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5篇

时间:2019-05-15 01:1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课程代码: 14401405 课程学时: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 一 年级 二 学期 开课单位: 教育学院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定人:

<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立足师范院校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实际,从课程设置出发,结合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特点,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鉴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高,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赏析儿童文学作品和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的基本理论、年龄特征、以及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能很好地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备教师初步的职业素养

3、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引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鉴赏、学前儿童需求的作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歌创作、幼儿诗的创作、婴幼儿生活故事创作、幼儿图画创作、婴幼儿散文创作及幼儿戏剧的创作与改编。

2、教学难点:把握学前儿童文学教育的性质,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化教育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通过观看录像、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1.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1.1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了解

1.2 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掌握

1.3 学前儿童文学特点

1.4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儿歌

2.1 儿歌概说

2.2 儿歌鉴赏

2.3 儿歌创作

3.幼儿诗

3.1 幼儿诗概说

3.2 幼儿诗鉴赏

3.3 幼儿诗创作

4.婴幼儿童话

4.1童话概说

4.2 婴幼儿童话的鉴赏

4.3 婴幼儿童话的创作和改编

5.婴幼儿故事

5.1 婴幼儿故事概说

5.2 婴幼儿生活故事

5.3 婴幼儿故事鉴赏

5.4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创作

6.婴幼儿图画书

6.1 图画书概说

6.2图画书种类和特征

6.3 幼儿图画的创作和改编

7.婴幼儿散文

7.1婴幼儿散文概说

7.2 婴幼儿散文的鉴赏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3541 1

7.3 婴幼儿散文的创作

掌握

8.幼儿戏剧

8.1幼儿戏剧概说

掌握8.2 幼儿戏剧鉴赏

掌握8.3 幼儿戏剧的创作和改编

掌握9.调查、见习

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 4— 6

五、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说明

1、调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全班调查全市十几所幼儿园,重点了解儿童文学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学前儿童文学教育观念、儿童的文学发展状况等。2、2-3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主要见习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讲述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等,要求学生评价某一儿童文学教育活动,写见习报告。

六、考查范围与题型

(1)创作婴幼儿儿歌或幼儿诗

(2)改写或续写适合幼儿听赏的童话故事、故事

(3)学习创作故事、图画书、婴幼儿散文

(4)学习表演幼儿戏剧(课本剧)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李莹、肖育林主编:学前儿童文学

2006 复旦大学出版社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2、参考资料:

(1)王泉根编著:《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2)黄云生著:《儿童文学教程》,浙江大学生出版社,1996年版

(3)韦苇著:《世界童话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郑光中著《幼儿文学教程》,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5)浦满汀主编:《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6)陈子典主编:〈新编儿童文学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幼儿文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Pro-school Pedagogy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代码:130016课程学时:48 学分:3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开课时间:二年级 第一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大纲执笔人:唐芬芬大纲审定人: 陶红

《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以及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教育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及主要理论观

点和实施原则。

2、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有尝试解

决幼儿园教育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婴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务的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际的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使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养,使他们初

步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教学观摩、模拟教学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48学时)

1.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41.1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以及西方教育家了解

21.2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掌握2.儿童观

32.1 几种不同的儿童观理解2

2.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了解

13. 儿童与教育4

3.1儿童的发展理解2

3.2儿童的教育掌握2

4.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

34.1家庭与学前教育理解

24.2 社区与学前教育了解

15.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3

5.1托幼机构中物质环境的重要性理解0.55.2托幼机构的园舍了解0.5

5.3环境设备的配置原则掌握1

5.4 托幼园所物质设备细目列举掌握1

6.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育幼儿的相互作用

46.1相互作用的内涵以及发生的条件理解1

6.2相互作用的构成要素掌握1

6.3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掌握2

7.学前儿童体育4

7.1学前儿童体育的功能了解2

7.2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掌握2

8.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4

8.1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理解2

8.2学前儿童怎样学习语言掌握2

9.学前儿童认知发展4

9.1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解2

9.2学前儿童智力开发掌握2

10.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4

10.1社会认知的教育了解1 10.2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理解1 10.3同伴关系和社会不利儿童的矫正研究了解1 10.4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掌握1 11.学前儿童道德教育4

