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邮政保险业务集团化发展的几点思考(1130)

时间:2019-05-15 00:0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中国邮政保险业务集团化发展的几点思考(113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中国邮政保险业务集团化发展的几点思考(1130)》。

第一篇:对中国邮政保险业务集团化发展的几点思考(1130)

对中国邮政保险业务集团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冒昧打扰,还望海涵!我是中国邮政基层代理金融业务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员工,粗浅认识,望各位领导多多指导!

中国邮政以全国最大运营网点网络和多元化业务发展模式而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邮政保险业务发展传承悠久,增长快速,经验丰富,管理健全。今年3月,保监会下发《关于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和部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的通知》“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设立许可;鼓励保险中介集团化发展,推进汽车销售和维修企业、区域性商业银行、邮政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试点。”7月,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推广小额人身保险方案〉的通知》。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保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10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谈中国保险战略:“未来20年保险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诸多信息表明,国家将深化保险业发展改革,加大、加快保险业发展,尤其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与营销渠道的整合。而保险业发展本身也需要完善的服务基础和广泛的客户群体,邮政保险业务依托邮政网络资源、品牌优势、健全的服务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应加快集团化模式发展和专业化探索发展。

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集团化发展的加速,谁先“进入”,第 1 页

共 7 页

谁就有可能是下一个“主导者”和“引领者”。保险营销体制的变革与重组,销售渠道和保险投资的进一步放开,以及券商代理保险等新政策的陆续出台将翻开保险业发展的新篇章。工商银行斥资12亿元持有金盛保险6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金盛人寿至此更名为工银安盛人寿。农业银行定向增发26亿元,持有嘉禾人寿51%的股份,11月22日正式更名嘉禾人寿为农银人寿。中国银行成为中银保险(财险)的唯一股东。建设银行持有建信人寿51%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交通银行持有交银康联62.5%的股权。中信银行和信诚人寿同属于中信集团,光大控股、光大银行和光大永明人寿同属于光大集团。各大银行和券商齐聚保险业,势必将为中国保险业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将给保险公司带来机遇与挑战,竞争压力将空前加大,无疑对保险公司实力、品牌信誉、产品优势、服务能力等各个方面展开比拼。故,中国邮政保险业务应尽快拓宽业务领域,坚定战略规划,加大发展,建立更多的优质合作渠道,探索合作模式与运营途径。

营销体制改革——集团化发展中国邮政保险代理 首先,省级邮政公司已成立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在机构设立、管理制度、发展模式等方面已摸索出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具备集团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集团化发展能更好的整合省级资源,深化与实力强劲的保险公司合作,集中建立和管理代理保险风险基金,能更长远的制定发展战略。

其次,产销分离将是中国保险业代理人制变革的趋势,能更

第 2 页

共 7 页

好的建立保险销售队伍,提高营销人员素质,培养保险营销人才。保险营销员与销售/代理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进而规范用工管理,维护企业和员工权益。而现在省(市)邮政公司成立的保险代理公司的用工大部分是非全日制,为企业用工带来风险,为邮政保险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再则,邮储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有效的应对利率市场化,获取稳定的手续费收益。发展中间业务的资金供给持续、稳定,有利于提高活期占比,缓解资金来源的压力。中间业务与负债业务是互补性业务,能够有效促进负债业务的发展。银行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也面临转型发展,中间业务将是各大银行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且客户群体稳定,服务优质的商业银行,将是各大保险公司银保业务渠道争夺的市场,我们也必须在外拓合作领域逐渐发挥优势和累积运营经验。

中国邮政代理保险还能为邮政金融客户提供更多的保险产品选择,还可以利用邮政网点绝大多数居于渠道的最末端,从而为专业保险公司提供代理核保、理赔调查等全面代理服务。

筹建自保公司——为中国邮政财产保险服务 中国邮政多元化发展和专业化经营已取到了明显效果,效益越来越好,资产规模越来越大,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同时,社会信用也越来越重要,经营风险也与日俱增,急需有效管控经营风险,普通商业保险不能覆盖邮政公司的所有业务领域。比如:邮政企业财产险,办公楼、营业网点、生产用房、监控设施等,第 3 页

共 7 页

邮运货物保险,国内货物运输保险、国内航空运输保险、邮包保险、各种附加险和特约保险,邮政运输工具保险,汽车、船舶、火车、飞机、其他运输工具保险,邮政服务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职业责任(储汇员、投递员、分拣封法等)保险等。再则,设立自保公司还可以节约公司整体保费支出,节省运营成本,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和风险管理专业化水平,并能确保出险后保险赔付。

中邮财产保险的业务拓展前期可以以开展邮政自保业务为主,承担邮政速递物流的飞机、轮船、汽车财产保险和货物保险,为寄递品提供保险,为员工的服务提供职业保险和信用保险,为分销的种子、农药、化肥提供产品责任保险,为三农提供农作物、农机、农房等农业小额保险。然后,借助邮政网络资源、品牌影响力和营销人员逐步向社会开拓财产保险业务。

10月10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公示,同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筹建中石油专属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对其母公司或关联公司的风险进行保险与再保险服务。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于2002年2月获得保监会批准,作为中海油的全资财产保险公司。目前全球专业自保公司超过5000家,年保费规模超过500亿美元。其中,美国前500强企业中有近90%拥有自保公司。

加快中邮发展——研发终身寿险产品与探索员工养老保险 中邮人寿要发展成为专业化的人寿保险公司,就必须不断丰

第 4 页

共 7 页

富产品类型,改善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在产品研发上,要长短结合,即长期寿险和短意险相结合,生死两全与健康医疗相结合,保障型与投资型相结合,适时推出新型终身寿险。在销售渠道上,中邮人寿应尽快拓宽合作领域,建立更多的优质合作渠道,探索合作模式与新运营途径。各大银行参股运营保险,并将成为控股保险公司的主销售渠道,各商业银行也逐步加大了代理保险业务发展,并将成为保险公司代销业务角逐的主要对象。中邮人寿依托邮政唯一的销售渠道无疑将为未来发展带来压力,同时,也不便于中邮保险集团化发展战略推进。

中邮人寿保险是中国邮政的全资控股公司,应当在邮政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大胆探索、积累运营经验。专业化运营补充养老保险金和企业年金保险,同时,还可以借助延税型养老保险探索新型养老措施。可以以省为单位建立职工养老院,职工医院,全面呵护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为企业员工提供子女教育金、健康、医疗、养老、意外、家庭保险等一体化服务。

