧度/s,中国短跑运动员为8.5弧度/s,中国短跑运动员摆动腿的折叠也不够紧,小腿最大折叠角大于美国短跑运动员(见表2),也影响了摆动速度。
由表2可见,我国运动员在大腿最大后摆度、大腿最大前摆度、小腿最大折腾角度、小腿下地时的角速度、大腿前摆角速度以及蹬离地面瞬间支撑腿膝角(屈膝、缓冲、送髋技术)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有明显差距,影响了途中跑两大腿的夹角和蹬地角度,直接影响步幅,降低了力的效益。由表2看出国外短跑运动员的共同特点是摆动腿前摆速度快,大腿抬得高,蹬地结束后小腿充分放松折叠,脚后跟收起紧贴臀部,脚底朝天,能缩短摆动半径,加快角速度,为高抬大腿、加大两大腿夹角创造了有利条件。
3.2中外优秀男子短跑选手途中跑步长和步频的分析
表3 中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步长与步频的比较
姓 名 身高(m)步频(次/s)步长(m)步长指数 步频指数 格 林 1.8 4.65 2.2 1.222 8.37 刘易斯 1.88 4.36 2.33 1.237 8.198 克里斯蒂 1.89 4.60 2.193 1.253 8.05平均值 1.237(A1)8.539(A2)陈文忠 1.78 4.95 1.98 1.148 8.546 郑 晨 1.81 4.49 2.15 1.187 8.123 周 伟 1.80 4.51 2.18 1.16 8.354平均值 1.165(B1)8.341(B2)注:步长能力差距A1-B1=-0.072;步频能力差距A2-B2=0.198 步长与步频决定跑速,对比中外优秀选手步长与步频情况有助于了解我国选手在那些方面与世界选手差距较大,哪方面更有潜力发展提高跑速。我们经常用步长能力指数(步长*身高)和步频能力指数(步频/身高)来表明运动员在步长和步频方面的能力与潜力从表中看,我国运动员步长能力低于国外运动员,步频能力高于国外运动员。且我国运动员的步长指数大部分小于1.2,说明我国运动员在步长上潜力大,而步频能力的大部分值均大于8,说明我运动员大部分属于步频型即步频能力,但步长能力相对较弱。与此相对国外的优秀运动员的步长能力指数均大于(1.222-1.253)且远远超过我国运动员的能力。据统计成绩10s以内的选手其技术风格为相对均型和步长型,而步频型极为少见。再者前面说过我国运动员多数靠增加步频来提高成绩使得疲劳提前,不利于长距离加速。即使身高相同的运动员,我国运动员的步长指数远远低于国外运动员。例如郑晨和周伟与格林身高均为1.8m左右,步长指数格林为1.222远远大于周伟的1.16和郑晨的1.187,说明我国运动员在步长上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因而,我国运动员应在步长方面多加训练,以提高步长来提高100m成绩.但在提高步长时,不应以减小步频为代价,而应当寻找合适的步长与步频的比例。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成绩,步长不仅受技术动作,如着地点离重心的距离,小腿折叠程度,大腿前摆向前髋程度的影响,而且受解剖学因素如身高腿长,髋关节灵活性,下肢力量,肌肉韧带柔韧性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在训练中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注意。
总而言之,我国短跑运动员与国外短跑运动员的差距主要就在于途中跑过程中,步幅较国外运动员小,摆动腿技术不够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和训练中,广大教练员和老师必须要重视对运动员摆动腿技术的训练。4 结论与建议
4.1在途中跑摆动腿技术上,国外优秀运动员摆动速度与幅度均大于中国运动员,我国运动员在大腿最大后摆度、大腿最大前摆度、小腿最大折腾角度、小腿下地时的角速度、大腿前摆角速度以及蹬离地面瞬间支撑腿膝角(屈膝、缓冲、送髋技术)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有明显差距。
4.2在途中跑的过程中,我国运动员的步频要较国外选手的快,这也正是我国短跑选手提高速度的一个弊端,过多的强调其步频而忽略步长的提高。以髋为轴的摆动腿技术不但可以提高了步幅,而且人体在腾空运动时摆动腿解决向下后方的摆动及扒地技术减小了地面对人体的水平面制动力,无明显的速度损失。
4.3根据对优秀短跑运动员摆动腿技术的分析和结果显示,只有加强摆动腿每个动作的实用性才能做到以摆促蹬,摆蹬结合,在教学和训练中必须依据运动员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的训练,从而提高短跑动作的技术水平和成绩。
4.4.4在今后的训练中,教练员应多注重短跑运动员摆动腿摆动技术和支撑腿后蹬动作中伸髋的速度和幅度,强调以摆促蹬和蹬、摆技术合理结合。
4.4.5途中跑摆动技术要求短跑运动员具有各种良好的身体素质,发展短跑运动员摆动腿内收肌群的力量,以提高摆动腿摆动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国莉.短跑途中跑摆动腿动作技术对速度影响的分析[J].南京体育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2] 杨东锋.短跑运动员摆动腿摆动及缓冲[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3)[3] 纪凯斌.改进途中跑摆动腿技术对提高短跑速度的作用[J].长春师范 学院学报, 2006,(10)
