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_冀教版-2019最新文档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分一分、搭一搭、围一围、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小熊贝贝家去作客,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家藏着好多的图形宝宝呢,谁来说说你都找到哪些图形呀?(长方形、正方形、圆„„)这些图形宝宝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可爱,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吗?
2、师:好,轻轻的打开你们桌面上的信封袋来看看,他们呀,早就跑到你们的信封袋里了,认识它们吗?1号图形是什么?2号呢?3号?还有呢?(教师把准备好的6个图形贴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一)分类引入,初步认识四边形
1、自由分类
(各种平面图形)这些图形各种各样,你能不能按一个标准,给它们分一分? 先想好自己准备按什么来分,然后再动手。
2、交流,得到可以按“边”的条数来分
刚才有个小朋友把这些图形分成了两类,他是按什么分的,你听懂了吗? 谁再来说一说?(板书:3条边。4条边。)
小结:是啊,我们可以按边的条数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小朋友也来照他们的样子分一分。
3、相机引入“边”的概念
大家分完了吗?老师有个问题:在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1)你来比划一下,引导说说:这条是边,还有这条„„
(2)小朋友,你们也能拿出长方形,找到它的边吗?找到以后再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学生可能会说:直直的,平平的。说得可真好!
(3)师范指:1条、2条、3条、4条,长方形一共有四条边。(4)那么正方形呢?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
4、初步认识四边形
谈话:我再请小朋友看这两个图形,它们都叫三角形,都有3条边。那下面的图形呢?它们这几个图形也想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不能帮它们取一个?(板书:四边形)
5、围一围,认识任意四边形
(1)谈话:刚才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现,知道了像这些有4条边的图形都叫四边形。那你们会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四边形来吗?想想应该围出几条边呢?
(2)交流、展示。刚才我看到小朋友围得都不错,老师选了几个,来,请那些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相机提问:这个图形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随即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它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其他小朋友也把你围的四边形举高些,展示给大家看。(3)找四边形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漂亮的图形呢,(将下图快速张贴在黑板上)这些图形里有没有四边形呢?
谁愿意上来把四边形找出来?
(二)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1、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
谁能把剩下的图形再来分一分呢?(指名说,师操作)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他分得对不对呢?我们来数一数它们的边。
通过数一数,我们确认这样是对的。那么你也能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学生可能会说:有五条边的图形叫做五边形,有六条边的图形叫做六边形。
3、填一填。谈话:认真的小朋友就是受欢迎,这不,贝贝的好朋友小兔子、小蜜蜂邀请你们去它们家呢?(课件出示)看看它们的房子是几边形?(自己判断,同桌交流)
4、生活中的多边形
像这样的五边形、六边形你们以前见过吗?
在生活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图形有很多,看!老师给你们找来了什么?(足球)来找找,足球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吗?(学生回答)
5、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
谈话:我们的老朋友萝卜仙子也出了道题想考考大家呢,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需要几根小棒,搭一个六边形呢?)
(自己动手搭,同桌检查有没有搭成功)
问:现在你能回答萝卜仙子的问题了吗?(指名说)
谈话: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能搭出各种图形,真了不起!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几个新朋友,它们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后我们看到一个图形,怎样判断它是几边形呢?
四、操作练习,加深认识 图形魔术:
同学们,老师还会变魔术呢,老师可以在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变出我们今天认识的所有新朋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变魔术吗?(想)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老师一起折。(引导学生边折边说出折出的是什么图形)并指导填书27页第五题。
五、总结评价,拓展提高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学会这些本领的?