专业资本运营——加强银资、险资管理,拓宽投资渠道 随着中邮人寿保费规模的逐年快速递增,中邮人寿保险资产的逐步扩大,科学、专业的管理保险资产经营投资与增值就是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成立中邮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为了专业化运营和管理中邮保险资产,让中邮保险资金产生更大的收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中邮寿险、财险、代理销售、资产管理公司等都陆续成立

第 5 页

共 7 页 的时候,就非常必要组建中邮保险集团公司,以统一管理,强化运营,做好、做强、做大中国邮政保险业务。

提升品牌价值——建立银、保业务协同发展机制 集团化的发展,必然是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发展必须协同发展。邮政保险各业务板块的发展要交叉借力,发挥所长,汇聚智慧,共同发展。从邮政业务架构来看,虽分为三大板块四大业务,但是给公众的印象始终是邮政一个经营整体,始终依附于一个邮政品牌,对外始终是一个企业形象,对客户始终是一种服务认同。邮政保险业务各板块只有同心同力,共谋发展,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老百姓认识邮政,结缘邮政,信赖邮政,得益于我们遍布乡镇的网点,得益于为他们提供的便捷服务,得益于我们经营业务的多元化。邮政的各个保险业务在网点的建设和对外营业上要相互兼顾,协同发展,要相互支撑,相互推动,尽一切之能事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邮政保险服务,体现邮政特色。

协同的目的是集约型发展。在村、乡、镇、县(区)、地市建立中国邮政一体化的营业网点,提供丰富的产品和全面的服务。在我们的营业点,客户可以选你所爱,爱你所选,这就是邮政特色,这就是邮政优势,让客户真真切切感受到邮政就在他身边。协同的目的就是资源型发展。谁拥有资源,谁就是强者。邮政保险业务间的协同发展就是要集合资源、整合资源、创造新资源。充分依托品牌、人力、财力、社会、渠道与网络资源,以中邮保险为主,进入人寿、财产、健康保险市场,研发好的保险产

第 6 页

共 7 页

品,经营管理好保险资产,成立邮政集团保险代理公司,集团化、专业化代理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

企业做大、做强是永远的主题。邮政要做大、做强就要在一个中国邮政品牌下,突出优势,发挥特色,拓宽发展领域,经营好高效业务,共同开创邮政的美好未来。

谢谢!

2012巴中市邮政局代理业务分局 秦川 *** 年11月28日

第 7 页

共 7 页

第二篇:集团化思考

关于医院集团化的思考

一、医院集团化的国家政策及导向:

2010年7月2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医改专家会上强调:要本着‚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积极有序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期对口联系和分工协作。

2010年7月6日在武昌召开的湖北省卫生系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

湖北省卫生厅厅长焦红:鼓励城市大型三甲医院组建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鼓励部省市大型医疗机构托管一般医院。

湖北省卫生厅书记杨有旺指出:创新公立医院发展模式。在以城市大型三甲医院为核心,以县级医院为主体,积极在省市县探索组建医疗集团,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2010年7月22日,在鄂州市召开的湖北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

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指出:优化资源配臵。中央、省、市、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指导,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分级医疗机制。

张岱梨副省长指出:要抓住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就是创新体制、机制。另外要研究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按照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和整体性的思路来研究这个机制。2010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指出:‚卫生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医院的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形势,在经营机制、服务模式、竞争方式等方面实行战略性转变

江苏省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指出:推进名院集团化办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意义极其重大。名院集团化办医是一个难解之题、必解之题。在推进名院集团化办医的过程中,会遇到名院‚牛奶‛会不会稀释、医疗费用会不会增加、医院的业务能不能吃饱、公立医院改革会不会走偏方向等疑虑和担心。

二、医院集团化的国内联结方式和运作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卫生界出现两次医疗资源重组高峰。第一次是80年代.第二次是90年代至今。

第一次医疗资源重组是以医疗协作联合体为主要形式的,以解决城市医院看病难和住院难为目标,终结于医疗资源的丰富、规模的扩大、供求的改变、利益的冲突;

第二次医疗资源重组是在第一次医疗资源重组基础上的螺旋上升,起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育、医院竞争的日趋激烈,尤其是城镇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管理模式、医院运行机制及各种利益关系的改变。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卫生改革的需要,合理配臵卫生资源,发挥规模效益,提高竞争力,建立优质、高效、低耗的卫生体制,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医疗集团的建设成为第二次医疗资源重组的主要模式,因为其借鉴了企业集团的经验,比较容易从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也确实能解决资源重组的许多问题。目前在全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组建医疗集团,寻求医院发展的新路子。

1、松散协助型

以1996年12月组建的南京市鼓楼医疗集团为代表。该集团以鼓楼医院为中心,以地域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为纽带,联台周围专科医院组建而成松散协作型医疗集团。集团内部实行检查、会诊、转诊等合作,以协约管理为主要形式,没有隶属关系,相互联合的各个单位法人、产权、人事、分配等方面仍各自为政,经营上独立自主。

2、联合兼并型

以上海瑞金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医疗集团为代表。被兼并医院纳入核心医院统一管理,建制撤销,产权转移,人员合归;被联合医院由核心医院派员直接参与管理。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技术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被联合医院原隶属关系不变、产权关系不变,医院级别不变、收费标准不变、人事归属不变。集团内医疗资源共享。

3、松散联合型

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是医疗联合体方式的深化发展。以2000年陆续成立的北京市天坛,宣武、友谊等七家医院组成集团,以天坛等实力型三甲医院为核心,以地域优势为纽带,以‚大‛联‚小,联合市、区、地段医院.以表决制方式对集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评估,各成员医院是独立的法人单位.集团负责区域内统一组织,调整医疗服务模式、专业结构业务发展方向等带有全局性的工作,核心医院发挥骨干医院的作用.主攻高精、尖技术,无偿向集团中其它医院提供管理培训.业务进修,技术指导,并实现先进医院设备共享、有偿使用。

4、联谊经营型

以上海华山医院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和辽宁沈阳博爱齿业集团为代表。集团以学科、专业优势为纽带,以连锁经营为形式,分设几个医疗点,实施统一的医疗护理常规、服务标识、服务标准、经营行为.实行‚连锁店式‛经营。

