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6: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青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青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

第一篇:对青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

对青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

【摘要】对于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训练而言,助跑技术与节奏水平是影响跳远成绩的一个关键问题,助跑节奏合理,步长适宜,踏板准确,就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对青少年运动员跳远助跑节奏训练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进而探析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为准确的踏板和快速有力的起跳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跳远助跑节奏 助跑训练前言

青少年时期加强培养运动员正确的助跑技术与稳定的助跑节奏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他的重要性决不亚于掌握正确的起跳技术。另外,青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占优势,身体在结构和技能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具备掌握正确的助跑技术与节奏的良好条件。我们应充分利用青少年这一优势,不失时机的抓好速度、节奏训练、打好基础,这对将来的训练和创造优异成绩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青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训练方法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分析

3.1 影响跳远助跑节奏的因素

3.1.1 助跑的起动方式

助跑的起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静止状态开始,一般采用两腿微曲、两足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或两腿前后分立的“站立式”起动方式。另一种是走几步或走跳步结合踩上第一标志点,行进间开始的起动。

3.1.2 助跑的加速方式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加速,一种是逐渐加速。积极加速方式是从助跑一开始就跑的很积极。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这种加速方式能较早的摆脱静止状态,并获得较高的助跑速度。逐渐加速方式一般是在加大步长或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这种加速时间较长,加速过程比较均匀平稳。

3.1.3 助跑的距离和步数

跳远助跑距离的长短,应以保证助跑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依据一般来说,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加速方式是决定助跑距离长短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30米和100米站立式起跑的成绩,可作为确定运动员助跑距离和步数的参考指标(见表1)。助跑节奏的练习的几种方法

4.1根据青少年运动员本人的特点和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助跑起动方式和加速方式,反复做30-40米的起动加速跑;起动方式和加速方式,一经确定就不容易改变,形成一种动力定型的概念。

4.2 培养运动员的节奏能力的练习

4.2.1 徒手培养运动员节奏能力练习

(1)利用语言强化训练法,运动员直跑进时,教练可用“嗒―嗒―塔…”声响,或喊数的方法加深运动员对节奏能力的练习。

(2)采用击掌法,加深运动员对节奏能力的练习。

(3)运动员自数起跳脚落点的步数,加深对节奏能力的练习。

(4)让运动员多采用前20米高抬腿大步幅,后20米逐渐过渡快步频的节奏训练。

(5)练习助跑节奏时,要反复强调助跑的节奏。

4.2.2 利用器械培养运动员的专项节奏能力练习

(1)将全程助跑的每一步距离测量出来,然后在每一步之间设立标记,并在有标记的情况下,反复强化肌肉感觉,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感。

(2)在练习过程中,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步频,可将助跑标记的间距缩短,为了增加步长,也可以将标记的间距加长。

(3)利用跨栏跑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节奏感及步幅和步频感,栏高以中、低栏为宜,栏距根据运动员的水平而定。

(4)利用短木块定点的节奏跑,发展运动员快步频节奏的能力。

(5)用实心球定点的节奏跑,发展运动员高抬大腿,掌握节奏的能力。

(6)利用实心球和短木块结合的定点节奏跑,发展运动员由慢到快的节奏能力。

(7)在3 °---5°的坡度进行30---40米的下坡跑或助跑起跳练习,在顺风的情况下,利用向前的惯性或借助于顺风的推动力练习起跳,来提高运动员的快节奏能力。

(8)利用带起跳板的器械的半程助跑,进行最后助跑段的节奏接起跳练习。

4.2.3 全程助跑练习

(1)跑道上的全程助跑练习,并用记时的方法,使运动员掌握好节奏。

(2)在跳远助跑道上,将起跳板用物品遮盖,然后让学生按记忆中的加速跑节奏进行助跑,跑进沙坑,不起跳。反复多次,建立空间节奏感。

(3)跑道上的平衡助跑节奏练习接起跳。

(4)全程助跑练习。结论

5.1 助跑的起动方式分为“站立式”和“行进间”两种;加速方式分为“积极加速”和“逐渐加速”两种。

5.2 助跑的距离和步数可以以30米和100米站立式起跑的成绩作为参考依据;助跑的距离大多以30-40米,步数大多以18-24步;因此在平时的训练时多做30-40米的全力加速跑。