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共同认识了图形家族里的新朋友,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图形是个奇妙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有用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很多„„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第三篇: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学会交流,培养表达能力。
3、培养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活动,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参与意识,增进小伙伴之间的了解。进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这个新的集体已经生活快一个月了,你结交了几个小伙伴,了解他们了吗?今天我们上一节快乐的口语交际课――"了解小伙伴"。
二、进入情境,双向互动。
1、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答问题。
2、组织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大组内展示――接收组内同学的“询问”。
3、在组内进行评价。
三、展示个性,提倡创新。
1、每组选派出表现勇敢、表达有特色的学生介绍给全班同学,接收全班同学的“询问”。评出最佳3组给予奖励。
2、启发学生介绍的更全面,把语言说得更规范。
谈话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产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最佳的交际状态。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促进双向互动的活动氛围。
给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性意识。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冀教版数学教案1--4单元
新课标冀教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数学教案
任教学校:豫新小 学
任教班级:一年级一班
任课教师:徐翠英
使用时间:2011年2月21 2011年2月
2010-2011一年级第二册 日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1)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
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6、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爱护我们身边的各种花草树木,保护学校的各种绿色植物。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措施及设想
1、教学措施
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开展讨论等课堂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3、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每周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数学趣题、数学小故事,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每周以数学挑战的形式出一些难度稍高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班里形成谈论数学的氛围。
6、抓紧后进生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平均水平。
2、教学设想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名,据分析:学生中优秀生占 %,潜能生占 %,已经形成了两极分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力争本期一升一降一稳定(提高优秀率、降低潜能率、保持中等),特别注意分析潜能生存在的原因,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二)备课
必须做到周前备课,做到既备知识能力、又备方法、技能和情感态度,力争在教学始终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紧扣目标,认真钻研新的教学方案,概括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的修改方案。
(三)讲课
授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增强能力和品德熏陶的重要环节。因此,上课时要严肃活泼、认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摇尾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才干,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辅导
要有耐心辅导每位学生,采取集中与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课内与课外相联系的形式,学校辅导与家庭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这是培优转差的重要途径。
(五)作业批改
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不漏批,不错批,采取面批,对批,互批等不同形式,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考核
本着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每位同学的原则,采用笔试、口试与平时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客观评价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都能体现出来。
(七)家访
为更好的落实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方针,本期准备针对学生表现较差、异常表现和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进行家访,对表现一般、积极性难以调动的学生经常与学生家长和家庭进行沟通,及时查找原因,以便更好的盲人。
附:教学进度表
四、培优转差工作计划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转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转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转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转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转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转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三.在培优转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前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具准具:“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
“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减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计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安排有如下内容:十几减几、11减几、11减几想加算减、12减几、13、14减几、15、16、17、18 减几、连加、加减混合、复习、数学活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口算。过程与方法:
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建够过程,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算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抽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
2、注重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加强口算的训练,以正确为前提,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第一课时 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材分析说明: 本课时内容是十几减几(不退位的知识),是在上册中数与代数部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退位)的基础,在知识系统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10+3=13和13+2=15 两项内容作为铺垫引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渗透归纳出十几加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十几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够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小木块或小棒,教学图片。
1、加强操作、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加强口算,在计算准确的前提下再要求速度。
第二课时 11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 教材分析:
11减几是 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项内容,是在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有关计算内容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内容的基础,为此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在学生认知的知识系统中非常重要。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悟十一减几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经历十一减几算理的建构过程。
3、让学生体验十一减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操作用的学具。教学过程:
第3课时 11减几想加算减
教学内容:教材12-13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运用迁移类推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
3、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1、注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推。
2、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讨论合作与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 12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12减几的计算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和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有11减几、12减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种式题的多种算法。这节课进一步理解和把握13减几、14减几的多种算法,并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
1、掌握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
1、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
第六课时 15、16、17、18减几
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5-18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过程,初步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大胆放手,把一些信息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
2、注意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表达。
3、注意让学生体会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4、要给学生表达交流汇报的时间和空间。
第七课时 连减、教学内容:教材20-21页 教学目标:
1、学会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
1、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
2、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懂图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3、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八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
1、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
2、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不要求让学生把几种方法都会。
3、加强与生活相联系。第九课时 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学生每人准备十几减几的算式卡片
第十课时 提问题和数学活动
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计算。
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准备:小黑板
“折、剪、拼”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课
时
“认识三角形、圆”
第三课时 折、剪、拼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
第五篇:冀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测量单元,数学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1—3页 第二课时:4—5页,第三课时:6页,第4课时:7页“量一量实践活动”。
