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酒文化概论》教学大纲1
《中国酒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酒文化概论(Outline of Chinese wine’s culture)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选修)学时:34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使选课学生对中国酒及其文化内涵作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以中国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酿造行业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贡献,力求拓宽选课学生的知识面,以贯彻实践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所提倡的培养“高素质、强通识、厚基础、宽专业”人才的方针。
三、教学内容
第一篇 概 论(4学时)第一章 中国酒的概念及其演变
第一节、中国酒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中国酒的生产现状和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各个历史时期酒文化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 中国酒的生产要素
第一节、地理生态环境---水土气气生 第二节、原料(含酒曲等发酵剂)
第三章 中国酒的化学成分及生理代谢 第一节、决定中国酒品质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 第二节、中国酒的生理代谢方式 第三节、饮酒与健康
第二篇 中国酒的分类及主要生产技艺特点(共20学时)第一章、古为今用-----原创于中国的酒(10学时)
第一节、中国白酒
一、中国白酒的分类
二、中国白酒的主要代表类型(以香型为依据)
1.浓香型白酒 2.清香型白酒 3.酱香型白酒 4.米香型白酒 5.兼香型白酒 6.特型白酒 7.豉香型白酒 8.芝麻香型白酒 9.药香型白酒 10.11.12.馥郁香型白酒 老白干型白酒 凤型白酒
第二节、中国黄酒
一、中国黄酒的分类、起源及营养价值
二、中国黄酒的基本传统酿造工艺
三、中国黄酒的代表产品
第三节、中国果露酒
一、中国果酒的分类及基本制作工艺
二、中国露酒的分类及基本制作工艺
第四节、中国少数民族风味酒
一、乳酒类
二、粮谷类酒
第二章、洋为中用-----源自世界产于中国的酒(10学时)
第一节、啤酒
一、啤酒的分类、起源及营养价值
二、啤酒的基本酿造工艺
三、中国啤酒的代表产品
第二节、葡萄酒
一、葡萄酒的分类、起源及营养价值
二、葡萄酒的基本酿造工艺
三、中国葡萄酒的代表产品
第三节、白兰地
一、白兰地的分类、起源
二、白兰地的基本酿造工艺
三、中国白兰地的代表产品 第四节、威士忌
一、威士忌的分类、起源
二、威士忌的基本酿造工艺
三、中国威士忌的代表产品 第五节、伏特加
一、伏特加的分类、起源
二、伏特加的基本生产工艺
三、中国伏特加的代表产品 第六节、老姆酒
一、老姆酒的起源及基本酿造工艺
二、中国老姆酒的代表产品 第七节、金酒
一、金酒的起源及基本生产工艺
二、中国金酒的代表产品
第三篇
第一章 酒与政治
第一节、酒与政治情怀 第二节、酒与政治谋略 第三节、酒与皇权社稷 第四节、酒的专卖制度 第二章 酒与中国诗词书画和音乐
第一节、酒与中国诗词 第二节、酒与中国书画 第三节、酒与音乐
第三章 与中国酒相关的遗址和文物
第一节、遗址类
中国酒文化(8学时)第二节、文物类
第四章 酒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酒礼与酒令
第二节、酒与节日
第三节、饮酒风俗
第四节、酒与婚嫁丧葬 第五章 中国酒的品尝与鉴评
第一节、中国酒的品尝 第二节、中国酒的鉴评
第三节、中国酒的评酒员(资格)制度 四.主要教参资料:
1. 李华,《中国酒文化》,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1; 2. 陈益钊,《中国白酒嗅觉与味觉科学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3. 康明官,《白酒工业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康明官,《黄酒与清酒生产问答》,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 苏伦·埃尔克曼,《工业生态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6. 大连轻工学院,《酿造酒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2; 7. 朱宝镛、章克昌,《中国酒经》,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8. 中华酒文化研究所等,《辉煌的世界酒文化》,成都出版社,1993; 9. 秦耀宗,《啤酒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10. 周恒刚、徐占成,《白酒生产指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1. 郭来虎,《中国第一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 12. 徐占成,《名酒新论》,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 13. 李艳,《发酵工业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14. 谭忠辉等编
胡承 审,《新型白酒生产技术》,四川科技出版社,2001 15. 蒋雁峰,《中国酒文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说明:
1、机动的2学时用于课程作业和综述或参观。
2、课程成绩构成:考勤10%
课程作业30~40%
课程考试50%~60%
第二篇:酒文化教学大纲--上传
课程名称:酒文化(Wine Culture)
《酒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酒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本课程将简要介绍酒的起源以及酒的相关知识,详细介绍各种酒的酿造过程及鸡尾酒的调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酒的文化、酒的酿造技术、与酒有相关的知识、各种酒的产品等基本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5周,总课时数30学时。本课程总学分数: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中国酒文化综述 中国文学与酒文化 中华传统宴饮礼俗 酒的功用、包装和酒器
白酒、葡萄酒、黄酒、啤酒及其他酒类简介
酒类评比与中国名酒 中国当代名优白酒揽胜 国外蒸馏酒名品
机动
合计
授课学时 2 4 4 4 6 2 4 2 2 30
