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作者:于鹏飞 摘自:心理教育网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学生。他在上初一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但他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榔头杀死了生养他的爸爸。当刑警抓捕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小明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但切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最好的办法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
从本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小明的父亲因为文化不高,所以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现在很多家长仍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谬论,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要么异常懦弱退缩,要么冲动粗暴。长期的打骂可能会使他们习惯被欺负和容忍,遇到问题采取回避退缩的行为。也可能使他们形成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式,因此面对冲突矛盾时就会以简单粗暴的武力来解决问题。
(二)上网成瘾的原因
1.精神空虚:孩子沉迷于网络,最伤心的是父母。但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行为到了这种地步,其中许多原因是家长造成的。大多数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照顾只是满足于“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兜里有点零花钱”,不知道孩子最近的烦恼是什么,和同学有没有矛盾,孩子在父母那里寻求不到这种爱,于是就到网上寻找,他们会用化名和网友聊天、骂人、畅所欲言。
2.性格不良:除了家庭因素导致精神空虚外,孩子不良的性格也是容易成瘾的重要原因。据观察发现,容易上网成瘾的孩子大多有不良的性格特征,如性格孤独、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心理有了矛盾、苦恼自己无法排解时他们便去上网发泄,因为他们发现,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键盘就操纵在自己手上,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说什么就和网友聊什么,随心所欲,很快,他就会迷上网络。
3.环境影响: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小至刚入学的娃娃,大到已退休的老人,对电脑都能驾轻就熟。各处的网吧也随处可见,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网吧经营者本着赢利的目的,为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辨别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大开方便之门,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孩子们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4.学习的压力: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考高中和考大学还是以分数为主,所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中国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上网吧,沉迷网络。
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明没有沉迷于网络之前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学生,而且既然他能当上班长说明他在品质,性格方面都是很好的。但是,由于长期的沉迷和依赖网络,使得他的人格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懂事变得叛逆,从健康阳光变得冷漠残忍。人格的改变使他能对生养自己的父亲下毒手,使他在杀死父亲后没有基本的罪责感和同情心。这也是网络成瘾最大的危害所在。
(三)治疗方案
(一)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上网前要计划,明确上网的目的和上网的时间,避免无节制的上网,如果不是为了工作、学习,而主要为了娱乐,则更需要计划上网。漫无目的地“冲浪”、沉迷于网络聊天或网络游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尤其把它当成一种缓解精神压力时更应该节制。
(二)青少年要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业余时间多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或交际活动,不仅充实了生活,而且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依赖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机会。
(三)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参与。家长和老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孩子上网“开阔视野”,直到成瘾才引起重视,也不能因担心网络危害而过分控制孩子上网,这会迫使他们走到社会上非法的网吧而事与愿违。这是预防网络成瘾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家长和老师要通过正确引导和合理监督,不仅直接控制青少年在家、在学校上网的时间,而且要提高他们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能力。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家长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1)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2)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3)拓宽孩子的兴趣爱好(4)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5)对孩子上网少制止多引导学校开展学生上网教育,提高校园上网场所和上网监控,丰富校园生活无疑会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四)这一阶段是孩子最易上网成瘾的阶段,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心理极其不稳定,很容易被丰富多彩的网络所吸引。因此,家长应该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孩子给予特殊的关注,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及时给予其必要的胜利和心理上的指导与教育,用家庭的温暖将孩子从网络中吸引出来。
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商业网吧管理,严格控制网络色情等不健康文字、图片、音像信息传播,打击非法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 南丰二中 黄亮福(252405400008)
摘要: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中学生上网成瘾的现象和危害日益严重。怎样帮助学生戒除“网瘾”是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抵御诱惑的自制力差;又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某些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也没能被及时疏导,而虚拟网络恰恰迎合了学生的这种需要,所以中学生容易迷恋网络。另外,网络网吧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教学过于应试化,也使戒瘾行动更加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可以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在积极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对网瘾学生的沟通、理解和帮助,强化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等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关键词:网络成瘾;网络心理;戒除网瘾;和谐心理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由于沉溺网络而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破坏家庭,伤害亲情,引发猝死,自残自杀,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和解决。如何尽快帮助这些中学生戒除网瘾,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并且积极有效地预防学生迷恋网络,是学校教育急需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一、“网瘾”及其我班学生的网瘾状况