5.3 提出助跑节奏的训练方法分为徒手的和利用器械的两种;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陆.三固定训练法与提高少年跳远运动员起跳准确性的探索.[J]南京体育学报.2013(2)

[2]李鸿江.《跳远----田径教学训练实习丛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4月

[3]李龙红.青少年跳远训练中如何培养正确的助跑节奏.[J]少年体育训练.2015(4)

第二篇:浅谈青少年运动员的100米训练方法

浅谈青少年运动员的100米训练方法

一、100米的生化特点

当运动员从起跑的安静状态过渡到高速时,含有丰富的氧气的血液,从肺部到肌肉最快也要6秒钟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CP(磷酸肌酸)供能只能维持5~7秒,由于肌肉活动时CP的消耗和乳酸的堆积,ATP(三磷酸腺苷)再合成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专家推荐六秒训练加速度的法则。要发展速度耐力就必须尽量使CP耗竭和造成乳酸明显堆积,这样有利于提高肌肉对乳酸的耐受力。一般说来,发展速度耐力的剧烈运动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秒,最多不易超过60秒。另外又有英国的基恩先生研究的乳酸积极作用的新说:乳酸盐是一种不燃烧的燃料,而非“废物”和“毒素”。运动员体内乳酸盐的积聚反映了身体对运动的应激,而不是造成疲劳的原因,没有必要把无氧糖酵解生成大量乳酸盐的过程看成是令人讨厌的事,因为如果不动用这一能量系统,运动员就不可能进行剧烈和持久的运动。同时,乳酸盐生成并非总是意味身体正在进行无氧工作,一旦肌肉工作所需要的ATP和有氧系统所能供给的ATP之间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乳酸盐。

二、训练模式

(一)100米训练是个周期化训练过程,开始要有个适应性阶段,其目的在于动员大多数的肌群参与工作,并使韧带、肌腱和关节为以后最大限度承受发展力量的练习作好准备,也是为了防止后续训练的运动损失。在适应阶段,采用9~12个练习,每组重复8~12次,负荷最大40%~60%,恢复时间为2~3分钟,这个阶段持续4~6周。

(二)发展最大力量阶段为期6周,训练课采用5~6个练习,安排4~8组,每组重复8~12次,负荷逐渐从70%增至100%。

(三)发展爆发力阶段,采用4~5个练习,安排3~4组,每组重复8~15次,负荷在50%~80%之间,每周1—2次,安排在技术练习或速度练习后进行。

(四)耐力训练主要由200~400米节奏跑组成,其目的在于为整个训练周期建立“能量库”。

三、移动速度的训练

移动速度是指在周期性运动,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快慢,它又分: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和高速耐力。

(一)起动速度

决定起动速度快慢的因素中,除了反应外,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是关键。所以,起动速度应以最大力量和爆发力练习为主。

(二)加速度

负重的原地踏步跑20~30次计时,50~60次的原地高抬腿跑计时、30~40米的上坡跑、60米的加速跑、60米的拖重物跑等。

(三)最高速度

六组80米下坡跑、80~100米的顺风跑,练习时间在9~11秒之间,间歇时间5~10分钟。

(四)高速耐力

一般多采用次级限速度的间歇式跑法,如10组80米跑。此练习有一条原则必须记住:每次跑时,都要力争用全力,使肌肉产生疲劳,同时间歇的时间不易过长,以20次/10秒左右再跑下一组。

四、放松跑能力

(一)惯性跑

是指全速跑之后逐渐减速的一种手段,它也是放松跑中最常见的一种。如:30米蹲踞式起跑+50米惯性跑、50米蹲踞式起跑+60~80米的惯性跑等。

(二)加速跑

从慢跑转入节奏跑,强调手臂的动作与抬膝,保持速度,动作放松,当速度下降后再重新加速的一种手段。如:将100米分成20米加速、10~20米惯性跑再20米加速等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制定加速和放松的距离。

(三)转换跑

在最高速时,有意识不用力的跑几步,它会让你感到非常舒服,此方法主要用在起跑后身体正直时过渡3~5步,它有助于避免产生中枢神经的抑制,对后继的跑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变步幅跑