实践学时 0 0 0 0 0 0 0 0 0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名醇佳酿和优秀的酒文化传统。酿酒工业是古老的行业,几千年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及医学医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同时酿酒工业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近年来酿酒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产量、质量、档次、品种、结构、功能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本课程将简要介绍酒的起源以及酒文化的相关知识,详细介绍各种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酒的文化、酒的酿造技术、与酒有相关的知识、各种酒的产品等基本内容。从而让学生能真正认识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并以此为傲。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酒的文化、酒的酿造技术、与酒有相关的知识、各种酒的产品等基本内容。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一章 中国酒文化综述
教学内容:中国对酒的称谓;中国酒的产生;中国古代酒行业;中国酿酒业概说;新中国酿酒业概说;中国酒业行政管理
重点:中国酒的产生以及从古到今中国酒行业发展变化。难点:如何了解并掌握中国酒业的发展及线索。
第二章 中华传统宴饮礼俗
教学内容:古代宴饮礼仪;中华婚丧宴请习俗;酒德;中华饮宴习俗;科学饮酒。重点:认识中华宴饮礼仪及习俗,学会科学饮酒方式。难点: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饮酒观。
第三章 中国文学与酒文化
教学内容:中国文学与酒文化;中国古典小说与酒文化;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与酒文化;酒 联、酒旗和当代酒广告语;酒令。
重点:中国文学与酒文化的关系;酒文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难点:中国文学的发展与酒文化的内在联系;当代酒文化的演变。
第四章 酒的功用、包装和酒器
教学内容:酒在交际联谊抒情庆贺疏通求和嘉奖慰劳等方面的功用;酒的包装、酒具以及酒容器的造型设计。
重点:酒在现代社会上诸多方面的运用。
难点:如何正确利用酒的功能来处理一些事情。
第五章 白酒、葡萄酒、黄酒、啤酒及其他酒类简介
教学内容:由各种酒的原料、酿造工艺、等级划分、选购、保管及品评等多方面对各类酒进行介绍,加深对酒的种类、性质及饮用各个方面的认识。
重点:各类酒的性质掌握。
难点:在学习了各种酒类的相关性质之后,如何对其有个宏观的掌握和正确饮用。
第六章 酒类评比与中国名酒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及国外各种酒类评比会及中国酒品获奖情况,中国名优白酒榜;中国名优黄酒和名优啤酒。
重点:认识国内外种种酒类评比会,了解中国酒取得的优异成绩,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难点:各种评酒会的评定标准。
第七章 中国当代名优白酒揽胜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当代的各种名优白酒,如茅台、剑南春和五粮液等白酒。重点:了解各种名优白酒的优点,使得学生对酒拥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标准。难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评定酒类的价值。第八章 国外蒸馏酒名品
教学内容:选取几种著名的国外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金酒和特吉拉酒进行介绍并与国内酒品对比。
重点:认识市面上销售的各种洋酒。
难点: 学会从一些基本特征上辨别国外部分名酒的优劣。
四、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中国酒文化综述
一、中国对酒的称谓
二、中国酒的产生
三、中国酒行业
四、中国酒业行政管理
第二章 中华传统宴饮礼俗
一、古代宴饮礼仪
二、中华婚丧宴请习俗
三、酒德
四、中华饮宴习俗
五、科学饮酒
第三章 中国文学与酒文化
一、中国文学与酒文化
二、中国古典小说与酒文化 三、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与酒文化
四、酒 联
五、酒旗和当代酒广告语
六、酒 令
第四章 酒的功用、包装和酒器
一、酒的功用
1.交际联谊 2.抒情庆贺 3.疏通求和 4.嘉奖慰劳 5.保健医疗 6.烹调调味
二、酒的包装
三、酒具以及酒容器的造型设计
第五章 白酒、葡萄酒、黄酒、啤酒及其他酒类简介
一、白酒简介
1.酒精度 2.白酒香型划分条件 3.白酒的品评 4.传统白酒酿造工艺 5.酿造白酒的原料 6.白酒贮存
二、葡萄酒简介 1.葡萄酒概说 2.葡萄酒的选购和保管 3.葡萄酒的等级 4.葡萄酒的品尝饮用 5.国外葡萄酒名品 6.中国葡萄酒名品
三、黄酒简介
1.黄酒概说 2.黄酒的饮用 3.黄酒的选购和保管 4.黄酒名品
四、啤酒简介
1.啤酒概说 2.啤酒质量鉴别及饮用 3.世界名啤 4.中国名啤 5.慕尼黑啤酒城
五、中华药酒简介
1.中华药酒概说 2.药酒的功用 3.自制药酒
4.药酒的选用和禁忌 5.中华药酒名品 6.其他酒类简介
六、其他酒类简介
第六章 酒类评比与中国名酒
一、国内评酒会
二、国际酒类评比
三、巴拿马赛会及中国酒品获奖情况
四、中国名优白酒榜
五、中国名优黄酒
六、中国名优啤酒
第七章 中国当代名优白酒揽胜
一、仙醴酿成天上露 琼浆玉液数茅台
二、中华佳酿说汾酒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芳流千里外 酒溢泸州城
四、巧夺天工五粮液 五谷精华蕴酿成
五、百里闻香绵竹酒 何人不识剑南春
六、酒中牡丹古井贡 一户开坛十里香
第八章 国外蒸馏酒名品
一、白兰地
二、威士忌
三、伏特加
四、朗姆酒
五、金 酒
六、特吉拉酒
五、课程教材
教科书:
《说酒——中外酒文化大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刘普伟 刘云主编,2004年 参考书:
[1]中国名优酒产品大全 康明官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年
[2]专业酒水 鲍伯.里宾斯基 凯茜.里宾斯基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饮品知识 双长明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年。
六、其他说明
1. 先修课程 无 2. 培养目标 适用专业
使学生对历史悠久的酒文化有所了解。
本课程为全校公选课,适用于各专业对酒文化感兴趣的学生。
3. 对学生培养能力的要求,需要学生自学而不占用学时部分的内容与要求,4. 考核形式
要求学生做好课堂听课笔记,在课余时间了解国内市场酒的相关信息。考核形式:撰写读书报告。5. 对大纲的使用说明
