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颈鹿—图形的变化说课
《长颈鹿——图形的变化》说课稿
滦县茨榆坨学区塔坨小学
宁 立 敏
《长颈鹿——图形的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长颈鹿——图形的变化》选用的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10课的内容。课本介绍了图片的复制、粘贴、移动、改变大小的方法。本课内容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和脑,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画图软件中的选取工具,会根据需要,改变图形的大小,对图形进行复制—粘贴和移动的操作;掌握选择选取工具中的透明效果和不透明效果的灵活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团结合作中,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学会独立使用工具,学会在实践、操作中使用软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和艺术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践与探索能力,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锻炼学生,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的复制、粘贴和移动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画图技术中;
难点:掌握选择选取工具中的透明效果和不透明效果的灵活使用。
4、课前准备:
网络教室、Windows操作系统,画图程序。
素材资源准备:教学课件、长颈鹿的图片、水果、小飞机、问好图片(将素材资源整合到主题学习网站中)
二、说学生
本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基础上对图像的处理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多数同学对画图软件有了较深的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熟练。
五、教学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打一动物:(板书:长颈鹿)2.讲述:长颈鹿是我们喜爱的动物,由于它美丽的外观十分惹人喜爱,所以经常成为美术作品中的主角呢!
3.教师展示长颈鹿图片后提问:这只长颈鹿自己站在那,你有什么感想?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魔术:教师演示在画图软件中通过复制、粘贴、移动图片的方法将一只长颈鹿变成三只。(学生认真观察老师都用了哪些工具和命令。)
(2)学生讨论操作方法。
(3)小结:运用选定工具和复制——粘贴命令,然后再移动图片可以把一只长颈鹿变成三只。
2.试一试:绘制《长颈鹿一家》图画
(1)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通过自学、讨论、查看主题学习网站、向老师请教等方式尝试操作。
(2)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明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3)提问: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在选定长颈鹿的时候,要选择透明样式,并把背景颜色调整为画纸的颜色?(选择不透明样式可能会把原来的图片遮挡住)
(三)大显身手
请同学们打开主题学习网站中的大显身手,任选其中一项进行改变图形的操作。
1.学生打开学习网站查看需要完成的操作,并分组或独立完成。2.小组评选出最好的作品进行展示,然后全班进行评价,交流制作心得。
3.提交作业。
(四)结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2.教师小结通过图形的选定、复制、粘贴、移动和改变大小,可以使图形的位置、数量、大小等发生变化。3.教师明确下次课的学习内容:继续巩固有关图形变化的内容,开展竞赛。
五、说教学反思:
整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贯穿教学,教学围绕制作长颈鹿一家展开,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程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倡导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它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本课中以一个魔术形式引入。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使学生自然的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在本节课中教师并没有一步步的指导学生的操作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掌握新知,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作品的评价
教学中多次让学生交流制作心得,互相借鉴,同时注重作品的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关注后续的教学
总结部分教师通过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了解自身在本节课中学习的效果,通过明确下节课的任务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本节课的重要性,同时对后续的学习内容更加关注,提高了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篇:第10课 《长颈鹿——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10课 《长颈鹿——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教师读谜语)它就是同学们喜爱的什么动物呀?长颈鹿长得漂亮不漂亮啊?修长美丽的外形非常惹人喜爱。现在,老师再给你们变个小魔术,让这只长颈鹿变成长颈鹿一家。同学们觉得有没有可能啊?我看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表示怀疑,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试一试,变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变得呢?那么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这三只长颈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对了,这三只长颈鹿外形相似,只是大小不同。外形相似,只是大小不同的景物,我们可以利用“画图”软件里的复制、粘贴以及调整图形大小等功能来实现。现在同学们打开D盘里“变魔术作业”,按照课本上56页下边“试一试”的操作步骤自己试一试,看谁做的快,做的好!邻近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帮助,有问题也可以问老师。
二、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好,我们先做到这儿,哪位同学想当小老师给同学们到前边来演示一下?(好,代歌同学你来)(复制一次可以粘贴12次)这位同学做得真不错,同学们为她鼓鼓掌。同学们都学会了吗?哪位同学还有问题请举手?(赵凡嘉
老师,我在复制长颈鹿的时候,把白云也给弄走了一块,不知该怎样做?)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到前边来演示一下。这个同学做的非常好。现在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选定“长颈鹿”的时候要选择透明样式,并把背景颜色调整为画纸的颜色,如果不这样会是什么效果呢?现在大家讨论讨论并自己试一试,把刚才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再做一做。
三、大显身手,自由创作。
好了,我看大家都会变魔术了,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大显身手,请同学们打开D盘里“大胆创新作业”,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创新,把这幅《保护环境》的图画变的更丰富一些。一会儿,我们要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让大家欣赏。
好,我们先画到这儿,现在分成五组,每排同学算一组,你认为你们这一组哪个同学画的好,有创意,就把小星星贴在他的胸前,看哪个同学得的小星星最多?现在行动起来吧。
四、对作品进行评价
