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汉字学习之教材编排意图解读

时间:2019-05-15 01:1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汉字学习之教材编排意图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汉字学习之教材编排意图解读》。

第一篇:小学汉字学习之教材编排意图解读

小学汉字学习之教材编排意图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27-02

汉字教学是贯穿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的主要教学活动之一,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如能准确把握教材关于汉字学习编排体系,对于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孩子们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就西师版一到六年级汉子学习编排体系客观地进行分析,希望对汉子教学有所帮助。

1.集中识字

西师版、人教版小语一、二年级教材编排中,都谨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办法,这是很科学的,以前,集中识字(又称归类识字)从一年级上期连续使用到三年级下期,跨时三年,而且特别集中,一册就有三次这样高密度的识字教学,教师教学生字太辛苦了,学生也觉得乏味了。现行教材的集中识字在二年级上期(人教版)就戛然而止了,每一次识字量基本为30多个字。识字量下降了,可语言积累却大大丰富了,归纳起来集中识字的形式有如下几点:

A、形象的汉字。

上文中提到的日、月、山等字属于此类,故不再赘述。

B、加-加,例如:

日→旦(元旦)日→旧(新旧)

日→由(自由)日→电(电车)

并辅之韵文:“学汉字,真有趣。加一笔成新字。”[4]基本的字就是上文提到“形象的汉字”。添加笔画之后构成的新字也是常用汉字1000个字之列的。

C、减一减,如:

方→万(千万)午→干(干活)

也配有韵文,孩子们在儿歌声中感悟到识字的乐趣。

D、合一合,比如:

日→月→明(明亮)小→大→尖(顶尖)

田→力→男(男人)户→方→房(房子)

韵文是:“独体字,有本事,合在一起成新字。”瞧瞧吧,这样的文字教学方法真是:教师愿教,学生乐学。

E、叠一叠,如:

二木→林(树林)三人→众(众人)

二又→双(双方)三口→品(品味)

配的韵文是:“独木不成林,月月朋友帮。三人才为众,众口来味香。”这些汉字的构字。部件相同,叠加而成,就成了新字,这就是许慎六书说中的“会意字”,学生识字是乐此不疲的,而且新字的意义讲起来容易听懂。

F、分一分。如:

禾(禾苗)女(女生)

秋好

火(火灾)子(儿子)

读一读随同的韵文:“小朋友,请注意,这类汉字在秘密。手拉手儿成一体,分开各自能独立。”孩子们通过识字,再诵读韵文,小学汉字教学的课堂气氛就很容易活跃起来了。

G、换一换,如:

诀(口诀)颗(一颗星)

快棵

决(决心)课(上课)

虹(彩虹)娃(娃娃)

红挂

扛(扛东西)桂(桂花)

请你注意,这些形声字,有的读音基本相同,有的读音差别很大了。汉字初期积累也出现由简单汉字向复杂汉字的跨越了,汉字的构形理据逐渐消失了,而对学生的识记能力的要求提高了。

到了二年级上期,集中识字教学的浓厚色彩也逐渐淡化了,一般形式是随词(熟语)出现生字,汉字教学时,除了识字,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词义。而且,虚词和连词的数量也多起来

当然,孩子们的识记能力也水涨船高了嘛。

2.分散识字教学

与相对集中识字相对应的是分散识字教学。分散识字,就是将少年儿童需要识记的常用字分散在韵文、诗歌、童话、散文、小说中去识记(一篇篇的课文)。目的在于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领悟字义,同时延伸汉字教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素养。

分散识字中的生字分散在课文里,都要注上拼音,是为了扫除儿童在阅读课文时的字词障碍,根据对这生字的要求掌握的程度分为: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这些生字,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会用这些生字扩词,学期考试要抽查,在课文之中单列。

二类生字:要求会识记这些生字,大致了解这些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基本会用。不要求书写是因为这些生字较为生僻,笔画往往超过十五画,也在文后单列,考试不作为抽查对象。

