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待整理的教案
闽南方言与文化教学教案
第一课
中秋博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博饼文化的由来和规则 2.掌握关于博饼的闽南童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小组汇报闽南的中秋节,使学生了解闽南中秋的传统习俗; 2.小组讨论你印象最深的中秋节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能力; 3.通过博饼的闽南童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学生对闽南中秋节的博饼习俗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2.通过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
1.了解博饼文化的由来及规则
2.掌握中秋的闽南童谣,并能够背诵出来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嫦娥奔月的故事导入
1、(出示嫦娥奔月的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美丽的图片,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月亮、月饼、我知道这是中秋节,嫦娥奔月。师:哪个小朋友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二、介绍闽南中秋博饼:
1、同学们,前不久就是中秋节,你们是怎么庆祝这个节日的呢? 生讨论后回答。师:那我们闽南中秋节都必须进行的一项活动是什么呢? 生:博饼
师:那你们知道博饼是谁发明的吗? 生集体讨论 2.薄饼文化介绍
中秋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3、中秋博饼有哪些规则呢?
(1)奖品(也就是会饼):可以是生活用品,或者是家里用的各种家电,亦或者其他类型的奖品。注意:以前的会饼都是月饼组成的。
(2)博饼工具:骰子一副(6个),大碗一个。
步骤:与中国古代的科举科名基本一致,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探花)2个,三红(会魁)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一秀:六个骰子中有一个点数是“4” 二举:六个骰子中有两个点数是“4”
四进:六个骰子中有四个点数是相同的,其余两个点数若都为“4”,则可多得一个二举,若一个为“4”则可多得一个一秀;
三红:六个色子里面有三个点数是“4”
榜眼(对堂):六个骰子的点数刚好是顺子“123456” 状元:六个骰子中有四个点数是“4”,两个是“1”为最高级,称作状元插金花,可以获得状元和未被博取的两个对堂奖品; 六个骰子全部的点数都为“4”,称作六杯红,就可以拿走所有的奖品,但是一般为了大家友好相处,得主一般只拿状元和两个对堂的奖品,可被追缴; 六个骰子全部的点数都是一样的,称作遍地锦,可被追缴;
六个骰子中有五个点数是“4”,称作五红,可被追缴;
六个骰子中有五个点数是一样的,除点数是“4”,称作五子登科,可被追缴; 六个骰子中有四个点数是“4”,称作“四点红”,可被追缴。.三、学闽南童谣《中秋博饼》 过渡:了解了这么多博饼规则之后小朋友是不是特想来搏一搏呀,有一家人也和大家一样迫不及待了呀,今天呀老师还准备了一首童谣送给大家。
1、播放闽南童谣《中秋博饼》的录音,学生试着跟读。《中秋博饼》
中秋月饼一面镜,照甲大厅光映映。街头巷尾博月饼,厝内喊甲大小声。孙仔细汉中一秀,阿姐博无让大兄。博着对堂安妈赢,安公博着状元饼。
2、师一句一句带读。“一面镜”就是一面镜子,中秋月饼(拿出食物),大家看它圆圆的就像什么?一面镜子。
2、“光映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很亮,还有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会变得光映映的呀?预设:晚上灯亮起来的时候,舞台上的灯光、太阳出来等。
3、街头巷尾是什么意思?一条街上有很多户人家,街头到街尾所有的人家都在博月饼的意思。
4、博月饼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房间里的人喊得很大声,大家猜猜他们可能会因为什么喊得大小声?或者想想你在博饼时什么情况下也会不自觉地喊出来呀?