[4] 邹生平.关于短跑途中跑摆动腿技术的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 2007,(04)[5] 王彩霞,布占平.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100m途中跑技术的对比分析[J] 湘南学院学报, 2005,(02).[6] 史琴.提高短距途中跑技术的有效方法[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 2000,(03)[7] 杨善才.改进途中跑摆动腿技术对提高短跑速度的作用[J].连云港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第四篇: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研究
对武术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法的讨论
摘要:在分析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的预见性防守、应急退让性防守和应怠抗击性防守的防守方法,为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提高散打运动员对鞭腿技术动作的防守能力提供参考。引言
鞭腿在现代散打比赛中运用十分广泛,威力较大,击中对手不但能直接得分(如在散打的得分标准中,能得4分的5条中就有2条可使用鞭腿得分,即第三条用转身后摆腿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第五条使用腾空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而且如果运用巧妙还能够重创对手。尤其是一旦击中对手的头部,效果更为明显。国外有研究表明,当784N的力在约8ms的时间内作用于头时,足够引起脑震荡。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的鞭腿力量最低也可以达到7385.2N每8ms,如果是刚性碰撞的话几乎是“784N的力在约8ms内”的十倍,一旦被对手击中头部后果的严重性将不堪设想。如在2002年散打王争霸赛85kg以上级别的赵子龙对杨晓靖的比赛中,当时杨晓靖已经占据主动,在已经得势的情况下,用右手直拳进攻,赵子龙预见其进攻意图后并没有一味躲闪退让,而是用右后高鞭腿快速、迅猛攻击对方头颈部。而此时,杨晓靖正处于进攻状态,对赵子龙的进攻动作没有任何预见,更没有防守;当赵子龙的鞭腿打到他头部时,他的直拳进攻动作还没有完成。这一攻击导致杨晓靖当场晕倒,失去继续比赛能力,赵子龙以击倒性优势获胜。根据统计,在2007年全国散打男子冠军赛中,前3名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鞭腿攻击的百分比占53.7%,鞭腿得分占总得分72.4%。
由此不难看出,在现代散打比赛中鞭腿是进攻和得分的重要手段。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主要侧重于对散打鞭腿的技术动作和训练进行研究,但关于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对鞭腿技术动作防守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防守方法。对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的分析
在对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中,首先要了解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这样便于我们更好地防守鞭腿技术动作。从技术动作结构来看,散打鞭腿技术动作主要分为攻击腿、支撑腿、上体、头部等几部分技术。攻击腿的动作一般分为提膝,鞭打两部分。以右腿支撑为例,攻击腿出腿的同时,支撑腿以前脚掌为轴碾动转体,脚跟斜向前:屈膝侧上抬时,上体微右转;进攻腿鞭打时,通过腰的向右骤然拧转,髋前送,稍低头,下颌内收,目视进攻方向。
运动实践表明,当散打运动员在运用鞭腿技术动作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散打鞭腿在向攻击方向运动的同时,身体躯干也一定反射性地向相反方向倾斜,较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在鞭腿向攻击方向移动的同时,身体重心也发生移动,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身体其它环节要做补偿运动,通常是身体另一部分环节向相反的方向发生移动,使其重心不能超过支撑面。从散打技击实践来看,打鞭腿时上体的补偿性的相反方向的动作就是鞭打技术动作的“预兆”。这种动作“预兆”的一般规律是“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我们可利用动作预兆的规律,作为制胜的信号。识破对手攻击的意图,做好截击准备,以先发制人的方法,抢在他人进攻前阻截其动作,破坏对手的进攻,扰乱对手的心理准备。武术散打中鞭腿技术动作防守的方法