三类生字:不要求识记,只要求拼读,随文读准字音即可,大致了解词义,不抽查,而且为生僻,以后文本中再现时不加注拼音。现在以人教版十一册课文《凡卡》为例谈谈这几类生字状况:

一类生字有:柜、锈、摩、爹、袄、筒、揪、粥、吉、炕。

上述十个生字要求会扩词、造句、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我们教学之后还要求同学们抄写生字一至两次;生词抄写4遍后,还要听写;语文作业练习时要让它们与形体相近的字比一比组词,还有看拼音写词、改错别字等,期末考试时,可能抽查这些汉字。

二类生字:蘸、戳、撇、醺这四个生字,笔画最多者为“蘸”共21画,用字频率偏低,故而不要求掌握,只要求会读,在语言环境了解它们的词义即可。

三类生字:艾、枞、嘿、鸪、鲇、鹬、噎、鹧、鳅、梆等10个,这十个生字只要会拼读就可以啦,而且意思较为浅显,大多在语境中一品味就可以知其义了。没有必要识记,但以后课文再出现时,就不再注音了,多音字有时除外。

据统计,全小学阶段识记的2500个常用字中,有近2000个生字是通过分散识字的方法完成汉字教学任务的,占近80%了。

小学语文课文中,每册都有5篇课文是阅读课文。这类课文在低段完全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量而添加进来的,其标志是全文都注音,没有单独的识字任务,也不掌握生字。教学时,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用视读的办法认识汉字。

第二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人教课标版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说明

六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老师已经使用过五年级教材,对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 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怀念母亲》《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如,第五组“初识鲁迅”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课例: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段,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段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其理解的方法。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辩论、朗诵、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第一组,其中一个角度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材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又如,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辩题,提示辩论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行给予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展开。

另一方面,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关于这一点,习作内容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扩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另外,与前几册一脉相承,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要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等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它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三组的课文《唯一的听众》课后第二题: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

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仅是一种引导,主动权应更多地留给教师,特别是留给学生。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词,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如,听录音讲故事、谈感受;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在心里的印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第二组召开“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则要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一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个角度,有的先写后说,有的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安排了3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有两种呈现方式。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请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安排了不同的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台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地运用教材资源。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 及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北师大版小学教材”)已在各小学全面“实验”了八年。今年是第九年。这套教材将“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贯注于教育领域,试图为打造新一代知识精英做充足的准备。老师们拿到教材最大的感觉就是教材的编排和我们以前用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白银市教育局主办的“北师大版小学教材培训”,颇有收获。下面,我就从教材的编排特点说起。请大家看着我们五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最前面一个“马”字,后面是课文《天马》《古诗二首》《巩乃斯的马》,然后是语文天地。教材采用的这种编排方式是“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那么这个主题单元是什么意思呢?

一、主题单元的含义。

我们以往一说“主题”,就是说这篇课文表现的主要的思想,又叫“主题思想”,是从孩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做的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所说的“主题”不是单纯的思想主题,而是学习语文的具体情境。它的“主题单元”不是像什么“爱国主义”、“环境保护”等思想教育单元,也不是按照知识点,能力点组合而成的,它是以一个核心词语组建的文化单元,围绕主题创设的一个学习周期。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金钥匙”“自检”等几项,主体课文选编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的作品。“语文天地”包括巩固与扩展的练习、课堂与课外的活动。“金钥匙”: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自检”:自我检查的意识、习惯和方法。一个主题单元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

如我们五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马”,课文《天马》是一篇介绍马的工艺品的说明文;《古诗二首》是写马的形体的古诗,《巩乃斯的马》是描写马群奔腾的散文,拓展阅读中的《马背小学》是描写儿童生活的现代诗歌,这些课文类型不同,体裁不同,完成的年代也不同,但它们都和“马”这个核心词语有关。再看“语文天地”中设计的语文活动,也与之有机配合,这样就构成了主题单元,这几篇课文,如果按思想主题来说并不一致,但它们都和“马”有联系。这样“马”这个词语就具有文化主题的意义,围绕这个核心词语构成了有丰富文化内含的单元。所以,我们说,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这个主题,不是思想主题,而是文化主题。那么,文化主题单元的特点是什么呢?

