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

时间:2019-05-15 01:3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

第一篇: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促进课堂目标的高效落实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奈何望望天,叹叹气把头摇”,他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期,就是想逃离教室,回到他们游戏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变得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却打破了这个僵局。

(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更是如此。学习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显而易见,多年来由于教育体制、育人观念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的速度深深地制约着课堂信息量,使之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既加快了课堂节奏,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方便老师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在探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抽象或陌生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第二篇: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势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大大辅助教学的顺利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让知识点变得更直观、形象化,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易。从而能帮助小学生解决真正的疑难问题,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是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那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相比到底有何优势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平时的教学经验,及课堂的教学运用,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下面我来做个几点简单的分析。

首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在传统教学中,有很多课文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有所欠缺。

第三,传统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方面,如大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侓,小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学得朦胧迷茫。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

最后,教学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想方设法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速度。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由于受资源、媒体等因素的限制,常常会被一些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时间,如板书、演示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许多准备工作以及课堂上与教学无关的操作时间都可以省略,从而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

第三篇:书法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教案

书法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教案

【教学内容】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以及懂得做人也像写字一样,“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教学过程】

1、竖:竖画在汉字中起着支柱的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它要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歪右斜,更不能弯腰曲背。

(1)悬针竖:形似一根扎鞋底的钢针,故叫悬针竖。写法是右下落笔,稍用力按一下,随即转笔直下;力量由重到轻,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到3/4处提笔出锋,力到锋端。收笔不能太快,太尖细如同鼠尾。悬针竖大都是字的最后一笔,位置在中间居多,有的在右边。如“中、平、年、都”等字中的悬针竖。

(2)垂露竖:象在一根木棒上悬着一滴露水,故叫垂露竖。写法是右下落笔,稍按,然后转笔直下,收笔时顺势向下按拉,随即空回锋收笔。垂露竖大都是一个字的左竖或右竖,少数是中竖。如“门、同、术、引”等字中的垂露竖。

(3)短竖:起笔轻作顿,随即转笔直下,顺势按拉回锋收笔。短竖在与短横相逢时,起笔不作顿。如“日、且、贝、具”等字中的短竖。有时短竖稍向右斜,如“口、回、南、而”等字中的短竖。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小结:

书法最终的目的并非名利天下,而是心神合一,灵与字相通。古人说,做人做正,写竖写直。

竖如人,人如竖,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歪右斜,更不能弯腰曲背。“横平竖直写字”正如“堂堂正正做人”。

第四篇: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转变(xiexiebang推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结题

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个突出的薄弱环节,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选拔;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的现象基本上没有变,对学生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分数定优劣;重智育轻德育,思想教育形式单一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是对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突破,它将文、图、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直接诉诸于人的感觉器官,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在教学中实现了教育信息传输的高效率,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我校现今师资力量较高,教师年龄结构好,办学基础很好,有比较丰富的教改实验经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通应用中,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广大教师的素质等问题亟待解决。

基本于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并结合我校发展的实际情况,面对时代要求,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课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的措施

1、加强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管理

硬件建设:教学设备现代化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前提,近年来,学校积极多方筹措资金、充实现代教学设备,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相继建成和完善了“电教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农远资源接收系统”、“校园网”、“学校网站”。这些设备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备课和学习,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和平台,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软件开发管理:为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图书和音像资料,购置了相当数量的现代技术软件,加大素材库的建设。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加快建立多媒体资料库,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杜绝资源闲置,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信息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校自2006年以来,就注重强化教师群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培

训。把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技术同步发展提高的教师队伍,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来抓。

一是“走出去”广泛学习。近几年,只要上级主管电教的业务部门举办的培训,学校就分层选派人员参加培训。

二是“重实践”深入学习。采取“备、说、讲、评、写、用”六字研习法,结合教学实践来培训教师,实在、可行、高效,教师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水平与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每学期,学校都要进行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研活动,以此来促进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实践应用;同时学校还在每学期都要收集教师们的相关教学案例及论文。