什么是网络成瘾?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认为:网络成瘾综合症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许燕教授提出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评估标准:一是将网络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二是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学习被排除到中心以外。三是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四是无法阻断或者说反复.(以上引文出自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依据这些标准,可以把网络成瘾按程度不同分成四个时期:初恋期,迷恋期,依恋期和沉溺期。不同学生个体所处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是跳跃式地成瘾。如果学生在网上只是为了玩乐、刺激、发泄,而且已经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那么就应当引起注意。
仓山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认为有三类中学生容易得网瘾。一是学习适应困难者。他们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二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者。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通过QQ聊天交结网友,倾诉心菲,发泄情感。三是家长教育子女存在误区的学生。许多家长只知道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以上引文出自中国戒除网瘾工作网)几个月来,我多次去网吧看他们玩游戏聊天,自己也学会了网上聊天,并且两次包夜到天亮。通过观察得知:男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少数人包厢或包夜浏览色情网站看黄色影片。女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和听歌,少数人会看看电影。几乎没有学生为了学习查资料。他们上网的时间主要在中午、晚自习后和周末假期,也有少数学生下午晚上逃课上网。星期六晚上学生特别多。平时女生少,到了假期女生明显增多。我同几个有网瘾的学生交流,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也认识到网瘾带来的危害,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在他们中间,单亲家庭,父母忙于生计,父母外出打工,远离父母的在校寄宿生特别是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占大多数。这说明父母的关爱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
我所教的班级是农村实验班,共70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31人。经多次记名和匿名问卷、个别交谈、集体座谈、跟踪调查、学生举报、教师反应和突击查网吧等方式,基本上掌握了全班的上网情况。男生中有五人从未上过网,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小就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良好教育,认识到网上的游戏是假的,QQ是骗人的,上网对学习对身体是有害的。其中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我从来不上网。如果有一天上帝问我,你为什么能克制住自己不受网络的诱惑。我会坚定地说,为了报答父母为了自己的前程,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男生中有3人在小学时上过网,但现在不上网也不想上网。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同学取笑他们,不会上网是落后土气,是赶不上时代潮流。为了不让人小看才去上网的。后来觉得上网并不是什么高难动作,没什么可以炫耀的,就不想再去了。男生中有2人成功戒除了网瘾。以前经常偷着去上网,几次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视力也明显下降,在老师家长的教育下,通过打篮球戒掉了网瘾。男生中有9人有时上网。这些学生成绩一直比较好。主要是周末没事做,觉得无聊孤独才去上网消磨时光的,属于“初恋期”。男生中有18人经常上网。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一直有困难。主要在每天中午和周末白天上网。他们要么总想在游戏中升到更高级;要么不去和网友聊天总觉得丢了什么似的、六神无主、烦躁不安,属于“迷恋期”。目前有二位男生不但课余一有时间就会去上网,而且有时逃课上网,有时连续几天包夜。他俩白天玩游戏查找女孩聊天,深夜看淫秽色情。精神恍惚,沉沦于假想的性生活中。这两位学生脾气暴躁、自私自利、好说谎借钱、好欺负女生,属于“依恋期”。
在31位女生中,有18人没上过网。大多数曾经在同学的怂恿下有过上网的冲动,但想到父母的辛劳和严厉地告戒,也害怕一旦上网就成瘾,从而影响学习,就时刻提醒自己,把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在女生中有四人曾经上过几次网,都是陪姐姐或表姐去的。网吧里难闻的气味、缭绕的烟雾、污浊的环境、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使她们再也不想去了。女生中有九人有时会去上网。这些女生多半属于成绩比较差的,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很压抑,去网吧听音乐、聊天放松心情,获得快乐。属于网络“初恋期”。其中二位是在跟同学谈恋爱,周末、假期约定时间上网。还有一位只是在家里同家人一起上网。后三位应该还没有网瘾。
从整个班级来看:全班有67.1%的学生上过网,男生有87.2%上过网,女生有41.9%上过网。全班有50%的学生有网瘾,男生中74.4%有网瘾,女生中19.3%有网瘾,经了解全校情况也差不多。首先,成绩不好,学习有困难有压力的学生上网成瘾的比较多,网瘾也比较重。上网使他们身心疲惫,与同学、老师、父母关系疏远紧张,旷课逃学,节衣缩食甚至产生偷钱抢钱的念头。其次是父母溺爱、家教简单粗暴、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也容易上网成瘾。另外课余时间特别是周末假期空闲无聊,为了打发时间去上网的也不少。上网使他们成绩下降、上课走神、抑郁苦闷、产生无助感和犯罪感。由于同学间谈论网络的好玩与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带动,结伴去网吧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家长老师共同努力下,很多学生开始痛下决心,逐渐减少了上网的次数和每次的时间。然而戒除网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最后会不会反复。这也是社会上戒除网瘾机构存在的软肋。我向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他们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么不厌其烦说教;要么责骂;要么罚款检讨;要么通知家长转学。县城有条件的家长采取天天接送,严格监管。课余时间送子女去私人开办的各种兴趣培训班或各科辅导班。有时也无奈地陪同孩子去网吧或在家,让孩子过过网瘾以缓解冲突。没有条件的县城家长和远在农村的家长只能寄希望于学校的管教了。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如何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发生,以及怎样才能帮助已经成瘾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正常情况下,迅速彻底地戒除网瘾。关键在于使学生远离网吧,远离网络中的游戏、聊天和色情;根本在于消除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核心在于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快乐、享受成功。对学校来说这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教育任务。《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得其心方能育其人。”掌握学生的心理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确立教育的对策和方法,有的放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首先应当对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把握,然后寻求预防和戒除网瘾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从不会上网到开始上网,最终成网瘾的过程中学生的网络心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以下分三个阶段对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进行分析解剖。
(一)学生未接触网络之前的心理分析
1.好奇心理的驱使
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接近和探索的渴望。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同时又是一个虚拟的高科技世界。对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空前的、超现实的诱惑。我的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一天,同学与我谈起网络,说它是一种十分神奇的科学。在网络里,有许多有趣的网络游戏,有各种各样的劲暴音乐,有精彩刺激的电影录相,还可以在网上聊天找朋友,倾述自己的心情。我便迫不及待跟他去了网吧。于是我与网络交起了朋友,再也分不开了。”
2.从众心理的驱使
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迅速增强,所以中学生极容易盲目从众。在集体座谈时同学们谈到:同学朋友会上网玩游戏聊天,而自己不会,觉得自己落后落伍了。在上电脑操作课时,经常上网的同学操作更熟练更有技巧,懂得更多更会玩,令其他同学非常羡慕。平时同学朋友大谈网络中的乐趣,而自己却插不上嘴,觉得是件很尴尬的事。甚至认为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是一种时尚。一位女生在问卷中写道:“自己曾经动过去上网的念头,是因为怕自己以后不会玩电脑,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但后来老师和家人告诉我,电脑很容易学,如果现在去上网可能会影响成绩。所以我就打消了去上网的念头,全心全意地学习。以后再也没有这个想法了。”