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讲课内容将有所调整。
执笔人:
审核人:
审定人:
第三篇: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摘要:酒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生活中都起重要作用,酒不仅可以让人们陶冶情操,得到味觉上的享受,而且代表的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使人们互相沟通了解。例如葡萄酒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继英语之后的第二种社交语言,了解葡萄酒文化、礼仪和品酒常识不仅能表现自身的社会地位,还有助于与客户和外国友人沟通交往。【1】
关键词:酒的起源 酒文化 酒俗
一 酒的起源
谁也没见到酒最初是如何诞生的。古埃及有酒神奥西里斯,古希腊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古罗马有酒神巴克斯,我国有黄帝、仪狄、杜康,都被认为是酒的发明者【2】。有“猿猴造酒”的说法,古籍《紫桃轩又缀》中说:“黄山多猿猴,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当然这是指自然发酵而成的酒,因为果皮上就附有天然酵母,果皮破裂后,酵母与果皮或果汁中的糖接触,发酵成酒。也许猿猴在捡到自然发酵的野果后,偶尔下意识地尝了一下,感到别有风味,于是捡果入洼供自享用,这是完全可能的事。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早的饮料酒之一。犹太人,埃及人和希腊人都认为它是酒神恩赐予人类的。在《圣经》中,多处提到了有关葡萄酒的故事,这说明在人类有史以来,人们就发现了自然发酵而成的葡萄酒,尝后感到味道可人。并认为其是神力所致,将其作为祀神祭品。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难以定论。有人认为,葡萄酒起源6000-7000年前的小亚西亚等地区。但多数的学者则认为葡萄酒的发源地是波斯(今伊朗)或埃及。从埃及金字塔的壁画中,可看到有描绘采摘葡萄及酿制葡萄的图案;在埃及4000年前的一个名叫“麦”的王子的坟墓中,也有一幅壁画,其描绘挤取葡萄汁的方法。
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以前就已种开始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二 唐诗中的酒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国古代谈及葡萄酒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了,盛在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更衬出“醉卧沙场”、征人不归的悲壮。唐代丰富的葡萄文化,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在诗歌所反映的葡萄、葡萄酒与唐代社会、文化中。唐诗不仅揭示出唐代葡萄、葡萄酒产地、葡萄文化传播地及唐代葡萄种植和酿造技术,也揭示出唐代丰富的葡萄文化内容。如葡萄称谓的写法,葡萄地名、人名的使用,丝织品葡萄纹图案,诗人拟景状物的素材,时人的葡萄、葡萄酒观念,拓边及边塞生活中的葡萄、葡萄酒特色,葡萄、葡萄酒中的风花雪月、胡风,葡萄酒酒具等。【3】
那么,诗里所说的“葡萄美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酒,跟现代的葡萄酒是否一样呢?一般诗词选本注释这首诗,只笼统说“葡萄美酒”产自西域。由《凉州词》这个题目,以及“琵琶马上催”、“沙场”、“征战”等语,可知这种美酒确实应该与西域有关。而一般工具书解释古代的“葡萄酒”时,也比较笼统,比如《辞源》说是“用葡萄酿制的酒”,“汉时来自西域,唐时已能自酿”,《汉语大词典》解说稍详,云“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酒”,并引《史记·大宛列传》、晋张华《博物志》等为例。殊不知,古代的葡萄酒并非只有一种,而来自西域的葡萄酒制法与中原地区旧有的葡萄酒制法尤其不一样。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明确记载“葡萄酒有两样”,一种是简单地酿制而成的,“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法,无汗用干葡萄末亦可”,这也就是中原地区旧有的方法,据传汉代或三国时期就已开始制造,“魏文帝所谓葡萄酿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者也”。宋人朱翼中所著《北山酒经》也记载了酿制葡萄酒之法,比《本草纲目》所说要详细,说明了原料的份量、比例及具体制作工艺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用这样的方法酿成的“葡萄酒”并非现代意义的葡萄酒。
另一种葡萄酒的制法则类似烧酒,“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据李时珍说,这种制法“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唐书》:“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髙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也引述了这段记载,文字略异。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告诉我们:葡萄只有被破碎,使果汁与果皮上的酵母接触后,才能发酵,除了自然酵母,还可以在葡萄浆汁里加入酒母。《本草纲目》所称的“大曲”,应该就是酵母或酒母。王翰诗中产于西域的这种美酒,其制法与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颇为相似,据周桓刚《白酒工艺学》、李约瑟《中国古代金丹术的医药化学特征及其方术的西传》等著述说,它就像是古代的白兰地或葡萄烧。也有专家认为,《唐会要》等书中描绘的那种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现代葡萄酒中的桃红葡萄酒,其颜色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
三 酒的分类
某种酒究竟应归为哪一类?可谓众说纷纭。例如,“味美思”酒,就有三说,有人将其列为葡萄酒类,(加香葡萄酒),有人把它列为“露酒”类,因为它的确是以葡萄酒为酒基添加药材浸泡而成的;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补酒,甚至是一种药酒,这也不无道理。
以酒的生产方法和功用来分,一般可将酒分为饮料酒,补酒,药酒三种。补酒和药酒应列为非饮料酒,也可以说补酒是介于一般饮料酒和药酒之间的一类酒;依酒精含量来分,可以分为低度酒、中度酒、高度酒;以含糖量来分,可以分为甜型酒、半甜型酒、半干型酒、干型酒。
中国白酒按香型来分,可以分为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浓香型白酒(亦称泸香型)、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米香型白酒、凤香型白酒。按用曲来分,可以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混曲酒。
