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法---东海防空识别区法律问题研究
东海防空识别区法律问题研究
2013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表声明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东海防空识别区涵盖了钓鱼岛区域等中国东海空域。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说:“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既有充分法律依据,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包括一些大国和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在内的20多个国家先后设立了防空识别区。中方的有关做法符合《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然而,对于中国突然宣布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做法,我认为不符合国际法。与此同时,与之伴随而来的还有其他国家美日韩对此的反对。
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范围覆盖日本韩国的争议领土,与日韩的识别区大面积重叠。中国还规定凡是进入防空识别区的飞机都要向中国申请备案,美国、日本和韩国甚至台湾都反应剧烈。美国宣布不承认中国单方面设立的防空识别区,并派出了B52轰炸机在东海上空飞行。美国军方强硬地提出三不政策:不会提交飞行计划,不会预先无线电通告,不会对频段注册。东海局势骤然升温,三十年来战争的危机从来没有离东亚人民如此之近。
中国指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持双重标准,理由是美国日本和韩国早在几十年前已经开始设立防空识别区了。然而这个名词在中美之间却对应着不同的概念。
美国的防空识别区是一个对内的命令。它规定了美军在飞行器(包括本国和外国)飞越这个空域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以及本国的飞机在这个空域应该如何去做。但是美国的防空识别区并没有要求外国飞机飞越识别区的时候要如何做,比如美军司令员手册中写明:
美国不承认沿岸国把防空识别区的程序应用于不准备进入本国领空的飞行器之上的权利,美国也不会把这个程序应用于不准备进入美国的飞行器之上。同时,美国的军事飞行器在不准备进入他国领空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向对方表明身份,也不应该遵守他国所制定的关于防空识别区的程序,除非美国特别同意这么做。
同时,美国在实践中,也不要求只是飞越防空识别区的外国飞机遵从其为本国飞机制定的程序。美国尽管空军实力强大,也会对进入防空识别区的外国飞行器进行监控,但从来没有试图在法律上去管理一块不属于自己的空域。美国帮助日本设立的防空识别区也是如此。
现在反观中国的 “防空识别区”,它实际上大大扩充了美国的防空识别区的内涵。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个规定:
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以下简称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遵守本规则。(注:所有飞机,不管外国和本国飞机都必须遵守该规则。)
二、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提供以下识别方式:
(一)飞行计划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或民用航空局通报飞行计划。
(二)无线电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开启并保持双向无线电通信联系,及时准确回答东海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识别询问。
(三)应答机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配有二次雷达应答机的应当全程开启。
(四)标志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按照有关国际公约规定,明晰标示国籍和登记识别标志。
(注:外国的飞行器“必须”遵守中国单方面划定的规则,不论是有意进入中国领空的飞机还是仅仅穿越“防空识别区”的飞机,都要事先递交飞行计划。)
三、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服从东海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指令。对不配合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注:外国飞行器在飞越这个区域时,应当服从中国武装力量的管理和指令。)可见,中国所设立的防空识别区,尽管试图通过一个名字让国际相信她是依从了国际惯例,但实际上却违反国际法,单方面地扩大了中国的空中管制范围,企图在法律上把大片公共空域变成受中国管理的空域。在公共空域,中国最多可以说自己在这个区域会监视别国飞机,但无权要求别国飞机受中国的管理。
中国设立的识别区还莫名其妙地得罪了韩国。自中日发生争议以来,韩国一直是中国刻意拉拢的对象,甚至答应朴槿惠的要求在中国为安重根树立塑像。为一个和中国无直接关系的外国人立像,这是破天荒。可是,中国设立的识别区却一下子把韩国也得罪了。原因有三,第一就是这个管辖权的问题。第二,这个识别区把韩国主张的苏岩礁也包括在内,很可能直接激化苏岩礁的领土争议。第三,这个管辖区和韩国的识别区也重叠了。韩国尽管划定了识别区,但这个识别区范围不大(比日本要小多了),也谈不上和中国有什么冲突。可是不知道中国是否要刻意避免针对日本的印象,识别区和韩国的也有重叠。这个重叠范围并不大,看不出有什么实质的意义,但是却象征性意义却很大。