3.空虚心理的驱使
学校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的精神空虚,心灵寂寞。一到课余时间,一旦离开教室,特别是周末假期,很多学生就看不进书,也不愿做作业。学校和家里又没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因而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坐立不安。这就很容易使学生走进网吧迷上网络。一位成绩优异的女生在检讨中写道:“连续几个星期天的上午都是我一个人在寝室看书。除了操场上有些男生在打篮球外,学校很少看得见人。这次我终于忍不住跟他们一起去了网吧。”
4.侥幸心理的驱使
父母千叮咛万嘱托、甚至措辞严厉,老师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学生也知道网瘾的危害,也听说过或亲眼目睹了一些网瘾者的悲惨后果,可是很多学生还是心存侥幸,就玩一次吧,自己不会上瘾的,父母老师也不会知道的。然而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并不强,意志薄弱,抵御力差。一旦上网玩游戏或聊天就很容易上瘾。
(二)学生从第一次上网到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
1.缓解压力的心理需要
中学生普遍面临着考试升学的沉重压力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压力挫折更大,而且他们又不善于自我调节。为了释放紧张的压力,消除郁闷的心情,随身进入网吧,通过网络上的游戏、聊天、听歌、看电影来宣泄。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学的太苦太累了,只有网上才是乐园。
2.争强好胜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希望有作为,被关注。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在异性面前是否有吸引力。因此他们在网上通过玩游戏来不断地使自己升级强大。他们也在网上通过聊天极尽所能地吹嘘自己和取悦对方。然后在班上眉飞色舞、自鸣得意地给同学叙述自己在网上的精彩业绩。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游戏者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并可以发泄他们潜在的攻击性,愤怒乃至仇恨的情绪。匿名带来的多种身份感,可以使上网者卸掉伪装,展示自己人格的另一面,使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以师傅自居,从而获得别人的羡慕和崇拜。3.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是脱离家长老师,向往社会交流最强烈的时期,但由于交往心理不成熟,导致在现实中交往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又由于父母只重说教,只关心成绩,很少与孩子交流情感。这样伴随学生的必然是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上网聊天便成了他们寻求慰籍,解除寂寞和孤独的途径。网上空间的无限性,内容的随意性,身份的隐蔽性,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尽情倾诉。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网上他们没有了拘谨、害羞、不善交往的焦虑,网络给了他们交友的信心,同时也容易使他们迷恋。
4.青春期性心理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性意识迅猛觉醒,性生理发育日臻成熟的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有了接近异性,了解异性的愿望和需要,甚至对异性产生爱慕,但由于现实世界的约束、责任和后果,使他们压制了对异性的冲动和渴望。而网络聊天交友的开放性和隐蔽性无疑为中学生驰骋自己对异性的幻想提供了良好的安全场所。又由于不能从有效途径接受到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教育,所以只能从网络上寻求感官刺激和语言猎奇的感受,以至于频频光顾黄色网站,热衷暧昧聊天而不能自拔。
(三)学生上网成瘾后不断反复的心理分析
1.叛逆心理的体现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普遍具有成人感,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容易对管理者产生对抗情绪。有些家长爱子心切,一旦发现孩子有网瘾,制止行为过于激烈,措施生硬方法不当,反而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为了发泄不满,孩子会用变本加厉上网以示对抗。有的孩子离家出走,甚至选择自残自杀的方式表示抗议。也可能是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把自己上网成瘾的原因转嫁到家人、老师的身上。其实学生也很想戒除网瘾,自己也尽了很大的努力。此时特别需要家长、老师的宽容和鼓励。如果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就会使得学生产生敌对情绪,对家长和老师不满,对现实不满。而网络的暴力游戏正好迎合了一种攻击性毁灭性的叛逆心理。因此犯了网瘾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和帮助,而不是挖苦、讽刺、歧视、打骂、高压监禁,那样只能恰得其反。2.依赖心理的体现
长期沉溺虚拟世界的学生几乎远离模糊了现实世界。一方面适应现实世界的能力更差了。现实中的压力挫折更大了;另一方面虚拟世界却满足了他们的刺激和欲望。使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无法离开网络。现实生活中的失落失败和虚拟世界的刺激成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逃避现实,更加依赖网络。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每次上网后都会空虚、内疚、后悔,但每次都抱着再玩一次的心理,却从没有间断过。特别是交了网友后,更是觉得找到了知音。一到自己习惯上网的时间,如果得不到上网,就会心跳加快、心慌意乱、焦虑不安、脾气暴躁,总想砸东西打人。可是一进入网吧,那种环境那种气氛就让我舒心;敲击键盘让我快感;网络刺激让我兴奋;尤其是几位好友同时玩同一个大型游戏时,那种大喊大叫、大骂大闹更是让我疯狂。”
3.自暴自弃心理的体现
由于网瘾太深诱惑太大,学生已经完全克制不住自己的网瘾,多次反复使学生自责自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对未来几近绝望,从而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杀。连续在网吧奋战三十六个小时后,从二十四层高楼纵身自杀的十三岁少年张萧艺在绝笔中写道:“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我什么事情都干不好,立下的誓言有许多都完不成,圣诞刚刚过去了,我也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相信会有转世,会有天堂地狱的。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引言出自《在网路上狂奔》)
三、针对中学生网瘾心理的教育建议
网瘾不是病,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综合。现实中的焦虑心情和强迫行为在网络中能够得到缓解,回到现实中则更加严重。学生一旦上网成瘾,戒除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而生理发育却超前。因此教育学生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教育的根本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戒瘾总是被动的,重点要放在防患于未然。第二,坚持疏导原则。对于网瘾者不能采取粗暴干涉或者盲目禁止的做法,要因势利导。第三,坚持渐进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学生心理的变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第四,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个性、不同网瘾内容、不同网瘾心理阶段、不同网瘾时期的网瘾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第五,坚持共同协作的原则。帮助学生克服网络迷恋,走出网络迷谷,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成效。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影响和阻碍学生身心发展和长远发展。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预防和戒除网瘾。
首先,强化学生对网络危害的认识,消除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
1、网络游戏的商业性、圈套性、虚拟性和暴力危害性;
2、网络聊天的隐蔽性、虚假性和欺骗性;
3、网络色情的腐蚀性、犯罪性和对身体的毁灭性;
4、网络危害的典型案例;5、戒除网瘾的成功范例。
其次,加强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疏导缓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紧张心理、争强好胜心理、叛逆心理和青春期性心理冲动。
1、勇敢面对挫折,树立自信心,提高意志力;
2、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走出心理孤独;
3、克制逆反心理,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
4、开展健康科学的青春期性知识教育,消除学生对性的苦闷和神秘感;
5、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控制自己。
第三,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消除学生的心理空虚情绪郁闷,转移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满足学生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