5、资产重组型

以沈阳东方医疗集团为代表。集团1987年组建.以资本运作为纽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重组为形式,以生殖医学和脑显微外科为龙头,是一家以法人持股为基础,由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和一个实业公司组建的资产重组型医疗集团,全民、集体和私有(古外资)三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医疗集团现有下属7个二级法人单位,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干部聘任制、用人合同制、效益工资制和资产统一调配有偿使用制,保证集团整体运营与二级法人单位独立经营的统一性和协调。

目前医疗集团组建的主要矛盾是产权问题。组建医疗集团是借鉴‚企业化管理.集团化运作‛的机制,医院产权应是医疗资源重组的基础,而目前医疗集团组建的主要矛盾是,除资产重组型外,产权问题没有得很好地解决,因而其内涵以及运作方式均与企业集团有本质的区别。医疗集团并非是以不同资产控股形成的金字塔垂直控股形态,菱形医疗机构无法依据产权关系统一行使‚五方面权力‛(即统一行使出资者所有权职能,统一投资决策,统一配臵资源,统一调整集团内部企业化结构,统一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集团对成员单位缺乏真正的约束力,运作难到位,生命力欠佳,如鼓楼模式,由于成员间为协约式管理,因而在重大设备投资、后勤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涉及单位利益均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集团‚有其名,无其实‛;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成立中心洗衣房、制剂中心、动力设备中心等,均因集团并非法人主体而无法兑现。

根据国务院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提高全市总体医疗水平和健康保障水平,合理配臵医疗资源,合纵连横,组建医疗集团势在必行。组建医疗集团在政策上可借鉴上海市《关于组建医院集团的试行办法》和‚五项基本条件‛和‚集约发展、优化组台、批准设立‛三条原则。目前,公认的可行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北京模式 成立区域性松散联合型医疗集团、即地域为纽带,城区一家三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域内市、区、社区医院,打破医疗机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限制,组建医疗集团,形成覆盖区域、辐射县乡的区域性医疗保健网络。集团下设管委会,负责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统一组织和协调工作,如调整医疗服务模式、专业结构,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等。核心医院发挥骨干医院的作用,向集团中其它医院提供管理培训、业务进修、技术指导、会诊转诊、简化转院手续,并借助三级医院的技术、人才、设备优势,实现先进医疗设备、资源共享、有偿使用,发挥一、二级医院的人力优势,促进社区医疗、保健、预防工作,提高抢救水平,为群众提供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鼓楼、瑞金模式 成立大型非营利性医疗集团,即联合一院、二院、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以地域和学科优势为纽带(四家医院都处于市区黄金地带,直线距离不超过五百米,综台实力强且各有优势,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意义在于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做精‛,减少四家医院之间的内耗,解决资金短缺投资重复、设备使用率不足等问题,集中力量发展重点学科,提高疾病防治能力和医院竞争力,探索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促进医院达标。为防止出现鼓楼等模式由产权关系未理顺而出现的弊端,集团应成为一级法人(是否可代表国有资产),设管委会或董事会,下设办公室等综台部门,负责集团内成员单位院级领导的聘任、考核;制定集团发展方向、重点、大型设备购臵等决策方案;负责药品采购供应、后勤保障,使后勤从成员单位的工作中分离,便于集中精力抓医疗,轻装上阵。同时尽可能降低医疗成本,使病人真正‚花较少的钱.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对成员单位的考核兼顾效率、质量和效益,兼顾重点学科的发展情况和人才培养情况,鼓励成员单位间服务的创新与竞争。成员单位为二级法人,在集团领导下独立经营,成员间本着平等务实、互助互利、发展提高的原则,逐步实现医疗、技术、科研、教学、培训、设备、后勤服务等的全面联合,成员间在专科投入、发展方向上各有、互不干扰。如集团内泌科以一院为主,二院泌尿科以维持现有水平和门诊以及解决常见、多发病为主,心内科以二院为主,妇产科以妇幼院为主,其他专利同样如此各有侧重。成员单位间统一印制检查单、住院单,可互设专科、专家门诊,院间会诊作院内会诊看待,人员培训、专题讲座、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等统一安排,实验设备有偿共享,努力使集团逐步建成为技术精湛、功能齐全、服务优质、行风高尚的医疗‚航母‛。

三、华山模式 以重点优势学科为纽带,跨地域建立‚连锁型‛专科集团,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学科的效益。如四院肿瘤科、三院烧伤科等有较大优势,宜兴、常州、漂阳、靖江等设立连锁点,统一医疗护理常规、统一服务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经营行为。

三、医院集团的国际运作模式和联结方式

(一)医院集团的经营管理模式。美国、新加坡、韩国和我国的医院产业集团(医院投资管理公司)采用的经营管理模式大体有五种:

第一种是医院集团(医院系统)所属的医院由集团直接经营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是由集团直接投资开办或购买、兼并医院,然后由集团自己直接经营管理。用这种模式经营管理的医院,是医院产业集团的基础,是集团的核心层。常称这种核心层医院为集团总部医院。集团凭借总部医院为后盾,采用其他经营模式,逐步扩大集团规模。第二种是合同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医院管理公司与医院的产权人签订经营管理合同,接受业主委托经营管理医院,管理公司无须对医院建设投资,只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承担合同条款规定的经营亏损风险。在经营合同期间,医院使用集团的名称、标志,加入集团市场营销网络系统,医院集团指派包括职业院长在内的各部门主要管理人员。按集团既定的经营决策、管理方法、操作规程,进行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以保持达到集团所确立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合同经营期内,医院集团收取经营管理费。第三种租赁经营模式。

第四种是合作联营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医疗产业的不断成长,医院集团不断增多,那些独立经营的医院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为了求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那些独立经营的医院自愿地联合起来,采用统一公认标志,执行统一市场营销策略,统一的质量标准,与那些大的医院集团相抗衡,这就导致了合作联营医院集团的产生。这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它们之间保持财务独立。合作联营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整体形象,增强营销宣传力度和互相间转送病人,联合行动所需费用由成员医院分摊。

第五种是集团特许经营模式。集团特许经营是医院集团向外让渡特许经营权,允许受让者医院使用该集团的名称、标志、管理模式,加入该集团的营销网络,成为该集团成员。但,受让者在产权上和财务上保持独立。不受集团控制,受让者向集团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二)医院集团的联结方式。医院集团的联结方式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经济合同关系纽带。第二种是股权关系纽带。第三种是管理服从关系纽带。