中国的举动引起了韩国的怒火,以致韩国以到苏岩礁的巡航表示对中国识别区的否定。中国一直以来对韩国的刻意拉拢以一致对日的政策,极有可能因此而蒙上阴影。
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对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反应剧烈,从国际法的角度看也是正当的。如果他们默认了中国的防空识别区,就等于默认了中国对东海上空这个公共空域的管理权,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在东亚,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最坚固的盟友,美国自己也一直是航海、航空自由的最主要倡导者,于情于理,美国首先出头是再正常不过了。
中国要设立防空识别区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国际惯例可循,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在适合的时间设立也断然不会招致如此大的反应。但这次贸然设立这样的防空识别区显然是一种外交冒进:第一不符合国际法,第二时机也不恰当,第三触动了美国的核心权益(航海航空自由)。中国军方这样的做法只会徒然加剧钓鱼岛发生危机的可能,更成功地亲手把美国推向日本的一方,甚至还把美国推到了东海对抗的第一线。
第二篇:国际法---东海防空识别区法律问题研究
东海防空识别区法律问题研究
2013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表声明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东海防空识别区涵盖了钓鱼岛区域等中国东海空域。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说:“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既有充分法律依据,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包括一些大国和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在内的20多个国家先后设立了防空识别区。中方的有关做法符合《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然而,对于中国突然宣布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做法,我认为不符合国际法。与此同时,与之伴随而来的还有其他国家美日韩对此的反对。
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范围覆盖日本韩国的争议领土,与日韩的识别区大面积重叠。中国还规定凡是进入防空识别区的飞机都要向中国申请备案,美国、日本和韩国甚至台湾都反应剧烈。美国宣布不承认中国单方面设立的防空识别区,并派出了B52轰炸机在东海上空飞行。美国军方强硬地提出三不政策:不会提交飞行计划,不会预先无线电通告,不会对频段注册。东海局势骤然升温,三十年来战争的危机从来没有离东亚人民如此之近。
中国指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持双重标准,理由是美国日本和韩国早在几十年前已经开始设立防空识别区了。然而这个名词在中美之间却对应着不同的概念。
美国的防空识别区是一个对内的命令。它规定了美军在飞行器(包括本国和外国)飞越这个空域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以及本国的飞机在这个空域应该如何去做。但是美国的防空识别区并没有要求外国飞机飞越识别区的时候要如何做,比如美军司令员手册中写明:
美国不承认沿岸国把防空识别区的程序应用于不准备进入本国领空的飞行器之上的权利,美国也不会把这个程序应用于不准备进入美国的飞行器之上。同时,美国的军事飞行器在不准备进入他国领空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向对方表明身份,也不应该遵守他国所制定的关于防空识别区的程序,除非美国特别同意这么做。
同时,美国在实践中,也不要求只是飞越防空识别区的外国飞机遵从其为本国飞机制定的程序。美国尽管空军实力强大,也会对进入防空识别区的外国飞行
器进行监控,但从来没有试图在法律上去管理一块不属于自己的空域。美国帮助日本设立的防空识别区也是如此。
现在反观中国的 “防空识别区”,它实际上大大扩充了美国的防空识别区的内涵。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个规定:
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以下简称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遵守本规则。(注:所有飞机,不管外国和本国飞机都必须遵守该规则。)
二、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提供以下识别方式:
(一)飞行计划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或民用航空局通报飞行计划。
(二)无线电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开启并保持双向无线电通信联系,及时准确回答东海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识别询问。
(三)应答机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配有二次雷达应答机的应当全程开启。
(四)标志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按照有关国际公约规定,明晰标示国籍和登记识别标志。