11.1学前儿童与道德了解1 11.2儿童道德发展概括理解1 11.3儿童道德发展的智慧条件和社会刺激行条件掌握1 11.4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掌握1

12.学前儿童审美教育4

12.1学前儿童的审美教育理解212.2 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实施掌握2 13学前课程313.1学前课程的基本问题理解1

13.2学前课程的实施掌握2

五、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说明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模拟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案撰写、教案讨论、小组演练、课堂试讲、互相评议、总结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初步积累教学的感性经验,为发展实践教学能力奠定一定基础。

六、考试范围与题型

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百年中国学前教育2%

(2)儿童观4%

(3)儿童与教育6%

(4)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4%

(5)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6%

(6)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13%

(7)学前儿童体育4%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6%

(9)学前儿童认知教育15%

(10)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10%

(11)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12)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13)学前课程

2.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填空题

(2)选择题

(3)名词解释

(4)简答题

(5)案例分析题或论述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8.3.唐淑.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4.杨汉麟.外国幼儿教育史[M].北京: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12.15%10%5% 10% 10% 20% 30% 30% 3

第三篇:《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文科方向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阐述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着眼于扩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学生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专业阅读、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扩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为儿童文学的体裁、欣赏、创作教学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儿童文学各主要体裁的文体特点,了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原理及常见文体的创作要求,学会改编和创作儿童文学的几种主要体裁:儿歌、短小的故事、儿童小说和童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形成阅读欣赏、批评儿童文学的能力。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特点,撰写简析。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儿童文学史发展规律和中外儿童文学史发展的概况,扩大儿童文学视野,提高儿童文学修养。

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美学特征,了解儿童文学的学习研究领域、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学习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实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儿童文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本课程还采取实训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到小学和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儿童文学的知识。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包括:小语教、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对儿童文学的要求,以及各个时代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及相关的作家信息,文学背景和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儿童文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18课时,实践课时为16课时,复习考查6课时。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美学特征,了解儿童文学的学习研究领域、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教学难点: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1 儿童文学的定义儿童文学的范围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1 概述 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1 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 2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类型、接受对象类型,儿童文学成人作家的分类,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类型、接受对象类型。教学难点: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的特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文学作家 1 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2 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 3 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1 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 2 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3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故事性的构成、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儿童文学的插图特征,了解儿童文学是故事文学、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插图的功能。教学重点:儿童文学故事性的构成、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儿童文学的插图特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插图 第四章 儿歌 儿童诗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儿歌的概念及艺术特征、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儿童诗的概念与艺术特征,以及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如何在小学实施童诗教育,了解儿童诗的分类。教学重点: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儿童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如何在小学实施童诗教育。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歌 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2 儿歌的一般艺术形式 3 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第二节 儿童诗 1 儿童诗的含义 2 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3 儿童诗的类型

第五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概念与艺术特征,以及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区别,曹文轩儿童小说解读,了解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分类,儿童小说的创作要求。教学重点:儿童故事、儿童小说概念与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儿童小说的创作。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的含义和特征 2 儿童故事的类型 儿童故事与其他体裁的关系 第二节

儿童小说 儿童小说的含义和特征 2 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3 儿童小说的分类 第六章 童话 寓言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童话、寓言的概念与艺术特征,以及童话、寓言的区别,安徒生童话作品解读,了解童话的发展历史、创作要求和分类。教学重点:童话的概念与艺术特色、安徒生童话作品解读。教学难点:童话与寓言的异同、童话的创作。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童话 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2 童话的文学特征 3 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4 童话的形象类型 第二节 寓言 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2 寓言的特征 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 第七章 儿童散文 儿童报告文学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概念与艺术特征,了解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分类、儿童报告文学的发展、儿童散文的创作要求。