三是“抓校本”集中学习。2001年以来,学校还积极加强校内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和老师们的要求,制定授课计划、自编辅导教材、自行主讲和辅导,先后举办了培训班。培训内容由最初的Windows基本知识、简单的文字处理、课件的设计和到现在的因特网基础知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重点突出,分步教学。培训结束,对培训教师进行上机考核。通过培训90%教师可上机操作,二十多名教师可独立制作常用课件。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探究教学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现行文本教材,知识呈现方式是静止的,信息是有限的,更有甚者有的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是抽象的、干巴巴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也难于理解。而现代教育技术所具备的集成性和综合性就能克服上述的这些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率。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在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我校部分数学教师还提出了“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探究;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能探究;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善于探究”的想法,很有理论性。

(2)提供探究素材,支撑创新

a、提供探究材料。我们知道,学生的直觉、猜测、联想等都需要通过探究来验证,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持。在教学中,我们就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容量、超文本的优势,学生通过上网或者是查找资源库,寻找与此有关的丰富资源,为创新提供资源支撑。

b、提供探究工具。现代教育技术的集成性可提供各种软件,帮助学生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可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人机互动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通过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通过多方互动在多方协助中成长。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这些优势,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使其掌握探究的方法,以保证探究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一课,当学生根据圆柱的体积探究出圆锥的体积后,很多学生自然提出“怎样求圆锥的侧面积”这一有创意的问题,教师倍感高兴

鼓励学生探究解决。同学们通过求圆柱的侧面积的方法联想到求圆锥的侧面积也就是求围成这个圆锥侧面的扇形的面积,他们通过上资源库查找知道了怎样求扇形面积的方法,有的同学非常兴奋,有的同学却认为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没有办法知道,同学之间的争论很激烈,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了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不能直接量出,“圆心角的大小该怎样求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上资源库查找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开展主题研究,诱发创新

在课题实验中,根据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学校实际,确定一些有一定深度或难度的研究主题,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主题研究活动中,组织合作研究小组,明确分工,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评价与展示作品。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满足创新欲望

我校创办了《红领巾广播站》,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栏目陆续创建并根据实事更新,这些栏目针对性、真实性、参与性强,同学们看得见,也学得会,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以露一手,一方面满足了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个性才能在表现中得到张扬。

2、探究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地整合,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

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环境,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研究中,我们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结构模式的根本变革,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经课题组全体教师的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出能充分体现多维互动思想的情境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交流验证→总结深化。

⑴创设情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特定的情境。这特定的情境可以是问题情境,可以是社会、文化、自然情境,也可以是虚拟实验情境,但这个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如在实验班语文课《詹天佑》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在互联网上搜集了大量与本文有关的文本、图片、影片等并加以下载,制作了多媒体网络课件。在授课时,教师课前点击主页,播放京口铁路的险要地形,并导入:“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京张铁路,你们觉得这条铁路沿途地形如何?是我国的一个伟大的人物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工作设计建设的,你想知道他是谁吗?”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置身于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问题探究。此阶段包含以下要素:一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或联想进而提出假设;二是搜集支持假设的资料,并适当进行归纳整理;三是独立或合作进行探究;四是形成自己或小组的认识或结论。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工具和帮助,为学生物化探究结果提供技术支撑。教师

应鼓励学生从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等方面发扬协作精神,倡导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探究任务,实现资源共享。如在自然《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中,在授课时,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和要学生自己解决的“水的存在方式有哪几种?、水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水是如何净化的?”等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上网浏览,在一定时间内查找答案。于是学生们主动思考,人人参与,分工合作,共同探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从中发现了许多新知识。

⑶交流验证。一是汇报个人或小组探究的结果,进行小组或班级交流,交流方式可是口头的,也可以通过电子演示文稿、网页或实物投影等;二是运用多媒体课件验证探究结果,辨析正误。交流验证阶段,要调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彼此间质疑、争辩,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进而得出问题的结论。