1、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自己、实现自我。
2、培养学生至少二种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最好是一静一动。
3、周末假期鼓励家长学生结伴去野外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4、和学生一起规划制定合理的活动内容和时间表,并且严格执行。让学生沉闷,枯燥的校园生活活跃起来,让学生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
第四,营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减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抑,使网瘾学生从自暴自弃的心理阴霾中走出来。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大多学生第一次上网都是被同学朋友带去的,一个班的班风很重要,好的班风能把同学从网上带回现实中,而一个差的班风会不断带动更多的同学去上网瘾。”
1.对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全班师生要一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鼓励他们走出网络阴影。并且要指定专人(二对一)进行重点监督、教育和帮扶。让成瘾的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称赞和真诚以及同学的友情、信任和尊重。2.创设条件鼓励和支持男女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使他们真实地了解异性内心的情感世界,缩短距离,减少神秘感,消除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心理冲动。3.建立校级网站,开设班级博客。在网络中架起交流沟通、互助互爱的桥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发展学生的网络技术能力。4.严格管理、规定时间、规范内容,允许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在学校电脑室上网。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在网络中直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律意识。让学生上好网、用好网,从而发挥网络的教育教学功能。5.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我把全班三十五位有网瘾的学生按上瘾程度分成:“初恋期”、“迷恋期”和“依恋期”三个大组。邀请各课任老师、班干和没有网瘾的学生组成相应的三个帮扶大组,每大组又分若干个小组。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落实各项戒瘾行动,及时检查各阶段每个学生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做一定的调整和修复。第一阶段,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走廊、年级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通过专题讲座、现身说法、参观曾巩读书岩和赵醒侬烈士雕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认知、网络道德、网络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理想教育。第二阶段,分两次举行了家长参与的“戒网瘾主题班会”。先分别由年级领导、家长、老师和班干对网瘾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再让家长和子女、老师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网瘾学生上讲台表决心、定方法并宣誓戒除网瘾;最后对家长进行了培训。第三阶段,建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如:篮球、乒乓球、象棋、军棋、诗歌、笛子、书法、图画和捐书读书等,从而占居学生课余周末的心理空闲期,让他们过得充实快乐。第四阶段,对一些网瘾不断反复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主要采取聊天法、放松法、意识阻断法、厌恶法和满灌疗法,以缓解他们网瘾发作时紧张焦虑的情绪,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在大家不懈地努力下,处于“初恋期”的网瘾学生,现在基本上不会去上网了。主要是多种文体活动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处于“迷恋期”的学生大多数还会偷偷地去上网,上网频率有所降低,而两位“依恋期”的网瘾学生,一位已辍学回家;另一位仍然会在网吧过夜。究其原因主要有:1.网吧通过开业、节假日限量免费,雇佣学生当网吧保安,办会员卡等多种形式来吸引诱惑学生上网的现象非常严重;2.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戒除网瘾工作室,更没有专职专业的老师;3.学校也没有设置用来规范学生文明上网的电脑室,因此,无法使用系统脱敏法来更好地疏导和帮助学生逐渐戒除网瘾;4.学生周末、节假日在回家和返校这两段时间,学校和家长都难以控制;5.学生在学习升学方面的压力没有得到明显减缓;6.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难以真正实现平等交流;
7、学校和社会大环境中上网风气的负面影响很大。我们迫切希望以上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让我们的学生能早日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健康成长。
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已经成立网络成瘾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网络成瘾的教育,并且使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网络成瘾。我国也成立了多个戒除网瘾机构,帮助网瘾者摆脱网瘾。相信在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脱离网瘾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上网成瘾的学生会越来越少。使网络网吧得以净化,使人人健康上网,让网络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服务。
面对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我们该怎样做呢? 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安镇中心小学 王教刚
1.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
在孩子们没有触摸网络之前,我们要让孩子对网络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让孩子们知道网络是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玩具,他能帮助我们学习,也能影响我们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或案例分析渗透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如: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均可严重妨碍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沉迷于虚拟世界还会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为了能上网,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借款,欺骗父母,甚至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偷窃、抢劫。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最为直接的危害是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尤其是网络游戏,导致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甚至逃课、辍学。网络中各种不健康的内容,也可造成青少年自我过分放纵,法律以及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让学生在具体的视频案例中或班会中深刻认识时下网络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危害。诚然,有了车祸就不坐车吗?当然不是,我们还要正确输导学生该如何预防和避免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同时向孩子讲解网络也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如查资料,发邮件,听讲座、网上交流等。
2.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孩子们明白了网络的用途还不够,我们还要创造机会,让孩子正确地有意识地使用网络。如:发邮件,当孩子们学会了发邮件后,我们就要不失时机的让孩子运用,可以让他们在一些作文杂志上寻找邮箱地址投稿,可以让他们在网上交作业,还可以利用公共邮箱来分享班级所有的优秀作文,让他们充分尝到运用网络的甜头。课下,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搜集资料的作业,指导孩子利用网络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动画、幻灯片、个人网页等,鼓励孩子撰写个人日志,及时更新网页在正确的使用网络中获取成就感。
3.让孩子走进优秀的网站
网络可以说是一个无所不有的大千世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稍有不慎就会偏离轨道,作为家长和教师要为孩子推荐适合孩子学习的网站,让孩子除了在网上正常的交流、发邮件外,还要让他们定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三人行,既是学生和班级的网上家园,还是亲子交流的乐园,孩子在里面可尽情地展示自己发挥自己,向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学习。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站还有许多如:中国少年雏鹰网()┅┅孩子们一旦步入到这些网站将会受益匪浅。