(注:外国的飞行器“必须”遵守中国单方面划定的规则,不论是有意进入中国领空的飞机还是仅仅穿越“防空识别区”的飞机,都要事先递交飞行计划。)
三、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服从东海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指令。对不配合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注:外国飞行器在飞越这个区域时,应当服从中国武装力量的管理和指令。)
可见,中国所设立的防空识别区,尽管试图通过一个名字让国际相信她是依从了国际惯例,但实际上却违反国际法,单方面地扩大了中国的空中管制范围,企图在法律上把大片公共空域变成受中国管理的空域。在公共空域,中国最多可以说自己在这个区域会监视别国飞机,但无权要求别国飞机受中国的管理。
中国设立的识别区还莫名其妙地得罪了韩国。自中日发生争议以来,韩国一直是中国刻意拉拢的对象,甚至答应朴槿惠的要求在中国为安重根树立塑像。为
一个和中国无直接关系的外国人立像,这是破天荒。可是,中国设立的识别区却一下子把韩国也得罪了。原因有三,第一就是这个管辖权的问题。第二,这个识别区把韩国主张的苏岩礁也包括在内,很可能直接激化苏岩礁的领土争议。第三,这个管辖区和韩国的识别区也重叠了。韩国尽管划定了识别区,但这个识别区范围不大(比日本要小多了),也谈不上和中国有什么冲突。可是不知道中国是否要刻意避免针对日本的印象,识别区和韩国的也有重叠。这个重叠范围并不大,看不出有什么实质的意义,但是却象征性意义却很大。
中国的举动引起了韩国的怒火,以致韩国以到苏岩礁的巡航表示对中国识别区的否定。中国一直以来对韩国的刻意拉拢以一致对日的政策,极有可能因此而蒙上阴影。
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对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反应剧烈,从国际法的角度看也是正当的。如果他们默认了中国的防空识别区,就等于默认了中国对东海上空这个公共空域的管理权,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在东亚,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最坚固的盟友,美国自己也一直是航海、航空自由的最主要倡导者,于情于理,美国首先出头是再正常不过了。
中国要设立防空识别区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国际惯例可循,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在适合的时间设立也断然不会招致如此大的反应。但这次贸然设立这样的防空识别区显然是一种外交冒进:第一不符合国际法,第二时机也不恰当,第三触动了美国的核心权益(航海航空自由)。中国军方这样的做法只会徒然加剧钓鱼岛发生危机的可能,更成功地亲手把美国推向日本的一方,甚至还把美国推到了东海对抗的第一线。
第三篇: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国际法分析及海峡两岸合作
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国际法分析及海峡两岸合作
一、防空识别区概念的提出
防空识别区(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的提出,最早是源于国内法上维护沿海国防安全的需要,是美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提出的一种为维护本土安全而采取的提前预警措施。不同于地面防卫和海域防卫,空中防卫所面对的攻击速度较快,但本国防卫反应时间相对较长,因此,部分沿海国开始拓展对外的防空区域,以便在该空域内及早发现外国航空器并进行定位、识别、监视和管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从英国使用雷达来预警德国轰炸机的经验里得到了启发,于1940年开始加强对其沿海空域的防御和控制。尤其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政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空中袭击进行预警的重要性,扩展空防区域的想法也由此受到重视。此后,近百个雷达基站被全面部署到了美国的东西海岸,构成了美国防空识别区的雏形。[1]20
上世纪50年代,为了防备来自苏联的战略轰炸威胁,美国和加拿大达成协议,在加拿大北部建立起雷达预警区。但是,随着洲际远程武器的应用和苏联解体,北美防空识别区的作用逐渐降低。直到20世纪80年代,防空识别区对于美国的意义又从安全防御,发展为打击走私与贩毒:政府可以通过防空识别区,对不明飞机的身份进行鉴别。至此,防空识别区不仅成为了美国政府防御潜在战争威胁的空中预警带,更多地承担了打击走私、贩毒等犯罪和非法移民的责任。[2] 2001年9·11事件的出现,又使防空识别区的安全防御职能重新获得美国政府的重视,并对立法做出了多次修正,而防空识别区的概念也逐渐完善并迅速得到多个国家的支持。
根据修订后美国联邦法规(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第14章99.3条的规定,美国的防空识别区,特指土地或海域之上的空气空间,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须对在其中的所有航空器(除美国国防部及执法部门飞行器外)进行识别、定位和管制。与防卫区(defense area)重在对美国本土的防卫不同,防空识别区更侧重对尚未发生的危险进行预先判别、鉴识,以便做出正确及时的反应。