通过步长、步频变化来发展放松能力。如:在跑道上放上标志,6~8步正常步幅,接5~7步短步幅等等。

五、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是为了发展力量,提高技术效果、速度、灵敏、爆发力。随着重量的增加,练习效果也会增加,但不要追求超大重量。因为使用极大重量会缩小动作幅度、练习次数,强度高了运动量下降,而且也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正常生长发育。最近,俄罗斯专家的研究表明:使用非常大的重量会引起肌液的增多,从而破坏肌纤维。我们的近邻日本,在有些项目上已超过中国,尤其是男子短跑成绩达到世界水平,这与他们一贯提倡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有关,他们多采用专门的组合器械练习不同部位的肌肉,以及采用快速的跳跃练习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他们所有练习的特点都是负荷不是很大,但运动员完成练习的动作速度都很快。因此,为了使训练更加有效,应使用相对较轻或中等重量来寻求肌纤维和力量的稳步增长。

六、薄弱肌群

众所周知,100米要求运动员的膝、踝、髋关节的肌肉力量和韧带韧性是非常高的,但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些薄弱肌群的力量,如:跖屈肌群、躯干肌群、上肢肌群、大腿后侧的膕绳肌群等。这些肌群必须与主要肌群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整体肌群的力量,为身体提供更大的能量。

七、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的训练核心就是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缺乏自信心会不战自溃。

八、恢复和饮食

合理及时的组间和训练后的放松活动以及饮食是影响运动员身体应激后的恢复能力的关键因素,如果想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就必须记住英国的J·法罗菲尔德先生的观点:“为恢复而进食”。首先,完成运动后应尽快补充能量,这样可为糖的再合成创造最理想的生理环境。其次,应当把“为恢复而进食”看做是训练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制定每天的训练计划时就应考虑如何补充能量。时常补充含糖量高的饮料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饮料含有糖溶液和矿物质,一般分为三种:高浓度(超过10%)、低渗浓度(比体液浓度低)和等渗浓度;因为过高浓度的饮料会在胃里滞留较长的时间,影响水分的吸收速度,导致胃不舒服、恶心甚至呕吐,所以,高渗饮料一般在赛前饮用;等渗饮料在赛前、中、后均可。体内的碱储备主要是由平日的饮食提供。碱性的食物有蔬菜、牛奶等;同时在医嘱下适当服用碳酸氢钠、维生素E等药物

第三篇:男子1500米全程速度节奏特征研究

男子1500米全程速度节奏特征研究 男子1500m跑比赛速度奏的趋势及变化特征

在计时类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运动全程的速度并非始终保持恒定,而是会根据外部环境、生理及心理状态等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节奏特征。种种证据表明,速度节奏与计时类项目的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对计时类项目速度节奏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5]。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者们己经明确了计时类项目常用的6种速度节奏类型,并对比赛持续时间在30s-lmin的短距离项目,以及比赛持续时间在6-8min以上的长距离项目的速度节奏类型归属也基本达成了共识。比较而言,由于中距离/中等持续时间项目的类型繁多,且代谢更为复杂,因此,现有研究对该类项目所适宜采用的速度节奏的观点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男子1500m跑也是一项对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的中距离项目,但相对于1500-4000m自行车200-400m游泳、赛艇等其他中距离项目,学术界对1500m跑速度节奏的关注并不是很多。Tucker等曾调查了 1500m跑及其他中长跑项目世界纪录的速度节奏特点,但仅是指出男子1500m跑的速度节奏更接近于长跑,而与另外一个中跑项目――800m跑的速度节奏存在明显区别。Hanon等虽然对成绩在3niin45s以内以及3min35s以内的男子1500m跑运动员的速度节奏进行了比较,但遗憾的是,由于其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因此并没有对不同水平运动员速度节奏方面的差异进行讨论。中国一些学者也曾对男子1500m的速度节奏特点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是结合生理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理论,甚至是依赖主观经验对1500m跑的速度节奏特点进行了较为定性的描述和分析,明显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撑。