葡萄酒按酒的颜色分,可以分为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又名玫瑰红葡萄酒)、粉红葡萄酒、新红葡萄酒。按酒的含糖量来分,可以分为干、半干、半甜和甜葡萄酒。按酿制方法来分,可以分为天然葡萄酒、加强葡萄酒、加香葡萄酒。按用途及品质分,可以分为餐前葡萄酒(如干型白葡萄酒)、佐餐葡萄酒(一般葡萄酿制,吃饭饮用)、餐后葡萄酒(与点心一块饮用,酒度和糖度均较高,以提神醒脑。如红甜葡萄酒,白兰地等)、调和葡萄酒(用于勾兑和调配)、高级葡萄酒(风格典雅,质量高)。
四 中国的饮酒文化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各地的众多民族,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间酒俗。有的酒俗留传至今。而“酒徒”称谓可能最初出现于战国阶段,而秦汉时期以“酒徒”自称者曾经有突出的历史表现。如《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记述“高阳酒徒”郦食其故事最为著名。《汉书》记述郦食其自称“狂生”。所谓“狂生”,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作《史记》“酒徒”的一种解说。司马迁笔下记录的酒宴场面,可见反映“酒徒”生活的具体情状。【4】
(1)传统的饮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礼
中国酒礼酒俗文化风情在中国古人中流传着一句俗话,叫做:“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由此可见酒礼、酒俗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是何等之大。【5】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
(2)原始宗教、祭祀、丧葬与酒
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3)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
(4)婚姻饮酒习俗
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坏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5)其它饮酒习俗
“满月酒”或“百日酒”,中华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 “分红酒”。“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6)独特的饮酒方式 饮咂酒: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独特的饮酒方式,在西南,西北许多地方流传,在喜庆日子或招待宾客时,抬出一酒坛,人们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芦管,斜插入酒坛,从其中吸吮酒汁,人数可达五、六人甚至七八个人。饮酒时的气氛热烈。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7)劝酒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8)酒令(觞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尽管酒令是依附在酒文化之中的产物,但它亦可被看做是一个单独的文化体系,是文化入酒的最好诠释。说起酒令,像“两只小蜜蜂„„”之类,现在恐怕连三岁的孩子张嘴都能说上几个,只是他们或许不知说的为何物罢了。但这丝毫不影响酒令的“推广”,即便是不善饮酒之人,有些喊起酒令来,比“三碗不过冈”之人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更胜一筹。因此可以说,尽管酒令是依附在酒文化之中的产物,但它亦可被看做是一个单独的文化体系,是文化入酒的最好诠释。【6】
五 酒之最
人类最先学会酿造的酒:果酒和乳酒。我国最早的麦芽酿成的酒精饮料:醴。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我国最早的机械化葡萄酒厂: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我国最早的啤酒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我国最早的酒精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我国第一个全机械化黄酒厂:无锡黄酒厂 记载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最早的药酒生产工艺记载: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
现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现存故宫博物院。
目前产量最大的饮料酒:啤酒。目前国产价格最贵的酒:茅台酒。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最早的禁酒令:周代的《酒诰》。
参考文献:
【1】初铭宇 今日科苑, Modern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21期 【2】 晓娟.酒的起源与杏花村遗址[J].科学之友(上旬), 2011,(01)【3】陈习刚.唐诗与葡萄、葡萄酒[J].唐都学刊 , 2008,(05)【4】王子今.秦汉“酒徒”散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6期
【5】黎莹.举世无双的中国酒文化(四)[J].食品与健康 , 2004,(03).【6】胡元骏.酒令 古今文化皆入酒[J].东方养生,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12期
第四篇: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中心词:“酒文化”“上天造酒说” “猿猴造酒说” “仪狄造酒说” “杜康造酒说”“酒礼酒德”“酒与诗歌”“禁酒令”。
内容提要: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关于酒的各种现象的浅淡分析,对中国酒文化作了初步探讨和解读,使得中国酒文化得以有了点点展现。
正文: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放诞不羁,口吐真言。
然而,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精神的象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酒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敌或友,或损或益,从泪没有离开人类半步。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下面就简单的论述一下酒与中国人的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关系。