除此之外,美国联邦法规还对在识别区内飞行器的各类具体情况,包括紧急情况(emergency situations)、特别安全指引(special security instructions)、无线电要求(radio requirements)、防空识别区飞行计划要求(adiz flight plan requirements)、通信应答器开启要求(transponder-on requirements)、位置报告(position reports)、偏离航行计划和航空管制许可及说明(deviation from plans and atc clearances and instructions)等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和说明。这些细致的国内法规定,在国际法尚无明确规定的背景下,构成了政府监管美国周边空域、进行本土防卫的法律基础。
二、防空识别区的国际法属性
尽管防空识别区的实践发展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但是,目前国际社会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国际条约或其他形式的成文法,也使得防空识别区是否具有国际法上的合法地位广受争议。此外,对防空识别区性质的理解,各国也并不相同,在我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之后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因此,有必要对防空识别区的国际法属性进行深入分析和定位。
(一)法理依据
1.防空识别区是国家的自我保护
传统国际法认为,空气空间的权利往往与其之下的地面权利相关联。例如《国际民用航空公约》(the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covenant,即芝加哥公约)第1条即规定,缔约各国承认每一国家对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可见,空间的法律性质决定于毗邻陆地或水域的法律性质。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所谓防空识别区的规则,其核心就是一架飞行器意图进入某主权国领空所必须遵守的规则;而一国是否有权对主权范围以外的威胁进行预先防卫,则成为防空识别区法律性质争议的关键。
根据芝加哥公约第2条的规定:就本公约的目的而言,一国之领土应当被视为包括与其主权、宗主权、对该国的保护或托管相毗邻的陆地和领水。由于一个国家对其领土之上的空间享有排他性控制权,一国自然可以制定跟彼处飞机飞行和操作有关的制度和法规,防空识别区规则也是国家主权权利的自然延伸。芝加哥公约第5条也同时规定,对于不定期飞行的航空器如为取酬或出租而载运乘客、货物、邮件,国家有权规定其认为需要的规章、条件或限制;第6条规定除非经一缔约国特准或其他许可并遵照此项特准或许可的条件,任何定期国际航班不得在该国领土上空飞行或进入该国领土。因此,类似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毗连区制度,超出领空范围外的防空识别区似乎也可以称为毗连空域,一国可以行使有限的管制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概念并没有任何国际法成文规则进行支持。
还有观点认为,主权国家设立防空识别区是国家行使自卫权的表现,关于防空识别区的法律依据源于国际法对自卫权的保护。毫无疑问,主权国家均享有维护其自身生存的自卫权利,且《联合国宪章》也保证每一成员国都在集体安全体制之中。国家行使自卫权已经成为国际强行法(jus cogen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都不得妨碍另一国行使自卫权。自卫权的行使也具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即国家必须受到现实的武力攻击,且自卫反击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但是,由于防空识别区的规则并不区分主权国家是否受到武力攻击,从国际法上来看,设立防空识别区并不属于自卫权的部分,相反,它属于更加宽泛的自我保护范畴。[3]
因此,与国家自卫权不同,防空识别区的自我保护,是为了针对未发生的武力袭击而采取的必要预防性措施。[4] 于此,格老修斯(hugo grotius)指出:必要是自然的第一法则;瑞士国际法学家瓦泰尔(emmerich vattel)也认为:一个国家应当认真避免任何可能造成破坏的事物,&&将任何可能导致其毁损的东西挡在一定距离之外。[5]
2.国际法规则存在空白
由于国际法规则的形成在使用武力方面一直保持相当的审慎,国家自我保护行为的合法性也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有学者认为,国家在证明其预防性措施的合理性之前,必须指明对方有不当野心或者贪欲的准确迹象,即自我保护行为必须局限于紧急状态所要求的事物。国际法院(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在科孚海峡案(the corfu case)中也保持了较为谨慎的态度。在该案中英国认为,为了得到某个国际犯罪的证据,国家有权采取措施进入阿尔巴尼亚领水,以获取相应的证据支持自己和国际法庭。但是国际法院则认为,任意扩展自我保护的权利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自我保护成为国家干涉另一国的理由,则构成了强权。该权利在过去造成了最严重的滥用,因而在国际法中不享有任何地位,而不管其在国际组织中产生的影响如何。实力强大的国家也因此很容易形成对其他国家的干涉,这无疑是对国际法原则的践踏和歪曲。
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一直主张其自卫权的域外效力,并在许多双边文件中对此进行了确认,例如著名的《门罗宣言》即支持广泛的自我保护权利。[6] 此外,《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也在实质上提出了预警机制,该条约第3条第3款对武装攻击的定义中,不但包括那些在某个美洲国家境内发生的攻击,而且还包括第4条某些域外范围内发生的攻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双边条约或者宣言,本质上并不是国际法的组成部分,其确立的域外管辖范围并不具有国际法先例,甚至一直为各国所反对,因此并不具备国际法上的效力。