研究表明,相同的计时类项目,其速度节奏的总体趋势有很强的相似性,但依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参赛目的等的不同,其速度节奏发生变化的时间和幅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提示我们,对国际优秀男子1500m跑运动员比赛速度节奏进行分析,总结其趋势及变化特点,可能会对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田径运动中的弱势项目一一男子1500m跑的发展找到突破路径。男子1500rn跑全程速度节奏的能量代谢特征及影响男子1500tn跑成绩的生理因素

速度节奏的变化源于运动能量输出的改变[7],因此对速度节奏研究的关键即是明确其能量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对运动状态下,机体能量代谢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是相对困难的。在实践中,有氧供能的变化一般可通过摄氧量来间接地反映,而无氧供能的评定受技术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种能被公认的测试方法。1988年,Medbo等在”氧亏”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测试,确立了量化无氧代谢供能的累积氧亏(AOD)测试法。在接下来20多年的时间里,AOD法以其较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被认为是一种“黄金标准”,广泛地应用于无氧代谢能力的评定及其他无氧代谢能力测评方法有效性的判别。在Medbo]等的基础上,一些学者也相继对1500m跑的无氧代谢特点展开了研究。如Spencer等测量得到澳大利亚高水平男子1500m跑运动员专项测试有氧和无氧供能的比例为84:16。则证明了一般水平男子1500m跑运动员专项测试无氧功率为1.13ml/02/kg/s,有氧和无氧供能比例为80:20。不过,遗憾的是,受跑类项目做功方式的限制,目前的这些研究多为跑台模拟测试,而缺乏更为符合专项特征的场地测试结果;相关研究也仅关注了对供能总量的计算,而忽略了不同途径代谢供能在运动全程的动态变化,更没有将能量代谢与速度节奏的变化联系起来。另外,由于Medbo等最初确立的AOD测试法,要求进行不低于10次、强度在30-100%V02max、每次运动lOmin的测试。但后人在应用AOD测试法时,往往只考虑了测试的简便性而忽略了严谨性,在未经验证的情况下,就对AOD测试法进行了相应地简化,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另外,不同代谢途径的供能水平由相应的生理机能所决定,所以也可由不同的生理指标来反映,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评定运动员训练状态以及区分运动员水平差异的生理指标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过,随受试对象、测试方案等的不同,有关研究对不同生理指标与男子1500m跑成绩关系的看法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大量研究己证实,最大摄氧量、无氧阈(AT)和跑步经济(RE)是有氧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解释了耐力项目成绩70%的差异来源;

而Wingate30s无氧功以及最大无氧跑速(MART)、累积氧亏(AOD)则是评价无氧供能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男子1500m跑要求运动员在有氧和无氧两种供能途径,碟酸原、糖酵解和糖氧化三个供能系统上都具备较强的能力。因此,造成上述研究产生分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与男子1500m跑能量代谢的复杂性有关。以上研究表明,对男子1500m跑全程能量代谢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明确其代谢属性,发现其速度节奏变化与能量代谢的关系,进而蹄选能有效评定运动员专项水平的敏感指标有重要的意义。但进行上述研究的一个前提是要对场地条件下,动态评定男子1500m跑无氧供能能力的测试方案进行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论证。速度节奏干预条件下男子1500m跑全程的能量代谢特征

研究速度节奏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一种既能保证生理系统不受损害,又能获得优异比赛成绩的最佳节奏(optimal pacing)模式。然而,影响比赛的外部因素众多,而运动的人体又极其复杂,因此目前对比赛最佳节奏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出发,比较以何种速度节奏的变化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生理机能。对速度节奏的探索往往需要借助于干预节奏测试,因此干预节奏的设计是体现该类研究价值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有关中距离计时类项目速度节奏研究的干预节奏设置主要可分为三类:进行先快后慢的快起式干预节奏、先慢后快的慢起式干预节奏以及从始至终速度保持不变的勾速干预节奏。Bailley等对于普通受试者的功率自行车测试证明,强度变化20%的快起节奏较匀速或慢起节奏的运动,提高了 3min全力运动有氧供能的总量,但对6min全力运动的有氧代谢无明显影响。而Jones等对于普通受试者的2min全力功率自行车测试,虽然也证明了强度变化20%的快起节奏能较慢起或勾速节奏运动更能促进有氧供能总量的提高,但同时还指出了慢起节奏(强度变化20%)比快起节奏运动更为显著地引起了无氧供能总量的提高。另外,Fukuba等利用相似的干预方法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后发现,在强度变化为17%的力竭性干预节奏测试中,快起或慢起节奏对受试者无氧供能总量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别。