一关于酒产生的传说
(一):“上天造酒说”
我们的祖先认为酒是“酒星”发明的,关于“酒星”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易》中,“酒星”又称“酒星旗”,《晋书》也有关于“酒星旗”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这种传说来自于我们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展现了酒在先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猿猴造酒说”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猿猴造酒说”的记载。唐人李肇所著国史补中记载猿猴机敏过人,常攀援于山石高崖之间,人们难以捕捉,经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猿猴嗜酒,因此人们常采用酒引的办法来把猿猴灌醉,施以抓捕。清人李调元记载:“常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清代另一种随笔小说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虽难以考证其真假,但至少说明,在猿猴经常居住出入的地方多类似酒的东西出现。
(三):“仪狄造酒说”
相传禹夏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酒,《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所辑《战国策》则直接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还有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始于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在三皇五帝的时代就开始酿酒,只不过是仪狄将各种酿酒方法加以总结,使酿酒技术发扬过大。
(四):“杜康造酒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爰作酒醴,可为酒后,秫酒名也。”晋人江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仪狄,大禹时代人;杜康,据说就是夏代国王少康。而杜康之名又盛于仪狄,故仪狄之名则彰而不显。杜康,作为中国的酒祖,历代受人敬仰。根据记载,有一次,杜康把剩饭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饭自然发酵,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味,并流出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启发,发明了酒。
二:酒与民俗
(一):“酒与婚丧习俗”
我国各族人民在婚丧嫁娶时都有用酒的习惯。
人死后,亲戚朋友都要来吊唁,汉族人习惯称为“吃斋饭”,即在丧葬期间举办的酒席,在酒席之间,酒是肯定少不了的东西。死者入葬后,必须要在墓室内或墓室外放些许酒,清明,年关等重要节日也要在死去的长辈坟墓上酹上几种酒以示敬意。举行家宴,亲人团聚,合家共聚时,用餐时必须要为死去的长者留出上位,并在上位敬上几杯酒以示怀念。
结婚嫁娶的喜宴酒就更是必不可少。婚礼的代名词就是喜酒,在结婚安排的整个漫长过程中,酒始终贯穿其中。
“会亲酒”,订婚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就表示男女双方的婚事已定,此后男女双方不得赖婚,悔婚。
“回门酒”,结婚后的第二天,新婚的夫妇要回到女方的娘家去探望,女方家要摆酒席以示欢迎,俗称“回门酒”,酒后就可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了。
“交杯酒”,即在新婚的夜晚,新婚双方在正是洞房前所喝的酒,喝此酒时,夫妻双方举盏交互,头、杯、口相接。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意。新郎新娘喝完此酒后要恩恩爱爱,相敬如宾。
(二):“酒德与酒礼”
饮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饮酒习惯和礼仪。有些礼仪讲究是非常繁琐的,而这些礼仪又是必须要遵守的。在古代,我国形成了十分丰富的饮酒礼仪:
晚辈和长辈一起饮酒前,晚辈要行跪拜礼,然后依次入定后,长辈举杯后,晚辈才能随之举杯。长辈未饮尽,晚辈亦不能饮尽。
主人在和客人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主人敬酒叫做酬,宾客回敬叫做酢,酬酢时相互之间要说上几句客气话,敬酒词等。有时还要依次敬酒,依次敬酒时,敬酒人和被敬酒人都要“避席”,起立,一般敬酒三杯为度。
三:“酒与诗歌”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和诗歌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了浓浓酒香。“清酒既载,驿牳既备,一飨一祀,以介景福”——《大雅·早麓》,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用酒祭祀上天,以祈求风调雨顺,稼穑丰收。“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从屈原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对酒也是情有独钟。
到了汉末,天下**,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忧无虑痛饮两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对酒》)人们讲究文明,讲究礼节。互敬互让,尊老爱幼,路不拾遗,无所争讼。国家的法度,公正无私,判刑合理,官吏爱民如子。老天爷体察善良的百姓,风调雨顺。他一边饮酒一边驰骋想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人间乐园,可说是开了“桃花源”理想世界的先河。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醉意过后,回眸人间,一片混乱。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遥遥无期的目标,其难无异登天。