总之,对于网络教育,是一个长期工作,家长和老师要时刻掌舵,随时改变航向,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网络上长期受益。
第二篇:中学生网瘾的心理疏导
中学生网瘾的心理疏导
初中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而网瘾则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很多学生染上网瘾的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泥潭,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的亲生孩子会因为上网不听自己的教导,讨厌父母的唠叨,甚至对父母谩骂、施暴呢?原因有:
1、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具体表现在: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强烈。
2、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具体表现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
如何预防学生上网成瘾,本人提以下几点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引起大家疗救的注意:
一、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中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例如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寓理想教育于课堂实践,寓人生指引于课外延伸。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从而自觉地跳出网络世界的荒诞与虚妄,回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中来,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网瘾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家校联合、多管齐下,构筑祛除网瘾的立体网络。
教师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不仅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入手,还注重于学生生活技能、生存能力的培养,逐步过渡到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素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但戒除学生的网瘾决不是学校一方所能单打独斗的事情。教师无法唱独角戏。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接触和密切配合,从而构筑一道立体的防护网。平时教师可以多与他们的家长联系,统一对网瘾学生的施教理念和方法。教师多联系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还要求家长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也可以与公安、关工委、工商等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呼吁他们积极查处不良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一有发现,及时举报。网瘾学生由于失去了上网场所,渐渐的也就会收心了。
三、积极引导,活动怡情,转移网瘾学生兴趣偏好。
教师在运用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之外,还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娱乐方式,从而转移他们不健康的网瘾偏好。
教师在平时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让那些平时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转移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的无穷魅力,领略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辽阔风景。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我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分成几个小组,如羽毛球组、篮球组、象棋组、绘画组等,布置任务,让他们在组内活动。我对各组进行检查督促,定期评比,期末进行总评,评出先进组和特长生,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我班原先有名网瘾学生,其家长很是伤透脑筋。我从学生中了解到他喜欢下象棋。我在掌握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上网的事情,而是拿出了一副象棋,以请教的口吻请他教教我。他很高兴,没想到老师还有求教学生的时候。他用连续的几个课外活动的时间耐心的教我,他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后来,我对他说,能不能由他带头,组织一个象棋兴趣小组。他很乐意的答应了。从此以后,他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做起事来很认真负责。由于他身为“领导”,工作繁忙,又要注意自身形象,此后就再也没有去网吧了。他的网瘾就这样在我悄无声息的诱导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学生网络成瘾是现代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有效治疗和解决网瘾、引导这些孩子走出阴暗心理的泥潭,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只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从对祖国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出发,集思广益,全心投入,耐心教导,细心施教,就一定能把这些网瘾学生从深陷的泥潭中解救出来!
第三篇:中学生网瘾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推荐)
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建议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由于沉溺网络而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和谐,伤害亲情,引发自残自杀,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不再只是个人、学校和某个家庭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和解决。如何尽快帮助这些中学生戒除网瘾,回归正常的学校生活,并且积极有效地预防学生迷恋网络,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是学校教育急需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网瘾”及其我班学生的网瘾状况的调查
什么是网络成瘾?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认为:网络成瘾综合症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许燕教授提出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评估标准:一是将网络作为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二是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学习被排除到中心以外。三是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
现不良的反应;四是无法阻断或者说反复。[1]依据这些标准,可以把网络成瘾按程度不同分成四个时期:初恋期,迷恋期,依恋期和沉溺期。不同学生个体所处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是跳跃式地成瘾。如果学生在网上只是为了玩乐、刺激、发泄,而且已经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那么就应当引起注意。
笔者认为有三类中学生容易得网瘾。一是学习适应困难者。他们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二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者。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通过QQ聊天交结网友,倾诉心菲,发泄情感。三是家长教育子女存在误区的学生。许多家长只知道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几个月来,我多次去网吧看他们玩游戏聊天,通过观察得知:男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少数人包厢或包夜浏览色情网站看黄色影片。女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和听歌,少数人会看看电影。几乎没有学生为了学习查资料。他们上网的时间主要在中午、晚自习后和周末假期,也有少数学生下午晚上逃课上网。星期六晚上学生特别多。平时女生少,到了假期女生明显增多。