第四篇:关于东海防空识别区新闻说法
日本政府对中国国防部宣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圈一事作出反应。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针对中国宣布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包括钓鱼岛上空一事,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伊原纯一23日致电中国驻日公使韩志强提出了“严正抗议”。据报道,伊原称,考虑到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中日对立,“这会使事态升级,有可能会招致不测事态,非常危险”。
另据报道,日本外务事务次官斋木昭隆计划25日将召见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并传达日方立场。
(责任编辑:UN643)原标题: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日提“严正抗议”(图)原标题:中国军事专家认为日美无权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说三道四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蔚):自中国政府23号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日本外务省声称不能接受该防空识别区覆盖钓鱼岛,已向中方提出交涉。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院决算委员会上就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一事表示,此举极度危险,可能招致无法预料的后果而美国国防部部长哈格尔近日也发表声明,称中国单方面改变地区现状,影响区域稳定,可能导致地区紧张升级。那么,日本所谓的不能接受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说法能站得住脚吗?美方对中方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提出指责甚至反对,到底是出于何种居心?本台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军事专家张军社和邢洪波,他们都认为,日美无权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说三道四。
在中国政府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日本方面迅速作出反应,声称不能接受东海防空识别区覆盖钓鱼岛,并已向中方提出交涉。对此,军事专家邢洪波认为,日方的这一表态完全是颠倒黑白,因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所以日方的前提就是错误的。
邢洪波还说道:“事情应该是很清楚的,日本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时候,把中国的钓鱼岛设在它的防空识别区内应该是违反法理的行为。至于钓鱼岛本身的争议,日本主要的法律主张一个是《旧金山合约》,还有就是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这两个协议我们认为是无效的,根本上违背了二战以后框架性根本的基本的法律,比如《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旧金山和约》抛弃主要的当事国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进行媾和,所以我们认为从法理上讲钓鱼岛是中国的理由非常充足。很显然,日本还是顽固坚持他的立场,为什么东亚、东海局势持续紧张,就是日本不能正确地对待历史,他还在企图篡改二战历史,他还是想把钓鱼岛占为己有,这是他的根本目的。”
在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作为日本盟国的美国也表示关切,并无端指责说,中国单方面改变地区现状,影响区域稳定,可能导致地区紧张升级。邢洪波认为,从法理上讲,美国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因为在东亚地区,美国不是当事国,该地区的和平稳定或事务,应该由相关地区相关国家之间通过协商共同处理。
邢洪波认为:“美国发表这样的言论,确实有点不负责任。他说我们单方面改变现状,完全是对我们的误读,因为该地区飞行作业非常多,不管是民用的还是军用的,在众多的情况下,如果说是处于无序的状态,发生事故,发生误判,这可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双方加
强管理以后,比如我们明确要求提供四种识别,那么我们把您的飞机情况掌握之后,如果我们有相应的飞行活动我们可以合理地安排,可以避开冲突的航线和活动,应该更有利于减少事故误判,美方的讲话是没有道理的。”
另一位军事专家张军社则认为,在钓鱼岛问题上,单方面改变现状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
张军社说:“应该说,在钓鱼岛问题上,单方面改变现状的是日本,不是中国,日本政府去年9月份搞所谓的国有化,这是导致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中日建交40多年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一直保持着和平平静的局面,主要是双方遵守了搁置争议的默契,现在日本打破这个默契,单方面采取一些挑衅性行动,是他们打破现状。美国人不顾事实,说三道四,这是很不负责的。另外,日本、美国都设立防空识别区,为什么中国不能设立?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典型的强权和霸道逻辑,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有舆论担心,有关东海的主权争端可能会进一步升级,张军社认为,下一步形势如何发展,主要看日方的下一步行动。