以中外男子1500m跑比赛的速度节奏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相对速度的变化情况,目的是发现不同名次、不同赛次、不同水平男子1500m跑运动员速度节奏的总体趋势及变化特征。以不同专项成绩男子1500m跑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借助便携式生理仪器设计并实施与专项相关的场地测试,目的是:在保证测试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简化AOD的测试程序;利用场地1500rn跑测试,观察不同成绩受试者以获得最快成绩为目的运动时,速度节奏的特点和机体有氧、无氧供能动态变化的情况,并从速度节奏的角度,分析不同成绩受试者能量代谢的特点及差异;结合1500m跑的能量代谢特征,探寻能有效反映男子1500m跑专项运动水平的敏感生理指标。上述三份较有代表性的报道,基本上反映了目前中距离计时类项目干预节奏测试研究的现状:1.受试者多为健康男性,缺乏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的相关测试结果;2.强度控制多利用测功仪器完成,缺乏场地测试研究;3.干预强度的设置多以生理模型为依据,强度变化往往远大于现实比赛中速度节奏变化的幅度;4.研究一般仅关注于干预节奏对有氧和无氧总量的影响,而忽视了对干预过程中能量代谢动态变化情况的考察。5.研究间尚存在较大分歧。选择男子1500m跑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参照国际优秀运动员比赛速度节奏变化模式特点,设计、实施场地干预节奏测试,并着重关注节奏模式的变化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对进一步理解男子1500m运动员生理机能、能量代谢与速度节奏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研究的应用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音乐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

小学三年级音乐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

孙吴李亚玲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赋予生命的要素,是音乐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段,具有独立表现某种情绪的功能。没有节奏,音乐就不能表露出活力;有了节奏,音乐才具有生命力。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节奏掌握正确的程度直接影响音乐作品中演唱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增强学生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较快的提高识谱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而节奏训练中只有正确的节奏训练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进行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

以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国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理论》为向导,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是以节奏为基础,在教学中运用音乐活动中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情感,学生音乐感觉和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陈一平对节奏教学研究认为,节奏教学是适合儿童与生俱来的敲敲打打的本能,在节奏中儿童可以得到一种满足,满足感又建立了儿童的自信,通过节奏教学,儿童的音乐能力及非音乐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教材的每一课程中列入节奏、旋律练习

培养节奏感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节奏训练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所以小学三年级刚接触音乐节奏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办出学校特色。我校不但重视语数外学科教科研工作,同时对音体美常识学科也十分重视。由于我校生源参差不齐,学生音乐素质有很大差距,歌唱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许多难题,为了减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差距,推动我校音乐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所以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础节奏训练,练习中让学生感受节奏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及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实践,提高学生节奏的分析能力、感受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歌唱能力。

课题研究意义

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对节奏的认识,改变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增强节奏训练对学生的吸引力,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音乐,从中体验快乐,使音乐教学的质

量有所提高,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节奏创造空间,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三年级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

2、按标题意义仿打节奏的方法的研究。

研究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搜集和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2、编制研究方案。

3、申请立项。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

1、调查问卷。

2、制定行动计划并实施计划。

3、个案分析

(三)课题总结阶段(12年7月—12年10月)

1、整理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

3、申请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节奏的了解情况,根

据得出的结果制定训练内容。

2、行动研究法

根据调查所得实施节奏训练,在实践中实施并根据实施效果制定行动计划再实施。

3、个案分析法。

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并改进教学方法。

4、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当中取得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研究报告。

第五篇:如何提高青少年跳远助跑踏跳的准确性

如何提高青少年跳远助跑踏跳的准确性

湛江市体育学校 谢刚

摘 要:田径跳远项目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教学训练手段和方法上,也都有许多手段和方法。根据田径跳远项目整体特征的分析,总结出田径跳远项目的教学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按其结构的划分要点为:固定助跑的节奏、注重踏跳时协动动作、控制空中身体的腾空、落地注意缓冲