预设:有人博中状元了在高兴的大喊,着急叫其他人快点博的时候等等。
5、那平时在什么时候你也听到人们喊得大小声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古诗《登鹳雀楼》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古诗《登鹳雀楼》。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登鹳雀楼》
1、简介作者杜牧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
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见公母”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闽南话“天公伯仔”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天公伯仔》。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天公伯仔》。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三、室内游戏:炒米香 童谣:《炒米香》: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六的好子孙,七的分一半,八的紧来看,九的九婶婆,十的撞大锣,打你千打你万,打你一千八百万。看你欲啾呀没呣啾, 呣啾拍甲互你啾。
玩法:这是一种拍手的游戏,两人先剪刀石头布决输赢(赢的为甲,输的为乙)两人面对面拍手掌,甲一手握住乙的一只手,拍一下念一句童谣,另一手要比出动作,乙的另一手也要跟着比动作,如果乙比出的动作和甲相同,那甲就输了,换乙拍。如果把整首童谣都念完了,乙都没有和甲的动作一样,乙就喊啾--,乙就输了。输的人就要让赢的人刮一下鼻子,然后再换乙拍。(赢的人刮对方鼻子时动作要轻一些,以免刮伤对方。)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蜜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唐诗《蜂》。
1、课件出示唐诗《蜂》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唐诗《蜂》。
二、用闽南话读唐诗《蜂》
1、简介作者李绅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
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歹剃头”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第五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水鸡吗?师(出示水鸡的图片)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水鸡跳落深古井》。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水鸡跳落深古井》。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三、用闽南话读唐诗《蜂》
1、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2、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3、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四、学习俗语
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鸭仔听雷”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第六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童谣《鸡,齿》。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童谣《鸡,齿》。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5、配乐朗诵童谣,边读边做动作。
三、闽南童玩:挑竹签
要让学生了解挑竹签的注意事项,掌握游戏中获胜的要领。
学生每人收集一定数量的竹签或冰棒棍儿。(以10-20根为宜)先由一人用手一把攥在手里,然后将它们撒在桌面上。散开后抓住其中的一根木棍,以这一根去逐条挑竹签出来,规则是:每次只能动其中一根,并且其他木棍均不能触动,一旦触动则输,轮到下一个人挑。最后看谁手中的棍子最多则赢。(教师分配学
第八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课件出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童谣《阮阿舅》。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童谣《阮阿舅》。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5、配乐朗诵童谣,边读边做动作。
三、复习闽南童玩:挑竹签 教师分配学生四人小组,评选出小组第一名,再分成三个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决出“班级竹签王”,学生也可以自由挑选对手组队,也可以到操场上进行挑竹签趣味竞赛。第九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唐诗《凉州词》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唐诗《凉州词》。
二、用闽南话读唐诗《凉州词》
1、简介作者李商隐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
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这句俗语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5、布置学生用闽南话背诵二十四个节气。第十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谁能回答,什么叫“和谐社会“?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囝仔满月》。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囝仔满月》。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5、配乐朗诵童谣,边读边做动作。
6、选择童谣中的一些词语来造句。
三、复习室内游戏:炒米香 童谣:《炒米香》: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六的好子孙,七的分一半,八的紧来看,九的九婶婆,十的撞大锣,打你千打你万,打你一千八百万。看你欲啾呀没呣啾, 呣啾拍甲互你啾。第十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清明》《爬龙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读完后说说都跟什么节日有关?
2、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元日》
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
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这句俗语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第十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课件出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童谣《囝仔囝仔埗通吼》。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
1、课件出示童谣《囝仔囝仔埗通吼》。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5、配乐朗诵童谣,边读边做动作。第十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再一起学王安石的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泊船瓜洲》
1、简介王安石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
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这句俗语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第十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
2、课件出示西湖新旧十景让学生欣赏。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诗人苏轼的《菊花》。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菊花》
1、简介苏轼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
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这句俗语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
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第二篇:重整河山待后生教案
《曲坛音韵》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余庆实验中学彭昭红 教学内容:
重整河山待后生:《忆江南》 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选自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曲坛音韵》,通过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配以清晰的表演剧照、辅以简明的文字解说来展示有代表性的说唱曲种,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以较好的方式领略同为民族音乐文化瑰宝的说唱艺术的魅力。说唱艺术是说、唱、表三位一体的艺术,它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语言紧密结合,表演者在简单乐器的伴奏下或叙事或代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忆江南》等有代表性的唱段,使他们了解京韵大鼓、评弹、快板等几种有影响的说唱艺术形式。教学目标:
1.在听辨、思考、探讨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体会几个曲种的唱腔及风格特点。
2、聆听《重整河山待后生》和《忆江南》并学唱其片段,对比感受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这两种南北方代表性说唱音乐的主要特点。
3、通过体验《重整河山待后生》《忆江南》其中片段。感受其中表现的优美意境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片段
教学难点:对比感受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这两种南北方代表性说唱音乐的主要特点。教学准备:鼓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这节课老师将带着你们一起走进曲艺音乐的我殿堂,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老师表演快板导入课题。)
1、这是什么曲艺形式?是以什么形式,什么话来表演的?(学生回答)(师小结)曲艺又称说唱,主要通过用说和唱的形式来叙述故事的民间表演艺术。
2、“南弹北鼓”。(课件展示:图片南弹北鼓)
二、忆江南:苏州评弹
三、忆江南:苏州评弹
1、播放视频,是用什么地方的话来演唱的?你听了有怎样的的感觉?