张军社说:“这个问题主要看日方的下一步行动,日方从去年9月份一直在不断地在挑起事端,采取挑衅性行动,所以下一步如果日本继续实行挑衅,很难保证这一段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发生任何问题,一切责任由日方负责。”
另据报道,针对日本方面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交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5日表示,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馆已据理驳回日方的无理交涉,要求日方立即纠正错误。
第五篇: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必要性分析
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必要性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利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种挑战,设立防空识别区制度就是进行有效应对措施之一。防空识别区作为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新型空中预警防卫概念,对于沿海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和海防安全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56条、58条等规定和国际法的和平利用以及对等的原则,沿海国建立海上防空识别区是有其合法的法理依据的。结合我国的海上安全形势特点,我国在东海建立我国海上识别区,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防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将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防空识别区 法理 安全形势
近期,日本媒体屡屡爆出中国军用飞机“侵入”日本防空识别区的新闻,并扬言要发射曳光弹对“入侵”的中国军用飞机进行“警告射击”。日方故意偷换概念,将中方描绘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看似是“被动防守”,实则“主动进攻”,意味十足,已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近日,关于中国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的问题受世界各国和国人关注,也引起了很大争论。在此问题上,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所说“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国家都不应说三道四”。日本更没有资格说三道四,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防空识别区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实践,在有效地遵守国际法的背景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沿海国海防安全的潜在威胁,维护了各国的海洋权益。我国海洋权益的全面维护,也需要建立海上防空识别区。
一、防空识别区简介
防空识别区,是指沿海国为了保卫其国家安全特别是领空安全,在毗连其领空的国际空域设置的、对过往航空器进行防空识别定位、跟踪监视和安全管制的空域。沿海国设置防空识别区的法理基础是国家自卫权。基于此项权利,沿海国对防空识别区内的所有航空器,特别是国家航空器,可采取防空识别和跟踪监视措施,并对有意进入沿海国领空的航空器采取进一步预防措施。同时,沿海国对防空识别区内飞行的航空器采取防空识别、跟踪监视和航空安全管制措施,必须遵守国际通行的航空管制规则,妥善顾及航空器飞行安全。迄今为止,美国、日
本等30个国家建立了这种防空识别区。日本防空识别区的设定仿照美国,在东海区域,最近处距离中国海岸仅约130公里,更威胁着东海油气田。
二、防空识别区的法理分析
海上防空识别区延伸至沿海国领空水平范围之外,且属于沿海国的单方面行为,因此,建立这种空中管制区域是否合法在国际上是有争议的。尽管争议双方的立场是鲜明对立的,但是所依据的法律是一样的,都是以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主要依据的,并且作为各自维护己方观点所援引的某些具体条款也是相同的,即都是以《公约》的第58条为法律支撑的,只是双方分别从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对法律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公约》相关条款的规定不够具体造成的。《公约》的制定是为了在沿海国的权利和利益与其他国家的权利和利益之间保持一种适当的平衡。《公约》中赋予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对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相关行动的限制性规定,以及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当前我国海洋战略边疆严峻的安全形势,这些都为我国设立海上防空识别区提供了合理合法的法律依据。