竹林七贤生于魏晋之际,政局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曲蘖。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而是以酒解愁。魏末“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三国志》。他们一个个都是大酒徒,蔑视礼法,放浪形骸。嵇康是个憎恨虚伪,反对俗礼,不满黑暗统治的名士。他颇知言论不慎会招灾惹祸,但生性耿直,而酒后尤甚,故不免遇害。他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我们都看到他饮酒时欢乐的赞颂。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史中有一个人永远难以绕过,在中国的酒文化中也永远有一个人难以绕过,他就是李白。李白不仅是“诗仙”,而且是“酒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的一生是属于酒的一生,醉酒后的李白原形毕露,放荡不羁,敢不应皇帝的召唤,酒和李白是融为一体的,没有酒就没有李白的真实,正是酒的麻醉作用,使得李白可以绽放他内心的真,可以抒放自己的豪情,表现他对现世的不满和藐视。在“一杯复一杯”之中,在半醉半醒之间,李白笑傲地度过了他的一生。
四:“禁酒令”
与中国人极度喜爱酒截然相反的却是中国人一直都致力于禁酒,这也是非常独特的一种现象,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禁酒,即由政府下令禁止酒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禁酒的目的主要是:减少粮食的消耗,备战备荒。这是历代历朝禁酒的主要目的。防止沈湎于酒,伤德败性,引来杀身之祸,禁止百官酒后狂言,议论朝政。
在中国历史上,夏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传“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战国策·魏策二》实证明夏禹的预见是正确的。夏商的两代末君都是因为酒而引来杀身之祸而导至亡国的。
西周统治者在推翻商代的统治之后,发布了我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说道,不要经常饮酒,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对于那些聚众饮酒的人,抓起来杀掉。在这种情况下,西周初中期,酗酒的风气有所敛。
西汉前期实行“禁群饮”的制度,相国萧何制定的律令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史记·文帝本纪》文颖注)。这大概是西汉初,新王朝刚刚建立,统治者为杜绝反对势力聚众闹事,故有此规定。
目前,由于一再攀升的酒价和醉酒驾驶所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社会上关于禁酒的呼声甚嚣尘上。中国社会到底会不会禁酒,能不能禁酒成功,禁酒之后的中国人会怎么样,没有了酒的中国社会会是什么一番“景致”,我们不得而知。
第五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8210190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hinese Foreign Trade课程类别: 专业课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2 总学时:34 理论学时:34 实验学时:0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科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的专业课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专门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并能正确运用理论和方针政策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本课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对外开放与发展对外贸易、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我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和方针政策、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贸易规则、国际贸易模式等为授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掌握:系统掌握中国对外贸易转型,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升级与中国贸易发展战略,国际直接投资、国际服务与技术贸易,大宗商品贸易行业,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等问题。
理解:理解中国的贸易条件和外贸依存度,全球贸易新规则,中国自贸区建设,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及操作。
了解:了解中国和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概况,中国的区域贸易关系,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关系,中国主要贸易航线及趋势,中国开发发展大趋势,当前中国对外经贸形式及展望,当前外贸热点问题等。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中国和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2学时)[1] 中国对外贸易史
[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3] 浙江省经济发展概况[4] 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 [5] 浙江省对外贸易问题 [6] 浙江出口竞争力提升
1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浙江省经济发展概况。基本要求:○ 掌握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浙江省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
2.中国对外贸易转型(2学时)[1]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演变
[2] 中国对外贸易急迫转型的特征化事实[3]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和面临挑战[4] 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5]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型[6]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和竞争力的影响[7]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与对外贸易转型[8] 国家及国际政策经验及实例
1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演变,基本要求:○中国对外贸易急迫转型的特征化事实,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和面临挑战,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和竞争力的影响。掌握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与对○外贸易转型,国家及国际政策经验及实例。3.中国的贸易条件和依存度(2学时)[1] 贸易条件内涵