造成学生上网的有关原因分析及教育的困惑:首先,成绩不好,学习有困难有压力的学生上网成瘾的比较多,网瘾也比较重。上网使他们身心疲惫,与同学、老师、父母关系疏远紧张,旷课逃学,节衣缩食甚至产生偷钱抢钱的念头。其次是父母溺爱、家教简单粗暴、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也容易上网成瘾。另外课余时间特别是周末假期空闲无聊,为了打发时间去上网的也不少。上网使他们成绩下降、上课走神、抑郁苦闷、产生无助感和犯罪感。由于同学间谈论网络的好玩与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带动,结伴去网吧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家长老师共同努力下,很多学生开始痛下决心,逐渐减少了上网的次数和每次的时间。然而戒除网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最后会不会反复。这也是社会上还没戒除网瘾机构存在多的不足。作为班主任我们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只有不厌其烦地说;和家长反应,要求家长监督,对于成瘾旷课的进行批评并要求写检讨和保证;在班会课上谈谈网瘾的毒害,制定惩罚条例。但是就学校一方是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的。
2.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如何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预防学生上网成瘾的发生,以
及怎样才能帮助已经成瘾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正常情况下,迅速彻底地戒除网瘾。关键在于使学生远离网吧,远离网络中的游戏、聊天和色情;根本在于消除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核心在于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快乐、享受成功。对学校来说这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教育任务。《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教育学生,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得其心方能育其人。”掌握学生的心理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确立教育的对策和方法,有的放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首先应当对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把握,然后寻求预防和戒除网瘾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从不会上网到开始上网,最终成网瘾的过程中学生的网络心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以下分三个阶段对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进行分析解剖。
2.1学生未接触网络之前的心理分析。
2.1.1好奇心理的驱使。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接近和探索的渴望。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同时又是一个虚拟的高科技世界。对自
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空前的、超现实的诱惑。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一天,同学与我谈起网络,说它是一种十分神奇的科学。在网络里,有许多有趣的网络游戏,有各种各样的劲暴音乐,有精彩刺激的电影录相,还可以在网上聊天找朋友,倾述自己的心情。我便迫不及待跟他去了网吧。于是我与网络交起了朋友,再也分不开了。”
2.1.2从众心理的驱使。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迅速增强,所以中学生极容易盲目从众。在集体座谈时同学们谈到:同学朋友会上网玩游戏聊天,而自己不会,觉得自己落后落伍了。在上电脑操作课时,经常上网的同学操作更熟练更有技巧,懂得更多更会玩,令其他同学非常羡慕。平时同学朋友大谈网络中的乐趣,而自己却插不上嘴,觉得是件很尴尬的事。甚至认为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是一种时尚。
2.1.3空虚心理的驱使。学校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使学生的精神空虚,心灵寂寞。一到课余时间,一旦离开教室,特别是周末假期,很多学生就看不进书,也不愿做作业。学校和家里又没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因而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坐立不安。这就很容易使学生走进网吧迷上网络。一位成绩优异的女生在检讨中写道:“连续几个星期天的上午都
是我一个人在寝室看书。除了操场上有些男生在打篮球外,学校很少看得见人。这次我终于忍不住跟他们一起去了网吧。”
2.1.4侥幸心理的驱使。父母千叮咛万嘱托、甚至措辞严厉,老师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学生也知道网瘾的危害,也听说过或亲眼目睹了一些网瘾者的悲惨后果,可是很多学生还是心存侥幸,就玩一次吧,自己不会上瘾的,父母老师也不会知道的。
2.2学生从第一次上网到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
2.2.1缓解压力的心理需要。中学生普遍面临着考试升学的沉重压力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特别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压力挫折更大,而且他们又不善于自我调节。为了释放紧张的压力,消除郁闷的心情,随身进入网吧,通过网络上的游戏、聊天、听歌、看电影来宣泄。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学的太苦太累了,只有网上才是乐园。”
2.2.2争强好胜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希望有作为,被关注。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在异性面前是否有
吸引力。因此他们在网上通过玩游戏来不断地使自己升级强大。他们也在网上通过聊天极尽所能地吹嘘自己和取悦对方。然后在班上眉飞色舞、自鸣得意地给同学叙述自己在网上的精彩业绩。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游戏者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并可以发泄他们潜在的攻击性,愤怒乃至仇恨的情绪。匿名带来的多种身份感,可以使上网者卸掉伪装,展示自己人格的另一面,使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以师傅自居,从而获得别人的羡慕和崇拜。
2.2.3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是脱离家长老师,向往社会交流最强烈的时期,但由于交往心理不成熟,导致在现实中交往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又由于父母只重说教,只关心成绩,很少与孩子交流情感。这样伴随学生的必然是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上网聊天便成了他们寻求慰籍,解除寂寞和孤独的途径。网上空间的无限性,内容的随意性,身份的隐蔽性,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他们尽情倾诉。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网上他们没有了拘谨、害羞、不善交往的焦虑,网络给了他们交友的信心,同时也容易使他们迷恋。
2.3学生上网成瘾后不断反复的心理分析。
2.3.1叛逆心理的体现。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普遍具有成人感,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容易对管理者产生对抗情绪。有些家长爱子心切,一旦发现孩子有网瘾,制止行为过于激烈,措施生硬方法不当,反而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为了发泄不满,孩子会用变本加厉上网以示对抗。有的孩子离家出走,甚至选择自残自杀的方式表示抗议。也可能是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把自己上网成瘾的原因转嫁到家人、老师的身上。其实学生也很想戒除网瘾,自己也尽了很大的努力。此时特别需要家长、老师的宽容和鼓励。如果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就会使得学生产生敌对情绪,对家长和老师不满,对现实不满。而网络的暴力游戏正好迎合了一种攻击性毁灭性的叛逆心理。因此犯了网瘾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和帮助,而不是挖苦、讽刺、歧视、打骂、高压监禁,那样只能恰得其反。
2.3.2依赖心理的体现。长期沉溺虚拟世界的学生几乎远离模糊了现实世界。一方面适应现实世界的能力更差了。
现实中的压力挫折更大了;另一方面虚拟世界却满足了他们的刺激和欲望。使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无法离开网络。现实生活中的失落失败和虚拟世界的刺激成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逃避现实,更加依赖网络。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每次上网后都会空虚、内疚、后悔,但每次都抱着再玩一次的心理,却从没有间断过。特别是交了网友后,更是觉得找到了知音。一到自己习惯上网的时间,如果得不到上网,就会心跳加快、心慌意乱、焦虑不安、脾气暴躁,总想砸东西打人。可是一进入网吧,那种环境那种气氛就让我舒心;敲击键盘让我快感;网络刺激让我兴奋;尤其是几位好友同时玩同一个大型游戏时,那种大喊大叫、大骂大闹更是让我疯狂。”
2.3.3自暴自弃心理的体现。由于网瘾太深诱惑太大,学生已经完全克制不住自己的网瘾,多次反复使学生自责自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对未来几近绝望,从而干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杀。连续在网吧奋战三十六个小时后,从二十四层高楼纵身自杀的十三岁少年张萧艺在绝笔中写道:“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我什么事情都干不好,立下的誓言有许多都完不成,圣诞刚刚过去了,我也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相信会有转世,会有天堂地狱的。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2]