我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是对专属经济区内剩余权利的合理有效运用,这是《公约》所赋予我国作为沿海国的合法权利。是对专属经济区内的剩余权利的合法行使,是对国际法原则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公约》的缔约国责任的认真履行。另外,设立海上防空识别区是对国际通行做法的合理借鉴,也是在积极探索中对《公约》相关内容具体化的合法推进。因此,建立海上防空识别区是符合国际趋势和通行做法的。此外,目前国际社会上没有规制防空识别区的相关法律或国际公约,也没有任何禁止国家建立此种区域的国际法规则,因此,是否建立防空识别区属于国家自由裁量权范围的事项。
三、我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必要性分析
1、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紧迫性
面对海洋世纪所带来的巨大潜在的利益,我国却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来自海空的威胁,从海洋资源信息安全到沿海区域电磁安全,再到非传统安全领域,这些都给我国海洋战略利益的拓展构成巨大威胁,也会对我军履行新使命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既缺乏资源又缺乏市场的中国经济来说,海洋既是资源也是市场,海洋资源的利用是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制约点。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我国依法享有对专属经济区内所有海洋资源进行勘探、开发等专属的主权权利。现今,一些国家肆无忌惮地侵犯我国海洋资源的专属权,一方面是军事利益驱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没有能够在海空中建立起预警识别体制进行有效的遏制和防范。这对中国的海上安全已构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和一些周边国家从海空中通过电子侦察和电磁信息采集等手段,针对我国沿海地区通讯信息以及我重点军事防区的军用频率、雷达波段等机密信息进行间谍活动,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电磁信息安全,损害了我沿海信息战略边疆的安全。
另外,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我国处在一个恐怖主义四处潜在的环境里,其危害趋势已经走向了核恐怖、化学恐怖、生物恐怖以及信息恐怖,其实施恐怖的主要途径也已经重点转向了空中、海上,而我国海上空中识别区的缺乏则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在漏洞,一旦将来恐怖主义从外海通过空中对我国发动恐怖袭击,那么我们将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一定要确立风险意识、预防意识、应急意识,及早建立海上防空识别区,完善空中预警和处理机制,拒威胁于国门之外。
2、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是加强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
我国国防政策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致力于与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立防空识别区,其目的在于防备和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要使其成为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主权的屏障。
3、建立防空识别区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遏制挑衅行为
日本在一战结束后,单方面划定了飞行情报区和防空识别圈。其最西部距离中国浙江海岸仅 130公里,最南部与中国台湾省的防空识别区呈重叠状态。而且中国的战机和军舰即使在日本划定的所谓中间线西侧进行演练,也会被日本诬称为挑衅。我国必须进行相关的防空识别区制定,在发生权益纠纷时做到有法可依。立法时应该就不同海域“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进行明确规定,在处理相关事项时能做到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确保我国主权利益不受侵犯。
4、建立防空识别区法律制度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需要
台湾空军规划出自己的所谓的防空识别区,包括台湾海峡和福建省以及浙江南部的东北部,西至江西省范围的空域列为飞行航空情报区及防空识别区,凡在这个空域飞行的日标均为侦测对象。我国必须针对此种现状予以积极回应,制定防空识区,可以对台湾形成战略威慑,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
参考文献
〔1〕张海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释义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2〕伊万,海德.防空识别区”国际法与邻接空间,中国法学,2001,(6); 〔3〕傅崐成.海洋法相关公约及中英文索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4〕高之国,张海文.国际海洋法的理论与实践,海洋出版社,2006;
〔5〕张林,张瑞.建立海上防空识别区的法理依据及其对策,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