教学重点:儿童散文的概念与艺术特色。儿童报告文学的概念与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儿童散文的创作。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散文 1 儿童散文的特征 2 儿童散文的类型 第二节 儿童报告文学 儿童报告文学的含义和特点 2 儿童报告文学的类别

第八章

儿童科学文艺(自学,作业)第九章

图画文学(自学,作业)第十章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影视文学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的概念与艺术特征,了解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的分类、儿童戏剧文学的表演。

教学重点:儿童戏剧文学的概念与艺术特色、儿童影视文学的概念与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儿童戏剧文学的表演。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戏剧文学的含义和特征 2 儿童戏剧文学的类别 第二节 儿童影视文学 儿童影视文学的含义和特点 2 儿童影视文学的荧屏呈现 3 儿童影视文学的分类

五、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用结业论文形式考核。考核内容重在考核学生儿童文学基本常识、基本理论、基本作品及其结合语文教育的运用能力。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方卫平、王昆建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选用的参考书主要有:

蒋风主编 《儿童文学教程》希望出版社,1998年6月版。蒋风主编《儿童文学史论》希望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韦苇著《外国儿童文学发展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第四篇: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学时:32 周课时: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童文学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影响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儿童文学的需求。了解不同儿童文学体裁及其特征,熟识中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的能力,提高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以《《儿童文学引论》(王晓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教学材料。重点了解和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注重儿童文学的鉴赏和批评,对儿童文学作品重点篇目精选,了解其艺术特征,并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所选的篇目。完成《儿童文学引论》中的思考与练习。

教学计划:

本课程安排每周4学时,按照不同的学生对象,酌情安排教学内容,小学教育可多增加一些内容,并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读物;而学前与幼教则可选择一些适合学龄前阅读的作品,围绕教材,酌情处理。在重点掌握与本专业对象有关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应全面掌握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其相关作品的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编: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一章 概述

一. 儿童的年龄特点

二. 确定儿童年龄特点的基本因素

三.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四. 儿童年龄特点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五. 文学接受的一般原理

六. 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

第二章 婴幼儿文学

一.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二.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

三. 婴幼儿的心理特点

四. 婴幼儿的社会化程度

五. 婴幼儿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六. 婴幼儿文学的常见样式

七. 婴幼儿文学的表现手段

八. 婴幼儿文学的意义和功能

第三章 童年期文学

一. 童年期儿童的年龄特点

二.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三. 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

四. 童年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五. 童年期文学常见的样式

六. 童年期儿童文学的表现手法

七. 童年期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章 少年前期文学

一. 少年前期文学

二. 少年前期少年的心理特点。

三. 少年前期的社会化程度。

四. 少年前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五. 少年前期常见的文学样式及表现手法。

六. 少年前期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章 少年后期文学

一. 少年后期少年的生理特点。

二. 少年后期少年的心理特点。

三. 少年后期的社会化程度。

四. 少年后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五. 少年后期文学的样式及表现手段。

六. 少年后期文学的意义的作用。

第二编 儿童文学的文体

第一章 儿歌

一. 儿歌的特点。

二. 儿歌的类型:摇篮曲、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饶口令、游戏歌、谜语歌。

三. 儿歌的创作要求。

四. 柯岩的创作与《坐火车》的艺术特征。

五. 任溶溶的创作与《我给小鸡起名字》的艺术特点。

六. 把握《遥遥船》的艺术特征和思想感情。

七. 了解郑振铎的儿童文学创作

八. 介绍陶行知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自立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

九. 熟读《蒲公英》、《小树叶》等儿歌。

第二章 儿童诗

一. 儿童诗的特征

二. 儿童诗的分类:童话诗、故事诗、讽刺诗、寓言诗、科学诗、抒情诗。

三. 儿童诗的创作与要求

四. 分析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的教育目的与适合儿童阅读的艺术手法。

五. 黄庆云的创作与《摇篮》的艺术特色

六. 掌握柯岩的《帽子的秘密》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征

七. 分析宁宁的《海马的故事》,理解其思想意义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八. 分析金逸铭的《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把握其明显的教谕意义与独特的艺术手法。