⑷总结深化。一是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素质只有通过各种活动,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才能内化到个体素质中。在总结深化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同时应用多媒体网络,设计多样化交互式的变式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水平,选择练习内容和进度,可以改变过去多种层次的学生要求整齐划一的弊端,不仅检测了学习效果,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成就感。如实验教师所上语文《江雪》一课,当课接近尾声时,教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描绘自己眼中的雪,给学生留

下创新发展的空间,并将作品发给教师,以便下节课进行赏析评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想象、探索、创造的能力。

四、研究的成效和成果

(一)提高了教学质量

1、促进了教师素养的提高

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进一步更新,通过此次研究,提高了研究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学校加大了师资培训的力度,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由电教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开发应用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对教师进行英特尔未来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使50%的教师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30%的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教研活动,15%的教师能够独自或合作开发教学软件,15%的教师达到了四会:会使用和制作教学软件,会上网,会电子备课,会网上答疑。同时,我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开放日制度,定期组织信息技术教育开放日活动,供校内外教师交流学习,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学校,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教”,更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

3、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成果突出

我校教师从2006年以来,参加的各项讲课及技能比赛中,先后有3人次获一等奖,有4人市级二等奖,有8件课件在上级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近年来,先后有4名教师被确认为省级骨干教师,20人被评为市、县级骨干教师。

(二)构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把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把学校建设成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这一课题的最终目的。我们在近三年的实验探索中初步总结出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转变”的初步方法。概括地表述为“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整合课程资源,实施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模块。”

(三)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整体形象。

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了教育管理手段,建成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现代教学管理体系,实现了教学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学籍管理自动化,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校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力推动者,对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全面带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五、几点认识:

回顾三年多的实验进程,我们认为整个实验发展是正常的、效果是明显的,我们从中获得了以下认识:

1、开展“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正确举措,是克服现行教育弊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对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因此,开展此课题研究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2、从实验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个个都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创新愿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去培养。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教育创新也是支持的,迫切希望的。因此,开展课题材实验的客观条件是具备的,实施是可行的。

3、从实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从技术、方法的层面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发必需的环境和资源,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高。

4、从实验中我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培养的深度和培养的力度,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和技能掌握的水平。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以它的形象性、直观性、交互性等毋庸置疑的优点,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1、反客为主,辅助成主角

少数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多媒体唱起了课堂的主角。这种反客为主的倾向直接导致了由传统教学 的“人灌”向现代教学的“机灌”的转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师生,生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话”,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它的作用始终是“辅助”——辅助于教师的教,辅助于学生的“学”。许多精彩的课堂并非仅靠“多媒体”所能演绎的。相反,多媒体教学预设成分过强的特点往往使课堂上教师关注的对象出现偏离;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怎样学,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教师关注的是所做课件的每个程序是否顺利演示完了。在课堂中的确出现了一些精彩场面,教师却只注重了演示预定的程序或炫耀课件的精美独特,而放弃了学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没能将精彩放大,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教学中如果忽略了人的存在,多媒体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2、多媒体代替了学生的体验

我们在少数课堂上常可以看到,学生和听课教师为一些制作精美、演示到位的多媒体课件所吸引了,教师轻点鼠标,学生注目观看,学生无须动手,一些过程就轻松走完了。例如:自然课上,有些该让学生直接观察的,诸如羽毛的轻柔,树叶表面的光滑,边缘锯齿的锐利,都应该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而不应用看课件来代替。数学课上,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的,如公式推导等,如果推导过程编入课件,在多媒体上演示,课前花费了大量的制作时间不说,学生看了一遍,印象不深,更违背了儿童的认识规律。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既能让学生信服,又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六、研究设想