关键词:跳远;节奏;踏跳;

田径跳远项目包括跳远、三级跳远。在田径跳远项目中,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教学训练手段和方法上,都有许多手段和方法。田径跳远技术的外在表现,是指在时间、空间的完成情况,在空间上表现为动作方向、角度和幅度等,在时间上表现为动作的顺序、速度、节奏等。田径跳远技术是运动员整运动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除此之外,田径跳远运动技术还应包括运动员身体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等要求的身体素质、运动员精神的高度集中,良好心理定势的心理素质等。技术结构特征连接的有效性是判定技术的基础,也是技术教学中应把握的重点。使各结构形成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运动系统。

一、助跑踏跳准确性在比赛中的意义

田径运动基本上是属于体能性的运动,只要跑得快跳得高或投得远就能获得好的成绩。但跳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项目,运动员只有在助跑准确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才能获得好的成绩,而运动员要想在助跑中跑得准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助跑速度是非常快的,有时候差1CM就会犯规。因此,跳远助跑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比赛中运动员起跳时犯了规,即使跳得再远也没有有任何意义。因为他所跳出来的成绩得不到认同。同样,如果运动员起跳不准确也会使成绩大打折扣。

二、助跑中固定动作节奏

助跑的任务是在起跳前获得最高水平速度,为准确踏板和起跳创造有利条件。为了能在比赛中创造好的成绩,我们应该采取如下的方法对跳远运动员进行助跑技术的训练。

在跳远比赛中如果想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助跑起动姿势不固定的话,就会容易造成犯规。运动员心理上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如果他初赛的试跳机会只剩下1次时,前两跳均无成绩。这个时候运动员就会造成心理上紧张。所以他只有一个选择,无论如何都要取一个稳定成绩再打算。造成在比赛中出现踏板不准确,发挥不出优秀的水平来,那么相对来讲成绩当然是不理想。造成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完全因助跑的起动姿势不固定。步长不稳定造成步频慢,加速不均匀。所以对助跑的起动姿势采用固定的助跑开始,也可以采用两个助跑标志的方法,这样做能提高运动员准确踏板的信心。

对于助跑加速不均匀、步长不稳定和步频慢,我们可以采用专门的标记来固定运动员助跑的步长和步频。

步长是决定助跑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如果运动员在每次助跑中的步长相对稳定,其助跑的准确性就高。而他在比赛中所跳出来的成绩相对的好。反之,则直接影响到助跑的准确性,在比赛中发挥不出水平来。成绩相来讲就不理想。

所以对运动员进行标记助跑训练,并对训练前和训练后助跑上板前5步步长进行测试,那么一定会发现,经过训练后运动员助跑上板前5步平均步长稳定性

明显提高,与训练前相比有一定的差异。这样有力的说明采用标记进行助跑训练能够有效地对青少年运动员助跑进行控制,产生一个动力定型过程,使助跑的步长相对趋于稳定。为助跑准确性打良好的基础。

在决定助跑效果的储多因素,步频也起着主导作用,步频的快慢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助跑速度的发挥,从而影响到跳远的成绩。

对动员采用同样的办法标记助跑训练,并对训练后的助跑平均频率进行测试,从青少年运动员采用标记助跑训练后的平均步频来看,训练前和训练后是有差别的。经过训练后,运动员助跑的平均步频有一定的提高,与训练前相比有明显差异性。说明青少年运动员采用标记助跑训练步频是也有效的方法,从而使助跑步频加快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助跑前9M大约相当于助跑5步左右的距离。一般用助跑上板前9M水平速度对速度来反映助跑后阶段的水平速度。助跑上板前9M水平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好坏起决定作用。

从青少年运动员采用标记进行助跑的步长,步频和快慢来看,那么训练前和训练后的平均水平来看,步长的稳定和步频的快速,这必然会给水平速度带来提高。所以说三者之间是相互相成的,步长的稳定促进步频的加快,步长和步频的提高促进水平速度的提高。所以采用场站的标记进行助跑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