九. 理解戴巴棣的《大自然的语言》给人们的启迪,把握科学诗的艺术特点

十. 理解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把握其朦胧意象之美。

十一. 掌握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思想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儿童故事

一. 儿童故事的特征

二. 儿童故事的分类:图画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动物故事。

三. 儿童故事的创作要求

四. 掌握沈百英的《六个矮儿子》积极的思想主题,把握其语言的艺术功力及寓教于乐的艺术特点

五. 把握冰子的《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所蕴涵的生活道理及诙谐幽默的艺术手法.六. 介绍《格林童话》的思想及艺术特色,把握〈老祖父和孙子〉中所蕴涵的生活道理。

七. 介绍阿、托尔斯泰的儿童文学创作,分析〈大萝卜〉,把握故事渐次达到高潮的艺术效果,从中提炼一个故事的目的。

第四章 童话

一. 童话的特征(这一点应作为本章节的重点,把握了“幻想”,才能把握童话的特征)

二. 童话的分类(注重分类的不同角度)

三. 童话的表现手法

四. 童话的创作要求

五. 分析《小蝌蚪找妈妈》的艺术特点,把握童话的艺术特征。抓住拟人化的手法,逐渐展开对童话的把握。

六. 分析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的思想内容及其在当今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把握其所表现的漫画、夸张及趣味性很强的艺术特点。

七. 分析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中的“猫”的形象,把握其现实意义,掌握作品的艺术独特之处。

八. 把握贺宜的《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思想意义,及其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

九. 了解《猪八戒新传》,把握包蕾对《西游记》的借鉴与改造的艺术特点,分析猪八戒的形象,掌握包蕾的艺术独创性。

十. 把握《神笔马良》的民族气派,分析洪讯涛在这篇童话中所蕴涵的思想与艺术独特性。

十一. 分析周锐的〈白鸽子和红气球〉的教育意义,把握其鲜明的艺术手法。

十二. 分析黄一辉的《小儿郎,小儿狼》 的思想内容,把握其符合儿童阅读的艺术特征。

十三. 介绍安徒生,把握这位世界童话大师童话创作的思想及艺术特点,分析《豌豆上的公主》的思想蕴意,理解安徒生童话独特的艺术个性。

十四. 阅读卡塔耶夫的《七色花》,把握其童话结构的独特特点,及符合幼小儿童阅读的心理特征。

十五. 分析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的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及其艺术上的风格。

第五章 寓言

一. 语言的特征

二. 寓言的表现手法

三.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四. 介绍张天翼的寓言特点,把握张天翼寓言七则的针对性、可读性、生动性的艺术特点

五. 理解方崇智的《生命的真理》,把握其画龙点睛的艺术手法,及鲜明活泼的教育意义。

六. 分析梁立松的《站不起来的布袋》深刻含义及艺术特征

七. 介绍伊索寓言的特点及其对儿童的影响,分析《伊索寓言四则》的思想深度及艺术特征

八. 介绍克雷洛夫寓言的思想意义与艺术独特性

九. 介绍拉、封登的寓言个性

第六章 儿童小说

一. 儿童小说的特征

二. 儿童小说的分类:历史题材小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科学知识、科幻题材小说、惊险侦破题材小说、动物题材小说。

三. 儿童小说创作的要求

四. 介绍管桦的创作,分析《雨来没有死》中的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即要把握其爱国者的形象,更要把握其作为一个孩子的顽皮机灵的性格。

五. 分析刘健屏的《风筝在天空飘》的思想意义与教育作用。

六. 分析梅子涵的《双人茶座》的思想内涵及独特的叙述方式。

七. 介绍班马的《六年级大逃亡》思想内容,从作者的儿童情趣中获得教育意义。

八. 分析玉清的《哦,傻样儿》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少年期的心理特征,并把握小说诗的意境之美。