二、文化主题单元的特点。

(1)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注意:“语文天地”中的练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不是课外作业,不是课后复习,更不是考试内容。]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相结合的专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专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形成语文综合素养。

(2)每册由若干个主题单元组成,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但主题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连成一条知识“线”。每个主题的选择与确定是多角度的。不是按照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编排

(3)每个单元的内容,借“题”松散地组合在一起,“题”是“题目”的意思,起着营建学习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没有统辖整个单元的作用。“主题”不构成单元的内容核心,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借“题”发挥。、(4)每个主题单元是开放的,单元里的内容没有“导——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需要自行组织、安排、调换自由调整、选择和补充单元内的各项活动。

5)每个主题单元强调整体和综合,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除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活动之外,还要进行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设计主题单元,打破了以往以文体、知识点,能力点等要素组织单元的形式,通过“主题单元”把孩子的语文学习于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感到学习就像生活一样,而不再觉得学习与生活是两张皮。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活动中用各种方式不断呈现学习、探究的结果。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形成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策略、方法等。每个主题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领域,在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挖掘学生创造潜能。

那么,编者为什么要采用文化主题这种编排方式呢?

三、围绕核心词语组成文化单元的好处

北师大版教材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或情境,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这样围绕核心词语组成文化单元的好处在于:

第一,它符合词语表意的规律。一个词语,往往有本意、联想意、引申意从而构成其整个的文化含义,比如“家”,本意是人的家庭,但可联想动物也有家,也可引申为祖国是大家庭,这个词语的各种意义在生活中同时都在使用。因此,如果你单独建构一个本意、或引申义的主题单元,思想主题倒是很确定了,但你给孩子这个词语就缺少丰富的文化含义了,而把它的联想义、引申义思想与本意同时编入教材,孩子对“祖国是我们家”才会有更好的联想和理解。“眼睛”同样,它是视觉器官,它是情感的镜子、灵魂的窗子。把几种“眼睛”意义的诗文编在一起,有丰富的文化含量。

第二,这样的以核心词语组成的文化单元,使语文教学能够向课外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学校的活动、其他课程和社会延伸,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可以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

第三,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化阅读,孩子不事先受到思想主题的束缚,可以感受到课文所包含的更丰富的内容。

第四,引起孩子的兴趣,避免思想主题引起的逆反心理,在饶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这比让学生背诵思想主题的效果更好得多。同时,使生字新词复现率更高,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生字新词。

理解了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特点,理解它不是思想主题单元,而是以核心词语为中心的文化单元,老师们就可以从以往的“主题”概念脱出来,不必教每篇课文时硬要往一个思想主题去靠,也不必刻意去讲这个单元题目(核心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只是让学生感受就可以了。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主体课文提供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每篇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两个方面。“语文天地”不是课后复习,也不是回家的作业,更不是考试题,是提供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是从语文活动的角度设计的,更突出新课标强调的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语文天地”在各学段的栏目有所变化,但主要内容没有变,它是从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方面对主体课文内容的拓展、丰富,对前后知识的联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对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会学习的引导。也就是说“语文天地”活动,是这个主题单元不可或缺的,它要和主体课文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在一个又一个的这种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实现小学语文为孩子未来发展奠下文化之基、工具之基、思维发展之基、学会学习之基的总体目标。因此,对“语文天地”必须重视,这是必须引起每个教师注意的。不能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

第二、做好单元备课

以往文选式教材,备课是一篇一篇进行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是主题单元结构,每个主题单元由主体课文及课后思考题与“语文天地”两个部分构成,“语文天地”的内容不但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联系,还有观察、想象、口语交际、表演、查资料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教材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既备主体课文,也备语文天地,把两者结合起来。从教学顺序来说,不必把“语文天地”的内容放在最后,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安排每个单元的内容。比如“拓展阅读”选的诗文格言就可以与主体课文相联系,有些知识练习内容也可以与学习课文结合。