第三种可以使医院之间表现出整体状态。没有统一的管理,医院集 团就无法存在。

1、统一管理是医院集团的根本特征。是指医院集团的管理机构对集团所属成员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实行统一指挥、指导和协调,这种管理具有强行性的性质,并非任意选择,集团所属成员医院负有服从管理的义务。统一管理的松紧程度,可能有所区分。

2、股权关系纽带(资本纽带)是联结医院集团的最重要方式。实行股份制、统一经营、分级管理、按资本份额分担风险、享受收益、机会均等建立的医院集团经营管理模式,可以使医院集团统一管理更稳定化、持久化。

在我国以法人医院互相参股,或以一些有实力的医院对其他医院控股,以资产-利益作为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组建起医院集团。可以根据核心医院对其他医院参股额的多少,在医院集团内部形成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的多层次的组织结构,便于医院集团内部资产、医疗服务、经营管理的一体化,以利于形成在医院规划投资建设,技术开发与教育培训、医疗技术会诊、市场开发与保护上的统一功能,以资产-利益为纽带组成的医院集团,无论在医疗技术服务上,内部管理上和经济收益上均会高于以服务产品纽带、合同契约纽带等联结方式形成的医院集团。因此,应以积极态度创造条件,使以资产-利益为纽带的医院集团尽快发育,这是医院产业集团走向未来的关键。

3、合同式联结是建立医院集团的简便易行方式。

合同式联结是医院集团采用的另一种联结方式,是以不触动医院 原来财产权为前提。在合同基础上形成与医院集团的管理关系。这是医院管理从医院经营机构向集团管理机构的转移,通过统一管理,创造规模效应,减少费用,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加医院的盈利。更重

四、医院集团化的原因分析

1、医院产业现状,要求医院集团化发展

卫生部部长高强曾直言不讳地承认:‚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卫生体制改革滞后,运行机制存在偏差,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2、旧的体制遗留问题纷繁复杂、严重制约了医院发展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等原因致使我国医院面临着补偿严重不足,必须在满足社会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通过扩大服务数量、降低经营成本等方式获得维持正常运转必须给养。国内医院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医院之间的竞争也由人才、技术的竞争,演变为比设备、比建设、比广告的高消耗竞争。面对极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医院重视‚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对其社会效益的重视。据统计目前国内70%的一、二级医院,50%的三级医院处于亏损状态。医院对人才、技术、科研、创新等立足之本的忽略,对于片面经济效益不惜高消耗的盲目追寻,使医院的长远发展危机四伏。

3、我国卫生资源配臵结构不合理,现有医院集团体制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医院资源90%集中在公立医院,但全国医疗机构中(包括个人诊所)有近半数为民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局部地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

我国现有医院集团形式上多以资金、技术、设备、经营为纽带,实行契约式的横向联合。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避免了同级医院间的恶性竞争,同时医院间可以互通有无,更大限度地发挥设备、资金、人力资源的服务效用。但不可否认,同级医院间经营状况、技术水平、资金储备等条件相当,互补能力有限。分级转诊、紧急救护、社区保健等科学的医疗服务很难形成体系;医院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受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院生存难、发展难。究其根源在于旧有医院体制落后、管理方式老化、资源配臵不合理。纵观卫生事业发展,医院管理体质改革迫在眉睫,医院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医院产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4、医院产业发展需求医院集团化

医院产业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法人制度。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集团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航道。因为规模经营可带来低成本及高效益,并且可以实现高技术投入,激发创新,从而使集团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集团化应借鉴企业集团化的成功经验,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更新产权制度,组建医院集团建立现代法人制度。医院集团建立促使现代法人制度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分立明确,监督机制完善。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维护了各方权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要求医院集团化发展

政府投入方向、渠道发生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的社会公益事业‛。公益性的本质是公众共同受益,政府的投入将主要用于健康教育、预防、重点学科建设、特殊病人的治疗与救护等,国家对医院的投入会逐渐减少。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医院的非盈利属性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不能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获取收入。而身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支付各项成本支出。收支条件的不平衡,使医院发展寸步难行。这就要求集中有限的医院卫生服务资源,科学分配资源,使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医院集团化是整合卫生资源,适应宏观经济体制变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

5、医院功能定位不清,病人分流难以形成要求医院集团化发展。医疗行政部门曾反复强调三级医疗网和三级转诊分流的要求,但目前的现状是:病人分流难以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政府行政拨款减少,医院需依靠医疗收入维持生存和发展,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大医院大病小病兼收并治,人满为患,不能有效地发挥设备和技术的优势,集中力量诊治危急重病人;中小医院也不顾技术和设备的不足,千方百计滞留危重患者,导致医疗过程中危害患者利益的事件屡有发生;或者中小医院大量设备闲臵。如果以大医院为核心组成医疗集团,可利用核心成员的服务规模、市场份额,与社会的广泛联系、良好的公众信誉和服务质量去影响、引导和带动中小医疗机构,充当规模发展和市场秩序协调者的角色,这样可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资源共有、利益共享的目的。因此,很多中小医院希望能够与大医院合作,利用大医院的品牌来吸引病人,利用大医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来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弥补自己的劣势。

五、对医院集团化的质疑

公立医院都走集团化的路子,期望做大做强,问题是医院未必是越大越好。规模做大了,质量能不能跟上是个问题,而且新医改并没有明确提到‚医院的集团化。‛

在很多地方,医院集团化初期通过轰轰烈烈的并购、托管等手段,在许多地方攻城略地,势头异常强劲。然而翻开硬币的另一面,情况却并不让人非常乐观,大肆外延式的发展虽然让财务数字扶摇直上,但医院的内涵建设和质量工作却日益成为短板,如果不再引起重视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定时炸弹;而过多的企业式的并购行为造成了医院的专家资源和品牌资源面临过度稀释的局面。