[2] 贸易条件的形式[3] 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4] 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5] 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政策1了解贸易条件的形式,基本要求:○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掌握贸易条件内涵,○贸易条件的形式,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政策。
4.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2学时)[1]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内涵[2] 商品SITC分类
[3]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现状[4]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 [5]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6]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7]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8]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
1了解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内涵,商品SITC分类,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基本要求:○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2掌握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5.出口升级与中国贸易发展战略转型(2学时)
[1] 基本现状和关键问题分析:中国出口结构真的改善了吗?中国出口存在“低端化陷阱”吗?
[2] 影响转型的因素[3] 中国出口导向战略面临的问题[4] 对外贸易转型的实证分析[5] 实现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1了解基本现状和关键问题分析:基本要求:○中国出口结构真的改善了吗?中国出口存在“低端化陷阱”吗?中国出口导向战略面临的问题。
2掌握影响转型的因素,对外贸易转型的实证分析,实现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6.中国的区域贸易关系(2学时)[1] 中国区域贸易关系概况[2] 中欧贸易关系[3] 中美贸易关系
[4] 中日韩贸易关系[5]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6] 两岸贸易
[7]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1了解中国区域贸易关系概况,中美贸易关系,中日韩贸易关系,两岸贸易。基本要求:○
2掌握中欧贸易关系,○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
7.全球贸易新规则(2学时)[1] WTO及其最新发展[2] TPP及最新发展
[3] TTIP及其最新发展[4] RCEP及其最新发展[5] 亚太自贸区及其最新发展[6] 中国多边及双边贸易协议1了解WTO及其最新发展,TTIP及其最新发展,TPP及最新发展。基本要求:○
2掌握TPP及最新发展,RCEP及其最新发展,亚太自贸区及其最新发展,中国○多边及双边贸易协议。
8.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2学时)[1] 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意义
[2] 一带一路贸易格局:国家层面、省级层面[3] 一带一路国家组团
[4] 我国与一带一路贸易商品结构[5] 一带一路国家风险组团[6] 境外经贸合作区
[7]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路径
1了解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意义,一带一路国家组团,一带一路国家风险组团。基本要求:○
2掌握一带一路贸易格局,○我国与一带一路贸易商品结构,境外经贸合作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路径。9.自贸区建设(2学时)[1] 中国国内自贸区战略[2] 国内自贸区发展重点[3] 国内自贸区政策[4] 自贸区成绩
[5] 自贸区如何对接国外一带一路1了解中国国内自贸区战略,自贸区如何对接国外一带一路。基本要求:○ 2掌握国内自贸区发展重点,○自贸区成绩,自贸区如何对接国外一带一路。
10.中国贸易主要航线及世界著名港口(2学时)[1] 世界主要航线[2] 中国远洋航线[3] 中国近洋航线[4] 中国主要港口[5] 世界主要港口
1了解世界主要航线,世界主要港口。基本要求:○
2掌握中国远洋航线,中国近洋航线,中国主要港口。○11.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变化趋势(2学时)[1] 国际直接投资概念分类[2] 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分析[3] 国际直接投资地区格局[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5] 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6]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1了解国际直接投资概念分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基本要求:○
2掌握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地区格局,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12.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2学时)[1] 国际服务贸易含义及分类[2]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3] 主要国际服务贸易行业[4]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数据分析[5]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6] 国际技术贸易含义、分类、行业分布[7] 国际技术贸易数据分析