.消除中学生网瘾心理的教育建议
网瘾不是病,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综合。现实中的焦虑心情和强迫行为在网络中能够得到缓解,回到现实中则更加严重。学生一旦上网成瘾,戒除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而生理发育却超前。因此教育学生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教育的根本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戒瘾总是被动的,重点要放在防患于未然。第二,坚持疏导原则。对于网瘾者不能采取粗暴干涉或者盲目禁止的做法,要因势利导。第三,坚持渐进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学生心理的变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第四,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个性、不同网瘾内容、不同网瘾心理阶段、不同网瘾时期的网瘾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第五,坚持共同协作的原则。帮助学生克服网络迷恋,走出网络迷谷,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成效。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影响和阻碍学生身心发展
和长远发展。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预防和戒除网瘾。
3.1强化学生对网络危害的认识,消除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①网络游戏的商业性、圈套性、虚拟性和暴力危害性;②网络聊天的隐蔽性、虚假性和欺骗性;③网络色情的腐蚀性、犯罪性和对身体的毁灭性;④网络危害的典型案例;⑤戒除网瘾的成功范例。
3.2加强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疏导缓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紧张心理、争强好胜心理、叛逆心理和青春期性心理冲动。①勇敢面对挫折,树立自信心,提高意志力;②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走出心理孤独;③克制逆反心理,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④开展健康科学的青春期性知识教育,消除学生对性的苦闷和神秘感;⑤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控制自己。
3.3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消除学生的心理空虚情绪郁闷,转移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满足学生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①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自己、实现自我。②培养学生至少二种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最好是一静一动。③周末假期鼓励家长学生
结伴去野外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④和学生一起规划制定合理的活动内容和时间表,并且严格执行。让学生沉闷,枯燥的校园生活活跃起来,让学生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
3.4营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减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抑,使网瘾学生从自暴自弃的心理阴霾中走出来。一位学生在问卷上写道:“大多学生第一次上网都是被同学朋友带去的,一个班的班风很重要,好的班风能把同学从网上带回现实中,而一个差的班风会不断带动更多的同学去上网成瘾。”①对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全班师生要一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鼓励他们走出网络阴影。并且要指定专人(二对一)进行重点监督、教育和帮扶。让成瘾的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称赞和真诚以及同学的友情、信任和尊重。②创设条件鼓励和支持男女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使他们真实地了解异性内心的情感世界,缩短距离,减少神秘感,消除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心理冲动。③建立校级网站,开设班级博客。在网络中架起交流沟通、互助互爱的桥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发展学生的网络技
术能力。④严格管理、规定时间、规范内容,允许学生在老师的陪同下,在学校电脑室上网。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在网络中直接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律意识。让学生上好网、用好网,从而发挥网络的教育教学功能。⑤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把有网瘾的学生按上瘾程度分成:“初恋期”、“迷恋期”和“依恋期”三个大组。邀请各课任老师、班干和没有网瘾的学生组成相应的三个帮扶大组,每大组又分若干个小组。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落实各项戒瘾行动,及时检查各阶段每个学生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做一定的调整和修复。第一阶段,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走廊、年级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通过专题讲座、现身说法、参观曾巩读书岩和赵醒侬烈士雕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认知、网络道德、网络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理想教育。第二阶段,可以分两次举行了家长参与的“戒网瘾主题班会”。先分别由年级领导、家长、老师和班干对网瘾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再让家长和子女、老师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网瘾学生上讲台表决心、定方法并宣誓戒除
网瘾;最后对家长进行了培训。第三阶段,可以成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如:篮球、乒乓球、象棋、军棋、诗歌、笛子、书法、图画和捐书读书等,从而占据学生课余周末的心理空闲期,让他们过得充实快乐。第四阶段,可以对一些网瘾不断反复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主要采取聊天法、放松法、意识阻断法、厌恶法和满灌疗法,以缓解他们网瘾发作时紧张焦虑的情绪,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4.消除学生网瘾教育背后的困惑和呼吁
在大家不懈地努力下,学生上网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的效果,可是我们还得认清其背后的困惑:①网吧通过开业、节假日限量免费,雇佣学生当网吧保安,办会员卡等多种形式来吸引诱惑学生上网的现象非常严重;②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戒除网瘾工作室,更没有专职专业的老师;③学校也没有设置用来规范学生文明上网的电脑室,因此,无法使用系统脱敏法来更好地疏导和帮助学生逐渐戒除网瘾;④学生周末、节假日在回家和返校这两段时间,学校和家长都难以控制;⑤学生在学习升学方面的压力没有得到明显减缓;⑥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难以真正实现平等交流;⑦学校和
社会大环境中上网风气的负面影响很大。
我们迫切希望以上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让我们的学生能早日远离网吧,戒除网瘾,健康成长。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已经成立网络成瘾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网络成瘾的教育,并且使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网络成瘾。我国也成立了多个戒除网瘾机构,帮助网瘾者摆脱网瘾。呼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己共同努力帮助所有有网瘾的学生,让他们健康走进学习,让健康的网络教育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
第四篇:中学生网瘾如何解决
就学生网瘾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阅读以下材料,请您发贴跟大家谈一谈,您对学生网瘾问题的看法,帖子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
1.结合您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谈谈教师帮助学生摆脱网瘾的有效办法有哪些(可举实例说明)?
2.您觉得教师如何与家长配合,来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预防或消除网络成瘾问题(可举实例说明)?