九. 了解莫里兹的《七个铜板》的思想意义,把握其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悬念。

十. 介绍班台莱耶夫的《诺言》,把握儿童小说富有童趣的艺术特点

十一. 介绍莫泊桑的《西蒙的爸爸》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第七章 儿童散文

一. 儿童散文的特征

二. 儿童散文的分类:记叙类和抒情类

三. 儿童散文的创作要求

四. 了解冰心的儿童散文特点,把握其“母爱、童贞、大自然”的思想内容与其独特的语言个性。

五. 分析郑振铎的《纸船》“散文诗”的艺术个性

六. 分析任大霖的《多难的小鸭》的艺术个性。

七. 把握贾平凹的《丑石》的思想深刻含义及丰富的语言艺术特点

八. 分析王晓玉的《澳洲行》的思想教育意义及精心安排的结构特点

九. 介绍泰戈尔的《金色花》的艺术成就。

第八章 儿童报告文学

一. 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及社会作用

二. 儿童报告文学的语言和结构要求及创作趋势

三. 分析赵丽宏的《胜者与败者》中所蕴涵的深刻的辩证法的思想教育意义,把握写作中的“先抑后扬”的的艺术手法。

四. 分析陈丹燕的《请你牵着我的手》的思想内涵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五. 介绍科学小品的特点,分析伊林的《隐身人》的科学小品的特点。

第九章 儿童戏剧文学

一. 儿童戏剧文学的特征

二. 儿童戏剧文学的分类:儿童话剧、儿童歌剧、儿童舞剧、儿童戏曲、木偶戏等

三. 儿童戏剧文学创作的独特的艺术特征

四. 分析包蕾的《小熊请客》在戏剧创作上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艺术特征。

第三编 儿童文学的鉴赏与批评

第一章 儿童文学鉴赏

一. 儿童文学鉴赏的性质

二. 儿童文学鉴赏的意义

第二章 儿童文学批评

一. 儿童文学批评的性质

二. 儿童文学批评的作用

三. 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

第三章 儿童文学评论的写作

一. 儿童文学评论的种类

二. 儿童文学评论的特殊性

三. 儿童文学评论写作的步骤与一般要求

第五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

1、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儿童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3、掌握学前儿童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高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掌握学前儿童美术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一门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知识的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学科,以及东西方美术史论,素描、水粉水彩、油画等美术绘画类技能都与之存在关联。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美术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学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理论。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一门复杂并涉及广泛领域的课程。教学中除介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历史外,还应向学生讲清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领域、社会活动领域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展开学前儿童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教师讲述为主,方法、活动设计等以讨论、合作学习及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一、课时、学时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课内学时为72学时,学分为4学分。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1、文字教材

2、录像教材

3、IP课件

4、网上辅导文本

以上几种教学媒体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辅导媒体与教材做到相辅相成,同时又可使教师、学生根据教和学的条件,对辅助媒体进行选择。

三、教学环节

(一)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

1、文字教材是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自学的主教材。

2、IP课件和录像教材按教学进度精讲课程文字教材中主要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

3、网上课程辅导文本按教学进度,针对课程文字教材进行重点、难点内容辅导和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主要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建议一览表 章序 1 2 3 4 绪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 学前儿童美术美术理论的发展与表现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内容

学时数 6 4 4 6

录像IP课件课时

0.5 0.5 0.5 1

面授辅导 2 2 3

自学课时 2 1 1 4 5 10 4 3 6

1.5 4 5 7 8 9 10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 学前儿童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简介

合计 10 6 8 72

1.5 1 0.5 1 9 4 2 3 30 5 3 4 33

(二)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考试)

本课程的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考试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和层次设计的规定。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占40%,其中自主学习占10%)和期末考试(占60%)两部份构成,具体办法由专门制定的课程考核说明作出规定。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

1、美术

2、美术教育

3、学前儿童社会美术教育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1、学前美术教师

2、学前儿童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

1、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掌握

1、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教学内容

(一)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

2、中国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3、中国当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二)外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1、西方早期儿童美术教育

2、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儿童美术教育

3、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育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