2、师:苏州评弹是运用苏州方言为主的苏州评语和苏州弹词两个曲种的合称,发源于江苏苏州地区。伴奏乐器主要以琵琶,小三弦为主,苏州评弹是中国民间曲艺的杰出代表,被听众评论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3、忆江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也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曲艺文化
江南水乡如诗如画,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江南的一切都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了著名的一首诗《忆江南》。
2、齐声朗读《忆江南》
3、请学生听用苏州方言朗诵的《忆江南》,同时也让学生学说一句,体验苏州方言的特点。
4、邀请学生自己的方言读《忆江南》,比较哪种方言更能表现苏州的美?并学唱第一句。
苏州这种软软糯糯的语言特点一下子就把江南人的柔情表现地淋漓尽致,还不足以表达江南的美景。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用苏州评语演唱的《忆江南》是怎样的韵味。(婉转,委婉。甜美)
三、重整河山待后生——京韵大鼓
1、过度,通过欣赏,说唱《忆江南》我们体验了苏州评弹的韵味,接下来,请同学们感受体验另一种曲艺形式。同时也请同学们又来品评一下老师带来的这段曲艺? 这是南方曲艺还是北方曲艺?演唱者演奏的乐器是什么?是属于哪一种曲艺种类?
2、介绍伴奏乐器:鼓。鼓棒,檀板
3、思考:老师敲鼓是在什么时候?咬字吐词有怎样的特点?
4、介绍归韵
6、教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第一句
A、(过渡语)京韵大鼓的传承方式讲究的是口传心授,师傅教,徒弟学,那么接下来,老师就教同学们唱会这一句,老师教一句,同学们唱一句。(提示:咬字吐词)教完着重指导“仇”“恨”这两个地方。
B、歌曲背景介绍
这首歌曲选自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曲,这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说。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地区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抗战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处处都流露出国家残破之痛和笔尖上能够滴出血和泪的艺术风格。我相信,同学们在了解这个故事之后,同学们的演唱更能够把那种激愤的,高亢的情绪唱出来
F、用手比划歌词中的音调和旋律线,说一说旋律音高与字的音调有怎样的联系?(课件展示)通过比较得出依字行腔(怎么念就怎么唱)
a、接下来我们把刚才这两句的旋律线用手把它划下来,边唱边画 b、划音调线
7、老七点:(实践活动)
老七点的节奏:四四拍
X
X
|
X
X
X
X
|
X
0 || 鼓
鼓
上
鼓
帮
鼓
合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京韵大鼓的老七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打击乐器碗或胶盆,筷子)学生练习打老七点,师指导。
邀请学生到台前练习,然后学生齐伴奏,演唱一变第一句。
8、完整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简介骆玉笙
刚才我们欣赏和演唱了《重整河山待后生》的部分片段,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整欣赏骆玉笙演唱的这部作品,那么在欣赏的时候,回忆一下苏州评弹的音韵,想想苏州评弹和京韵大鼓的音乐风格有怎样的不同?(京韵大鼓咬字干脆,清楚,苏州评弹音调悠长,多变,京韵大鼓没有律动,而苏州评弹有律动,伴奏乐器,人物性格,演唱方法等)
11、分析比较苏州评弹和京韵大鼓的音乐风格。(课件展示)
1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曲艺是地方艺术,它的表现形式主要以说、唱为主表演艺术。曲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形式简单,种类多样,它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可以从中了解历史,学习文化,将生活中的真善美潜移默化根植与心灵深处。我想,这就是曲艺音乐得以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南北方曲艺音乐的特点,曲艺音乐不仅是地方曲艺,也是民族的音乐瑰宝,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还要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同学课余也去收集一下我们本地的曲艺音乐,下节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第三篇:在桥边教案待修
《在桥边》
伯尔
教学目标:
1.探寻小说独特的视角,品味作者精巧的构思; 2.理解“姑娘”在文中的作用,明确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揣摩、品味文句,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问答、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二战后的德国。(图片)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德国作家伯尔,被称为二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所谓“废墟文学”是指二战结束后最初几年中,一些德国作家发表文学作品,描述战争灾难给人们留下的一片瓦砾和心灵创伤。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说通过怎样的视角来感知灵魂的疼痛? 明确:“记数”工作
2、请围绕一个“数”字,理清小说情节。
发生 数人,生活乏味
发展 少数,因为暗恋的姑娘
高潮 漏数,应付突击检查
结局 数马车,交鸿运 小结:“记数”是作者选取的视角,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
三、细读探究
(一)1、研读课文的第一句“他们替我缝补了腿”,他们是谁?我是谁? 明确:他们:政府官员
我:受伤的小兵
2、改为“他们替我医治好了腿”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缝补”对象一般是破衣服、破鞋子
没把“我”当人看,医治的过程就像飞针走线,快而敷衍。只是缝合了表皮,里面骨头断了也没管。这不能算医治。
3、“我”最大的伤痛在哪里?