三、心理训练,有效促进技术掌握

有很多时候我们观看跳远比赛或参加训练的运动员,都会发现运动员在比赛中或训练时出现后程的减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只要原因是助跑距离太长,不适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又或者速度耐力差,造成后程减速出现以上两情况。我们应该采取适合个人具体情况的助跑距离来进行调整,并针对青少年速度、力量和耐力差来进行科学训练。譬如在一场比赛中,如果能有机会进入决赛阶段,那么运动员的试跳机会就有六次,相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讲,根本没有可能永远都能保持原来的速度、力量和耐力。那么他必然会受到影响。因为作为一个青少年是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那他必然就没有这么持久的速度、力量和耐力。导致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助跑后程减速,影响到水平的发挥,造成踏跳不准确。所以我们应该针对青少年正处身体的优点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训练为助跑的准确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素质差也会影响到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后程减速,因为心理素质差的青少年运动员,他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犯规后就越害怕踏不上板,所以最后几步就越不敢跑,所以造成助跑中的后程减速不能准确地踏上起跳板。针对青青少年这种心理来经常进行检查全程跳,测验等手段来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克服上板前的恐惧心理,从而来提高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助跑的准确性。

在助跑过程中出现重心低、坐着跑,只要原因是助跑时后蹬不充分,髋关节没有伸展,过分强调加快频率,忽视后蹬动作。在助跑进也会出现助跑时尽量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多做一些后蹬练习动作、在加速时应注意后蹬和送髋,从而来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助跑上板时上体前倾主要原因是因为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踏跳板又或者腰背肌力量较差。出现这种情况也会造成运动员助跑踏板起跳不准确,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踏跳前必须保持上体正直,不要低头把注意力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踏跳板上,应该放开怀抱,轻松有节奏地进行助跑,保持最好的后蹬助跑提高助跑踏跳的准确性。腰背肌力量差对青少年来讲是累见不鲜的问题,因为青少年正

处于长身体的时候,肌肉力量当然不如成人。所以针对青少年这一特点,采用一些发展腰背肌力量的练习。如:持铔铃飞鸟、颈后推举杠铃、持重物俯卧挺身等练习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腰背肌力量。不过要注意在训练过程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不能盲目地进行训练,这样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有损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助跑和起跳不协调其主要原因是助跑动作不好,步长不稳定、动作情绪紧张,节奏不明显。影响助跑的准确性和起跳的结合。出现这种情况完全因为运动员在训练时没有注意到助跑的准确性在跳远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在训练过程中多做各种跑的练习,改进和掌握跑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多做助跑练习。在助跑练习中还可以做中程助跑练习。加快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为快速进入起跳前获得最快的水平速度,为准确上板起跳创造有利的条件。这就需要运动员在助跑练习中下苦功。为创造优秀的成绩而进行助跑准确性的有效训练手段。

四、结论

所以说跳远并不是单个动作的运动,而是一环紧扣一环的,特别是助跑的稳定与踏跳的准确性在跳远教程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助跑的准确性不但要求运动员要有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在技术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助跑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跳远的成绩,所以我们在训练时应把助跑的稳定性和踏跳的准确性放在首要地位来进行科学训练。从而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助跑踏跳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体育运动学校田径教材 [2]体育师友

下载对青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青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动作速度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青少年时期是游泳运动员获得速度的最佳时期,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有利时期。本文分析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动......

    高校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专项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含5篇)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2 摘 要 本文以10名高校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

    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研究

    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研究 摘要: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或叫比赛能力,是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本文就如何提高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的专......

    男子甲组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男子甲组大学生散打运动员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17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踝橹屑侗鸩糠稚⒋虮热?视频的......

    对男子400米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分析

    对男子400米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世界男子400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分析,我国400米速度与速度耐力都差,其......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乳酸阈研究(五篇材料)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个体乳酸阈研究(综述) 西南大学 2012级体育硕士杨继业 摘要: 关键字: 在有氧功能的渐增符合运动中,当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时的值很接近,而随着运动强......

    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部分竞技特征研究

    论文 关键词:田径;110m栏;竞技特征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国际田联公布的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年龄和比赛成绩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

    网络电台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

    网络电台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 内容摘要当今,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它对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乃至社会心态都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最近,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