根据我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所构建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式转变”的方法尚属雏形,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不懈追求,深入研究,并参照其它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想法和做法,严格遵循教科研的科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寻找能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切入点,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五篇: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现在的课堂教学非常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创新的机会,但是在广泛使用这些信息技术时,我们又发现了它存在着很多不足。两种教学方式均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将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一.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教师讲解和教科书,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但它却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创造性地去学习。

2.教育手段

传统教学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说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方向,有目标的人才培养,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的接受情况。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是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

3. 教育形式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不能互相选择,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情况选择最佳的学习进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利用远程教学方式创造了灵活的学习方式,没有格局限制,学习渠道也越来越多,为很多有学习困难又想接受正规教育的人提供了方便。

二.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提高网络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配合起来,以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带动教育在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中的改革与发展。这种“整合”既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也不是两者勉强的掺和,而是两者要做到双向互动,紧密融合,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整合。

1.加强师生交流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时,存在着潜在的情感交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蕴涵着重要的情感信息。所谓言传身教就是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传输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在集体环境中生活,不但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还能很好地适应各种层次的教学和教学对象,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绪变化,用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这一新生事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单一的封闭教学模式,信息化课堂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才能的辅助工具。但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也是创设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网络课堂虽然提供给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却容易忽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被削弱了。因此,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从学习氛围、教学方法和教师教态上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系统。如:提高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在教学中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系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做试验,一起交流探索。

2.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这样直接的讲解知识可以省掉学生摸索的时间,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非常好,对于知识的重难点把握的也很好。而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源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很多,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丢失目标。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被忽视,这样往往容易形成课堂氛围看起来很活跃,学生参与率高,但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缺乏深层次的知识体验和思维活动,使学习过程最终失去教师的控制。现实中发现,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多是只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而忽视了教学目标。因此,加强网络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与控制,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网络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师们更是赞不绝口。甚至有部分教师心里潜意识的认为多媒体课就等于优质课,还有很多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带来的五彩缤纷的课堂效果,而对教材重难点不去探究,也无暇探究,看似课堂设计非常精美,视听效果也很好,实则学生上课走马观花,所学有限。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如果只是一味的用课堂效果来吸引学生,就会有喧宾夺主之味。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首先,要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师应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重难点知识,认真备课,不能单纯的依靠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而是应让多媒体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第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人心所导,各如其面,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施教之前,应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有效组织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达到活学活用,恰到好处的运用信息技术。

三、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互补关系。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课堂教学的一个最大优点是教学手段灵活,教学信息丰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突出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宜培养创造性人才。从这一点上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中得到启发。但是网络课堂教学使得计算机成为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障碍。这一障碍不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课堂接受情况。相比之下,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便于控制课程进度,及时了解学生接收情况,课堂教学过程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眼神、动作中都传递着爱的信息,缩小了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这恰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所以,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正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恰好能弥补网络课堂教学的劣势。它们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它们是优势互补的关系。

总而言之,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它们各自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将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能产生无可比拟的效果,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

下载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不断变化。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的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的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也为教学实践带来了新的空间。当今,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在......

    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人所共知,几年来,我们苏子沟中学教科研工作一直搞得有声有色,《英语情境教学模式》实验课题获得圆满成功;《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受......

    多媒体教学应该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应该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技能。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而言,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被他们忽视或弱化,似乎要下岗休息、退居二线......

    信息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教学融合心得体会1 聆听了惠东县一灯名班主任,《融合学科资源,创新活动》主题研讨会。班级文化,简单的说,就是班级风貌,是区别于其他班级的核心元素。......

    信息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教学融合心得体会1 聆听了惠东县一灯名班主任,《融合学科资源,创新活动》主题研讨会。班级文化,简单的说,就是班级风貌,是区别于其他班级的核心元素。......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专题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 ——让学生拥有崭新的学习过程 江都市仙女镇中心小学刘玉琴 时代背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

    将网络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

    将网络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 昌乐县鄌郚镇中心小学 李文民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