2、中国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3、西方早期儿童美术教育

(二)理解

1、中国当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2、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儿童美术教育

3、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育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

一、教学内容

(一)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

1、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2、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二)西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

1、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2、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的理论

3、艾修勒和哈特薇克的美术是儿童人格表现的理论

4、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的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指标的理论

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二)理解和掌握

1、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2、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的理论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4、艾修勒和哈特薇克的美术是儿童人格表现的理论

5、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6、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的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指标的理论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

(一)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1、涂鸦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2、象征期美术能力的能力

3、概念画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表现

1、太阳

2、蝌蚪人

3、图形的选择和组合

4、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5、动态的表达

6、色彩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二)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表现

2、象征期美术能力的能力

3、概念画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三)掌握

1、蝌蚪人、图形的选择和组合、色彩、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第五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构成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标的编写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依据

2、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的选择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准备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组织原则与方法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常用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构成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依据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标的编写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

3、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的选择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常用方法

第六章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目标 1、2岁——3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2、3岁——4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原则 3、4岁——5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原则 4、5岁——6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

1、临摹画教学

2、写生画教学

3、命题画教学

4、意愿画教学

(三)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指导

1、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绘画技能

2、诱发学前儿童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3、激活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4、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四)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案例与分析

1、小班绘画

2、中班绘画

3、大班绘画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目标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案例与分析

2、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

3、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指导

第七章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1、2岁——3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2、3岁——4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3、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4、5岁——6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类型

1、平面手工活动

2、立体手工活动

(三)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指导

1、提供必要的手工活动的技能

2、收集多种手工材料与提供必要的手工工具

3、选择合适的手工题材

4、提供与手工材料、工具接触的机会

5、引导学前儿童积累丰富的表现,积极地展开联想

(四)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1、泥塑教案(小班)

2、剪贴教案(大班)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类型

2、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指导

3、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第八章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1、2岁——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2、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3、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4、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1、2岁——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2、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3、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4、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程序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过程

(四)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

1、讲究合适的方法

2、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3、进行有效的设问

(五)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1、徐悲鸿的《奔马》欣赏

2、汉代《说唱陶俑》欣赏

3、蒙德里安和他的作品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程序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

3、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第九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

一、教学内容

(一)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的视角

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二)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1、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行为过程的评价视角

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能力的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三)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

1、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的视角

2、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二)理解

1、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三)掌握和运用

1、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 第十章

学前儿童美术知识与技能简介

一、教学内容

(一)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

1、关于色彩的知识

2、关于线条的知识

3、关于形状的知识

4、关于造型的知识

(二)幼儿园常用的美术教学技能简介

1、刮画

2、版画

3、泥塑

4、蜡笔(油画棒)画

5、水粉画

6、线描画

7、国画

8、撕纸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关于色彩的知识

2、关于线条的知识

3、关于形状的知识

4、关于造型的知识

(二)掌握和运用

1、刮画

2、版画

3、泥塑

4、蜡笔(油画棒)画

5、水粉画

6、线描画

7、国画

8、撕纸

下载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自编)

    儿童文学教学大纲 Ⅰ.说 明 儿童文学是高等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期,平均每周三学时,共计54学时,其中4学时为实践环节,50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是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幼教专业)一门选修的教育理论课程,按照教学计划的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课程代码: 14401405 课程学时: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 二年级 一学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贴近实际,重在运用,繁荣校园文化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点滴 多年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贴近实际,重在运用,为......

    儿童文学课程课外阅读书目

    儿童文学课程课外阅读书目 1. 彼得.潘 2. 柳林风声 3. 小熊温尼.菩 4. 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 5. 查利和巧克力工厂 6. 小王子 7. 图画引起的** 8. 太阳请假的时候 9.......

    学前儿童文学课教案(范文大全)

    授课课题:学前儿童文学概说,婴幼儿的年龄特征,纪录片《幼儿园》 授课时间:10月10日第一周星期一第5.6节 授课班级:陶行知班 授课类型:理论课、影视欣赏课 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