防守是主动的防守,在防守中进攻,在运动中制敌。没有好的防守,就不会有好的进攻。防守的真意是后发制人。在散打的实践中,要保证技术的充分发挥则要协调好防守与反击,在双方对峙的极短时间内,应付对方变幻莫测的进攻确有相当难度,但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鞭腿的进攻也不例外。要想打好对鞭腿的防守反击就要从其带有规律性的方面着手。散手鞭腿技术动作的防守技术主要分为预见性防守、应急退让性防守和应急抗击性防守等,下面就分别阐述其防守的方法。
3.1 预见性防守
预见性防守是指运动员通过对手技术动作的综合判断,预测对方可能施用的进攻技术动作,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守技术动作进行有针对性地防守。在散打运动中,根据对手施用鞭腿技术动作前的第一个表现特征,运动员可以通过对手的习惯和上体移动动作预测对手的进攻腿和支撑腿。任何选手在使用动作的同时都有相应的预兆动作,如眼神与面部表情的变化,重心的移动等,如对手欲发动低鞭腿的进攻必须将重心移到另一条腿上或另一只脚快速向前垫步。以右腿支撑为例,其身体就会微向右后侧仰,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增加腿击的力量。对手使用动作时重心的转移就是其进攻相应的预兆动作。经验丰富的运动员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试探性的进攻动作很快地摸清对手的习惯动作,进攻特点,从而做出正确的防守动作。如果某个对手在同场比赛中多次使用右鞭腿或左鞭腿,运动员就可以根据对手习惯性技术动作来预判其鞭腿动作。采取相应的防守技术。
在散打实践中,通常通过观察对手的上体转动来预见对手的进攻方向。当对手的上体向左后下方转动施用鞭腿技术动作,可以预测其方向一定是向右前上方的高鞭腿,此时运动员要根据自身与对手距离采用相应的防守技术或防守反击法。防守反击法是武术散打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防中带攻,防反一体。如果距离对手较近,在对手的鞭腿进攻动作发出之前,根据对手的动作预兆抢先迅速地击打对手,以达到“后发先至”的目的。可以进行定位阻挡性防守,即用脚提前阻击对手进攻腿的大腿部位,在对手进攻腿提摆时就给以阻击,使其无法完成后面的脚部鞭打动作。也可以前移靠近对手,采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以攻代防:用拳法进攻对手的头和躯干部位、控制对手的支撑腿使用摔法、接抱进攻腿运用摔法等。
当然,在散打比赛中,有些经验丰富的运动员为增加进攻的突然性、准确性,往往极力掩盖细微的变化,尽量不表现出预兆动作,而指上打下看左打右,很难让对手正确预断,但其规律性总能因水平的高低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来。在运动实践中,运动员善于认真观察和分析,不为假象所迷惑。
3.2 应急退让性防守
应急性防守是指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没有提前判断出对手将要使用的技术动作,而且将被对手有效击打到有效部位,为了降低对手的打击效果而临时性采取的防守。退让性防守,是指当对手使用某一进攻技术动作打击到自身的一刹那间,被击部位顺势做退让性缓冲,用来消减对手打击力度的防守。
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不可能对对手的每个动作都很好地做出预测性判断,尤其是具有一定隐蔽性的鞭腿技术动作,预测就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如果对手进攻时机把握得好,被击中的可能性极大。在鞭腿击打的整个过程中,脚部的速度最大峰值只有一个,其余各点的速度都低于此点。即脚部打击整个过程中最大冲量只在一点,从而可知脚部的整个运动轨迹中在其它位置的冲量都相对最大峰值点要低。根据这一特征,对于这种已经不可能躲避的鞭腿击打,在防守时可以采取退让性防守方法,尤其是对大力量型对手的鞭腿防守更要用退让性防守,因为在散打比赛中避开对手脚部最大速度峰值位置、降低被打击的力量效果是完全可行的,从而就能大大降低对手鞭腿的打击效果。我们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散打鞭腿打击同向移动平均力值范围为5207.87±612.98 N,而其在相同条件下散打鞭腿打击逆向移动平均力值为10219.40+947.85N。从实验结果来看,采用退让性缓冲动作可以降低同一运动员同一条件下的鞭腿打击力量约50%。
3.3 应急对抗性防守