备课既要注意备教学的硬任务(比如识字)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也要备软任务(比如某种文化意识,道德思想的熏陶,想象力思维发展的培养,学会学习的引导)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硬任务是可见的,可以量化检验的,软任务是不可见的,也不能量化检验。硬任务当然要重视,但决不可轻视软任务,在四个奠基中(文化、工具、思维发展、学会学习)它占了三个,文化、思维发展、学会学习,打好这些基础孩子才会有后劲、有发展、有出息。

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树立单元整体备课的意识,吃透教材,溶汇贯通,对教材中安排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它所负载的“软任务”,整体把握,整体设计,分节实施。

第三、利用好“丁丁”和“冬冬”两个人物。

老师们一定发现了,教材中经常有两个人物出现,比如教材的第9页,那个男孩子叫丁丁,女孩子叫冬冬,这两个人物是从第一册开始就出现了,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学中,我们要把这两个孩子当作班上的学生,他们就是孩子们的学习伙伴。这样能增强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编写者的意图、教师的意图,通过儿童的探究、用儿童的语言显示出来,使教材主要是学生的“学本”,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本”。

第四、做好“金钥匙”的教学。

老师们应该还发现了,教材经常会出现“金钥匙”这样一个栏目。“金钥匙”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以培养“会学习”的人。金钥匙安排在每个单元最后,也可能穿插在每个主体课文后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其穿插在教学中,和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融合。还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心得予以补充。要注意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主要靠实践,不要把金钥匙的内容当知识点。为了能把握好教学,老师们应该对前四年的金钥匙的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做到“瞻前顾后”。

五、教学中应贯彻的的几个指导思想。

随着老师们对北师大版教材的熟悉,我们能够感觉到,教材的编写力图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让学生喜欢语文;

二是学习语文的方法问题,让学生会学语文;

三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学习现代文化知识的过程,还是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贯彻教材的指导思想:“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

“兴趣先导”,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会学习”指的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各种恰当的态度、习惯、策略和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整体推进”指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文化积累”指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继承发展中华文化,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

最后还要补充一个,“螺旋上升”。什么意思呢。一篇课文,或某个知识点不要企图挖深讲透说全,一步到位。学科内容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接触学科内容和学习它的不同方面。如:某个单元开始学习写批注笔记,不是到了那个金钥匙部分才开始教,应该在此之前就有所渗透。也不是在那个单元就要求学生完全掌握,而是要在这样一个很长的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让学生掌握并成为一种读书习惯。

六、结语:

北师大教材改革的力度是很大的,和我们以往用的教材比起来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什么识字教学啦,习作啦,综合性学习啦,各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说实话,我刚用北师大教材的时候,我感觉简直就是一场洗礼。当然,这套教材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我认为,哪怕哪天我们不用这套教材了,这里也有许多教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沿用的。所以,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好好地交流讨论使用这套教材的感受,准确的说是对这套教材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感受。由于本人的能力的关系,今天只能和大家交流这么一些内容。说得不当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习《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心得体会

各位老师、家长好!

通过学习《小学家长学校教材》第二讲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为正处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父母,对照教材要点和方法,结合平时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和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关键在于方法。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身心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习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材的要点和方法,结合我们平时教育和培养孩子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校配合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就像教材中提到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看来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孩子将终身受益。

现就结合教材对照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作以下剖析;

一、谈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先不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作业的字迹是否工整?就从最基本的学习坐姿开始严格要求、督促孩子们。教材把学习习惯及方法中的“坐姿”排在第一位,而没有把其他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坐姿是基础。每天放学回到家,首先就是督促孩子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认认真真的完成。孩子从潜意识里没有正确学习坐姿的观念,坐姿歪七扭

