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第二课《历史的昭示》复习教案(教科版)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一、发扬民族精神
【知识点】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点补充】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艰苦创业精神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在,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要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培养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追求享受;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不要畏难而退。
【基本问题】
1、民族精神举例。
革命年代: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建设时期: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三峡移民精神。
2、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必要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力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方案设计。活动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活动目的: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活动形式: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讲座、参观革命烈士陵园。【中考试题举例】
1.(2007·南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的是 A.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B.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积极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D.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2007·资阳)2007年3月7日,胡锦涛主席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之所以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因为
①艰苦奋斗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②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 ③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④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需要这一崇高精神的支撑
第二篇:九年级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复习教案(教科版)范文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一、五千年文明
【知识点】 五千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考题设计】
1、列举中华文化的代表。
2、举例说明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二、百年沧桑
【知识点】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
【考题设计】
1、列举使近代中国落入灾难深渊的几次战争和几个不平等条约。
2、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是什么?
三、百年抗争
【知识点】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中考试题举例】
1.(2007·资阳)随着“汉语热”在世界各地的兴起,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孔子学院。短短两年来,孔子学院已在全球发展到130多所,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式向我国提出开办孔子学院的书面申请已经超过了400份。上述事实表明: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领导着世界文化潮流 ②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得到发扬光大 ④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
2.(2007·云南)我国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如右图《千变万化的“龙”》,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始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中华文化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D.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源头,具有生生不息的品质
3.(2007·芜湖)铁画是芜湖的骄傲,其锻制技艺已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有助于()
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②弘扬民族精神 ③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2007·湖州)图标体现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 ②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国际体育精神的完美结合 ③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 ④世界文化百花园的多姿多彩
D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历史课的知识点和内容十分繁杂,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教材为依据,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基本理念,以探究性学习和课程评价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12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2012年中考。
二、知识体系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和山西地方史。
三、具体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检测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复习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考标。最短时期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依据教材将考点编成复习资料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点。
2、根据每次考试成绩和学校的中考目标圈定优生和差生名单,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并督促他们检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
3、制定培优辅差计划。在复习时,注重因材施教。对优生除了要求他们掌握考试标准中的识记内容外,还要掌握理解、运用的内容。而差生只要求他们掌握识记和理解的内容。
4、特别关注临界生。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背诵知识点,尤其是优生带动临界生。老师对临界生多鼓励,进行个别辅导,力争把他们列入优生行列。
5、平时的要强化训练。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周清,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每次周清、月考的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6、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如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五、教学进度
第1至3周 第一单元 中古代史、世界古代史
第4、5周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第6周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7、8周 第四单元 世界近代史
第9周 第五单元 世界现代史
第10至13周 专题复习 重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国际著名的会议、中外著名的改革、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第14至17周 综合复习,考前演练,查漏补缺
第一阶段复习计划 完成教材,夯实基础
(一)、时间安排:
第1周:中国历史上册 第1单元~第2单元
第2周:中国历史上册 第3单元~第4单元
第3周:中国历史下册 第1单元~第2单元
第4周:中国历史下册 第3单元~第4单元
第5周:中国历史下册 第5单元~世界历史上册 第3、4单元
第6周:世界历史上册 第5、6单元~世界历史下册第1单元
第7周:世界历史下册 第2单元~第6单元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课上时间应该做到:
(1)按单元梳理知识脉络,夯实中考基础知识。
(2)分析每课中考热点、重点、预测09年中考试题走向。