上海市政府委托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做过一个关于上海医院集团化的课题,调研报告认为:‚上海的医疗集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核心医院和成员医院的关系没理顺,导致集团工作责权利分离,集团(集而不团),没有产生应有的规模效应,从外部因素看,由于条块分割,行政隶属部门不同,医保制度限制等原因,集团实际运作困难,如集团内部转诊很难真正展开,缺乏对成员医院的人事权等。‛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博士生刘霞等刚刚完成的一项调查报告也颇能说明问题。他们将上海市被大型公立医院整合的11家二甲级医院,和未被整合的40家二级医院的指标,包括医疗质量、医院产出水平、医院规模以及财务状况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在医院规模、医院产出、财务状况这三个方面,被公立医院整合的二级医院,明显要优于未被整合的医院,但是医疗质量却没有改观,整合与不整合相差不大,甚至在病人好转率一项,未被大型公立医院整合的二级医院反而要胜过整合过的医院。

毫无疑问,医疗机构,无论是产权改革、集团化,还是其他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治病救人都是终极目标,医疗质量没有提高的前提下,公立医院追求集团化发展,显然是本末倒臵。

六、医院集团化展望

众所周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骨髂,在一些经济发达中国家,如美国和新加坡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产业,全球经济500强中美国有3家医院(健康)管理公司榜上有名,它们都经营管理着几百家医院,医院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是医疗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医疗产业成熟的标志。在中国大陆真正的医疗产业正在逐步发育形成之中,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走上医院集团化的发展之路,可以比较快的推进中国的卫生改革和医疗产业化进程。以我国出台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为标志,中国大陆医疗产业已进入形成期,向成长扩张期发展过渡。这个产业像新星在升起,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地在生存中求发展,进而不断地走向完善成熟,之后进入成长期。产业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产业的选择过程。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明显。同时,在产业成长期将有大批投资者可能涌入,使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呈加速增长趋势。医疗集团化会有一个广阔的前景。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几点思考

农村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几点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年来形成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帮助信用社获得更大的利润,如果想在竞争中不被击倒,就必须从传统的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与中间业务并重的发展方向上来。农村信用社在中间业务研发方面进行了一定投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各项政策的制约,导致了中间业务开发的不平衡性和低层次性。因为信用社具有市场容积大、客户数量居银行业前列等优势,现阶段适宜发展普及型的中间业务,而银行保险就是这样一个具备成熟条件的中间业务产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中间业务 保险

保险(insurance)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一、信用社的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银行保险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我国居民拥有的基本保险明显不足: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 我国保险密度为831.14元,保险深度为3.32%。尤其是在农村,大部分保险业务尚处于待开发状态,这就为信用社在保险领域内的发展预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大多数信用社的保险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以保定市某联社为例,2010年营业收入10849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282万元、占比2.60%,代理保险业务收入74万元、占比0.68% ;2009年营业收入9278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178万元、占比1.92%,代理保险业务收入103万元、占比1.11%。虽然该联社的保险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但是在整个营业收入中处于一个不可忽略的地位。

由于大多数信用社现在还只能开办浅层次的代理销售险:代理销售储蓄分红型或投资连结型的保险产品以及代理销售贷款抵押品财产险和借款人的人身意外伤害险等。而且销售方式主要为封闭式的柜台销售,售后服务有限,即使做得好的信用社也只是为客户提供一些简单的保险计划,客户根据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需要购买。

因此农村信用社办理代理保险业务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由于保险公司疏于培训,加之信用社部分职工不注重学习,导致信用社保险代理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保险知识和相应的宣传技能。部分农村信用社营业人员对客户未认真进行理财和提前退保的风险提示、只介绍购买保险的利益优势,有意或无意的忽略对客户提前退保等情况下可能造成的资金损失。而农村信用社营销保险的客户对象主要是农民,由于其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信息掌握渠道狭窄、对保险知识不甚了解等原因,必然导致其对购买保险与储蓄存款认知模糊,在片面宣传下,只认为购买保险比储蓄存款要划算些,没看到特殊情况需要退保等可能造成的资金损失,如果客户在提前退保必然要与信用社产生纠纷,从而影响客户投保积极性和信用社的声誉。

二是在代理保险业务宣传时,个别工作人员拿农村信用社同期储蓄产品收益与保险产品比较,强力宣传购买保险所能获取的超额利益,贬低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产品,不利于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的拓展和市场形象的提升。

三是在代理保险业务宣传时,个别工作人员为打消客户的疑虑,告诉投保客户“在农村信用社购买保险,有事由农村信用社负责”。由于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在广大农民中有很高的信用,为此,大部分客户就冲着农村信用社几十年的信誉而购买保险。

二、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优势

积极发展银保业务不仅可以丰富银行的服务内容,拓展银行业务,降低银行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而且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客户,实现与保险公司的资源共享。

首先,代理保险业务,不但可以在基层、乡村、城镇的客户群中扩大业务范围,而且,通过代理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在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多方位金融服务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经营实力。

其次,代理保险业务,既可以在金融资本市场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又能以低廉的业务成本,换取更忠诚的客户群体,使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推广代理保险业务,可以延长信用社的经营链,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再次,代理保险业务,通过完善客户的保险,加大了信用社贷户的抗风险能力,能降低信用社的信贷风险。能够不断提高网点赢利水平,降低经营成本。

最后信用社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宣传,可以增强社会对信用社的信任度。经过保险公司的定向培训,可以提高信用社人员的营销能力和个人素质。

三、农村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处于萌芽状态,代理保险业务合作伙伴少,代理保险产品单一,开展的代理业务,其主要集中于小额信贷意外险业务。还没有成文的规范和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这制约了代理保险业务的更快发展。

第二,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具有局限性,基础管理薄弱,各种服务手段也不尽健全,代理保险业务还仅仅局限于劳务型、服务型,信息和物流渠道不畅,保险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

第三,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其代理保险业务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偏低,代理保险收入和信用社营业收入增长不成正比,片面地束缚和钳制了代理保险业务的更大发展。

第四,农村信用社对代理保险业务的宣传不够。一方面,没有就农村信用社所开展的代理业务,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向农民朋友说明开展代理保险的目的和意义,让三农可以接受,保险是自愿的,而不是农村信用社强制的。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原因,个别农村信用社在保险代理业务宣传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亟待关注和规范。

四、对于农村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几点建议

1、丰富代理保险业务结构,培育保险氛围

目前,大部分代理保险业务都是利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源的,代理保险业务合作伙伴少,代理保险产品单一,只有不断改善和丰富代理保险业务结构,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信用社和合作保险公司双赢的局面。

例如:可以在信用社的基层网点推广储蓄型保单的质押贷款;在信用社办理保险业务的客户可以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发挥信用社员工稳定的优势为客户安排长期服务专员,改变以往因保险推销员不稳定导致的种种弊端„„