明确:在心里。失去双腿、内心无助、前途渺茫。
4、他为国负伤,应该自豪吗?
明确:不能。他不是英雄,二战时“纳粹”德国是侵略者。
小结:这是一批被法西斯蛊惑、利用的年轻人,纳粹用军国主义思想煽动他们为荣誉和梦想而战,结果战败才知道自己受了独裁者的欺骗和愚弄。对他们来说最大的痛苦不是身体的伤残,而是信仰的失落和价值观的崩溃。
(二)阅读课文1-3段,思考问题。
1、如何看待在桥边数人的工作? 明确:枯燥乏味、毫无意义。让一个失去行走能力的人数每天走过桥的人数,这是一种折磨。
2、政府关心的是什么? 明确: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
3、数字代表着什么?为什么政府要热衷于并不可靠的数据? 明确:显示了政绩,标榜自己的功劳。
(三)阅读课文4-6段,思考问题。
1、“我”的幸福差点就被数字抹杀了,这是怎么回事? 明确:“我”爱上了一个冷饮店工作的姑娘,不愿把她算进统计数据里。
2、为什么不愿把姑娘数进去?
明确: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我心灵荒漠上唯一的风景。
精神支柱
3、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真、善、美。
(四)阅读课文(7-9)段,思考问题。
1、“我”是如何看待数马车的这份新工作的?找出相关的句子。明确:“数马车当然是美差。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这简直是交了鸿运!”“数马车该多美!”
2、请同学分别有感情的读出这几句话?注意体会“我”的感受。
3、为什么反复强调交了好运? 明确:反语、讽刺。
小结:数马车仍然单调乏味、毫无意义的。只是空洞的数字。
(五)讨论
课文的结尾“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走一走„„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你怎么看? 明确:对战争的控诉。这些都是年轻人最平凡的幸福。
小结:法西斯发动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小说的结尾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有无奈,有憧憬,有喜悦,有希望。言有尽而意无穷。用省略号结尾正合适。板书:
《在桥边》 发生 数人,生活乏味
发展 少数,因为暗恋的姑娘
高潮 漏数,应付突击检查
结局 数马车,交鸿运
第四篇:重整河山待后生教案
初三音乐欣赏课 《说唱天地》教案
李蓓蓓
淄博市周村区进修学校
教学内容:
1.京韵大鼓;山东快书。2.学生实践、拓展课题。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有关京韵大鼓、山东快书的有关知识。2.在欣赏的同时,让同学们试唱几段,通过实践,感受京韵大鼓的咬字发音、唱腔特点、表演身形等,初步感受山东快书,学生尝试说一段。
3.初步了解中国曲艺的特点及种类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武松打虎》,使学生们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并让学生们走近曲艺音乐,从而提高对曲艺音乐的兴趣。
难点:了解和感受京韵大鼓咬字发声、唱腔特点、表演身形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用冯巩、郭冬临的相声《旧歌新唱》导入课题。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相声,仔细观看,回答问题。1.片段中提到了哪些曲艺种类? 2.出现了哪些乐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曲艺音乐。
让同学们把书翻到12页,首先看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二. 歌曲简介
演唱者简介大屏幕出现骆玉笙
骆玉笙先生,著名的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骆派”京韵大鼓的创建者,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
提出问题:京韵大鼓是什么腔调?它有什么特点?