应急对抗性防守是指当对手用某一技术动作进攻打击时,另一方不做任何退让,而是用身体被击部位去硬对硬进行抗衡的防守。在散打比赛时多出现在中小级别比赛中,因为中小级别的鞭腿力量不太大,运动员通过平时的抗击能力训练,身体部分部位可以承受得住、能够抗衡。运用对抗性防守可以给进攻方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为当对手看到自己的进攻虽然打击到了目标、但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时,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认为自己鞭腿的力量不如对方、用鞭腿不可能打倒对方的错觉,这样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畏惧性的压力。但是这种对抗性防守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运用不当,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散打比赛中运用对抗性防守鞭腿时,一定要探清对手鞭腿的力量大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可拼命盲目妄动。结束语
散打鞭腿是现代散打进攻和得分的主要手段,在比赛中对鞭腿的防守与反击就成为决定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在散打的实践中,在双方对峙的极短时间内,要想打好对鞭腿的防守反击就要从散手鞭腿技术动作结构和特点入手,充分认识和利用散打鞭腿技术动作的“预兆”。在散手实践中,根据对手鞭腿技术动作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可相应地采用预见性防守、应急退让性防守和应急抗击性防守的方法,以取得优异运动比赛成绩。
第五篇: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城市中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这样建筑遭受雷电袭击的概率大大的增加。而气象防雷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的预防该问题,减少了建筑受雷电袭击的概率,雷电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的威胁大大的降低。本文就气象雷电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气象雷电技术 未来发展 趋势研究引言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最近几十年出现雷电事故的概率大大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缺少防范意识。气象防雷技术没有及时的预报雷电情况,未能提前预防。相关人员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确保气象防雷技术能够真正的落实下去。伴随着我国气象法的不断健全,不同部门也加大了气象雷电灾害的管理力度,严格了检测环节,为了你能够顾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雷电的种类以及影响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电气设备的使用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很多用户对网络和电气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些都造成了建筑雷电灾害出现的概率大大的增加,所以,做好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2.1 直击雷以及伤害性分析
直击雷的出现主要是云层和地面的凸起物之间的放电形式,直击雷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将人或者是牲畜击伤或者击毙。因为雷电流会流入到地下,造成雷击点和连接她的金属部分产生较高的对地电压,会直接接触电压,引发跨步电压的触电现象。
2.2 雷电感应以及伤害性分析
在雷电放电的过程中,会依附周围的导体出现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的现象。因为金属部件和金属部件之间会出现火花,造成设备受损的情况,这其中静电感应是因为雷云和地面相接触,在地面的凸起物的顶部能够感受到大量的异性电荷引发的。在雷云和其他的部位放电之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不受限制,主要是以雷电波的状态,沿着突出物飞速的传播。电磁感应因为在出现雷击之后,大量的雷电流会在附近的空间出现明显的变化,这种磁场可以在周围的金属导体中感受出较高的电压,给人体带来二次放电,会进一步的造成电器的损坏。
2.3 球形雷以及伤害性分析
和直击雷存在有明显的区别,球形雷是一种有着极亮白光或者是红光的火球,它可以从门、窗和烟囱等通道进入到室内,较为危险,但是出现球形雷的概率要比出现直击雷的概率低得多。关于球形雷的形成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对球形雷的预防以及预报尚处在摸索环节。我国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建筑的防雷更加完善
3.1.1 外部防雷设置的广泛运用
因为外部防雷设置一般设在建筑的外部,所以他能够起到扩散电流的作用,雷电带来的电流来源量是无法有效控制的,所以说只能在过程中尽可能的削减,将建筑物上的电流要降到最低,尽可能减少损失。