根据乡镇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现状,信用社应该在财产险方面有所突破,设计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的新型财产险,如小企业雇主责任险、小企业利润损失险、商铺盗抢险„„

在推广保险业务的过程中,信用社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客户的理解能力,为他们提供简单易懂、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产品说明尽量做到简单明了,避免保险公司利用文字歧义和文字陷阱逃避风险。信用社应与保险公司积极开展推介活动,逐步培养客户控制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细致认真的推广教育,努力在农村培育保险氛围。

2、加强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培养专家型的保险人员

首先加强对投保单的管理。各信用社必须将投保单纳入重空凭证管理,建立好保管、领用、使用登记,防止其他渠道的投保单的流入,杜绝投保单管理隐患的发生。

其次加强保险期限的管理。严格要求保险公司尊重客户意愿,确保签订保险单(合同)的保险期限必须与投保单中约定的期限一致,发现有不一致的地方,不应贸然按险种规定的期限入帐,制保险单,应及时通知代理信用社和投保人,征求投保人的意见;信用社保险代理人员在办理代理保险业务时,不能有意的违背保险公司各项险种的保险期限的规定,签发的投保单期限与险种的要求不一致;另外,信用社收到保险公司的保险单后,要及时通知投保人领取。

再次开办保单质押贷款业务,解决投保人的临时、紧急的资金周转问题,降低投保人强行要求退保而与信用社发生纠纷的可能性。

最后加强保险经办人员的培训,一是可以通过正向激励积极资助业务人员自我开发,将教育方向与员工自身利益相结合,逐步形成“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调动业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聘请有经验的专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让员工渴望学习。三是根据学习对象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学习效果评估,使得保险业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取得保险代理人资格。

3、建立激励机制,树立“以效益为中心” 的经营理念。

在代理保险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解决好主营业务与代理保险业务的矛盾,存款的高成本、贷款的高风险,导致银行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代理保险业务成本低、收入更加直观。加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以调动员工参与代理保险业务的积极性,推动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

4、加强代理保险业务对外宣传。

在宣传代理保险产品过程中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对被代理的保险产品进行客观、全面的宣传讲解,既要介绍产品的优势,也要介绍产品的不足,特别是对客户提前退保等条件下可能形成的资金损失要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让客户知晓购买保险与储蓄存款存在的本质区别,以增加客户投资理财的选择机会,切实维护客户的利益。不宜将自身业务产品作为推销代理保险产品的参照物,进行对比评价,以维护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产品的形象和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拓展能力。不能以农村信用社的信用导向客户对代理保险产品的认知,也不能以农村信用社的信用代替保险代理产品的风险。对代理保险业务要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进一步量化、细化合理分配代理保险业务的任务,不断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发挥基层网点优势,加强保险营销队伍建设,增强市场拓展力量,推动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

五、结论

构建和谐农村是建设全面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农村的过程中保险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多年以来大部分保险业务始终未普及到农民当中,在今后的日子里,通过农村信用社的推广能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建立起保险服务网络,为“三农”及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保险基础知识,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编,2010

[2]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汇编.河北农村信用社联合社,2006

[3]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 保护银行客户合法权益,经济日报,2010

[4]2010年银保市场发展展望,中国保险报,2009

[5]中间业务发展滞后36家银行共谋崛起,中国经济时报,2005

[6]选准合作模式 发展保险业务,中华合作时报,2010

[7]关于农村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几点设想,河北金融,2010

[8]中国农村信用社关于开展保险业务的调研报告,文秘114,2010

[9]农村信用社的代理保险业务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国农村金融网,2010

[10] 我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代理保险业务,承德日报,2009

[11] 走进银行保险,中国人寿江西省分公司银行保险部新员工培训课程

[12] 构建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制度的分析与思考,《农村经济》,2008

[13] 论保险代理机构的现状与发展,现代经济信息,2009

[14] 个人保险代理人市场现状及立法规范,法制与经济,2009

[15] 我国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激励制度研究,金融论衡,2009.

第四篇: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的思考

集团化原来是工业领域的一个名词,它的基本内涵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实体以集团形式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自身庞大的经济运行机制,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将集团化引进到职业教育中来,就是要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我们认为,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路子,是今后一段时期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现实的的和理想的选择。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从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看,实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已成为可能

首先,实行集团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国教育改和发展纲要”的相继颁布实施,是职业教育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迅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职教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县级和县级以上职教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兴建,更使一定区域内拥有了具有相对规模的“龙头”学校。同时,由于前期职业教育发展中强调量的扩张,致使许多县份职业教育设点多,布局分散,这些办班点也迫切需要寻求再发展的途径。量的发展和龙头学校的兴建为集团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职教集团化已经得到社会的基本认同。事实上,兴办职教中心,就是确立一定区域内的“职教领袖”,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集团化的先声。人们对职教中心办学优越性的认识和接受,使得社会更有理由相信,职教集团化必将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规模优势,在辐射、带动功能上将职教中心又推进了一大步。

另外,从一些非教育因素如政策导向、建立市场机制来看,也正向有利于建立职教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二、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看,集团化是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集团化是实现职业教育二次飞跃的需要。十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教从无到有,形成了燎原之势。除了大量的的职业学校外,一些行业、部门也纷纷办起了职业高中班,普通学校附设职高班,从而使职业中学的在校生规模及办班的数量、层次每年都有突破,量的扩张基本达到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程度。我们把职业教育这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变化视为第一次飞跃。在这次飞跃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城市优于农村,重点职校优于普通职校,但总体上来讲,办学质量不高,社会信誉还没有达到人们理想的期望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已经成为职教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次飞跃”。显然,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粗放经营”阶段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让有限的职教资源充分运用起来,让整个职教一盘棋中的每一个棋子都发挥出最大效能,这就是时代赋予集团化办学的使命,唯有以这种高度集约化办学方式,才能使职业教育的二次飞跃得以最终实现。

第二,集团化是优化职教诸多要素配置的需要。现行的职教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由于职教的投入大部分依靠政府行为,学校与学校之间争资金、争师资、争生源,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直接后果是职教自身的整体办学效益低下,自我完善、自我生长的能力不强,职教的办学信誉以及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也相对减弱。而实行集团化办学以后,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集中资金投向,保证重点工程的尽快建成,保证职教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尽快走向规模化、一体化、现代化;可以将有限的师资力量统筹安排,发挥最大效能,通过强化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可以使职教生源有序分流,避免人为造成的招生大战。更主要的是,集团化可以使集团内部的所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共享,“龙头”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利于优化内部管理和分工,大幅度提高办学质量,对外提高职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信誉。