第一组谁得的小星星最多呢?我们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谁说说这幅画哪些地方画的好,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第二组同学谁得的小星星多?我们来看看他的作品?(适时点一下,图中的小朋友在保护环境,希望我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图中的景物是不是画的越多就越漂亮,要布局合理,恰当)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我们还可以画哪些景物呢?(森林,小草,小花,大雁齐飞,真假美猴王
海欧等)
六、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希望同学们课下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力,画出更漂亮的画。好了,这节课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图形与测量 说课
《图形与测量》说课稿
陇西县崔家湾小学 董进军
一,说教材:
《图形与测量》 这一课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所有图形预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教学的。同时本节课是“空间与图形”复习中的重点内容,其知识点、方法、思维训练和应用都比较多,真正是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识的一次大汇总。面对容量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学中在复习对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和多边形面积间的关系时,通过摸、描、涂、量、折、剪、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中深刻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意义,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设置问题,包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生活问题”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有初步的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进行单位的换算,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主要采取自主学法进行教学。教师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学会”目标:理解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以及各种单位之间的进率。“会学”目标: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乐学”目标:培养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认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各种单位之间的进率,熟练掌握各类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说教学过程: ⑴、创境激疑
1、利用生活各类图形实例,说明测量在现实中的必要性。
2、要计算出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要认识一些单位,关于这些单位你知道你又已经知道哪些?
3、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⑵、互动解疑,启思导疑
1、对长度、面积、体积的再认识。
结合实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长度、面积、体积的理解。
(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面积:平面的大小;体积: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2、有关常用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你已经知道哪些? 教师:归纳,整理
3、认识单位的大小(借助实物、举例理解)
4、单位间的进率(重在尝试,题目简单,但为后面继续学习打基础)(1)3千米=()米 10分米=()米(2)归纳整理
5、单位换算方法。
(1)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方法:乘进率(2)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方法:除以进率 口诀总结:大化小,乘进率;小聚大,除以进率。
⑶、当堂训练,题目设计由难到易,针对性强,有层次性,最后一道题是复名数的改写,是本节课的拓展延伸,先让学生做完前面一道,然后分析前后题目的内在联系,进而轻松解决复名数问题,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到课外
⑷、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强调:
1、常用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2、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换算时应注意什么?
七、板书
重在语言简练、抓住教学重点。
《图形与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为了积极响应县教育局大力推进新课改的号召,我采用导学案的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活动问题设计重在“导”
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难点、疑点给出恰当的学习提示。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比如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我要求学生整理所学过的单位及公式,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尝试记忆,还要学以致用,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检测问题设计胜在“导”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那如何精选练习也就成了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使用了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基础题、提高题、挑战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
导学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导学问题要着眼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看情境图,并不一定会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因此导学案的提问的方式要多斟酌。
第四篇:认识图形 说课
《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课件)它们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最会听别人发言?敢和它们比一比吗?那让我们一起开始这节课吧!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搭积木吗?现在想试试吗?那我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当成积木,合作搭一件作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准备搭什么,可能用到哪些形状的盒子?(师可控制一下时间。)开始完成你们的作品吧!(小组合作。)
生交流汇报:你们的作品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找两个小组介绍,引导学生发言,你们商量了吗?(生说,师将其用到的形状贴在黑板上。)
二、组织活动,进行教学。
1.“画”面。
(1)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师取盒子。)
这是老师最喜欢的盒子,你也拿一个你喜欢的盒子给老师看看(师边摸其中的一个面边说),请你也摸摸你拿的物体的一个面,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那怎样才能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呢?你来想个好办法。
(学生回答:画的方法,在沙滩上盖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师可引导: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请你选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吧!