八、趴在桌子上写字、书写潦草等不良学习姿势。提醒孩子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元,手要离笔尖一寸远。另外,还要做到六个字:“肩平、身正、脚安”。提醒后会好一些,等过一会,就有不行了。

二、在孩子做作业时,我就坐在一旁看他做题。我发现他还没有看完题目马上动手做,或者做着这题已经看下一题。我跟他分析题他才会做,但没有全对的原因主要是粗心。

再者就是有背书的作业,精力不集中,静不下心来。所以在背书过程中一直图快、图捷径。但没有正确的背书方法,我就给他说:“要想背书快,就得动手多抄写几遍,这样才能快速的记住所背的内容。”我还会给他讲“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意义。只有这样他才能掌握快速背书的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具备的,我们不怕孩子有不良习惯。邓小平曾经说过带橡皮铅笔的作用,铅笔的作用是用来学习知识的,而橡皮的作用是改正在学习知识时所犯的错误。铅笔就像我们在走人生的道路,在人生道路中遇到错误和挫折,就需要像橡皮一样的导师来给我们纠正错误。

第五篇:学习注会综合辅导教材之手记

学习注会综合辅导教材之手记

我是一名注会综合阶段考试的考生,今年在北京注协培训网综合面授辅导班上课,前一周老师把这本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辅导教材发给了我,目前学习了一小部分,但是感触良多。

翻开这本书,就能赫然看见一系列事务所推荐名单,看完前言更是对这本书的含金量由衷的赞叹。再来看看目录,分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的六个案例,还有《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的五个案例,接着往下浏览,就是《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专业英语》,包括:《会计》常用英语词汇、《审计》常用英语词汇、《财务成本管理》常用英语词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常用英语词汇、《经济法》常用英语词汇和《税法》常用英语词汇。书的最后,还贴心的附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综合阶段考试(2012)。

注会《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辅导教材就由这几部分组成,每个案例都非常详细,每一步如何分析,问题后的参考答案,都给我指明了注会综合考试的明灯。全书一共300多页,听老师介绍也是北京注协沉淀多年精心编写而成的,配合2012年最新的考试大纲,我们也能更有目的地去复习。

学习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北京注协这套注会综合辅导教材是当今中国注会考试综合辅导领域最棒的一本辅导书。它拥有最符合注会综合考试大纲的经典案例,毫无保留完整呈现给考生!完全按照综合阶段考试最新要求,以真实背景材料为基础,以实务操作流程和要求为蓝本,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最新监管动态以及审计常见问题和疑难杂症,同专业阶段六门学科有机结合,浓缩必考与可考知识,将审计思路和逻辑贯穿于案例中。同时,本书还归纳了具有丰富职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长期积累的审计经验与技巧,使参加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的考生能够将会计、审计的基础理论、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同实务操作结合起来,使考生真正领会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真谛。今天稍微写了一点我的读书札记,希望跟我一样备考注会综合的朋友能够早点行动起来。掌握了如何解析案例,注会综合考试就已经成功了一大步,我们一起加油!

下载小学汉字学习之教材编排意图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汉字学习之教材编排意图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材的编排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对加法、乘法笔算教材编排的思考教案

    在当前的计算教学中,借助情境以及直观的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并不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于,教师们注意了算理的揭示,但往往轻描淡写地很快揭示所谓的简化算法。这样的教学往往......

    小学语文新编教材培训之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编教材培训之心得体会 昨天我们东城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在一年级三班教室里参加了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用......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学习心得体会 11月22日,数学组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学习了《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教法指导》专题讲座。主讲老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材进行了......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之《弟子规》校本教材

    小学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校本教材·试用版) 主编: 小学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目录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内容简介……………………......

    学习《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心得

    学习《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心得 通过学习《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这门课,我懂得了要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就必须强调学生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强化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更多......

    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心得体会

    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心得体会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读《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有感5则范文

    读《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有感 读了《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一书,对第三章的教学方法特别关注。俞子夷对教学方法有他独到的见解。在他的书中提到:教学方法,在形式上,原不过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