第三,集团化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说,从教育的功能来看,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联系最为密切,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大生产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

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以其培养人才的高质量、高规格满足社会的需求。另外,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本来就有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职教所需的专业师资中的相当一部分,要从生产第一线的有造诣的专业人才中挑选,职教广阔的校外实习基地必须建立在生产、流通环节上,如以工厂、车间、农村、商店等作为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等。因此,以集团化的办学形式出现,不仅可以加强职教内部诸要素的融合,而且可以进一步密切职教与自身以外的经济建设的联系,不断培植新的有利于职教发展的生长点,达到办学效益最大化。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形成过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努力创造有利于集团化形成的外部环境。实行职业教育集团化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首先,必须有政策作先导,要协调好各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制定出操作性、实用性强的集团化实施方案,坚持先试点,后推广,或者边试点边推广的原则,要强化政府部门在实施集团化过程中的调控力度,保证集团化沿着有利于职教发展的轨道健康、有序地进行。其次,对实行集团化要给予政策倾斜。职教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因此,作为受益的单位和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支持职教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在专业师资、实习基地等方面尽可能的提供便利条件。

二是要逐步建立起加快集团化进程的内部运行机制。作为职业教育办学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面向新世纪,不能局限于基础教育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要有以集团化为特征的大手笔。在管理格局上,要实现教学研究的一体化,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一体化,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要改革和调整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主动搞好职业教育与外部市场的接轨,使专业人才的吸收和引进不局限于从高等院校分配,真正实现内外对流,将一大批有娴熟技艺和特长的社会各部门专业人才吸引到职教园地来,同时,还要从集团内部加强教学工作的研究,不断研究适应职教发展的新课题,坚持以“中心”为龙头,将教学、教研、考核等纳入统一的轨道。

三是要摆正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职业教育的办学从功利角度来讲,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效益,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前者取决于职教自身校办产业的发展程度,就是以产教结合为依托,不断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实行集团化以后,原先属于不同学校的办学经济实体原则上不予兼并,保持原先的利益机制,同时,集团本身也要努力创造一种既利于自身发展,又利于分校分校发展的大环境,逐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后者主要指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效益的高低,社会信誉的好坏,归根结底是由学校的办学质量决定的,实行集团化以后,要严把所有纳入管理范畴的学校的教学质量关,要成立专门机构,发放毕业生的“质量合格证”,以集团化的名义向社会输送人才,只有这样,职业教育的办学及培养人才的质量长盛不衰。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几点思考

农村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身我国加入WTO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央行在全国八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率先试行,使金融业之间竞争也必将白热化,各金融机构通过向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综合服务手段,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而稳定客户群体已日益成为国内金融界的共识。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在各大银行中的重要性的不断削弱,而做为银行业务经营三大支柱之一的中间业务越来越受到重视,中间业务收入也必将成为各金融机构追逐的目标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做为中间业务之一的代理保险业务,广大客户和普通百姓更是妇孺皆知,并受到广泛关注,此时,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无疑是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和自身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保险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金融市场已不再是信用社的避风港。从2007年起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回归农村金融市场,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随着汇丰银行于2007年12月在湖北成立中国首家外资村镇银行后,国外银行也开始抢滩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然而多年来形成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帮助信用社获得更大的经营利润,农村信用社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与中间业务并重的发展方向上来。

中间业务与传统业务相比,具有风险小、成本低、业务量大、收益稳定、派生性强、附加值高等优点。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信托租赁及国际业务中的信用证、代客买卖外汇等。近二三十年来,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兴业务层出不穷。如,信用卡业务、电子转账系统、担保承诺、代理融通、代理保险、债务互换、信息咨询等业务。特别是近些年来,银行业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出现了一大批新的金融衍生业务。但是由于信用社大多地处农村,许多类中间业务并不适合农村的实际,所以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种类偏少。

目前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者拥有的基本保障明显不足:据2002年世界保险统计,英国当年的保险密度是3879.1美元,德国为1627.7美元,而中国只有28.7美元,可以看出我国保险的普及率还非常低,客户急需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尤其是在农村,保险业务始终没有普及到普通居民当中,这就为信用社在保险领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一 商业银行的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由于银保合作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共赢”,银行保险在海内外取到了迅速发展:2000年,欧洲保险佣金占银行总利润的10%,2010年将达到15%,有接近一半的商业银行拥有专门从事保险业务的附属机构。2009

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商业银行代理保险实现保费收入达3038.99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7.29%,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了保险业最大的服务平台。

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七个方面:(1)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2)保险公司选择使用银行的客户资源、信息库、资金汇划系统和网络清算系统;(3)银行担任保险公司的财务顾问,并为其提供资金结算服务;(4)保险公司为银行信贷产品提供保险服务;(5)以储蓄型的寿险保单作为银行贷款的有效质押;(6)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的金融债权;(7)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进行拆借、债券回购、国债买卖等资金融通活动。

对于银行来说,积极发展银保业务不仅可以丰富银行的服务内容,拓展银行业务,降低银行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而且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客户,实现与保险公司的资源共享;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利用银行庞大的营业网络销售保险产品,不仅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营销成本,并且可以借助银行良好的信誉和客户资源拓展市场。

二 信用社的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虽然商业银行的保险业务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大多数信用社的保险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以邢台市某联社为例,2008年营业收入26265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351万元、占比1.34%,代理保险业务收入18万元、占比0.07%;2009年营业收入27553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566万元、占比2.05%,代理保险业务收入95万元、占比0.34%。虽然这个联社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427.78%,但是在整个营业收入中占比依然不足1%,处于一个可以忽略的地位。

而且大多数信用社现在还只能开办浅层次的代理销售险:(1)代理销售储蓄分红型或投资连结型的保险产品;(2)代理销售贷款抵押品财产险和借款人的人身意外伤害险等。销售方式主要为封闭式的柜台销售,售后服务有限,即使做得好的信用社也只是为客户提供一些简单的保险计划,客户根据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需要购买。

三、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存在的优势:

首先,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代理保险业务,不但可以在基层、乡村、城镇的客户群中扩大业务范围,而且,通过代理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在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多方位金融服务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经营实力,大大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同时,农村信用社在代理保险业务中还可以赚到实实在在的代办收入。

其次,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代理保险业务,既可以在金融资本市场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又能以低廉的业务成本,换取更忠诚的客户群体,农村信用社也可以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网点销售优势,极大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赢取较高的金融信誉,使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代理保险业务,能够不断提高网点赢利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同时,信用社自身业务与保险产品存在着优势互补性,也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此外,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代理保险业务,可以客观地帮助农村信用社提高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低廉的销售成本,获取畅通的产品销售渠道和高额的代理收入,也使农村信用社在代理服务过程中,掌握大量客户群体的财务信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网点销售,使信用社与客户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信用社营销人员在办理保险业务的过程中,既可以吸收储蓄,又可以清收贷款;另一方面,通过代理保险业务,使农村信用社和其所代理保险业务的公司,在共同分享保险市场这块“奶酪”过程中,既搞活了自身的业务经营,又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服务水平。使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呈现出“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双赢效果。

四、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才刚刚起步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成文的规范和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这制约了代理保险业务的更快发展。

第二,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具有局限性,代理保险业务合作伙伴少,代理保险产品单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代理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基础管理薄弱,各种服务手段也不尽健全,代理保险业务还仅仅局限于劳务型、服务型,信息和物流渠道不畅,保险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

第四,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其代理保险业务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偏低,代理保险收入和信用社营业收入增长不成正比,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保险业务俨然成为“点缀”,其收入无疑成为杯水车薪。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与个别农村信用社领导在主观上没有足够重视有关,又与业务营销人员服务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有关,这样,也片面的束缚和钳制了代理保险业务的更大发展。

五、发展农村信用社保险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要加大对保险业务的宣传力度,业务创新需要制度先行,对代理保险业务要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进一步量化、细化合理分配代理保险业务的任务,不断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发挥基层网点优势,加强保险营销队伍建设,增强市场拓展力量,推动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的发展。

2、加强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要求各农村信用社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加强对代理保险人员的岗前培训,对保险业务实际专业化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为代理保险业务发展创造必备的条件。

3、加强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信用社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代理保险业务指标的考核力度,对代理保险业务实行“双配套”。既:⑴人员配套,要任用既通晓主营业务又精通保险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业务学习、技术交流等形式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⑵服务配套,俗话:好酒也怕巷子深。好产品假如没有优质的服务相配套也要大打折扣,因此,新业务与新观念、优质产品与优质服务更要相匹配,不断强化对客户群体的公关服务,做到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零距离”服务,心贴心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宣传力度,达到推进

和发展代理保险业务,提高信用社盈利水平的目的,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诚如是,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才能与进俱进长盛不衰

4、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模式由于保险业属于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同业竞争激烈,而信用社因其网点作为稀缺资源在谈判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所以信用社就必须全面考量与客户和保险公司三方面的利益平衡,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挑选模式,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笔者建议可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挑选保险公司,即省联社建立一个招标平台,公开向保险公司投递标书,利用竞标的方式选择最好的保险公司合作;而且基层县、市联社也可以建立一个竞标平台---即一方面吸引有保险需求的客户、一方面向保险公司招标,作为桥梁为企业和保险公司提供中介的服务(这样做好处很多,既可以帮助乡镇企业找到费率较低、服务周到的保险公司,也可以为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市场提供一个方便的渠道等)。

5、充分调查客户的需求,开发适合城乡的保险产品。

在保险产品的开发上,信用社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客户的共性需求和个体差异,综合使用定性和定量两种调研方法,对客户的保险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从而确定目标客户的保险方向。

就近期而言,信用社可以加强对长期寿险、医疗险、理财险、财产险、意外险、信贷险、工程险、责任险等现有保险品种的整合开发,根据目标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分类,重点开发适合农村的养老、医疗、教育……集保障、储蓄、投资等多功能的个人综合保险产品和适合中小企业综合抗险的财险产品;就长远来说,应采用重点产品的动态设计流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保险需求。

参考文献

[1]保险基础知识,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编,2010

[2]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汇编.河北农村信用社联合社,2006

[3]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 保护银行客户合法权益,经济日报2010

[4]2010银保市场发展展望,中国保险报,2009

[5]中间业务发展滞后36家银行共谋崛起,中国经济时报,2010

[6]选准合作模式 发展保险业务,中华合作时报,2010

[7]关于农村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的几点设想,河北金融,2010

[8]中国农村信用社关于开展保险业务的调研报告,文秘114,2010

[9]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国农村金融网,2010

[10] 我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保险业务 邢台日报 2010

[11] 走进银行保险,中国人寿江西分公司银行保险部新员工培训课程

[12] 构建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制度的分析与思考,农村经济,2009

[13] 论保险代理机构的现状与发展,现代经济信息,2009

[14] 个人保险代理人才市场现状及立法规范,法制与经济,2009

[15] 我国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激励制度研究,金融论衡,2009

下载对中国邮政保险业务集团化发展的几点思考(113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中国邮政保险业务集团化发展的几点思考(113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险业务发展经验

    保险业务发展经验一是统一认识,坚定信心。通过例会、晨会、夕会等多种形式宣讲政策、分析形势,统一全员发展意识,灌输保险发展理念,让全体员工明白大力发展保险不仅是员工份内的......

    对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几点思考

    对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几点思考(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李亚杰) 在举国上下共庆建党90周年,全面谋划“十二五”崭新开局,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策略的思考.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策略的思考 作者:卢崇高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5期 [摘要]近几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呈迅速发展之势,既取......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投保提示书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代理保险业务投保提示书 尊敬的客户: 您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购买的是由保险公司设 计、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为了保护您的合法权益,请认真阅读以下......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邮政业的运营模式,受到了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挑战,削弱了邮政在信息传递功能方面的作用,使邮政一些传统业务发展趋缓,竞争加剧。在这种局势下,利......

    对集团化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集团化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考集团化是当今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经济信息化、一体化和全球化对企业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提出的必然要求。各分散、独立的企业,或以......

    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在我国近30年来,邮政金融政策的实施为解决城乡居民不断扩大的金融贸易量发挥了极大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令人不可......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发展(精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邮政业的运营模式,受到了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挑战,削弱了邮政在信息传递功能方面的作用,使邮政一些传统业务发展趋缓,竞争加剧。在这种局势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