三. 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并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了解
掌握京韵大鼓的唱腔特点、语言咬字等。
分2组学唱并讨论:
a.每组派5名学生上台自主学唱歌曲的第一段。b.剩下的学生自主讨论、总结京韵大鼓的特点。播放歌曲视频,学生欣赏一遍。(3分钟)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到屏幕上先后出现京韵大鼓的三个特点,同时让学生唱一下,加深感受。
教师演唱,学生小声跟唱。(把京韵大鼓的特点都表现出来)请学生上台配合老师敲鼓,打板亲身体验,并演唱第一段。四.山东快书
用北京方言,导入山东快书。
说时迟那时快,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说一段!” 大宋皇帝坐汴梁 普天下刀兵滚滚民遭殃 南有个方腊造了反 北有个田虎自为王
怀庆府出了个大刀叫王庆 晁盖聚义梁山上
梁山一百单八将 一个都比一个强
头一位托塔天王叫晁盖 二一位孝义三郎黑宋江
豹子头叫林冲 鲁智深花和尚 还有个双鞭呼延铄 大刀关胜美名扬
母大虫顾大嫂 一丈青扈三娘
开黑店的都知道 母夜叉的孙二娘
别的英雄好汉咱不表 单表表英雄好汉武二郎!
以快书的最后一句引出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同时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初步感受山东快书的风格。
教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21页,欣赏《武松打虎》” 欣赏视频《武松打虎》
1.简介鸳鸯板,请同学们时间体验。
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然后再教学生打板的方法 演唱的板点有:基本点[嘀咯当],单点[当嘀咯当],花点[当当嘀咯当]。
训练学生们 加上鸳鸯板的节奏、快书的板眼去学说一下。五.拓展部分:
问题:“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曲艺种类?” 学生回答。。。
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六种不同曲艺种类。
通过播放视频,欣赏陕西老腔,并引导学生与之配合!六.教师总结。
第五篇:重整河山待后生教案
《重整河山待后生》
一、教材分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林汝为词,雷振邦、温中甲、雷蕾曲。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是根据著名作家老舍的同名小说《四世同堂》改编而成。它再现了老舍笔下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饱受欺凌和苦难生活情境与奋起抗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生动地描绘了旧北京某一家四代人的不同生活侧面。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苗族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作协主席等职。一生著作丰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初步掌握用京韵大鼓的演唱风格来演唱。
2、欣赏京韵大鼓《贺新春》,初步了解京韵大鼓的音乐特点。
三、重点:学唱、背唱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初步从感性上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并能
听辨京韵大鼓。
难点:初步掌握具有京韵大鼓风格特点的延长方法,如:讲究咬字吐词,注意多种装饰音的润腔唱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喜欢看中央戏曲频道的《曲苑杂谈》吗?你还记得片头音乐吗?(师演唱)“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艺术,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苑杂坛。”听完后请学生回答:你知道这是哪种艺术形式吗?生回答后师小结:是说唱艺术,又称曲艺音乐,今天我们将步入说唱天地,去领略中国说唱艺术的无穷魅力。
1、用“lu”发音2、1=F 5 4 3 2 │ 1---
lu lu lu lu lu
(二)、说唱音乐介绍
1、曲艺音乐:曲艺又称说唱,是说(说白)、唱(唱腔)、表(表演动作)三位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曲艺音 乐是曲艺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包括唱腔和器乐两个部分,其主要特征是:(1)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2)说唱相间、叙事与代言相结合。(3)伴奏乐器简便。(4)富有地方色彩。曲艺音乐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地主风格,以全我们将作逐一介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具有京韵大鼓风格的歌曲: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
2、京韵大鼓:是流行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主要用
鼓来伴奏,由演员边打鼓边演唱,再加上三弦、四胡来伴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唱腔属板腔体。
(三)、学唱歌曲
1、播放录音,问题:你能听出京韵大鼓的风味来吗?
2、作品简介:这是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首电视插曲,原是电视转播连续剧《四世同堂》的插曲,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惨遭日寇迫害的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3、再听录音,并随录音小声学唱。曲式结构:二段体:A+B
构唱音程:锻炼学生构唱音程的能力,提高对音高的认识 简介演唱者骆玉笙:艺名小彩舞,骆派京韵大鼓创始人。
4、学唱曲谱,注意强弱对比,速度自由。装饰音:前倚音用得较多。如:影、恨等处,与北方方言声调相吻合。
5、加唱歌词,注意几处有特点的拖腔:仇恨的“恨”字、和平的“和”字,以及演唱者骆玉笙悲壮苍凉的演唱特征。体会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如声调、语言语调与音乐的结合。如影、恨、月、夜、地、去等。
6、随录音演唱,注意咬字特点。
带着问题来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结构,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的意境。
五、课堂小结
现在流行乐坛上也有很多说唱音乐(RAP),请你搜集一些并给大家展示。