生操作,师收集作品。
(2)智力游戏。
师: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竞猜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作品,问:猜猜看,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状上画下来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3)出示三棱柱。
师简介三棱柱,并按照刚才的方法从三棱柱上画下一个图形(在展示台上画)展示。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4)小结。
师:这
(师拿图形,生说,师贴。)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物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此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出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的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认识由体出面。】
2.“找”面。
师:其实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些图形。不信,咱们找找看。从你的桌子上拿一个长方体,看看能不能从长方体上找到一个长方形。
(指名演示,边摸边说从什么形状上找到的什么图形。)
拓展:聪明的小朋友,看你还能不能从桌子上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上试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那你们能不能从桌子上的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意在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先扶后放,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
师: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揭下长方体并同时板书长方形(边说边揭)„„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生回答,师板书。)
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也可以试试边想边用手指画一画。(给学生留出想的时间。)
三、练习。
1.“说”面
(1)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把它们搜集一下。你能从这些标志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吗?他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制成课件,在道路上滚动出标志,引导学生发现,教师进行搜集,师在课前将标志中的数学问题分别做成可闪动状,当学生说到时,可方便大家辨认。)
(2)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此处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找名字(第36页:连一连)。
师: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天学习的本领帮忙找一找吧!
独立练习,同桌互查。
3.猜谜语。
师:我们今天请来的三个朋友看到了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了。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有信心猜出来吗?
(演示课件:出示三个朋友,可出声,出示谜语,点击谜语会变大。淘气:先看我的谜语。)
指名扮演“淘气”、“笑笑”、“机灵狗”,给大家读谜语。
指名说答案,老师画连线。
4.涂颜色。
指导学生发现图形,并按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五、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的本领,找找看,你们家里有哪些今天认识的图形。
课后反思
1.这节课设计的“摸”面、“画”面、“找”面和“说”面几个环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面”由“体”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教师通过设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平面图形”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本节课缺少让学生表述的机会。如: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上试找今天认识的四个图形,并且到讲台上展示摸给大家看,学生虽兴趣很高,但反思后发现此处只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摸,如果能够让学生边说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边摸着展示给大家看,效果会好一些,孩子既有了表述的机会,同时也会对这些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五篇:认识图形教案说课
《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提高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重难点:
(一)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二)难点
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四、教具准备
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
五、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正方形纸片、一些长方形纸片、一些同样长的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主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习过的图形。你们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课件出示)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认识四边形(课件出示)
出示两张图片实物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面各是什么形。请学生摸一摸长方形纸的边,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摸一摸正方形纸的边,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在数学大家庭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边形。(板书:四边形)追问:长方形是几边形?正方形是几边形?
做“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里打“√”。
2()()()()
学生进行判断,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四边形,有的不是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用课件展示)
(教师出示例题2中的四个图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个图形纸片)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最后组织汇报。
提问:大家刚才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你知道这两类图形分别叫几边形吗?
要求学生分别举起手中的五边形和六边形。教师讲解并板书:五边形、六边形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三种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你能够在一些物体上找到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引导学生做“想想做做”第3—4题。板书设计:
都是四条边,都是四边形
都是五条边,都是五边形
都是六条边,都是六边形
《认识图形》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一些简单图形的基础、并有了一定的图形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认识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平面图形、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十分注重联系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数、比、拆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建立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概念。
②: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去探索、实践、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四、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五、说教法: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找一找的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认识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本课时内容的学习。
对于四边形的认识,我是先通过出示地砖模型让学生分别认识它们的面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它们有几条边,再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四边形的定义。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对于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我首先出示例2中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动手摸一摸、数一数它们都有几条边,给它们分分类,再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定义。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五边形、六边形,从而强化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感知和理解。最后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并全面检查学生的 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