测量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测量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 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在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加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知道1米=10 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第二单元 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育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经历自主进行简单加、减法估算的过程,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会进行100以内加、减法估算。
3、能运用100以内加减的技能解决简单问题,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思考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广泛应用。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加减混合的计算,以及百以内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的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安排了四课时。第1课时,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先呈现了付有数学信息的情境图,要求学生列式并自己试着算一算,介绍了笔算加法;第2课时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设计了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先呈现的是竖式,然后才呈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第3课时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及复习,结合加收旧电池,进行估算的练习,在验证估算结果的过程中复习计算方法;第4课时为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安排了设计乘车方案的内容,情境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图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教学时,要引导
学生根据发现的信息,设计不同的乘车方案,并能分辨出哪一种乘车方案最合理。
两位数减两位数也安排了四课时。第1课时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呈现了北京申奥的情境,计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列式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并呈现了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第2课时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材是以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先呈现了竖式,然后才讨论算法的多样化;第3课时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估算及复习,以小明还有多少张邮票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在检验枯算结果准确性时复习了计算方法;第4课时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猜猜看的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加减混合安排了三课时。第1课时为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教材设计了小红和小玲进行拍球比赛,每人拍了三次,计算每个人拍球的总数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过程,并体验算法多样化;第2课时三个数连减的计算,设计了一百元买两件物品还剩多少元的情境,引导学生在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减的计算方法;第3课时为三个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设计了松鼠采松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计算方法。
单元最后安排了复习,对学过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进行整理和综合练习。“套圈游戏”是一节玩中学数学的实践活动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做套圈游戏,每人投三次,分别记录每人套中的分数。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和用数表示事物的合理性,能够根据实验活动中得到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 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3 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4 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进行简单加法估计的过程。
2、能比较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能发现加法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培养估算的意识,初步体验估算在生活和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综合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学思考。
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丰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3、激发学生爱祖国情感和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息。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再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会选择自己欢的计算方法。
3、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息。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进行简单减法估算的过程。
2、能比较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发现减法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培养估算的意识,体验估算在生活和计算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过程,体验算法法多样化。
2、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的书的连加,学会灵活的进行计算中的错误。
3、在与学生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过程,体验算法法多样化。
2、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的书的连加,学会灵活的进行计算中的错误。
3、在与学生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动画或图片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习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能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及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全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会把游戏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能根据游戏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带有分数的几种小动物、套圈儿、统计表、小红花
课题:百以内数的连加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3、在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奥运录像片段或相应的故事图片。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活动探究。
课题:百以内数的连减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教学目标: 26、27页。
1、在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减的计算方法。经历自主探索
三个数连减的计算过程。
2、会用连减的计算方法,灵活的进行计算,能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带有商品价格的小商品。
课题:百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动画或图片
27
课题: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习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能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及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1
课题:实践活动――套圈游戏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全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会把游戏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能根据游戏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带有分数的几种小动物、套圈儿、统计表、小红花
第五单元《角的认识》
课题 《角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会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35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四根小棒、活动角、红领巾、折扇、表盘等。
37
第六单元 表内除法
(一)课题 认识除法(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由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体会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够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课题 认识除法(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4、教学目标:
65页。
1、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体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44
课题 认识除法(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6、67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投影片,学具花片等
47
课题 认识除法(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
第七单元 统 计
课题:统计天气情况(案例一)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
3、通过对天气情况的整理,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50
系。
52
课题:统计天气情况(案例二)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8、7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
3、通过对天气情况的整理,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6
59
课题:调查你最喜欢的儿童节目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0--81页。
1、经历把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根据整理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61
课题:观察年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2--84页。教学目标:
1、经历现实生活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将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记录在复式统计表中。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4
66
课题:摸球游戏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5页“摸球游戏”。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过程,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在实验、推理活动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是、有条理的思考。
3、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准备: 两个箱子(分别标上号码),1号箱子里放3个黄色乒乓球和3个白色乒乓球,2号箱子里放6个黄色乒乓球,拍一张小商店货架上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的照片,67 68
第八单元 时、分、秒 课题:时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6-89页。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2、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
3、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钟表或模型,每小组准备一个小钟表。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