3.1.2 内部防雷设置的广泛运用
之所以要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防雷设施主要是为了减少因为雷击给建筑内部带来的损害,来有效的预防接触电压带来的二次雷击伤害,调查研究表明,二次雷击所引发的??害是极大的。
3.1.3 综合防雷装置的广泛运用
综合防雷装置的广泛运用主要是采取了拦截直击雷的设置,因为避雷针会对电子设备有较大的干扰,所以采用屏蔽装置主要是为了避免表层的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电磁场可以被阻隔在空间入侵的通道之外,减少对电子设备能量的干扰,借助分流指引下线的设置是为了能够减少分流效果带来的影响,对建筑物的减压电感减少之余,也能够削减反击电压的作用。
3.2 提升气象防雷检测工作的效率
3.2.1 提升气象防雷检测的覆盖率
对气象防雷检测的考核指标加以健全完善,有助于进一步的提升防雷预测信息的整体质量,目前的气象防雷信息较广泛的用在了大建筑物和国家规定的避免雷击的场所中,但是分析目前我国气象防雷信息的发展,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3.2.2 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对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人员加大培训的力度,让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气象防雷技术之余,还可以增进工作人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理论业务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之上,确保气象防雷技术的有效运行,也正是借助这种方式和平台,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才能严谨、认真和负责,也这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素养。
3.3 加大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3.3.1 网络防雷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今,我们已经步入了智能建筑时代,因为有着较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网络电子设备,所以在高电流和高电压的情况下,被烧毁。之前一直使用的避雷针、电源防雷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建筑的发展需要。需要在对前端网络防雷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让线路、设备和大地组成一个等电位体,很好的将雷电流阻挡下来,内部设置能够感受到雷电流稳定的排入地面,和电源、避雷针的防雷器一起组成了全方位的防雷体,保证了后接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2 新型避雷针的广泛应用
新型避雷针的主要特点是无辐射和无源,所以当雷击出现的情况下,会在临界点的位置产生一个向上先导,预先形成雷电通路,这个传统的避雷针有着明显的差异,新型避雷针提前放电的较为精准,采取的是主动式的引雷。同时,在同样的背景之下,新一代避雷针技术还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不需要维修的特点,这些优势也是传统的避雷针无法企及的。
3.4 气象防雷预测朝着准确、高效的方向发展
气象防雷预测是气象防雷技术的重要一部分,伴随着我国建筑物的不断增加,防雷的需求方位也在不断的扩大。气象防雷预测工作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气象防雷检测考核指标在不断的健全,气象信息的准确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为气象防雷预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语
于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而言,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我们务必要明确方向,在不断的实践中,确立起气象防雷工作的规划,并且不断的修正,培养出大量的专业性人才,积极的引进国外的先进资源和设备,保证防雷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邓志明,吴建雄,林文波.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措施[J].石化技术,2017,24(04):225+223.[2]罗伟.现代气象防雷设备与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5,9(21):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