1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基本要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数据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国际技术贸易数据分析。
2掌握国际服务贸易含义及分类,主要国际服务贸易行业,国际技术贸易含义、○分类、行业分布。
13.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发展(包括农产品贸易)(2学时)[1] 大宗商品分类及发展历史[2] 大宗商品行业分布[3] 大宗商品贸易特点
[4] 大宗商品贸易数据分析[5] 农产品贸易分类及发展历史[6] 农产品贸易行业分布[7] 农产品贸易特点
[8] 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1了解大宗商品分类及发展历史,基本要求:○大宗商品贸易特点,农产品贸易分类及发展历史,农产品贸易特点。
2掌握大宗商品行业分布,○大宗商品贸易数据分析,农产品贸易行业分布,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
14.中国开发发展大趋势(2学时)[1] 开放在十三五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2] 十二五时期开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3] 十三五时期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4] 十三五开放发展的五大趋向
[5] 影响十三五开放发展全局的四大关系[6] 中国发展格局展望
1了解开放在十三五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基本要求:○十三五时期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影响十三五开放发展全局的四大关系。
2掌握十二五时期开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三五开放发展的五大趋向,中国发展格局展望。
15.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2学时)[1] 产业概况及外部环境分析[2] 跨境电商生态圈[3] 跨境电商产业园
[4] 典型跨境电商产业园分析1了解产业概况及外部环境分析,跨境电商生态圈。基本要求:○2掌握跨境电商产业园,典型跨境电商产业园分析。○
16.2017中国经济展望(2学时)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2]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3] 扩大出口需要供给侧新思路[4] 新常态世界经济形势概况[5]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态势
[6]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态势[7] 世界经济面临发达国家政策风险[8] 世界经济结构面临新一轮调整[9] 中国经济“新常态”
[10] 世界经济“路难行”
1了解新常态世界经济形势概况,基本要求:○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态势,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态势,世界经济面临发达国家政策风险,世界经济“路难行”。
2掌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扩大出口需要供给侧新思路,世界经济结构面临新一轮调整,中国经济“新常态”。
17.当前经贸热点专题(2学时)[1] 特朗普新政[2] 逆全球化[3] 英国脱欧
[4] 世界贸易规则重塑[5] 人民币国际地位
[6] TTP、TTIP、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太自贸区[7] 一带一路战略[8] 等等
1了解特朗普新政,英国脱欧。基本要求:○
2掌握逆全球化,世界贸易规则重塑,人民币国际地位,TTP、TTIP、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太自贸区,一带一路战略。
四、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中国对外贸易》,杨清震 熊晓亮,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参考书目:《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黄晓玲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黄建忠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2版)》.阎志军.科学出版社,2011。
五、课外学习、作业习题等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还要学习其它的相关课程(见参考资料)。同时,还应参与案例讨论即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及实践;本课程的目的一是要学会识别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运行与管理方法和原则;二是要提高学生对国别贸易政策环境差异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掌握解决和处理进出口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学生要学习完《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基础课程;同时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以外,还应收集相关的案例,便于进行案例教学。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形式:PPT专题讲解和课程论文考核比例:平时成绩占20%,PPT专题讲解和打印40%,课程论文40%。
考核要求:PPT专题讲解和课程论文都有具体评分标准,以考核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为主。
七、本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教学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最新变化;内容全面,重视应用;课程体系的安排突出了各章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掌握对外贸易的发展规律,学会分析对外贸易领域的现实问题。
八、其他说明 无
执笔:张士军
审阅: 彭华 日期:2016.09.22审定: 汪占熬 日期: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