处在现代社会,网络发达,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都和网络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青少年越来越早地接触网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沉迷网络世界不可自拔,就势必会影响到学习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形成,影响到他未来的工作及生活,作为老师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我们责无旁贷。
关于学生网瘾问题我曾从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文章名字是《中学生“网瘾”:瘾在网吧根在“家”》,文章中说道:“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哈医大专家完成的《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给出了值得家长们思考的一个论断———孩子上网成瘾与家庭状况密切相关。从对哈尔滨市城区6所中学的1454名初中、高中生随机进行的调查反馈情况看,家庭不和谐、亲子关系不好,是导致许多孩子染上网瘾的主要原因。然而与专家的调查结果相反,大部分家长仍然认为网络才是造成孩子迷恋上网的最重要原因。为阻止孩子与网络接触,一些家长甚至采用拔网线、砸电脑、设开机密码、每天死看死守等极端方式控制孩子上网。参与此次调查的专家认为,家长只有从生活、心理和学习各方面给网瘾中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怀与心理支持,才能帮助他们戒掉“网瘾”。数据显示不和谐家庭网瘾少年多,在对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瘾”的调查中,单亲家庭的中学生检出率为5.88%,双亲家庭中学生“网瘾”发生率仅为3.90%;而在双亲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的中学生“网瘾”的发生率为8.25%,明显高于父母不经常吵架的中学生组。同时,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中学生“网瘾”检出率为2.38%,而采取非民主型教育方式的中学生“网瘾”的检出率为5.97%,约是民主型教育方式家庭的2.5倍。专家分析,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交流和理解,或者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焦虑、无助、逃避等情绪,并由此在网上寻求慰藉,使得“网瘾”症状发生。多数家长往往察觉不到家庭关系给孩子上网带来的影响,只有等孩子沉迷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不愿上学或其他问题时,才意识到情况不对。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不应一味地禁止孩子上网,而是要合理引导,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而我们广大家长平时应注重多与孩子沟通,与他们交朋友,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排解他们的内心压力。同时要引导他们参加户外运动,培养他们感兴趣的课余爱好。在合理安排好学习、娱乐时间之外,引导孩子有节制地上网。广大家长也要加强网络学习,在业余时间与孩子一同上网,增强亲子关系。
在我的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叫小杰,人很聪明,家庭对孩子的要求也很严格。小杰的父母属于那种好胜型家长,而他们也小有成就。于是对还孩子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讲要求相对较为严格一些。充足的物质生活和高标准的要求,在看似关心的表面,无意中将孩子的特点抹煞了。尽管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但是缺少了适合孩子成长的沟通式教育方式,最终孩子在一句“我不给你学了”的话中,终结了父母的苦心。也正是这也些看似超炫的条件,最后把小杰逼上了梁山。虽然国家教育早已开始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但是小杰的家长依旧是以分数来衡量孩子学习的优劣。孩子应有的活动和爱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被家长人为地限制和取缔。孩子逆反心理加重,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情绪也一日异于一日。于是旷课和电脑游戏成了小杰最热心的选择,三天两头旷课,每次都是被家长从网吧中找到押送回学校,但是人在学校心在游戏,到校后不是和同学讲述游戏的过关技巧就是讲最近又有什么更好玩的新游戏,小杰成了家长心痛,老师头疼的网瘾少年,怎么办呢?一个不经意的发现使事情出现了转机—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他的口袋里装着一本袖珍英汉词典。于是,我好奇的问小杰,你不学英语为什么老是装一本袖珍英汉词典呢?他听后不好意思的笑笑说“玩的游戏都是英语的,看不懂,就翻翻词典,不然不好过关。”一句话我看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久已被尘封的光线。于是我就找到小杰的家长,把我的发现和小杰的话告诉家长。最后家长在老师的配合下,重新选择了教育方向——从游戏入手。将游戏作为突破口,以父子互动为手段。最终父子握手言和。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知道,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超出孩子的心理界限和承受界限,同时要求也要合理和符合孩子的发展。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双方受伤害。同时,当我发现小杰这一举动后,作为教师的我和小杰的家长开始了双方的合作。我用我的笔记本有意下载一些全英的电脑游戏。在课余时间让小杰翻译全英的游戏攻略。并在学习中有意尝试着让小杰做我的第二课代表。从小杰热衷的游戏入手,开启小杰的学习兴趣,消除小杰内心中对学校和老师的抵触心理。半个学期下来我终于看到了小杰的长足的进步。一天孩子家长打电话激动的告诉我:孩子变了。真的变了,在家主动看书学习的时间多了,出外打游戏的时间少了,即使出去玩游戏也会主动回家了。谢谢老师!通过小杰的事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爱孩子有多重方法。只有把孩子放在爱心之中,孩子才会真正懂得家长和老师的苦心。
第五篇:如何面对中学生网瘾
顺势而行,戒除网瘾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渴望独立,渴望被尊重,另一方面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要求严格,不为学生理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很差。鉴于这种状况,如果教师想要对学生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就提出要求,有时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学生的行为并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教师想要改变学生的行为和习惯,但是学生却抱有抵触情绪,效果很差。采用强压的方法也许能使得学生表面上服从,但是背地里却是另外一种做法。如果只是顺着学生的习惯去做,则班主任这一职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以上网为例,网瘾少年已成为社会所重视的一个话题,在学校中已成为学校头号问题。一我所带的班级为例,我中途接班从高二带起,开学之初,我就和学生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因为是新班主任,学生也愿意坦诚的交流。了解到的情况是班级中的所有男生都在在校期间去过网吧消磨时间,并且有十几名男生,已经形成网瘾,每个星期固定要去几次。于是我把减少上网问题,作为新班主任的第一件任务来抓。
我知道,对于上网这样的问题不能靠严管去治理,我校,以前曾制定过这样的制度,学生夜不归宿视为上网,三次以上,劝其退学。但是这样的制度并不能彻底制止学生上网。当班主任了解情况的时候,当事人不愿意承认上网,其他的同学也不敢向老师说明谁去上网,甚至有的班主任为了捉住上网的学生,曾在学生宿舍呆了一宿,只为了抓住学生上网。鉴于这种情况,我在班级公开说明,你们上网我能理解,只要你们做到诚信,不欺骗我,我不会惩罚上网行为。于是在我和学生了解情况的时候,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就掌握到十几个经常上网的学生的情况,在和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能说出自己上网的频率,说出为什么上网。当我问到,如果我告诉你们上网对学习危害很大,你们能做到不去上网吗,当时就有几个学生说,可以减少上网的次数,但是做不到,不去上网。
再一次和学生谈话的时候,有我问她,你认为上网对学习危害大吗,她说很大,我当时听了,感觉精神一镇,有这妹深的认识很难得啊,她说了一个实例,她有个表哥,中考时候的成绩是全县钱50 名的,但是高一的时候迷上了上网,到高三的时候,只考了专科学校。我问她,你上过网吗,我从没有进过网吧的大门,因为我知道网吧不是个好地方,对学习没有任何好处。还有一个同学,当我谈到他的家庭情况时,她说道自己的弟弟,初中毕业就辍学了,现在在家也不愿意做事,经常问家人要钱去上网,如果不给钱,就会和父母发生争执,对弟弟很失望。我问她你愿意把这样的事情说同学们听么,我认为这样的实例应该能很好的教育学生,她说行。
这样下去,学生认识到上网的危害,很多学生都下定决心不再斤网吧,情况大为好转,两个星期后,我了解到,只有四五个学生去网吧,其他学生都一直没有去过。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诚信。只有学生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上网行为,教师才有可能对学生采取教育行为,从别的途径了解到的信息,往往会受到起本人的抵触,拒不承认。
第二,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班主任的关心,愿意谈心,只有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三,让学生认识到到上网的危害,从意识上主动远离网吧,注意反复。
第四,给学生一个健康的追求,减弱网吧对自己的吸引力
第五,注意反复,任何一种不良习惯的纠正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并不是教育没有效果,而是而是习惯的巨大作用,好习惯有良好的作用,坏习惯也是又极大地作用,只是表现在破坏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