(3)学生记忆10分钟左右,夯实基础知识。
(4)课上测试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
(5)讲评试卷,查缺补漏。
(6)每单元集中测试,总结单元内容,弥补知识漏洞。
课下复习安排计划:
(1)早自习再现课上复习的基础知识。
(2)课间抓时间知识点测试。
(3)周周测试以基础知识为主。
(4)抓时间补习弱科生,促其全面发展。
(5)精选试题,面批面改
第二阶段复习计划 专题复习,强化训练
(一)、时间安排:第8周至第9周:
专题
(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专题
(二)、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专题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专题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专题
(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10周至第11周:
专题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专题
(八)、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专题
(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
(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专题
(十一)、科技、教育与文化
> 第12周至第13周:
专题
(十二)、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和第一次工业革命
专题
(十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无产阶级的斗争
专题
(十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专题
(十五)、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八)、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按线索讲解历史知识将历史知识系统化、线索化,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教师精选本专题知识性试题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线索化。
(3)对筛选的试题做到面批面改。
(4)对本学科弱科生的试题应更加关注、耐心辅导指明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
(5)专题训练时穿插时事政治热点、重点与难点训练与测试。
第三阶段复习计划:综合复习与模拟演练
(一)、时间安排:第14周至第15周:
综合复习与模拟练习、讲练结合重点解剖、重视答题技巧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熟悉中考题型,掌握审题解题的方法与规律进一步查缺补漏。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分析试做五年中考题,进一步的揣摩中考考题走向。
(2)教师精选模拟试题做好模拟演练。
(3)及时辅导查缺补漏,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向中考挑战。
(4)认真研究“中考说明”和收集整理中考信息。
(5)面向全体学生,培尖扩优,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四阶段复习计划:自由复习阶段
(一)、时间安排:第16周:自由复习、备战中考
(1)重视基础知识的回顾、回归课本、熟悉教材防止知识的忘与陌生。
(2)穿插模拟训练。
(3)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与心理调节,使学生有信心、有精力冲刺中考。
第四篇:北师九年级第二课复习
九年级第二课复习
(一)快速查找关键词
改革四个尊重创造财富的源泉公有非公有国有消费理财维权证据
(二)基础知识
1.的开端。
2.改革使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
3.4.改革使公有制的5.四个尊重:
6.创造财富的源泉:
7.正确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消费方式:
8.理财知识包括:
9.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要更加注重自己 己的境界。
10.消费者的维权证据:
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知识清单:
1.改革的作用、意义?(为什么改革打开了财富之门?)
2.改革为激发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怎样的社会氛围?
3.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是场景中中的作用、结果、意义、关系?
4.四个尊重蔚然成风的作用、意义?
5.怎样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对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6.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为什么不能取缔非公有制经济?(为什么鼓励支持非公有制?)
8.如何做出消费选择?
9.掌握理财知识的好处意义、作用、重要性
10.消费如何有计划
11.精神消费的好处、意义、价值
12.市场经济社会中,中学生怎么做?(参与经济生活的方式做法?)
13.如何合理消费?
14.改革怎样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5.列举精神消费的例子
16.写出两条关于消费的宣传标语
17.你打算怎样去创业?(我们能为发展科技做哪些准备?)
18.现代社会为人们创业提供了那些有利条件
19.各种经济类型:
第五篇:第二课历史的昭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学设计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能力目标:培养起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认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态度,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只有让学生搞清楚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成功缔造了新中国。近代中国百年探索的历程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归纳法 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的资料
五、导入: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设问: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好?引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洋务运动的破产
1.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洋务运动》,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教师把学生总结的内容简单地写下来: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相反,企图单纯依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来实现“自强”“求富”,即所谓的“中体西用”——用中国的封建制度做容器去盛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失败。
教学环节二:戊戌变法的改良思想为何救不了中国 1.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戊戌变法》,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教师把学生总结出的内容写下来:脱离群众没有阶级动力,依靠封建君主制度,幻想得到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同情和支持。
教学环节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呈现一些反映辛亥革命的图片。
2.教师讲解:辛亥革命比起前几次运动来有它的进步性,但它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这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3.学生从下列的选题中任选一个开展活动。
(1)学生讨论: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小辩论:社会主义能救中国还是资本主义能救中国?
教学环节四: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教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是因为:一方面,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见,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而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5页最后一段文字,交流对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问题的认识。
教学环节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1、学生读P16第一段小字。教师再列举最近我国取得的新成就。
2、师问:取得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3、师解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使我国走向伟大复兴。
所以要热爱社会主义,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直走下去,中国就大有希望。
教学环节六: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